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今昔物语最新章节!

角,这才明白格子窗原来不曾落下,看样子想是室中人正在赏月。这时,从殿中深处传来了隐隐的筝声,听来弹奏的乃是正平调,隐约间听出还有一种乐器在伴奏,乐声低回,觉得无限美妙。

    后来筝声停歇,殿上人一行正想动身回宫,这时,有一人说:“为了叫斋王事后知道曾经有人来访,听见这风雅的事情,何不把我们的来意通知女官呢!”大家听了齐道:“说得有理。”有两个人朝着寝殿东北角上的殿门走去。这是会见女官的一个地方,拉窗上面题着住吉物语 [31] 的片断事迹,两位殿上人走近前去招呼一声,原来里面早就坐着两个女官。大家本以为这里没人,如今看见女官有点出乎意外。女官们从××××开始讲起,她们说今夜月色皎洁,本想坐到天明,万没想到会有人来,真是感触万分。大斋王听说有人造访,往事顿上心头,也是无限伤怀。忆起当年那些殿上人时常来访的事,弹奏琵琶筝琴种种乐器,而今已成绝事再没有人前来。虽然偶尔有人到此,都见不到一个昔日畅谈欢游的人了。大斋王每念及此,就感到郁郁不乐,今宵月光清明,更加触景伤怀,于是传话命她们进来讲说故事,要彻夜倾听。到了后半夜,讲故事的人们都在殿前打起瞌睡来,大斋王仍然未睡,便用指拨弄筝弦。恰在这时听说有人来游,思今怀昔,使她倍加感伤。正当这些殿上人听女官谈论时,也许是大斋王知道他们爱好音律,命人从锦帘内递出琵琶筝琴。殿上人虽然无意弹奏,也只好合奏了一番,弹罢一两支曲调,不觉天明,殿上人一行就转回朝中。回朝之后,在殿中谈起昨夜的清游,那些未去的人们听了都十分赞美,追悔不已。

    后来就在当年的十一月里,大斋王背着人离开了斋院,先到××和室町两地,然后又去往三井寺,她在庆祚阿阇梨的指导下,剪掉头上的青丝,出家为尼。出家后道心大发,一心一意地唱念弥陀佛号,临终的情景非常高贵动人。本来人们都以为大斋王一生,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必然加深后世的罪孽,不料想她修行佛道,如此坚虔,临终又非常高贵动人,看来无疑是往生极乐世界去了。大斋王临终时,那位入道僧中将也赶来与她诀别,中将见到她临终的情景不胜欣幸,倍加称赞。

    第十八篇

    三条太皇太后削发出家

    古时,有一位三条太皇太后,原是三条关白太政大臣的女儿,圆融天皇在位时,册封为皇后,一生享尽荣华,不知不觉间到了老年。由于太后决心要出家为尼,便特派使者前去多武峰,召唤在那里隐居修行的增贺圣僧入宫为她削发。使者来到多武峰,传达了太后的旨意,圣僧说:“这是一件可贵的事,除了增贺以外,还有哪个能给太后削发,使她出家为尼呢!”众弟子闻听此事暗地议论说:“本想师父要大发雷霆,把这个使者打跑,不料想他却这样恳切地答应下来,真是一件怪事!”

    增贺圣僧来到三条宫,使者进宫禀报,太后闻听心中喜悦,说道:“今天就是良辰吉日,正好出家。”于是一些朝中公卿和有名望的高僧都到来了,天皇还特派了钦使。大家一看这圣僧,目光炯炯,气宇轩昂,在超尘出世高贵不凡之中,有些使人望而生畏之感,心想难怪人们都惧怕这位圣僧。后来圣僧被召至太后内宫,走到锦帐跟前,举行了出家的仪式以后××拨开长发看圣僧剪断,这时,帘内围观的女官都××失声痛哭。剪发已毕圣僧辞出,临行时高声说道:“我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非请我增贺来削发不可?是不是早就听说我的阳具伟岸呢?不错,我的阳具超过常人的一倍,可是现在却像熟丝那样软绵无力了。年轻时候倒是无上妙品,可惜如今不中用了!”增贺的声音大得震耳,只吓得帘内的众女官目瞪口呆,不知所措。太后的心中更有说不尽的惊异,心想,既然口吐这样粗野的言辞,必不是什么有道行的高僧。这时,侍候在帘外的人们,不论僧俗都吓得冷汗直流,茫然地呆在那里。

    圣僧走出内宫,来到大夫 [32] 的面前把两袖朝前一合说道:“我年纪老了,肚子不好,经常水泻,原本是不能来的,后来一想既蒙太后特意召见怎能违旨,就挣扎着来了,现在实在忍耐不住了,得赶紧出去。”说罢走出宫去,在西配殿南面套房的廊沿上,撅着屁股出起恭来,仿佛用水壶倒水一般,嗤嗤的水泻声听了令人作呕,就连太后也听得清清楚楚,一些年岁较轻的殿上人和侍卫们瞧见此情,不由得捧腹大笑、议论纷纷。圣僧走后,年长的僧俗人等,暗地责怪太后不该将这样一个狂徒召进宫来。但事已至此,不论怎样责怪也无济于事了。

    皇太后自从出家以后,便虔诚地修行佛法,并且还规定每年春秋两季举行法会,把僧人召进宫来读诵大般若经,过去春秋两季的法会只在寺中举办,在太后宫中举办,则是由这位太后创始的。举办法会的日期是四天,共聘请二十位高僧读经,念经期间宫内各地要打扫清净,不动荤腥,还备有盛斋素席和清静幽雅的房间,供给读经的圣僧食住,每日要烧水供圣僧们沐浴净身。一切布施供养,都依法赏赐。皇太后本身也同样斋戒沐浴更换净衣,然后虔诚念经,往历四天。也许是这样虔诚修持的缘故,显著的灵验事迹层出不穷。不论是谁,只要不诚心斋戒,就必遭现报,因此,不管是宫中的女官侍臣还是宫娥小厮无不虔诚斋戒。虽然如此,却有人诽谤说:“既然这样隆重修持佛事,就该更有灵异,可是一直没有什么特殊效验,想来是佛无灵。”这位太后不但兴办诵经法会敬谨从事,就连宫中其他事务,也治理得井井有条,从不忽视,所以宫中人们的举止行为全都端庄严谨。

    有一次,比睿山横川院的惠心僧都发起道心,到京城乞食化缘,京城中的人士不论道俗男女,尊卑贵贱,全都低首膜拜,奉上布施。太后听说特意命人赶制银质器皿,盛装斋饭送上。僧都看见银器说道:“这太不像话了!”遂不再在京中化缘。尽管这位太后的信心非常诚笃,这件事未免做得有些过分,可以说是无心之过。

    这位皇太后本来是关白大臣的女儿,圆融天皇在位时立为皇后,荣华富贵宠耀一生,只是不曾生儿育女,这使她的父亲关白殿下和亲朋们都为她感到惋惜。但是,她到了老年终于发起道心,虔诚地修行佛法。

    第十九篇

    东大寺僧山中遇死僧

    古时,东大寺里有个僧人,到寺东的一座深山去采摘鲜花,不想在深山中迷失了道路。

    这时,僧人走到了一个从来不曾到过的所在,梦幻似的在山涧中走着,他暗自思忖:“这是怎么啦,我多半遇见了迷路神,究竟往哪儿走呢?”一面走着一面纳闷。就在这时,面前出现一片回廊式的平顶瓦房,僧人近前一看,原是一排间隔开的僧舍。

    僧人惶恐地走进了一间僧舍,不料想,在房里遇见了一个东大寺的死去的僧人。他见死僧吓得魂飞魄散,这才知道这里是僧人死后变成恶鬼所住的地方。那个死僧瞧见他便说:“你怎么到这地方来了?这不是活人可以轻易来的地方,太奇怪了!”迷路的僧人回答说:“我来山中采摘鲜花,不料想迷失了道路,我自己也不明白,怎么迷迷糊糊地就走到这里了。”死僧说:“今天能在这里相见,真是叫人太高兴了。”说罢感动得哭泣起来。

    迷路的僧人虽然心中十分害怕,但见死僧看到故人这般哭泣,便说道:“我们相逢确是一桩喜事。”也不禁陪着落泪。这时死僧开口道:“你要好好躲藏起来,可从墙洞里暗中窥探,好知道我是怎样受苦。生前我在庙里只顾贪食斋饭,觉得倦了就不坐禅修行,也不讲求学问,由于这些罪过,如今每天要受一次难熬的苦刑,现在就快到我受刑的时刻了!”说罢,面容惨变,现出一副非常恐惧的神情,迷路的僧人见他这般模样,也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死僧慌慌张张地说:“你赶快藏进这间房里去,从墙洞往外看吧!”迷路的僧人赶紧爬进小屋,关上屋门由墙洞中向外窥视。不大工夫,就见从空中飞下四五十名好像是震旦打扮的人来,一个个用布包头,面目狰狞可怖。这些人首先把拷打强盗用的刑架安在地上,随后点起烈火,火上安放一口锅,锅里装上铜,铜水如同开水般地沸腾起来。其中有三人看来是为首的头目,倚坐在折椅上面,身后竖起一排红幡,一望就知道非神即鬼。

    这三人发出极端可怕的声音喝道:“赶快带出来!”这时,便有两个差人分头跑进僧房,不久就用红绳把十来个僧人拴在一起牵出房来。迷路僧一看,当中有认识的,也有不相识的。这伙差人把他们带到刑架旁边,一个木架绑上一个,刑架和僧人数目恰好相符,一个不多也一个不少。他们把僧人捆得半点也动转不得,把铁筷子插进僧人口中,把他们的嘴撑到不能再撑为止,然后在××铁壶里,装上翻滚的铜水,向每个僧人的嘴里猛灌,不久铜水便从僧人屁股下流了出来,耳朵、眼睛和鼻孔一齐向外喷火,周身的每个骨节也都往外冒烟,个个流泪大声悲号,差人依次把僧人灌完,然后给他们松绑,一并送回原来的僧舍。于是这些人便腾空而去踪影不见。迷路的僧人瞧见这番情景,早已吓得半死,无奈只得拉着衣服紧紧裹住身子,脸朝下躺在地上。

