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法华经玄赞要集最新章节!

者相状也。梵行体是八支圣道。道谛也。此纯一等四法。便是道谛向上证理断惑之义用。道谛具有此四种相。故名梵行之相。

    言此中等者。问此十法中。何者通梵行之相。答第六纯一无杂。第七具足。第八清。第九白。皆是梵行家之相。

    言配同新经者。新经即大般若经。意言什译法华经十德。配同唐三藏般若也。

    言赞生利益希者。经云。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等者。通不定性。不定性究竟。即是有余涅槃。然今经中。声闻菩萨。皆说有果。辟支佛不说有果。经言成一切种智。准此阿耨菩提已摄种智。今重言者。意显对不定性人求趣种智。牛车也。

    言有佛出世等者。问何名希。答疏言有佛出等。谟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即唯说一乘法。如文殊师利往龙宫中。唯常宣说妙法华经等。净名经云。或有佛土。无言无说。迦叶佛住世。七日并不说法。意言三乘中。随说一法。有不说者。贤劫中数佛不说法。犹但作神通。令诸众生。发心入道。拘楼秦佛说一法。名甘露。拘那含牟尼佛说一法。名法镜。多宝佛出世不说一法。不同释迦说三乘法令三乘众生皆得利。名希。问二乘是劣世所共知。今说三乘。何名希有。答不是胜劣。总说名希有。但对唯说一乘。乃总不说者。今佛三乘具足说。故名希有。

    言应当应契者。明训释之。若将教就根。论名应。于兴反。应当为说何法。若时根就教。则合名应。于证反。根与法相称。又若不请与说。名为应。应音于兴反。若受请而说。名应。应音于证反。契应。如外道论师说二十五谛。胜论师说六句义等。虽契其根。而不契理。如舍利弗。错交二弟子。令锻金之子作不净观。法衣之子作数息等观。虽契理。而不契根。若如来说法。根理俱契。下经云。父遥见之等。

    言随其机器等者。今佛有人。求三乘者。随三乘性。皆为说故。契当众生心。故名应。

    言众生根性等者。问所被性有几种。答疏言众生等。

    言总知四谛染净等者。声闻根劣。但总知一切三界有漏异熟果。为苦谛。总知一切法烦恼业。为集谛。总知三界无为。是灭谛。总见修无漏智。是道谛。于中一一无量行相。声闻不知。

    言总知生死十二等者。缘觉也。小乘以无明行为因。识等五支为果。爱取有为因。生老死为果。若大乘。过去十支因。现在二支果。现在十支因。未来二支果。问十二因缘。是染因果。狭于四谛。如何却说为次胜。答若准于顺观次第。四十四智七十七智能观之智。道谛收。所观之理。灭谛摄。即是宽。不是狭。又依佛说声闻钝根缘觉利根。忻猒心强。故说次胜。

    言能行二利等者。说菩萨也。知四谛缘生名总。如四五六地。作四谛缘生观。后修六度。名为菩萨。当成种智。此菩萨上根总别俱知也。问为菩萨说六波罗蜜究竟作佛。则本后皆摄。何以经文空成一切种智。答顺经宗也。

    言辟支迦佛陀者。正梵语也。此云独觉。独者。身乐于山林静处独坐也。佛陀云即是身中尽智无生智。独于静处。而得此觉。即是独之觉。依主释。又云缘觉。此非是梵语。但是观秋零冬落。从缘起觉。故云缘觉。即缘之觉。依主释。问声闻缘觉同证生空。何不总名缘觉。答声闻但自声悟道。不自觉知。缘觉自觉得果。故名缘。觉所以部行麟喻。总名独觉。总名缘觉。缘觉之中有麟喻。出无佛世。全不遇佛。缘觉之中。亦有部行。遇佛得果者。亦有不遇佛得果者。今取最初逢佛得果者。

    言显后胜妙答者。前来赞佛号希。此间又更说。故名为显后。

    言论名现见胜妙因者。即胜妙姓名也。论云。以诸菩萨者。有说经中不说有菩萨。但是相引来者。此解非也。不细寻经文。其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八王子即是菩萨也。

    言示现受用胜名姓等者。名即日月灯明也。即是四姓中。婆罗门为胜姓。真云。一切诸佛有二种受生。尚尊贵。即出刹帝利家。尚多闻。即出婆罗门家生。

    言此中有二一名同妙等者。经云。次佛名日月灯明等者。妙光法师初逢佛。名日月灯明佛。妙光奉事已。于此佛边修菩萨行。此佛入灭。更有佛出。亦名日月灯明。乃至逢二万个佛。皆同名日月灯明佛。妙光不论所事佛。佛名别者。亦无数。今且取名同者。早值二万个佛。一一佛皆名日月灯明佛。一一佛皆说法华经。文殊皆听。又佛有三同六异。一因同。三劫行同故。二果同。三身齐故。三利生同。具四无量心故。六异者。一居处异。净秽不同。二种姓异。刹帝种。婆罗门。此是种异也。姓异者。释迦氏。弥勒慈氏。三身量异。释迦丈六。弥勒千丈。四寿量异。释迦减劫时出。寿短。弥勒初减劫出。命长。五住世异。如释迦八十住世。迦叶七日住世。六舍利异。多宝全身。释迦碎身。今言名同。且据二万灯明佛说。非望一切佛出。问此间显胜妙答。与前赞扬希有答。又与委陈别事三个答何别。答三答各异。一赞扬希有答。举见二万个灯明之中最初一个灯明佛。有四般事希奇。一见过去无量无边劫。此赞时久远希。二赞佛名号希。三赞法胜妙希。四赞生利益。举此一个佛。有此四般希奇事。与下一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个灯明佛。此四般事总同。次显后胜妙答举同。后一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佛。即是显后胜妙答。举后一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佛受用胜姓。与最初一个灯明佛同。问最初一佛空说有名号。不说有姓。如何言同。答最初一个。是二万中数。二万佛既有姓。准知最初一个。亦有姓也。经云。又一同姓。是后委陈。同事答中。偏说最后第二万灯明一个佛。除序分成就余六般事。与今释迦。一切皆同。问最后二万灯明。放光雨华动地说经。与前一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佛。得同否。答一切皆同。既一切同。何故偏于最后一个灯明佛。同今释迦。答二万之中。最后一个。与释迦放光说经有力。余向前一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佛。望今日。与文殊为答成就。则无力也。何以故。答文殊自见己身为妙光法师。在最后灯明会下。则决定。若历事二万灯明说经。文殊在慧会下。在与不在。则不决定。假如鹙子。当初二万佛时不向佛边闻法。向十六王子会下。岂不有此事。又文殊于第二万灯明佛边。摄取诸佛转法轮。因法华经法轮。尽被妙光法师摄授得。向前尔许多佛法轮。不必总是妙光法师摄授得。又弥勒为求名菩萨。亦在彼会下。结会往事染净因果。证说不虚。又欲显自身与释迦为九代祖师。所以偏举第二万佛放光现瑞说经。与今日同也。问若取最后佛。与今日说经有力。但举最后一佛。即得何要总举二万佛。答若不总举二万佛因果无来处。天亲解云。文殊自见己身。于彼佛土。彼佛土不一。名彼彼。所以最初举一个佛。有四种希。久远时希。名号希。说法希。利益希。偏举一个。与下二万佛。四事皆同也。次复已下。别举一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佛受用胜姓。与初第一同。最后别烈一个佛。与今日释迦。说经同也。向下欲明二万佛。所以两遍道次复也。若望俗中说字号。依德立名。依体立名。则是小年本来讲者字号。则是向后立者。俗中名号字。三事各别。姓孔姓也。名丘名也。字仲尼。字也。言文宣王。号也。今向佛身上。证名字号。皆依德立。更无胜劣。

