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金刚经会解了义最新章节!



    真即不妄。实即不虚。顺理为如。不诳。不欺世也。不异。不怪诞也。无非破众生狐疑之见。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无实者。以法体空寂。无相可得。然中有恒沙性德。用之不匮。故言无虚。

    于一切法。心有住着。即不了三轮体空。如盲处暗。若菩萨常行般若波罗蜜多。无著无相行。如人有目。处于皎日之中。何所不见。

    一心既等虚空。六度俱生实相。所谓离一切相。则名诸佛也。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

    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人诚能离相发心。则是人成就第一。功德亦成就第一矣。当来之世。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离相之经。受持读诵。此人智慧弘开。不住于法。岂独二乘不能窥测。亦且菩萨不能尽之。惟有如来。以佛光明普照之真智慧。方能悉知其存心。悉见其行事。生心动念。忍辱布施。无不利益众生而为功。长养菩提而为德。由一行以推之万行。由一世以推之百世。众生无边。利益亦无边。菩提无量。长养亦无量。安有不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者哉。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持经功德养天真  化外风光别有因

    顿悟门开归万法  一归何处本来人

    在在处处。言经中有佛全身。人当在在尊敬也。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

    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佛说末法之时。得闻此经。信心不逆。四相不生。即是佛之知见。此人功德。胜前多劫舍身功德。

    初日分为早晨。中日分为日午。后日分为晚间。一日三时。布施功德。

    菩萨一文一义。一句一偈。莫不从舍身命来。又曰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不是菩萨舍身命处。盖显信心难生。佛法难闻也。信力曰受。念力曰持。对文曰读。背文曰诵。书写受持读诵者。自行也。为人解说者。化他也。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以要言之。是言经义殊胜。大乘。最上乘。言人根殊胜。受持读诵。述成人殊胜。无著云。不可思议者。惟自觉故。不可称量者。无有等及胜故。

    大乘说。最上说。如斩一握丝。一斩一切断。最上者。一佛乘也。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大乘者。智慧广大。善能建立一切法。最上乘者。无垢法可厌。无净法可求。不见众生可度。不见涅槃可证。不作度众生心。亦不作不度众生心。是名最上乘。亦名一切智。亦名无生忍。亦名大般若。上根之人。闻此经典。深悟佛意。持自心经。见自本性。究竟复起利他之行。能为人解说。令诸学者。自悟无相之理。得见本性如来。成无上道。了悟经理。将如来无上正等正觉。以一身负任之。

    ○背负曰荷。在肩曰担。荷担即前无余。直下担尽也。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彼惟会得大乘最上乘之妙耳。若以小乘自限。虽不著相。犹未忘见。便于无相妙理。不能契合。自己未度。岂能化人。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若人口诵般若。心行般若。在在处处。常行无为无相之行。此人所在之处。如有佛塔。感得天人供养。是人心中。自有世尊。故云如。

    恐人执忍辱之说。徒知舍命捐生。而不知修全真性。故极言身命布施之不若持经功德。因赞般若法身常住。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能净业障本来空  千差万别理难穷

    个中若有江湖客  何必今朝又启蒙

    此章。是言功德不可思议。首段是灭罪不可思议。次段是证果不可思议。第三段是总结不可思议。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未及世人业报。故复次言之。夫非欲人坚此持经之念。宿世作业。应招恶报。因持经力。止受小挫。忍此辱。而力加进修。当得无上菩提。

    上言经在之处。应恭敬供养。则持经之人。其当尊重可知矣。乃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反为人轻贱者何故。岂此经果无验耶。由是人前世罪业。应堕三涂恶道。以今世持经之故。但为人轻贱以偿之。虽遭轻贱。以持般若。心不著相。罪性本空。菩提之体。自然明净。

    先世。即是前念妄心。今世。即是后念觉心。

    圭峰云。此明持经。转罪为福。修持无我等相。即烦恼障尽。极恶消灭。即业障尽。不堕恶道。即报障尽。三障既灭。三德必圆。故云当得菩提。

    昔唐太宗。注金刚经。至轻贱阁笔。问一禅师。答云。此经专摧种子故也。太宗当下了然。从此下笔。沛然无碍。盖现业易消。种业难灭。每遇善缘。多方阻挠。类有物以败之者。皆种子为之崇也。是以楞严神咒。亦为专摧种子而设。