    过了一会,死僧走来启开小屋的门,他才爬起身来,死僧的面上带着痛苦难忍的神情说:“你瞧见了吧!”迷路僧说:“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从什么时候起受的这种苦刑?”死僧说:“我死后立刻就来到这里,住在僧房之中,因为我在庙中白白接受人家的布施,不知补报,所以才受这样苦刑,幸而没有犯下重罪所以还没有坠入地狱,你赶快回去吧!”迷路的僧人离开那里,按照来路,顺利地走回寺庙。

    事后僧人心想,自己死后一定是也要遭受这种苦刑的,所以佛力显灵,让我知道的。想到这里,道心激发,从此忏悔过去,再不接受别人的布施,最后终于成了虔诚修行道法的一位高僧。

    第二十篇

    某藏人私通大安寺住持之女

    古时,大安寺里有位名叫××的住持,有个女儿生得姿容美丽身材婀娜。有个名叫××的藏人,每天夜晚悄悄到姑娘家里幽会,二人情深爱重、形影不离,有时白天也留在那里不回家去。

    一天,藏人白昼在女家午睡,睡梦间忽然听见这家人上上下下连哭带嚷闹成一团。藏人听了纳闷,奇怪为何这样哭泣,便出去观看,只见姑娘的父母和全家人都手捧大碗痛哭。他心想究竟为什么要捧着大碗哭呢!仔细一看,每个碗里都盛着滚烫的铜水。这样的铜水,除非有恶鬼的威逼打骂,否则是断难以下咽的,难怪他们要一面哭一面喝了。有的刚刚忍痛喝完,又添上一碗接着去喝,哪怕是家里的用人也没有一人不喝的。这时,只见一个女仆走来,把躺在自己身边的那个姑娘唤了进去。藏人留意观看,只见女仆拿过一个盛满铜水的大银碗递给姑娘,这姑娘端起银碗细声细气地哭着喝了起来,这时,从她的眼睛、耳朵和鼻孔里冒出来一股股的烟火。

    藏人正在惊愕之际,有人说:“给客人送去!”这时就见女仆将放在食案上装有铜水的饭碗端了过来,藏人暗想,这回自己也势必得喝了,正在惊惧交加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突然从梦中醒来。

    醒后就见一个女仆正用食盘给他端来饭食,那位僧翁也正在那里吃着,这时他不禁暗自思忖:“这人既是庙中的住持,难免任意动用庙中财物,如今吃的东西也必是庙里的,怪不得我做了这样的梦!”想到这里心灰意冷,对姑娘的情意立刻消灭了。当时决意不吃这家的食物,于是托言身体不爽,未用饭食就离开了寺院。从此以后,情淡意疏,再也不到姑娘家中去了。

    后来,这位藏人深感惭愧,虽然没有出家之念,却发起了些许道心,绝不敢擅自占用佛物了。

    第二十一篇

    供佛年糕造酒出现毒蛇

    古时,比睿山有个僧人,感到在山中修行没有个出头之日,便离开返回摄津国××郡的故乡,娶妻安家。后来该乡不论是举办法会还是供养佛经,多半是请这位僧人担任讲师,他虽不是个富有才学的人,对这些事总还可以胜任,因此,就在正月举行免灾大法会时,也一定邀他为讲师。

    一年,他参加法会领到很多年糕,舍不得分赠他人,就全部拿回家中。僧人的妻子心想,这许多年糕与其白白给孩子和仆人们吃掉,倒不如放起来等它××,以后捣碎酿酒,她把这个主意告诉了丈夫,僧人听罢说道:“这太好了!”夫妻计议已毕便酿起酒来。

    过了很久,僧人的妻子约莫酒已酿成,就去启开坛盖观看,只见酒坛里仿佛有东西在蠕动,心中不觉一惊。但因坛内黑暗看不清,便点上一根火把,伸到坛中一照,原来满坛子都是蛇,大大小小一齐翘着脑袋在坛里蠕动。她惊叫了一声:“哎呀,这是什么!”连忙盖上坛盖便跑。她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僧人听罢也觉得奇怪,他想也许是妻子看花了眼,自己何不去看个究竟,于是点上火把伸进坛中仔细观看,果然有无数条蛇在坛里蠕动,吓得连忙闪在一边。后来他把坛子盖好,说声连坛带蛇都扔掉算了,就悄悄扔在离家很远的旷野荒郊。

    过了一二日,有三个汉子从扔酒坛的旁边经过,发现了酒坛。有一个汉子说:“这是什么坛子!”说着上前启开坛盖窥视,立刻从坛子里冲出来一阵芳香的酒气,他吃了一惊,将如此情形告诉了那两个同伴,这二人也一同到来观看,坛子里果然满满地盛着一坛酒。三人说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中有一人说:“我可要喝这坛里的酒啦。”其余二人说:“人们绝不会平白无故把东西扔在野外,其中定有缘故,这东西可怕,绝不能喝!”说要喝酒的汉子,原本是个好酒贪杯的人,此时,他着实忍受不住,便道:“那么,你们两个不喝好了,不管是为了什么丢在这里,我也一定要喝,我不怕死。”说罢,从腰中取出随身携带的杯子,舀出一杯一饮而尽,真不愧是佳酿美酒,这人连饮了三杯。

    另外那两个汉子本来也是生性好酒的人,心里想喝,便说道:“今天我们三人一起出外,怎能眼瞧一个人死呢!如果是被人谋害,也应该死在一处啊,来,我们也一块喝!”说罢,二人也痛饮起来。这美酒确非寻常之物,他们说:“何不抬回家去,也好开怀畅饮。”如是便把这一大坛酒抬回家中。到家后,一连畅饮了数日,并未发生任何变故。

    且说那个僧人,原本是略有智慧的人,他想自己存心刻薄,吞没佛物,不肯分赠别人而竟敢用来酿酒,罪孽深重,所以坛里才出现了蛇,想到这里不禁羞愧交加。为时不久,他偶然听人传说:“某某地方有三个汉子,在野外发现了坛酒,抬回家去大喝一阵,简直是绝妙的美酒!”这时他领悟到,坛里并不是什么蛇,而是由于罪孽深重,在自己和妻子的眼里才看成了毒蛇。这一来,更加惭悔得无地自容了。

    由此看来,动用庙中佛物确是罪过重大,至于能在眼中出现很多条的毒蛇蠕动,更是罕见的事。所以说,对于供佛之物绝不可以勉强贪得,即当分赠于人,也该请僧人食用。这件事是传自饮酒的三个人口中,僧人本人也曾对人讲过,所以照录于此。

    第二十二篇

    某寺住持见麻花饼 [33] 变蛇

    古时,××寺的住持僧名叫××,他外表是个出家人模样,可是心地不良,尤其对于修道念佛的事不闻不问,每日只是邀集京城的许多文人,在一处酒肉征逐,寻欢作乐,他还经常召来一些歌女娼妓,歌舞弹唱,恣意挥霍庙中财物,从无半点戒心。

    一年夏天,庙里收到了许多〔供佛的〕麻花饼,住持僧请来许多宾客,大家吃罢之后还剩下一些。这时,他说:“把剩饼储藏起一些,陈麦可以入药!”满满装了一大提盒,放在前边的阁子上。过后,他一直没有用处,所以这个盛麻花饼的提盒也就一直没有取下来看过。

    转过年来又到了夏天。一天,住持僧偶然瞧见那个盛麻花饼的提盒,说:“这不是去年放的麻花饼吗?一定烂坏了吧!”说罢叫人从阁子上取下来,把提盒的盖子揭开,这时,盒里的麦饼已然不见,却有一条小蛇蠕伏在里边。启盖的人没料到盒里有蛇,吓得把提盒扔在一边。后来又当着住持的面把盖启开,住持和其他几个僧人也都瞧见了。这时,住持说:“因为它是佛物,所以如此。”随后便盖好盒盖扔到河里去了。

    其实,这盒麻花饼未必是真蛇,只不过在他们眼中看成是蛇罢了。由此可知,动用佛物的罪过极为深重,至于随意滥用诵经得来的酬谢和募化的粮米,其罪过就更可想而知了。该寺僧人曾对人讲说此事,所以照录于此。

    第二十三篇

    般若寺觉缘律师弟子谨遵师父遗言

    古时,般若寺里住着一位觉缘律师,他原是东大寺的僧人,是千攀僧都的弟子,造诣很深。后来他到东寺为僧,拜广泽地方宽朝僧正为师,学习真言密法,灵验昭著。由于他精通经典熟娴真言,所以深得朝廷和世人的器重,尽管年纪尚轻就做了律师。

    般若寺是座历代闻名的寺院,在正殿的西南角,建有一排东西向的高大僧舍。这座僧舍选用的木料,都是几经挑选的上好材料,而且建造得又很精巧,在庙堂正殿的西北方建有曲折回廊。一个本来就引人入胜的地方,如今又建造这样考究的僧舍,所以连关白大臣也经常遨游此地,召集些达官显贵吟诗作文。世人都说,历此胜地盛事,不枉为人一生,真是游人络绎无日间断。在正月里,寺内的圣僧还时常被召至宫中主持真言院的佛事,而且那些达官贵人们每在举办法华经八讲会时也都请这里的圣僧讲经。当时有道的高僧,计有明豪、严久、清范、院源、觉缘等人。

