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华严经疏注最新章节!

p;七即境界。境界无量。出光亦多。

    一切诸佛自在庄严。

    八即涅盘。动寂自在。大般涅盘为佛庄严。

    一切如来一身无异。

    九即身业。约本说故。

    从本大行之所生起。

    十即是行。果中说因故。

    而说颂言。

    △第二正颂。四颂分二。初有一颂。颂说分中。总以结酬。

    一切如来诸所作(至)非喻为喻而显示。

    此一总包十段意故。

    △二有三颂。显名受持。初句显名。余皆劝持。且分为三。初偈叹深难闻。

    如是微密甚深法(至)乃得闻此秘奥义。

    △二有一偈。闻由多善。

    若闻此法生欣庆(至)人天赞叹常供养。

    △三有一偈举胜劝持。

    此为超世第一财(至)汝等当持莫放逸。

    然此一品。文旨宏奥。能顿能圆。究众生之本源。罄诸佛之渊海。根本法轮之内。更处其心生在金轮种中。复为嫡子。妙中之妙。玄中之玄。并居凡类之心。以少功而速证。安得自欺不受。长沦生死之中。今幸遭逢。左须自庆。

    此下入第五十三经。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

    △初明分来前明修因契果生解分。则於法起解。今明托法进修成行分。则依解起行。义次第故。

    二会来者。前会明其因圆果满生解之终。此会正行处世无染。通於终始。故次来也。

    三品来者。前品出现辨果殊胜。今明依彼起行圆融。故次来也。虽一分一会。一品是同。所对既无。来意亦别。初分名者伏托法行修成正行故以为名。二会名者。约法而论。不异分名。约处名为三会。普光明殿之会。第七重会。会终归始。故虽曰四天。莫非同为生解之会。今复重会对通。彼分始终。依解以成胜行。故会普光而前分中。生解差别。故寄历处。以显浅深。今分起行。圆融一会。并收因果。亦表成行。不离普光明智故也。此中不隔余处。何有重会之义。若约次第。前时后时即是重义。若约圆顿。就义名重。所以不动前二而升四天。二七相望。亦何所隔。明知约义亦犹灯光涉入无碍。亦似灯炷重发。重明约人。名为普慧普贤问答之会。

    三品名者。初明异名。下文十义。至彼当辨。有别行本。名度世经。度即离义。又有别行。名普贤菩萨答难二千经。此就能离人法受称。二辨本称。总由超绝世间杂染。故受其名。一约事相。有二世间。谓器及有情。此约依正分之。二约粗细。亦有二义。一有为世间。二无为世间。此约分段变易分之。谓以变易非三有摄。故名无为。故胜鬘云。有为生死无为生死。然粗细虽殊。体无出二。三约染净。乃有三义。於初二中。加智正觉。亦同世间。不同世故。如地持辨。二明离者有二义。一者性离世间。性空即是出世。二明事离行。成无染故。称为离力。林颂云。三世五蕴法。说名为世间。彼灭非世间。如是但假名。灭通二义。於事离有中。似离真离。分离全离。次下当辨。二约行者。略为四句。一随世间。二离世间。三俱四泯。言随世者。凡夫沉溺三世。五蕴非离。非随二乘无悲。不能随世。虽离非真菩萨。能随方为真离。故以随释离。二离世者。有大智故。了世性离处。然不染亦异凡小。三俱者。有大悲故。常行世间。有大智故。不染世法。既以世与性离无二为其境。以悲智无二为其行。境行融通。有其三句。一悲无不智。则世无不离。是以常在世间。而未曾不出二智。无不悲故。离无不世。是以恒超世表。而无不游世。三双融故。动净。无二唯是一念。所谓无念念等故。世与出世。无有障碍。四俱泯者。谓唯一境。既世与性离。形夺两亡。故令悲智俱融。二念双绝。又由境行相。由形夺齐离。则绝待离言。融前四句。皆无障碍。方得名为真离世间。

    三约位者。凡夫染而非离。二乘分离非真。谓果离分段。因唯事离。非今所明。菩萨具上真实之行。可得名离。然非究竟。唯佛为离。是故经云。佛常在世间。而不染世法。然今文备六位之行。即是行离行所依。位即是位离故。若事若理。若因若果。皆名离也。

    二释名者。约法事离。无他受称。离非世间。即相违释若约性离。通持业释。约行四句。前之三句俱通持业相违二释。谓具事理。二种离故。泯句并非六释所摄。亦可持业。泯即离故。