    言颇罗堕等者。颇罗堕。姓也。此翻为利。亦翻为辨才。亦云。翻为满。满为正也。真谛云。仙人六姓者。一迦叶。此云饮光。二遏底。此云三毒。三憍陈如。此云火器。四阿梨多。此云善取。五云瞿昙。此云破暗。六颇罗堕。此云利根。此胜姓有六。疏引论十八。写错六字。点书相近。错为十八也。诸佛如来随所现身不同。时世爱尊贵。则向刹帝利家生。时世爱聪明博学。则向婆罗门家生。

    言此有二妙等者。经云。弥勒当知初佛后佛等者。问此唱与前唱何别。答前唱约佛别名同。此唱约佛十号同。问前唱说法有十德。今何故说三善。答略说三善。贯通七德。举三善摄七德。问现见希有因。现见胜妙因。现见受用大因。此三因皆说日月灯明。有何别。答佛经无量劫时。此佛方出名希有。又举四般希奇之事。名希有因。第二胜妙因。其次明一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佛受用胜。名胜姓故。名胜妙因。第二受用大因。最后第二万灯明佛。有八王子。在家受欲乐。出家受用法乐。名用大因。

    言第三段委陈等者。问委陈同事与指陈别事何别。答前来弥勒菩萨问文殊释迦放光动地等事。文殊不答弥勒问底事。别将日月灯明出世事。名为指陈别事答。指弥勒问。陈日月灯明事也。别说佛数多少劫多少名字等。不同也。若委陈同事答。明委细将日月灯明说法六般事。与今日释迦一切同。委细委曲而陈同事。又七因五因。宽狭不同。

    言有五等者。科委陈同事。答中有五因。一受用大因。受用有二。在家受用五欲乐。出家受用法乐。经云。其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下。

    言二摄取诸佛等者。经云。灭度后妙光菩萨持妙法莲华经下。法轮是他灯明在日转。佛入灭后。妙光法师承后说法。名摄取诸佛法轮。摄取领纳义也。

    言三善坚实如来等者。坚者坚固。实者真贯。妙光化八王子。得入八地。证四不退。名坚实。即行法轮转。经云。日月灯明佛八子皆师妙光。妙光教化等下。问此与前摄取诸佛法轮何别。答前是教法。此是行法轮也。

    言四能进入因者。能进入是福慧。所进入是佛果也。经云。是诸王子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已。皆成佛道。

    言五忆念因者。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燃灯下。

    言受用大因者论言等者。经云。是诸王子闻父得阿耨菩提。悉舍王位。亦随出家。此即子随父胜。如喜见菩萨。回邪见之父王。即父随子胜。记云。前说二万佛。其后第二万佛。亦名同。今不说前一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佛。且说第二万佛有八个王子。以最后佛。还为国王。舍国出家。故在俗有八个王子。所以疏云。是时王子受胜妙乐。各舍出家。

    言复彼大众经于尔许等者。此八王子在俗受欲乐。出家受法乐。出家以于最后日月灯明佛边。六十小劫听法。不生疲倦。以法力资持故。经云。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是时众中。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

    言在家受欲乐者。问准下令其八王子得坚固菩提。即是八地菩萨。云何受用五欲乐。但是受用法乐。疏主答不然。八王子威德自在。及受用五欲乐。出家之后。受用法乐。如释迦在家之时。纳妻子受于欲乐。

    言此文有四一示相等者。六般事与今日同。故名同今也。

    言唱灭异即者。即由今也。经云。日月灯明佛。于六十小劫。说是经已。即于梵魔沙门婆罗门及天人阿修罗众中。而宣此言。如来于今日中夜。入无余涅槃。即是灯明与释迦入灭不同。灯明说法华经。次便入涅槃。释迦更说遗教涅槃。

    言三当成佛记者。经云。时有菩萨。名曰德藏。日月灯明佛。即授其记。告诸比丘。是德藏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净身多陀阿伽度等。是。

    言四现入涅槃者。示相入灭。经云。佛授记已。便于中夜。入无余涅槃。

    言示相同今有六等者。问何故无序分成就。答有二解。一云。释迦说经在灵山。灯明处不定。故无序分成。二云。众人不疑说经处。王城鹫岭。文殊亦不序。问处既众人不疑。故此间不说。又众成就亦众人不疑。何故即说八王子已为众成耶。答缘八个王子中第八王子与释迦授记。八子又与妙光为弟子。文殊要陈彼事。所引来示相。问今六段之中。今当同今众成就。此间众成就。从与大比丘众。至各礼佛足。退坐一面。灯明只举八子。为众成就所引来。

    言此初也者。今当标有子。经云。其最后未出家时有王子。问释迦会下十五众。何故灯明众成。只列八子。答二说。一举胜摄劣。二向下结会处要。所以引八子。不引余人也。既言八王子。及显未出家。是国王。问但言有子即得。何要言八王子。答缘生子中第八王子与释迦授记。八王子总与妙光为弟子。雨华动地句他妙光边学来。表是九代祖师师父。今日证释迦说经不虚。

    言法尔诸佛等者。问诸佛何故先有子。后出家。答疏言为降伏世间受欲乐者故。世间受乐。不过妻子男女。佛于妻子。亦于世间人妻子。有男女。亦胜世间人男女。受乐亦胜世间人受乐。故名降伏。问何要舍却出家。答示现欲乐不可保重故。金轮王位妻子男女尚舍出家。况我下劣凡夫贱庶人类不求出家也。又世人将劣五欲。而起憍慢。既见八王子围绕世尊。此慢即止。又若不有子。恐外道谤世尊无丈夫势用出家。故示有表具丈夫德也。

