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奥义书最新章节!

    这个自我将自己一分为二。这个是气息,那个是太阳。这样,它有向内和向外两条道路,日夜运转。那个太阳是外在自我,这个气息是内在自我。因此,内在自我的行径可以由外在自我的行径推断。因为人们这样说:“任何智者都涤除罪恶,监视感官,思想纯洁,立足自我,目光返回。”同样,外在自我的行径可以由内在自我的行径推断。因为人们这样说:“太阳中的那个人由金子构成。他从他的金子居处观看这个大地,甚至进入心莲中吃食物。”(1)

    注:“进入心莲中”即进入莲花般的心中。“吃食物”意谓用热量消化食物。

    它进入心莲中吃食物。它也是进入空中的太阳之火,名为时间,不可目睹者,以一切众生为食。而这莲花是什么?由什么构成?这莲花也是空。四面八方是它的花瓣。气息和太阳互相接近。应该用唵这个音节、三声和沙维特利崇拜这两者。(2)

    注:“莲花”喻指心。“三声”指bhū?(地)、bhuva?(空)和sva?(天)。沙维特利是一种吠陀诗律。

    确实,有两种梵:有形者和无形者。而有形者不真实,无形者真实。这是梵,这是光。光也是太阳。太阳以唵为自我。唵让自己具有三重性,含有三个音素。通过它们,所有这一切经纬交织其中。因此,人们说:“太阳是唵。如果这样沉思,就会与自我结合。”(3)

    注:唵(Om)这个音节有a、u和m三个音素。

    别处这样说:确实,歌唱是唵音,唵音是歌唱。歌唱是那个太阳,是唵音。因为人们这样说:“歌唱名为唵音。它是引导者,以光为形,无眠,无老,无死,三足,三音,还应该知道它有五重性,藏在洞穴中。”人们还这样说:“这三足之梵,根部向上,枝条是空、风、火、水和地等等,名为菩提树。这是梵。它的光是太阳,也就是唵这个音节。”因此,应该不断用唵这个音节崇拜它。它是唯一的启明者。因为人们这样说:

    这个音节是功德,这个音节是至高者,

    知道这个音节,他便得以心遂所愿。(4)

    注:参阅《歌者奥义书》1.5.1,《伽陀奥义书》2.3.1和1.2.16。“三足”指觉醒、梦中和熟睡三种状态,参阅《蛙氏奥义书》。“三音”指a、u和m。“五重性”指五种气息。“洞穴”指心。

    别处这样说:唵是它的声音形体。阴性、阳性和中性是它的性别形态。火、风和太阳是它的光芒形态。梵天、楼陀罗和毗湿奴是它的君主形态。家主祭火、南祭火和东祭火是它的嘴巴形态。梨俱、夜柔和娑摩是它的知识形态。地、空和天是它的世界形态。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它的时间形态。气息、火和太阳是它的热量形态。食物、水和月亮是它的丰满形态。觉、心和我慢是它的思想形态。元气、下气和行气是它的气息形态。因此,只要念诵唵,所有这些都受到赞颂、敬拜和供奉。因为人们这样说:“萨谛耶迦摩啊,唵这个音节是上梵和下梵。”(5)

    注:萨谛耶迦摩,参阅《疑问奥义书》5.2。

    从前,这个世界没有名称。生主是真实者。他修炼苦行,说出地(bhū?)、空(bhuva?)和天(sva?)。这确实是生主的粗大形体,世界形态。他的头是天,肚脐是空,双足是地,眼睛是太阳,因为庞大的群体需要眼睛。原人依靠眼睛在庞大的群体中活动。眼睛是真实者。原人居于眼睛中,在一切对象中活动。因此,应该崇拜地、空和天,崇拜它们等于崇拜生主,一切的自我,一切的眼睛。因为人们这样说:“这是生主承载一切的形体。所有这一切隐藏在它之中,它隐藏在所有这一切中。因此,应该崇拜。”(6)

    “那是沙维特利的宠爱。”梵论者们说,沙维特利就是太阳,因此,受到热爱自我的人们宠爱。“让我们沉思神的光辉!”梵论者们说,沙维特利就是神,因此,我沉思这个称为它的光辉者。“沉思激励我们。”梵论者们说,沉思就是智慧,正是它们激励我们。

