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地藏本愿经科注最新章节!

来。其佛寿命四十劫。

    佛出世者。以今释迦。例同古佛。如因果经云。菩萨功行满足。位登十地。在一生补处。生兜率天。期运将至。当下作佛。即观五事。一.观生熟与未熟。二.观时至与未至。三.观何国处中。四.观何族贵盛。五.观过去因缘。谁为父母。观已。下生。以今揆古。亦犹然耳。清净莲华目。三十二相之一。如宝女问佛。如来有三十二大人之相。前世宿命。行何功德。而致是相。遍布于体。佛云。如来瞳子如绀青色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常以慈目察众人故。如来之眼。如月初生大人相者。乃往古世。无粗暴志。心性和顺故。彼佛即以所得之相。以立其名。所谓面如净满月。目若青莲华。盖报佛称为净满。诸恶都尽。众德悉圆。故得天然妙目如清净莲华也。

    △二腾罗汉度生二初叙昔愿事二结会古今叙事中二初罪母堕苦二孝女发愿初又二初举能度罗汉。

    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

    像法居正末二法之间。乃塔寺坚固之时。以惟修有为福事。乃下文塑画形像之伏案也。罗汉。因名乞士。果成应供。一切法高王经云。四行四得。八富伽罗。应受世间天人供养。合掌恭敬。无上福田。故长阿含。坚固念转轮王告太子云。汝土境所有沙门。履行清贞。功德具足。独到涅槃。仁惠无厌。衣食知足。持钵乞食。以福众生故。言福度众生。

    △二述所遇孝女三初出名。

    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

    如来既已灭度。罗汉次第教人。化恶为善。革凡成圣。字言光目者。准灵枢经。五藏六府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睛同)。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盖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晦西北也。然目能发光者。以藏府之精。皆秉受脾土。脾为诸阴之首。目乃血气之宗。故脾虚。则五藏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今圣女既能孝顺二亲。恭敬三宝。自然有神膏.神水.神光。真气.真血.真精.滋目之液。光发异常。若约法论。目表定。光表慧。因定发慧。慧光注目。立此嘉称也。设食供养。食乃众生之外命。人持饭食施人。有五功德令得道。一.施命。二.施色。三.施力。四.施安。五.施辩。是为五福。若施罗汉。福百倍矣。如那律昔以一饭施辟支佛。遂感九十一劫无贫之报。又得道果。故须供养也。

    △二问愿。

    罗汉问之。欲愿何等。

    佛世应供常仪。食竟必问所愿。如迦叶问贫母言。母今意中所愿何等。世间豪富.转轮圣王.及四天王.释梵诸天。若复欲得须陀洹果。乃至三佛者。悉可得果其愿。是也。

    △三白事二初孝女陈事。

    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资福救拔。未知我母生处何趣。

    亡者。去也。不存也。从入从乚(音隐)。谓入于隐处也。然母亡资福。乃孝子正事。父母生我身。依斯乳哺长大成人。此恩此德。历劫难酬。涅槃经云。知恩者大悲之本。不知恩者甚于畜生。今光目女欲知母托生之处。可谓知恩得本。越度恒情矣。

    △二罗汉入定二初述定中见母。

    罗汉愍之。为入定观。见光目女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

    愍其为孝倍常。故为入定观母。见字属上句末。显能观之慧眼。女母乃所观之苦境。此准大师释法华。我以佛眼观见六道众生偈。擘见字属上科云。明佛有能见眼。六道众生明所见五浊。彼经五字伽陀。尚擘下字属上。况今一连之文。宁不作此读耶。不然即以观见二字为下句首。尤通以智境合明也。极大苦者。无间大地狱也。问。准大论。慧眼不见众生尽灭一异相。不受一切法。慧眼不能度众生。无所分别。故生法眼。今罗汉慧眼了知空寂。如何能见其母受苦耶。答。慧眼知空。谓于境不着。岂如生盲。全无所见耶。故大品云。慧眼菩萨。无法不见。无法不知。无法不识。是为慧眼净。明文可据也。况乃因次教化。已有菩萨出假之意。盖阿罗汉既与别教十行同除四住。自能进断界内尘沙。故四明云。亦有法缘慈悲。随世利物也。

    △二述出定问答二初问行业。

    罗汉问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业。今在恶趣。受极大苦。

    作者。造作。如佛所说。三界五道罪垢苦恼。不离于作。一切无横。非天授与。乃自作而自受也。行以迁流为义。五阴中心所法。因过去无明之惑。起于三业。造作诸法。名为行业。业成报现。故在恶趣。受极大之苦也。

    △二答所习二初述事求救。

    光目答言。我母所习。惟好食啖鱼鳖之肉。所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计其命数。千万复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所习。指习性.习气。恶习种子内熏现行。转习于恶矣。下明作业。惟之为言。独也。好者。爱而不释也。女子性柔而滞。有所好。则爱而不释。今光目之母。独好食啖鱼鳖之子。而情有所不能释也。埤雅云。鳖以眼听。穹脊连胁。甲虫也。一名神守(鳖满三百六十。龙为引飞出水。内鳖则不去)。古今注。名河伯从事(会稽陶歇庵放生诗。有从事愁见拘。波臣苦遭荡。之句)。诗云。炰鳖鲜鱼。谓鲜鱼中鲙者也。炰鳖脍鲤。言熟则有炰鳖。腥则有鲙鲤也。光目之母。习好于斯乎。此明杀生。下明食法。惟好鱼鳖之子。炒煮恣食。则令子母俱亡。然母命是一。子之命不知其几几矣。自有家至死。习以为常。所杀母子之命。非可计算。故云千万复倍。此乃博求众命。以资一膳。不惟忍心。亦且损福。东坡云。刀??(音弯。削也)。鱼鳖。以为馐膳。食者甚美。死者甚苦。周颙云。性命之于彼极切。滋味之在我可赊。此皆仁人痛怛之词也。情者。天真感物。发动性之欲也。人欲不可谓之情。气质妄动。则遁天倍情。人常拘检。犹恐放之。傥一纵恣。不可遏绝矣。故傅大士云。独自情。其实离声名。推检四运并无生。荆棘丛林何处生。可谓善制妄情。而循天真也已。尊者下。求慈救。谓我母既业深罪重。受此大苦。今恳尊者慈悲怜愍。毕竟如何哀矜而救拔之。

