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涅槃经疏私记最新章节!

    ○释高贵德王品

    广前三行主对相应者。此释与前但增减有异。语势相似。今谓不然。何者五行约修。十功约证。何得相应。故云全不相应略破也。

    光宅云同是因善者。为是何教因善。为复二乘因菩萨因。今以大涅槃修证得之果。何故名因也。

    感后习果者。究竟涅槃即是报果。现世酬因名为习果报。论隔世义不相关故也。

    第六功德以金心为体者。谓取金刚三昧为体。若尔若论分体何不取初功德为体。若取金心何不至第十功德而云第六耶。五行是涅槃因。犹有少理。仍不明结分果故也。

    乃菩萨之位不关佛乘者。别教菩萨证道犹同佛乘。佛乘即是报果故也。

    ?劝则通者。前诸文中处处有劝。何独十德始云劝耶。

    研其遗文者。谓古人所释多分疏失。故云不与经会也。

    前三行乃至其文则少等者。且约三之与十。多少而论。互有修证。约其功德。同是初地故也。

    后十功德非不明修者。此之功德从初地去地地明修。今且从证说。故云功德也。

    一佛明十功德者。此之功德皆约佛说。唯有少多问答。约菩萨明耳。

    高贵是法身者。出九界之上。故云高。为七方便人之所敬。故言贵也。

    解脱摄法故如王者。分身百界散影垂形。为主为导。示善示恶。转变自在义之如王也。

    经云修行如是大涅槃经者。则指上文五行也。

    得十事者。得只是证耳。

    直唱十数不别列名者。此约证说初地功德。皆具诸地。故不可定列十名。随有功德而立名字。名之为十也。

    钝根少智者。钝根约菩萨。小智约二乘。通别菩萨未入圆常皆约钝说。利根犹有接义。亦节节得入故也深无底故惊者。于一一法皆彻实相之极。名之为深。横周法界。名为广也。

    分别智所知非难者。此约菩萨不思议出假之智。二乘以之为难。菩萨以知。故云非难也。

    泥涅智所不洎者。二乘之智望菩萨为不及。即不思议分别智也。今双非之。故云非易等也。

    无色故非相者。非俗谛也。

    无心故非非相者。非真也。

    无去来今故非世法者。非谓菩提有去来今。但以世俗文字说去来今耳。

    无边无中者。今既双非显于中道云何无。谓即边而中中边双寂。故云无也。

    绝四离百者。约圆不思议为离也。

    初功德不闻而闻等者。谓地前为不闻最浅。初地已去为闻。故云至深。今谓不尔。不闻约证。而闻二地已去乃至十地。具诸功德也。

    第七第八为二周者。谓始发心为浅故也。

    谓从善友生者。复为浅也。即是第九等为一周也。

    今之功德名义永异者。略斥古人立周说故。失言。周者一体之上从始至终以为一周。如法华中为三根人三度而说。岂同十德。名义各别。故云异也。

    经云所不闻者而能得闻者。即是初地已上二地功德为得闻也。

    初一闻慧者。他人意意见有闻字便作闻思释之。今约证说。更作三慧释之。如下广破也。

    中间二是闻思功用者。谓见有能断慧心之言。故云用也。

    初一是本者。意谓一切功德皆从闻得。故云本也。

    尚不得以别真道释者。意斥他人且作与夺。夺而言之。别教初地犹名功用。不与圆同与而言之。证道同耳。故云不得真道释也。

    文明证得而作修解等者。今引十文。广破他释。作闻思修等。浅深不同故也。

    而作共解者。闻思等三共三乘故。

    从他闻解者。谓从地前方便位闻故也。

    作思议解者。谓从地前偏真而说也。

    作显露解者。地前闻思说皆显露故也。

    作寻常解者。闻思等语小乘常谈也。

    作差别解者。不闻闻等差别不故也。

    作边穷解者。前方便教。皆约二边而有穷尽故也。

    若依文者者。文谓现文五事之说。自免诸过也。

