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涅槃经疏私记最新章节!

杖煞何部等也。

    偏念偏治者。前三教子也。

    经种种孝顺者。如说长寿因也。

    经云父母是良福田者。治破戒人。由如父母。身有佛性。得为良田也。

    言行相违者。三业皆违也。

    身行相违者。说长寿因。而命短八十入灭也。

    心行相违者。慈怨相违也。

    口行相违者。同一子想。有治不治也。

    佛以何常而为问者。斥他解。如下文四种常也。无常亦四也。并世间未断命常也。

    汝以果讨因者。即生灭无常之果。讨现在因也。

    汝何不以因讨果者。以长寿之因。明涅槃长命果也。

    非数缘常者。即是阙缘非择灭无为之常。三即虚空无为常也。

    即是妙有者。三藏离断常之妙有为常也。

    亦无照应者。偏真理涅槃。未能应用故也。

    本自有之者。偏真之理本自有之。色即空故。故无对也。

    出常无常者。出前两教之常。故云出也。到登地时。单明非常非无。未有照用。故云直即一因迥出一果不融等也。

    初明佛宝常次明三宝常者。即初佛宝亦具一体三宝也。

    佛答四譬者。诸家无此释也。

    是生死寿命之河入涅槃河者。一切众生即大涅槃故。

    涅槃河出生死河者。修因至果故也。

    非生死非涅槃等约体而论。皆有照用。故云而生死等也。

    今谓人中天上地及虚空等者。人即四洲。天即六天。地谓地居及虚空等。一切众生皆有生阴中阴也。

    皆当作佛者。有论人云。众生一分不作佛。以无所化机也。今文意皆当得也。

    如阿耨池流出四河者。阿之言无。亦言无烦热池也。四面各出一河。绕池一匝。流入一海。广释如法疏记。

    由般若故等者。实相般若能生四种之姓也。亦摄九界众生也。

    从无住本立一切法者。无明无住即秘藏是。秘藏无住即无明是。故云立一切法也。若三道是无住。即理能生一切法也。

    若定出入何能出入者。九界为出。涅槃为入。如此出入即非出入。为众生故出。同入秘藏。名之为入也。

    经云于众生寿命第一者。即是九法界之众生。皆得第一也。

    能入醍醐者。味中之上。能令前之四味同入醍醐。涅槃第一之寿也。

    蹑宗作请者。迦叶蹑上说常寿之宗。而作难请住也。

    经云如注大雨者。即四辨。亦如止观评四种法师。今此即有慧有闻。故云大雨也。

    初难两教无异者。如经所言。世间亦说等。说即教也。

    外道理伪是故不现。但有盗常之名。无其义。名之为伪。故不现也。

    色种种者。诸教不同。

    同共一群者。诸教理同也。

    随机化益者。偏圆机也。

    不求乳酪者。人天名乳。以初对初。色未变故。二乘如酪。皆是无常故也。

    弘经人自益也者。末代不受。起于非常。故自食也。亦是化功归己也。

    无慈心也者。外道不为无上菩提大慈为本。只为世间耶常。是故无也。

    有得之利者。不为化他心有所得也。

    我等无器者。即是机中论。其实未知也。

    设能持戒者。皆为生天。故云常住也。

    浆譬人天者。浆是酪之所弃。由不及酪也。人天之果。大乘所弃故也。