    △二方便度脱三初念佛塑像。

    罗汉愍之。为作方便。劝光目言。汝可志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兼塑画形像。存亡获报。

    念佛塑像。即哀救之法。心所主持曰志。从心从止。像深沉坚定之意。实德曰诚。性命之根。天得之以成天。地得之以成地。人得之而自成。不诚。是为自坏。折却性命之根。崩陷吾天地也。从成。立意直指人真心。复从言者。以散吾之诚。莫如言之漏泄天元。修词立诚。无事不实。发于言行。皆吾诚之运。致一之功也。念清净莲华目如来者。正所以吐邪倒之根。拔贪瞋之本。修念佛之因。证见佛之果。故佛告比丘。我灭度后。若称我名。所获福德无量无边。故教令称本师佛名也。塑画形像。埏土象物曰塑。绘施五彩曰画。如优填王问佛言。若佛灭后。其有众生。作佛形像。当得何福。佛告王曰。若当有人。作佛形像。功德无量。不可称计。世世所生。不堕恶道。天上人中。受福快乐。乃至作大梵王。端正无比。后皆得生无量寿佛国。作大菩萨。最尊第一。当得成佛。入泥洹道。今故劝行二事。令存亡获报也。

    △二画像供礼。

    光目闻已。即舍所爱。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复恭敬心。悲泣瞻礼。

    画像供养。人所易行。即舍所爱。人所难作。今既舍爱画像。恭敬泣礼。藉佛救母。以道报亲。纯孝之心。照耀千古矣。

    △三夜梦见佛二初孝女见佛告语二罪母托生婢家初又二初女见胜相。

    忽于夜后。梦见佛身。金色晃曜。如须弥山。放大光明。

    夜梦佛身者。杂宝藏经云。佛法宽广。济度无涯。至心求道。无不获果。乃至戏笑。福不唐捐。故孝女舍爱画像。悲泣瞻礼。佛即现身。复放光明。至人应感慈赴物机。色相光明梦慰悲恳。准善见律。梦有四种。一.四大不和梦(见山崩飞空.虎狼贼逐等)。二.先见梦(昼见黑白男女。夜克梦见)。三.天人梦(天人现善恶梦。令人得善恶事)。四.想梦(前身或有福罪障。今现善恶梦)。前二不实。后二真实。今是后二梦也。出生菩提心经云。若有梦见佛形像。诸相具足庄严身。众生见者应欢喜。念当必作调御师。今光目所梦。岂非纯以出世大孝。感格第一义天。致斯瑞应耶。金色等者。大须弥东面。及小须弥七山。纯是黄金。佛身晃曜。亦如彼山。更放光明。色相愈妙矣。

    △二佛告生处。

    而告光目。汝母不久当生汝家。才觉饥寒。即当言说。

    梦佛身放光告母生处。绝奇之事矣。生汝家。慰其生处。即言说。潜示求救也。

    △二罪母托生婢家二初生后求救。

    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吾是汝母。久处暗冥。自别汝来。累堕大地狱。蒙汝福力。方得受生。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

    文分三节。初述叙生缘。生死下。述诉苦境。蒙汝下。述谢求救。婢子者。奴妇所生之子也。梵名驮索迦。此云奴。说文云。男入罪曰奴。女入罪曰婢。婢。女之卑者。长阿含云。生子堕地能言。故名声王。如今初生有能言者。人皆怖畏。名为可畏。今小儿生三日。即稽首泣告。亦事之变怪也。佛力使之。令不昧宿缘耳。生死二句。情理惨淡。昔贤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业缘十恶之因。果报三涂之处。十地论云。杀得三果。一.异熟果。谓三恶道。二.等流果。谓生人中多病短命。三.增上果。谓感外物皆少光泽。不久住故。树提经云。何物最秽浊。生死最秽浊。何物落地狱。十恶落地狱。自作自受。无代受者。经云。作是得是。皆行所致。无横与者。其事明白。故总伤叹之。久处暗冥者。五苦章句经云。但坐悭贪食。故堕黑绳城。铁围两山间。窈窈何冥冥。神识堕其中。不睹日月精。展转不相见。但闻叫呼声。是也。自别等者。自从也。无常偈云。亲知咸弃舍。任彼绳牵去。将至琰魔王。随业而受报。恶业堕泥犁。造业苦切身。故从一大地狱至一大地狱矣。蒙汝下。先叙福力脱过去罪。后方求救脱将来苦。福力。即称名塑像。脱狱受生。下贱短命。重业轻报。更落恶道。余殃未尽也。梵名萨拘卢楴。此云卖姓。即下贱人。四人出现经云。或有人生卑贱家。及余贫贱家。无有饮食。虽复得食。臭秽难尝。生如此家。彼身口意行恶故也。短命者。世寿有三品。下方六十。中方八十。上方百二十。今下寿犹减。非短命而何。命者。准大集。歌罗逻时。即有三事。一命.二暖.三识。出入息者。名之为命。此识之种。即是命根。依心假立。命为能依。心为所依。今既生下贱。又复短命。更落恶道。三果备集。岂不苦哉。故即求计脱免也。

