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法华经通义最新章节!

子者。明一切种智皆由转识而成也。以迷此智成阿赖耶识。乃在缠生死之名也。而此识体。其用有八。前云日月灯明而有八子者。是单约识言。故名有意。今云十六而名智积。盖约识本于智以迷。则转智成识。其用有八。悟则转识成智。其用有四。然成所作智。其用有五。故亦有八。今约真妄一体。故云十六。而四智圆满。通名一切种智。故其子名智积。言未出家时。特在缠之名耳。若克果体。则真妄不二。父子情亡矣。释迦本因。为第十六子。则权实可知。诸子各有等者。谓本识未转。则诸识皆有染污无知贪染等事。本识一转。则诸识齐转。顿破发业润生二种无明。故云闻父出家皆舍所珍。始觉合本。故云往诣佛所。经云无明以为父。合爱以为母。今识既转智。则贪爱烦恼返滋智用。故云诸母涕泣而随送之。以爱难舍。不得不舍也。其祖转轮圣王等者。识论阿赖耶外。别立九识。名白净识。亦即真如。今赖耶一转。则心所百法。并诸微细烦恼一时齐转。皆与真如为大智用。故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也。

    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

    大威德世尊为度众生故(至)归命无上尊。

    尔时十六王子偈赞佛已(至)诸天人民重说偈言。

    世雄无等伦百福自庄严(至)当转无上轮。

    此王子赞佛出世专为利益天人也。大威德下六句。赞佛功圆得果。世尊甚希有下八句。赞佛入定待机。今者下四句。自庆善利。众生常苦恼下八句。言当化之机。今佛下六句。庆自他俱利也。赞已请转法轮。显佛出世本为安隐怜愍众生。非徒然也。故请说法。世雄无等伦四句。请说实智也。度脱于我等下六句。请佛说权智也。世尊知我心下八句请佛必用开权。以应众生之机也。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至)遍满世界胜诸天光。

    此如来特为下根开佛知见也。梵语毗卢遮那。此云光明遍照。即大通智。而云成佛为一切种智也。此智为一切众生本有之佛知见。佛为此故。出现世间。名为一大事因缘。以众生一迷此智。而为无明固结。根身器界隔碍而不通。故但为妄想烦恼之所动乱。日用而不知。故造妄业。妄遭众苦。故佛以同体大悲出现世间而开示之。使其悟入。以出生死。此乃如来出世之本怀也。众生一明此智。即当下是佛。此义惊人。非劣根所堪。故待时熟而说。此法华一会。通显四十年来皆为此事之本怀。然非轻易可遽说者。所言开示者。以言开晓。以事指示。故法会之初。先放一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圆现法界事相。生佛始终。是举此智全体之一隅。以为开佛知见之前茅。将谓弟子根机既熟。可不言而喻矣。且此智境。在弥勒补处尚且怀疑。故借文殊七佛之师。代为说破。引灯明之本始。证今佛之瑞相。是第一番示佛知见也。法会瞢然未晓。又假世尊出定。殷勤称叹方便。开示至方便品末。世尊已为极力宣扬矣。止得身子一人领悟。是知众生之迷固已深矣。又说火宅一喻。三界众苦之状。可谓详悉如示诸掌矣。且又止得四人领悟。然在会千二百众。犹然睡梦之中也。柰之何哉。信乎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也。故佛说宿世因缘。明以告之。远引大通智胜之本始。以为今日之因缘。特为下根之人大发明之。初则眉光待放而后照。但见东方。今则本有之智光。不属收放。而常明者。故幽暗之处。而皆大明。是则本然不昧之智体。众生日用而不知。今智体忽然现前。则众生各各顿知本有。故咸言此中云何忽生众生也。奇哉奇哉。大光遍满则通照十方。此又特为下根第二番示佛知见也。此犹远引古佛。若向下现宝塔品。则为大众指在目前。乃第三番示佛知见也。其十方天王寻光请佛。皆广方便品末时诸梵天王等未尽之意也。

    尔时东方五百万亿诸国土中(至)而说偈言。

    我等诸宫殿光明昔未有(至)遍照于十方。

    尔时五百万亿国土诸梵天王(至)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世尊甚希有难可得值遇(至)惟愿哀纳受。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至)一心同声而说偈言。

    世雄两足尊惟愿演说法以大慈悲力度苦恼众生。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又诸比丘东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至)而说偈言。

    是事何因缘而现如此相(至)度脱苦众生。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至)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圣主天中王迦陵频伽声(至)今得值世尊。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至)一心同声而说偈曰。

    大圣转法轮显示诸法相(至)忍善者增益。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又诸比丘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至)而说偈言。

