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禅是什么最新章节!

    从禅在中国的起源与发展来看禅

    ◇中国禅的确是由达摩传入的

    禅的历史是个让人头疼的复杂问题。关于禅在中国的起源,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与禅宗所宣扬的大相径庭。禅宗认为,梁武帝时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即是中国禅宗的开端。在中国,达摩是始祖,即第一代祖师。从释迦牟尼算起是第二十八代。历史学家的研究表明,在达摩到来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了禅。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达摩这个人尚无定论。达摩和梁武帝相见的典故也非史实。就算达摩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相见一事也绝非史实。这些都是学界的说法。对于学禅、修禅或禅宗的师傅们来讲,知不知道这些禅宗的历史经纬并不重要。知道达摩是印度的第二十八代祖师,是中国的第一代祖师就可以了。

    既然说到了达摩,在此顺便说一下我对“达摩是否存在”这一问题的看法。我认为,历史上确有达摩其人,是否见过梁武帝尚无定论。禅宗的僧人说见过,就权当见过吧。那么达摩来到中国前,禅是否已经存在?我不否认存在的可能性。我认为,禅的确是由达摩传入中国的。任何事物的形成,都不会是在某一天,而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酝酿发酵。当各种因缘具足时,事物就会显现出具体的形态,就像酒的发酵需要酝酿期一样。禅应该同样经历了这一酝酿期。如果一定要明确说出中国的禅始于哪一天?答案应该是,达摩第一次从印度来中国传法的那一天。

    ◇中国特色的“主知主义”

    当时的中国,佛教盛行“主知主义”或者说“形式主义”。已经传入中国几百年的印度佛法中,最让中国人感兴趣、最能打动中国人心的是在佛法中发挥积极作用并富有极强逻辑性的“知”。这是中国人的弱项。中国是一个古国,是世界文化的中心,但逻辑推理却并不发达。与此相反,当时在希腊,亚里士多德已经完成了他的逻辑理论。在印度,当时因明学说已十分发达。因明,用当代的语言来讲就是逻辑哲学。当时,印度的因明和希腊的逻辑以及犹太的宗教被称为世界闻名的三大中心。三大中心中的希腊和印度,都是以逻辑哲学的方式存在并已十分发达。中国却没有,即便有也十分稚嫩。所以,印度的佛教进入中国后,中国人发现佛教竟然如此富有逻辑性,拥有相当完善的理论,这让他们大为震惊,内心也被佛教所吸引。有着丰富思想和想象力的印度佛教进入这个国度后,令这方面十分薄弱的中国人在对印度佛教的吸收和接受时显得有些匆忙和惊讶。中国人在用佛教审视自己不足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主知主义”。中国佛教也自然地偏向了主知方向,这一特点是中国人对印度佛教的必然反应。当时,佛教呈现出的主知主义特质的表现形式,是《般若经》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天台、唯实、华严等宗派的迅速弘扬。需要关注的是,当时形式主义在中国很盛行。形式佛教,又称表面主义或文字主义佛教,只关注事物的表面形式。古人云,“富可润屋,德能润身”。具有道德的内涵必然会放射出道德的光芒;具有人的精神内涵就会形成人的身体外形;具有猫狗的精神内涵就会形成猫狗的体态。外形与内心,只要恰到好处地达成一致,形式主义就可以成立。形式主义本身不是坏事,如果内涵是错的,只有漂亮的外形就会变为坏事。当时的佛教,就是太过于追求佛教的外在形式。

    ◇保守主义与进步主义

    下面,我想谈谈保守主义和进步主义。保守主义近似于形式主义,而进步主义又倾向于精神主义和自由主义。佛教有大众部和上座部,二者均始于佛教初期。上座部即保守主义、形式主义,大众部则标榜进步主义和精神主义。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人类思想的范畴,这两者都是对立的。那么中国佛教的形式主义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日本的律宗就是很好的例子。根据律宗戒律,僧人每天只用两餐或一餐。印度佛教僧侣的戒律是一日两餐。单从道理上讲,两餐也好三餐也罢,应当依照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体质决定。当然,这是我们在今天这个时代的想法。当时的印度僧侣,一日只用两餐,正餐仅午餐一顿。早上吃粥,晚上不食,中午要吃得很饱。如果晚上吃饭,则不能吃固体食物,只能选择流体食物。用晚餐称为“非时”。“时”是指白昼,意思是正好进食的时间。“非时”即指不适合进食的时间。晚餐称为“药石”,石有药的意思。所以用晚餐并不是在进食,是当做服药。白天过了十二点就不能吃饭了。即使仅仅过了三四分钟也不行。

    再举一个古代中国佛教形式主义,或者说保守主义的例子。有一天梁武帝宴请僧侣。当时中国用太阳照射的影子来计算时间。有人说道:“已经过了十二点了。”僧侣们闻听后议论纷纷,不知是否应该用餐。有人说:“感觉的确是过了午时”。这时,天子开了口:“现在刚好十二点。”于是和尚们便附和道:“既然天子说了现在是十二点,那就不会有错,我们开始吃吧。”于是大家开始动手享用美餐。