    第三宗趣。顿彰六位。理事二离。而为其宗。令体性离。顿成真离。究竟为趣。

    四释文长科十分。初序分有三。初明器世间圆满。

    尔时世尊在摩竭提国(至)坐莲华藏师子之座。

    义如前释。此段文含三种成就。

    △二智正觉世间圆满。

    妙悟皆满。

    明佛二十一种殊胜功德。广引诸论。已见前来升兜率品。今但略明上句为总。具下二十一种功德。故云妙悟。皆满下别。前四自利。余皆利他。前中有四。一智德。二断德。三恩德。四作用平等德。

    二行永绝。

    一即於所知一向无障。转功德佛地经名。不二现行。不字约义。应言无字。即永绝义。谓佛智德。离所知障。非如声闻。极远时处。有不知故。有知不知。即是二行。今无不知。故云永绝。

    达无相法。

    二即於有无无二相。真如最胜清净。能入功德。彼经名趣。无相法趣。谓趣入即此达义。然无相法体即真如。无彼有无二相。故名无相。诸法中最净无客尘。令自他入胜。於二乘名。最胜清净。

    住於佛住。

    三即无功用佛事不休息功德。世亲释云。谓住佛所住。无所住处。此即释经。於此住中。常作佛事。无有休息。此即解论。

    得佛平等。

    四即於法身中。所依意乐。作事无差别功德。谓诸佛有三事无差。一所依智同。二益生意乐同。三报化作业同。故云平等。

    到无障处。

    五即修一切障对治功德。世亲释云。谓一切时常修觉慧。对治一切障故。此明觉慧以为能治一切障者。即二障也。此为所治。

    不可转法。

    六即降伏一切外道功德。谓教证二道。他不能动。

    所行无碍。

    六即生在世间不为世法所碍功德。谓利衰等八法。不能拘故。

    立不思议。

    八即安立正法功德。谓安住十二分教。余不能思故。

    普见三世。

    九即授记功德。谓记别过未。皆如现在故。

    身恒充徧一切国土。

    十即一切世间示现受用变化身功德。谓二种身徧二种国故。

    智恒明达一切诸法。

    十一即断疑功德。谓自於一切境。善决定故。能决他疑。

    了一切行。

    十二即令入种种行功德。二本释论。易故不解。意云。徧了一切有情性行。随根令入。

    尽一切疑。

    十三即当来发生妙智功德。谓声闻人言。其全无少分善根。如来知其久远微善。后当生故。

    无能测身。

    十四即如其胜解示现功德。谓随有情种胜解。现金色等。虽现此身。而无分别。如摩尼等。故无能测。

    一切菩萨等所求智。

    十五即无量所依调伏有情加行功德。谓由无量菩萨所依。为欲调伏诸有情故。发起加行。佛增上力。闻法为先。获得妙智。异类菩萨摄受付嘱。展转传来。前后相续。无间而转。由此证得一切菩萨等所求智。意云。佛智为一切菩萨等所求故。

    到佛无二究竟彼岸。

    十六即平等法身波罗蜜多成满功德。平等即无二义。无二法身。为波罗蜜多所依。

    具足如来平等解脱。

    十七即随其胜解示现差别佛土功德。此中解脱即是胜解。随诸物情。胜解所宜。如来胜解能现金银等土。佛佛皆然。故云平等。

    证无中边佛平等地。

    十八即三种佛身方处无分限功德。世亲释云。谓佛法身不可分限尔所方处。受用变化。亦不可说尔所世界。

    尽於法界。

    十九即穷生死际常现利乐一切有情功德。

    等虚空界。

    二十即无尽功德。谓佛实智如空无尽故。今经阙最后穷未来际。总别合有二十一句。义如前说。然佛地摄论约受用身。此约十身。所以知者。处摩竭提国。是变化土。而文既叹受用功德。明知报化二身二土本相融故。不须要约地前地上。则知五位通得见故。