    言此列八名等者。经云。一名有意等者。问八个王子如何总名意。答此尽是俱生无作行意生身。菩萨从意所生。故名意生。故八个总名意也。问何故不言九个七。个只言八。个答顺彼八地已前悲增菩萨次第成佛。故言八个。八地已上永受变易。更不受分段身。顺彼八地已前菩萨分段身。所以只有八个。不立七九。一名有意者。有彼大智偏得有名。二名善意者。发大悲心欲度三有。三名无量意者。真谛俗谛其体有无。并皆晓达。四名宝意者。真实之理可宝重故。五名增意者。已出家长善法故。六名除疑意者。闻法悟解。除荡无明。七名向意者。能知虚妄。如空谷向。八名法意者。穷其真法。得达无余。故名法意也。

    言一大智等者。分为四对。由有大智。故不住生死。是智增菩萨。求无上菩提。故名有意。由有大悲故。不住涅槃。即悲增菩萨。皆起悲心。运度众生。故名善意。

    言了有了空者。了有即缘有也。此王子观一切有为无为法等。遍缘一切法。知有为是幻。知无为是实等。了空者观空。缘一切有为。如露如电。

    言进善破恶者。由修一切善。故名增意。由除疑故破恶。名除疑意。

    言达伪知真者。由达伪故知有为如幻。故名响意。由知真故。即缘无为为境。名法意也。

    言无一世界有二等者。轮王相对。问且约化佛土说也。问如何经言各领四天下。此徴各领经文也。答疏言今解八子相继统领。非一时也。意道第一王子绍继了。则到第二王子。第二王子了。则到第三王子也。若一世界之中。一时作不得。事须相续也。问最后一王子应寿命长远无量岁。如何通会。答八个王子。同是八万岁中相承统领。每人登住。百年千年。即下去互相分付。寿命八万。理亦何妨。

    言然以义通等者。问经文但说相继得成佛。又说转次而授记。不说相继为轮王道理。中间如何会释。答疏言以义通等。故作第二轮王相对。与佛问答也。轮王与佛定不同世。何有子得作轮王(上问词)。

    言此乃应绍轮帝等者。答意总不作也。应合作身上有轮王相好福德。缘不遇时故。但是应作。非正作也。问经云悉舍王位。若是应作。如何言舍。答亦是舍应得之王位也。如进士及弟子出家去未作官。亦名舍序也。

    言如释迦佛应为等者。应为轮王。何以不作。答疏出所以。劫渐减故。

    言由此增至八万等者。证轮王定增劫出。佛定减劫出。如何当来穰佉王子与弥勒相见。答疏言轮王命长。故见弥勒。只如两个师僧。一个白月十五日到来。一个黑月十六日到来。前十五日来去迟。直至十六日发。一个十六日到来。早与前来者。何妨相见。

    言或此报佛与化佛等者。依报解。此解实作轮王。一时总作。以初地报佛王百亿世界无量四洲。何妨有子得作轮王。

    言妙光化八子坚固等者。问争知灯明是报佛。答疏主引事证成。言妙光化八子坚固等若。不是报佛。如何有子。才化入八地。事须先是七地已前菩萨也。能化之主。定是报佛也。意言既登八地。明知八子即是七地已还。故说灯明是报佛。

    言亦为菩萨等者。问既是报佛。如何不说无量义经。说法华经耶。答疏言亦为菩萨等。第一示字。示为菩萨说无量义。显尔开尔也。第二示字。为声闻说法华。示现之示缘。报佛土中。声闻是化。所以说法华。亦示现说也。简要云。或为菩萨说无量义。亦是示现。若直显说无量义。即是实。此虽为菩萨说无量义。意中与法华经。为时至成就。亦名示现也。若依此解。声闻菩萨。皆是示现。

    言如鼓音王经等者。例成也。问既是报身。如何有子耶。答疏言如鼓音王经等。阿弥陀佛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子名月明。不言有妻。但言有子。即知有妻也。形对七地已前悲增菩萨居分段身。能化之佛身示有妻子男女。阿弥陀佛是报佛。尚有妻子。何妨灯明八王子。

    言此初也者。形随真俗也。经云。是诸王子闻父出家等者。谟云。放动则天舟朱不能绍圣。重华尽美。啇均不得副音。岂若大通入定沙弥继迹传灯。释迦道成。罗睺已之得记。形随真侣。岂不真哉。

    言屣者屣也。意道富者脱断根屣。不豆为难。

    言去骑者。马继也。网谓罗也。在俗有妻。如马有绊。如鸟入网。

    言既发大心等者。既发大心。解经中发大乘意。心恒持戒。解经中常修梵行。能宣妙理解。皆为法师。言三藏备矣。结三藏备矣。疏主举三藏教。显所诠慧也。三藏教所诠三学。是一人身上事也。

    言得遇良缘者。经已于千万佛等者。问是八王子威德无双。耽荒五欲。如何才发大意。便能梵行常修。答经云。已于千万等。得遇良缘也。经云。殖众德本。坚修福慧。

    言示为菩萨说者。示者开示。为菩萨开示无量义经。问为菩萨说无量义经。真实说如何名示。答示有二义。一者开示。二者为菩萨说无量义。意中声闻法华为时至。

    言如今所见等者。意言灯明光中所见七事。一似释迦今日事也。

    言此初也者。乐欲闻法也。且乐欲闻法者。释迦欲闻成经文经广。弥勒自申疑有三。一将求因缘。念以何因缘。而有此瑞。二推求问答。念当以问谁。谁能答者。三我今当问。经云。复作此念。是文殊师利法王等。灯明会下号只有大众乐闻。与今日同。

    言何故释迦放光等者。问意何故释迦会下有四众八部。灯明会下何以空二十亿菩萨耶。答疏言此依本位等。则言四众。

    言彼说发心者。灯明会下。约发菩提心已去。总名菩萨也。

    言又此举劣者。灯明会下。菩萨胜。四众劣。释迦会下。菩萨胜。四众劣。灯明会下。举胜隐劣。且言菩萨。释迦会下。隐胜取劣。且言四众。

    言下颂中云等者。问争知灯明会下举胜隐劣。亦有四众。争知灯明会下。具有四众。答疏云。下颂中云。尔时四部众。见日月灯佛。现大神通力。其心皆欢喜。各各自相问。是事何因缘。

    言故知影显者。灯明会下显说有菩萨。影取释迦会下亦有菩萨。释迦会下显说有四众。影取灯明会下亦有四众。又灯明会下显说菩萨。影取灯明会下亦有四众。释迦会下显说四众。影取释迦会下亦有菩萨。