    觉缘住在美妙的寺中,偶然得了病,起初以为是受了风寒,洗个热水澡就可痊愈,谁知病势日趋严重,竟至卧床不起。于是众弟子全都聚集在觉缘身边,为他祈求神佑。皇室和王公大臣差遣的慰问使人,也是络绎于途,无有虚日。觉缘本是一个年岁正富,俊秀聪慧而又悟道甚深的人,所以世人对他有殷切的期待,如今听说他病势沉重,又怎能不同感惋惜呢。尤其觉缘背诵法华经的高贵声音,感人很深,听到的人,无不为之落泪。

    觉缘在患病期间,还是不分昼夜地用那病弱无力的声音念诵经文。后来觉缘病势垂危,便把身后之事一一托付于弟子,唯独对由谁继承这座宏伟庙堂,并未提及,众人猜想一定要让上首弟子继承。且说,觉缘有个弟子名叫公圆,这人性情乖僻,从不靠近师父身边。师父对他也仿佛情断义疏,因此经常到处云游。觉缘得病时,公圆正在胜尾寺坐关修行。一天有人来告诉他说,师父病重,公圆大惊,回到寺中。这天,觉缘的大弟子们见师父病势沉重,难以熬到明天,都排坐在师父的面前。只听觉缘律师气喘吁吁地问道:“这些人里怎么不见那讨人嫌的公圆呢?”弟子回答道:“他已经来了四五天,不敢到师父面前来,就在后边小屋里等着呢!”觉缘闻听便道:“赶快给我叫来!”于是有人把公圆唤来。

    众人心中纳闷,暗想:许多得道的大弟子都排坐在眼前,为什么单单要召唤一个从来就不喜欢的人呢?公圆本人也不解其意,但既是师父召唤也只好走近身边。这时律师对公圆说:“因为你性情乖谬,多少年来,我总是厌烦你,不过你这样东奔西走,有时我也觉得难过。我讨厌你,就因为叫你往东你必往西,叫你站着你必定要坐下。如今我眼看就要死去,我死之后,这座庙堂势必渐渐荒废下来,人们也将东走西散,那时恐怕连个人影也找不到,然后佛堂倒塌,佛像也会被人盗走。可是,不论如何艰苦,你也要留在寺里不可离开,哪怕是块房板也好,你要把它守住!我这些弟子虽然道高出众,但是没有能留得住的人,我看只有你能忍饥挨饿不怕寒暑地留下来,所以才把这庙堂托付给你,你要牢牢谨记,切不可离开这里!”那些道高出众的弟子们一听此话,不禁暗道:我们正想永远住在庙里修持佛事,师父却偏偏托付给了这个卑贱的和尚,真是令人不解。众弟子起初认为也许是师父卧病日久神志不清所致,后来又觉得师父既然这样吩咐其中定有缘故。可是我们怎能离此他去呢?不论师父留下的是怎样一座破烂寺庙,做弟子的也应该住在里面,何况这又是当年僧正传留下的圣地,而今楼台殿阁修盖得如此富丽堂皇,连外人都向往不置,我们怎能离开它呢?

    不久,觉缘律师与世长辞,庙里庙外的弟子们都来替他办理后事,七七之内,庙中的盛况不亚于师父在世之时。众人见此光景也都暗自称庆,以为这座庙堂绝不会衰落下去。丧期过后,远方的弟子都各回本寺,二三十个亲信的弟子仍旧住在庙中,在表面上看起来,般若寺还和觉缘律师在世时一般无二。觉缘律师在日,般若寺附近的人都有所顾忌,日子一长,就变了态度,对寺中的弟子就加以侵犯欺侮,因此众弟子就先后离寺他去。留下来的也是死一个少一个,这座庙宇终于××下去。原来自愿留在寺里的那些弟子,有的迁往东大寺,有的去××,东离西散,各奔他方,不过十余年光景,这座般若寺竟变成了人迹罕至的荒寺了。

    寺内的花草任凭跑进来的那些牛马吃得一干二净,院子里的影壁墙也残破不堪,见此情景的人无不感伤。这时,住在庙中的除了公圆身边的小沙弥之外,仅有他一人了。到后来,庙宇里竟至看不见炊烟,人们都以为公圆必已离开寺院。然而,公圆却毫不把困苦放在心上,尽管没有施主前来,他也一心遵守师父遗嘱守在寺中,当时,听说他那悲惨处境,偶然也有人来探望他,可是始终没有个知心的朋友。公圆坚持着难以忍受的困苦,只求不负师父的临终遗嘱。公圆在庙中住有四十余年,这期间殿堂房舍都先后倒坍,最后只剩下仅可安身的三间房廊。公圆就在这廊下寝息,直到高贵地死去,临终时还口唱弥陀佛号。

    由此看来,觉缘律师有知弟子之明,才把庙宇托付于公圆;而公圆僧人孝敬虔诚,临终时的情景才能这样高贵动人。如今般若寺只留下一片遗址罢了。

    第二十四篇

    某僧舍命替师祭泰山府君 [34]

    古时,三井寺里有个名叫智奥的僧人,由于道高德重,深得朝廷和世人的敬重。有一次,这位圣僧身染重病,多日不愈,那些有道的弟子见师父病势沉重,俱都伤心难过,虽曾多方祈祷,毫无效验。

    当时,有个名叫安倍晴明的阴阳师,道行超人,公私两界对他都十分信任。圣僧的众弟子为了挽救师父的生命,决定请他来祷祭泰山府君。晴明来到庙中说:“我占算过了,他的病非常严重,纵然向泰山府君祷祭恐怕也难以挽救,除非用一个和尚来顶替病人,把名字写到表文上去,这样或许能够得救,不然就无能为力了。”弟子们听了此话,都面面相觑,不作一声,谁也不肯替师父牺牲,他们至多是先保住自己的性命,然后再挽救师父,有的还打算在师父死后由自己承继庙产和传授经文,根本没有替师父去死的意思。正当这个时候,走出一个多年不被师父和人们注意的弟子。

    这个弟子受不到师父的重视,生活非常贫困,多年来一直住在堆东西的小屋里。他听到此事出来说:“我已年逾半百,再也活不了多久,况且我这样贫苦潦倒,今后恐怕也难修积多年善根。既然迟早是死,倒不如今天替师父一死,请你们赶快把我的名字写在表文上吧。”众弟子听了这番话,非常感佩,暗自思忖道:我们都不敢说愿去替死,而他竟能如此!许多人当场感动得流下眼泪。

    阴阳法师晴明听到后,便将那僧人的名字写在表文之中,然后虔诚地祭祷起来。师父听到这件事,难过得哭了起来,他说:“我这许多年来,竟未看出他如此一片诚心。”祭祷已毕,师父的病势大有起色,仿佛是祷告发生了效验。既然师父病势好转,那替死的僧人势必难保性命。于是便叫这个僧人到里面等死,僧人整理了随身用物,嘱咐了后事,就去到等死的房里,独自一人念起佛来。有人跟着侧耳倾听了终夜,觉得他不像就要死去的样子,及至天光大亮,众人虽都以为他已丧命,实际上他依然健在。这天,师父霍然痊愈,大家心想今天那个和尚算难逃活命了。晴明一清早走来告诉大家说:“现在不但是师父性命无虞,就连那个替死的僧人也得活命了,他们二人没有危险了。”说罢,转身回去。师徒二人闻听此话,喜极而哭。

    由此看来,这僧人情愿替师父一死,因而感动了冥王,所以保全了师徒二人的性命。闻听此事的人,无不称赞僧人。从此以后,师父非常感念这个弟子,事事和他商量,比对那些道高出众的弟子还加重视。说起来,这人的心地确实令人感动,无怪师父要如此看待他。后来这师徒二人都长寿以终。

    第二十五篇

    禁中侍卫藤原忠兼对生父尽孝

    古时,××天皇朝代,一年夏天,有许多位殿上人前往大极殿纳凉,当时,不少位侍卫和宫中属吏 [35] 也随同前往。

    乘凉已毕,大家往回走,路经朝堂院 [36] 的北面回廊时,忽然天阴,下起阵雨来。殿上人以为不久就可天晴,于是站在廊下暂避。当时虽有一部分人带着雨伞,也有未带来的,但是人多伞少不够使用,只好立着等候取来。这时候有个家住西京名叫得任的宦掌 [37] 从营房下班回家,途中忽遇暴雨,只见他身穿官服,用袍遮头,朝着西京方向跑去,正打那些避雨的殿上人面前经过,许多侍卫和宫中属吏也都在场。

    侍卫里面的忠兼,本是得任的儿子,从小由乌藤太××抱养过去,乌藤太总对人说忠兼是他所生,忠兼也以生父称呼他,外人对于这件事,只不过背地里谈谈,当面谁也不肯提。这时,和众人并排站在朝堂院北面回廊的忠兼望见得任在暴雨中手提鞋袜,袍袖遮头奔跑的狼狈模样,情不自禁地卷起裤脚,撑开雨伞直奔得任身边,给他用伞遮雨,护送他。殿上人和侍卫、属吏们看到这番情景,不仅没加嘲笑,反而有些人感动得落下眼泪。

    这时,众人纷纷议论说:“忠兼真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平素不承认得任是自己的生父,而养父又是有势力的人,如今却能在许多人的面前去给生父打伞,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啊!如果稍微有些私心,就难免躲在一边,可是他反而能打着伞陪送,这片孝心真是难得!”说罢,不论是有无父母的人都感动得流下泪来。

    得任心中原本明白众人全知道他们这种隐讳关系,如今瞧见忠兼站在侍卫当中,想起自己这副模样,很羞于从他们面前经过,便佯装不识地走了过去,心中却不由得感到一阵凄楚。忠兼打着伞跑过来替他遮雨,得任惊疑地问了声:“这是做什么?”等到抬头一看,打伞人原来是忠兼,不禁落泪,连声说道:“实在不敢当!不敢当!”忠兼闻言道:“有什么不敢当呢,您为何要这样说呢?”结果还是把得任送回西京的家去,然后回到宫中。