    注:沙维特利(Savit?)是太阳的名称之一。这里所谓“沙维特利的宠爱”或“神的光辉”指沙维特利(Sāvitrī)诗律。这种诗律名称的词义是“太阳的光辉”。“那是沙维特利的宠爱”,“让我们沉思神的光辉”,“沉思激励我们”,这三句源自《梨俱吠陀》3.62.10。

    光辉藏在那个太阳中,或者说,是眼中的瞳人。梵论者们说,名为光辉(bharga),因为它依靠光芒(bhā)行进(gati)。或者,名为光辉,因为它如同制造干旱(bharjayati)的楼陀罗。bharga(光辉)中的bhā表示“照耀(bhāsayati)这个世界”。ra表示“令众生喜悦(rañjayati)”。ga表示众生进(gacchanti)出(āgacchanti)于它。因此,它名为光辉。

    太阳名为Sūrya,因为不断地压榨(sūyamāna);又名Savit?,也是因为压榨(savana);又名ditya,因为摄取(ādāna)。火名为Pāvana(净化者),因为净化(pavana)。水名为pas,因为增长(pyāyana)。

    注:“压榨”指压榨苏摩汁。“摄取”指摄取大地上的水分。“净化”指为众生消除罪恶。“增长”指使众生增长。

    人们这样说:确实,自己的自我被称为引导者,不死者,思想者,思考者,行走者,排泄者,品尝者,嗅闻者,观看者,听取者,接触者,进入身体的遍入一切者。

    人们还这样说:具有对立性的知识,自我能听取,能观看,能嗅闻,能品尝,能接触,也就是能认知一切。而不具有对立性的知识,摆脱因、果和行动,不可言说,不可比拟,不可名状,怎么表述?(7)

    确实,这自我是主宰者,商波,薄婆,楼陀罗,生主,创造一切者,金胎,真实,生命,天鹅,导师,毗湿奴,那罗延,光明,创造者,维持者,统治者,因陀罗,月亮。它发热,覆盖有千眼金卵,犹如一个火覆盖有另一个火。它值得认知和追求。一个人应该在赐予一切众生无畏后,进入森林,抛弃外在感官对象,从自身中获取它。

    注:商波、薄婆和楼陀罗均为后来的湿婆神的名称。“金胎”是梵天的名称。“天鹅”是至高自我或个体自我的名称。那罗延是毗湿奴神的名称。“千眼金卵”是原始创造主的孕育者。

    有一切形,辉煌,通晓万物,

    至高的归宿,唯一的光和热,

    有千道光芒,有百种转动,

    众生之生命,这太阳升起。(8)

    注:这颂见《疑问奥义书》1.8。

    因此,知道这两者(气息和太阳)是自我,便沉思自我,祭供自我。这样的沉思和用心实践,受到智者们赞颂。应该吟诵名为《受到剩食污损》的颂诗,以净化思想的污垢:

    剩食或者受到剩食污损的食物,

    恶人或生下死胎者赐予的食物,

    但愿婆薮神的净化力、火和阳光,

    净化我的食物和其他任何恶业!

    进食前,先要用水漱口。进食时,念诵:“献给元气,娑婆诃!”“献给下气,娑婆诃!”“献给行气,娑婆诃!”“献给中气,娑婆诃!”“献给上气,娑婆诃!”祭供这五种气息后,控制言语,吃完剩下的食物。然后,再次用水漱口。这样,在漱口和祭供自我后,应该用《气息和火》和《你是一切》这两首颂诗沉思自我:

    气息和火,至高自我,

    它以五种气息进入,

    但愿这位享受一切者,

    喜悦者,令一切喜悦!

    你是一切,你是一切人,

    你维系你产生的一切,

    但愿一切祭品进入你,

    有你永生者,就有众生。

    确实,按照这种方式进食,就不会再成为他人的食物。(9)

    注:“不再成为他人的食物”意谓达到与至高自我合一,不会再生。

    还有别的应该知道的事。这是对祭供自我的扩充,也就是关于食物和吃食物者。下面予以说明。

    原人作为有意识者居于原初物质中。它作为享受者,享受原初食物。众生自我成为它的食物。众生自我的创造者是原初物质。因此,任何由三性构成者是可享受者,享受者是内在的原人。

    注:“三性”指原初物质的三种性质:善性、忧性和暗性。

    这里有例证:动物产生于种子,因此,种子是可享受者。这说明原初物质的可享受性。所以,原人是享受者,原初物质是可享受者。原人居于原初物质中享受。由于三性的分化转变,原初食物由大至特殊,具有形相。由此,十四种方式得到说明。