    △二审问业行二初正问本罪二转徴狱报初又二初以作何行业徴。

    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于恶道。

    先叙事既闻上说事实情真。审知是母。无待更疑。故声塞而哽咽。号泣而悲啼也。既是下。徴问既说文训已。已是我母。合知本所造罪矣。载审问者。恐诖讹耳。

    △二以杀骂受报答。

    婢子答言。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

    先直答本业受报。惟以杀生.毁骂身口二业。致斯地狱之报。故贤愚经。苏曼女告诸子曰。杀生之罪。当入地狱。受诸苦恼。数千万岁。常为鹿头.兔头.诸禽兽头阿傍狱卒之所猎射。无央数岁。虽思解脱。其何由乎。荀子云。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况毁骂乎。故成论云。若人恶口。种种骂詈。随语受报。故此二业佥报地狱。若非下。反显福救解脱。杀生居众罪之上。毁骂在万恶之先。若非我女蒙罗汉指示。称名塑像福利以救拔吾难。则吾杀骂二业之报。何有解脱之期。

    △二转徴狱报。

    光目问言。地狱罪报。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卒白难竟。

    初.光目问。次.婢子答。不忍者。甚言不能出诸口耳。即欲说之。亦不能形容一二。卒。尽也。竟。终也。纵于百千岁中。尽白罪苦之事。恐难终穷也。

    △二孝女发愿二初光目闻苦为母发愿分二初泣向空界陈母苦报又二初愿脱现生报。

    光目闻已啼泪号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历恶道。

    号。大哭也。内心痛裂。外哭号啕。哭久吞声。名之为泣。含悲白空界云。愿我故母。永脱地狱。毕此一十三龄之短。销其一十八狱之长。更不载历恶道。受苦无量也。

    △二愿脱后生报。

    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涂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

    求十方现命现住河沙世界诸佛者。一.显誓心广大。二.恳现佛慈哀三涂下贱。如心地观云。或有以贪多财。而为恐怖自己财宝。恒求积聚。而不受用。何况能施贫乏众生。于己财宝。深生贪着。于他财宝。欲令损减。以是因缘。命终之后。堕大地狱。受无量苦。如是苦报。名为第一正感之果。从地狱出。受畜生身。身常劳苦。水草不足。经多时中。酬损他财。如是众生。名为第二正感之果。受是罪已。生饿鬼中。因饥渴苦。无量千劫不闻浆水饮食之名。其咽如针。其腹如山。纵得饮食。随变为火。如是苦身。名为第三正感之果。毕是罪已。来生人间。贫穷下贱。为它所使。于诸财宝。所求难得。于一切时。而不自在。如是余报名相似果。与今正合。者字。牒上诸事。谓若得脱我母现身生后之报。我即对佛发广大度生之愿矣。

    △二愿对本佛发我誓心。

    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

    自今日后。标始心也。盖万里之克离初步而不登。三祇之功非始心而罔就。故旧婆沙云。若离初心。则不成无上道。一切功德。皆在初心。故知此经明地藏发心。前后四番。后却是前。今是最初。故曰自今。对佛像前。所依之主也。千百亿劫。所历之时也。应有世界。括尽依土也。地狱等者。苦众皆度也。如是下。正显度尽众生。然后自成正觉。番番发愿。莫不皆然。故知最初发心功德。亿劫称扬不尽者矣。

    △二空佛感孝赞愿告生二初印证前愿。

    发是愿已。具闻清净莲华目如来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为母发如是大愿。

    具。俱也.足也。备闻其言也。大慈愍。遍缘法界也。善能为母发愿者。赞其发心黠慧。若但为母发心。何善何能。乃以旷济之心。求毕母罪。譬如大水而灭小火。岂有不灭者乎。故赞其既善且能也。

    △二告转后报二初转现为梵志二转后成佛果今二科合释者由文断而意联也。

    吾观汝母。十三岁毕。舍此报已。生为梵志。寿年百岁。过是报后。当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劫。后成佛果。广度人天。数如恒河沙。

    离下贱家。生净行种。易短命子。为长寿仙。此孝女念佛塑像发心之力也。梵志。正翻净裔。是净梵苗裔。承习梵天法。自云从梵天口生。故独取梵名。唯五天竺有。余国即无。长阿含称为婆罗门。一子求佛发心。其母三报俱转。初生下贱。以转前报。次生梵志。以转现报。后成佛果。以转后报。无忧国土。即指极乐。转忧为乐也。盖初生地狱。以烧煮为忧。次生婢家。以下贱为忧。毕十三岁。以更堕恶道为忧。后生梵志。以邪行自大为忧。今诸忧并息。故生无忧国土。彼佛人民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故云寿命不可计劫。广度人天者。昔为罪母。乃地狱所度之死囚。将作如来。乃人天能化之大觉。发心塑像。功莫与京。故一切法高王经。佛告舍利弗。初发菩提之心菩萨摩诃萨。即发心日。已是一切声闻.缘觉.众生福田。一切众生皆于菩萨中生。菩萨所化。故其所化之众。如恒沙之多也。

    △二结会古今。

    佛告定自在王。尔时罗汉福度光目者。即无尽意菩萨是。光目母者。即解脱菩萨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昔成小果。今作大人。回小向大也。无尽意。广如别行疏明。今准记云。愿.行皆无尽故。皆无作故。得无尽名。皆即法界。皆含一切佛法故。解脱菩萨者。昔堕铁城。备经辛苦。次生婢家。又复短命。后为梵志。终堕邪流。今展转而为不思议大解脱士。佛果可期矣。然光目。由罗汉之指示。女母。因光目而超升。今于我佛垂化将终。上升忉利之候。能所毕至。子母俱来。夐隔沙劫。一会俨然。打鼓弄琵琶。还来共一家。其斯之谓欤。

