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自然史最新章节!

会攻击自己的主人。狮子的动作勇猛,食欲强大,因此即使被驯养也不能认为一定能百分百消除其野性,如果让它长时间忍饥挨饿或者无故折磨它,将其激怒,会是十分危险的事情。狮子是不能忍受虐待的,如果有这样的遭遇,它不仅会发怒,还会一直记恨并伺机报复。当然,人们对它的好它也会记住,并时刻心存感激。我的记载中有大量具体事实可以引用,或许这其中存在某些夸张成分,但还是有一定真实性的。这些事例都在说明,狮子的愤怒是很高贵的,勇气也非常崇高,天生注重感情。我们经常看到,狮子看不起卑微的敌人,也无视它们给自己造成的小小伤害,宽恕它们的任性行为;狮子也有沦为俘虏的时候,虽然会烦躁却并不乖戾,反而变得比较温顺,服从主人的命令,舔舐喂食给它的主人的手掌,更有甚者,还会放过那些人类当作食物扔给它的猎物。而且,这种行为似乎让狮子与猎物之间产生了感情,在此后的时间,它们继续这样保护着猎物,与它们和平相处,分享食物,有时还会慷慨地让出全部食物,哪怕自己挨饿也不会终止自己最初的善行。

    狮子的外貌与它伟大的内在品质完全符合,有着威严的相貌,坚毅的目光,豪迈的举止,震天的吼声。它的个头虽不及大象和犀牛那样巨大,体重也不如河马或牛,但它的身材匀称而协调,身体没有过多的肉和脂肪,肌肉发达,结实强健,可谓力量与灵活相结合的典范。狮子惊人的弹跳力充分体现了雄健力量,它迅猛摆动的尾巴足以将人击倒在地,脸部特别是前额皮肤的灵活抖动,令它愤怒的表情更加丰富。这样的力量还体现在摆动鬣毛上,狮子愤怒时鬣毛不仅能竖起,还能向各个方向摆动。

    狮子在饥饿时,会正面袭击路过的所有动物,因为它强大的力量令其他动物畏惧,所以都会选择尽量避开它,以至于它不得不把自己藏起来,静候攻击时机。狮子在林木茂密的地方俯卧潜伏,时机成熟便会奋力扑向猎物。在沙漠和森林中,羚羊和猴子是狮子通常的食物,只是猴子如果在树上,狮子是没办法捕捉到它的,因为狮子没有老虎或美洲豹那样的爬树能力。狮子食量很大,一次性进餐能吃下很多,以保证两三天不进食。它的牙齿坚固有力,轻易就能嚼碎骨头再和肉一并吞下。据说狮子能够长期忍受饥饿,但由于体温很高,不耐饥渴,见到水就会停下来大喝一次。狮子喝水的方式跟狗很像,唯一的不同之处是,狗在喝水时舌头向上卷,而狮子的舌头则是向下卷,所以它喝水时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还会漏掉很多水。狮子喜欢吃鲜肉,特别是刚被杀死的动物肉,一头狮子每天大约需要吃7.5千克生肉。它不喜欢食用有腐臭气味的肉,宁可花时间去追新的猎物,也不会食用现成猎物的残存尸体。尽管这样,狮子仍然有很重的体味,尿味也非常难闻。

    狮子的吼声嘹亮而有力,在沙漠的寂静夜里,它的吼声如同雷鸣般响彻四周。它在愤怒时,叫声不太相同,突然而短促,而且不像吼声那般轰鸣。狮子每天都会吼五六次,下雨天尤其频繁。狮子愤怒时的叫喊比它的吼声更加令人恐惧,它的尾巴会在这种时候左右摆动,击打地面,长的鬣毛随之飘飞,面部皮肤抽动剧烈,眉毛上下抖动,露出利齿,伸出带刺的舌头。事实上,就算没有利齿和爪子的协助,它也足以将猎物剥皮破肉。它的头、颚以及前腿比后半身要强壮很多。它的眼睛跟猫一样能在夜晚看清四周的东西;它的睡眠时间很短,而且很容易被惊醒。但是对于说狮子睡觉时是睁着眼睛的这一点,我认为是没有依据的。

    狮子的日常步态哪怕总是倾斜着,依然高傲、庄严而舒缓,它跑起来的姿势不太平稳,也非匀速,而是以跳跃的方式,所以非常迅猛,不易瞬间停下,这也是狮子在追赶猎物时总会越过它们的原因。它在扑向猎物时会跃起十来步,扑到猎物身上,先用前掌按压住对方,再用趾甲撕扯、用牙齿啃噬。狮子年轻时健壮而行动敏捷,很少离开栖身的荒漠和丛林,那里有足够供它们饱食的猎物;但是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变得笨重,不那么容易捕捉猎物时,狮子会开始接近人类居住的地区,威胁人和家畜的安全。有一点很奇特,如果人和其他动物同时出现在狮子的视野中,它通常都是先扑向动物而不会扑向人,除非是人先攻击它。狮子的辨识能力超群,如果它发现面前的曾经是伤害过它的人,就会放弃猎物,转而扑向仇敌。据说,狮子喜欢骆驼肉和小象的肉,胜过其他一切肉。小象在象牙还未长出来前,根本不是狮子的对手,如果母象不及时赶来援救,狮子轻易就能攻击成功。除了大象、犀牛、老虎和河马,其他动物基本都是狮子的手下败将。但无论狮子如何勇猛,人类也不会放过它,总是带着高大的猎犬,骑在马上对它们进行猎捕。人们利用猎犬和马对狮子进行围撵,迫使它后退,但前提是事先训练好猎犬和马,因为狮子的浓烈体味会让未受过训练的动物一闻到就战栗而逃。狮子的皮毛虽然很坚实,但抵挡不了子弹的威力,甚至连投枪也能直接插入进去,只是要想一枪将其毙命也是困难的事,人们常常通过设计陷阱来猎捕狮子,如同捕狼一样。一旦被人们捉到,狮子就会马上变得温顺,在它还惊魂未定时,人们可以顺利地用嘴套套住它的嘴,随心所欲地牵着它到处走。