    言又彼实是菩萨等者。依报佛土解。指二十亿菩萨。是报佛土中菩萨实有也。若报佛土中说有四众。即是佛化也。意从庄严佛土。能化佛是报佛。所化四众。是报佛化故。

    言此实是四众等者。此是法华会。实有四众。即能化主是化佛。所化众是化佛教化故。又云。灯明通报化。声闻见是灯明即化佛。菩萨见灯明即报佛。释迦亦尔。劫尽火烧。鹙子闻经等。此土安稳。文殊在中等。

    言欲知光缘等者。经云。所为因缘者。为字通平去二音。即同前发问。先因中以何因而有此瑞也。

    言此初也者。一传灯眷属也。经云。时有菩萨。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妙光法师也是传灯。八百弟子是眷属。传灯之眷属。问只引妙光一人答成就是菩萨。何须引八百弟子。答三意。一缘弥勒前来出语。大僭向他。文殊菩萨道。佛坐道场。所得妙法。为欲说此。为当授记。交我答则不得交我斟配团量。十中得八九。文殊菩萨亦总是慢语。过去为求名菩萨。自身上事尚不自知。因何得知释迦如来放光现瑞之事。显弥勒菩萨住智未圆。所以引八百弟子来。缘弥勒为求名在彼中。复是文殊弟子暗打睡。弥勒菩萨。二缘向下结会之中。经云。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燃灯。八百弟子连燃灯佛一处道。古来有人。多疑彼处经文。将谓八百弟子是燃灯佛弟子。谓有人疑。所以翻译家。向此间开显妙光法即名。向下先标八百弟子。知是妙光弟子为断疑也。三者。表经力不可思议。勤堕皆由闻经得成佛故。八王子及求名菩萨。迟疾虽不同。皆因闻经得成佛也(上传灯眷属也)。

    言第二因说此因等者。经云。是时日月灯明从三昧者。疏云主科此答成就。今取前唱传灯眷属。问今释迦说经中答成就也。从此唱已。后三唱同今正宗也。经云。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菩萨说法华经。彼是正宗。同今正宗。前唱传灯眷属。即为答成就。何劳四段。若准疏主意。总是答成就也。且因说此经者。释迦说妙法。因文殊答。灯明说妙法。因妙光能答。妙光菩萨合二十亿菩萨云。世尊出定来。说经告也。灯明出定。果然说经。所以名为答成就。亦名因说此经。然此间答中。经中暗应合开出六时。有菩萨。名曰妙光。答二十亿菩萨曰。欲说大法告也。欲雨告也。问经文既无分明答成就文。未审妙光实知二十亿菩萨疑否。答只是经文不开出。决定有此意也。如下经云。世尊既赞叹。令妙光欢喜。又云。如我所说法。唯汝能证知。证知之言。即是知也。

    言释迦说法华等者。正明答成就也。释迦欲说法华时。放光照境。见七般事。弥勒问光之所由。文殊便为彼答。后释迦从定起。说法华也。

    言灯明说法华因等者。彼灯明欲说法时。还先放光照境。及所见七事等。会中有二十亿众。见此光明。不知所以。欲得知光之因由。欲闻所以大乘。问妙光菩萨。其妙光菩萨为答。从此灯明佛。从定起。便说法华也。

    言故颂中言佛从三昧等者。引证也。经云。适从三昧起。赞妙光菩萨。汝为世间眼。一切所归信。能奉持法藏。如我所说法。唯我能证知。世尊既赞叹。令妙光欢喜。

    言又释迦今化等者。问释迦因何人说法华。灯明因何人说法华。答疏云。又释迦今化等。又解所告不同。今佛释迦出于浊劫。二乘根钝。若不正告。即不发心。灯明不尔。故告菩萨。

    言今佛从定起等者。问何故二佛从定起。告鹙子妙光不同耶。答疏云。今佛从定起等者。不是智慧与佛相似。名相应。但是鹙子妙光。是足智慧人。法华经又是利根人所学。故名相应也。

    言此为声闻等者。问何不释迦告菩萨。灯明告声闻。答疏言此为声闻。彼为菩萨。

    言其妙法莲华经亦名等者。问此为声闻。彼为菩萨。则今此佛唯说法华。彼佛唯说无量义。何故此佛彼佛俱说无量义。俱说法华。答疏言其妙法莲华等。金云。纵也。意道无量义经说法华经。名体不别。所次法华经。亦名教菩萨法。

    言但以体义等。夺也。体者体性。义者义用。义即用也。谈体为顿语菩萨。则无量义。谈功能为渐悟菩萨。即说法华。将体望顿。则名无量义。将功能望渐悟。则名法华。所望有异者。灯明是报佛。先说无量义经。约体。后说法华。约义。其释迦是化佛。初说无量义利顿根。后说法华利渐根。

    言报化事殊等者。灯明约体说。无量义约义说。法华经。报事殊故。释迦约顿说。无量义约渐说。法华化事殊故。不名无量义者。一云。释迦处鹫岭。唯是化身。为声闻说法华。唯名法华。不名无量义。化事殊故。灯明既是报佛。实说无量义经。为菩萨说。报事殊故。二者。释迦是化佛。初为声闻说教理。傍名莲华。后说行果。名正莲华。不名无量义。灯明会下。是报身土。实为菩萨说。无量义会下。有化声闻。还示现。为声闻说法华。如前已说者。诣前成就中疏文。故知报佛示为菩萨。先说无量义。示为声闻。后说法华也。

    言然彼示现化诸等者。问释迦会下为富楼那等。是化声闻。佛还与化记。令引实声闻。灯明会下。总是化声闻。无实声闻。何要汝为化声闻。示现说法华经利此。此理尽知。所以疏答云。然彼示现化等。

    言或说化身实等者。前解报事殊。释迦唯化事。灯明唯报事。今疏主唯依灯明身上通报通化解也。说化身实说法华。为声闻化事殊故。若经中说着灯明八子。各领四天下。报身实说无量义。为菩萨说。报事殊故。

    言第三时即短长者。经云。小劫等者。论主解云。既以日月等为劫。不可别生分别。且古人时节长短。古人解义。长不定。长对短名长。短不定。短对长名短也。意道长短向上长不定长。短不定短。长若定长。不应六十劫。谓如食顷。短若定短。不应展一念为多劫也。所依真法性上。既无长短之相。依上何处。有长有短耶。

    言论解既以日月年等者。等字者等取夜时。依法华论五种劫故。名小劫也。或是六十年。或六十月。或六十日。或夜时。谓春夏秋冬。时不可别生分别者。破古人也。不得对长说短称长。亦不可作增减劫解也。故名别生分别也。疏主意时。则实经六十小劫。听人心。亦实经六十小劫。但是玩法乐之心。极如顷也。

