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涅槃经疏私记最新章节!

    ○释纯陀品

    文云开破今昔常无常义者。昔谓鹿苑无常。法华开竟。若论破义。方等般若节节有之。谓常无常。表至今经约常名破。开义同前。法华以说开外。犹带于权。兼被末代。显双游义也。

    于义则密者。品云寿命。寿是无常。开昔无常同归常寿。故云密也。

    于文则疏者。不分纯陀哀叹等文。故云疏也。

    谢氏从人从事题品者。人即纯陀。事即哀叹。文开两品。谢公治定名之为密。阙于寿命。于义则疏。

    今明下今家正释。

    俱无得失者。依前分文。互有得失。今明涅槃施涅槃明常。食又是命。文义具足也。

    随人则施常命者。下文施汝常住色力。今等昔五果无差别也。

    随事则施常修者。哀叹品末。广斥三修。新伊三德。名为常修也。

    二恒之数者。意难纯陀即是优婆塞二恒之数。一三四恒。何不别立品也。今由难意。文列十意。以功能多。故得别立名。一时众先供后请者。众即五十二众皆请也。二时众三请者。二恒之中。及魔王等有三请之文也。三因受大会者。如来先纯陀供。化佛受大会。因纯陀故也。四因开常者。犹施食故。获得常住五果。开苦无常即是于常也。请住腾请广如下文。七金口叹者。南无纯陀心如佛心等。八大众叹者。而为我等之所瞻仰。九当徒问答者。与文殊论议。事非私隐。故云当徒。十往昔誓愿者。为迦叶佛时发心。愿我释迦涅槃之时。献最后供也。

    他明五让谓贱让贵者。纯陀是功巧之子为贱。诸王长者等即是贵也。

    凡让圣。诸天等皆是圣也。

    粗让妙。粳粮是粗诸天等为妙也。

    少让多者。上文五十二众即是多。纯陀一人为少也近让远者。纯陀城中人为近。东方无边身菩萨等为远也。

    问何故昔默今默者。昔四阿含中。只有嘿受。今涅槃嘿而不受也。

    时众无奇者。无上十异之奇也。

    缘弱不感者。昔无愿力故也。

    令追责往缘者。迦叶佛内。以发心也。

    则后供息心者。大众见嘿。故后供不来。若来即妨受纯陀施。皆为生其物善也。

    贬其不能未者。以不能对能。即是纯陀。因食明常。常即不食也。

    开无常显常等者。将上不能字冠下。

    是佛境界者。四悉因缘。皆是第一义。是佛境界。摄八万四千法藏。故不可尽也。

    六卷(至)名子纯互者。六卷泥洹经也。

    子之与陀二文互出者。此文无子。彼经无纯。陀即同有。故云互耳。

    不应名德两分者。名以召体。体只是德。得其妙名也。

    略示十妙者。如法华玄迹门十妙。具足自行因果。化他能所同也。今略会之。初义妙文云诸境界者。即与法华第一境妙同也。二解妙者。解只是智。即一心三智。第二智妙同也。照穷理性者。智契于理。名为照寂。境智不二即合宜也。三檀妙由行。行故即能布施。故与第三行妙同。四位妙名同者。盖诸无学谓是前之两教二乘也。尚与文殊等。况无学邪。五德妙者。德谓三德。与第五三法妙同。三法且三德故也。下之五妙前三名同。