    老虎

    正如我们前面所讲,狮子具备了丛林之王的豪迈勇猛,大度高贵。与之相比,老虎却是卑劣残忍和凶狠的,因此它的可怕程度要比狮子高多了。狮子时常会忘记自己百兽之王的强者地位,它前进时安详的步伐,对人类从不主动攻击,除非先被挑衅;它只会在受到饥饿威胁时,才加快步伐奔跑,猎捕食物。老虎则完全不是这样,它即使吃得很饱也难改嗜血如命的本性。老虎的狂烈性格唯有在它需要设圈套捕捉猎物时才会稍稍收敛;它能狂暴凶狠地捕获并撕咬完一个猎物后,立即扑向下一个新猎物;它为祸一方,将栖身之地掠劫一空,毫不惧怕人类,也不会在武力面前示弱;它屠杀家畜群,也不放过野兽,袭击小象、小犀牛,甚至偶尔在狮子面前耍威风。

    通常情况下,体形与天性是有一致性的,狮子的身体与腿的长度正好成比例,仪表中有着高贵的气息:茂密的狮鬣覆盖着肩部,目光坚毅,举止庄重。而老虎却是体长腿短,脑袋平而秃,目光呆滞,总是伸在嘴外的舌头血红血红的,永不满足的残暴特性显露无遗。时刻都欲爆发的狂怒似乎是老虎的本能,盲目而乖戾。雄性老虎在盛怒之下,连幼崽也会被它吞噬,甚至撕碎想要保护孩子的雌性虎。这是大自然中少见的有这样特性的物种。

    老虎对炎热气候的适应性很强,似乎生来就如此。尽管这样,在马拉巴尔海湾,孟加拉国等地,经常会有老虎出没于江湖岸边,这是因为嗜血的本性令老虎饥渴,它需要通过饮水来稀释可能使他筋疲力尽的燥热。同时,这些地方也为老虎的狩猎提供了方便。炎热的气候中,其他动物饮水的次数增加,也常常来到水源地,而老虎就在这里等待。老虎对猎物的捕杀是反复进行的,它总是会扔下刚被其杀死的猎物,转而再去屠杀进入它视线的其他的动物,它仿佛沉迷于享受捕杀的快感中,撕裂猎物,吸食它们的血。如果它捕杀的是马、牛这样的大型动物,一旦感觉有不安全的因素存在,它不会当场将其开膛破腹,而是把它们往森林中拖拽,以便能更自在地将猎物撕成碎块。但即使是拖着这些大身型的猎物,老虎的奔跑速度也不会因此而变得缓慢。

    老虎可能是少有的、不愿意委屈自己去改变天性的动物,它们不惧武力威逼,软硬不吃,很难驯服。人类温和举止所具有的功效通常能感化多数生灵,唯独面对老虎的刚硬个性,有些束手无策。其他野兽的兽性受气候的影响会有所缓解,但却缓和不了老虎的暴脾气;它不会判别伸过来的手是要喂它食物还是要击打它,所以一律张口就咬;它会朝着所有的生灵咆哮,在它眼中任何一种动物都是潜在的猎物,都被它投以贪婪的目光,恨不得一口吞下。虎躯震动,磨牙霍霍,发出威胁恐吓,然后猛扑过去,铁链和栅栏能阻止的只是它的行动,却无法平息它的愤怒。

    第九节 豺与熊

    豺

    狼与犬非常接近,豺则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动物。贝隆(编译者注:法国著名博物学家,生于1517年,卒于1564年)曾经说,豺是介于狼犬之间的兽类,它同时兼具了狼的凶残性和犬的随和性,它发出的嗥叫声夹杂着犬吠和呜咽,它比狼更贪婪,又比狗还喜欢狂吠。豺从不独行,而是二三十只甚至更多只结群而行,它们常常在捕猎中抱团发动攻击,它们以各种小动物为食,偷袭人类养殖的各种家畜家禽,甚至无所顾忌地独闯羊圈和牛栏马厩;倘若实在没有别的东西果腹,它们连马鞍或是长靴上的皮革也会吞食;如果捕食不到活物,它们还会将动物或人的尸体挖出来,因此人们在掩埋时必须夯实墓地的泥土,但只有一两米厚的泥土是无法阻拦它们的,还需要在泥土里掺入粗壮的荆棘,以阻止它们的挖掘。豺在挖掘坟地时常常是几只一起合作,一边掘土一边发出凄厉的嗥叫。等到它们习惯了食用腐尸后,就会不断奔走在墓地间。豺还会跟踪军队、袭击商队,它们好似四足兽中的乌鸦,腐臭味再重的肉它们也喜欢,食欲强烈,任何皮毛或者脂肪,甚至动物的粪便它们都吃,就算是干瘪的皮革都能成为其佳肴。

    鬣狗也是腐肉的爱好者,也会挖掘尸体,它在习性上与豺一致,所以虽然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动物,但常常有人将它们混淆。鬣狗是独居动物,极少聒噪狂吠,跟豺比起来,它要强壮很多,野心也更大,但因为它只是食用尸体,并不攻击生者,所以不像豺那样令人厌恶。豺的嗥叫以及偷盗、暴行都是所有旅行者所憎恶的。鬣狗和狼的卑劣都集中在了豺的身上,是两者丑陋一面的集大成者。

    熊

    熊是独居性野生动物,性情野蛮、孤僻,出自本能地远离所有群体,生活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只有最原始最自然的环境,才能令它安心。因此,它常将陡峭山谷中的岩穴或是密林中的老树洞作为自己的巢穴,独自隐居在里面,就算没有充足的食物储备,也不贸然出动,而是在巢穴中度过寒冷的冬天。

    熊发出的是一种低沉的吼叫声,粗哑深沉,常常伴随着牙齿的震颤,特别是被人或其他动物激怒时。熊很容易愤怒,这种愤怒的表现往往出于任性的狂暴,因此,即使被人类驯化后,显得温顺和听话,却不得不时刻提防它,在对待它的时候小心翼翼,尤其不能触碰它的鼻尖。

