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法华经通义最新章节!

令住菩提。此迹近而指远。故可疑也。但众作念。而弥勒言请。谓见如来为太子时。出家成道。至今方四十余年。其时甚少。此执近迹也。云何少时而化多众当成菩提。其指甚远固可疑也。况此诸菩萨皆久植德本。非少时之可成就。此事世所难信也。

    譬如有人色美发黑年二十五(至)是事难信。

    此设喻以况少时不能教化多众之疑也。年二十五言甚少。百岁言甚老。少喻释尊。老喻地涌多众。相违之甚。故举世所疑。

    佛亦如是得道已来(至)乃能作此大功德事。

    此法合也。得道未久。合父少。而此大众至甚为希有。合子老。今日世尊作此大功德事。合相违。言此菩萨善入出住无量三昧。且此大众未见作为。而弥勒乃言其各得三昧。如此妙用自在者。又非不知也。故下自言信佛所说。

    我等虽复信佛随宜所说(至)闻此事已亦不生疑。

    此为后世请决疑也。弥勒自陈从佛既久信佛所说。然佛所知者皆悉通达。则无所不知。而信知此事决无疑矣。但恐新学菩萨。智浅心粗。及佛灭后闻而不信。则取破法之罪。故愿佛说破。所以恳请。若如来不以寿量答之。则长夜之疑难决矣。故地涌之众。实发寿量之本也。

    尔时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昔从释种(至)教化令发心而住不退地。

    此颂叙疑也。佛昔从释种至如实分别说二十句。叙执近疑久。故此起问。如莲华在水。赞地涌之德也。譬如少壮人下八句。颂设喻。世尊亦如是下十六句。颂众老成之德。我等从佛闻下十二句。颂为后世启请决疑也。

    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此品来意。由前地涌之众弥勒腾疑。故世尊说自寿量。以显本迹之妙。竭尽本怀。以破二乘生灭之见。以显法身常住。随缘普应。隐显无碍。以明如来智慧甚深无量方便利生。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之意也。然诸修行人。不透法身终非真悟。丝毫情念未忘。尽属众生知见。非佛知见也。前宝塔品。远假多宝如来。窾启法身境界。而诸大众虽信多宝。不信释迦同是一身一智慧力。以诸声闻昔所见者。但知鹿苑说法之佛以为真佛。更不知有向上事。又闻将欲入灭。重起生灭之见。虽蒙授记。但信佛语未见佛心。此则终难取菩提之果。以悟非真悟。则修亦非真修。而如来出世本怀毕竟未尽。故前多方开示。犹属依他。到此如来极尽神力。披露本怀。明示法身全体。故说自寿量无穷。以医师喻明灭而不灭。欲诸声闻直须悟此法身常住。是乃可为真因。故因答涌出。此品来也。然显理已圆。故下但分别功德。意在随顺而悟得也。

    尔时佛告诸菩萨(至)惟愿说之我等当信受佛语。

    此世尊因前地涌之众。弥勒腾疑启请。故说此品以答之。未说之先。再三叮咛当信如来诚谛之语者。以寿量之事难信难解。所谓诸佛智慧甚深无量。今若说之。恐闻者视为荒唐谬悠之谈。傥生疑不信则返罪戾。故苦口告诫而后说也。弥勒大众三白当信受佛语唯愿说之。请法之心。笃切之至也。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三请不止(至)秘密神通之力。

    此正答众问。言三请不止者。此正发挥方便品初如来出定。自言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之二语。前佛自叹而不说。因身子三请三止而后说者。前因引二乘渐入佛慧。将欲开佛知见。故身子为当机也。今说寿量。乃广明前意。而因弥勒以请者。以前三周。方便开示。已说其智慧门。故为二乘授记。然诸得记者。其实未悟法身实际。故因地涌而说寿量。将为新记菩萨。悟此法身以为真因。必得佛果。故因弥勒一生补处大士而请也。观后分别功德。则知悟此本法方为真悟。可以入佛知见也。然佛出世为大事因缘。单为众生开示佛之智慧。乃法身真体。令其悟入。是故最初出定即特告之。但标示之而已。种种开示。直至宝塔品方分明显示佛之智慧。犹假多宝示其同体而已。未自亲说本分事也。今则直示本有寿量。所谓八字打开。通身吐露。方为竭尽本怀。以此事四十年来久默斯要不务速说。即今开显未敢遽说。犹费三周种种方便而今乃说者。斯皆如来秘密神通之力也。是知如来出世一番。至今法华全经。单为说破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二语而已。观者岂易见哉。