    四云因妙者。文中既云能与众生作良福田。即是彼经眷属妙同也。益妙即与利妙同也。

    等法王子者。即与文殊诸大菩萨等。故云等法王子也。

    东方佛使者。无边身菩萨为佛所使。一一毛孔。皆容城邑人民。故云神通也。

    物妙非妙等者。诸天献供。皆陪于前。名之为妙。粳粮为粗。今粗却成妙。故粗非粗等也。

    巧兴五难善覆有为者。如下文发角难。名之为巧。文殊覆于无为。纯陀覆于有为。故云有为无为且共置之等也。

    故名纯陀品者。仍酬前难别立品名耳。

    若依经应言十大者。经谓今经。以大为称故。妙之与大者。只是一体。左右之殊耳。

    拟对此土杂类者。纯陀是俗。与杂类同。以为其首。能引故也。

    岂容分隔者。意云此土他土声闻菩萨及杂类等。同一涅槃之会。岂有分张说之。言不累施。作其前后也。

    前明通意者。前序文中。以通说竟序其五章。今作别说耳。以别从通。五章义足。以通成别。立其绝名也。

    此品为四者。初明辨供以明常。二明请住以明常。三明论议以明常。四明权供以明常。

    不食是常破于无常者。昔教五果。法华开竟。今之双用。名破论闻显非常非无常。二施果报。等无差别也。

    以不住破住者。住即无常。涅槃非去。何得请住也。

    意在开密者。昔未说故。名之为密。今明不食。即是其开。待纯陀供。意在于此也。

    住非圆极者。住是有为无常之法。故非极也。

    若置非求是者。是亦成非。即非是是者。有为无为。二是俱非。故云是是。显双非理故也。

    车穷理尽者。有为无为。名之为事。且共置之。名为理尽。低头饮泪。领解之意也。

    通别者者。常等名通。四德名别。

    局于圆法者。一一德中。皆具四德。故以三意释之。令得理显也。

    失于圆旨者。旨是教意。三德之体一一具四。双非双游等义不可失也。

    经论所害者。为他所破。待对之义故。

    中论云若法为待成等者。待常说无常。待无常说于常也。

    今言常者。下即绝待义也。

    二施果报等无差别者。常无常者。不当通别皆双非。故云无差也。

    即通而别者。亦应云即别而通等。即通而别一即即四故。即别而通四即一故。即非通别大涅槃故。不一二三。例之可见也。

    为开双非之教者。施与常果名之为开也。

    所其到处者。只是到于涅槃秘藏极处故也。

    且共置之即解脱德者。论解其疑。疑去即证解脱也。

    上中下善者。序正流通也。此文虽无流通之段。准古人分章。义亦有之也。

    优婆塞如前释者。如前二恒之中分判之。乃至次不须开迹显本等文也。

    浅让深者。且约迹说。下文既等法王之子。位皆十地。浅亦非浅也。

    将作大匠者。官名也。

    一本五十者。应是六卷本也。双卷者。两卷泥洹经也。

    或当如此。是他人义。未必定判也。

    即是以财让法者。且依文意。立十让名。若下文因食。开常。还是其法也。

    可意果者。只是世间人天之果。不免轮回也。

    无漏果者。即前两教也。

    随分果者。别教登地已上。故云三贤等。

    舍身威仪者。舍坐仪也。

    冠剑珮等者。此列不次第。应云车履珮等故也。

    天冠天衣等者。约有从诸天来听法故也。

    佛威仪者。即不起灭定。现诸威仪。故云不共等法也。

    或可下约教判。

    或即俗服者。约圆释也。

    日是阳精者。阳表于明。明即智也。

    膝表于行者。行以进趣为义。故云以行契理也。

    可解他经者。谓方便教。亦具四悉。第一义理。偏小之行。契于偏理也。今开偏行即是常行。契于常理。故云以行到理是第一义也。如世敛手则表教也。教是上圣被下之言。如世下人恭敬于上。故敛手也。