    熊被驯化后,人们可以教会它站立、做手势,甚至跳舞,某些聪慧的熊似乎还能听懂乐器的声音,从而跟着节奏摆动身体。但是要对熊进行这样的训练,人们必须从其幼年开始,并持续下去。驯化成年熊是很困难的事,因为它会非常顽固,而且畏惧之心也减弱,甚至不再害怕人类。但熊是容易受惊的动物,据说猛然间听到人们的呼哨声,它会大吃一惊,继而停下脚步站立起来,这时开枪最易令其毙命。但是若没能将它击毙,它在惊恐之后爆发的力气更大,会直扑向射击者,用前肢紧紧箍住对方;假如没有救援,袭击者会被它掐死。

    熊的听觉和触觉很发达,它的眼睛与其庞大的身躯比起来虽然小许多,但其视觉也是不错的。熊的嗅觉非常灵敏,远远超出了其他动物,这是由它奇特的鼻腔结构决定的。熊的鼻腔内有四排骨质薄片,三个垂直平面将这些骨质薄片分割开,扩大了接受气味的面积。熊的皮毛浓密厚实,四肢非常强壮,手指和脚趾大而短,彼此之间紧密相挨;熊在与对手搏击时是会挥舞拳头的,这些都是与人类有些相似的地方,但这并代表它就比其他动物高级多少。

    第十节 象、犀牛与骆驼

    象

    象可能是除了人类外,自然界最壮观的生物,它有超过一切陆生动物的体形,又有接近人类的智力。

    即使是野生大象也不凶残,相反它天性温顺,从不滥用武力,只有在保护自身或同类时才会使用它的“武器”。象是群居动物,通常结伴行动,很少见到它们离群独行。走在队伍最前端的总是年长者,稍微年轻些的则走在队伍后面,队伍中间是受保护的年幼和体弱者。这种行进序列通常只在它们觉得危险的行程中或是到耕地上吃东西时才如此保持,在开阔的草地或森林中散步或是旅行时就不会这样小心翼翼了。它们之间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但相隔不会很远,以方便遇险后能互相救援。总有一些象会因为落于团队之后或走失,从而成为猎人袭击的目标,但猎人如果试图攻击整个象群,若没有一支有装备的小部队是不可能达成的。冒犯象群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它们会猛然扑向袭击者,它们庞大的身体看似笨重,但步伐却一点都不会受阻,轻易就能追上跑得最快的人。它们用坚利的牙齿攻击,或是用长长的鼻子将袭击者卷起来,再扔下去,用巨大的脚踩碾,结束对手的性命。不过,这样的情况只发生在它们被激怒时,它们不会毫无缘故地主动发起攻击,也不会随意伤害没有招惹自己的人。象对于伤害十分敏感,所以人们千万不要试图去挑衅它们。对于经常出入象群活动地带的旅行者,需要在夜里露营时燃起篝火,使劲敲打货箱,让象群不敢靠近。据说大象是有记忆的,如果曾经被人袭击或掉进过人们布置的陷阱,会一直介怀,并随时伺机报复。

    野生大象的鼻子很长,因此嗅觉比其他动物更加灵敏,能嗅到很远的地方传来的人的气味,并能根据气味轻易追踪到人的踪迹。有古书记载,大象会用鼻子拔下猎人经过地方的草,借此向同类传递信息,让象群中所有的象都知道敌人的踪迹。象喜欢在河岸、深谷、绿荫和湿润地带生活,水源对它们而言至关重要。象在喝水时总会先将水搅浑,再用象鼻吸满水,最后把水送进嘴里饮用。象无法承受严寒,也不能忍受酷热,为了躲避炽热的阳光,它们尽量生活在森林深处;它们也经常在水里泡着,身躯的庞大并不会有什么影响,反而有助于它们在水中游泳,尽管它们无法深入水下,但靠着高高竖起的长鼻子呼吸,它们也一定不会溺水。

    象的食物通常是树根、草叶和嫩枝,偶尔也吃水果和种子,但肉和鱼类不是它们的所好。象也不是独食者,如果某只象发现一片水草丰美的牧场,便会马上呼唤同伴与自己一起分享。大象对草料的需求很大,所以会经常换地方。如果它们闯入田地里,会对田地造成极大的破坏。被它们庞大而沉重无比的身体践踏的植物或庄稼,往往是它们吃下的十倍以上,加之它们往往成群而至,一小时不到的时间就足以毁掉整块庄稼地。居住于野生大象出没地区的印度人和黑人深受其害,因此总是用尽一切办法赶跑它们,比如制造巨大的声响或燃起熊熊篝火等。就算采取了这样的防范措施,象群依然经常占领耕地,撵跑家畜,有时甚至会彻底掀翻简陋的住宅,把人也赶走。象不懂什么是害怕,唯一能够让它们停下来的方法就是向它们扔爆竹,爆竹突如其来的炸响和光亮通常可以对它们起到震慑作用,有时还能让它们掉头跑掉。象群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被拆散,因为它们总是站在同一阵营,十分默契,无论进攻还是后退,都是一起行动。

    象只要被人驯化,就会变得非常温和、柔顺、乖巧。它会依恋照料它、抚摸它、给它喂食的人,而且能够看懂人的手势,甚至能听懂人类的语言,还能分辨出人类的情绪,如愤怒、悲喜、满意等。它的行动很有条理,对主人的命令很少误解,专心听从吩咐并谨慎地执行;它稳重而节制,能轻易学会屈膝,便于人们骑到它背上;它用鼻子摩擦人以示亲近,也以鼻子致敬,还能用它举起重物;它对于人类给自己披挂衣物毫不反感,而且似乎很喜欢自己身上的金鞍。人们用套索将它套住,然后拴在货车、船或绞盘上,它就会用力拉,一点都不会气馁。