    △二示今利益二初结指大愿此节似结上文今作下科首者乃结其大愿而指示之正为未来造恶众生归供脱苦之张本立科针线之妙后贤不可不知。

    过去久远劫中。如是慈愍。发恒河沙愿。广度众生。

    发心之始。付嘱之后。劫数长远。胡可筹量。如是慈愍句。略结上来四番。广指恒沙劫愿。妙玄引大经云。若有人问。谁是一切诸善根本。当言慈是。慈若不具佛十力.四无所畏.三十二相者。是声闻慈。若具足者。是如来慈。即大法聚。即大涅槃。慈力弘深。具一切福德庄严。今地藏菩萨以大涅槃心。修于圣行。得无畏地。具二十五王三昧。无方大用。是真梵行。故才言慈愍。功德具足矣。

    △二赞劝归敬二初恶者归敬脱报。

    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若遇善知识。劝令一弹指间归依地藏菩萨。是诸众生。即得解脱三恶道报。

    文初分列恶众。若遇下。归依转报。善恶二法。意内生成。譬之水火。异途施化。故经言。善业应修。恶行应离。善福追人。如影逐形。不可得离。罪福之事。亦皆如是。勿作狐疑。自堕恶道。罪福分明。谛信不迷。所在长安。佛语至诚。终不欺人。不信因果者。即一阐提。如弊宿婆罗门。常怀异见。言无他世。亦无更生。无善恶报。常为人言。沙门异见。言杀生乃至邪见者。身坏命终。皆入地狱。言不杀生乃至不邪见者。身坏命终。皆生天上。初未曾见死者还来。说所堕处。故我不信有后世。及善恶报。此盖不了业报差殊。故扬拨无因果之谈。乃至者。恶事多端。非一二可概。但不信罪重。故特点出。邪淫者。身三恶端也。非谓干犯外色为邪。但一起心。则淫泆失正。良由世人不知举身不净。妄着妖艳。乖梵天道。障菩提业。为四生因。成三涂果。润业偏重。故圣制居首。妄语者。虚妄不实也。准正法念。妄语恼人。失实功德。常如黑暗。有命同死。语刀自割其舌。胜于炎火毒蛇。命终堕狱。口出脓血等。两舌者。一口说两般话。似有两个舌头。经云。太喜多言语。增贪令他畏。口过自夸诞。两舌第一处。恶口者。粗恶骂詈人等。法句经云。虽为沙门。不摄身口。粗言恶说。多所中伤。众所不爱。智者不惜。身死神去。轮转三涂。自死自生。苦恼无量。诸佛圣贤。所不爱惜。假令身虽无过。不慎口业。亦堕恶道。大论说。一鬼头似猪头。臭虫从口出。身有金色光明。是鬼宿世作比丘。恶言骂詈客。比丘身持净戒。故有光明。口有恶言。故臭虫从口出。故增一云。宁以利剑截割其舌。不以恶言粗语。堕三恶道。毁谤大乘。如前如后。如是诸业众生。是总结不行善等。必堕恶趣。结成罪处。若遇善知识。去明解脱。若者。不定之辞。恶中傥有毫善。或能遇之。不则难遇矣。文句云。或言知祗是识。或言闻名为知。见形为识。今教一弹指顷。归依地藏菩萨。是真善知识。以即得脱三恶报故也。准僧祇律。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依新婆沙。壮士弹指顷。经六十四刹那。然归依祗一弹指。而恶道千生解脱。归依之力。莫可涯量。故劝之也。

    △二志心奉事受福。

    若能志心归敬及瞻礼赞叹。香华.衣服。种种珍宝。或复饮食。如是奉事者。未来百千万亿劫中。常在诸天受胜妙乐。若天福尽。下生人间。犹百千劫常为帝王。能忆宿命因果本末。

    先明供养。初句总标志心等。如文。香华。准密部说。香是能悦怿三昧。以此供养。即得如来无碍之智。华是宝庄严三昧。以此供养。速得如来四八妙相。梵语震越。此翻衣服。衣。依也。所以庇寒暑。遮丑陋也。种种珍宝。故佛地论。有无量七宝之说。饮食。半者蒲善尼。唐言五啖食。谓饭饼麨等。此名正食。自辰至午。随意啖之。过中不得食矣。半者珂但尼。此云五嚼食。谓根茎叶华果等。此名不正食。斋后不食果菜。是也。如是奉事句。结上供养而牒定之。未来下。示福报。正明生天受福。若天下。显有余福。如百缘经。采华人供佛因缘。命终生忉利天。又栴檀香比丘生时。身诸毛孔。出栴檀香。口出优钵华香。此由以栴檀香供养毗婆尸佛塔故。德象天地称帝。仁义所生称王。如此方五帝三王也。忆宿命等。得宿命智。如阿摩昼经。佛言。彼以心定。清净无秽。柔软调伏。便能忆识宿命无数若干种事。能忆一生至无数生。劫数成败。死此生彼。名姓种族。饮食好恶。寿命长短。所受苦乐。形色相貌。皆悉忆识(文)。故虽从天下降而为帝王。了了忆识百千劫前。初由瞻礼地藏之因。感生天上之果。最初生天之本。及今为王之末。无不忆识而洞知也。譬如有人。从己村落至他国邑。在于彼处。行住语默。复从彼国至于余国。如是展转。更还本土。不劳心力。尽能忆识所行诸国。从此到彼。从彼到此。行住语默。皆悉忆之。是则地藏威神之力。可思议乎哉。明利益竟。

    △二结显神力通经二初如来结显。

    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萨有如此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广利众生。汝等诸菩萨。当记是经。广宣流布。

    如是句。结能度人。有如句。显所施用。如此不思议人法之经。可不记之心胸。而广宣流布哉。

    △二当机承命二初慰佛通经。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愿不有虑。我等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必能承佛威神。广演是经。于阎浮提。利益众生。