    合经合已者。即权而实。即实而权。权实不二故。云合耳以感祈佛者。受舍成缘。当祈果也。

    咸归圆因者。即佛因也。故经云大乘因者诸法实相。故云圆因。法华疏云。以汝之果为我因。以高归下也。

    哀者慈悲法门者。指此一字。即是无缘大悲之法宝。亦是一体三宝具足。故云无供之众也。

    供若无受者。如来去世。无受供人。又与无师之义同。云供无由供也。

    欲凭舟航者。以三德涅槃为舟航也。故上文云。无上法船于兹沉没。故须请也。

    一所失故请者。将下所求。释于所失之意。只缘无主亲师名为失。求于一体三宝。即是主亲师存。故相从以陈请也。

    若无主忠无所护者。如国之无主。忠良不安。法王若去。众生无福也。

    既不为主护又无主可护等者。一一两重释者。皆约机应释之。故有两重也。

    无荣无禄者。无荣则失位。无禄则失财。位即证果。财即万德也。

    无生无阴者。生谓生长。生于法身长慧命。若其无亲。法身不生。阴覆亦失也。

    无训无成者。训谓初发心时。师能训导成。即地住已上。亦是分成之意。乃至究竟成也。

    求将来食者。只是大涅槃食也。故下文云。烦恼为薪。智慧为大。成涅槃食等(云云)。

    若从如来即兼诸义者。一体三宝如来冠之。三义具足。故云兼也。亦是主亲师之三益。名之为诸也。

    现见族姓者。如此方雀虑之流等也。

    于义不便者。以无优劣也。

    异隔差别者。九界不同也。

    其味混杂者。即诸界无常生灭。受报不同。名之为杂也。

    亡家亡国者。无亲故亡家。无主故国灭。家国既无。一体三宝。隐而不现也。

    丧失善法等者。一体三宝以为善法。亦是无荣禄之善法也。

    善恶隔绝者。人天为善。四趣为恶。轮回五道。故言远至等也。

    非己本源者。以涅槃为本源。生死为他国。今唯有生死。故云他也。

    通失三性者。正因缘了三佛性也。失正因故义如无亲。失缘因故义如无主。失了因故义如无师。故云义说为无也。

    此举异以请不异者。举四姓九界之异。请三因一体之不异也。

    偏除烦恼唯少分者。方便菩萨及前声闻但除界内菩萨名偏。以圆望之。故云少分也。

    惟悕天雨者。第一义天圆乘法雨。故云唯悕。悕即求也。

    随顺机缘通别两请者。上法说中欲请如来等。即一而三。论一体也。名之为通。譬中别请三因。亦是即三而一。名之为别。论一体也。皆为机缘不同。有此通别耳。

    下如来答者。探引下文。腾今三义。使上下相关。文势义足故也。

    显缘因性者。既云除贫。而与荣禄也。

    显了因性者。法雨是圆乘教法。法能训故。令成般若也。

    显于正因者。亲能生养。长于法身。即是许其秘藏之义。能覆诸子也。

    是三如一者。主亲师三。同体无异。故云如一。书云人生在三。事之如一。即其义也。

    云何此解者。他意谓。师子吼品始。广论三因佛性之义。此属施文。何得此解也。

    今答意者。佛性是常。此经始终只明常住。承蹑有由。故云初若不开。开谓开常。后何所蹑者。即是斥他意也。

    施其常命者。常住慧命也。施其常安主能安民也。

    施其常辨者。师能辨说也。

    自他内外等者。自身为内。他身为外。准请文。亦是九界为外。佛界为内。依正不二。故云等无差别也。

    略从人天乃至方便菩萨者。即是七方便人也。

    役力农作者。以力役财。以恶役善也。

    譬三菩萨者。通别圆也。圆教住前七信已上。正除尘沙。故云三也。

    则佛性显者。则三因佛性显也。

    正在于此者。意在主亲师三也。

    悉皆是贫者。圆教住前未证法身。义云是贫。秘藏未开故也。

    虽少不同者。人天菩萨俱譬界内。名为少耳。胜劣天殊也。

    意或在此者。从浅至深。人天上合况菩萨邪。仍是不定。故或言也。

    经云沙卤(力古反)说文云卤恶方咸地。故字从西省下象盐形也。天生曰卤。人生曰盐。盐在西方也。

    初历法合者。历七方便之法也。仍略人天不合者。是可生三乘机处。非出世二乘菩萨法也。

    经云甘露法雨者。法雨语通诸教。甘露唯圆。常住之教。如天甘露不死之药也。

    体有于戒者。涅槃三德之体。有无作尸罗五支戒等(云云)。定即楞严。慧即三智之慧。今从人说。虽有一体。犹是偏小之戒定慧。故云少善也。

    经云拯及无量者。即九界四姓之众生也。

    众多而供足者。多即一故供少而周多者。一即多故。不可以一忍。不可以多思。故云难思之供。供难思众也。

    事三如一者。我及众生同罗睺罗。皆是一子也。

    举世尊许为主等者。主与其禄。师与其成。亲与其生。故云三求遂克也。

    事火即师义者。火能于万物。犹如师训也。

    奉释即主义者。犹如帝释。为三十三天之主。诸天所奉也。故注云云耳。

    如学等者。前两教二乘也。

    须弥宝山者。以四宝所成。喻四菩萨也。

    檀林师子等喻喻戒定慧者。引上文意。合成师弟三学具足。檀林喻戒。师子喻慧。山喻定也。

    世所崇仰者。今文意即是。为前三教四种菩萨之所崇仰。故号世尊也。

    遍对一切者。种智依正。对一切解。九界差别。各各不同故也。

    一切种智为佛者。能觉智故。名之为佛也。

    印其法譬两请者。一善哉印于法请。一善哉印其譬请。皆具主亲师义。故云善哉善哉。

    许三下注云云者。文中阙亲。常命即是亲义。故云我今施汝等。

    楞严七百等者。东方佛寿。同释迦也。

    犹是无常者。光宅所释。意云品名无量寿。犹是有量之佛。当来补处故。亦同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有观音补处。同无常也。