    我等诸宫殿光明甚威耀(至)为佛出世间。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至)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世尊甚难见破诸烦恼者(至)惟愿垂纳受。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至)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惟愿天人尊转无上法轮(至)当演深远音。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西南方乃至下方亦复如是。

    尔时上方五百万亿国土(至)为诸梵众而说偈言。

    今以何因缘我等诸宫殿(至)为佛出世间。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至)一心同声以偈颂曰。

    善哉见诸佛救世之圣尊(至)皆共成佛道。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至)时诸梵天王而说偈言。

    世尊转法轮击甘露法鼓(至)无量劫习法。

    此言智胜始坐道场。诸天梵王请转法轮也。方便品末。释尊自叙始坐道场。观树经行。三七思惟。意欲将一乘法分别说三。进退未决。时诸天梵王请佛开渐。由是遂说三乘。以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亦应说三乘。今则大通智胜佛。十方梵天一时普请。及出定所说乃四谛法。是知前言过去佛。即今之智胜明矣。斯则释尊为智胜之子。而说法仰遵其本师。是为祖述之家法也。前但泛泛略叙。今则实指所以。为下根设也。凡诸佛出现于世。皆以释梵诸天为请主。例应然也。智胜光遍十方。诸天各随所向。寻光而来。前药草喻云我是如来等。是以言召。此以光召。及其说法皆一律也。足徴诸佛种种方便皆为一乘。固无疑矣。然诸天觐佛献供皆同。赞辞各别。但无佛出世时劫不同。东南方言一百八十劫。南方言百三十劫。上方云昔无量劫空过无有佛。是皆各随机感之不同。抑见智胜光照之远大。以大梵天王为娑婆界主。今言十方各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则佛光所照。极法界之量通为一土。则与眉光所照东方万八千土天渊矣。惟佛智慧。难解难知。在上根可举一隅。至若下根。非己智分。不得不为尽情吐露。使其了然自信。故知此辈钝根。非此不能令生信解。此如来所为善巧方便也。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至)是苦灭是苦灭道。

    此智胜受请说法也。三转十二行法输。乃说四谛法也。三转者。谓示相。劝修。作证。初转示相。谓此是苦逼迫性等。示四谛之相也。次转劝修。谓此是苦汝应知等。劝今厌苦断集慕灭修道也。作证转者。谓我已知等。以己证彼也。二乘闻之随声即悟。故云声闻。旧解谓三转令入见修无学三位是已。又云十二行者。寂音谓令闻法者发生无漏真圣慧眼。于每谛中。观三世为总。又每谛中。观过去为智。观未来为明。观现在为觉。别为四谛。如是一转总别四行。故为三转十二行也。谛者审谛。又谛实。又真实。凡夫在苦。而不审谛。二乘审知是实。而不知真实。菩萨达苦性空。四谛名一。实通大小。故天台释四谛有四。谓生灭。无生。无量。无作。随四教之不同。藏教小乘。但知生灭。而不知无生。通教虽知无生。而不知无量无作。别教则无量。圆教则无作。唯一四谛。各随所见之不同也。方便品。释迦受请。则曰将一乘法分别说三。今大通受请。则直说小法。而不更言分别者。正为下根释昔权即实之疑也。以一向小乘不知是权。故方便品。特为开权显实。而上根已领。中根未悟三假一实之义。故说火宅喻三车一车。令其领悟。然诸小乘虽知昔权。而不知权即是实。故说药草喻。以一雨无私。三草二木随根受润。以显法本是一。但机有异耳。中根虽悟。而下根犹疑。不达法一机异之旨。故远引大通说法之因缘。以显法一。正应药草一雨之意。故今智胜受请说法。不言分别说三。但直说四谛。随根领悟大小之不同。然四谛一法耳。而小乘闻之则唯悟生灭。通教闻之则悟无生。别教闻之则悟无量。圆教闻之则悟无作。岂非法一机异耶。故华严名四圣谛。地上所修。亦四谛法。况小乘乎。故如来说法。其智慧门难解难入者。此也。