    佛法应流沙界。利益不局阎浮。但南洲之人。性识无定。恶业偏多。故烦佛菩萨等偏向赡部洲也。

    △二白已敬退。

    定自在王菩萨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如文。定自在王问答竟。

    △二天王问何更立誓愿三初天王蹑前疑问分三初经家叙仪。

    尔时。四方天王俱从座起。合掌恭敬。

    拥护四洲地面。防逻恶鬼侵凌。故云四方天王。准世记经。须弥山王四出埵高四万二千由旬。四天大王所居宫殿。有七重宝城。栏楯.罗网.行树.宝铃各有七重。无数众鸟相和而鸣。东方黄金埵。王名提头赖吒。此翻持国。护持国土故。领乾闼婆(此云寻香行。天帝俗乐神)。富单那(此云臭。饿鬼中胜者。主热病)。南方琉璃埵。王名毗留勒叉。此翻增长。令自它善根增长故。领鸠槃荼(此翻瓮形。是厌寐鬼)。薜荔多(此云祖父鬼。饿鬼最劣者)。西方白银埵。王名毗留博叉。此翻杂语。能作种种语故。领毗舍阇(此云啖精气鬼。亦云颠狂鬼)。毒龙(眼毒.声毒.气毒.触毒)。北方水精埵。王名毗沙门。此翻多闻。福德之名闻四方故。领夜叉(此云轻?。飞空疾?故)。罗刹(此云可畏。亦名暴恶)。四王各有九十一子。皆字因陀罗。有大神力。然此四天。毗沙门为尊。若王念及三方天王。即严驾诣毗沙门天王。于一面立。故北方天王。统领三方。从座而起。钦承法要。渴仰在心。故合掌恭敬也。

    △二天王述疑。

    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萨于久远劫来。发如是大愿。云何至今犹度未绝。更发广大誓言。

    因闻四番弘誓。蹑前起疑而问也。盖谓大士既于久远劫来。发是大愿。自应度尽众生已。今既不尽。而重发者。为愿力有未至耶。果众生之难度耶。故曰云何。

    △三愿佛为说。

    唯愿世尊。为我等说。

    为我等说者。事有相关也。以我等正护四方。而南洲偏多恶业。彼虽负大士救拔之心。我亦抱护持世界之失。故愿说之。出我等于疑城。慰众生于未来也。

    △二如来为后答释三初赞许。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为汝及未来现在天人众等。广利益故。说地藏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内。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脱一切罪苦众生方便之事。

    双赞天王者。一以善巧发问。一以善护世间。言娑婆。则包括大千。举阎浮。则偏向南洲也。生死道中者。以六道皆有生老病死。今以生该老。以死摄病。故说前后。以略中间。升沉互换。苦乐相通。生死循环。曾无休息。故地藏菩萨以无缘大慈。救济拯拔罪苦众生者。佛言一切众生。常在长狱。十二重城围之。三重棘篱篱之。六拔刀贼伺之。能于其中得脱出者。甚难甚难。长狱谓三界。十二重城谓十二因缘。三重棘篱谓三毒也。今地藏因是众生。方便度脱。令其解三界空。不习三有。则度脱三界。知十二因缘起灭。能度痴本。则出十二重城。知淫怒痴三垢无缠。意不复着。则拔三重棘篱。晓了六情皆无本末。则离六拔刀贼。此皆大士曲垂方便。度脱之事也。

    △二愿闻。

    四天王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华严解脱月菩萨云。相视咸恭敬。一心悉专仰。如蜂念好蜜。如渴思甘露。今亦如是。故言愿乐欲闻。

    △三正告二初略示重发愿意。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萨久远劫来。迄至于今。度脱众生。犹未毕愿。慈愍此世罪苦众生。复观未来无量劫中。因蔓不断。以是之故。又发重愿。

    初述前慈愿。次示重发意。慈愍此世等。阿难分别经云。佛恩非不大。罪由众生故。世浊多恶人。还自堕颠倒。自作众罪本。命尽往无择。刀剑解身形。洋铜沃其口。遭逢众厄难。毒痛不可言。若生还为人。下贱贫穷中。故大士慈愍而度脱也。复观未来等。如经云。伤生杌命。其罪莫大。怨对相报。无有断绝。现世不安。数逢灾凶。死入地狱。出离人形。当堕畜生。为人屠割。以肉供人。未有竟时。世世为怨。还相报偿。神同形异。罪深如是。既由业缘展转相因。譬如葛藟(音垒)累于樛(音鸠)木。萦牵不断。蔓。葛属。如葛蔓延。左传云。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今业累系身。直如葛之覃延于中谷。唯见其叶之萋萋。何有断绝哉。此由惑滋业。由业润生。生还造业。业复堕苦。以是之故。复劳地藏大士。又发极重之愿。亦如葛之覃兮。施(音异。移也)。中谷而莫莫也。

    △二广明随机说法二初明大士度脱二劝天王拥护初又二初总示方便。

    如是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中。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

    化光通被。应遍及于娑婆。悲愿弘宣。却偏流于赡部。妙玄云。菩萨三业。无非利物。今但云示身说法。不云意者。用彼二业不差物机。即意之善巧故。今以方便该身意二轮。现通鉴机。下句。正口轮说法也。百千万亿者。期心业用不同。施化方便各别。如大论十七云。法身菩萨。变化无量身。为众生说法。而菩萨心无所分别。如阿修罗琴。常自出声。随意而作。无人惮者。无散心。无摄心。福德报生。故随人意出声。法身菩萨亦如是。无所分别。亦无散心。亦无说法相。是无量福德禅定智慧故。种种法音。随意而出。故十轮赞云。现作种种身。为众生说法。具足施功德。悲愍诸众生。是也。