    如此说下今破也。

    偏摘诸经者。方等楞严般若非一。名之为诸。又引法华显露之说。同归无常也。

    二途俱失者。如汝所释。失却前两教中兼带大乘之常。又失法华开显之常。涅槃非常非无常义。以涅槃对前教。故云二途也。

    般若佛母者。实相般若。能生一切故。涅槃佛师者。诸佛所师所谓法也。佛性之法为师也。

    楞严三佛者。同法身故。

    云何一乘还破一乘者。将佛性一乘破法华一乘也。

    故知或于方便者。体内体外俱不知。即权实俱迷也。

    迷于部教者。部即摄教。教不摄部。如方等部具其四教。般若具三。大师判为兼但对带。良由于此。方等般若中常与涅槃何异。

    以当现常者。现有佛性之常。及当有为常也。

    无所间然者。谓常与无常。皆悉具于三德四德秘藏。遍一切处。何得间之也。

    如避空求空者。只前无常即是于常。不须避也。

    亦是显发方便密教者。昔无常被覆。常等未开。名之为密。今开无常即是于常。名之为发。发是开义。故云显发也。

    斯教之喉衿者。人之要者不过其喉。衣之衿等。常义亦尔。

    众经之心首者。如身以心首为主。遍摄诸法。常义亦尔。遍诸心首也。

    窟宅者。三德秘藏。为大涅槃宅也。

    若嶷然常者。即他人破诸经常。独立涅槃为嶷然也。

    本为大事者。如来出世。以因果化仪。名之为事。故分字释也。

    常机常感者。即不思议感应。为因缘也。

    常立诸法者。立谓建立。一乘之体。因果所取。故名为事也。

    师弟俱常者。常是佛师。佛是弟子。师弟不二。故曰俱常也。

    不动果报者。常住果也。

    净是正法者。以般若为正法。能生智故。

    先所修习四法相貌者。斥三修文。即无常无我等为四法也。

    治其本病者。是真常作其邪解。名之为病。依本而说。故云本病也。

    无二二用者。即体而用。故云二也。

    四悉无间者。遍收诸法。自在说也。

    常间隔下结四悉意。皆不思议也。结文仍不次第。初即世界。第二妙理即第一义。为人第三。对治第四。亦是显不次而论次。名常四悉也。

    埋没圆能等者。埋圆四悉。毁害诸常。论常即释论。皆有双非之义。故云害也。

    难可毁坏者。不为六道偏小之所坏也。

    说有三世者。事有三世。理无三世。故引净名非谓菩提等。菩提名果。涅槃名果果。故非三世也。

    宁会得旨者。即是下文四出偈。三世有法无有是处等四处出之。名四出也。古人亦名为涅槃四柱。如屋无柱。其舍即倾。涅槃之意。亦复如是也。

    次我今为汝下。历七方便一一开文。如文。

    自此之前者。迦叶童子自叙。未闻涅槃之前。皆偏曲故。名之为邪。非谓同于外道邪也。

    开诸有余者。七方便皆开入无余也。

    作亲开正者。令生法身故。作主开缘者缘显正故。作师开了者。三因具足故。故能荣能生能成。同入秘藏也。

    开境界性者。六道阴入界等即因性。故云境界也。亦乞开五种佛性。故云果性等也。

    何人等者。人即七方便人。法七方便法。教行等之悉倒。何位者。证得之位。何用者。诸方便人化物之用也。

    更有善恶者。人天为善。四趣是恶也。

    竖深横广等者。七方便人皆倒。涅槃之底名为深。横收九界之善恶。故云为广。广故无边。深故无底也。

    能建大义者。以佛性之义为大也。

    具摄因果等者。因即三因。果是三德四德。果用无尽。故方万德也。

    五法并常者。以常冠之。无非常也。

    非色为色者。法身无色。应身为色也。

    用无穷者。善恶之用。九界不同。故无穷也。

    佛具此五故以施人者。只由众生身中同具此五。故此五示之名施。非谓别施。故法华中等赐大车。是子本有名之为等。子无尽故。施亦无尽也。

    中间可知者。鹿苑之后。涅槃之前。二苏为中。皆有常无常义。未云二果无差。故云可知也。

    是常法印者。实相之印。犹如虚空。通印诸法。无非常也。