    私咨下是先师重述经恐学者。逐语生迷故以出其文旨。犹参因相正在证位。以因闻故文犹监因。若知果上修因于理无失故也。

    初既多立果名者。第一功德五名同是证得。故云果也。

    章安置多少之言者。如前料简五行证少十德证多五行约修故云果少。十功约证故果多。二文中皆有修证。故以多少言之。故云意亦如是也。

    细寻九句之文者。下九功德皆约修证也。

    若寻文取义等者。文若是证义。须依文义。若是圆文随义释。故云判文也。

    细像者。不实之貌也。

    妙悟发解者。即是证初地。后功德自然而发。不由他悟名之为妙。法界依正尘刹互冥。菩萨于兹得自在用也。

    若从他闻下。略斥他人所解也。

    三谛三法等者。谛谓谛境。法是境上。所观之法也。

    亦不证俗者。此不思议俗二乘不知故也。

    不知真之秘藏者。此真全是毕竟空体。故名为密也。

    正叹于此者。叹此界闻闻等。具于三体五法也。

    经云三宝性相者。三宝之性即是一体三宝之相。即是别体。故云性相也。

    如来涅槃者。如来约来即不来而来。涅槃约去即不去而去。来无其始。去无其终。故云常住无变也。

    经云非有非无等者。此约真俗释双非显于中道也。

    非有为无为下约二谛释。

    非有漏无漏下约四谛释。

    非色不色下约五阴释。不色是心即是四阴也。

    非名不名下约假实释也。

    非相非不相下约四相释。不为四相所迁。故言非也。

    有非不有下约三有释。亦是二十五有不同也。

    非物非不物下约空有释。非物即空物谓诸尘是有也。

    非因非果下约世出世释。因即世间果即出世间也。

    非待非不待下终相待释。以俗待真双非即是绝待也。

    非明非闇下约愚智释。

    非出非不出下约三界释。

    非常非不常下约凡圣释。凡夫谓无常圣人是常也。

    非断非不断下约凡小释。

    非始非终下约生死释。

    非过去下约三世释。乃至十二日缘等。皆约中道。深观三道。即是三德故也。

    余亦如是者。不闻闻一句既二十句释。无非中道下之四法。乃至九种功德。皆是中道故也。

    经云如是等经者。一切外道经书来至。今经皆是秘密之义也。

    经云除毗佛略者。真谛小乘除方广大乘故也。

    非是思慧之益者。略斥他人三慧消文。故云非也。

    先提缘由者。听受为缘。真为由故也。

    经具知一切乃至甚深义味者。谓开权显实世间文字无不甚深也。

    假智照事者。化他之行如炬照物自了了他。功归于己。亦复如是也。

    令人易解者。大论云。三智实在一心中得令易解。故分对三人耳。

    是广明利益者。以明四法望前为广。今此四法有其二种四法。先约四法。后将四法转释。还成于四故也。

    经二乘人远见佛道。谓开权显实汝等所行是菩萨道等也。

    疑是外论者。论谓往复折微令疑得断。断即是离故云离也。

    明生闇灭者。前约明生。后约闇灭。亦是智断。前后互论故也。

    将三单对一双者。谓常无常为一双。三单即是乐净我等。具足应云无乐不净无我等三即成八倒。故云文略也。

    涅槃四倒总别之殊者。前明定涅槃不此是总名。后云是常住不别名四倒故也。

    今但互现者。如经但云。众生有佛性不云三乘。三乘佛与众生同。故云互耳。

    经云若命非命等者。约十六知见命。即是见我人众生寿者等也。

    十二因缘轮转无际者。谓过去无明。复由未来现在。故云无际也。

    无明一念者。故起信论云。一念无明迷真之始。故云其始也。

    即便得离者。谓离界内外之疑也。

    经云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者。从此已下不简阐提。但令回心皆得菩提。有佛性故也。