    △二别明说法二初正明随机说化二结示业感差别夫能说法者有软语苦语之异所施教者有真谛俗谛之殊以由机杂行差致使法殊化别也问此苦业报既非善事宁不直尔说善令习何须称情说苦业耶答善恶因果法须相对若不说其贪等是过何由显施等是善若不宣三涂是苦无由显人天等乐是故须说凡夫罪行令人识知厌离归善若钝根者闻是苦业生厌离时即求世乐因此转心修诸福业若利根者闻此苦业生厌离时即求解脱因此转心能修道观便于惑中得起出因故经说言一切烦恼皆是佛种故知苦业厌离之本起善之缘是故须说若不说此恶业罪行众生不识常行不断虽称情说诸过恶然心外无别业苦以愚未解须定说罪故依俗谛说苦切语而教化之今初。

    四天王。地藏菩萨若遇杀生者。说宿殃短命报。若遇窃盗者。说贫穷苦楚报。若遇邪淫者。说雀鸽鸳鸯报。

    先举十恶报。杀.盗.淫。身三恶也。杀生罪重。故先举之。夫人人爱命。物物贪生。蠢动含灵。皆有佛性。杀而食者。即杀诸佛。常在三涂。受无量苦。若得为人。诸根不具。寿命损减。如鬼问目连。我生男女。而皆早死。念之断绝。何罪所致。答言。汝为人时。见儿杀生。助其欢喜。共啖其肉。杀故短命。喜故痛毒。

    ○窃盗者。荀子云。窃货曰盗。钱财玉帛是外所依。幡华僧物是内供养。窃外可忏。盗内难救。常在三涂。受无量苦。若得为人。贫穷困苦。诸天舍离。则外无依怙。内无福德。故致贫穷苦楚。灯指经云。当知贫穷。比于地狱。贫穷苟生。与死无别。辛苦荼毒。世所无偶。经有数千言。广叹贫穷苦楚。

    ○邪淫。如前。梵名摩由逻。此云孔雀。性妒忌。自矜尾。不必匹偶。亦与蛇交。物之淫者也。梵名迦逋。唐言鸽。鸽最喜合。凡鸟皆雄乘雌。此鸟雌乘雄。故孔雀四时有子。鸽逐月有子。梵名斫迦逻婆。此云鸳鸯。匹鸟也。止则相耦。飞则相双。雄雌未尝相离。人得其一。一思而死。故曰鹊好外反。鸳好内思。俗云。雄鸣曰鸳。雌鸣曰鸯。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亲厚斗讼。王法所加。

    若遇恶口者。说眷属斗诤报。若遇毁谤者。说无舌疮口报。

    此示口四报。恶口当一。毁谤摄三。以毁谤时。具妄言等。后生人中。有二余报。常闻恶声。恒有诤讼故也。故报恩经云。佛告阿难。人生世间。祸从口出。当护于口。甚于猛火。猛火炽然。烧世间财。恶口炽然。烧七圣财。一切众生祸从口出。毁身之斧。灭身之祸。正此谓也。

    ○毁谤者。毁辱而诽谤也。大方广总持经云。谤法之人极大重业。堕三恶道。难可出离。以谤他故。七十劫中。受大苦恼。况彼愚人。实无所知。而自贡高。乃至诽谤一四句偈。定堕地狱。永不见佛。得无眼无舌之报。故不可不慎也。

    若遇瞋恚者。说丑陋癃残报。若遇悭吝者。说所求违愿报。若遇饮食无度者。说饥渴咽病报。

    此示意三报分别。善恶所起经云。人于世间。常喜瞋恚。不别善恶。死入太山。数千万岁。出生为人。面目常恶。今见恶色人。皆宿命瞋恚所致。

    ○悭吝者。前经云。人得财产。悭贪不肯布施。不爱视诸家。贫穷者不给与。不供事沙门道士。不与乞儿病人。食饮不敢自饱。衣被不敢自完。人呼守财奴。恒荷惭愧。死堕饿鬼。见水走饮。便化消铜脓血。出生为人。贫穷冻饿。匈不能得。今有贫穷乞人。皆宿世悭贪痴种所致。

    ○饮食。固人生不可阙者。然必有时度。九横经不量食。瑜伽论食过量。皆致横死。故须撙节(无度即痴)。荀子云。偷儒惮事。无廉耻而嗜乎饮食。则可谓恶少者矣。五苦章句云。食无节度。饮酒贪味。是汝重担。不舍担者。后入地狱。据此。则饥渴咽病。犹华报耳。咽喉。咽字。因坚切。咽喉二窍。同出一腕(音管。胃府)。异途施化。喉在前主出。为气息出入之要道。咽在后主吞。为饮食粮运之关津。咽病之咽。于歇切。塞也。即噎膈病。此三焦气化不行。故致气逆胸膈之间。饮食难进咽喉。大宝积云。如咽塞病。即能断命。诚饿鬼之前相也。

    若遇畋猎恣情者。说惊狂丧命报。若遇悖逆父母者。说天地灾杀报。若遇烧山林木者。说狂迷取死报。若遇前后父母恶毒者。说返生鞭挞现受报。若遇网捕生雏者。说骨肉分离报。

    次明杂业报。畋猎始于宓羲氏。因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驱逐禽兽。为田除害。故春搜夏苗。秋狝冬狩。皆称为猎。今惟为利与口体。恣情杀害。故堕三涂。出生人中。得惊狂丧命之报。如堕河落堑。马踏车伤等是也(昔有富长者。生惟一子。娶方七日。为妻采华。堕树而死。长者问故。佛言。昔有一儿。挟弓射雀。傍有三人助喜。此儿乃前世射雀之人。今父母与妻。昔之助喜三人也)。