    驾驭象的人通常会骑到它的脖子上,用一个铁器或锥子戳他的耳根附近,指挥它拐弯或加快行进速度。一般情况下,只需要人们下命令就好,特别是得到了它的信任的主人,它对主人的依恋之情是很深切的。象的感情极为深厚,所以不会愿意为陌生人效力,我们还看到过大象因一时愤怒而误将照料自己的主人杀死后,绝食而亡的情况。

    犀牛

    犀牛是在力量上仅次于大象的四足兽,位列第二。犀牛有着庞大的身躯,从嘴部到尾部的长度至少有5米(15尺),高度超过2米(6尺),躯干的周长与身体的长度差不多相等。因此,从体形和重量来看,犀牛与大象的相似度很高,但在人们眼中,总是认为犀牛的大小相比大象逊色很多,这是因为按身体比例,犀牛的腿比不了大象的腿长,视觉上也就远远小于大象了。

    尽管在体形上和大象有一拼,但在本领和智力方面,大象把犀牛远远甩在了后面。犀牛虽然具有四足兽的通常特征,但皮肤不敏感,也没有手之类独立的触觉器官。它没有象鼻那样的长鼻子,比较灵活的只有两片嘴唇,所以它的灵敏性比较差。犀牛优于其他动物的地方是它的力量和身躯,再有就是鼻子上竖起的坚硬的犄角,颇具攻击性。犀牛的犄角位置与反刍动物犄角的位置相比更加有力,反刍动物的犄角通常只能保护到它们的头部和脖子上部,而犀牛的犄角可以将嘴的整个前部保护住,包括鼻子、嘴巴和脸部,在对抗时不会受到对手的攻击。这也是老虎宁愿选择攻击大象,也不愿轻易去攻击犀牛的原因,犀牛的坚硬犄角会让它面临被开膛破肚的危险。

    除了犄角,犀牛还披着一身的“甲胄”————身体和四肢外面包裹着一层坚硬无比、连刀枪也不易穿透的皮,因此猎人的铁器和火器对犀牛的威胁不大,虎爪和狮爪就更不在话下。犀牛的皮肤黝黑,颜色类似于大象,却比大象皮肤厚得多,也硬得多;蚊虫的叮咬对大象会造成困扰,但犀牛没有这样的烦恼,它身上的皮是不会缩皱的,褶皱只出现在颈部、肩部和臀部的皮上,这种结构的最大好处就是它的头部和腿部的运动较为灵活。犀牛的腿部粗壮,脚上两只爪子巨大。从身体的比例来说,犀牛的头部比大象的头部长,但它的眼睛比较小,而且总是处于半睁开的状态;犀牛的上颚盖过下颚,上唇移动的幅度很大,能拉到超过20厘米,嘴中央还有一个尖尖的由肌肉纤维构成的东西,这让它的嘴唇发达而灵活;似乎是发育不太完全的手或者鼻管,可以触摸抓握物体,与人手或者象鼻有类似功用。象的防御和攻击工具是它长长的牙齿,而犀牛最好的武器就是它的犄角和四颗锋利的门牙。在4颗门牙之外,它还有24颗臼齿。犀牛的耳朵是总是笔直竖起,形状和猪的耳朵相似,只是相对于它的身体,这耳朵显得非常小;犀牛的耳部也是它唯一一个有鬃毛的身体部位。与大象的尾端一样,犀牛的尾端也有一束很结实、很坚硬的粗鬃。

    犀牛习惯吃粗草、带刺的灌木等,这些粗粝的食物比牧场中鲜美的嫩绿青草更受到犀牛的青睐;它还喜食甘蔗和种子,但对肉类不感兴趣,所以它对小动物是不会造成威胁的。另外,庞大的身躯和厚实的皮也让它不畏惧大型动物,能与老虎这样的猛兽和睦相处,老虎在它面前也不敢造次。犀牛并非群居动物,也不会聚集在一起行动,它们的性格是有一些孤僻的,有较强的野性,很难被猎捕和驯服。一般情况下它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但一旦受到挑衅,它们会变得异常愤怒,而且超级恐怖。犀牛的皮厚而坚硬,哪怕是大马士革利刃(编译者注:世界三大名刀之一,原产印度,由乌兹钢锭制成,表面有铸造型花纹的刀具)和日本军刀都难以刺破,标枪、长矛等也扎不进去,甚至火枪子弹都伤害不了它;铅弹碰到它的皮会被撞扁,铁制的柱形子弹同样无法穿透。对于穿着这样一身“铠甲”的犀牛来说,薄弱的部位是腹部、眼睛和耳朵周围,有经验的猎人不会与它发生正面冲突,而是远远跟踪,等到它歇息或是睡觉时暴露出弱点后再进行偷袭。

    骆驼

    相比象和犀牛的强壮,骆驼的体形看起来有些怪异,背上耸起的驼峰使它稍显畸形。骆驼被阿拉伯人认为是上帝赐给他们的礼物,所以骆驼对他们而言,是非常神圣的动物。假若离开了骆驼,阿拉伯人的生存会成难题,不仅是失去了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无法进行正常的贸易活动。骆驼奶是阿拉伯人不可或缺的必备食物;骆驼肉,特别是小骆驼肉,也是阿拉伯人的盘中佳肴;而骆驼的毛更是能为阿拉伯人带来很大的经济收益,骆驼每年都会换一次毛,驼毛又细又软,阿拉伯人将其制成衣物或者布置房间的织品。

    综上所述,骆驼的存在,不只是令阿拉伯人衣食不缺,更是让他们无所畏惧。骆驼一天在沙漠中可以前进200千米,任何一支进入沙漠的军队,如果想要追赶阿拉伯人,都可能陷入失去生命的危险中,因此,阿拉伯人只有在自愿的情况下才会被征服。但是,贪婪之心永无止境,这些阿拉伯人尽管生活安定自由,甚至非常富裕,却欲壑难填,用罪恶来玷污沙漠。他们穿过沙漠,前往邻近国家抢夺奴隶和财物,利用骆驼给予他们的便利实施掠夺。阿拉伯人以抢劫为乐,他们的恶行几乎从未遭遇过失败,哪怕邻国的力量比他们强大,却总是无可奈何地让他们逃脱,让他们不受任何惩罚地将掠夺的东西带走。