    寄无而言有者。一切诸法犹如幻化。但有其名而无有实。由如病者见于空华。但除其病不用除华。故云无也。

    寄有而言无者。虽诸法皆从缘生而无实体。善恶之业亦不败亡。故云有也。

    寄非有非无而言有无等者。重释上二约有约无皆具三谛。不思议之有无也。

    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复不可思议玄而复玄等者。一不思议约上来不闻闻等。言语道断名为一玄。二不可思议约其五法心行处灭。三复不可思议约于现方而四论秘密。故云复玄。重重三谛重重涅槃重重依正皆不可说故着。复言若非一圆家用义消文。十德之证还同他见耳。

    初领旨抑非者。谓领不闻闻等义名之为旨。其义未了故以立非难。亦是为末代示同不解也。

    初文夺分便成两者。如经法若有者即是其闻法。若无者即是不闻。世尊何故说闻不闻也。

    遮生灭不得作一者。恐转无是有转有是无只是一体。故以遮之也。

    结定不应一者。如经闻所不闻正是二云何是一也。

    至是住相者。转释闻即是住。去既未到者。转释不闻生已是生故。故不更生等者。唯至不至转释闻所不闻也。

    譬中无不一譬者。谓至不至等。今但合为一。三譬不同合中。闻已不闻不闻不闻等。故云开合互现也。

    一纵徴者。如经云。何复言等。意难纵云。众生未见菩萨云见。云何未了既是未了。即同不见不见即是不闻。云何说言闻所不闻也。

    经云如来往昔从谁得闻者。既有于闻。闻必有师。故云谁也。

    经云于阿含等者。反徴无师。既云无师。云何复言闻不闻也。

    细不可见者。如极微色神鬼等色。故不可见也。

    质柱一边见者。如人柱东西则不见故也。

    声亦类尔者。大声远则不闻。小乘及近亦不得闻也。

    经云闻已声灭者。夫言闻者皆约句义可诠表故。一字不成闻。若唤后字前字已灭故。故云何得闻也。

    是为叹答者。先叹后答。如经善知一切诸法如幻等。不闻闻等岂有定耶。

    非青见青等乃至瑞答者。皆是不定之相。不来而来显于中道。不闻闻涅槃之相。故云瑞也。

    凡此三答三根释然者。初明叹答从此更有二答。故云三也。

    答别答者。即是见光琉璃之问等兼答前闻。故云别也。

    是光体者。即是中道之光为体也。

    是光用者。谓非青见青等答前德王之问。闻所不闻等得益之用也。

    一显诸法无言者。此光是理体之本。故四菩萨展转无言。如净名杜口等。皆显不思议也。

    二寄言明本者。前第一义谛故以无言。此世俗文字故言也。

    经云光明者即是念佛者。此是一体三宝。故云常住也。

    经云亦有因缘者即不思议感应之因缘。涅槃之体宝不可说。为众生故。亦可得说也。