    一切世间天人及阿修罗(至)百千万亿那由他劫。

    此答一语。破尽人天三乘之疑。以见迹而不见本故也。所谓达本情亡。知心体合。知本是为真知见力也。

    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至)那由他阿僧祇劫。

    此说寿量长远难思。故以地种尘墨。以取世界微尘之数也。前因缘周中。引释尊于大通智胜佛前为王子时。说法华经。结一乘之缘。将明远因。以一三千大千世界为地种磨以为墨。今以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为地种。尽以为尘。而尘又细于墨点。尽此微尘。则地种已不胜其多矣。前云乃过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今则过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则不着尘之国又不胜其多矣。是此微尘之数。已非算数所知心力所及矣。则三乘学人与不退菩萨皆所不达矣。况诸世界着尘不着尘者总以为尘。一尘一劫。岂可得而思议耶。是知大通犹约多迹而言耳。故方便品历言身子三乘。及不退诸菩萨满三千界。如稻麻竹苇之多人。合其智力而不知诸佛智慧者。义见于此矣。

    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至)导利众生。

    此言成佛寿量。如上尘劫之远且多也。且云自从是来常在娑婆世界说法教化。又在他方导利众生。此其所以难信难解。故二乘人天闻之。无怪其皆惊疑也。此直示常住法身本无生灭。依报世界同一寂光。所谓有佛无佛性相常住。故知诸佛本不涅槃。众生原无死生。是为平等法界实相妙法毕露于此矣。是岂三乘劣解可能信解耶。故必开佛知见乃尽知尽见。正唯谓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者此也。直欲三乘行人知此见此。方名悟佛知见耳。

    诸善男子于是中间(至)如是皆以方便分别。

    此答伏难之文也。上言成佛久远。乃说诸佛智慧甚深无量。此言授记涅槃皆是方便。乃说其智慧门以方便之权特为显实。所以难解难入也。

    诸善男子若有众生(至)能令众生发欢喜心。

    此言法身湛然常住。而现身利生应化之迹。但随机有利钝。故说名字不同。如华严名号品。寿命长短。如阿僧祇品。法有顿渐。如四圣谛品。皆随缘之用。非本法也。

    诸善男子如来见诸众生(至)令入佛道作如是说。

    此言迹近本久。其所施设皆方便耳。

    诸善男子如来所演经典(至)诸所言说皆实不虚。

    此言所说之法。或自或他。如灯明大通多宝等事。皆是一身一智慧示现之事。皆是实事所言非虚。以众生智浅。故生疑不信。起异见耳。

    所以者何如来如实知见(至)所作佛事未曾暂废。

    此释皆实不虚之意。以显诸法实相常住也。如实知见三界之相等者。所谓诸法如是相性体力本末究竟等也。以如来明见三界之相本无生死出没生灭虚实如异等相。所谓一相一味之法。离相灭相究竟常寂灭相也。以三界众生迷此本法。故妄见有生灭差别等相。以如来明见一际平等。无有错谬。所谓佛知见也。故云不如三界见于三界。今为众生开佛知见。直欲知此见此三界之相。如是而已。故前云如是妙法者此也。是所谓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只以众生根性不同。有种种性欲忆想分别。故应机施设。以若干因缘譬喻种种说法。所作者皆佛事也。是所谓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也。