    酪譬似道者。修于四种等也。

    醍醐譬真道者。非想涅槃也。

    我人知见等者。等取十六知见也。

    有少梵行者。谓修戒等也。

    实不知因者于佛法。谓从禅定解脱而得也。

    经云虽复说之而实不知者。虽知其名。不知其义。

    如轮王譬今佛者。即是初成为大机所感。还说常教也。

    牛无损命者。不损常住命也。

    具足还归者。常名常义具足不失。名之为归也。

    经云一切众生无有患苦者。无有二死因果之苦也。

    付弘经人者。即是如来去世。法付四依菩萨也。

    经云以是义故者。结耶归正。皆名真常故也。

    经云非是余法。是谓非外道等法也。

    经云知如来身者。谓常身法身。不同世间梵天等身也。

    至我至处者。我及诸子同入。

    秘密。藏名之为处也。

    有漏智灭即是涅槃者。择灭涅槃也。

    无漏智灭是非数缘者。释智无常故智灭。非数缘者以身为缘。身灰无漏智不行为阙缘。碍当生故。不取为涅槃也。即非择灭也。

    既有是非者。有漏灭。无漏智非灭也。

    此边则非者。不取智边也。

    既有是非者。身是涅槃。智非涅槃也。

    观师云不应尔者。身智俱灭也。

    故以法性难身者。法身常身也。法性是无常。身是有。云何得知也。

    经云夫法性者。是通之语。辞不云灭也。

    今则不尔者。涅槃之体本生灭。今灭者为缘故灭。而言涅槃耳。身智灭也。

    从生爱结者。会此定故。名为爱也。

    无想乐成者。即得定果也。

    非色非心补处者。即报法也。

    似无细心者。谓有心在。以心细故。故云似也。

    不别言行阴者。取下文意。但有四阴也。

    成就色阴者。云法性不灭也。

    而无有色想者。今而无有灭也。

    经云如来灭法者。应身示灭法身不灭也。

    经云种种方便者。于一身中现十界身。一一身示生灭。无非秘藏。故云不可思议也。

    三法异相而不得戒者。此约今经一体三宝。作如此说。是故经云。终不能证。证声闻缘觉等。此即大乘声闻。若涅槃经前何不证得。云不得戒也。

    故下难云。何不更受等也。

    清净三归者。今经一体三宝。为清净之言也。

    经云若能于是不思议者。即是一体三宝。故云则有归处也。

    经云因树则有树影者。树即法身一体。影即所归三宝也。

    经云如汝父母各各异者。如树无影。一体不成。则不生子。若树有影。能生大乘法王之子。绍继长寿。父母之季不可不知也。

    ○释金刚身品第五

    金刚四义者。即四悉檀释此金刚。从一至四。并下譬遍一切处。以合四悉也。

    世界基本者。世界初成。金轮居下。有金刚台。如来成道座此说法。故云基本也。

    其用劲利者。能坏一切也。

    故言金刚身品者。金刚是能譬。法身是所譬。亦是能所双题为品也。

    上虽三十四问通用一意者。此约开论。由金刚故长寿。由金刚故能说此经。由金刚故能天魔。乃至下文请益。皆由金刚也。然此初之一问。义含于四。云何问因。长寿问果。金刚问果。复以何因缘重问因。坚固力一句只是果家之用。若但论因果。但有二问也。