    言但是佛观根等者。疏主断也。问纵许是六十昼夜。犹有一月已来。云何今言食顷。答疏言但是佛观等。佛实经六十小劫说法。名应物时长。众乐情深。亦能久听。听人心。亦实经尔许时。由心忻故。以长为短。若猒心以短为长。古诗云。志士觉日短。愁人知夜长。如听法之众。若乐法之心。则不觉时长。若猒法之心。则觉时长(解上六十小劫)。

    言玩法乐之心等者。食顷也。嘉祥云。但是如来神力。促六十劫。为食顷。欲显长不定长故。促之令短。短不定短。亦可??之使长。如一夕之眼。梦之百年。虽一夕之眼如故。而百年之事宛然。

    言如俗观棋等者。引例。亦名事成也。昔有人执斧入山中伐木。见二人棋可一局。斧柯已烂。俗士观仙棋。仙棋实时少。烂柯时已长。众会闻妙法。妙法特实长。解心即时短。又云。恋棋心志重。斧柯虽烂身不萎。渴法为情深。多时身命得安乐。摄释云。晋朝古人王质。质入山伐木。至一石室。见数个童子弹琴而歌。质听之。童子与一物。状如枣核。质受食之。便不复饥。停止俄顷。童子语曰。汝可速去。承声而去。所斧柯朽烂。既归至家。稚子幼孙。资成老人。亲情凋丧。观棋粗浅。尚自不觉数十余年。况妙法难思。六十小劫亦复爽。问释迦说法华。不言时节。何故灯明六十小劫。答释迦下所化众生。利钝不等。难分时节。灯明会下。一向利根。定得时节也。有云。亦有时节。涌出品云。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赞于佛。经五十小劫。又神力品云。诸佛现神力时。满百千岁。然后还摄舌相。一时謦咳。金云。此皆众生识上变作短长。于此义中。略为五对。一勤惰对。如世间人精勤嫌日短。懒惰猒时长。故无性论云。愚夫修少时。匆心疑已久。圣修无量劫。勤苦谓须臾。二苦乐对。如人病苦。猒时长。欢娱姿逸。即猒于时短。有颂云。欢娱觉夜短。愁苦恨更长。苦乐从心变。长短有何常。三忻猒对。如听法之众。若不乐听者。即觉时长。四迷悟对。如人睡眠。梦见彼人。使向他国。使睡觉之后。还是暂时。无性论云。处梦谓多年。悟乃须臾顷。故时虽无量。摄在一刹那。五神力非神力对。谓佛神力转易其心。令于长时谓如食顷。由此义故。可为四句。一转境不转心。即变大地为黄金。揽海水为酪等。变定果色。有二解。一妙观察智。击发镜智。令定果色种子。发起现行。二云。妙智自变。二转心不转境。如延七日为劫。三心境俱转。如芥子纳于须弥。须弥入于芥子不增。须弥不减。又云。移诸天人。置于他土。移心移境。今此所说。即是第二转心不转境。四俱不转。如凡夫心境是。今取苦乐对。然此时体不相应收。少时多时。随心变。故是假也。

    言法食资持等者。即是法喜食。如闻慧为体。禅悦生乐者。禅悦食以轻安为体。遣业缚等者。除以定障。所以身心安乐。既有食所资身心。有轻安乐。可以调身心。故无倦也。

    言唱灭异即者。即由今也。句改为示同。今下句改为异即。异即前来余六般事。与释迦同。唯唱灭与释迦不同。释迦遗教了。然后唱灭。灯明不说遗教。只说法华。便入灭故。名唱灭异。即有说释迦说经。后更经四五年入灭。灯明说经亦了。当日中夜涅槃。故言异即也。佛入灭皆于中夜者。表生死中而有涅槃。

    言佛之入灭不同等者。二乘入无余。身灰智灭。身智俱舍。彼位唯有离障真如。清净湛然。寂灭安乐。佛之无余。但言无苦。依有漏诸法也。犹如灯焰一灭永灭。佛示现入涅槃。身智不无。示同下士。故唱无余。即是双林之间。化火焚烧身。示现同二乘。入无余。所不同故。名示现也。

    言沙门息恶义者。俱舍云。诸无漏是道沙门性。怀此道者。名曰沙门。本行集云。福德积集。舍诸非。此世他世皆无染。一切生死皆灭尽。得此证者。名沙门也。

    言以得法等者。安国云。以得空理。安住其中。名为宁息。问即合究竟宁息。何故言暂尔。答却是解世间沙门忏垢障。名暂尔宁息。今时师僧自称沙门。修沙门故。名沙门也。

    言正言室罗摩者。拏音(女加反)。拏音(女余反幡也)。

    言此初也者。初标记也。经云。时有菩萨等者。问何故诸佛入灭。事须授记耶。答意徒付嘱法眼故。授菩萨记。相继得成佛。相继不断绝。犹如父母。临亡付属与长子也。

    言此授记也者。经言告诸比丘等者。号曰净身者。即是藏义。净即是德义。因记名德藏果。即名净身也。

    言增一阿含云等者。问何故诸佛将欲出世。事须授记。答疏云。增一等。意取第五。证此间当唱中授当佛记也。此亦转次记成法轮也。

    言其佛三号多分等者。是断德由断障。显得法身如来也。应供是化身如来恩德。正等觉是智德。即报身如来。今唯取论家三藏中应受世间妙供养之应也。

    言第四现入涅槃等者。经云。佛授记已等者。问何故如来于中夜入涅槃耶。答如来于一时。乐行寂静。初夜人未睡。喧闹故。后夜人起作务。唯中夜最寂静。如来拟证涅槃果。寂静法故。故中夜寂静时。入涅槃也。中者。表生死中而有圆寂也。

    言此是即摄取诸佛等者。今当第一摄取。诸佛转法轮因摄取。有二义。一云。灯明佛在日。自转法轮。二云。佛灭后。妙光转故。名摄取。摄取日月灯明佛转法轮。摄取者领受义。

    言论云法轮不断故者。问如何知妙光摄诸佛法轮。答疏言论云法轮不断故。灯明佛说了。次妙光说妙光。又转与余人说。故名法轮不断也。不断者解轮义。

    言第三善坚实如来等者。经云。日月灯明佛八子等者。善者简恶。坚实者不退义。如来者。自身所得如来果也。身中见道修道智能破烦恼名轮。此是行法。故名法轮。问此言法轮。与前摄取法轮。何异。答前据教理。法华经体名诸佛法轮。妙光摄持演名摄取。此依当果名如来法轮。据能修行名善坚。实是前后异。