    注:“由大至特殊”指原初物质由于三性的分化转变,依次产生大(觉)、心(思想)和五大元素(空、风、火、水和地)。五大元素构成各种特殊事物。“十四种方式”指原初物质、觉、我慢(“自我意识”)、心、五种感觉器官和五种行动器官。

    确实,这个世界由食物形成,名为快乐、痛苦和痴迷。然而,要是不产生结果,也就无法品尝种子美味。童年、青年和老年,在这样的三个阶段中,也具有食物性,因为食物性产生于变化性。原初物质正是这样得以显现,而能把握。其中有觉等等美味,有决心、意愿和自大,以及五种感官对象美味,还有一切感官活动和各种气息活动。无论显现的食物或不显现的食物,享受者是无性质者(原人)。而依据享受者这一点,就可以证明它是有意识者。正如火是众天神的吃食物者,而苏摩汁是食物。知道这样,也就依靠火,吃食物。“众生自我被称为苏摩汁,以未显者为嘴者被称为火。”依据这种说法,原人以未显者为嘴者享受三性。

    注:“未显者”指原初物质。

    知道这样,也就成为弃世者,瑜伽行者,祭供自我者。正如不接触进入空室的美女,他不接触进入自己的感官对象,成为弃世者,瑜伽行者,祭供自我者。(10)

    确实,食物是自我的最高形态。生命由食物构成。如果不吃,也就不能思想,不能听取,不能接触,不能观看,不能说话,不能嗅闻,不能品尝,气息流失。因为人们这样说:“如果吃,气息增长,就能成为思想者,听取者,接触者,说话者,嗅闻者,品尝者,观看者。”人们还这样说:

    这些众生依赖大地,全都从食物中产生,

    然后,依靠食物生活,最终又返回它。(11)

    注:参阅《歌者奥义书》7.9.1和《泰帝利耶奥义书》2.2。

    别处还这样说:一切众生天天为食物奔忙。太阳用光线摄取食物,由此它产生热量。获得食物,生命气息进行消化。获得食物,火燃烧发光。梵渴望食物而创制这个世界。因此,应该崇拜食物为自我。因为人们这样说:

    生物从食物中产生后,又依靠食物生长,

    食物被吃,也吃生物,故而被称为食物。(12)

    注:这颂见《泰帝利耶奥义书》2.2。

    别处还这样说:确实,这食物是尊神毗湿奴的形体,名为维持一切者。气息是食物的精华。思想是气息的精华。知识是思想的精华。欢喜是知识的精华。知道这样,他就有食物,有气息,有思想,有知识,有欢喜。知道这样,只要世上众生吃食物,他就居于其中吃食物。

    注:参阅《泰帝利耶奥义书》2.1——5。

    相传,食物防止衰老,食物安抚一切,

    食物是动物生命,是医生,最为古老。(13)

    别处还这样说:食物是一切的子宫。时间是食物的子宫。太阳是时间的子宫。年是时间的形态,含有瞬间等等时间单位,含有十二个月。年的一半属于火神,另一半属于伐楼那。在南行中,从星宿(magha)至危宿(?ravi??hā)的一半属于火神。在北行中,从柳宿(sarpa)至危宿的一半属于月神。在它自己的每个月中,按照行程含有九等份。由于时间的微妙性,运用这样的计量标准进行计量。如果没有计量标准,就不能计量对象。依据单位性,计量对象得到计量,达到认知自我的目的。因为人们这样说:“那个太阳在时间的这些单位中运转。若是崇拜时间为梵,时间就会远离他。”人们还这样说:

    众生从时间中流出,随同时间增长,

    又在时间中隐没,时间无形而有形。(14)

    注:每个月含有“九等份”,也就是每个月含有九个四分之一宿,即二又四分之一宿,这样,一年共有二十七宿。“时间就会离开他”意谓获得长寿或永生。

    确实,时间和无时间是梵的两种形态。在太阳出现之前,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单位。随着太阳出现,有时间,有时间单位。确实,年是时间的形态。众生从年中产生。产生后,随年增长,又在时间中隐没。因此,年是生主,时间,梵的居处,自我。因为人们这样说:

    确实,时间在伟大的自我中催熟一切众生,

    而知道时间在何处被催熟,则是知吠陀者。(15)