    殿上人回到宫中,来到关白大臣的寝殿,把忠兼孝父之事作了禀报,大臣闻听后深受感动,转奏了天皇。从此以后,忠兼顿时有名,上自天皇下至万民,无不称赞。

    有一位有智慧的高僧,是忠兼的故友。他听说此事便对忠兼说:“你的一片孝心极为可贵,这胜于修庙建塔,书写经文,定邀我佛菩萨赞美,诸天护佑。纵然有人修下无量的善根,如果不知尽孝,也难获原福的。”忠兼闻教后,深信不疑,越发竭尽孝养。

    第二十六篇

    下野公助甘受乃父杖责

    古时,右近卫府 [38] 的跑马场里,有一次举行骑射,许多位中少将都临场检阅。有一个名叫下野公助的舍人 [39] ,是从前××××,善于骑射,箭法一向高强,不知为什么今日连射三箭,皆未中的。公助的父亲敦行身任近卫府的将监 [40] ,坐在渲武厅的看台上,望见爱子箭箭落地,不胜羞愧,也不顾得穿鞋,就直向马栏跑去。

    诸位将军一见都道:“他这是做什么呢!”大家注目相视。这时公助骑射已毕,从马上下来,正要解下甲胄弓箭,敦行跑来。他拔起马场栅栏的一根木棍,跑近公助身边举棍便打。公助正年轻力壮,乃父敦行已经年逾八旬,如果公助逃跑,他父亲绝追赶不上,但是他并不逃跑,却蹲在那里俯首承受,父亲在他的背上一连打了一二十棍。当场看到这种情景的人都嘲笑说:“公助真是个傻货,就这样等着挨打!”敦行责打过儿子,丢下木棍,回转看台,在将军们面前躺在地上,放声痛哭,有些将军也难过洒泪,他们喜爱公助,因而也未予降职处分,仍然让他照旧供职。

    后来,大家将公助叫到跟前问道:“你为什么连射不中呢?”公助回答说:“我的眼睛××发黑,看不见箭靶的红心。”又问:“那么××打你,你为何不跑,反倒蹲在地上挨打呢?”公助答道:“当时我父正在盛怒之中,如果我要逃跑,他必随追赶,他已年过八旬,容易摔倒,因此我才蹲下来等着挨打。”将军们听到此话感动得潸然泪下,事后,有一个侍从向近卫府中的大将进谗言道:“××箭射××××,竟然未受降职的处分,还照旧和我们并列为侍从,有些不当。”大将便询问将军们说:“有人如此这般地控告,也不无道理。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处理的?”将军们详细地禀告了以往情由,这位大将也以手拭目,说道:“真是令人感动啊!”不但未加惩罚,还说:“这太应该了!”后来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事后,公助对人说:“父亲打我是理所当然,绝不是厌恶我,如果我抱怨父亲认为打我是恨我,那就必遭天谴。”一位有智慧的高僧听说此事,就到关白大人的府中禀告说:“公助不是一个凡人,他的行为就是佛道,他舍弃肉身尽孝于四恩 [41] ,这种品质在舍人身上是难能而可贵的。”大人闻听无限感动地说:“这人的心术真是高贵啊!”从此,对公助更加器重。

    这件事传出之后,世人无不称赞。公助本身也声望日隆,后来成为一个不平凡的舍人,子孙昌盛。

    第二十七篇

    河畔某僧遇洪水舍子救母

    古时,××时期,有一年遇见涨潮,淀河暴涨,两岸许多人家全被淹没。当时,有个僧人带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这孩子长得又白又俊,举止端正,法师宠爱,片刻难离。

    后来僧人的家也被洪水冲走,失去了老母,找不见心爱的孩儿,惊慌得不知所措。原来僧人的幼子先被洪水冲走,老母落在后面,相隔约有三十来丈,一浮一沉顺流而下。这时,僧人一眼望见那被水冲走的娇秀可爱的孩童,心想,一定是自己的儿子,于是游上前去,游至近前一看,正是自己的娇儿。僧人喜出望外,一手拉着儿子,一手划水向岸上游来,眼看就要游到岸边的时候,突然又发现老母被洪水冲往下游。他看自己无法拯救二人,便自思忖道:只要我有命,就能再生儿子,如果今天失去老母,那就永无相逢之日,想到这里,丢下儿子,冲着浪头向老母游去,终于把母亲救上岸来。

    僧人的老母喝了一肚子水,僧人正帮助她往外吐水,这时候,妻子近前说:“你这个人真是少有。人有两只眼睛,我们只有这么一个爱如珍珠的儿子。可是你不救儿子,却把这样一个有今天没有明天的老太婆救了上来!”说罢,痛哭不止。身为父亲的僧人说:“你说的话固然有理,但是,纵然她明天就死,我也不能丢下母亲去救孩子呀!只要我们活着儿子还能养,你不必这样伤心了。”他虽然竭力劝慰,妻子仍然是止不住做母亲的悲痛,放声大哭。也许是神佛见怜他那救母的孝心吧,就在这时,他们的儿子也在下游地方被人救了上来。僧人听信立刻把儿子领回,这对父母真是无限欢喜。

    当天夜晚,僧人梦见一位素不相识的得道高僧,前来对他说:“你的心太让人尊敬了!”称赞已罢僧人从梦中醒来。凡是看见和听说这桩事的人,个个赞颂僧人说:“这位法师的心实在是高贵可嘉啊!”

    第二十八篇

    莲圆僧修行不轻 [42] 道法拯救亡母

    古时,大和国宇治郡有座安日寺,寺中住着一个僧人法号莲圆,莲圆的母亲生性不良,不知道因果之道。后来,母亲年岁日增,身染重病终于死去。临终时屡有恶兆,显然是堕入三恶道 [43] 了。莲圆一见此情,万分悲痛,不论如何,也要为母亲祈求冥福。他下定决心,遍历全国,修得不轻道法,一心超度亡母。于是莲圆就云游各地,按照心愿来修行不轻道法。他走遍全国,镇西 [44] 的边境、陆奥 [45] 的尽处,无处没有他的足迹,过了几年的时光,才返回故乡。回乡后他又往六波罗密寺举行法华经八讲会超度亡母的灵魂,然后才回到旧日的安日寺中。

    一天,莲圆梦见自己走入深山,望见一座铁城。他心中正在纳闷,不知这是什么所在时,走出一个恶鬼来,长得狰狞可怖。莲圆向恶鬼道:“这是什么地方?你是什么人?”恶鬼道:“这里是地狱,我乃狱卒。”莲圆又问:“如此说来,地狱之中可有我的母亲?”狱卒道:“有。”莲圆道:“能叫我一见吗?”狱卒道:“可以叫你一见,你要稍等片刻!”说罢,打开城门。

    城门一开,随着就冒出熊熊烈火来,非常可怕。狱卒手持长矛,向铁锅中一扎,叉出一个人头,莲圆一看,正是自己的亲娘,不见身体,莲圆用衣袖托住人头,两眼流泪。这时,他母亲也哭着说:“我罪孽深重,死后堕入这座地狱,痛苦无量,亏你为我长年修行不轻道法,讲解法华经,如今我已得免地狱之苦,生往忉利天上去了。”说到这里,莲圆从梦中惊醒只吓得他一身冷汗,仔细思索不禁深受感动。

    从此以后,莲圆再无牵挂,修行佛法也日益勤勉,后来他往高野山中修行,终于成为得道高僧。

    第二十九篇

    乌龟对山阴中纳言报恩

    古时,醍醐天皇朝代,有一位中纳言名叫藤原山阴,山阴膝下有数子,其中有一男孩生得容貌俊秀,他特别喜爱。后来山阴娶了一个继室,她分外疼爱这个孩子,甚至胜过父亲。山阴眼见这番情景,心中无限喜悦,便将爱子完全托给继室抚养。

    后来,中纳言外放太宰府 [46] 帅,赴任镇西,不料这位被他认为万分可靠的继母,却早已存下谋害孩子的心肠,当他们船经钟崎海角的时候,这个继母抱起了小儿,佯装把尿失手,一下子扔进了海中。当时,官船正张帆疾驶,她一声不响,等到驶出很远,她才连哭带叫地喊道:“小公子掉在海里啦!”帅爷一听此事,痛哭失声,恨不得投海以死。他说:“孩子纵然丧命,也要把尸首给我打捞上来!”便差几名家将驾起小船追寻上去。自己乘坐的官船也停了下来,并且说:“我一定得弄清孩子的尸首下落才能动身,不然就一直停在这里!”众家将驾着小船在海面上划了一夜,但如何能找得到呢?