    一个阿拉伯人如果试图去做陆地强盗,他很快就能学会忍耐旅途中的辛劳,一方面,尽可能减少睡眠的时间,让自己习惯忍受饥渴和炎热;另一方面则是训练骆驼。阿拉伯人在骆驼出生后不久就开始了对它们的训练,迫使它们蹲下并伏到地上,将重物放到它们背上,它们习惯于托运重物,接着再换上更重的东西,逐渐增加;在骆驼口渴或者饥饿时,并不会马上给它们水或者食物,而是调整它们的吃喝时间,慢慢拉长两餐之间的时间,同时减少食物的供应量。等到骆驼稍稍强壮,就开始训练它们的奔跑能力,将马作为参照物来刺激骆驼,以达成让它们跑得像马一样快的最终目标。当骆驼的饮食得到控制,力量和奔跑速度也都得以提升之后,训练者就让它驮着能维持自己和骆驼生存所需的食物,前往沙漠边缘对过往商人或者边远地区的居民实施抢劫,抢来的东西也依然让骆驼驮着。如果遭遇反击,这些人会选一匹跑得最快的骆驼立即逃跑,日夜兼程,几乎不歇息,一周的时间大约就能跑300千米。在这段赶路的时间,骆驼驮着东西一直奔跑,每天的休息时间只有一个小时,得到的食物只是一个面团。骆驼能够连续奔跑十几天,如果没有水,它可以不喝;但如果闻到水的气息,它会迅速向水源靠近,一次把水喝够,以应付接下来的整个旅程。骆驼常常需要维持几个星期的长途旅程,所以它们在饮食方面的节制时间也和旅途一样长。

    第十一节 斑马、驼鹿与驯鹿

    斑马

    斑马是四足动物中体形最好、外表最优雅的,它有着马的外形和气质,又有鹿的轻盈和灵活。身上布满的黑白相间的条纹,匀称而有规律,仿佛是大自然用尺子和圆规描绘出来的一般。这些黑白相间的条纹相当奇妙,相互平行,彼此间的间隔又极为规则,犹如一块花格子布料。这些条纹不仅存在于斑马的身上,它的头部、颈部、大腿、小腿,甚至耳朵和尾巴上也都有,远远地看过去,斑马的全身似穿着一件黑白相间的条纹套装,满身的条纹细带随着体形的不同而变化,时而宽时而窄,勾勒出它肌体的轮廓。

    准确地说,黑白相间的条纹通常出现在雌斑马身上,雄斑马身上的条纹是黑黄相间的,但两者的色彩都非常鲜艳并闪烁着光泽,使斑马看起来更加耀眼。斑马的体形比马小一些,比驴又要大一些。我们常常拿马或者驴与斑马进行比较,有时也会将斑马称为“野马”或者“有条纹的驴”,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它们不是马或者驴的变种。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种类都有自己的发展史,斑马既不是马也不是驴,它就是独一的物种。虽然人类一直尝试让斑马与马或者驴亲近,但仍然无法实现它们之间的杂交或繁殖。

    驼鹿与驯鹿

    我们把驼鹿与驯鹿放到一起,并非因为它们是相同的动物,而是因为两者的发展历史相互渗透,较难完全区分。仔细对比驼鹿与驯鹿,就会发现这两个品种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体形上,驼鹿要更大、更粗壮一些,腿长,脖子短,毛要长一些,而脚要宽一些、粗一些,角宽大;驯鹿则是又矮又壮,腿粗短,蹄子宽大,毛浓密,角长而多分叉,末端宽大,与人类的手掌相似。

    驯鹿和驼鹿的颈项下方都长着长毛,尾巴却比较短;它们的耳朵与鹿的耳朵相比要长得多。它们前进的方式类似于狍子和鹿,也是跳跃式的,非常轻盈;速度与狍子或者鹿差不多,很长时间内不会疲惫,有时能够连续奔跑一两天。驯鹿生活在山上,而驼鹿则生活在低洼地带或者森林中。它们和鹿一样是群居动物,习惯结伴而行;它们都能被驯化,但驯鹿比驼鹿更容易驯服。驼鹿和鹿都更热爱自由,而驯鹿则被驯化成了最原始的民族拉普兰人的家畜。对于拉普兰人来说,驯鹿是他们唯一的家畜,因为他们生活的地方气候恶劣,只有斜阳照射,白昼和黑夜的长短随着季节有所变化,从初秋一直到第二年的春末,一直都是大雪纷飞。就算到了夏天,荒野中也到处是荆棘,唯一的绿色植物是刺柏和苔藓。这样的环境是其他家畜无法生存的,牛、羊、马这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的家畜,在这里找不到适合的食物,更没有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因此,拉普兰人只能在森林中寻找更容易驯化的生物,比如鹿、狍子之类的动物,以替代牲畜成为新家畜,满足人们的需要。

    驯鹿的例子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的慷慨,它为我们提供了太多的资源,这些资源的庞大常常超乎我们的想象。大自然向人类提供了牛、羊、马等动物,人们驯化它们,将它们变成了家畜,为人们提供服务和衣食;拉普兰人的生活环境虽然不适宜饲养牛、羊、马等家畜,但大自然赐予了他们驯鹿这一奇妙的物种,让他们得以将之驯化成新的家畜。我们可以再次对两者进行细致比较,将会发现驯鹿的作用强于其他家畜。首先,驯鹿能够拉雪橇、拉车,和马的作用一样;其次,驯鹿奔跑起来更加轻盈,而且轻轻松松就能日行1.5万千米,在冰冻的雪原如履平地;最后,驯鹿的奶比牛奶的营养价值更高,它的肉也很美味,毛皮能制成上等的毛皮制品,而皮也可以制成经久耐用的皮革。因此,在拉普兰人眼中,驯鹿在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以一己之力提供了牛、羊、马等家畜所提供给人类的一切。