    若解长寿即解金刚等者。以即金刚。通得称长寿故也。

    更分别说者。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故说金刚身。以为喻也。

    非无别义者。即通而别。别即金刚也。次文即别而通者。一一问中皆具金刚也。

    通不当通。则通非通。各各别故也。

    非通非别者。涅槃之体也。

    而通而别者。涅槃之用也。

    今从别意者。即通而别。答此问也。

    法附人者。明有法之人。

    此人有寿者。有寿之法也。

    力是用者。人法体家之用。

    初已略说者。指纯陀品也。

    名字功德即是常安者。闻此名字。心能安于谛理也。若不深观二字。何得七劫不堕等也。

    若束若散等者。束而言之。只是常住五果。若散而言之。散在诸文也。

    在两边外者。中在两外也。

    荣即是真一真一切真者。毕竟空也。

    一俗一切俗者。不思议俗也。皆云一切三谛互融也。

    不可破坏者。一句即诸句。故不可破。诸句即一句。故不可坏也。

    初明法身果次明法身因等者。谓前长寿。前因后果此答前果后因者。欲明因是果家之因。果是因家之果。因果不二。而论因果。前后不定。名不思议也。

    从离得名者。只约可坏杂食。能离得名也。

    今明四句者。只是具如前释品。金刚四义也。

    皆当体者。一句具四义也。

    正意用此者。今取法喻标品为名也。

    病苦所取下。文意现背痛等为病也。

    是尘身者。明佛灭后舍利住世。同于尘土也。

    例余可解者举一例诸。无常既尔。诸身可存也。

    是好身者。谓三十二相等身也。或云直是好身。对非身为恶也。

    能是能非者。只论真应有是非也。

    不妨是身者。应化身。

    终日是身而复非身者。离三世故。

    终日非身而复是身者。应众生故也。

    虽不常住非念念灭者。示归涅槃无常。不同世间生灭故也。且为书之。后当破也。

    余两具足句类之可解者。若依天台大师止观。具足四句者。此中句数稍似不同。具足余句。应云亦有亦无有。亦无无等第三句也。广如彼文。是只是有。非只是无读者。应依止观中作。始与此相应。此意未详也。

    未出绝言者。单四句解绝言也。

    即非而是者。如今家释意。非是非外之是。开此非身。即是常身法身等。如法华中汝等所行是菩萨道。即客作人是长者子故。

    又解除一法相者。一相之外皆名为二。皆是非身。不名法身也。

    盖为缘耳者。法身尚无。岂有余二。故云除也。

    百非亦浅深有异者。前三教为浅。圆教为深故也。

    又善具十者。一一善皆以九为方便。十善即具百也。

    五分清净者。小乘五分也。

    清净之身悉是有有者。三藏菩萨具足二十五有烦恼之身。故云有有果报等。为大论所呵也。

    食则杀人者。此是无常之毒。能常住慧命也。

    有心行行者。谓事六度菩萨。有所得心行行也。

    福性空故为是者。离四性故空也。

    通教佛身离百非者。谓修十善离百恶等。与前但巧拙不同耳。

    又非百恶入百福者。圆教开前三教百恶入圆福。名开为非也。

    前后胜劣者。空假中次第离恶故也。

    差别隔碍者。身未互融。一身即三身故也。

    他经意者。离空假中。外别明佛法身者。别教为他。约教道不同故也。

    不知何非者。是何教中非也。

    钻仰弥难者。今约圆释。犹恐不恻诸佛境界。钻之弥坚。仰之弥难耳。

    即俗即真者。此约三谛。真中亦然也。

    即边入中者。空假二边皆入中道。无复边名也。

    即出即入即中者。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也。

    即入即出即中者。一假一切假。无空中而不假也。

    即中即入即出者。一切中无假空而不中也。即一而三。即三而一。即非三一而三而一等。乃名微妙耳。此是章安用大师义意。释此圆经百非之文。具历诸教。于一一法上。更作三番释之。融即自在。岂有诸解。得同季耶。示破坏身尘土之身也。