    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至)常住不灭。

    此结示法身常住不灭也。

    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至)以是方便教化众生。

    此言唱灭以明权也。前以尘劫所喻之寿命。乃明法身久远常住不灭。此言本行菩萨道时所成未尽寿命复倍上数者。是所谓法身向上事也。如此而唱灭者。方便应机之权迹耳。

    所以者何若佛久住(至)是故如来以方便说。

    此释唱灭之所以也。若佛久住于世。则薄德等人不起难遭之想。不生恭敬之心。为是等故所以唱灭耳。以权迹示现。实在而言灭。所以难信。

    比丘当知诸佛出世(至)为度众生皆实不虚。

    此言如来真实不灭而言灭者。欲令众生发难遭想。怀恋慕心。使种善根。所以不实灭而言灭也。此权示灭。诸佛利生法皆如此。总是为度众生故。权即是实。故云皆实不虚。

    譬如良医智慧聦达(至)若十二十乃至百数。

    此设医师之喻。以喻如来实在言灭。以释为度众生之意。医师喻佛。医方喻教。妙药喻理。众病药性种种喻对治众生种种性欲之病。所谓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诸子至百。言三界众生。一十二十者。指由人天而至十类也。

    以有事缘远至余国(至)药发闷乱宛转于地。

    此喻佛化缘毕故隐身不现。又现他方是为旧医。前佛既灭。三界众生亲习外道小乘。故如饮他毒药。宛转于地。喻以苦舍苦轮回六趣也。

    是时其父还来归家(至)速除苦恼无复众患。

    此喻如来观见三界众苦所逼故现出世。是谓新医。然云其父还来。言无二父也。众生在迷。去佛甚远。故云遥见。知名识字。故云皆大欢喜。发心造修。故云拜跪问讯。已知烦恼苦本。生死苦患。愿求出离。故云我等愚痴误服毒药愿见救疗。返妄归真。故云更赐寿命。佛遵诸佛法式应机教化。将一乘法分别说三。故云依诸经方求好药草等。万行具足。故云色香美味。诸所说法皆是一相一味之法。故云具足捣筛和合。以此权巧方便救度。故云汝等可服。断惑证真。故云速除苦恼无复众患。

    其诸子中不失心者(至)于此好色香药而谓不美。

    此喻受化难易也。见药即服者。所谓上根利智遇即信受。受化易也。言见父虽喜亦求治病而不肯服药者。喻二乘人虽亲佛法而不肯取菩提也。以习障深厚。故云毒气深入。

    父作是念此子可愍(至)遣使还告汝父已死。

    此喻将唱灭说此经也。此子可愍等。喻二乘执权不舍不求大乘。故云而不肯服。良药留在。喻说此经。告父已死。喻唱入涅槃。实往他国而言已死。喻其实不灭而示现灭度也。

    是时诸子闻父背丧(至)寻便来归咸使见之。

    此喻受持此经即得开悟佛知见也。故云寻便来归咸使见之。所谓我处灵鹫山常在而不灭也。此彰法身常住。随机有隐显耳。

    诸善男子于意云何(至)不也世尊。

    此审虚妄。显佛语真实。总结上喻。

    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来(至)如法说我虚妄过者。

    此言佛真法身常住不灭。但随机感权示灭度。故云以方便力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至)尔来无量劫。

    此通颂法身常住随机隐显也。自我得佛八句。颂成佛久远常住不灭。

    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

    此颂灭而不灭。以灭乃权见非实灭也。

    我常住于此诸神通力(至)现有灭不灭。

    此颂释灭而不灭之意也。其实法身常住。而言灭者。乃以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将谓我灭耳。众见我灭度下十四句。释不灭之所以。若众因见我灭。咸供舍利而起恋慕渴仰之心。欲求见佛。乃至不惜身命。则苦求之至。时则我与众僧于灵鹫山俱时出现。而语众生言我常在此。是谓善权。故曰以方便力现灭不灭。非真灭也。

    余国有众生恭敬信乐者(至)但谓我灭度。

    此颂法身普应随机隐显。所谓水清月现。感应道交。原非有心彼此也。

    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恼(至)乃出为说法。

    此颂隐显随机之意。机怠则隐。机感则出。是知隐显在机不在佛也。

    神通力如是于阿僧祇劫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

    此颂显法身常住。无论此界他方。常在不灭之意。

    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至)散佛及大众。

    此颂三灾坏劫而此土安隐。是法身所居寂光性土。及实报庄严土也。言佛常在灵山不灭。则此娑婆虽经三灾。坏而不坏。是知此秽土。即是实报庄严。不待三变为净土耳。以众生垢重无明所见。故秽恶充满。佛眼观之。则真空冥寂。微妙庄严。故前三变净土。特示众生佛知见耳。园林等。皆实报庄严之事。即此娑婆便是实报。岂常情所见乎。

