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半月诵菩萨戒仪式注最新章节!

    毗补提啰怛娜伽耶婆那摩贺

    冒地质多沙门 弘赞 注

    按此诵式。未详作者。寻其始末。多录菩萨戒本经及一切有部戒本之文。然菩萨戒本。乃北凉昙无谶法师所译。其有部戒本。是大唐景龙四年。义净三藏奉诏译。今此戒序文云。于像法中者。盖如来灭度一千年。教流汉地。自汉明帝。至宋仁宗辛卯岁。教被此土。一千年。名为像法。自此以后。悉名末法。既云于像法中。明非末法时作。戒本后译。复非唐上所辑。可是唐末宋初。台教人集也。

    众中当差堪能诵者诵之。众既云集。先举香赞毕。三称云。

    南无梵网教主卢舍那佛。

    次举开经偈。其诵者升座。白众云。

    某甲稽首和南。敬白大众。僧差诵戒。恐有错误。愿同诵者。慈悲指示。

    ○初归敬三宝 二?修 三作前方便 四诵戒序 五结问 六正诵戒经。

    ○初归敬三宝

    菩萨戒众等。谛听。

    归命卢舍那。十方金刚佛。亦礼前论主。当觉慈氏尊。今说三聚戒。菩萨咸共听。

    梵语南无。此云归命。亦云归依。卢舍那。此云净满。是报身佛。详如疏释。十方金刚佛者。十方世界。一切诸佛。皆入金刚定。断最后微细无明。而成等正觉。即金刚道后。证不坏性也。今就功能边称。故曰金刚。就所证边称。故名佛。佛者觉也。梵语弥勒。此云慈氏。慈氏菩萨。从佛出家。创造大乘诸论。如瑜伽师地论等。后代祖述。如马鸣龙树菩萨等。故称慈氏菩萨为前论主。后第十小劫。人寿八万岁时下生成佛。故云当觉慈氏尊(将欲诵戒。故先归命三宝。以求加被)。三聚戒者。一摄律仪戒。则无戒而不持。戒是防非止恶义也。二摄善法戒。则无善而不修。善谓广修六度万行也。三摄众生戒。则无生而不度。然此五十八戒。能断诸恶。即是摄律仪戒。断恶便能成就诸善。即是摄善法戒。恶断善圆。便能饶益有情。即是摄众生戒。一切诸法。此三摄尽。故云聚也。然律仪多主内德。摄生属于外化。摄善兼于内外。由内以善修己。外以善导人。是则下化众生。中修万善。恶尽而善圆。上成佛之极果。故菩萨戒本经云。教化众生。常无劳倦。善业毕竟。速成佛道是也。十方佛是佛宝。慈氏菩萨。是大乘僧宝。三聚戒。是大乘法宝。菩萨咸共听者。此是诫众听戒也。谓现前听众。皆共一心谛听。听而思。思而修也。

    戒如大明灯。能消长夜闇。戒如真宝镜。照法尽无遗。戒如摩尼珠。雨物济贫穷。离世速成佛。唯此法为最。是故诸菩萨。应当勤护持。

    上文出菩萨戒本经。言心地大戒。能破无始生死无明之痴闇。故如世之明灯。由能破生死无明。即摄律仪戒也。此戒能别止持作犯。一切善恶诸法。分析无余。故如世之宝镜。妍媸尽现。故比丘戒本云。如人自照镜。好丑生欣戚。由能去恶集善。照了佛地功德智慧。即摄善法戒也。梵语摩尼。此云如意。是众珠之王。出龙王宫中。人若得之。置于刹竿顶上。随众生意之所欲。即雨一切金银七宝。种种乐具等物。今此戒法。出生无量胜定妙慧。一切善法圣财。济诸无法馑乏众生。故如世之摩尼。能济贫穷。由能雨圣法财。济九界之贫穷。即摄众生戒也。此心地正戒。是出离生死法中之妙术。速成正觉之最要。故比丘戒本云。一切众律中。戒经为上最。彼于人天声闻小乘法中称最。此于菩萨大乘法中。以三聚净戒为最。故云离世速成佛。唯此法为最也。是故者。既知此戒。具如上功能。故当精勤护持。无令有所亏犯也。

    ○二?修

    诸大德。春分四月日为一时。

    俗法一岁四时。佛法一岁三时。除去秋时。此有二义。一佛为诸弟子破保常心故。以秋是收成时。物皆结实。人计为常为乐。为破此着。故不言秋也。二佛为开后安居。立迦提月。令后安居人。续结得成。还名坐夏。不名坐秋。为此义故。故去秋时也。今言春分四月者。从腊月十六日。至四月十五日。名为春分。从四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名为夏分。从八月十六日。至腊月十五日。名为冬分。今先标春分。后二分。应随时改之(迦提。此云昴星。昴星直此月故。即七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月是)。