    及广说十二因缘法(至)无量无边不可称数。

    此广四谛说十二因缘法也。十二因缘乃中乘法。有流转还灭二门。从无明缘行。至生缘老死忧悲苦恼。为流转门。广苦集二谛。世间因果也。自无明灭。至忧悲苦恼灭。为还灭门。广灭道二谛。出世间因果也。小乘以集谛为苦本。集乃三毒等诸烦恼也。中乘则言无明为三毒烦恼集谛之因。则深进迷原。故为利根说也。无明者。谓妙性本明。但因一念忘动。俄然晦昧。迷本圆明。故号无明。以本体湛然。因无明鼓动。故有迁流。故名为行。既迁其体。则智转成识矣。故行缘识。此三支乃过去本起之因也。然因必有果。故识为生死结根。以智本无名无相。今识揽四大色心和合。有名有相。故为名色。此初投胎之始。受形之原。住胎凝滑之相也。既入其胎。五七三十五日。六根完具。故名六入。六根既具。形成出胎。根与尘接。故为触。领纳所触违顺之境。故为受。此五支乃现在之果也。受必生爱。爱必执。取。取必造业。既造其业。后果不亡。故为有。此现在三支因也。既有业因。而后果随之。故为生。生缘老死等。此未来二支果也。三世循环。生死相续。穷劫不断。故为生死众苦之因缘。通为苦集二谛。中乘修断。但观无明一灭。则余十一支一齐皆灭。如倒树根断。则枝叶齐倒。乃利根修断之行。是为灭道二谛也。故云广说十二因缘等。佛于天人下。初会闻法获益之众也。不受一切法。悟空理也。言诸漏者。漏有三种。谓欲漏。有漏。无明漏。今云心得解脱。谓枝末缘断。则根本无明伏而不起。是为解脱。非断无明为大解脱也。禅定三明等。皆二乘所证之果。第二第三等。言其次诸会亦说谛缘之法。而小乘得度者。故云不可称数。

    尔时十六王子(至)亦求出家王即听许。

    此王子请说大乘之法也。十六王子初舍珍爱。亲近智胜请转法轮其所请者。但云安隐天人。虽不言小。而意在小也。故智胜先说谛缘之法。故如今释尊初说阿含渐教也。诸小乘人既已得度。故诸王子皆以童子出家。特请佛说无上菩提成佛之大法。自陈深心本愿。则志愿成佛。非二乘所知。故王子为请也。王子出家。乃诸识出缠之象。诸识既转。则一切根本枝末烦恼。一齐都转为真如妙用。故转轮王所将臣民八万亿人俱出家也。以诸识俱转为智用。乃成佛之真因。所以请说大法也。

    尔时彼佛受沙弥请(至)诸佛世尊于今不尽。

    此智胜受请说大法也。然已受请。而犹过二万劫乃说妙法华经者。盖待时熟而说。亦若今日也。以彼寿长。故待时亦久。宜其然矣。及说妙法。独十六王子为当机。故能受持皆悉信受。其余声闻亦有信解者。然未能持也。其余众生皆生疑惑者。正是当时遗尘。为今日之当机也。以疑惑者众。故说时亦久。经八千劫。今说此经。不满数年。而收机已尽。特约缘熟者止此耳。其未熟者。又为将来之缘种也。释尊说此经已。不久即入涅槃者。以化缘已毕。而智胜乃入静室禅定者。以待十六王子之成熟。欲以妙法传续无穷。所谓护念付嘱教菩萨法。于时王子说法华经。是则王子乃妙法之鼻祖。而成佛度生。至今未出大通三昧也。智胜入定八万四千劫者。表众生八万四千烦恼。为诸佛禅定之门。菩萨妙行之智用。故能度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之众生。表转六识微细之烦恼。皆为成佛之妙行。故令皆发菩提心也。是知疑惑众生。不假知识久久熏习之功。何由能生正信哉。诚哉难信难解。而此会犹有退席之众耳。智胜出定。印证十六沙弥善说法要。叮咛大众皆当数数亲近供养。正为今日之缘种矣。所以者何下。释教亲近之意。以三乘人。但能信是十六沙弥之说者。皆得如来智慧之大益。所以教令亲近耳。佛告诸比丘下。正示昔为今日缘种也。十六菩萨。常说妙法。所化众生世世不离。久而自信。正显闻熏之功也。故历值多佛。至今不尽。以显妙法渊源而来直至今日。岂小缘哉。

    诸比丘我今语汝(至)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十六王子。以说妙法之功。各得成佛。示现八方。名号不同。盖随德称名。旧解约八卦以释之。固为有理。学者不无牵合。释迦牟尼出现娑婆名堪忍土。特随本愿。故于难忍世界教化众生。非深慈大愿。谁能此哉。寿量品云。我实成佛以来甚大久远。此云比已成佛出现娑婆。然今释迦为毗卢之应身。是知三身一体。久近情亡。是为佛不思议力也。

    诸比丘我等为沙弥时(至)未来世中声闻弟子是也。

    此释尊述往昔教化之事。正为今日之缘种也。始而释迦但以妙法一乘成佛之种子。教化无量之众生。皆已从佛发菩提心已。而今有住声闻地者。此言自后退堕。前云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者。是也。以是原以大法教汝欲令成佛。汝等忘之。故我今日应当以此三乘令汝渐得佛道。此往昔之因缘皎然。汝等但执昔权。不达如来真实之义。所以如来智慧难信难解也。尔时所化之众。即汝等现前受教之弟子。今日缘熟得道之时也。其有不能得记者。而昔因犹在。又为将来之缘。则我灭度未来世中声闻弟子是也。岂有昧其本因哉。