    我净土不毁而众见烧尽忧怖诸苦恼如是悉充满。

    此颂净土其实不毁。而众生见烧尽者。乃别业妄见恶业所召耳。

    是诸罪众生以恶业因缘(至)为说佛难值。

    此十二句。颂净秽随机。隐显非佛。随感而应。无定相也。

    我智力如是慧光照无量(至)佛语实不虚。

    此颂总结法身常住。本无隐显。劝众当信也。梵语毗卢遮那。此云光明遍照。以法身智慧。光照无量。故寿亦无量。

    如医善方便为治狂子故实在而言死无能说虚妄。

    此颂喻也。

    我亦为世父救诸苦患者(至)堕于恶道中。

    此颂法合。以凡夫颠倒。故实在言灭。所以示灭者。惟恐常见我而生憍恣。为是等故乃示灭耳。是知佛若隐若显。皆为度生无虚日也。

    我常知众生行道不行道(至)速成就佛身。

    此颂施权之所以也。所谓曲随机宜方便说法。总之无非为令众生速得成就佛慧耳。

    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此品来意。由闻佛说寿量长远。已悟法身常住。兼见三变净土之境。已了三界唯心。此乃妙悟为深信解。以为真因。可契如来常住真果。以此持经方为妙行。以法身常住。世间净土不离当处。故勉能作如是观者是为深信解相矣。故此分别功德不可思议。到此生灭情亡。净秽见泯。妙悟已极。方为真持经者。故此品来也。天台判五种法师。属观行位。是知持经。意在妙悟。非文字也。故能超越一切有为功德。

    尔时大会闻佛说寿命劫数长远(至)得大饶益。

    此经家叙致。法会大众闻说寿量。得大饶益也。

    于时世尊告弥勒(至)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如来正示闻说寿量得大饶益之人也。而所叙得益之人。义有浅深次第。即分别悟入浅深。得果因之有先后耳。无生忍者。乃由前修安乐行初住忍辱地。今闻寿量法身常住。了无生灭。得忍行成就。以无生法。忍可于心。故如是恒沙众生得无生忍也。楞严经云。由三渐次。得无生忍。义当观行成就。即顿悟无生。以入信位。今经因修四安乐行。以忍为主。初由生忍以至无生。如观音耳根。动静不生。闻所闻尽。是亦由观照了悟无生。义当信位也。以信属外凡。故标举众生。闻持陀罗尼者。陀罗尼此云总持。谓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今云闻持者。因闻寿量。了悟法身。安住实相。持而不失。义当十住。住持真理。以圆悟圆持。不历次第。故云总持。谓圆悟法身。总该十位。圆成一心。故曰闻持陀罗尼。得乐说无碍辩才者。义当十行。以十住圆悟实相真空。但住空理。今从空出假。涉俗利生。故为十行。然乐说无碍。正说法利生之行。以一行圆成一切行故。得无量旋陀罗尼者。旋犹漩水之急流漩澓处也。此义当十回向。由前空假二行摄归中道。回向三处。圆成一心。以念念空假。即念念中道。如水之急流有漩。谓心心摄入中道第一义谛也。能转不退法轮者。义当初地。谓一登地得大欢喜。永不退转故。能转清净法轮者。义当二地。以离一分无明破戒之垢。故云清净。皆云能转法轮者。以随悟随行。故此经义。悟即是行。故八生已下历次。乃至一生当得菩提者。由三地历次以至十地一生补处。当成佛果也。其所约位。由浅至深。故众生极多。而菩萨由多渐少。初从世界微尘之数。减至一四天下微尘数者。以理愈深。位弥高。故其人渐少。此见根之利钝不一也。问曰。此经纯谈实相。直悟法身。顿登佛果。不说行位渐次阶级。今乃约位释之。无乃谬解佛意乎。答曰。理固然也。华严乃一乘圆顿法门。其所说四十二位。皆以信为根本。故曰初发心时即得菩提。是以法界一念因心。即该果海。故曰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是始终地位总在因心。此乃无渐次之渐次也。楞严所说位次。乃曰由三增进。成就五十五位是依四根本戒圆满一心。摄入三观。故从三渐次悟无生忍。是则五十五位。皆依一心三观。但就断惑浅深以约位次。虽列诸位。总在一心。此亦无渐次之渐次也。今经依四安乐行。以尽持经之妙。由闻寿量妙悟法身。正与楞严由三渐次悟无生忍义同。但彼经所宗一心三观。此经所宗实相为众生正因佛性。意借缘因悟入。即名为佛。故不说修断行位渐次。只以悟佛知见为本。今既由四行。妙悟法身。径登佛地。乃今较量功德犹约诸位次释之者。以约缘因佛性。以缘有浅深。故悟有近远。但以悟而言。不说断无明以分位也。此经纯谈实相。所谓无明实性即佛性。故无烦恼可断。是约位以验悟。非实有地位可名目也。若以阶级为难。过矣。古德云。圣谛亦不立。何阶级之有。此实圆顿之旨也。