    半月日已过。

    腊月尽为半月。正月十五为一月。正月尽为一月半。二月十五为两月。二月尽为两月半。三月十五为三月。三月尽为三月半。四月十五为四月。余夏冬二时。准此改之。

    少一夜。余有一夜三月半在。

    少一夜者。谓腊月尽。日间布萨。以今夜犹属今日。夜分未满。故云少也。余有一夜者。以未满故。尚余有一夜也。若于初夜。中夜。布萨。应云少半夜。余有半夜也。佛不听后夜布萨。恐布萨未竟。明相已出。则是二日共一布萨。便成非法也。若正月十五日布萨。应云。少一夜。余有一夜三月日在。自余半月半月。但改下句。如正月尽布萨。改云。两月半在。二月十五日。应云。两月日在。二月尽。应云。一月半在。三月十五日。应云。一月日在。三月尽。应云。半月日在。或有不知佛制。教者。谓遇月小布萨。可云少一夜。如月大。则不必言。若尔。何独少一夜。而亦少一日。即应直言少一日。上句当云十四日已过。下句方言少一夜。然诸国所制律法不同。月之大小亦非一定。但随月称。无分大小。以乱常则。如遇闰月。还依正月称之。若不依正。则时有五月矣。

    老死至近。佛法欲灭。诸大德。优婆塞。优婆夷。为得道故。一心勤求精进。所以者何。诸佛一心勤求精进。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余善道法。各闻强健时。努力勤修善。如何不求道。安可须待老。欲何乐乎。

    从春分至此。是述说一切有部戒本文。今此加在家二众。若无二众。则不必诵文。如有沙弥菩萨等。当云诸大德等。准菩萨戒本。则称诸大士。言老死至近者。上谓几月日已过。余有几月日在。正为令觉日月时迁。老死逼近。所谓日往月来。飒然白首。无常老死。不与人期。是也。佛法欲灭者。若不依戒进修。正法便灭。正法既灭。更向何处修行。故律云。有秉羯磨说戒。则正法未灭世间。毗尼藏者。是佛法寿命。毗尼藏住。佛法亦住。以诸善法。胜定妙慧。皆藉戒而生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下三字上。应有讫字二合)。阿耨。此云无上。三藐。此云正。三菩提。此云等觉。即无上佛道也。余善道法者。谓根力觉道禅定三昧。乃至声闻缘觉人天道法。故彼戒本云。由不放逸。必当证得如来应正等觉。何况所余觉品善法。各闻强健时者。谓今各各得闻诵此戒法。当趁此身心强健之时。努力勤修众善。如何。是反徴之词。谓既已得闻戒法。如何不求进修道业。岂可安然直待年残衰老。修进不能。死日逼近。更欲求何等乐。故云欲何乐乎。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上二句直示。下二句设喻。此颂出出曜经。时南海卒涌惊涛浸灌。有三大鱼。流入浅泾。共相谓言。我等厄此。及漫水未减。宜可逆上。还归大海。复碍小舟。不得越过。第一鱼。尽力跳舟得渡。次鱼。复凭草获过。第三鱼。气力消竭。水亦渐涸。不知死至。尚自优游。佛因说颂。以警世人。是日。即今日分限既定。宁容希增。今过一日。即是减少后之寿命一日。故云随减。日既如是。年月可知。奚可待老。坐丧天年哉。鱼既水少。加以风吹日暴。痴鱼无知。游洋自若。老死将至。地水火风。四大侵陵。日夜交逼。甚于少水之鱼。故云斯有何乐。若能发勇猛心。不着二边。依于中道。事理无碍。圆修圆证。顿契无生。超二死泾。复本真源。如鱼尽力。跳舟得过。如或根器不能。即当依教修行。证真空理。历诸阶位。出生死流。如鱼凭舟头尾草边得过。设若懈怠。不求升进。苟贪人天之少欲乐。不觉无常将至。诚如少水痴鱼也。

    ○三作前方便

    僧集不。

    凡作羯磨布萨。一切法事前。皆须秉此六方便法。方得成就。故同一界内僧。并须身心共集一处。为防别众破僧方便。故今先问。若集。应答云已集。

    和合不。

    同一法事。和集一处。必须心口无诤。不来者与欲。上虽云集。犹防斗诤因缘。有妨法事。故今次问。若和合。应答云。和合。

    僧集和合。何所作为。

    谓僧今既和集。所为何等法事。法事非一。然皆委僧量宜。故须对众问其所作。今作布萨。应答云。

    说戒布萨。

    若非布萨时。当据事称之。或有于集僧后。复加单白羯磨已。方唤沙弥菩萨入。宁知菩萨大戒。广收一切。人非人等。不局于僧。故今不云说戒羯磨。而云说戒布萨。即受菩萨戒时。亦无羯磨。惟对佛菩萨像前三白。即是羯磨。若比丘僧作诸羯磨法事。应在余时。或菩萨比丘布萨后。拣去未受具者。方可作羯磨也。

    此中未受菩萨戒。及不清净者出不。

    此拣二种人。一未受心地大戒。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