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铃木大拙说禅最新章节!

    这次会谈的节目制作人金纳(Robert Emmett Ginna,Jr)在访问结束之后感叹道:“我发现铃木博士是个圣人。”

    对于禅宗,铃木博士那种绝不妥协、满含诗意,且具有深度宗教性的解释,在他的追随者看来,实在是灵性与智慧的双重挑战。从这篇短文里,也许我们还不能全然领会那浑然无我的境界,但我们无疑会发觉,这里所谈的禅的神秘主义,和甘地的哲学思想有相当的近似之处。

    同铃木博士谈话的是麻省理工学院哲学教授休斯顿·史密斯(Huston Smith),他曾一度遁入禅寺,专心潜修禅学。

    史密斯:铃木博士,佛陀死后所遗留给后人的,究竟以什么最重要————是那些诲人不俗的讲词,还是他那堪为典范的人格?

    铃木大拙:当然是他的人格。每次讲道自然也都是人格的表现。当他濒近寂灭,他最后所说的是:“当自求解脱,切勿求助他人。”这便是他的最终遗言、最后训示。

    史密斯:这岂不意味着人世上并无恩典,并无来自天上的救赎?

    铃木大拙:这正是上座部佛经复述佛陀的临别训词时所说的————没有恩典,没有外力的救赎。如果有所谓救赎的话,那救赎也只有来自自己本身。

    史密斯:你提到了上座部,那意思是说佛教里还有派别的不同。佛教分裂过吧?

    铃木大拙:是的,是的。每一个宗教都不免如此。不过禅宗却是一切佛教宗派的根基。

    史密斯:让我们来谈谈你学禅的经过吧……你什么时候才下决心终生研究禅学?

    铃木大拙:你说研究,但这和研究一种科学或什么别的东西是不大相同的。一种宗教性的冲动,宗教性的自觉心理,总是自自然然地浮现……而除非你心中的疑难能够得到解答,有所归属,你的心便不可能再感觉宁静。

    史密斯:你是不是天生就禀赋了宗教性的冲动?

    铃木大拙: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后来才觉醒的。

    史密斯:它什么时候在你身上觉醒?你还记得吗?

    铃木大拙:啊,这我倒不能说得很清楚。不过开始有这种倾向应该是在十六七岁吧。从那时起,我一直追求着如何把我的宗教热情安定下来。

    史密斯:嗯。你费了多久的时间?

    铃木大拙:好几年后我才感觉安定下来了。但我一旦有了自己的证验,便有一股强大的欲望在我身上觉醒,要我把这些传播出去,告诉别人。

    史密斯:你曾经正式上过大学吗?

    铃木大拙:没有。我本来应该在一所大学里接受教育的,但我不太在意他们教导学生的正式课程。我自动退学了————像个不良少年,我想,后来我就进入一座禅寺,与世隔绝。

    史密斯:你留在那里多久?

    铃木大拙:那至少也有七八年。

    史密斯:当你决心————像你所说的,当你寻得了自己的答案,经历那美妙的体验,而决心把这件事传播出去时,你是不是马上就选择了西方作为你传播的地方?

    铃木大拙:不,没有这回事。直到我第一次访美,我才有了那样的决定。那差不多是六十年前的事。我发现西方世界对东方民族的想法和感觉十分无知。在一个美国的小镇待了十一年以后,我回到日本。这时我才发现,日本式的生活,事事物物,在我的眼前都有了截然不同的意义。

    史密斯:比如说,什么?

    铃木大拙:日本所特有的东西————就像茶道、花道、绘画或者诸如此类有意思的东西。

    史密斯:所以便有一种感觉,觉得日本生活里西方闻所未闻的这些面向是有价值的?

    铃木大拙:不错,正是这样。

    史密斯:所以,从那时起,你更决心要献身致力于向西方解说东方,特别是佛教里的禅宗?

    铃木大拙:是的,尤其那些我们可以说是源于禅宗对生命的了解而发展出来的各种艺术。

    史密斯:关于禅宗的英文著作,你的书是最早出现的吧?

    铃木大拙:不止禅宗,还包括了佛学的概论,以及佛学的源流。

    史密斯:我很想知道,关于西方为什么对禅宗发生兴趣,你有什么意见?

    铃木大拙:我想那大概是因为西方已经在我们称作科学的研究里走过头了。科学研究追求着一种确切的方向,而东方的思考方式则正相反。

    史密斯:禅宗是怎么开始的?

    铃木大拙:相传禅的开始,是在一次法会上,佛陀正在讲道的时候。他的一个弟子拿了一枝花献给佛陀。佛陀接过了它,一句话也不讲,只是拿着它遍示众人。没有人知道佛陀的意思是什么。但是当佛陀环顾众人的时候,他注意到有一位名叫迦叶的尊者对着他笑。佛陀也笑了。他说:“我有一个宝贵的东西,托付给你。”禅便这么开始。

    史密斯:那么,在这一笑里便包含禅的一切胜境了?

    铃木大拙:并不是微笑本身,而是佛陀的托付和迦叶对佛陀真正意味上的了解。如此一来,佛陀的心灵便和其弟子的心灵合而为一了。

    史密斯:绝对的同一。

    铃木大拙:这个嘛,我倒不敢说。但是如果我们要勉强去解释它的话,也许可以说是同一————是一种相合,即两个心灵间的某种融汇。

    史密斯:禅的胜境就这样子从佛陀的心里传到这位弟子的心里。这实在是很脆弱的一回事。

    铃木大拙:事实上,一点也不脆弱。你对我说话,我回答你。这是脆弱吗?

    史密斯:只有迦叶亲闻(亲见)佛陀的“拈花授法”。理论上,每一个禅师的心灵和情境都应该和他相同————都该是他的精神弟子。

    铃木大拙:不错,如果我举起一根指头而你微笑,这时禅便在我们之间传递了。

    史密斯:当你遇到一个参悟的人,你如何去认出他呢?

    铃木大拙:我想,禅宗在心理上与其他宗教教义,以及其他佛教宗派的教义不同之处,即在它对无意识的察觉,不即不离,若即若离。以形而上学的观点言之,“有限”原是“无限”,“无限”原是“有限”。若你真能“理解”这点,你便了解禅了。

    史密斯:铃木博士,你说过禅宗的道德特征是“即”与“离”,这是什么意思?

    铃木大拙:这在禅宗里是很重要的部分。在现实生活里,只要我们还活在这物理世界里,我们便免不了和某些或好或坏、或美或不甚美的东西有所联系。但是在《圣经》里我们可以读到(可能是在保罗的一封书信里):“我们活在这个世界里,但不属于这个世界。”这便表达了既即又离的理念。所以,只要还活在这相对性的世界,我们只有依附着对现实的双重看法。

    但是在这相对性世界的另一面,我们有一个不再是相对性的世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