    第十二节 羚羊

    非洲是羚羊,尤其是大羚羊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印度次之。与其他羊相比羚羊要厉害凶猛得多,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犄角的两个弯和身体两侧底部的黑色或棕色的条纹对它们进行识别。羚羊和鹿有着几乎一样高大的身材和外表,犄角黝黑发亮,腹部雪白,后腿比前腿长。

    阿尔及利亚特莱姆森、杜格莱、杜泰尔和撒哈拉等地区也生活着羚羊,这些地区的羚羊爱干净,喜欢睡在干燥整洁的地方;它们奔跑起来姿态轻盈,速度快,警惕性也极高。身处旷野之地时,它们会时刻注意四周的动静,长时间观望,只要感觉到猎人、猎犬或其他敌人的存在立刻就会逃跑。尽管这让它们看起来天生胆怯,但它们身上也有着特别的勇气,在受到攻击时不会躲避,而是停下来,无所畏惧地面对进攻它们的敌人。

    羚羊的眼睛大而有神,目光深邃又不失柔和,东方谚语中因此将女人的美丽眼睛比喻为羚羊的眼睛。大多数羚羊的腿比狍子更加灵活,动作也就更轻盈,而且羚羊的毛也比狍子的要短,柔顺又具有光泽;羚羊的后腿比前腿长,这一点和野兔相似,因此也是上坡比下坡更容易。羚羊轻盈敏捷的步态与狍子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狍子前进的方式是跳跃式的,而羚羊通常是匀速奔跑。大部分羚羊的背部都是浅黄褐色的,腹部雪白,身体侧面还有一条棕色带子,恰好将背部和腹部的颜色隔开来。羚羊的尾巴长短不一,但都长满了黑黝黝的长毛;它们的耳朵直立着,而且很长,中间则较宽大,顶端呈尖角状。羚羊是叉蹄动物,和绵羊类似;无论雄羚羊还是雌羚羊,头上都长着犄角,这一点又与山羊很像,只是雄羚羊的角比雌羚羊要粗壮,而且要长得多。

    第十三节 河马与貘

    河马

    尽管河马的身体和犀牛一样粗壮,但体形要比犀牛稍长,腿也更短些。从身体比例来看,河马的头短而肥大;它既不像犀牛那样鼻子上长角,也不像反刍动物那般头上长角;它在受到苦痛时的叫声和马的嘶鸣相类似,又或是如同水牛的吼声,因此我们根据声音的相似度,为它取名“河马”,就如猞猁发出的吼声与狼相似,我们将其称为“猎鹿狼”一样的道理。“河马”这个名词的另外一个意思是指生活在河里的马。河马的门牙坚硬而有力,尤其是下颚上两颗长长的牙齿,在咬住铁器时会蹦出火花。古人认知中的河马会吐火可能来源于此。河马的门牙是圆柱形的,很长且带有凹槽;尖牙是棱柱形的,又长又弯,很像野猪的獠牙。它的臼齿又与人类的臼齿很是相似,呈现方形或不规则的长方形,而且很粗,每颗牙齿的重量达到了大约2千克,最长的牙齿有0.3米(12英寸),有的甚至可达0.4米(16英寸)长,重量超过5千克。

    除了拥有强大的牙齿这一武器之外,河马的力量也是非常惊人的。只是河马天性温顺,加上身体笨重,跑起来非常缓慢,无法与其他四足动物在速度上一较高下,但它在水中游起泳来可比在陆地上行进的速度快多了。不过,与河狸和水獭不同,河马的脚趾没有膜,它能在水中生活靠的是腹部巨大的容量,同时它在水中待的时间可以很长,在水中行走时就如同在平地上那样毫无阻力。河马以甘蔗、水稻和草根等为食,消耗的量非常大,还会对耕地造成破坏。但是在陆地上,河马遇到危险的系数非常大,这是因为于它的腿太短,在陆地上不能快速逃脱,很容易就被追上。当它遇到危险时会迅速钻到水里,潜在水下游出很长一段距离后才会露面。在被人追赶时,河马通常会选择逃跑而不是反击。但如果先受到伤害,它就会疯狂地冲向追赶自己的船舶,用利牙将船拖住,常常会掀掉船板,有时甚至会令船只颠覆。

    貘

    我们之前讲过,在美洲大陆上生活的动物,体形似乎都比较小,或者说还未曾发展成为比较大的体积。和古老的亚洲地区生活着的象、犀牛、河马等大个头的动物不同,美洲大陆上生活的大多是如貘、羊驼、小羊驼等体形较小的动物,它们的体形只是那些生活在亚欧大陆上的动物体形的二十分之一。

    在美洲大陆上,大自然造物似乎节约了很多的材料,以致这片陆地上生活的这些动物在力量方面存有缺陷。造物主在创造生命时仿佛忽略了它们,或者说它们是造物主造物失败的结果。生存在美洲的动物大部分几乎都没有长牙齿、犄角和尾巴,它们有着奇特的相貌,身体与四肢不相称,比例奇怪,整体不协调。它们中的食蚁兽、树懒等动物生性卑劣,几乎没有行动力和觅食的能力,它们在沙漠的荒凉之地过着萎靡的生活,它们无法在人类居住的地方生存下去,因为在那里,它们完全抵抗不了人类和其他强大的动物,只能面临被灭绝的结局。

    貘是在美洲大陆生活的动物中体形最大的,但其体积也只是和一头小母牛或者瘤牛差不多大。貘没有犄角也没有尾巴,四肢也特别短,和猪相似,体形呈弧形;貘在幼年时,跟鹿一样,皮肤上长有花斑纹,成年后则全身变为深褐色。貘的头部又肥又长,长鼻子类似犀牛,上颚和下颚都各长有10颗门牙、10颗臼齿,这是它与其他反刍动物有所区别的最大特点。

