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华严经疏注最新章节!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八十四(入第五十二经下半)

    清凉山沙门 澄观 述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十明出现见闻亲近所生善根。前九出现一期始终。今此意明於上见闻功深益远。奖物进修。文三。初征起。

    佛子菩萨摩诃萨应云何知(至)见闻亲近所种善根。

    △二正显二。初见闻信向益二。初法二。初总。

    佛子菩萨摩诃萨应知(至)所种善根皆悉不虚。

    见等如后喻含之中所明。

    △二别。

    出生无尽觉慧故(至)到无功用智地故。

    别明信益。示不虚相。有十一句。不出智断恩等三德。

    △二喻文有三喻。喻其三德。初少服金刚喻。

    佛子譬如丈夫食少金刚(至)不与肉身杂秽而同止故。

    喻於智德。智慧破惑。如金刚故。

    於如来所种少善根(至)诸行烦恼而共住故。

    以有智者。必无烦恼。故不共住。

    △二小火烧多喻。

    佛子假使乾草积同须弥(至)何以故火能烧故。

    喻於断德。

    於如来所种少善根(至)此少善根性究竟故。

    性究竟者。了惑本寂故。

    △三药王徧益喻二。初喻。

    佛子譬如雪山有药王树(至)亦能为作除病利益。

    喻佛恩德。种种方便。利众生故。

    △二合二。初明为六根境界之益。

    佛子如来应正等觉(至)则得念佛三昧清净。

    合上药王编益六根。皆通在世及与灭后。灭后亦有得见佛故。况忆念等。宝性论中。亦明如来与菩萨为六根境界大同於此。

    △二明供养遗迹益。

    若有众生供养如来(至)诸烦恼患得贤圣乐。

    合上众生。取彼地土。所经土地。犹通现灭。其塔庙者。唯约灭后。亦同法华。乃至举一手等。皆已成佛道。

    △二见闻不信益。

    佛子我今告汝设有众生(至)乃至究竟入於涅盘。

    此明益深。如来秘密藏经中。明骂药服之。犹能得方。骂沈烧已。还具香气。骂佛犹胜。敬诸外道。若尔岂无骂药之罪。骂罪非无。今语远益。故法华中。跋陀婆罗骂常不轻。千劫处於阿毗地狱。受大苦恼。毕是罪已。还遇常不轻菩萨。复蒙教化。涅盘中喻。以毒涂鼓。欲闻不闻无不死者。菩萨之名。起自闻谤之口。谤尚远益。况深信耶。况解行耶。况证悟耶。弘持之者。勉思此文。

    △第三约示。

    佛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至)诸不善法具足善法。

    △二总以结酬。

    佛子如来以一切譬喻(至)为说譬喻非是究竟。

    拣喻异法。上来性起请说因喻。普贤依请明十出现。皆借象取喻。意显佛旨深玄。深玄之旨。尚不可以智知。岂言象之能及。故令外亡言象。内绝思惟。则庶几於出现之旨。

    △五显名受持分。先长行。若准晋经。此文之前。有诸菩萨。发二种问。谓何名此经。云何奉持。今但有答。即分为二。先显名。后正明受持。令知总名。寻名求旨。识受持法。依之修持。今初显名。