    先世有报障。今日受持经。暂被人轻贱。转重复还轻。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佛自追思前生。历无数劫。阿僧祇。华言甚无数。又记在师前。遇无数佛。那由他。亦言甚无数。如此供养诸佛。可谓至多。有特出之英。持经见本性。岂区区敬佛。可比数哉。供养。只是供他佛。持经。是供自性之佛。所以福德霄壤不侔也。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上文屡言功德之多。犹是略说。若持经者。所得功德。我若具说。彼常人闻之。必至惊骇。所以然者。盖以此经义趣。是无相之旨。故其果报。非可以言说求也。总是形容经典之甚重。持经功德之甚大。而惓惓期望后人之尊信耳。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究竟无我绝三玄  真空妙理本无传

    人人自有黄金相  分付东君仔细参

    菩萨度生无我。亦如佛之得菩提无法。以申明实无众生得灭度之义。重问发心。正从不可思议来。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复理前问。亦有分别。初问初皈依者。今问证佛果者。答言已发心过者。只要此心如如。非度生。则住伏之心。亦几乎息矣。有可度之生。不起能度之念。若四相未除。如何住伏其心。而名菩萨。所以无上正等正觉心。原无法可得也。弥勒偈云。于内心修行。存我为菩萨。此即障于心。违于不住道。

    发菩提心。原实无有法。所云发心。只是性光发露。全性起修。全修在性。空生疑如何住降。不知惟无能发之我。所发之法。然后名真住降也。此文。意与前同。前是破情显智。今是忘智显理。由此贤位。渐入圣阶。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

    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欲引己为证。故云于意云何。先使其思。于然灯佛所。正引己证上也。法从心生。外心无法。如是如是。赞其言甚当也。设有法可传。然灯何必授记后来作佛。来世。即然灯没后。广度为释迦。清净为牟尼。是故然灯佛于我授记。以见无上菩提心。从心自发。真性不动曰如如。稍加添着。即非如义。若有人言。如来有法得者。总凡人言之耳。实无有法。决言以释凡人之疑。无相无住。则无实。安住降伏。又非虚。正见如如之妙。一切法。即度生。布施。忍辱类。修行成佛。借此初入门。

    降怨王。请然灯佛入城。城中长幼尽迎。因路泥。善慧布发。佛于此授记。

    自心是佛。岂向佛边求佛。实无有法。得无上菩提者。菩萨离相。行六波罗蜜。如来要离相人。个个解到这里。故将一切诸法。生灭垢净增减种种变异之相。皆从众生颠倒妄想分别而有。若人不生分别。性相常在。毕竟平等。本来寂灭。何尝有甚变异。此即一切诸法的体性。全体如如。是即非一切法。惟即非一切法。是以法法皆同法界。而为佛法一切法也。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复以人身。譬法之非真有。大身非真有。则佛法非真有可知。

    前说如须弥山王之大身。至此方见实际。空生从前悟得的。一时现前。直答云如来说人身长大。非同一切法。而和合成身。又非外一切法。而别自为身。

    弥勒偈云。依彼法身佛。故说大身喻。身离一切障。及遍一切境。功德及大体。故即说大身。非身即是身。是故说大身。非身者。无有诸相故。大身者。有真如体故。

    大身有二义。一者遍一切处即法身。一者功德大。即报身。皆离诸相。故名为非。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弥勒偈云。不达真法界。起度众生意。及经净国土。生心即是倒。

    菩萨亦如是。言菩萨度生。不见有度。亦如是。我当灭度无量众生。是自认普度功德。实无有法。言修行虽有佛法。而法非真性。法无其法。无我即度我法。无人即度人法。无众生即度众生法。无寿者。即度一切轮回生死法。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无著云。人无我。法无我。

    再举佛像言之。饰金宝于佛土。凡夫之见。佛惟清净自心为庄严。岂假外饰。度无相。施无住。皆无我法。前虽得闻。未必能通达。此法头头是法。法法无我。是真修行菩萨。

    总之。由离相。而无我之法行。由无我。而离相之心化。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一体同观共一天  白云明月自相便