    言论云佛灭度后等者。从初发心乃至八地。名无量时故。或八十小劫妙光为说。名无量时说故。

    言教化令其等者。疏主解也。当时八十小劫。妙光法师为说法华经。得入八地。得坚固菩提。

    言不尔如何等者。问疏主争知是八地已上法轮。答疏云不尔。如何亦教化便为得成佛。故知八地已上法轮也。答妙光当时所化弟子。不入八地。如何所化弟子成佛来。经无量劫。如妙光化八子中。最后名燃灯。燃灯成佛已久化。释迦成佛早经无量劫。故知当时化八王子。入八地也。

    言或入初地等者。亦名因不退。以彼八王子未入初地。妙光教化。方入初地。疏主有此二意也。

    言第四能进入因者。能进入。是福慧二种因也。所进入。是佛果菩提无上果也。

    言第五忆念因者。文殊自忆念往事也。经云。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燃灯。问八个王子总得成佛。何故偏说最后成佛。不说前七成佛。答缘第八王子。名曰燃灯。是释迦之师。余七望释迦。则疏远故。偏举之。问何故前来八个王子。总引来耶。答八个王子缘是文殊弟子。为成文殊。与释迦九代祖师。今此雨华总从文殊菩萨学来。证文殊菩萨所说不虚。不可九代祖师肯忘语耶。

    言论云为他说法等者。文殊自见己身。为妙光法师。经八十小劫。说法华经。得成佛。名利益他也。

    言理应此文属前等者。前唱经文。说八个王子供养无量百千万亿已皆成佛道。此又言最后成佛。俱是说八王子成佛。总合入前进入因一处。只缘此唱。要别明第八王子成佛名号故。此别明也。若论十因。总合为忆念。以缘生疑发问。偏是弥勒一人。文殊先说过去求名。令交弥勒忆念。知文殊所记不谬。知佛必说法华。忆念第八王子。认释迦为孙子。忆念八百弟子。认弥勒为弟子(上忆念八王子了)。

    言此初也者。忆八百弟子成佛中。初染因也。经云。八百弟子中。有一人等者。

    言不通利者。见在持经之次。更不持吉名而不通利。已得者总忘却。名多所忘失。

    言内妙业不纯者。解经中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外则多贪声誉者。解经中多所忘失。故号求名。

    言论云汝号求名者。引论文也。示现文殊。知过去久远事。故意道弥勒昔求名利。今文殊一一了知昔日之事。证文殊答。灯明佛是说法轨仪不错故。所以言弥勒昔求名。问文殊菩萨修菩萨行。即不见他过去遏恶而扬善。如今于大众中唱说弥勒是求名利等。非斥他人嫉他名利。何名菩萨。答疏言论云汝号等。不是非斥他弥勒菩萨。所以疏云。不尔。便成指斥他失也。

    言此明净因者。问弥勒菩萨既得成佛。如何染因得成佛耶。答亦有净因。经云。是人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

    言福慧双植者。经云。已于千万佛所种诸善本。即是得遇良缘。坚修福慧也。

    言此初也者。即人也。将今即古。文殊乃是古昔曰妙光。将古即今。昔时妙光乃是今日文殊大士。又将今即古。弥勒乃是昔日求名。将古即今。往日求名还是今时弥勒。论云。汝号求名。示现知过去事。故即人也。又云。种诸善根等者。论家解即法也。

    言赞曰即法总结答者。经家即法。经云。今现此瑞与本无异等者。今时灵山见雨华等。必释迦说法华者。曰为妙光时。见灯明佛入定雨华等。后出家时。便说法华经。今时释迦有此瑞相。必知释迦出定。说法华经(长行了)。

    言不颂初二因者。即是现见大义因。文字章句甚深意因也。

    言后有二颂不入答中等者。即经云。诸人今当知等。

    言由此还分二者。空述指陈别事。古今相即。指此二答故。名由此也。

    言七因分三者。七因分三答。赞扬希有答。显后胜妙答。委陈同事答。偈中唯述初后二答。不述中间。显后胜答。即妙是胜因也。经云。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等。名同妙。性同妙。号同妙。法同妙。乃至所可说法。初中后善。是也。不显胜妙因。唯述六因也。

    言赞扬希有中等若。经云。我念过去世等者。金云。略由五义。名为过去。一刹那过去。谓一切行中前前刹那已后所有诸行。二死没过去。谓彼彼有情众内分死。三怀灭过去。谓器世间三灾等坏。四退失过去。谓未得四种不退法故。五尽灭过去。谓有余无余涅槃。烦恼尽。有余涅槃。异熟尽灭。无余涅槃。

    言此初也者。初一颂众成也。长行有二。初在俗。后出家。且在俗者。长行经云。其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乃至各领四天下。二出家者。经云。是诸王子闻父出家。得阿耨菩提。至悉舍王位。亦随出家。今颂中亦二。初二句在俗。经云。佛未出家时。所生八王子。唯述标。有子不述烈八名。明王化后二句。出家者。经云。见大圣出家。亦随修梵行。长行。家有三形随真侣。行出尘中得还良缘。坚修福慧。三段中。唯述行出尘中。长行经云。发大乘意。常修梵行。有无不同也。

    言第二时成者。长行经云。是时日月灯明佛说大乘经。名无量义。至佛所护念。今颂中时佛说大乘等。

    言与长行前后等者。长行先说动地。后说有情世间。今此颂文。先说有情。后说动地也。前后不同。天鼓自然鸣。长行无。颂文有。有无不同。天雨曼陀华。长行开。颂文合。广略不同。

    言一切诸佛土等者。标举经文。

    言亦唯日月灯明佛等者。问何以知之。答疏云前云而此世间六种振动故。意言虽言一切诸佛土。亦唯是日月灯明佛自界动。非普动十方界也。

    言化身报身等者。问既灯明一佛国土。何得言诸。答此明佛国一切皆动。化身报身下位非一。故言诸。资粮位化身对初地报。名下位。一大化身界。有百亿小化身。初地又化得一百大化身界。每一大化。有百亿有小化故。初地报身所化一百个百亿小化。即灯明佛欲说法时。动得一百个百亿小化身境。名诸也。

    言此初二也者。初放光者。唯时如来放眉间白毫相光。二照境者。照于东方万八千佛土。靡不周遍。

    言不颂入灭起塔者。释迦长行中有七事。后弥勒颂文。不述入灭。虽述六事也。后灯明长行有七事。今颂文唯述五事。其入灭并起塔。遣不述。问灯明长行只如今所见。争知有七事。答只如今所见之中。令得七事。或将释迦。长行未灯明。长行亦合有七事也。