    ○梵名邬波弟铄。此云父母。[出/子](古悖字)。子逆也。从子从出。不顾父母也。夫孝。本吾所生。仁自此始。是曰顺德。亡本弗爱其亲。谓之逆德。非人道也。既行悖逆。自应遭天诛之灾杀矣(归心录。载齐时相州何君平。母裴氏。少年诞平。后更不孕。父母爱同眼目。年至二十。不听别室。父因使出外。母怜共私。后父还家。共母杀父。埋之后园。天雷霹。父尸出。后霹平身。具题因缘。亲邻告官。闻彻天听。敕杀裴氏。不听收埋。此乃淫母杀父。悖理逆伦。犯上罪之猪狗。故表而出之)。

    ○烧山林木。伤生多矣。梵网云。若佛子以恶心故。放火焚烧山林旷野。一切有生物。不得故烧。但一切世人。心怀惨毒。焚烧山野。或因风放火。恼害一切。故得狂迷取死之报(昔衢州杜司马。初为洛阳尉。城南午桥有民家被火焚煞数人。忽一人踉跄至县门。驰出复入。杜执而询之。首云。某即杀午桥居民者。结伴五人。劫财物数百千。因纵火焚之。时欲脱走。足不能前。晨出南行。有火遮之。因此北走。复有火爇心。驱入县门。自知不免。杜悉捕贼党。送郡杀之)。准三法度论。哭地狱。即焚烧旷野及熏烧穴居众生果报处也。

    ○前后父母。即继父母也。因非己出之子。故以恶毒加之。如大舜。闵损之后母是也。返生鞭挞现受者。毋谓造化回薄。轮运毂转。责报它生。即现生中。或失手致死。受罪公廷。或子情极。返行鞭挞。何可定也。今人不识此理。恣情鞭朴。恐现报之不爽也。

    ○网捕生雏。雏。鸟子也。鸟初生能自啄者曰雏。或网取。或手捕。皆招骨肉分离之报。以人鸟身异。母子情同也(新淦有杨生者。以网捕禽雀为业。一日。有寒雀栖于树上。生装黏竿登枝。枝折而坠。头刺于竿。透其脑出血淋漓而死)。故大小乘。均制其事耳。

    若遇毁谤三宝者。说盲聋喑哑报。若遇轻法慢教者。说永处恶道报。若遇破用常住者。说亿劫轮回地狱报。若遇污梵诬僧者。说永在畜生报。

    此明三宝中报。佛如医王。法如良药。僧如瞻病人。今毁谤者。无信心也。十轮经云。若有刹利旃陀罗于三宝所起于恶心。一切诸佛所不能救。常堕地狱饿鬼畜生。若得为人。盲聋喑哑。乌呼。盲则永不见三宝相矣。聋则永不闻三宝名矣。喑哑则永不能赞三宝德矣。虽生犹死。冥如长夜。故经云。宁吞然炭。无谤三尊也。

    ○轻法慢教者。如坚意经。佛告阿难。我今禅定。怜伤世人不知佛道真正弘深。而以浅伪轻薄之言。欲说嫉心。谤毁道根。或坏道法。轻毁沙门及优婆塞。恶口妄言。当明此人为罪所牵。故胜天子经云。若有法师。流通此经。此地即是如来所行。于彼法师。当生善知识心。尊重之心。犹如佛心。我若住世一劫。若减一劫。说是流通此经法师功德。不能究尽。今既轻法慢教。则其谁救护。永处三恶道中。受千万亿苦恼。欲得人身。如盲龟值浮木孔矣。

    ○破用常住如前。

    ○污梵。如前。诬僧。以无根波罗夷。谤彼比丘。如俱伽离谤身子.目连。行不净行。遂感身生恶疮。堕大莲华地狱。出其大舌。五百钉钉之。五百具犁耕之。则永在畜生。犹狱鬼之余报也。

    若遇汤火斩斫伤生者。说轮回递偿报。若遇破戒犯斋者。说禽兽饥饿报。若遇非理毁用者。说所求阙绝报。若遇吾我贡高者。说卑使下贱报。若遇两舌斗乱者。说无舌百舌报。若遇邪见者。说边地受生报。

    此明杂业报。汤火斩斫。杀生法也。以汤燖毛。用火炙体。或斩其头。或斫其足。经云。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互相吞啖。无有穷已。故曰轮回递偿。

    ○破戒者。若破律仪。粗罪易见。似持戒相。细恶难知。十住毗婆沙。佛告迦叶。有四种破戒比丘。似如持戒。一.有比丘于戒经中。尽能具行。而说有我。二.有诵持经律。守护戒行。于身见中。不动不离。三.有具行十二头陀。而见诸法定有。四.有缘众生行慈心。闻诸行无生相。心则惊怖。是名破戒。似如持戒。犯斋。如佛答舍利弗。非时食者。是破戒人。是犯盗人。与者亦然。非我弟子。是名盗食非法之人。盗与盗受。片盐片酢。皆死堕燋肠地狱。吞热铁丸。从地狱出。生猪狗中。食诸不净。又生恶鸟。人怪其声。乃至饿鬼食粪。人中贫贱。准正法念。受遮吒迦鸟身(恐是斑鸠之梵语。俟载考)。唯饮天雨。仰口而承。不得更饮余水。是故常困饥渴也。

    ○非理毁用。用者器用。或因气自毁。或恶心损人。良由器用。人所必需。耕有犁锄。工有斧凿。家有动用器皿。路有伞盖行具。舟车有篙桨轭轨(上音厄。轼也。下音月。车辕端持衡曲木也)。今忽无端毁之。自感需求阙绝之报矣(昔太仓沙头沈姓者。邻家有网罟车犁之类。必借而阴坏之。一日。子妇归宁。行未一里。忽雷雨大作。一龙入其家。席卷震荡。了无所遗。一家长幼俱死)。