    森罗万象同根本  昔日今时尽是权

    此章以下。正明一切法无我。智眼即般若波罗蜜。福德相好。是修余五波罗蜜而成。说法亦从智波罗蜜而出。所谓一切法。皆佛法也。上明五眼知见之周遍。下明五眼见处。无一法可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欲言如来照见世人之心。先以云何使其思。化身观见为肉眼。普照大千为天眼。智烛常明为慧眼。了诸法空为法眼。自性常觉。怜念众生。为佛眼。佛教除却迷心。即五眼开。

    慧眼以根本智。照真理故。法眼。以后得智。说法度人。在佛总名佛眼。古德云。天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法眼难观俗。慧眼了知空。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

    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说此河中沙。一沙况一佛世界。佛举此众国土者。欲明其中所有众生。一一众生。皆有佛心也。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

    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心从无始以来。未常变动。虽境分三际。心无二心。故不可得。谓三心俱无也。

    人数既多。心数益多。以如来法眼照之。则为染为净。种种差别无数。一一悉知。此有何法而能悉知如此。只因如来慧眼。彻见三空。众生心种虽多。不出染净二者。此心本来如是。所以即此诸心之非心。便见一切种心。即菩提心。千圣相传以来。不曾有一字说得着。如来却向一切众生心皆非心处。随转一语曰。是名为心。如向虚空里钉橛。当明星初见时。叹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相执着。不能证得。便是这个消息。

    诸心之所以为非心何也。众生若干种心。或追忆过去。或执着现在。或攀缘未来。不出此三种。所以要觅心的落处。只就三际看。皆是虚妄生灭也。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法界通化独为尊  灵山一别至今存

    人人都具金刚眼  圣与凡夫共一尘

    此章明福德无我。众生心是因。福德是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即布施一节。亦当以无心处之。作善因。结善缘。认福德为实。即成有漏之因。无心徼福。得福反多。总之福有者取相也。福无者离相也。如来说因缘二字。点出非心名心之妙空生亦答因缘二字。已深领此意但未发明原故。所以又呼空生发明之。若住相布施。以福德为实。有违于本来空寂无为之体。惟随缘布施能离于相不见福德为实。总之本慈心而与人以乐。本悲心而拔人之苦。但畅本怀。全不住相。是无住福德。同于虚空无有边际。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离色离相是无生  无之一字强安名

    有无邪正拈来看  句里呈机自可评

    此章是明相好无我。如来不应以具足身见。是发菩提实无有法之义非具足名具足是一切法无我之义。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承上法无其法。心无其心。又番到相无其相。

    佛恐众生不见法身。但见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为如来真身。不知三十二相。即非具足色身。内具三十二净行。是名具足色身。净行者。即六波罗蜜也。于五根中。修六波罗蜜。于意根中。定慧双修。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如来无法相身。由无相。故现相。即三十二相也。

    如来净行成佛时。具有三十二相。始于首之白毫。终于足之轮相。果可执此以见如来之实相乎。然一切法皆佛法。三十二相。乃佛法之见于相者。色身何尝不是法身。具足者。无亏欠也。诸相者。种种变现神通之相也。如来以净行。具足三十二相。以智慧。则具足八万四千。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是以有诸相具足之名。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非说所说应无方  言中有响破天荒

    水流风动寻常说  土块泥团尽放光

    此章是说法无我。能信法之众生亦无我。

    六译至是名说法为一段。慧命下。秦译本无。唐穆宗时。长安僧灵幽。入冥诵经。无此一段。冥王叹曰。贯华之线。何断而不续乎。增寿十年。令往濠州钟离寺石壁上。摹本增入。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

    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又承上相无其相。番到说无其说。言如来有所说。是不由心悟。徒滋口说。即为谤佛。不解所说。谓不悟真性。何由能解。故无法可说。乃真性难言也。况法离一切名相差别。本无自体。可以容人取说。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