    我灭度后复有弟子(至)除诸如来方便说法。

    此言广为未来得度之因缘也。然我所化弟子。今生不能尽受佛教。若我灭后有不信此经。贪着小乘者。则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又为度脱之因缘。即于余国受化。亦必从此经而入。更无余乘。除诸方便之说。是知佛佛度生成佛。皆说此经为究竟也。余国作佛。如华严名号品。佛有四百亿十千名。盖随机应现之号。然名异而实不异。故皆以妙法开示众生佛慧也。

    诸比丘若如来自知(至)唯一佛乘得灭度耳。

    此结显终实也。诸佛出世。虽为一大事因缘。一定先说三乘引导。待机熟时至。化缘将毕。然后乃说此经。尽废昔权。独显一实。此诸佛利生之法式也。众又清净。正言机熟堪授之人。故集诸菩萨。为说此经。各各授记作佛。方尽出世本坏也。

    比丘当知如来方便(至)此城非实我化作耳。

    此将开化城引进之喻。先立滞权为喻本也。如来所以先设渐教者。以方便权智。观察众生深心乐欲之不同。知其乐小。难以语大。故说小乘涅槃。为暂息耳。譬如下。喻设渐意。五百由旬。喻众生流转五道也。三毒充满。故喻恶道。旷绝无人。喻众生迷失本真。唯恣贪嗔。故云怖畏之处。珍宝处。喻妙庄严海果觉报土。多众。喻三乘之人。欲出生死。而求作佛也。西域商人求宝。必有一为导师将引众人。此喻释尊出世为众导师。引出五道。故云欲过此难。所将人众疲极欲退。喻二乘狭劣。怖畏佛道长远。皆有止息之心也。导师方便等。喻释尊方便施权也。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喻三界外。设小乘涅槃。为中路止息之所也。疲极众喜。喻惬二乘之心也。众人入城生安隐想。喻小乘耽着涅槃。不复前进也。导师知众不疲。即灭化城。喻今机熟废权立实也。宝处在近。喻佛果非遥。肯进即是。故不言里数。此喻明为下根开权显实矣。诸比丘下。法合喻本。知诸生死下合知通塞。若众生下。合怖远疲极。若但说佛乘而不开渐。则众生怖畏佛道长远。是则不得不设方宜也。佛知是已下。正合化城。二涅槃。即声闻缘觉二果也。若众生下。合众止息。即灭化城。策进宝所也。一乘佛慧。即是宝所。二乘已出三界险道。故云近于佛慧。以权舍即实。成佛无难。此开权显实之义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至)慎勿怀惊惧。

    此颂因缘之事也。大通智胜佛下十六句。颂智胜成佛。彼佛十六子下四句。颂王子见佛。头面礼佛足下。颂王子请法。东方诸世界下二十句。颂十方梵王请转法轮。无量慧世尊下八句。颂受请开渐。六百万亿垓下四句。颂初会说法。二乘得益。第二说法时下八句。颂二三四会。多众得益。时十六王子下八句。颂王子请说大法。佛知童子心下十句。颂受请为说妙法华经。言如恒河沙偈者。谓机广时长。故所说之经。文言亦多此。称性应机之谈。本无一定之法。故今经一期。止二十八品。灯明六十劫说。大通八千劫说。常不轻于威音王佛所。则闻二十万亿偈。喜见于日月净明德佛所。闻八百万亿阿閦婆偈。此称性之谈。故广略不同。所谓通方之说也。彼佛说经已下十六句。颂大通入定。王子说妙法华经。所度有恒河沙众。彼佛灭度后四句。颂所化之众。世世为得度之因缘。长行无灭度之文偈中出之。是十六沙弥下四句。颂王子成佛。尔时闻法者下八句。颂十六佛皆说妙法。引入佛慧是知所化之缘。其来久矣。以是本因缘下四句。颂今所化皆本昔缘。原下成佛种子。故今作佛慎勿疑也。如此历历昔缘。即下根昧劣。讵不信哉。

    譬如险恶道迥绝多毒兽(至)引入于佛慧。

    此譬如下四十六句。通颂设喻。如文可知。但长行唯言化城。颂中而言城郭舍宅园林浴池楼阁男女充满等事。则广喻三乘权果功德利用。大小相似。总非实证。故通云化作为止息耳。我等亦如是下法合。前十句合开权。既知下十六句。合废权立实。诸佛下四句。总结法喻。终一品之义。

    妙法莲华经通义卷第三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