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太虚大师全书最新章节!

    <FONT size=3>

    ──十八年夏作──</P>

    说明:就佛教来说,我以为只要有严密组织的佛教会,根本上政府用不著来订管理条例的。政府但须将佛教会会章,严加核定便够了。但现今在国民革命尚未成功的时期内,凡百都在训政之下,国中的宗教,当然也随著革命的趋势,有一番整理的需要。如天主教、基督教等,有许多都是跟著帝国主义者所订的不平等条约来中国的,在今修改不平等条约后,当然须有使为适合现时国情的变更。故由政府订些条例来整理,似乎是应当的。佛教在中国,算是较普遍较陈旧的,故且将佛寺来做个例。政府中人,向来混称寺庙。在去年、各地发生了捣毁庙像的风潮,遂颁发了神祠存废的标准,遂分之为先哲类、宗教类、古神类、淫祠类之四项。先哲、宗教皆认为应存的,虽于佛教误解为多神教,然与“道”“回”“耶”同认为中国现有的宗教,则佛寺、道观等固明明是宗教的,是应与回教之清真寺、耶教之礼拜堂等同视的,不待烦言了。今之寺庙管理条例,一方将佛、道的寺观等,混于古神淫祠之祠庙之内;一方又将回寺、耶堂等居于条例之外,殊堪怪诧!故今正名曰:“佛寺管理条例”;或“佛寺等管理条例”(以等例道观、回寺、耶堂等)。</P>

    中华民国领土既包括蒙、藏的特区在内,外蒙西藏的佛寺,当然也包括在条例之内。又佛教的建筑物,在中国大抵称为寺院、庵、堂、室、阁、禅林、精舍、茅蓬之类,绝无以庙称者。间有无聊的僧人被人雇看祠庙,然仍不属于宗教类之佛教的,故应不在此条例之内;听任政府社会之存废,佛教徒当然不问。至中国领土内属于佛教之寺院,及其居住的僧徒,与管有的财产、法物等,则当然为条例所包括。亦为佛教徒所组的教会应保持管理,断不容非佛教徒借用任何名义所得侵占。亦犹回寺、耶堂,不容非回教徒非耶教徒之侵占。</P>

    由此应改正“寺庙登记条例”为“祠庙登记条例”,专登记先哲类、古神类、淫祠类之非宗教的祠庙。至于宗教之寺观院堂等,则另由各教所组的教会分别登记,并呈报政府存案。而政府直接之登记,则但与齐民一例为户口财产之登记而已。盖先哲类、古神类、淫祠类之祠庙,实为国家民众之公物。故当然由政府直接登记,或存或废以支配用途。至于佛寺等,则为各教教会之所有物,在法律上乃为“财团法人”之所有财物;何可与为国家民众公物之祠庙混无区别?按今此“寺庙登记条例”及“寺庙管理条例”,实由将宗教各有之寺堂与国民公有之祠庙,并为一类,致弄成许多之误谬。</P>

    以上所举各点,皆今议订条例的先决问题。此诸问题,既得正当之解决,乃可进为条文之拟议。</P>

    第一条  佛寺财产之所有权,属于僧伽全体,由佛教会代表之。佛教会由全体佛教徒</P>

    组织,分县、省、国之三级。其会章呈请县、省、国政府核准施行。前项佛寺,包括佛教之院、堂、林、舍等而言。普通市佛教会等于县,蒙、藏各特区与上海各特市佛教会,等于省。有特殊情形者,得酌量变通其组织。</P>

    说明:此条代替原条例之第七条、第九条。寺庙登记条例,及寺庙管理条例最大之误点,即在混佛寺、道观同为公有祠庙,故管理条例第七条云:寺庙财产之所有权,属于寺庙。各僧道主持除修持之生活费外,不得把持,或浪费寺庙财产。其云属于寺庙,犹云佛寺,道观亦同属于国家或地方公有之祠庙;僧道主持,不过等于照应香火之庙祝,故云不得把持或浪费。而第九、第十条之由县政府与地方公团保管;第十九条之由县市政府申诫或撤退并令赔偿等处分;亦根据视同公有之祠庙而来。且第四条等,隐含有逐渐消灭僧道之用意。四川佛教会等通电误读为“寺庙财产属于寺庙各僧主持”,并认其条例为保护佛教而说,遂空废许多无用辩论。殊不知原条例犹为薛长内政时之遗物,其用意祗在佛教、道教消灭;然此实非党国多数领袖公意,故兹特为揭穿。并首先规定佛寺财产之所有权,属于佛教会。</P>

    全国佛教徒应知佛寺等财产所有权,既不属于寺院等住持个人,或其变态家族;唯有属于全体佛教徒组织之佛教会,可获名正言顺之保障。且按之佛典:“僧伽”本是“佛教徒团体”之别名。寺产称“招提”,本译“十方僧物”。且教产属教会所有,尤为各国各教之通例。若寺院住持犹欲把持为个人或变态家族所有,则唯有被视同“公有之寺庙财产”,渐归灭亡而已。</P>

    蒙、藏等佛教会亦必入全国佛教会之组织中者:一、以同为中华民国统一领土内之佛教寺僧,决应一律平等。二、以非连蒙、藏为扩大之团结,中国佛教徒不足图存。三、汉族佛教僧之能为国家尽力,以和合同化蒙、藏民族等,亦正在此。故“蒙藏佛教整理委员会”,当由政府及蒙藏委员会与中国佛教会并蒙藏佛教会四者中选人员组织之。</P>

    第二条  佛寺财产、古物及僧人,皆预由县佛教会甄别登记,并汇报上级佛教会及县政府。古物登记,并汇报古物保存会。前项僧人系指男女属于“沙门苾刍僧”“沙门菩萨僧”“优蒲菩萨僧”之聚居佛寺者而言。</P>

    说明:此条代替原条例第一条、第三条、第十一条之三条。僧人是以佛教为专业之人,僧是此类人所合成有组织有律仪之集团。此种僧团,以律仪别为三类:一、男女独身各成集团,专持苾刍之律仪禅观,以求现身证四沙门果者,曰“沙门苾刍僧”。由菩萨僧等供养,完全不闻世务,此中得包举古之出家五众。二、男女独身各成集团,持沙门仪及菩萨律,以博闻广学宏济人世者,曰“沙门菩萨僧”。按菩萨戒本于出家菩萨,亦唯于不婚不淫有所严别而已。住持佛教,今当以此为中坚。三、虽同世间夫妇儿女,但亦居佛寺持菩萨律,以博闻广学宏济人世者,曰“优蒲菩萨僧”。以婚配俗形,故同“优蒲塞夷”。日本之僧,皆属此类。我国宁波等处“优蒲塞夷”,住持寺庵者亦多。新近之同住居士林者,及僧尼婚配退为“优蒲塞夷”仍住于寺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