    佛子此法门。

    十名分为五对。

    名为如来秘密之处名一切世间所不能知。

    内深外绝对。谓内证三德秘密藏故。外则凡小不能测故。

    名人如来印名开大智门。

    证寂开智对。

    名示现如来种性名成就一切菩萨。

    现果成因对。谓性净万德。即是佛种。今此十门出现之法。即示现义。

    名一切世间所不能坏名一向随顺如来境界。

    越世顺佛对。世尚不知。安能破坏。此十通是佛分齐境。

    名能净一切诸众生界(至)根本实性不思议究竟法。

    净机演实对。知生佛同源。则能净故。随缘不变之性。乃为诸佛之本故。而性相无碍。因果圆融。为不思议。过此更无为究竟法。前九别义。后一总该。

    △二明受持。初辨定法器二。初法二。初标器非器。

    佛子此法门如来不为余众生说。

    非器不为。所谓权小乘可思议乘。历次修故。名余众生。

    唯为趣向大乘菩萨说唯为乘不思议乘菩萨说。

    是器即为。所谓圆机不拣凡圣。趣向大乘拣於小乘。不思议乘拣於权乘。一运一切运。十信满心。即摄诸位。圆融无碍。名不思议乘。

    △二明受非受。

    此法门不入一切余众生手唯除诸菩萨摩诃萨。

    释於上来为与不为。有圆信手。能受众行。故上为。之。权小於斯不尽能受。是故不为。法集经云。是经虽行阎浮提中。於能信深法者。常住如是。正信众生。心手中行。亦有人以信解行证。皆有手义。以后后破前前。亦是一理。

    △二喻。

    佛子譬如转轮圣王(至)於七日中悉皆散灭。

    △二合。

    佛子此经珍宝亦复如是。

    以此经文合七宝者。若无此法。非真佛故。

    不入一切余众生手唯除如来法王真子生如来家。

    生如来家。合上喻中第一夫人所生太子。

    种如来相诸善根者。

    初心顿行。佛大行故。

    佛子若无此等佛之真子如是法门不久散灭。

    言散灭者。有二义故。一不能信受。则教不行。二不能修行。则行不行。般若论云。法欲灭时。修行灭故。

    何以故一切二乘不闻此经(至)唯诸菩萨乃能如是。

    释散灭所由。可知。

    △二举益观修三。初略标释。

    是故菩萨摩诃萨闻此法门(至)三藐三菩提故。

    △二广释所由二。初反显。

    佛子设有菩萨於无量百千(至)以不能生如来家故。

    若有菩萨。不依此教。纵经多劫。修诸胜行。尚非真实。况能疾得无上菩提。设有之言。似当假设。若望慈氏。赞善财言。余诸菩萨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乃能满足菩萨愿行。今此善财一生能净佛剎等。斯则举权以显於实。非假设也。若实有此不信人者。为在何位。文无定判。义当三贤。入地证圣。必信圆故。若约教道。纵经三祇。亦未入玄所。以凡夫顿能信者。宿因闻熏。为种别故。今更不信。当来岂闻。

    △二顺释二。初明闻信生家益。

    若得闻此如来无量不可思议无障无碍智慧法门。

    辨定所闻。即不思议乘故。

    闻已信解随顺悟入。

    总翻上文。不信等故。

    当知此人生如来家。

    上八字为总。余句为别。别中有九。

    随顺一切如来境界。

    以如来境为家。无性论云。生如来家者。谓佛法界。於此证会。故名为生。

    具足一切诸菩萨法。

    以菩萨行法为家。具家法故。

    安住一切种智境界。

    以俗境为家。世亲释云。由此能令诸佛种性不断绝故。

    远离一切诸世间法。

    远离非家。

    出生一切如来所行。

    以佛行为家。十住毗婆沙第一卷云。今此菩萨行如来道相续不断故。广如彼释。

    通达一切菩萨法性。

    菩萨法性为家。亦是佛种性故。亦同如来。一如境故。

    於佛自在心无疑惑。

    净当佛家。

    住无师法。

    住本佛家。

    深入如来无碍境界。

    总明因果事理无碍家。前六自分家。后三胜进家。前来初见心性。故名为生家。四地已去寄出世故。生道品家。八地由得无功用故。生於无生法忍之家。今此通三。兼显凡夫悟解之心。亦名生家。因果无碍故。

    △二信闻成行益。

    佛子菩萨摩诃萨闻此法已。

    十句分为五对无碍。

    则能以平等智知无量法则能以正直心离诸分。

    即观不碍於止。

    则能以胜欲乐现见诸佛(至)入平等虚空界。

    见佛不碍入法。

    则能以自在念行无边法界(至)具一切功德。

    智行法界。不碍起福。

    则能以自然智离一切世间垢(至)入一切十方网。

    智不染世。不碍悲入。

    则能以大观察知三世诸佛(至)入如是法不入而入。

    体绝三世。不碍用而回向。不入而入。释上入义。

    不於一法而有攀缘恒以一法观一切法。

    复释不入而入。智体即如。如外无法。而可攀缘。故无可入。心行处灭。寂然无入。不失照用故。恒以一如而观诸法。故名而入。此二无碍方为真入。又一即是如。便於一中。已见一切。

