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法华经要解最新章节!

    温陵开元莲寺比丘 戒环 解

    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

    △三持经妙行二。

    初标叙科义。

    万行依于三业本于智悲。智以处己。悲以应物。皆欲不失其正。正则安而乐。不正则危而忧。故此特依文殊正智。示正身正语正意大悲四法。名安乐行品。由前持品菩萨敬顺佛意。愿于恶世护持此经誓忍诸难。而大圣以谓。能忍诸难。未若必使之无难。故为说四安乐行。四行既正则一性安恬。静与道合动与神会。其完不为物挫。虽临危难不知其为危难也。其固不为物倾。虽对欲恶不知其为欲恶也。夫躬行是行则涉恶世而持经。入纷华以应物。无所往而不安且乐矣。是谓必使之无难也。

    △二依科释文二。初文殊赞请二。

    初赞前。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至)护持读说是法华经。

    赞持品事也。

    △二请后。

    世尊。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云何能说是经。

    请问云何所行。乃能说是经得无诸难。此发起安乐行法也。以文殊请者。示依正智发起正行。

    △二佛示四法二。

    初总标行法。

    佛告文殊师初(至)当安住四法。

    即四安乐行也。一正身行。二正语行。三正意行。四大悲行。继三业以大悲者。三业既正则正智真净逮得己利。须起大悲广行利他。智悲相济。乃能于恶世演说是经得无诸难。

    △二别开科释四。初正身行三。

    初总标二处。

    一者安住菩萨行处亲近处。能为众生演说是经。

    趣操之谓行。狎习之谓近。二者不违于道。是谓菩萨行处近处。此身行之要也。

    △二别释二处二。初释行处二。

    初事行。

    二处各有事行理行。非事无以涉俗。非理无以契真。理事兼通真俗不碍。然后利生弘法。触处安乐矣。

    文殊师利(至)而不卒暴心亦不惊。

    行处必住忍辱者。六度适时为用而涉难。莫尚于忍。盖趋事而动则悔吝生焉。故须忍以御之。惟能忍故于刚能柔而物不能挫。于逆能顺而物不能害。于事能审而所施不暴。于微能察而所遇不惊。由是克成安乐行也。