    为猎师食肉等者。约未制前三种净等。具如下文释也。

    经云安乐之身者。非是破坏离食等身也。

    腾疑牒问者。腾法身之果。问其因也。

    取相似因者。只是同类因等流果。由护法故。得不坏法。因得常住法身。不坏法果也。

    取其元心所为者。本为护法。执持刀箭。如是之人虽受五戒。而破于事而为存理。名为不受。反威仪等。皆为守护清净比丘故。

    经云清净比者。即是为大涅槃时。具足戒之人也。

    无名行比丘无势力俗人者。即是无势力俗人。无名行比丘皆不成护正法也。

    第二句各各不能者。如前无势力无名行等故。云还是也。

    昔是为今非等者。昔时手应持戒勿。持仗等。为今非者。今为护法而不持戒。执刀仗等。故云今非也。

    弃理存事为难者。迦叶意既云。离于守护独处空闲是事。守护是理。事即是真比丘。若有下即是为正法当知是辈等正难也。

    答弃事存理者。佛答取少欲知足小乘九部等名之事。能师子吼广说妙法。即大乘九部为理。师子吼者。名决定说。能说众生佛性也。大乘九部无缘喻议三也。小乘九部无广问记三也。

    经云如是破戒者。即是答前空闲比丘。虽名持戒为不护法。名破戒也。

    无怒者。此是净土无贪嗔痴诸惑也。

    王前生是第一比丘者。如舍利弗等是也。后生是第二者。目连是也。故为左右面二弟子也。亦云转法将等。

    或双取为证者。双取胜也。

    喻如??石者。迦叶领佛常身。犹如??石耿耿不没。若无常身。犹如??水随没也。

    通举因果者。如经护持正法为因。得无量报为果也。

    而护法者。非无戒人者。此约比丘也。

    经云不得持王者宝盖油瓶等者。为讥谦故。若有投者。王谓比丘。贪爱此物也。既自持戒云何化他者。意云与持刀杖者游行。即是无戒。若是持戒不应游行。故有问也。

    律遇强缘者。经律自行。要假外有势力者及有内解。始能护法也。

    此中正明五法神解者。谓神智明解也。

    随时教化者。只是说经也。

    不得选择等者。有机即化也。

    漫调下注(云云)者。即是不知机也。如舍利弗二弟子。皆有差机之失故也。

    未结具方便罪者。但结偷兰。未结根本也。

    语云汝是圣人那作此事者。如嵩头陀。为傅大士发迹之时。大士于鸡停塘正泙鱼。语云。汝是当来补处。那得在此。语云。头有天冠照之。即见光??。大士于是归心。故云只觉自圣人也。

    五名如止观者。一名戒。防止为义。二名毗尼。灭恶为义。三名木叉。此云解脱。四名诵。背文闇持曰诵。五名律。谓能证诠量涯重。故云律之一字也。

    会须一藏者。于经律论等三中。解一即堪为师也。

    即欲越济者。谓度生死。今欲反戒还家。故云越也。

    ○释名字功德品第六

    开善合为八善者。合上中下为一善。并前七善即成八也。

    今依七譬释七善文者。从于八河入海次第对之。乃至八味具足。亦是备具善也。

    悕望永断者。此是极上之味。如食乳糜。更无所须也。

    善治乱心者。即是梵行慈善。四无量心能修定。故云善治。若不修定。即是空乱意众生。非此大乘定也。

    一是诸佛之师者。常住秘藏之理。为佛师也。

    二是菩萨之门者。门是能通。一切菩萨修大涅槃教。从因至果。证三德理。名为正法。为大良医也。

    三杜众生四恶之趣者。闻此名字。深信功德。恶不能染。故云杜也。

    此文从所持法作名者。谓名字功德也。

    互举一边者。彼论人此论法。举法知有人。举人必具于法。故云互耳。

    而彼此中者。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发心为中依。今观生死即涅槃故。故云非彼此中者。

    一问三答者。问彼岸为一也。三答者。答彼此中三也。

    登于性地者。通教菩萨本自不堕。何假闻经也。

    为作远缘者。别时意趣。即时未免也。

    名无名等者。入内凡位也。

    超度有流者。有谓三有。流即四流也。

    信此为受者。如法华中。初随喜人深信谛理。顺涅槃心三德之解。名之受也。

    念念相续名之为持。五品六根于慈可获。岂只闻经而矣哉。

    经云及诸魔性者。名不改。烦恼等魔恼乱行人。种种扇动。广如止观中说也。

    万德为初者。意斥他云。果中万德何却为初也。

    经云上中下语者。即是上文第一语善。义即义善。文即文善。纯备即独一善。清净即行善。梵行即慈善。满足即具善也。

    故互相释者。常故即大。大故即常。大之与常一体名异耳。

    乳是其本者。乳是一。生熟为二。酪浆为二。即成五味也。

    涅槃经疏私记卷第四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