    天光渐渐发亮,众家将仍在海面上划船寻找,远远望去,海面上有个白点,看来像是一只海鸥,于是划向前去,奇怪的是海鸥见小船划来并不飞动,众家将惊异地划近跟前一看,原来是小公子××在海面上,正用手打着浪花,众人一见大喜,连忙将船划到他的身边,原来这孩子坐在一个大草帽般的龟背上。当众家将欢天喜地把小公子抱起来时,乌龟立即缩进海中去了,众人拼命地划到帅爷的官船边,叫道:“小公子在这里!”随着将公子抱出。这时,帅爷真是欢喜若狂,把儿子抱在怀中,高兴得哭叫起来。继母听说找到公子,虽然有些意外,但也随着流泪不已。她不露声色地佯装百般怜爱,终于骗过了帅爷,仍然把儿子托付她照管。

    船又继续驶行,帅爷因爱子落水,悲痛万分,彻夜未眠,昼间不觉蒙眬睡去。这时他梦见船旁有一只大乌龟从海中伸出脖子,仿佛要讲话,后来伸上船头口吐人言道:“难道您忘怀了不成!有一年在淀河河口,有个用鸬鹚捕鱼的渔夫钓上一只乌龟,由您买来放生,我就是那个乌龟。从那以后,我总是打算报救命之恩,不知有多少年了,后来听说您出任太宰府帅,我想,哪怕是送您一程也好,便跟随大船而来,昨夜在钟崎河角,看见小公子被继母抱着越过高高的船栏,装作失手把他扔到海中,我就赶忙把小公子托在背上,紧紧追随官船,拼命游来。从今往后,您千万不可再相信他的继母!”乌龟说罢,把脖子缩入海中,这时帅爷从梦中醒来。

    梦醒后他想起当年去朝拜住吉明神时路经大渡地方,看见鸬鹚船上有只大龟,从船板上探出了头来。自己看它的那副神色,觉得十分不忍,当时便脱下身上的衣服递给渔夫,买过这只龟来,放入海中。而今回想起来,拾救自己爱子的无疑就是这只乌龟,心中无限感动。他又想起继室当时故意装作哭泣的丑态,不由心生厌恶,于是便将孩子和乳娘都搬到自己的船上。抵达镇西以后,仍然小心提防,把儿子安置在另外一个地方,经常前去看望,继母瞧见这番光景,心里也明白八九,只好闭口无言。

    府帅解任后回到京师中,他叫这个孩子出家为僧,取法号如无。因为这孩子如同死而复生,所以取名如无。如无先在山阶寺为僧,后来又在宇多上皇宫中供职,官至僧都。中纳言去世之后,那个继母没有儿子,全仗这个僧都扶养。她如想起过去,该当如何感愧呢?

    那只乌龟不仅报答恩情,还搭救人命、托梦相告,想来绝非是一般的乌龟,或是菩萨化身。摄津地方的总持寺就是这位山阴中纳言所修建的。

    第三十篇

    乌龟对百济僧弘济报恩

    古时,备后国三谷郡住有一人,是该郡郡司的祖先。当百济国将亡的时候,他因与百济国有旧,便率领家将亲兵驰去援救。

    到达百济后大势已非,所带去的家将亲兵也全阵亡,只留下他独自一人。他想要回返故乡,但是,多少年来始终不能如愿。他思乡心切,悲泣地发誓说:“如能使我如愿回归故里,那时必定修盖一座大庙,塑造菩萨的金身!”他在百济逗留期间,和百济国的一个法号叫弘济的僧人,情投意合,彼此结下来世的盟缘。过了几年,他终于得回故乡,那个弘济僧人也随同他一同来到日本。

    他回到故乡备后,庆幸自己的大愿得遂,立即动工在当地修建大庙,弘济和他共同操持修庙一事,当要铸造佛像时,他交给弘济许多银钱命他进京购买黄金。弘济到京,买妥了黄金,在归途路过难波海面时,看见一个渔夫捉住四只大龟,正要动手宰杀,他当时动了慈悲之心,便买下乌龟放回海里。

    其后,开船赶路,船行到备前国的骨岛附近,天色已晚,突然遇上海盗。海盗们跳进弘济的船舱,抓住他随身的两个童子,一齐扔入海中,并且对弘济说:“你也趁早给我投海,不然就要动手!”弘济闻言搓着双手告饶,海盗们怎样也不答应。弘济无奈只得暗自祷告许愿,然后纵身跳下海去。这时,海盗们把弘济船上的财物尽行掳去,买来的黄金也一并劫走。

    弘济跳下海去,海水只没到他的腰部,两脚仿佛踏在石头上面。他就这样在海面上站了一夜,等到天明,仔细一看,自己原来是踩在一个大龟背上。再一看地方,这里竟是备后海岸,十分惊讶,心想:昨晚我是在备前骨岛一带遇见海盗,现在却来到了备后海滨,一夜之间竟越过两个国界,这到底是怎样回来的呢!越想越觉得奇怪。弘济登岸后寻思,想起是那天买来放生的乌龟报恩,救了自己的性命,不禁深受感动。

    弘济从海岸回到三谷郡,对主人报告了途中遇盗的情由,主人闻言说道:“遇见海盗,财物被劫乃是常事,能保住性命,就全仗那乌龟的恩德了!”说着,深为庆幸。这时,恰好外面有人来卖黄金,弘济走出一看,原来是在骨岛相遇的六名海盗,海盗认出弘济,吓得说不出话来。但是,弘济并未声张,反而按价付款买下黄金。这些海盗原以为这回难逃法网,不料想弘济竟不动声色收买了黄金,于是喜出望外地回家去了。

    后来,佛堂竣工,佛像也铸成供养起来,这座庙就称为三谷寺。弘济后来住在海滨,一心一意为过往行人谋求方便,活到八十余岁才去世。乌龟报恩之事并非始自今天,从天竺、震旦起以及日本都曾屡见不鲜。

    第三十一篇

    骷髅对高丽僧道登报恩

    古时,有个从高丽来到日本的僧人,法号道登,住在元兴寺里。

    道登为了修积功德,发下心愿要建造宇治桥,并开始筹划。一天道登去往住在北山阶地方一个名叫惠满的家中访问,当他回归元兴寺时,路过奈良岗,发现路旁有一具骷髅被行人踩踏,心中甚是不忍,便吩咐道童将它放在树上。

    后来过了很久,在腊月三十傍晚,元兴寺的门前来了一个人,说是要求见道登大师的道童,道童闻听人找,赶忙从房中走到大门一看,却是个素不相识的人。那个人对道童说:“我承蒙你师父道登大师的慈悲,脱离了多年来的苦难,如今已然平安无事,若不是今夜,真是难以报答恩情。”说罢,领着道童走去。道童不知要到哪里,只好跟着走,最后他把道童引进村里的一户人家。

    道童始终不知什么事,进到家里,那人准备了许多食物,陪着道童进食。后来夜已深了,道童便住在他家。天快亮时,传来一阵脚步声,那人对道童说:“谋杀我的那个哥哥来了,我得赶快离开这里。”道童闻言,惊疑不解,问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那人说道:“早年我和哥哥一起经商,各处奔走赚了四十斤白银,我带着银子和哥哥路过奈良岗时,哥哥为了独吞银子就把我杀了。他回家对母亲说,我被强盗所害。许多年来,我的骷髅一直丢在那里,任凭过往行人践踏。那天你师父瞧见,动了慈悲之念,叫你把我放到树上,从此我才脱离苦海,所以我感此恩德,念念不忘。今晚是他们设供祭祀我,所以才把你请来。”说罢,便转身不见了。

    道童听罢,正在惊异之际,那鬼魂的母亲和谋害他的哥哥一同来到这间房屋,为的是拜祭这个被人杀死的魂灵。他们看见道童,大吃一惊,追问起来:“你是谁,怎么跑到这里来了!”道童把鬼魂所说的话详细一说,母亲听罢,痛恨那个谋害亲兄弟的哥哥,哭着说:“啊呀!原来就是你把我那心爱的儿子给杀了!直到今天我还不知道呢!原来你说被强盗所杀是在撒谎呀!这叫我多么伤心呀!”说罢,痛哭不已。后来她叩谢道童并馈赠了食物。道童回到寺中,把这件事禀告了师父,大师闻听也为之叹息不止。

    看来,骷髅尚且感恩图报,活着的人又怎可以忘恩负义呢!受恩必报就连佛祖菩萨也是喜欢的。这位道登大师就是宇治桥的创建人,也有人说桥是天神下界修建的,大化年号据说就是由此而来。或者天神下界帮助道登修桥,也是有的,真相究竟如何,就不得其详了。

    第三十二篇

    陆奥国神对国守平维叙报恩

    古时,陆奥有位国守名叫平维叙,是贞盛朝臣 [47] 的儿子,维叙到任后,便行拜神之礼,亲身参谒境内各个神社。当他走到××郡时,看见路旁有三四棵树,树下有座小庙,看样子早已断了香火。

    国守见这情形,便问同去的人:“这是什么神呢?”有位上年纪的官员,知道往事,便告诉国守说:“这里面原供着一位尊神,只因田村将军任国守时,神社的奉祀官发生不法情事,后来事态扩大,还奏禀了朝廷。从那以后,不仅拜神之礼荒废,就连月朔奉献币帛的仪式 [48] 也中止了。后来神社倒塌,人们也不来朝拜了。我祖父已过八旬,这件事是他听别人说的,如今也有二百多年啦!”国守闻言说道:“这真太不应该了!又不是神有什么过错,应该立即恢复祭享。”说罢,就停下来,命人铲除杂草,吩咐郡司立刻动手重新扩建这座神社。以后除每月初一奉献币帛外,还把这座神社记在神名簿上 [49] 。维叙心想,自己这般尊崇,定可邀得社中神灵的喜欢。但是,在维叙任职期间,这尊神不但没有显什么灵验,甚至连个梦也没托过。

    后来,维叙任期已满,启身回京去了。维叙离开府邸两三日以后,曾向他告诉神社衰落经过的那个官员得了一梦。他在梦中看见有个陌生人突然走进房来,对他说:“门外有人召你,赶快出来!”官员心想:这是谁叫我呢,国守已然进京,这地方哪里还有召我的人呢。所以半晌也未出去,后来他见来人连连催促“快出来!快出来!”心想也许出了什么事情,出门一看,只见一辆二三尺高的轿车装饰得富丽无比。车内坐有一人,气宇轩昂仪表非凡,许多随从依次并排跪坐在地上伺候。官员见如此显贵的人临门召唤他,不由得跪倒在地。车辕前的随从召唤说:“那人,你到这边来!”