    △次理行。

    又复于法无所行。

    法指一切行法也。虽行是法而不住相。名无所行。盖有所则有能。能所角立物我成敌。则患难生而安乐丧矣。

    而观诸法如实相(至)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处。

    自所行之法而观诸法也。如实相即无所观。亦不行言亦无所行也。不分别即情识都忘。是非双泯。菩萨趣操如是而已。

    △二释近处二。

    初徴。

    云何名菩萨摩诃萨近处。

    △二释文二。初事行以戒定为体又二。初戒八。

    初戒近权势。

    菩萨摩诃萨不亲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

    虽外护可尊。恐挟势妨道。苟志于此。则身处山林心悬魏阙能暂安乐乎。

    △二戒近外道。

    不亲近诸外道梵志(至)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

    梵志即出家外道。尼犍在家外道。路伽耶此云恶论议。逆路伽此云恶问难。不亲外道息异见也。不造俗文绝异端也。远恶议难离曲辨也。

    △三戒近凶戏。

    亦不亲近诸有凶戏相叉相扑(至)种种变现之戏。

    遗教云。若种种戏论其心则乱。戏论尚乱况亲近乎。相叉摛擒也。相扑抵角也。那罗延神勇捍多力。今指腾跃凶伎变现戏。即诸幻术也。

    △四戒近恶律。

    又不亲近旃陀罗(至)则为说法无所希望。

    远恶缘也。旃陀罗此云严帜。谓以严厉自帜。如文身恶服之类。毗尼藏有善律仪恶律仪。如是人等通指权势已下。虽不亲狎。或为法来即清净为说。

    △五戒近小乘。

    又不亲近求声闻比丘(至)无所希求。

    小乘于法未融多起议论。妨安乐行故不亲近。亦不问讯。非慢之也。慎媟狎耳。

    △六戒近妇女。

    文殊师利(至)不与小女处女寡女等共语。

    说法当忘情想。接语当避嫌疑。小女处女非宾主之敌。乃讥毁之端。

    △七戒近不男。

    亦复不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

    既非法器。又近于染故不应亲。五种猥媟不须辨析。

    △八洁正身心。

    不独入他家。若有因缘须独入时。但一心念佛。

    不独入欲洁身也。但念佛欲正心也。

    若为女人说法(至)况复余事。

    容止不摄则致疑生染。

    不乐畜年少弟子沙弥小见。亦不乐与同师。

    易致扰恼妨安乐行。

    △二定。

    当好坐禅(至)是名初亲近处。

    △二理行以观智为体二。

    初正观。

    即第二近处也。初亲近处以戒定为体。第二近处以观智为体。所以融前戒定使圆契实相。乃成妙行也。

    复次菩萨摩诃萨(至)不颠倒不动不退不转。

    一切诸法当体真净。不受一尘曰空。无动无坏离诸幻妄曰实相。菩萨观一切法空。如其实相无所加损。故见不颠倒而心无动转也。见不颠倒即颂所谓亦不分别诸法有无是非等也。心无动转即颂所谓摄心不动如须弥山也。盖心法本寂相待成摇。由见颠倒则以法为有生有起。故于心有动有转。若云驶故月运也。能如实观则于心不动不退。而了法不生不起。若风止则波澄也。然则心法一也。以倒心观之则妄境纷拏。以实相观之则真机自寂。是故修安乐行。贵如实观。

    △二喻明。

    如虚空无所有性(至)第二亲近处。

    无所有性者。生出起灭名相等性皆无也。名相皆无则诠示不及。故语言道断。无量无边言如空之不可穷极也。无碍无障言如空之不可分辨也。实相如是。何言说之能及耶。则凡可说者。但是从缘而有颠倒之法。当知不从缘有不从倒生者。竟不可说也。常如是观。乃能融前事行。以成妙行。

    △三以偈重宣四。

    初通颂二处事行。

    尔时世尊欲重此义。而说偈言。

    若有菩萨(至)及亲近处。

    初标次释。

    常离国王(至)皆勿亲近。

    此戒离权势外道凶戏等。三藏学即愚法小教。破戒言无行。名字言无实。戏笑言多僻。着欲言多染。求现灭度。谓不修梵行妄希道果。皆非正人。故勿亲近。

    若是人等(至)而为说法。

    颂清净说法也。能无所著。故无所畏。

    寡女处女(至)皆勿亲近。

    戒离妇女不男恶律也。

    凶险相扑。种种嬉戏。诸淫女等。尽勿亲近。

    牒结前文也。

    莫独屏处(至)一心念佛。

    正身之至也。屏僻处里廛中也。乞食之法。自伏贡高发他仁善。

    是则名为。行处近处。以此二处。能安乐说。

    双结也。

    △二别颂二处理行二。

    初颂行处。

    二处理行。长行各连事行而举。偈文各离事行而颂。文义可辨。

    又复不行(至)菩萨行处。

    颂又复于法无所行至不分别等。不行上中下法。谓于三乘法无所行也。

    △二颂近处二。

    初颂正观。

    一切诸法(至)如须弥山。

    颂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不颠倒不动转等也。真空实相拟心即妄。若复分别有无是非皆颠倒也。

    △二颂喻明。

    观一切法(至)是名近处。

    颂如虚空无所有性至无碍无障等。常住一相。谓无生出动退等异也。

    △三结颂二处。

    若有比丘(至)无有怯弱。

    深造于理故无怯弱。谓无怖畏心能安乐说也。

    菩萨有时(至)无有怯弱。

    颂常乐观如是法相。而释无怯弱之所以。

    △四结颂正身行。

    文殊师利(至)说法华经。

    初法即正身行也。

    △二正语行二。

    初正说长行。

    又文殊师利(至)若口宣说。

    应住等者。要心住口说也。心口相应则语行正矣。

    若读经时(至)不说他人好恶长短。

    经有大小乘。人有大小机。以乘对机随宜难解。故读经之时易求其过。是以戒之。不慢余师者。不依大轻小不以圆慢偏也。不说长短者。内以息业外以息诤。此语行之要也。

    于声闻人亦不称名说其过恶(至)令得一切种智。

    说其过则令失小赞其美则令退大。亦不怨其妨道嫌其鄙劣非唯不出诸口。又亦不生于心。可谓善修安乐心也。由其善修安乐之心无所赞毁怨嫌。故能顺其机而导达之。

    △二重以偈说二。

    初颂语行相。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菩萨常乐(至)随问为说。

    常乐说法无复俗论。则语行自正。净身净衣非好为雅洁。欲称其心净与说法净耳。故曰内外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