    复有八世界微尘数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此单言发心众生乃未入道者也。

    佛说是诸菩萨摩诃萨(至)歌无量颂赞叹诸佛。

    此空瑞证法也。寿量如空。本具万德。故空中雨华。以法身体同。故供释迦多宝及诸大众也。又雨细末旃檀沉水香等者。言法身妙空所有神通妙行无不克足也。上至梵天。显法身遍至色边际也。空中出音赞佛者。言法性妙空。法音充满。叹佛功德不可思议也。

    尔时弥勒菩萨从座而起(至)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佛说希有法昔所未曾闻(至)皆发无上心。

    此弥勒偈赞。显此法利为当来成佛真因也。佛说希有法下八句。叙赞法利也。或住不退地下十二句。颂初入道。以至登地已上也。复有小千界下十二句。颂三地以至十一地也。如是等众生下四句。颂因闻寿量得实果报之如上也。复有八世界下。颂发心众生未入道者。

    世尊说无量不可思议法(至)歌咏诸如来。

    此颂瑞应也。以法身如空。体具万德。故空中种种瑞应。以供诸佛也。

    如是种种事昔所未曾有(至)以助无上心。

    此结颂所显也。言如是种种瑞事昔所未有者。盖为闻说寿量长远。故法空妙应助发妙心。现此诸瑞也。前现瑞为助显第一义。今现瑞为助发无上心。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至)所得功德无有限量。

    此言因闻寿量较量后益也。一念信解功德无量者。以寿量如空。一念信解。即入法信妙空。功德岂有限量哉。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至)三菩提退者无有是处。

    此言信解寿量。即入佛慧。故多劫行五波罗蜜。以除般若。皆属有为事行。净名云无慧方便缚。所以多劫功行。不比佛慧功德也。已入法位。故永不退入生死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人求佛慧于八十万亿(至)其福为如此。

    若人求佛慧下四句。总颂标五度。于是诸劫中下十二句。别颂施度。若复持禁戒下四句。颂戒度。若复行忍辱下八句。颂忍度。若复勤精进下四句。颂进度。又于无数劫下十二句。颂禅度。是人于百千下四句。颂结五度总诸功德。有善男女等八句。颂较功德。谓一念信解寿量。其福过彼多劫行五度者。以断诸疑悔安住实智。绝诸思量外慕。故功德胜彼。不可思议也。

    其有诸菩萨无量劫行道(至)说寿亦如是。

    此颂上根闻说寿量必信不疑也。其有诸菩萨下十六句。言无量劫行道宿种深厚。故闻说寿命必能信受。故顶受此经。愿于未来长寿度生。如今世尊说无畏法。我等将来成佛说寿亦如是也。由必信不疑。故愿力坚固如此也。