    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尔时。须菩提。智慧圆通。以慧为命。诚恐末法难信。慧命不续。因白佛言。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是经而生正信。因其说而悟其无所说。直契无我法之菩提法否。佛言。菩提之法。人人有分。彼能信的人。离言解义。迥脱根尘。岂是五蕴和合中人。非众生也。然而菩提之法。本来平等。彼能信的人。非出五蕴外。是非不众生矣。何以故。盖平等法界。原无高下。不但能信之众生不可以众生目之。即彼不能信之众生。全身在五蕴内。自立主宰。是众生中之众生。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无法可得得心空  心空境界本圆融

    固知道本原无说  借路还家处处通

    空生发此问。是他深解处。所以如来印可之。我于阿耨多罗三句。是就如来之如上说。以见如来无能得法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来所说相好。言说福智等。皆无我。则菩提亦复无我。岂非得而无得者耶。空生此问。已解到极深处。如来要发心人。个个向这里归根。所以即其言而印可之曰。如是如是。菩提即心自性证得。非从外来。人谓菩提可得者必菩提本有实法。而后可为我得。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少法可得。盖清净真如本来空寂。一法不立。但以妄尽觉满。名曰菩提耳。

    ○无所得。以本来各各具足故。众生以迷为失。诸佛以悟为得。实于般若体。不增一毫故无少法可得。无少法可得。甚言其无。惟不着一毫知证。是名无上正等正觉。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净心行善莫辞劳  久远行持道自高

    得失荣枯非在己  清虚境界杖头挑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上言菩提无法可得。岂一切断灭者耶。菩提非一切断灭。而无可得。正以一切周遍。而无可得。复更端告须菩提曰。是一真法。十界平等。随人分量所至。各见一般。而此法实无差别。总是一真法界。清净遍满。圣不能增。凡不能减。觉性平等。原来如是。名为等觉。不即不存。岂更有上。是以名为无上等觉耳。惟无有少法。则我相不立。是法平等。则不分我人。以此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清净平等。不住相之心。入在万行门中。顺性修为。随缘成办。一毫法相不留。一切善法满足。所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实无虚者。正谓此耳。然则如来之得菩提。修而无修。证而无证。岂非得而无得者耶。

    弥勒偈云。法界不增减。论是法平等。是故名无上。以之无上上故。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福智无比破无知  竖指擎拳总是痴

    学海任从他运用  吹毛剑下不容丝

    上半部。说不住于相。单说个清净法身。是根本智历举功德较量。十三分遂说出经名。十四分。因空生深解。遂说离相发心。行六波罗蜜。以至度众生。严佛土。得菩提。福德相好说法。俱在修一切善法上说。一切法皆佛法。而总归于无我。不出通达无我法之五眼。可见差别智。不在根本智外。圆满法身不在清净法身外。所谓一切佛法。皆从此经出。以见此经功德之大。故又重将功德较量。仍点出般若经名。以见无上菩提。不出般若此经之外。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将功德较量。点出般若经名。以见彻始彻终更无二理。即因即果。更无二时。无上菩提。总不出此般若经名。此外别无善法。因呼空生而告之曰。一四天下。有须弥山王。三千大千世界。则有亿万须弥山王矣。以此至高至广之七宝持用布施。岂非善法中之至大至广乎。然而善法不从般若出。则有漏功德也。善法若从般若出。则全海一沤也。若人以此般若受持四句。为他人说。则无少法之清净法身。无高下之平等法身。岂布施福德可及哉。弥勒偈云。虽言无记法。而说是彼因。是故一法宝。胜无量珍宝。

    大铁围山。高广二百二十四万里。小铁围山。高广十二万里。须弥山。高三十六万里。以此名为三千大千世界。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化无所化道人家  古往今来更不差

    三昧辨才徒指示  别生一见又拈华

    说度而无度。在菩提得而无得之后。他人见如来度生。有种种护念付嘱。一一见之实事。亦可言无灭度乎。为遣此疑。故说虽有种种度生之法。而如来无我。则法本无法。凡夫为凡夫。则度而无度。方了实无灭度之案。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

    须菩提。莫作是念。

    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般若智圆。自然众生见尽。是名度众生。若离受持般若外。别欲度众生。则滞四相矣。