    这官员心中惶恐,不敢近前,后来因见连连召唤,只好惶恐地走到车旁。这时,只见车帘一动,车中有人问道:“你可认识我?”官员回禀说:“我怎能认识贵人!”车中人说:“我是被遗弃多年的那尊神,不想这位国守竟能如此地尊敬我,为了酬谢他的情谊,我送他回京,本打算送到京后,立刻转回,不过为了使他早获新职,势必等他重任他国国守以后才能回来,所以我暂时不在国中。国守这样尊敬我,全是由于你的详细介绍,所以我特来告诉你一声。我也非常感激你,不久你就会知道的。”说完便启程往京城去了。官员闻言出了一身冷汗,忽然惊醒过来。这时他才知道是南柯一梦。想起神人的情意,十分感动。以后他把梦中情景告诉了别人,听说的人,也都感动,称赞不置。

    后来,实方中将做了陆奥国守,这官员忙于新国守继任的琐事,就把梦中所见忘记了。过了几年,没想到又和上次一样做了一梦,梦见有人进屋说:“门外有人召你,赶快出来!”官员在梦中想起这必是当初的那位尊神来了,赶忙来到门首,果然是上次那辆轿车,这次官员不像上次那样惶恐,那位尊神也仿佛和他熟悉了些。不过他一想到是尊神驾到,不由得又跪伏地上。后来,他又和上次一样被召至车前,尊神问道:“你可记得我?”官员回禀说:“您上次已经详细告诉我了。”神人说:“你的记性不错。我随同前任国守,在京城住了三四年,如今给他谋了个常陆国守,所以又回来了,我想不论如何总该来告诉你一声。”说到这里,官员从梦中醒来。

    他醒后觉得有些离奇,便对听他原来谈过梦境的那些人说:“这回,我又做了这样一梦!”大家闻言后说:“前任国守如果真的坐镇常陆,这神可太有灵了!”说话之间,京城送来公文,打开一看,前任国守果然身任常陆国守了。

    仔细想来此事诚然可贵,后来当地人们越发虔诚地信奉这座神社了。这位尊神也是一片至诚,所以才这样感恩图报。后来,这尊神屡屡显示灵异,那位做梦的官员,也是诸事如意。有智慧的人们称赞说:报恩一事是佛祖喜欢的,神人也因此得离苦难了。

    第三十三篇

    东三条内树神报僧恩

    古时,不知是哪一朝代,在二条以北,西洞院以西的大道上,住着一个僧人。

    这个僧人虽然不是什么得道高僧,却经常不断地读诵法华和仁王等经。东三条西北角上有片神林,斜对着僧人住处,所以僧人每在诵经时,都为神树修积功德。一天傍晚,僧人站在板窗前面,翻读经书,这时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个年约三十岁的俊秀男子,僧人不知道是谁,便问道:“你是哪方人士?”男子道:“多年来,蒙你施恩,至今未报,今天特来道谢。”僧人心中暗想:我不曾施恩于人,他如何竟讲出此等话来。正在惊疑不解,男子说:“请你到我家来一趟,绝不会亏待你。”僧人问:“不知尊府在何处?”男子说:“离此不远,就在那边。”由于他殷勤相邀,僧人只好勉强跟他前去。

    那位男子把僧人领到东三条西北角神林里的一棵大树底下,然后就要上树,他对僧人说:“你也上去!”僧人闻言道:“你真有点发疯,出家人怎么能上树呢,万一失误落地那还了得。”男子说:“你只管上去,我有东西给你看,绝不会害你。”僧人无奈,只得随在他的身后一同上树,没想到不费劲就爬到了高处。僧人原来以为爬的是树,上去一看,却是一座壮丽的宫殿。僧人被带进宫后坐在席上,有人端来××××,用罢,男子对他说:“你在这里少待片刻,我不在时,你千万不可向外偷看!”吩咐完了走进后殿。僧人等候期间,发觉自己方才吃的是莲子。

    男子走时,虽然吩咐僧人不可向外窥视,但是,他仍旧偷偷觑视了一番。他向东方一望,只见梅花盛开,黄莺婉转,一片新春景色,应节的果品,杂陈各处,十分富丽。再看东南,许多人身着猎装,在船冈山头采摘松枝野菜作子日之游 [50] ,男女诗歌唱答。人们都是盛装,有的人脱去绯红梅花罩衫,露出紫色缚脚裤,作觅花、蹴球、射箭之戏。再看南方正是贺茂节日 [51] ,游览香车,络绎不绝,经过紫野 [52] 一带,神钹 [53] 门前,杜鹃慵懒无力地啼着,橘花芳馥,令人陶醉,菖蒲遍挂,正是端阳佳节,装香的荷包也不是常见之物。再看西南,是六月的暑天,为祓除不祥 [54] ,车辆转动维艰地越过清冽的浅川。再看西方,七月七日(以下缺文)

    第三十五篇

    药师寺最胜会 [55] 钦差捕盗

    古时,有位××辨官 [56] 源××奉派为钦差,到奈良主持药师寺举办的最胜法会。七日后,法事修毕,起身返京。当时脚夫挑着衣箱走在前面,和主人相距半里来路,路经奈良冈时,突然从西南的山谷里出来强盗,胁迫脚夫挑着衣箱走进山谷。

    辨官的随员一见就命令卫士道:“衣箱已被强盗劫去,你等快拿兵刃去把他追回来!”辨官闻言忙道:“且慢,不可如此。因为我的身份不同,千万不要为一个无足轻重的箱子,在这里和强盗较量,人们绝不会因为我被抢去一箱衣服而嘲笑我懦弱,但是,若在这奈良冈上和强盗争斗起来,一旦被射,岂不毁我终身名誉。我是个文官,并不是满仲、贞盛 [57] 的后代。”这时吩咐站在身边的卫士久×道:“你赶快跑到箭射不到的地方,告诉强盗们说:‘强盗纵然要抢劫财物,也应有个分寸,我家主人是奉旨的钦差,前几天到药师寺主持法会,今天是回京交旨,你们抢劫钦差,该当何罪!我话已说明,如果你们一定要抢就抢吧!’你到山顶上这样喊去。”

    久×奉命,飞快地跑上山峰,朝着远处的盗贼这样地高声喊话。强盗闻言,便对挑衣箱人说:“我们这些过路人弄错了,你快把箱子挑回去吧!”说罢,止住了抢劫,正当这伙强盗走开的时候,对面山峰有个身带兵刃骑着马的强盗,反对放还衣箱。他高声喊道:“怎么能放呢,快把他赶进山里去!”可是其余那些强盗都怕抢劫贵人事后不便,他们放开挑衣箱的人后,飞也似的逃去。骑马的强盗,瞧见同伙都纷纷逃散,以为出了什么乱子,赶紧拨转马头想要逃走,不料想慌忙之间从悬崖上倒滚下马来,摔伤了腰骨,就卧地不起了。

    久×来到强盗身旁,吩咐携带兵刃的亲兵夺过他的弓和箭筒,把他拽在马背上,然后久×拿着弓和箭筒走在强盗和衣箱前边,一行人由奈良冈的北山口走了出来。辨官见久×把捉住的强盗驮在马上,亲兵拉着缰绳,脚夫肩挑原封未动的衣箱走了过来,久×的胁下还挟着一个箭筒,不由得大吃一惊,忙问道:“这是怎么回事?”久×禀告说:“我遵照你的话,对强盗们讲了,大概他们觉得有理,丢下衣箱就全逃跑了。唯有这个可恶的东西却直喊,‘不能放啊’,还逼着脚夫走。后来他见那伙强盗都已纷纷逃去,知道剩他一个人有些不妙,拨转马头就要逃走,谁知却从悬崖上滚下马来,摔伤腰骨不能动了。我就到他旁夺过了弓和箭筒,向他说,‘这你个作恶多端的东西,这不是遭了现报吗?’然后,捉住他用马驮来的。”辨官更为惊异,他看这个强盗不过三十来岁还很年轻,模样十分狰狞可怕,心想,久×年已七十,恐怕连个半身不遂的老尼姑也难捉到,如今这个凶恶的强盗却被他抓住了,真是件怪事。想到这里,认为这正是药师寺的三宝显灵相助,深为感动。

    按理应当把这个强盗带进京去,送交检非违使 [58] 治罪,但是,辨官觉得与他夙无仇恨,不必如此。于是叫人把强盗招到近前,让过往行人,认清面貌,拿起弓和箭筒说:“要这东西免不了还得犯罪!”说罢,折个稀烂丢在地上。然后,又对强盗说:“本应当把你送到京中的检非违厅,想到那时你难免受到严刑,因此才释放了你。从今往后,千万别再干这种犯法的事了!”说罢,动身进京去了。这个强盗虽然人马都已获得释放,但是周身不能动转,无法乘骑,只得伏在地上,过路人们瞧见他,都围上来责骂。这个强盗就这样在奈良冈的山口上躺了一整天,当天夜晚,不知怎的,逃得影踪不见了。

    这位辨官因有三宝护佑,所以路遇强人,仍能平安无事。

    第三十六篇

    药师寺舞人 [59] 玉手公近遇盗死里逃生

    古时,药师寺里有个舞人名叫玉手公近,他曾经做过右兵卫府的尉官,后来担任舞师,奉公多年。他从小念佛,不茹荤腥。

    有一次,公近因事携子进京,路过奈良冈时,突然出来伙强盗,把他父子赶进西山谷去,然后又把他父子二人拽下马来,剥光衣服,双双绑在松树上。强盗挽弓搭箭,要射杀他们,这时,公近闭上双目,虔诚地念起佛号。就在这期间,适有许多官兵路过奈良冈,听说西山谷里强盗杀人,十几名官兵立刻挽弓搭箭飞马奔上山顶瞭望,见强盗们正往树上捆人,准备射杀,便由东西两面包抄上去,强盗不顾一切朝北山谷逃去。官兵来到公近父子身边给松开了绑绳。公近道:“他们正要射箭,一看官兵来到,顾不得拉弓了,丢下我们就逃走了!”官兵闻听欣快地走过山去。

    有人说:这不是别的缘故,由于他多年念佛才能免遭横祸,死后无疑也要往生极乐世界。玉手公近活到九十,直到临终,还是口念弥陀佛号。看他临终时神志那样清楚,想是往生极乐世界去了。公近一生从不动怒,因此,纵然身遇强盗,也有菩萨保佑,这是自然的道理。