    ○吾我贡高者。吾。我身自谓也。贡(公去声)献也。下献物于上曰贡。必高举而献之。今执我自大者。自高卑彼。如献物状。乃生死之根也。故大宝积云。一切见中。唯有我见。即时能断于智慧命。五苦章句云。自大种姓。贡高骄慢。恃智懱愚。轻邈他人。是汝重担。不舍担者。后入地狱。故其从地狱出。傥得为人。必生卑使下贱之家。荀卿有云。桥泄者。人之殃也(桥泄。嫚也)。于斯验矣。

    ○两舌斗乱者。以曲为直。以直为曲。向彼说此。向此说彼。斗构是非。坏乱纲常。十轮云。有无量种斗讼违诤。互相欺陵。粗恶乖离。诬誷矫乱。生时既以两舌斗乱。它世自感无舌百舌之报。

    ○邪见者。一切违理起者。悉是邪见。今别指者。由此见最恶。能断善根故。中论明二种。一.破世间乐。言无罪福圣贤等。二.破涅槃道。贪著于我。分别有无。均名邪见。故感余报。生于边疆。五苦章句云。边地无义理。父子相咥(音戏。笑声。又音绖。啮也)。汝。家室互相卖。属人为奴婢。恒当给驱使。动静加杖楚。虽得为人形。畜生共同侣。故大乘行人。尚畏边地受生也。然首举杀生。众恶之大本。终结邪见。业流之巨壑故耳。

    △二结示业感差别。

    如是等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业。恶习结果。百千报应。今粗略说。如是等阎浮提众生业感差别。地藏菩萨百千方便而教化之。

    初句总标能造恶者。身口意业。明业因。恶习句。明习果。百千报应。明报果。身口等者。凡夫造业。乃有多种。有心与身口相称。有身口与心相违者。凡动身口。皆由心使。故三业皆以心为根本也。恶习结果者。准弥勒问经。有三种。一.果报果。生地狱等。二.习气果。出生人中。依杀生。有短命果。乃至依邪见。故痴心增上(萨婆多论云。牛呞比丘。牛中来。以镜自照。淫女中来。目连戏跳。猕猴中来等)。三.增上果。依彼十种不善业道。一切外物。无有气势等百千报应者。准优婆塞戒经。众生造业。有四种报。一.现报(今身作业。今身即受)。二.生报(今身造业。次后身受)。三.后报(今生造业。更二三生已去方受)。四.无报(犹无记等业)。无报复有四种。一.时定。报不定(此于三时决定不改。由业有可转。故报不定)。二.报定。时不定(由业力定。报不可改。然时有可转。故时不定)。三.时报俱定(业定故。时亦定)。四.时报俱不定(由业不决定。故时报俱不定)。又涅槃。明烦恼余报等。如是百千报应。今唯粗略说之耳。如是下。正结差别。由众生作业。有具不具。若先念后作。名作具足。若先不念。直造作者。名作不具足。复有作不具足者。谓作业已。果报不定。复有作已亦具足者。时报俱定。既众生业感差别。故菩萨教化。亦设百千方便。如十轮经。佛告坚净信菩萨云。此善男子。发心以来。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但依本愿故。化应十方。而于五浊恶世。化益偏厚。亦依本愿力所熏习。及众生应受化业。故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是故在斯会中。身相端严。威德殊胜。唯除如来。无能过者。又所起化业。唯除遍吉.观音等诸大菩萨。皆不能及。以是菩萨本誓愿力。速满众生一切所求。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又名为善安慰说者。巧演深法。能善开导初学。发意求大乘者。令不怯弱。以如是因缘。众生受化得度。百千方便教化。为若此也。

    △二劝天王拥护。

    是诸众生。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动经劫数。无有出期。是故汝等护人护国。无令是诸众业迷惑众生。

    初示所护意。何故劝天王拥护。以诸众生。先受上来所说华报。次堕地狱。以受果报故也。优婆塞戒经云。有人不解如是业缘。无量世中。流转生死。虽生非想非非想处。寿八万劫。福尽还堕三恶道。故动经千劫。无出期者。如旧杂譬喻经。昔有六人。为伴造罪。俱堕地狱。佛见之笑。目连问何故笑。佛言。六人堕狱。共在一釜。各欲说本罪。热汤沸涌。各一语便回下。一言。沙者。世间六十亿万岁。泥犁始为一日。何时当竟。二言。那者。无有出期。不知何时得脱。三言。特者。咄咄。我当用治生。不能自制。意夺五家分供养三尊。愚贫无足。今悔何益。四言。涉者。言我治生。亦不致诚。财产属它。为得苦痛。五言。姑者。谁当保我从地狱出。便不犯道禁。得生天乐。六言。陀罗者。是事上头本不为心计。譬如御车失道。折轴车坏。悔无所及(文)。故动经尘劫。无出地狱之期也。是故下。正劝以二字承接。示劝护意。护人等。准光明疏。观心释。护世四天王云。东集.南苦.西道.北灭。四谛理。是四天。观四谛智。为四王。护四谛境。名护国。护心数是护众生。世者。他也。为他说心数。名护他。众生若不照四谛理。见思二惑。侵害心王。毁损境界。心王亡。境国败。心数人民迸散。境智俱为鬼神所恼。能观苦集。控御见思。则国安民宁。能为他说四谛。是护他国土。遮彼见思。使彼安乐。是为观心护世四天王也。若不如是。何能令众生于是业不迷惑耶。央掘云。护真实法。名为护世是也。

    △三天王闻已悲退。

    四天王闻已。涕泪悲叹。合掌而退。

    此由闻上业感差别之相。入心冥契。了本空寂。闻即无闻。是名心闻。故云闻已。其奈众生不了。妄作妄爱。故涕泪也。三际无时。十方非界。六道不知。动有劫数。故悲叹也。于是自心合一。不妄流动。退藏秘密。静待法音。故合掌而退。故知能以力以法。自护护人。称护世四天王也。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科注卷之二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