    是破是立者。谓遍破遍立也。

    彼菩萨是佛者。此师意如文殊等皆是古佛。示为菩萨辅佛行化。故云有光也。或云初住菩萨分证法身。亦有常光之本也。

    不佛道同者。即四悉意彼此土别即世界也。但生此正善为人灭此土恶对治。令见性得道第一义也。

    此佛举彼菩萨者。如经是大众中有此光明等。问此光明。即是举彼也。

    迦叶亦尔者。谓亦逗常机为其生善入第一义。不说对治扶律之当耳。

    上文对佛者。谓纯陀对佛与文殊论也。

    而法不傍者。纯陀约无为法正论常住也。

    有去来故来者。约俗谛来也。

    无去来故来者。约真谛来也。

    经云诸行若常者。谓理无去来。若无常者。念念生灭亦无去来也。

    后八番者。一约众生即有去来。二约憍慢。三约取着。四约如来涅槃。五约见性。六约二乘涅槃。七约声闻四德。八约如来四德也。

    兼答高贵不闻而闻者。谓本即不闻迹而闻。即迹而本即不闻。不闻即本而迹。即是同同不来而来。利后如是。即迹而本来即不来。即本而迹。不来而来。迷悟准此故也。

    经云既蒙听许兼被诫敕者。此是经家叙意诫文。犹在下答文之中也。

    一德王问广者。如上有夺纵等三双也。

    二德王问证者。不闻闻等不闻是证也。

    琉光问修者。既云问所不闻闻即是修也。琉光在本。本谓本土。问彼佛不闻闻等义也。

    众既问广等者。有其二义故略。一者此中大众已闻德王问竟流光故略。二者随流光来大众彼已闻竟。故但略闻也。

    天行任运增明者。初证住后。念念入法流。故增明也。

    似如六度者。佛法幽微何能测度。今但比似约六度释之也。

    此约精进许者。如经。汝今欲尽如是大乘等。即是精进也。

    经云大涅槃海者。涅槃之体深而后广喻之如海。大乘即是能乘之人。从因至果。名大涅槃也。

    经云正复值我能善解说者。自此之前非不善解。此约流光机未会故时未至。故今机已会。说时已至。是名善解也。

    经云汝今所有疑网者。自此经前权实皆疑法华。虽破犹有未了。我今为拔文执之毒出权疑也。

    经云汝于佛性犹未明了者。初地分破于究竟性犹未了也。

    经云汝今欲度生死大河者。即是度于二死之河。我能作于究竟船师也。

    经云汝于我所生父母想者。为是正因之子。天性相关由如父母。亦是中间处处结缘为缘因。故我于汝生赤子心也。

    经云值我多有能相慧施者。此之法实由如金藏。还是子有我以施汝。故云能相。多有者如法华云。我以七宝大车其数无量等赐诸子。诸子不一车亦无量。故云多有也。又由大涅槃海故能断疑网。由疑断故见于佛性。由见性故能度二死之河得本父母。由得父母作大船师。由得父母能示正法得大实车。得大车故游于四方。从因至果直至道场。若不得车即随处而住也。