    此复申明度生无相之旨。修得真空般若。便为度生。苟离般若度生。是凡夫之以我为我而未能通达无我法。总是著相即妄。离相即佛。

    上文言以无我修善法。则菩提得而无得。至于度生。如来现无边身。说无量法。实实以同体大悲。不于自己心外见有众生。如来自性自度。不于众生心中见有生死。众生。本自涅槃。安有众生如来度者。即此取相凡夫。如来以佛眼看来。法从缘生。了无可得。凡夫全体是佛。暂现凡夫之相。说名凡夫耳。如来无我。谁度众生。凡夫即非凡夫。有何众生可度。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法身非相露真常  野鸟山华共一光

    本地家风非外得  不劳弹指到家乡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告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前言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具足。是相好从无相中现出。好相原不离法身也。然则观佛者。见法身之好相。便可以悟无相之法身矣。但观字与见字有别。以相见佛。是以相观佛也。以相观佛。则以相虽非佛。而因此有相以观无相之妙。须菩提曰。如是如是。由无相观相。见相便知无相。如见烟知火。盖已真见非相之实相。则见诸相即非相。故曰若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则转轮圣王。亦具三十二相。循声逐色。流转妄识。名为邪道。安可执此以见正等正觉之如来哉。

    转轮圣王。管四天下。人寿万岁时出世。七宝自至。轮宝。象宝。马宝。女宝。如意珠宝。主兵臣宝。主藏臣宝。常随其身。遍照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单越。东弗婆提。常如轮之转运。故曰转轮王。以德化民。故曰圣王。以福业多具三十二相。轮王有四。一金轮。二银轮。三铜轮。四铁轮。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无断无灭本来无  看破尘劳遍界敷

    即境即心无二法  犹如明月映江湖

    恐人疑修福因。则得相果。不得菩提。修菩提因。则得菩提。失却福德。故又以断灭破之。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

    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佛正教人离相。不教人毁相。只怕人著相。非教人灭相。前以离相无我显般若空相。不堕常见。今以即相修因。显般若实相。不堕断见。汝若作是念。与莫作是念。反覆开喻。俱叮咛之意。不以具足相得菩提。是无上菩提之真性。非外相可得也。然离身相而得菩提。犹有断灭相。惟于法不说断灭相。寂而常用。用而常寂。总见离相最要。又不可有意离相。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不受不贪守自然  黄齑淡饭且随缘

    无荣无辱家常事  一种平怀一种玄

    上言不宜断相以修菩提。此言得菩提。亦不失福德。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福德。

    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前以持经者较。今以得法者较。无非形容佛法之妙。从前说法。只无我尽之。木知成功在忍。今智理俱融。人法两空。得成于忍。入大乘境界。所以胜之。诸菩萨。非单顶布施。云何者。福所必得。云何不受。菩萨所作福德。止为利益众生。故不受福德。心无望报。受犹不受也。菩萨不受福德。是作而不受。抑不作不受。不知菩萨所作福德。无自己受用想。虽受而不贪着。总为利益众生。非是说断灭相。不修诸度也。

    无生法忍者。言人本具之性。湛然常住。原无有生。亦无有灭。故名无生。此一点不断不灭之灵光。惟独自了。不能说以示人。强名曰忍而已。到此境界。其福德因果。岂布施可及。又岂同凡夫之贪着耶。

    忍有印可意。从受此经而入。忍有安定意。从持此经而入。王匡石曰。大般若有安受忍。观察忍。修此二忍。便得成无生法忍。忍力成。自得无生乐。故云得成。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威仪寂静绝三玄  尘尘分开水底天

    飞锡杖头悬日月  一毛孔内纳三千

    此章是扫去应身不定之迹。指出如来常寂法身。以示人。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上言不可以相观。如来不住于有。次言其不说断灭。如来不住于无。然不能于法身上。洞彻一源。岂能解我所说义哉。所谓如来者。不以应化为身。以法性为身。尽法界是一如如不动之体。本无去来。其来也。众生心净。缘至即现。其去也。众生心垢。感毕即隐。譬如水清月现。月亦不来。水浊月隐。月亦非去。是知法身真佛。体绝去来。以不来故。离一切法。以不去故。即一切法。若显现而成四威仪。不过为化度众生。现出之迹像。岂所以言如来哉。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一合理相原无二  冤亲平等道方圆