    若有深心者清净而质直(至)于此无有疑。

    此颂必信乃上根利智之人也。深心。则深达实相。清净。则戒根具足。质直。则志念坚固。多闻。则承事多佛。总持。则通达法藏。随义而解。则妙契离言。如此之人乃能必信。所谓此经不入余众生手也。

    又阿逸多若有闻佛(至)能起如来无上之慧。

    此言寿量义趣也。寿量归趣。乃法身极则。故所得功德无有限量。善入佛慧。故能起如来无上之慧。起犹开发也。

    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至)能生一切种智。

    此显闻持利益也。何况者比上之辞。言但知义趣。则起佛智慧。何况广闻而转教他人。六种受持。则功德无边。自然生一切种智矣。

    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至)当知是为深信解相。

    此言深信解相也。言能深心信解法身常住。则灵山一会俨然常存。娑婆秽土宛然华藏。能如是观。是为深信解相。以一念顿超十地即得成佛。故云深信解也。前方便品。即许身子以信得入。及四大弟子领悟。乃品标信解之名。虽蒙授记信解未深。但以信佛语。故每诫曰如来所说言不虚妄。然未信佛心也。及现宝塔。虽见多宝不灭三变净土。犹然不知释尊法身常住。秽土本净。以自心未有开悟也。及说持经四安乐行。依之精研。地涌现前乃自心发悟。故如来自说寿量长远。以显法身常住不灭。到此乃见法身永无生灭。净秽一如。方信佛心。故结指观心曰。若能如是观者是为深信解相。故愚前云信解标品。直至现宝塔品。乃由信而知解。从提婆品至此。由行而悟。故为深信解。以彻悟法身极则也。天台通以三观释经。义宗于此。以悟法华三昧亲见灵山一会现存。是自证深信解相。非特尔也。但学人智浅心粗。不能融入妙观。故以为繁耳。岂知古人之妙悟哉。

    又复如来灭后若闻是经(至)斯人则为顶戴如来。

    上明寿量一品之利。此明全经之利也。言但能随喜此经。则已为深信解相矣。何况读诵受持。岂不为顶戴如来耶。以此经是如来法身全体故。

    阿逸多是善男子(至)千万亿劫作是供养已。

    此言若能受持读诵此经。则为供佛及僧。以此经乃一体三宝。所以持经即供三宝也。

    阿逸多若我灭后(至)供养于我及比丘僧。

    此重举持经。则为已供三宝者。以显法供养最故也。

    是故我说如来灭后(至)及造僧坊供养众僧。

    此结显法供最胜也。不须塔寺等。以显理行最胜故。

    况复有人能持是经(至)疾至一切种智。

    此言持经又能兼行六度。则功德无量。以能疾至一切种智故也。

    若人读诵受持是经(至)赞叹菩萨功德。

    上言但能持经。不须复造塔寺僧坊等。恐废于行也。故此又言既能持经。又能兼行事行。起造寺塔僧坊。又能赞叹三乘之人。如此理事双修。岂不更为殊胜。

    又为他人种种因缘(至)皆应供养如佛之塔。

    此言既能持经。又能解说。又能备修众多理行。岂不为已趣道场。得近菩提。坐道树下。将成正觉哉。此释上疾得一切种智之义也。有人如此妙行。则四威仪处皆应起塔供养。以此人已具佛心佛行。去佛不远。固当供养也。此总结深信解相之功德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我灭度后能奉持此经(至)经行及坐卧。

    若我灭度后四句。总颂持经胜福。是则为具足下十八句。颂则为供佛。若能持此经下十二句。颂则为供僧。若有信解心下十二句。颂单持经供养之福。况复持此经下四句。颂兼行六度。恭敬塔庙下六句。颂备具众善。若能行是行二十二句。颂结持经之人。以敬持经之人如佛。则凡于所止坐卧之处。则当庄严如供养佛。以此佛子如佛。则受用亦如佛也。须曼那。又云苏摩那。此云适意。薝卜亦云瞻博迦。此云黄华。阿提目多伽。此云无龙?。此三华最香。熏麻取油。然灯供佛。

    妙法莲华经通义卷第五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