    △二总结成益。

    佛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功德(至)得无师自然智。

    无师自然。即是佛智。

    △二偈颂。即属第十见闻之益。不颂此段显名受持。显名受持后文自颂。此颂应在拣法异喻经文之前。以前长行。钩锁显名。亦是见闻所得益故。若回此偈於现瑞后。与后偈文。连环相续。文理甚顺。四偈分二。初一颂法说。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明此义而说颂言。

    见闻供养诸如来(至)要灭烦恼离众苦。

    △二有三偈。如次颂前三喻。

    譬人吞服少金刚(至)得胜功德到佛智。

    △六现瑞证成。文二。初现瑞。

    尔时佛神力故法如是故(至)充满无边法界。

    先明此界动剎雨华及香云等数。皆广多者。法难思故。后类通十方。

    如此四天下如来神力(至)一切世界悉亦如是。

    △二证成先果人。证后因人。证所以要具二种人者。法玄妙故。亦是因果交彻法故。亦是因圆果满法故。前来诸会唯菩萨者。唯因行故。发心品中。唯果证者。果之本故。初心成佛。难信受故。随义各别。所以互无。唯斯具二。今初分四。初现身。

    是时十方各过八十不可说(至)同名普贤皆现其前。

    △二赞说。

    而作是言善哉佛子(至)演说如来出现不思议法。

    △二引说证成。

    佛子我等十方八十不可说(至)一切诸佛亦如是说。

    此中兼明结通所说。一说一切说故。

    △四举益证成四。初得因位圆满之益。

    佛子今此会中十万佛剎(至)得一切菩萨神通三昧。

    即十通及十定。

    我等皆与授记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萨。

    一生当得大菩提故。

    △二得发心益。

    佛剎微尘数众生(至)佛剎微尘数劫皆得成佛。

    与远记者。由机本愿。不期速成故。又前明一生。即多之一。此辨多劫即一之多。一多圆融。何定劫数。妄生多劫。智日不迁。苟执短长。未期成佛。

    同号佛殊胜境界。

    谓缘诸佛出现境故。

    △三护持久远益。

    我等为令未来诸菩萨闻此法故皆共护持。

    △四结益广徧。

    如此四天下所度众生(至)所度众生皆亦如是。

    △二因人证亦四。初明集因。

    尔时十方诸佛威神力故(至)显现一切智自在故。

    前果人证承於前来现瑞之因。故略不叙。今此要显因果别。故广出集因。

    △二明现身。

    十方各过十不可说(至)充满十方一切法界。

    虽来自十方。而周徧法界。来即无来。

    △三辨其德用。

    示现菩萨广大庄严(至)领受无量诸佛法。

    十句文显。

    △四发言诚证。

    以佛神力各作是言(至)我等一切皆名普贤。

    皆同普者。普法同故。

    各从普光明世界。

    常寂光土。无不徧故。

    普幢自在如来所而来於此。

    本智高出。无所不摧。事理无碍世界与佛名字异者。要显不失主伴故也。

    彼一切处亦说是法(至)诸四天下亦复如是。

    兼亦结通所说。

    △七以偈总摄。文二。初叙意二。初说偈仪。

    尔时普贤菩萨承佛神力观察一切菩萨大众。

    △二辨说偈意。

    欲重明。

    欲重显前十门出现。文有十句。句各一门。而约利生。为次不等。

    如来出现广大威德。

    一成正觉。

    如来正法不可沮坏。

    二即法轮。

    无量善根皆悉不空。

    三是第十是见闻生善。上之三句正显益故。

    诸佛出世必具一切最胜之法。

    四即第一出现之法。是前总门。

    善能观察诸众生心。

    五即是心。约智显故。

    随应说法未曾失时。

    六即圆音。

    生诸菩萨无量法光。

    七即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