    貘的性情似乎天生忧郁,喜欢在黑暗中活动,一般夜间才会外出,并且喜欢在水中待着;它生活在沼泽地里,活动的范围也几乎不大远离河边或湖边,一旦感到危险,它会像河马那样,马上潜入水里游出很长一段距离才露面。貘的这个特点让某些博物学家曾经怀疑它是河马的同类,而事实上,貘与河马的差别非常大,只要比较一下我们对这两者的描述,就可以清楚了解。貘虽然生活在水里,却并不以鱼为食物;虽然拥有20颗锋利的牙,却不是食肉动物。植物和草根是貘的主要食物,它天性温顺,也非常胆怯,绝不利用尖牙利齿攻击其他动物,也竭力避开所有争斗。貘尽管体长腿短,但无论是陆地上的奔跑,还是水中的游泳都很快。貘通常结伴而行,甚至是集体行动。它的毛皮十分坚硬、致密,就算是子弹也无法射穿。貘的肉粗糙又淡而无味,但印第安人却十分喜爱。一般来说,在巴西、巴拉圭、圭亚那以及亚马孙河流域甚至整个南美范围内,从智利的边界到新西班牙,都能发现貘的踪迹。

    第十四节 羊驼与小羊驼

    秘鲁是羊驼真正的故乡,羊驼是那里不可或缺的动物,也是印第安人创造财富的保证。羊驼肉质鲜美,毛也是上等的细绒毛;羊驼终其一生都在为这一地区的运输出力,通常情况下,它们可以驮起75千克的重物,最强壮的羊驼甚至可以承载125千克的货物。在其他动物无法通行的地域,它们也能进行长途跋涉,只是速度比较慢,每天的脚程是7.2万千米(45英里)。羊驼落地稳健,步伐坚实,它们可以在陡峭的沟堑中行走,也可以穿越险峻的山岩;它们通常可以连续走上四五天,然后休息一两天,再重新开始新的旅程。

    羊驼的生长速度很快,寿命却很短;它们三岁就可以生育,到十二岁精力依然充沛,但此后逐渐开始衰弱,到十五岁时便彻底衰竭了。羊驼的天性和它所生活的美洲地区的人的性格相似,温和冷静,处理事情很有分寸,懂得尺寸的拿捏。旅途中需要休息时,它们会小心翼翼地屈膝跪下,慢慢放低身躯,以防承载的货物落下来或被弄乱。只要听到赶驼人的哨响,它们就慢慢起身,小心翼翼地站起来继续接下来的路程。遇到有草的地方,它们不会停下脚步,而是边走边吃;哪怕白天没有吃东西,羊驼在夜里也是从不进食的,因为那是它们进行反刍的时间。羊驼睡觉时,把头倚在胸前,脚屈于腹下。若是驮的东西过于沉重,它会因为无法承载而被压倒,这种时候是无法让它重新站立起来的,它只能待在摔倒的地方。如果继续鞭打逼迫它,它就会以头撞地结束自己的生命。羊驼在遭遇攻击时,既不用蹄也不用牙进行自卫,除了愤怒之外,它们再也不会使用别的武器,但它们会朝羞辱自己的人吐唾沫。据说羊驼在愤怒时分泌的唾液,刺激性很强,沾到人身上甚至会使皮肤长疮疹。

    羊驼有约1.2米(4英尺)的身高,如果加上脖子和脑袋的长度,约有1.5米。它们的头部漂亮,眼睛大大的,鼻吻很长,嘴唇厚,上唇裂开向下耷拉着;它们没有门牙和大齿,耳朵长约0.1米,朝前生长,还能移动;尾马细而直,约有0.2米长,略微向上翘起;它们的蹄子是叉开的,与牛蹄一样,这让它们在行走时能保持稳定而不会摔倒。羊驼的背部、臀部和尾巴覆盖着一层短短的绒毛,体侧和腹下的毛却很长。羊驼的毛色不尽相同,有白色的,有黑色的,还有混合色的,其粪便的形状与山羊的粪便类似。

    羊驼的饲养方便又经济,由于它们属于偶蹄动物,所以并不需要钉掌;身上满是厚毛,也可以不用配鞍;羊驼食量很小,对于食物也没有过多要求,青草就足以让它们满足,饮水方面也相当节制。

    小羊驼顾名思义是指外形与羊驼相似,但体形更小的动物。小羊驼腿比羊驼短,鼻吻也更为紧凑,没有犄角;它们的绒毛是干玫瑰色的,没有羊驼那么深。小羊驼生活在高山顶上,山顶上覆盖的冰雪似乎并不能成为它们的阻碍,反而给它们带来更多乐趣。小羊驼常常结对而行,脚步轻快,非常胆小,容易受惊,看见陌生人就立即跑开。以前在秘鲁,国王曾颁布禁令,不允许猎捕小羊驼,因为它们的数量很少。羊驼的数量到现在也还是不多,而且比西班牙人刚到这里的时候少了很多。小羊驼的肉质不如野羊驼,人们猎捕它们只是为了得到它们的毛皮。在对小羊驼进行猎捕时,猎人会先将它们逼到窄路上,再在那里拉上1米左右高的绳子,然后将衣物和布满满地挂在绳子上,小羊驼被这些随风飘动的衣物惊吓,会恐惧地聚成一团,捕猎者很容易就可以将它们一网打尽。但小羊驼中也有胆子大的,它们会利用自己灵活的身手尝试着从绳子上跳过去。一旦有小羊驼成功突围,其他小羊驼也会随之效仿,从而躲开猎人。

    第十五节 树懒与猴子

    树懒

    二指树懒和三指树懒可能是自然界中两种相貌最丑陋的动物,它们或许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次品,向我们展示了动物存在的瑕疵。

    这些树懒天生没有牙齿,因此它们既无法捕捉猎物也不能食肉,甚至连草也不能吃,它们只能以树叶、野果等其他动物不屑吃的东西为生;它们花费许多的时间才能爬到树下,然后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爬到树枝上。这种行动会持续很多天,缓慢而乏味,在此期间它们只得忍饥挨饿,或者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要忍着。等到它们爬上树之后,便紧紧地攀在树枝上,不再下来。它们慢慢地吞食树叶,直到把附近树枝上的所有叶子都吃光。接下来的几周,它们都是这样生活,只能吃这种干枯无味的食物,而没有其他食物伴餐。等把树叶吃光后,它们还是只会留在树上,因为下树于它们而言是很困难的事。最后,到了它们再次饥饿难耐而不得不下树时,它们便放手让自己摔下来,重重地落到地面,如同一块没有任何弹性的东西,这是因为它们僵硬懒惰的四肢在这样的自由落体运动中还来不及伸展开来缓解冲力!