    △三众生世间圆满。文二。初举叹德。二列名叹德。前则多人具德。后则胜人具德。前中二。初举数拣定。

    与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至)种种国土而共来集。

    △二显具胜德三。初总标。

    悉具菩萨方便智慧。

    二别显。文有一十九句。大意不出方便智慧。分二。初十叹自分德。

    所谓善能观察一切众生(至)善入无量诸方便法。

    前八皆有智慧方便。依体起用。上五皆以善能为首。

    知诸众生空无所有而不坏业果。

    智空不坏业界。

    善知众生心使诸根境界方便种种差别。

    知根器别明识。

    悉能受持三世佛法自得解了复为他说。

    持法化之。

    於世出世无量诸法(至)悉善观察知无有二。

    后二明有方便慧。皆即事归实。二九句叹胜进德。

    於一念中悉能获得三世诸佛所有智慧。

    上一总明速成果智。下八皆是果智之用。

    於念念中悉能示现(至)清净行愿悉已具足。

    △三总结。

    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一切如来於无边劫说不可尽。

    △二列名叹德二。初列名结数。

    其名曰普慧菩萨(至)百千亿那由他佛剎微尘数。

    △二正明叹德。

    皆悉成就普贤行愿。

    文有十句。上一总。余九别。

    深心大愿皆已圆满。

    契理愿圆。普眼满故。

    一切诸佛出兴世处悉能往诣请转法轮。

    摄法上首。为普化故。

    善能受持诸佛法眼。

    受持正法。有普慧故。

    不断一切诸佛种性。

    不断佛种。普见有性故。

    善知一切诸佛兴世授记次第名号国土。

    知佛化仪。光普彻故。

    成等正觉转於法轮无佛世界现身成佛。

    示现成佛观彼无故。

    能令一切杂染众生皆悉清净。

    净染机照其源故。

    能灭一切菩萨障。

    摧他障有智幢故。

    入於无碍清净法界。

    证法界觉法性故。上之九句若约别明。初句为愿。余八为行。通说则皆普贤行愿。宿誓今满。如十大愿。普贤行现缘所作。故总句云。成就行愿。又此十句。十人通具。初句文云。皆悉成故。亦句各显一人之德。当释名故故。总句为普贤故。余九如次。前已配释。此段即是众成就也。

    △二三昧分。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入广大三昧。

    普贤入者。是会主故。说普行故。

    名佛华庄严。

    万行披敷。严法身故。即以法界行门心海。为三昧体。持无限故。说法成行。发起为用。依此体故。

    △三发起分。

    入此三昧时十方所有一切世界六种十八相动。

    先明地动警群机故。

    出大音声靡不皆闻。

    后显出声。令闻法故。前皆有加而无发起。此有发起而无加者。前表解从他缘。故有他加。此表行由己立。故自发起。又表行依解起。无别法故。所以不加摄解成行。亦须入定。圣旨多端。不可一准。

    △四起分。

    然后从其三昧而起。

    三义如前解释。

    △五请分分三。初标问意。

    尔时普慧菩萨知众已集问普贤菩萨言。

    当机众集。说法时至。此为问意。何以前来诸会经文。先问后定。今乃翻此。此有二意。一说仪无定。前表重法感。而后应此明悲深。观机欲说。众既已集。故先入定。令知说主。二约所表所来意。明从相入实。以成正解。此中意明。依体起用。以成正行。故不同也。普慧问者。称法界慧。能发行故。一人问者。行独已成。非如解故。

    △二正显问端。有二百问。其别行度世经。别作六番问答。番番之中。先问次答。动地现瑞。显益证成。古来诸德皆依彼文。用科此经。以为六段。初二十句。问十信行。

    佛子愿为演说何等为菩萨(至)何等为演说佛。

    △二有二十句。问十住行。

    何等为发普贤心(至)何等为变化。

    △三有三十句。问十行之行。

    何等为力持(至)何等为入无上菩提如海智。

    △四有二十九句。问十回向行。

    何等为如宝住(至)何等为业何等为身。

    △五有五十句。问十地行。

    何等为业何等为身(至)何等为所行处。

    △六有五十一句。问因圆果满行。

    何等为观察(至)何故如来应正等觉示般涅盘。

    第四段中。句虽三十。以无碍用一句经文是总。标虚句故彼但有二十九句。此段有五十一句。此经前后。总经三徧。开说六位。此当第二约行说也。以普贤行该六位故。故度世经最初请云。唯愿解说诸菩萨行。从始至终。令无疑故。彼经虽然不配信等。既云从始至终。末后复明成佛之事。则知决是六位之行。此经所以不将问答相间者。意取位中殊胜之行。不取位故。如不圆融。若克定约位。何殊差别因果。此经上下及本业经等。判於六位。皆以十信未得入位十住为首。谓三贤十圣。等妙觉故。今此何以不开等觉。而取信耶。此有深意。彼及此前。意在於位。取位成说。今此文意。正明於行。十信之行正居行始。等觉之位有其三义。或摄属前十地胜进。或摄属后。即名佛故。或别开位。无垢地故。今为说行。是故摄属因圆之中。经文虽有五十一句。唯后四句属妙觉位。余皆等觉。若尔此中依言依菩提心等。岂非发心住耶。此难尤非。第二段初发普贤心。岂非发心住耶。十信之初。岂无发心耶。故贤首云。菩萨发意求菩提。非是无因。无有缘等。正是发心所依。不究斯旨。空张援据。

    △三结请为说。

    善哉佛子如是等法愿为演说。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