    第三十七篇

    修缮比睿山大智房的老工匠〔奇异化身〕

    古时,比睿山东谷的东塔院,有所僧舍叫作大智房。大智房的屋顶是用柏树皮修葺成的。住持××内供 [60] 见屋顶树皮脱落,便找来工匠修缮。四五个工匠爬上屋顶,用柏树皮铺修。住持就在廊下徘徊,一边念经一边监工。后来,他觉得有些困倦,便枕在门限上歇息片刻,不料蒙眬入睡。

    他在梦中,看见房上有位金身菩萨,戴着一顶乌帽子,为了免被大风刮掉,用帽带系在下颚,正在铺修屋顶。内供一见,突然惊醒过来,觉得梦境离奇,便走下庭院,向房顶张望,原来房上四五名工匠当中,有位年逾七旬的老翁,头戴乌帽子用帽带系在下颚上,正在那里铺修屋顶。内供心中惊疑,就凝视了老翁片刻,只见他一面修房,一面动着嘴,仿佛是在唱念阿弥陀佛。

    内供想要问明原委,便将老翁召唤下来,老翁下房后,内供问他口动可是念佛,老翁答道:“正是念佛。”内供又问:“你从何时开始念佛?每天念少遍?另外还修过什么功德?”老翁答道:“我从十五岁就给人家修房,一辈子就是以此为生,家里很穷,修积不了什么功德。只是从我老伴去世以后,总觉得人世无常,因此就开始念佛,即便是吃了鱼,也要漱完口再念,不吃鱼时,就更不必说了。每天念的遍数倒没有一定,除了大小便、吃东西和睡着的时间以外,整天都在念,从来未懈怠过。”内供闻言,知道此梦有因,便将梦中所见告诉了老翁,并且说:“你千万要坚持不懈地这样念下去!无疑会往生极乐。”老翁闻言,搓手向内供行礼后,又去铺修屋顶。

    事后,内供对人说:“我梦见那个修房的老翁,是位金身菩萨,可见修房工匠没有罪孽,况且他口中不断地念佛,无疑会往生极乐世界。”

    一个〔修房的〕老翁,却能显露金身,诚然是难能可贵的事。由此看来,纵然修积千万种功德,也不如一片诚心。

    唯有专心诚意地唱念佛号,才可祈求往生极乐。那位老翁的结果虽然无人寻问,按照内供的梦兆,必定是往生极乐无疑了。内供曾对人言讲此事,特照录于此。

    第三十八篇

    比睿山大钟被狂风吹滚

    古时,比睿山的东塔院有座大钟,高达八尺 [61] 。

    且说,永祚 [62] 元年(己丑)八月十三日,突然狂风大作,各处殿堂宝塔以及门窗户牖都被刮倒,这座大钟也被风吹得滚到南山谷中了。当风吹大钟向下滚动时,就首当其冲把一间僧房的房梁撞断,地板也撞得粉碎,一齐卷入山谷;后来凡是大钟过处,僧房都一间间被撞得墙倒屋塌,七间僧房全随着大钟坠入南山谷底。当时正在夜半,房里的人们全已熟睡,但是,却没有伤着一人。事后大家纷纷议论,说是一件奇事。

    听说此事的人,无不顶礼称颂说:“如非三宝护佑,睡在房里的人,怎能保全性命呢!”

    第三十九篇

    美浓国守家臣某大夫脱难不死

    古时,美浓地方有位国守名叫××,他手下有一家臣是五位官职,名叫××。此人心地正直,通晓因果,每逢十斋日 [63] 必定斋戒沐浴,并且严守当日的佛戒。不仅如此,多少年来,他在每月十八日这天,总是持斋,祷告观音菩萨。

    一次,美浓国守在兴工修建新宅的地方召见五位,这天恰巧是十八日,是五位持斋念佛的日子,但是因为主人呼唤,不得不赶忙走来,国守交下一些公文,他就在那里俯伏披阅。这座房屋尚未竣工,脚手架上还横系着许多根大木。正当五位俯伏在那里披阅公文时不知怎么一来,系木头的绳子突然折断,一根大木正掉在俯伏着的五位身上。

    这样一根大木如果砸在头上,必然要头破颈折,但是大木却恰好落在乌帽子上,帽子虽被砸破,人却一丝也未受伤,也不感觉疼痛。按理说,这根大木既然砸在帽上,就必然要伤及头部,他安然无恙,正是因为有多年持斋守戒的力量,今天才获得观音的救助保全了性命,真是一个奇迹。亲眼看到这事的人,都吓得惊魂失魄。五位从此越发虔诚持守斋戒,一心信奉观音菩萨了。

    由此可知,三宝的法力虽然无形,可是其灵验却是如此昭著,闻听此事的人当知虔诚持戒,一心信奉观音。

    第四十篇

    检非违使忠明在清水寺 [64] 遇敌死里逃生

    古时,有位检非违使名叫忠明,他在年轻时,有一次在清水寺的桥殿里,和京城的一伙少年争斗起来。

    这伙少年拔出刀来紧逼忠明,想把他一刀杀死。忠明这时虽也拔出刀来,但只得向正殿那方逃去,不料正殿的东墙角下,早站有许多少年,拦住他的去路。忠明见无法脱身,便抄起板窗下的隔板挟在腋下,朝着面前的山涧一跃而下。窗板兜着风,忠明仿佛鸟儿一般,缓缓地飘落谷底,终于从这里逃了出去。众少年俯视山涧,大吃一惊,不由得都排立着呆看。忠明认为自己能逃活命,完全是在众少年拔刀追逼的时候,自己奔向佛堂祷告着“观音菩萨快来救我”的缘故。

    后来,忠明对人讲说此事,特照录于此。

    第四十一篇

    女子参拜清水寺幼儿坠谷不死

    古时,不知在什么朝代,有个女子去参拜清水寺,她怀抱幼儿站在佛堂前俯视山谷,不知如何一时失手将孩子掉到山涧去了。

    这女子眼望着自己的儿子掉进万丈深谷,却无能为力,真急得搓手向佛堂祷告,祈求观音搭救。她虽明知没有指望,但还愿意一看究竟,于是,匆匆忙忙地跑下山去寻找。谁能说这不是观音菩萨的慈悲呢,孩子竟掉在山谷底下的一堆落叶上,身上没受半点伤,平平安安地躺在那里。母亲真是喜出望外,抱起儿子便朝观音叩拜,感动得不住落泪。

    当场看到此事的人都纷纷议论,称奇不止。

    第四十二篇

    泷藏佛堂坍塌死者众多数人幸免

    古时,长谷寺后面有座小庙,供奉一尊泷藏神。庙前有三间房屋,屋檐交错,屋顶铺有柏树皮。这座庙原本坐落在山中悬崖之上,庙前的三间房屋是架空修建,用几根接在一起的长房柱插在山谷中,从下面支撑着。山谷深邃,一望无底,看时令人目眩头晕。

    有一次,正值正月,很多人都来拜庙,七八十人在庙前的三间房里,礼佛诵经,各自修道,不觉间渐至半夜。由于房中人多量重,把竖在山谷中的支柱压得倾斜起来,接着房柱××就离开柱脚石倒落下去,牵动其他房柱也都和基石脱节,使整个房屋坠入谷内。房里人们感到动摇,起先还以为是地震,不料转瞬间,房倒屋塌,掉进山谷。在场的人们,有的摔出房来掉进山谷,有的被房梁大木砸坏,有的怀抱婴儿的女子,母子的头都被夹在地板缝里××,身体却落入山涧,也有人被砸得身首异处。其中却有一个女子、三个男子和两个小儿,虽然也掉在谷底却未受丝毫损伤,保全了性命。

    看来,这些保全性命的人,一定是由于前生善根深厚,因而才获得观音的护佑。此事确是一件罕见的奇事。

    第四十三篇

    某女子抱养贫家之子

    古时,不知是哪一朝代,某贵妃身边有个宫女,年轻貌美,秀外慧中,人人看到都很喜爱。宫女成年后,给人做乳娘,喂养的孩子后来成了一个得道圣僧。她上了年纪后,也发起道心,勤修道法,除了读诵法华经外,还到所有法会上听经闻道。

    一天,这位乳娘又去听经,在归家途中遇着暴雨,便立在一家门首避雨,这家门里有间破烂不堪的堆房,从那堆房里传出一个女子痛哭的声音,乳娘便去问道:“你有什么事情要这样哭?”女子哭泣说:“我去年刚生一个孩子,今年又生一个,家里贫穷,哪里雇得起乳娘,有人要带我下乡,可是这两个孩子又无法哺养,思来想去我想只好扔下一个,因此我××难过。”乳娘听罢,觉得可怜,便说道:“既然如此,我可以收养一个。”女子闻言,非常高兴,便将孩子给她。她抱孩子回家后,虽然说代哺,但家中并无乳母,眼望婴儿整夜吮着那已干瘪的ru头,心中非常焦急,便虔诚祷告说:“我现在完全本着慈悲心肠,抱养了一个孩子,恳求多年供奉的法华经帮助我,叫我两乳出奶罢!”祷告已毕,这个已经二十五年不曾生养的人,却如同盛年时一般,两乳突然胀起,奶水源源而来,终于如愿以偿地哺养了婴儿。

    女子觉得此事非常动人,便告诉了别人,听说此事的人无不深受感动,赞叹不置。

    第四十四篇

    达智门 [65] 下白犬哺弃婴

    古时,有个汉子清晨前往嵯峨地方,当他路过达智门时,看见门下扔着一个刚生下十几天的男孩,面目清秀,一看便知不是贫家所生。婴儿躺在席上,还呱呱啼哭,这汉子见婴儿还活着,心里虽然觉得可怜,但因急事在身,只得赶路。