    它们一旦落到地面,命运就交给了各种敌人。因为它们的肉质不错,所以成为人和肉食动物都会捕杀的对象。它们的数量很少,似乎跟生育能力弱有一定关系,或者说即使有繁殖,存活率也相当低,因此它们的生存岌岌可危,物种濒临灭绝。

    猴子

    自然界中的所有物种都有自己的特征和无可取代的位置,我们观察到,像犀牛、狮子、象、河马、虎等都有其独自的生存环境。除了这些大型动物之外,其他动物也都喜欢和自己的同类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群体。博物学家用一个如同网状的图谱为我们介绍了动物的属。这个图谱是按动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的,比如角、牙齿、犄角、鬃毛,甚至是一些更小的特征。其中,有些动物在形体上非常完美,比如与人类十分接近的猴子,它们的许多特征都与人类相同,我们要细致辨别它们和人类的区别。虽然人类是特殊的物种,而且与其他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因为人类的身高并不出奇,与其他大型动物相比,独立性也更弱一些,所以需要群居生活,而且是很多的人在一起生活。对于猩猩而言,单从它们的外表看,难免会认为它是最后的猴子或原始的人类,因为除了没有灵魂之外,它具有人类所具有的一切。但仅从体形来看,猩猩与人类的差别很小,与猴子则基本毫无区别。

    因此,灵魂、思想、语言都是大自然单独赐予人类的,独一无二且与外形无关。尽管猩猩具有类似人类的肢体、四肢、感官、大脑和舌头,却没有语言和思维;虽然猩猩能模仿人类的动作,却无法做出任何人类的行为,这可能是由于缺乏教育,更有可能是因为人类对它们的评价有失公允。也许有人会认为,将丛林中的猴子和城市中的人类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是不对的,应该将它和同样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的野人进行比较。但是,野人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想象中的野人通常是这样的:直直竖立的头发,脸上满是胡子,两条鬓角显得十分粗野,眼窝深陷,像野兽一样怒目圆睁,目光充满野性;厚厚的嘴唇,向前微翘,鼻子是扁平的;身体和四肢都长着很多毛,皮肤粗糙,像是坚硬的牛皮,指甲又长又厚呈勾形,脚底长满了老茧。在性征方面,乳房长且柔软,腹部的皮肉下垂到膝部。孩子们四下乱窜,在污泥中打滚,父母神态狰狞地坐在地上,污垢满身、臭气熏天。这是霍唐托野人的典型肖像,而自然状态下的原始野人更加糟糕。假如人们愿意将猴子和人类进行比较,还需要在这个肖像上添加人体的结构关系、气质的协调、异性之间的吸引等,那么,我们将会发现,野人和猴子尽管不是同一物种,但它们之间的差别并不显著。

    确实,单纯从外形上进行判断,猴子可以被认为是人类物种的异化,造物主在创造人类时,既不想把人类的外形塑造成与动物截然不同的样子,但又不想把人类的外形塑造得与猴子一模一样。于是,上帝在人类的身体内注入了一口仙气,如果上帝将这口仙气也给予了猴子,那么它们将会成为人类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如果再让它们拥有了思维,那么它们就会超越其他物种,不仅能够说话,也能思考。因此,霍唐托野人和猴子之间虽然有着相似的外表,但它们之间还是有着巨大的区别,因为霍唐托野人拥有思维和语言。

    谁都不能说一个愚笨的人和一个聪明的人有不同的身体构造,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器官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他们一样拥有灵魂。因此,既然人与人是绝对相似的,我们就不能因为两者存有微小差异就毁灭或阻止其思想的形成。同样的道理,动物虽然没有思想,但经过训练后,也可以变得非常聪明。比如大象,它的成长期是动物中最长的,小象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都需要得到母象的照顾才能生存,但它是所有动物中最聪明的。豚鼠的成长期很短,三周的时间就可以长大,而且拥有了繁殖后代的能力,但它却是最愚笨的动物之一。再来看猴子,幼猴比人类的婴儿强壮,成长速度也更快,只需要母猴照料几个月就能独立生存,但它所能接受的教育却非常少。

    因此,猴子尽管与人类相似,但它仍然只是动物,而不是人类的亚种,即使在动物中也排不到第一位,因为它并不是最聪明的动物。不过,也有人认为猴子与人非常相似,它们不仅能模仿人类的动作,还能模仿人类做各种事情。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述过,所有的人类活动都具有社会性,人类的行为首先取决于灵魂,再就是后天的教育,前提条件则是父母必须长期照料孩子。对于猴子而言,这样的照料却是很短暂的,因此它做不了人类所做的任何事情。

    模仿能力是猴子最明显的特点,被多数人认为这是它独特的才能。在下结论之前,我们需要首先考察它的模仿是自由行为,还是被迫行为。猴子模仿人类的动作,是不是在它想要模仿时就能做到呢?在这里,我尤其要提到那些不带任何偏见对猴子进行观察的人,我相信他们的看法和我的相同:猴子的模仿是没有任何自觉意识的,尽管它们能像人类一样使用自己的手臂,却不知道人类也有手臂。因为猴子的四肢和器官都与人类非常相似,所以它们必然会与人类的动作相似。但动作的相似性并不意味着模仿活动是有目的性的,就如同我们制造出两个一样的挂钟或两部一样的机器,它们的运动也会相同,但相信没有人会就此认为它们是在互相模仿。猴子的身体构造与人的身体构造相似,就好比两部同样的机器一定有类似的运动,但是类似并不意味着模仿,前者是由物质组成,后者则以思维存在。模仿的前提条件是意图和目的性,而猴子是没有思维能力的,所以无法产生意图。因此,如果人类想模仿猴子,是一定能够模仿成功的,但猴子永远不会想到要模仿人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