    言此初也者。初半颂云。趣众生。经云。示一切众生生死业报处。

    言处谓所趣报者。当来五趣身。名之为处。此被毛戴角身。名之为处。是无惭无愧业家所归趣处。

    言或处谓道理等者。因得处名。因是建立果处。善因是感善果处。恶因是感恶果处。此是道理。名处所也。

    言或处谓处所者。地狱铁墙铁壁受用者。依止处也。二解各别也。

    言此初也者。初见净土也。经云。又见诸佛土等者。即灯明佛放光所见佛土也。问彼佛土以何物庄严。答经云。以众宝庄严。问释迦照东方佛土。如金色。彼灯明佛作何颜色。答经云。琉璃颇梨色。即青色也。问曰。何彼佛作青色。答斯由佛光照。所以变作青色也。

    言释迦光照皆如金色等者。问释迦放光所照境色何别。答四解。一云。毫作白色光。赤色白色。照世界作黄金色。如炬照雪。赤白各殊。二云。毫毛作白色光。作黄金色。照着世界。并作黄金色。三云。毫作白色光。赤作白照着世界。作琉璃色颇梨色。问何故白光照世界。作谁谁色。乃至琉璃色。答经云。以众宝庄严。以琉璃颇梨色。斯由佛光照。不妨白光照世界。作琉璃颇梨色。四云。毫作白色光。作琉璃色。照着世间。亦作琉璃色。如把火入山照见种种色。

    言欲显大乘等者。问如释迦所照境为金色。答疏云欲显等。表一乘无二乘等果。可重者。七宝中金为最上句宝。重己物故。表此法华可宝重故。故唯金色也。

    言众德圆备等者。问何以灯明佛所照境以众宝庄严。作琉璃颇梨色。答疏云。众德圆备等。意表此法华经众味具足之经也。

    言互影彰者。释迦光照金色者。影取灯明世界亦作金色。灯明照世界。作琉璃色。影取释迦照世界亦作琉璃色也。

    言梵云吠琉璃等者。即青黄赤白色也。章敬云。相传释迦云从山宝。即须弥山南面宝。此宝作青色。一切真宝皆不能坏。亦非烟焰所能镕铸。鬼有通力。破为器焉。或云。是妙翅鸟声。鬼神破之。以卖与人间也。

    言西方暑热等者。叙玄应法师破也。西方暑热。土地无冰。西方既有颇梨。又复无冰。明知石作此。上是玄应法师经音中不正义也。疏主前来引智度论。颇梨是冰化作。西方既有雪山霜雪。经夏不消。严疑特甚。何得无冰。何妨有千年冰化作耶。

    言暑热者。约大体说。问此琉璃等。皆是灯明佛光中所见东方事。何以言西方等。答此疏中但解智度论中颇梨义。非以解此经文。然此但是疏主叙他文。非自义。若不尔者。智度论但言石室中千年冰。不定言西方。何得将西方难他。故知叙彼。

    言此闻法也者。经云。如净琉璃中等。

    言佛放光自映者。疏主解也。灵山会上。遥见东方世界佛成道。向紫磨黄金色身上。更放遍身光。只如丈六四面光各长丈六。通向此身光中。见紫磨黄金色身。如琉璃筒中见真金像相似也。自映也。

    言或众映佛等者。第二解也。东方世界有菩萨声闻梵王帝释绕佛坐。各各自有身光。遥见紫磨金色佛。众人见光里坐。如琉璃筒中内现真金像。

    言一颂勤戒者。一偈精进及持戒也。经云。或有诸比丘在于山林中等者。贞云。珠在蚌复。则命存。蚌失珠时。即便殒没。比丘持戒。如蚌有珠。若破戒时。还如死蚌。问何故科云此明菩萨。经云而说比丘耶。答比丘即是菩萨故。欲显在家行菩萨行。皆能持戒故。

    言精进遍策故戒等者。问何故精进居先。持戒在后。答精进遍?三业故。居先。戒是学本。故居后也。

    言一颂施忍等。只如施中有财施法无畏施。忍有三。谛密法忍耐怨害忍安受苦忍。

    言颂禅定者。经云。深入诸禅定者。根本智名深入。

    言一颂智慧者。又见诸菩萨知法寂灭相。者谟云。一切诸法。本无自性。无自性则无生。无生则无灭。无灭即本来清净。清净即是自性涅槃。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言欲闻成也者。经云。尔时四部众者是。

    言前长行中等者。问长行但言二十亿菩萨。不言四部众。如何前言菩萨。颂言四众耶。答疏言此言四部众。互相显故。长行云。二十亿菩萨。影取长行亦有四众也。颂中言四部众。影取颂中亦有菩萨。

    言前据发心等者。本来是四众。长行已发心修行。即名菩萨。颂言约本。但言四众也。

    言长行有四者。一传灯眷属。二因说此经。三时节短长。四大众安乐。

    言此初也者。述因说。此经也。长行云。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法师。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今颂云。天人所奉尊。适从三昧起等者。问灯明说法华。妙光证。经云。世尊既赞叹。令妙光欢喜。释迦说法华。文殊证知。若尔灯明既赞妙光释迦。何故不赞文殊。答文殊证经了。便向东方海娑竭罗龙宫去。不在会中。故不赞也。妙光在会。所以赞之。问何故释迦说经。毁责鹙子。灯明化菩萨利根。故赞也。问光中所见八风。尚不动摇。何因妙光法师佛赞便生欢喜。答尔示现喜相。妙光亦离八风也。

    言能引众生至菩提等者。问何名世间眼。答日月证明佛八子。皆师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坚固阿耨菩提。生众生之智慧也。

    言时节短长者。长行云。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今此两行述经云。世尊既赞叹等者。试劝所作也。问何故空劝精进。答今约众行之中精进为首。能遍?三业诸行故。故先劝也。诸出世皆精进也。

    言世间空虚者。问何故悲恼。答疏云世间空虚。

    言此初也者。一颂劝勿生忧。经云。圣主法之王安慰无量众等者。有当来可依投故。又示现入灭。实常乐我净故。一切诸佛利益同故。俱利众生也。

    言此授记者。长行云。告诸比丘。是德藏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净身多陀阿伽等。今颂经是德藏菩萨于无漏实相等者。无漏无为体常住故。无漏有为离颠倒故。名为实相。菩萨于此理中。而悉通达。

    言初一颂现入涅槃等者。长行经云。佛授记已。便于中夜。入无余涅槃。今颂中经云。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等者。薪者柴也。月令注曰。大可折曰薪。小可束曰柴。谟云。薪如根熟能感之众生。火类如来能应之智身。众生缘尽。有类薪无。佛智息时。还同火灭。或薪者。喻一切众生善根。火喻佛众生善根。若有感。佛不灭。若无善根。佛即入灭也。如来出世。本为教化众生。众生既度尽。如来入灭也。