    即是行常者。初后二施皆檀波罗。六度具足。名之为行也。

    必有其人者。能施所施。皆是人常也。

    有种种义者。如下答文。善男子如来已于无量等。度答三身四身之义。故云种种也。

    初后皆受皆食皆不食者。初皆食约无常。不不食法身。即五分法身也。后皆食约开开常。皆不食约常身。同入秘藏故也。开前不食即后不食。故云等也。又约两重初后。若大缘所见华严为初者。华台受职。顶受光明。即是顶受于食。后者即是今经。开于常宗。受纯陀施。名之为食。入般涅槃。即是不食也。故重初尘蒙之时。受于乳粥。名之为食。后诣纯陀舍。食檀身羹。入般涅槃。名为不食。小缘所见也。故有大小两缘。皆有食不食等也。

    若依楞严下约教判。中间二苏皆空故等。摩诃衍门色即空故。始自色心。终乎种智。无非是空。故云等也。

    若依释论下证般若教。诸法实相者取不共般若。故云等也。若共般若。同前衍门空。故等也。不共般若实相与法华无别。故不云法华。法华又与涅槃同味。与涅槃常等也。

    历一切法等者。法约九界之法。教即七方便人。皆是双非之理。故云等也。

    三指分明者。中道见性也。今是非常非无常名为中道。止观文中喻于三观。中观中道。能所不二也。

    大觉者。大是妙之别名。大即妙也。

    如此诸常者。六即不同。皆名为常。故云诸也。六者简滥。即者简离。故依圆常以判之。

    阿耨菩提翻名可知者。此翻为无上道。亦云果智也。

    法理具足者。法谓教法。理即三德。涅槃之理。开前偏教偏理。皆入圆常。故云其足。一开一切开等。若不云一切。未名具足也。

    依而行施者。依三德涅槃之施无作之檀。故云具足也。

    经云得菩提等者。菩提是果。涅槃是果果。秘藏名同。云具足也。

    初总非不然者。前劣后胜故也。

    冶城者。寺名。秀法师。在上无解。开善藏法师。亦同在彼。名目不同者。未见文也。

    一有智断等者。烦恼未尽即无断。未得种智即无智。后施者。难智断具足也。

    有圣号等者。众生无圣号。佛是圣人。同天中天。故有圣号。

    具度眼等者。度即六度。眼是五眼也。

    经云乃至慧眼者。不云天眼。意云天眼同于肉眼。但有障无障别耳。

    得五果不得五果者。持小望大。大乘不食。只是世间之果。故云不消等。

    经云消化者(呼瓜呼霸二反)。说文云。化变也。谓变化无常也。

    初既备举者。初明自他。后四皆合。自他文足。且云是自意不烦文也。

    芰角难解者。将小缘初。难大缘后。将后并初。文义交角。故云难解。芰字(奇寄反)草名也。

    眷属菩萨者。以释迦为眷属。应是未成以前说。

    遣大弟子。即无边身菩萨是也。

    则泾渭皎然者。泾渭清浊。大小所见。清浊自分也。

    胜天王等者。四相不同。证于初也。

    像法决疑经者。证后涅槃亦有四相。大师判结涅槃经。故以引之也。

    今更对教主等者。四教教主不同也。

    未有通明者。六通三明也。

    能五益他者。受乳粥施。即是益他也。

    初成为难者。三十四心断结之时也。

    入圣人位者。到七地之时。舍外凡法。证罗汉地。故云圣也。仍未有天中天名到佛地故。

    非是正使无常之身者。异藏菩萨。故云非也。

    已具亡三三檀者。三轮空故。能施所施物体皆亡。小般若云无住相布施也。

    未得佛眼者。得菩萨地。未到佛地故也。

    佛答我成佛无量阿僧祇者。如法华中。开权显实开迹显本寿量之文也。

    示初成初受后成后受等者。即是大小二缘所见。初后两重之迹。以为初后也。

    岂可以见劣之初者。三藏佛初。难胜见之后者。大缘所见。涅槃之后也。其义明矣。开昔五果。成今五果。如法华中指客作子即长者儿。更无异途。故云等无差别也。

    身有离合者。前难虽离为四。合是无常也。佛答虽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