    严格的戒律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戒律让僧侣拘泥于形式。如果十二点过了一分钟,哪怕一秒钟也不能进食,这的确很麻烦。但另一方面,如果觉得过一分钟没什么的话,那么超过三分钟、五分钟、三十分钟、一个小时,甚至五个小时、十个小时是否也都可以认为是合理范围。因此,划定出一条严格的界限是十分必要的。如同法律的裁决,完全按照法律条款处理,会让人觉得过于冷酷,没有人情味。但是,既然制定了法律,就应该严格遵守。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坚决执行会令人感到约束,但无规矩不成方圆。度的把握是很难的,如果度掌握好了,人心自会安定,社会必将和谐。

    ◇达摩所提倡的禅

    与形式主义相对立的是达摩。达摩既不属于形式主义,也不是精神主义、主知主义。他在逻辑范畴之外,只有在人类现实生活的原理中才能找到。达摩所提倡的就是禅。达摩在高调提倡禅的同时却在嵩山少林寺内面壁了九年。九年期间,他始终用沉默弘扬禅法,他在压低声音轻声地向世间弘扬着禅。据说达摩当时遭到了形式主义、主知主义者的反对和打压。我认为这有可能,但“达摩被他们所毒杀”的说法委实不敢苟同。总之,达摩的确遭到了形式主义者们的反对。所有宗教都提倡消除自我,因为“我执”会带来很多的烦恼和麻烦。只有消除了“我执”,宗教的光辉才会真正照射出来。在这个世界上最具忍耐力的人就是佛教徒。佛教有很多宗派,宗派之间观点不同,难免相互非议。

    佛教教导人们要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做坏事,要多做善事。但人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从而产生了很多争论。对于做善事的必要性,各宗派的看法都是一致的。但谈到做善事的理由,却各执己见并争论不休。导致各宗派在关键时刻无法协同一致。这是一个麻烦的宗教学问题。人心的作用,从根本上讲是存在两面性的,信仰也同样具有两面性。对立的两面并不是交替工作,而是同时发挥着作用。关于两面性的问题迄今没有定论,今天暂且不去谈它。所以,达摩遭到形式主义反对,恰恰说明达摩同样反对当时的形式主义和主知主义。禅宗倡导的“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恰好表明禅与形式主义、主知主义的对立。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用当代哲学家、教职人员的话说就是“神秘的体验”。“教外别传”,并不表示要传授佛法之外的什么教诲,而是指不拘泥于佛教的名相用另外的方式传授佛法精髓,这种方式就叫做神秘主义。禅宗称之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这是达摩带入中国的。主知主义和逻辑主义都是宗教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偏向任何一方都会带来弊害。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方能具足宗教完整、和谐的形态。当主知主义盛行时,就不可避免地会偏重神秘主义的体验,就意味着要高调宣扬“教外别传”的思想。教外别传被格外重视时则必然要强调主知的思想。

    纵观中国佛教历史,禅宗进入中国后逐渐盛行。禅宗主张“教外别传”,所以认为佛陀所说经文中的文字,大多是无用、无益的,是拘泥形式的。既然只是形式,所以有无两可,禅宗的文字只有公案。到了宋代,终于有人无法忍受禅宗所带来的弊病,站出来发声了:天台宗认为,佛经讲述了众多的真理,连一卷经书都没读过的人,没有资格被称为佛学大家。禅宗的人不能称之为佛教徒,禅宗不是佛教。面对天台宗的这种排斥,禅宗认为:整天读经有什么益处?宋代时,天台宗和禅宗就是这样无休止地争论。从宗教学角度看,这两者缺一不可,并一定要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但人做不到这一点,总是偏向其中一方。因此产生了达摩和天台宗。事实上,唯有神秘的体验方能为宗教的发展贡献力量。神秘的体验能够成为创造新事物的动机。宗教过于偏重“主知主义”就会有深陷某种形式中无法自拔的危险。这种危险发生时,就会引发新的反对禅宗和过分强调“神秘的体验”运动,提倡宗教不能陷入形式,避免僵化不变。新运动产生的源头一定是神秘的体验,不会是主知主义。所以,可以说禅宗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禅的极致一定在心理上

    禅,就是神秘的体验。神秘的体验是指在人的内心活动中,有一种无法用语言和道理解释清楚的经验。没有亲身经历过这种体验,人无法拥有真正的生命,只会陷入人生的形式中。只要经历了这种体验,人生的形式就会变化,生命就会有意义。将毕生精力集中在这一体验修行上的正是禅宗。禅宗不依赖经书,提倡“教外别传”。所以有人说禅宗无视经文的存在。读一读《楞伽经》就会发现禅宗没有依止的经典。净土真宗尊崇《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法华宗尊崇《法华经》,真言宗以《大日经》为依止的经典。每个宗派都有着各自依止的根本经典,禅宗则没有。有人认为禅宗依止《金刚经》,也有人认为禅宗最初所依止的是《楞伽经》。达摩为弟子慧可开示“什么是神秘的体验”时就拿出了《楞伽经》(当时《楞伽经》已传入中国)。达摩对慧可说:“此经开示了禅宗的重要思想。这部经典有四卷,你要依此经弘扬禅法。”所以说中国的禅宗是依照《楞伽经》开始弘扬的。弘扬的过程中禅宗的所依经典又演变成了《金刚经》。这是因为到了六祖慧能时期,《金刚经》被吸收进禅宗里。是禅宗主动地依止了《金刚经》,还是因为当时《金刚经》盛行被禅宗所利用?目前尚无定论。

    禅宗采用《金刚经》是有理由的。《金刚经》浅显易懂,即使不太懂佛教的人也能读懂。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一本大众化、普及本的经书。这样的经书自然容易弘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