    言后一颂现失良医等者。经云。比丘比丘尼其数如恒沙等者。医师喻中经云。是时诸子闻父背丧。心大忧恼。而作是念。若父在者。慈愍我等。能见救护。今者舍我。远丧他国。自惟孤露。无复恃怙。常怀悲感。心遂醒悟。乃知此药色香味美。即取服之。毒病皆喻。

    言第二善坚实等者。经云。是诸八王子。妙光所开化。坚固无上道。当见无数佛。

    言若依小乘言于三等者。缘经文中。有无数佛字。所以解无数佛来处。从后向前来名逆。云胜观者。是相好劫初逢佛也。燃灯。即八九十地。第三劫初逢佛也。释迦牟尼。是地前一大阿僧祇劫初逢也。昔时释迦身为瓦师时。逢古释迦牟尼。若大乘。从因向果数。若小乘。从果向因数也。

    言初劫逢释迦牟尼等。初劫初不唯见一释迦佛。更逢七万五千佛。皆于彼佛边。供养恭敬。修行诸行也。今释迦往为陶师。逢一佛名释迦牟尼佛。并二弟子。名舍利弗目乾连。侍者弟子名迦叶阿难。陶师见已。遂发愿。愿我当成佛。一如今释迦。弟子等皆同。从此便修行。因圆果满。得成佛。亦名释迦。乃至第三劫满百劫初。逢佛名胜观。此相好劫。但逢此一佛教化。便得成佛也。百劫修相好劫者。若准大乘。千劫修相好。万劫学威仪也。

    言翘足赞叹等者。案本行经第三。发心供养品云。我念往昔有如来。出现于世。名曰弗沙。是时佛有二弟子。勤修梵行。一名释迦。二名弥勒。尔时彼佛观二弟子成佛前后。观见慈氏。于先成佛。释迦在后。释迦所化弟子众生先根熟。如来作念。云何令彼根感相会。一人根熟即易。多人则难。即便语释迦言。吾欲游山。汝可随后。在路却教释迦。取尼师坛。尔时彼佛先到山。坐琉璃窟。入火界定。释迦见已。心生欢喜。合十指掌。翘于一足。赞叹彼佛。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界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新翻云。天地此界多闻室。逝宫天处十方无。丈夫牛王大沙门。寻地山林遍无等。彼佛便记。于来世过九十四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按佛藏经云。弥勒发心先四十劫。释迦方始发心。若尔如何释迦先成佛。答释迦勇猛。超弥勒四十劫。故先成佛。赞叹底沙佛超九劫。所以经云。往往言过去九十一劫。有毗婆尸佛。为雪山童子。求半偈舍身。超十二劫。为萨埵王子。舍身饿虎。超十一劫。为善仙人。布发掩泥。超八劫。三度共超四十劫。又以理准。所超时节。非唯在百劫之中。赞底沙佛超九劫。定在百劫之中。余在三劫之内。布发掩泥。在第二僧祇满。所余二位。可通三劫。仍须除苦。七地已前。彼时未能舍身命也。

    言若依大乘第四依菩萨等者。隐法师云。涅槃经始终有十六分义。楷定邪正。如世间弹有十六两。楷定无遗。贺云。地前有八。地上有八。且地前有八。为凡夫说四谛。苦空无常无我。对治执身。为常乐我常。又对治外道。说般若。除执我倒。为阐提说信。除不信倒。为声闻说大智。令除执着三昧除。为缘觉说大悲。除趣寂障。此名地前。八地上八者。入初地离分段死及烦恼。分证真如。即得常乐我净。为四计。成八也。地上地前。成十六分义也。

    言古来配在第十地等者。第四依菩萨。供养八恒佛。疏主意配第四依。在相好劫也。古师配在第十地。所以言今亦未定。引真谛三藏。第四依中。在相好劫。为正。

    言真谛三藏释言初劫等者。配位也。有两解。一云。见道已前初劫。为第一依。初二三地为第二依。四五六地为第三依。后之四地为第四依。二云。地前初劫为初依。初地至七地为第二依。八地九地十地为第三依。相好劫为第四依(上配二十配六恒沙了)。又有说云。初依菩萨供五恒佛。第二依六恒佛。只于五上帖一。第三依供七河。只于五上帖二。第四依供八河。只于五上帖三。此顺疏中八恒沙佛。当见无数佛。若数二十六河沙。道理又别。若八王子。是八地已上菩萨。更供养八河。名得成佛。名当见无数佛。若是初地菩萨。更供养二十一河沙佛。名当见无数佛。

    言所以今言得入等者。由引真谛解。第三劫七恒佛。明知八恒在相好劫也。是故得入八地。仍言当见无数佛也。

    言此初也者。一颂忆八王子也。长行经云。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燃灯。颂言天中天者。众生类中。天最胜。诸天奉佛。尊胜于天。故说如来。名天中天也。

    言具六失者。心常怀懈怠已下六句经文。便成六失也。

    言第二贪着等者。已得名利不舍。未得名利更求也。第五应习不进。第六已诵废忘也。

    言族者类也等者。四闾为族。闾即里也。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二十五家为一闾。四闾即百家也。

    言净因有二等者。长行经云。是人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得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今颂言。亦行众善业等。

    言二果者。得成佛号曰弥勒。自利果也。广度诸众生。利他果也。净因家之果。名为二净果。问二果既在未来。何名为忆。答文殊忆念。得观未来。名忆何失。

    言此初也者。初一颂即人也。长行经云。弥勒当知。尔时妙光菩萨。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萨。汝身是也。今颂云。彼佛灭度后等。

    言此即法者。长行经云。今见此瑞。与本无异。是故惟忖。今日如来。当说大乘经名妙等。今颂云。我见灯明佛等。

    言此结成等者。经言。今相如本瑞等者。雨华动地。名为本瑞也。实相义者。一乘理智为实相。放光动地为助发。

    言雨道芽生等者。如世间雨。略有四种。一定风。除邪见风故。二压尘。除惑业尘故。三滋发萌芽。令发胜心故。四诸苗增。长增长胜法故。此意指在方便品。佛说一乘。名法雨也。鹙子回心根熟。名智芽。生文殊菩萨问弥勒菩萨。意言如来欲向方便品中断鹙。子等疑。为说一乘。名为法雨。法空智初地门中。增长菩提智芽也。

    法华经玄赞要集卷第十四

    乾符六年冬温洲开元寺讲大慈恩比丘弘举传写供养。

    元久三年丙寅正月二二日书写了。

    为兴隆佛法利乐有情而已。 凝圆(生年五十八)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