    是邪是正体分别  荡荡无拘乐自然

    破一合。则破分别。不言而喻。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佛说三千大千世界。以喻一一众生性上微尘之数。如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微尘。一切众生。闻经悟道。觉慧常照。趣向菩提。念念不住。常在清净。如是清净微尘。是名微尘众。聚尘为界。破界为尘。原无实体。如有实体。便可实说。

    应现十方故非一。同依一体故非异。

    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如来法身。无来无去。犹合三千大千以成一界。如来法身。现而为应身。有来有去。犹碎三千大千以为微尘也。如来设此一问。虽问微尘之多。而意显界尘之无实性。如来说一合相。正以第一义言。一真法界。平等圆融。非色相可以抟聚。非心思可以凑泊。法身之与应身。无后无先。非因非果。有时拈一尘。而全界宛然。有时现千界。而一尘不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谁为能合。谁为所合。而成一合相耶。止为凡夫在事相上取着。见谓一切万法。由分而合。由多而一。执见五蕴。取其和合。是贪着事。五蕴和合无实体。总之界归于尘。无界可取。尘归于识。无尘可取。四蕴离念。无心可取。众生取着。皆由虚妄分别。见五蕴。不了法空。是法执。取和合。不达诸法。即我执。二执不忘。故名贪着其事。

    无著云。为破色身。故说尘界等。于中细末方便。及无所见方便。尘甚多者。是细末方便。佛意以界喻真身。尘喻化身。如来宁说碎为微尘。不说合为世界。才说一。早落二三。才说个合。便成差别。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知见不生云遮月  忽闻风扫现团圆

    普天匝地光明朗  照破三千及大千

    此章是示以知见无见之佛知见。而嘱菩萨之住于正见也。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如来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是真我见。说一切众生。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是人见。说一切众生。本无烦恼。是名众生见。说一切众生。性本不生不灭。是名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于一切法。应如经中所言。如是知而明理。如是见而识别。如是信心解悟。如是便不生法相矣。法到悟时。法便不用。尚有法相乎。故曰即非。曰是名。言不生法相者。不于法取着也。如来所说。是扫众生之见而空之。非标自己之见而立之也。若众生无此见。则如来亦无此说矣。总之分别不起。诸相何自而生。不独无我相。亦无法相。并非法相亦无。而无无之见亦无矣。如是知见信解。正所谓如是降伏。如是安住也。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应化非真包古今  随缘应世本无心

    灵机一脉威音外  无口先生昼夜吟

    凡言持受。必兼言为他人说。受持之法。经中说已详尽。演说之法。未曾阐明。所以于经末示之。是付嘱处。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云何为人演说。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七宝之福虽多。不如有人发菩提心。受持此经四句。为人演说。其福胜彼。说法善巧方便。观根应量。种种随宜。是名为人演说。所听法人。有种种相貌不等。不得作分别之心。但了空寂如如之心。无所得心。无取舍胜负心。无希望心。无生灭心。是名如如不动心也。

    无著云。为说法不染故。以有如是大利。故决定演说。如是演说。即无所染。

    何以故。

    佛宜常住世间为众生说法。何故入涅槃耶。恐人生疑。故下释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说经之终。复提醒四句偈等。总是万法归空。正申结诸相非相意。曰不取于相。总结相皆虚妄以了离相即佛义。曰如如不动。总结无所住心。以了应住降伏义。又以一切法作六种观。观此透彻。自然空视一切。此中浑是一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弗安住。何待降伏哉。观即般若妙智。能观既是妙智。所观无非妙境。如是观。乃了化身即法身。法身不碍涅槃也。

    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悟心之人。称性而起。无作自成。随缘而生。缘过即寂。何常有纤毫实法。可容人住着。悟真空。则不住相观生灭。则警策修行。

    佛说是经已。

    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此在祇园。说经已毕。一切世间。天神。世人。与鬼神中之凶类。谁不惧轮回苦海。欣然回头向佛。佛法感人如此。

    记者记经已毕。每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盖信受而不奉行。并信受亦虚。即欢喜何益。世之持经者。宜于此处力加猛省。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竟)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