    即广佛性者。谓三佛性也。

    悟解一句半句得见佛性者。即约缘了二因同资正因。故云见性也。三句云何不徴起不闻不闻等三句也。

    不闻闻是了因者。重释约其四句。论于三因五种佛性等。不闻是智德。故云了因。

    闻不闻是缘因者。此约修德。由闻故为缘。同资正因。不闻不闻等也。

    闻闻是境界性者。谓是生死恶五阴也。

    又是因性者。境界性通于善恶因性也。

    闻不闻是因因性者。约闻为缘因。不闻为了因。故云因因性。亦应云果性果果性等。不闻是果性不闻。果不闻果性也。

    例来不来生不生至不至等者。取得不得皆约闻不闻。四句对于三因及五种佛性释之故也。

    作船师此约忍度者。若不能安忍违顺二边。何能作于种智。船师化他度于二死之河也。

    此约禅度者。即是首楞严定。种种示现作主作道等。观众生如赤子也。

    慧施此约檀度许者。谓无作六度具足檀波罗蜜也。

    谛听令不覆等者。约闻思修三慧为诫。闻若不谛由如覆器。法水不立故也。闻若不思犹如漏器。水则不住也。闻思不修犹如污器。不堪受用。故以试之。广如前引大论释之故也。

    经云先自度身者。四弘释若无四弘不能化他。若生憍慢漏落生死。故以诫也。

    若作别体即不能尊师者。今约一体以法为师。师即是佛法僧具也。

    凡行十法结是至心者。先覆中有三。次漏中后二污中有五。故云十法也。

    南方旧解者。即是南朝齐梁之时。盛弘此经也。

    后两四句是譬说者。即是至不至不生生等四句。今意总是法说。夫言譬者为法作譬。何得将法譬法。故不用之也。

    初四句是教相者。谓不闻不闻即是教也。

    次二是证相者。此语犹略。应云行证何者不至至即是约行。不生生即是约证。以对教行证三也。

    为逗三根者。此解与今家意同也。

    经于见闻者。但云真谛何教中真此约中道之理。故云不闻不闻也。

    摄应还真者。谓闻是应不问还真也。

    闻闻应迹者。闻见常应众生也。

    若能修道则闻不闻者。谓生死纷纠为闻。能断生死则是不闻也。

    常是闻闻者。谓俗谛生死是常故也。

    不生生是涅槃无始而始者。谓不生是无始生即是始。故云而始也。

    生不生是涅槃无终而终者。谓不生即无终生即有终。故云而终也。

    次约生死上云不生生是无始而始者。无明无始全是法性名为不生。还约法性而生无明。故云而始无终而终。准释可解也。

    靡不该通者。始自阿鼻终乎等觉。皆有不闻闻等四句之分。取其正因皆有可生之义。非之佛性也。

    安得漏作若教行证等者。总斥前诸师约法譬等说也。

    非但方不会圆者。方犹法也。诸师各作一法。方则定方仍犹会得。今家三谛不思议圆理也。

    兼复屠割伤体者。如前分于教证法譬等说。皆伤涅槃常住中道正体也。

    又一师依于一谛以释四句者。单约真释也。

    弥益疏远者。理逾远义之如疏复不摄俗。名之为远也。又如来常依二谛说法。故云疏远也。

    况作二谛疣累转多者。谓汝依教二谛。今以七重二谛依经解释。故云转多也。

    况作生生等三句者。如前将生生转释闻闻。但约生死涅槃无始无终。非今无生之理皆不可说。故云深也。

    况作互无者。如前涅槃中无生死。生死中无涅槃。将不闻闻判于始终无始终等也。

    小乘少分意耳者。但得藏教偏真涅槃。犹不得通中即空之义。故云少也。

    又此十事者。谓十功德也。

    而同问证者。德王从证发闻。故云不闻闻等。琉光从修入证。故云闻所不闻等证义是同故。故问证也。

    千途万辙者。十事功德由如千途。咸会一证由如万辙故也。

    蓬飞野外萍流海表者。谓前诸师各随已释去。理逾远俞之如蓬分飞不息云野外也。但作二边之解。喻之萍遂生死流。故云海远也。

    意在通修者。谓通于地前次第之行及知常住小果之人也。

    修道忽谢无所可有者。从于地前证于初地一念相应。名之为忽。证得法身。故云无所可有也。

    证起惑灭者。惑即是闻。灭即不闻。故云闻不闻也。

    名曰闻闻者。上闻字是常照。下闻字是随扣机生则应。故云常也。

    初句明证智者。谓不生生即诸法。不生而般若生。故云智也。

    次句明证理者。理谓不生。不生名大涅槃也。

    第三明证断者。谓生不生。不生即是断也。

    第四明证应者。谓生生。生即是应故也。

    四句皆云证者。转前不闻闻等四。故引佛解兼他释以为明证也。

    若事若理智断自他等者。事即是应化他为事。理是涅槃自行之果。智断一双是果家之用也。

    于初证中约初功德不生生等四句。自行化他因果具足。故云无缺也。

    尽涅槃海者。三德遍收也。

    释二人疑者。德王流光六只一只之问。飒然自启也。

    复次不闻闻是证圣行者。上释圣行皆约初地。故云不闻闻也。

    闻不闻证梵行者。梵以慈悲约事。故云闻。同证初地。故云不闻也。证天行约理不闻。不闻易知也。

    证婴儿病行者。谓从理起用。故云闻闻也。

    闻闻是证境界者。此之境界与前稍别。前约因论。此约证论。是所观境故也。

    复次不闻闻是证圆净者。约三涅槃证。初地能诤一切。故云圆也。

    闻不闻闻闻等者。皆约化他应用。故云方便也。

    若得此意者。若得今家不闻闻等四句。约证之意遍通自行化他之说。故云应广也。云何名如是不异意释同也。谓与不闻闻等四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