    第二天清晨,汉子回来时,见婴儿照旧活着,不禁十分惊异。昨天从这里路过时,他本以为这个婴儿会被野狗吃掉,不想这条生命竟然能在昨晚脱出那群野狗的口。他近前仔细一看,婴儿比昨天还××,安静地躺在席上。汉子看罢回家后心中仍然念念不忘,觉得有些出奇,为了看看婴儿是否还活着,第二天早晨又去了一次,只见婴儿依然平安无恙。汉子心想其中必有缘故,暗自纳闷转回家去。

    汉子到家后仍然放不下怀疑的念头,当天夜晚,独自一人悄悄来到达智门,隐藏在颓垣下偷看,虽然一群野狗有如××之多,却没有一只挨近婴儿的身边,汉子为要看个究竟便惊奇地注视着。到了深夜,也不知从何地方,出现一只硕大的白狗,吓得那群野狗望影而逃。白狗一步步走近婴儿卧处,汉子心想,这次婴儿必被吃掉无疑了,正在此时,只见白狗走到婴儿身旁挨身躺下,再仔细一看,白狗在给婴儿喂乳,婴儿就和吮人乳般地吃着奶。汉子看到这里,方才恍然大悟,知道婴儿不死,原来是靠这只狗每夜哺乳。这时他轻轻地离开那里返回家去。

    第二天晚上,汉子又去探望,看看今夜白狗是否还来哺乳,那只狗果然又和前夜一样给婴儿哺乳。到了第三夜,汉子还是放心不下又跑去观看,这回婴儿却不知去向,那只白狗也不见前来。他猜想,这必定是白狗在头天晚上发觉有人窥视,所以将婴儿带往他处去了,以后,再也听不到婴儿的下落,只好作罢。

    这桩事的确奇异可怪,看来,那只白狗绝不是一般的狗,那群野狗看见它便望影而逃,可见它必是神灵了。由此推想,那个婴儿必能平安无事地被它哺养成人。也许这只白狗是菩萨化身,特来为施福于这个婴儿的。狗是没有慈悲心肠的,这件事也许是由于他们前世的宿缘。究竟是哪一种缘故,则百思不得其解。此事传自于那个亲眼得见的汉子口中,特照录于此。

    * * *

    [1] 原文作“藏人头”,是日本古代的官名,掌管殿中的机密文书、乘舆服物,并兼管皇室的出纳和宫中的警卫,相当于我国唐代以前的侍中祭酒。

    [2] 如法守经,谓如规定的办法,施行“精进”,出守法华经,此事起于慈觉大师。

    [3] “加持”本梵语,是真言密教的一种祈祷方式。祈祷时手结密印,口诵咒语,说这样就能借佛的法力消灾免难。

    [4] 日本古代的僧官第二级,次于法印,通常是赏给僧都的。

    [5] 日本古代的僧官第一级。

    [6] 宫中手挽车,古代唯有太子、亲王、大臣、僧正才能乘坐。

    [7] 日本古代,朝廷根据官位或功勋把地方上的户口封给皇族及高级官吏叫作“封户”,封户把应交纳国家的“租”的一半和“庸”“调”的全部交给得到封户的官吏。

    [8] 日本古代的官名,在朝廷参与国政,位在大、中纳言以下。

    [9] 日本古代的官名,掌管中务、式部、治部、民部等四省(部)的政务,相当于我国汉代以前的兰台尚书。

    [10] 式部是日本古代朝廷的八省(部)之一,掌管祭祀、仪式、铨叙、学政等。大辅是一省的次官。

    [11] 日本古代的官名,掌管教授学生的职务,在大学寮设有国子博士以及明法博士、音博士、书博士、算博士等,在阴阳寮设有阴阳博士、历博士、天文博士等。

    [12] 日本古代民间的一种祭祀。每年从立春算起的第二百一十天前后,常有台风袭击日本,而且正是中稻的开花期,所以日本农民非常害怕,要在这前后举行祭祀,祈求免除风灾。

    [13] “内记”是日本古代的官名,属中务省,掌管拟诏敕,并侍天皇起居,记其言行,相当于我国唐朝时的起居舍人。

    [14] “阴阳师”是日本古代的官名,属中务省阴阳寮,掌天文、历数、占卜等事务,相当于我国魏晋以后的太史。

    [15] 日本神道教的一种求神降福、驱逐邪魔的道法,通常在河滩举行。

    [16] 梵语,又译为阿鼻地狱,是佛教传说中八热地狱之一,凡生前犯忤逆罪的人,死后必堕此地狱无间继续受剑树、刀山、汤镬等苦。

    [17] 立在坟墓后面,上写梵文经句的塔形木碑。

    [18] 即“左马寮”的长官,“左马寮”是日本王朝时代掌管官马的调教、饲养的机构,相当于我国唐代的典厩署。

    [19] 日本最古的歌集,共二十卷,收古歌四千五百首。

    [20] 地名,位于京都市的西北角,是自古以来的风景区。

    [21] 地名,在嵯峨以东,今属京都市右京区。

    [22] 日本古代官名,是辅佐天皇总揽政务的宰相,地位在太政大臣之上。

    [23] 日本式的房屋满铺草席,进门脱鞋,并不是在土地上爬。

    [24] 指宗正而言。日本古代三品以上官员身入佛门后称为“入道”。

    [25] 这是日本神道教所用的一种特别编成的稻草绳,祭祀时悬挂庙宇四周及人物周围,以示清洁及与外物隔绝之意。

    [26] 佛语,又曰天龙八部。佛教认为八部众是人眼不能得见的八种神灵,其中以天众与龙众为首,故有此称。

    [27] 日本古代四位、五位的官员称大夫。

    [28] 指日本村上天皇的选子公主。日本古代天皇在未婚的公主或郡主中指定一人奉祀贺茂神社,称为斋院或斋王,一般在天皇退位或逝世之时,由新帝重新指定,但选子公主在五代天皇在位期间,连任斋王五十余年,所以人称“大斋王”。

    [29] 日本寺院名,原为谆和天皇的离宫,清和天皇贞观十一年(公元869年)改为寺院,遗址在今京都上京区。

    [30] 佛教的一种祈祷方式,即昼夜不停地唱念阿弥陀佛号。

    [31] 住吉物语是日本中世纪初期的小说,叙述一位公主逃脱了继母的陷害,寄身在住吉地方的一个女尼处,后来得配佳婿,终于获得了荣华富贵。

    [32] 日本古代的官名,即太后宫中的总管。

    [33] 一种用白面和米粉制成的麻花形食品,多用来上供,中国古代称为索饼,因为形似绳索。

    [34] 道家所祀职掌转世、福灵之神。

    [35] 原文作“所众”,是在宫中从事杂务的小官,因属于“藏人所”,所以简称“所众”。

    [36] 又称八省院,是日本古代王朝政府中务、式部、治部、民部、兵部、刑部、大藏、宫内等八省官员处理政务的地方,正殿就是大极殿。

    [37] 原文作“官掌”,是日本古代的官名,职务是传达诉讼,保卫官府,管理府衙以及禁中的建设琐事。

    [38] 日本古代官署名,与左近卫府共同统率禁卫军,守护宫禁,并于天皇行幸时担任警卫。

    [39] 在天皇、皇族等身边办理一切庶务的近侍。

    [40] 日本古代官名,是近卫府的三等官,居大、中、少将之下。

    [41] 佛家语,指父母、君王、三宝和众生的四恩而言。

    [42] 指不轻菩萨而言。据佛教传说:不轻菩萨出世后,经常高声唱念“我不轻汝等,汝等皆当成佛”之语,故有此名。

    [43] 指地狱、饿鬼、畜生三道而言,据佛教传说,生前作孽者,死后必堕入此三恶道。

    [44] 日本九州的古称。

    [45] 地名,指日本本州岛的东北部,包括福城、岩手、青森等县。

    [46] 太宰府是日本古代设于筑前的官署,掌管九州、壹岐、对马三地的政务,并兼管国防、外交等事务。太宰府帅即该府的最高长官。

    [47] 朝臣是天武天皇为了区别氏族的贵贱尊卑所定的八色姓中之第二位,多赐给皇族后裔。

    [48] 古时,日本各国国守要在每月初一,向境内有名的神社奉献币帛(以纸和楮皮纤维制成的献神品)。

    [49] 专门记载神社名称及地址的清册。

    [50] 日本古时的习俗之一,在正月里的第一个子日到野外聚餐,采摘小松枝等物为戏,借松不老之意祝贺千秋。

    [51] 指贺茂神社每年的例祭,平安时代在每年四月中旬的酉日举行。

    [52] 地名,在今京都市上京区大德寺附近一带。

    [53] 神社旁的离钹,是神社执事人员集会之所。

    [54] 日本古时每年六月的最末一天举行祓禊,人、畜、车辆均濯于水边,以除不详。

    [55] 古时,日本朝廷每年从三月七日起,在药师寺举行法会七天,会上讲解最胜王经,祈祷国家安泰。

    [56] “辨官”的职掌是辅佐大臣处理各省(部)的公文等,相当于我国汉唐时代的尚书或兰台令史。

    [57] 指源满仲和平贞盛,均为日本平安时代的武将。

    [58] 日本古代掌管保安、监察、审判等事务的官员。

    [59] 寺院中举办法会时,专任奏乐舞蹈的僧人。

    [60] 即内廷供奉,指日本古代供奉宫内道场的僧官,因定额十人,所以又称十禅师。

    [61] 此处疑原文有误,或漏字。

    [62] 日本一条天皇朝代的年号。

    [63] 佛教传说:一个月里,天界诸神轮流到人间视察十日,人在当日若持斋并祷念下界的佛名,则可消灾增福。

    [64] 清水寺在京都的东山,寺内供有十一面观音立像,正殿前临悬崖,搭有架空的长廊,称“桥殿”,可供远眺。

    [65] 日本古时平安京(即京都)的宫城(紫禁城)北面偏东的城门。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