    注:众生产生于时间,时间产生于太阳,因此,这里所谓“时间在何处被催熟”,蕴含的回答是在太阳中被催熟。

    这有形的时间是众生的大海。居于其中者名为沙维特利(太阳)。从它产生月亮、星星、彗星和年等等。又从它们产生这一切。世上善恶美丑的任何事物都产生于它们。因此,梵是太阳的自我。应该崇拜名为时间的太阳。人们说:“太阳是梵。”人们还这样说:

    祭祀者,享受祭祀者,祭品,

    颂诗,祭祀,毗湿奴,生主,

    这些都是主宰者,见证者,

    在那个光轮中,熠熠生辉。(16)

    注:“太阳是梵”的说法,见《歌者奥义书》3.19.1。“享受祭祀者”指天神。“光轮”指太阳。

    确实,在太初,梵是唯一者,无限者。向东无限,向南无限,向西无限,向北无限,向上和向下乃至一切方位都无限。因为对它而言,不存在东和南等等方位,也不存在纵横上下。这个至高自我不可思量,不可测量,不生,不可思辨,不可思议。它以空为自我。在一切毁灭时,唯独它保持清醒。它从空中唤醒这个纯意识。这个纯意识因它而沉思,最后又隐没在它之中。

    注:“这个纯意识”指个体自我。

    它的光辉形态呈现在炽热的太阳中,也呈现为无烟之火的奇妙光焰,也是腹中的消化食物之火。因为人们这样说:“它在火中,它在心中,它在那个太阳中。它是唯一者。知道这样,也就会与唯一者合一。”(17)

    这是与它合一的方法:调息、制感、沉思、专注、思辨和入定。这称为瑜伽六支。依靠这个方法,

    注:后来,波颠阇利(Patañjali)在《瑜伽经》(Yogasūtra)中将瑜伽分为八支:“禁制、遵行、坐法、调息、制感、专注、沉思和入定。”(2.2.29)

    见到这位金色的创造者,

    神主,原人,梵的源泉,

    于是,智者摒弃善和恶,

    一切与至高不灭者合一。

    注:参阅《剃发奥义书》3.1.3。

    因为人们这样说:

    如同鸟兽不会依附燃烧的山,

    罪恶永远不会依附知梵者。(18)

    别处还这样说:一旦智者将思想从外界撤回,气息停住感官对象,也就处在毫无意念的状态。因为名为气息的生命产生于无气息,气息应该将气息保持在名为第四的状态。因为人们这样说:

    居于意识中的无意识,

    不可思议,隐秘,至高,

    应该将意识安置其中,

    让微妙生命无所执著。(19)

    注:“第四状态”指进入自我或梵的状态,参阅《蛙氏奥义书》7和12。

    别处还这样说:还有比这更高的精神专注,用舌尖顶住上颚,抑止语言、思想和气息,依靠思辨看到梵。通过抑止思想,依靠自我看到比微小更微小的、闪亮的自我。依靠自我看到自我,也就成为无我者。由于这种无我性,也就被认为不可测量,没有起源。这是解脱的状态,至高的奥秘。因为人们这样说:

    依靠思想的清净,消除一切善业和恶业,

    清净的自我居于自我中,享受永久幸福。(20)

    注:“无我”(nirātman)指放弃个体自我,与至高自我合一。

    别处还有这样的说法:有一条名为苏迅那的脉管,贯通上颚,引导气息向上。通过它,与气息、唵音和思想结合,他上升。用舌尖顶住上颚,摒弃感官,凭伟大观看伟大。这样,他获得无我性。由于这种无我性,他不再享受苦乐,获得独一无二性。因为人们这样说:

    首先保持平静,然后控制气息,

    就能超越有限,戴上无限顶冠。(21)

    注:“凭伟大观看伟大”,也就是凭自我观看自我。“独一无二性”指梵性。

    别处还这样说:确实,应该沉思两种梵:声和无声。依靠声显示无声。唵是声。依靠它,上升,最终达到无声。人们说,这是归宿,这是永生,这是合一,这是寂静。正像蜘蛛沿着蛛丝向上,获得广阔空间,沉思者依靠唵,上升,达到独立自主。

    另一些声论者有不同说法:用拇指按住耳朵,能听到心中空间的声音。对它有七种比喻:如河流,铃铛,铜器,车轮,蛙鸣,下雨,密室私语。一旦超越各种特征,便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