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八识规矩颂讲记最新章节!

    一    遍行、别境

    六位心所,是五位百法中的第二位,名叫‘心所有法’,这是属于八识心王所有之法,简称心所,又称心数。心所与心王的关系,由下列三义建立: 一、恒依于心王,依八识心王而起。二、与心王相应。三、系属于心王。心所以上三义建立,得‘我所’名。这些心所,随著顺违之境,而起爱憎善恶之心,助成心王事业。认真的说,心王本身无善恶,不能单独造作,必须心所相应方有势力,心所协和于心王,互相呼应,以造作善恶之业。这八识心王,每一个心王好比是一位国王,既然是王,不能没有臣属辅佐。所以心所就好比是国王的臣属。心所有五十一位,分为六组,叫做‘六位心所’。这六组是:

    一、遍行心所; 五个,名称是触、作意、受、想、思。

    二、别境心所: 五个,名称是欲、胜解、念、定、慧。

    三、善心所: 十一个,名称是信、惭、愧、无贪、无嗔、无痴、勤、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四、根本烦恼心所: 六个,名称是贪、嗔、痴、慢、疑、恶见。

    五、随烦恼心所: 二十个,又分为小随烦恼,中随烦恼,大随烦恼三种。小随烦恼十个,名称是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乔。中随烦恼二个,名称是无惭、无愧。大随烦恼八个,名称是昏沉、掉举、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

    六、不定心所: 四个,名称是悔、眠、寻、伺。

    由以个六位心所看来,善心所止有十一,而烦恼、随烦恼却有二十六,宜乎我们的善习少而恶习多,世人善行少而恶行多也。

    六位心所如上所述,现在先自遍行心所说起:

    遍行二字,是周遍起行的意思。心若生时,此五心所相应俱起。它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泛,它通于一切心————八识心王; 通于一切时————过去、未来、现在; 一切性————善、恶、无记; 一切地————三界九地。遍行心所有五,是触、作意、受、想、思。

    一、触: 触是接触,五根与五境接触 (触) 而生识,根、境、识‘三和’就名为触。<百法明门论> 曰 :‘令心心所触境为性,受想思等所依为业。’触与作意,有时互为先后。

    二、作意: 作意就是注意,因根、境、识的三和而引起注意,或先注意而生起触。论曰 :‘谓能警心为性,于所缘境引心为业。’语云,‘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可见心识了别外境,须以作意为前导。

    三、受: 受是感受,心识领纳顺违之境生受。论曰 :‘谓领纳违顺俱非境相为性,起爱为业。’受有三种,领纳顺境名乐受,领纳违境名苦受,领纳非顺非违境名舍受。若再加忧、喜二受,就称为五受。

    四、想: 想是认识作用,论曰 :‘于境取相为性,施设种种名言为业。’就是于一切相上生起分别,再加上名称。如谓此是瓶、此是钵等。

    五、思: 思是造作的意思,论曰 :‘令心造作为性,于善品等,役心为业。’思有三种,曰审虑思、决定思、动发胜思,它于是非善恶,筹量其可行不可行,决定之后,驱役自心,造作邪正善恶之业。其实这就是我人的意志作用。

    别境心所,是以其所缘之境各各不同,非如遍行心所同缘一境,故称别境。遍行心所是心识生起时,五心所相继生起。别境心所是专对某种特别情况,继五遍行心所之后,个别生起。别境所缘之境有四种,即欲缘所乐境,胜解缘决定境,念缘曾习境,定缘所观境,而慧则是于四境拣择为性。别境五心所,如下所释:

    一、欲: 欲是‘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 欲就是希望,对外境的希望追求,对所爱境,希望必合,对所恶境,希望必离。因此希求就有了善恶染净之分,希望成佛作祖,当然是净欲,追求财、色、名、食、睡,就是染欲了。

    二、胜解: 胜者殊胜,解者见解,对外境起决定性的理解。它是‘于决定境,印持为性,不可引转为业。’即于邪正善恶境,既经决定,必如此作,不可引转。所以在犹豫不决的情况下,没有胜解。

    三、念: 念是记忆,‘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即是对经历过的事明记不忘,叫做念。

    四、定: 定是三昧,译曰正定,它是‘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心注一境而不散乱,叫做定。

    五、慧: 慧是智慧,智慧能断除疑惑,论曰 :‘于所观境,简择为性,断疑为业。]这种慧是由定而发,所以对于善恶是非,能取得决定性的简择。

    二    善、烦恼

    六位心所的第三位,是善心所。善与恶相对,凡是性离衍恶,顺益世人者,叫做善。也可以说,对于佛陀的教法,依法而行,叫做善。善心所有十一个,是:

    一、信: 对善法能了知而实信,对佛法义理能坚定信仰者,曰信。此有三种,一者信实,信实事和实理; 二者信德,信功德及道德; 三者信能,信善恶之业的能力。

    二、惭: 惭者羞耻,做了坏事内心感羞耻,别人学问道德强过自己,感到耻不如人,都叫做惭。惭是自我尊重的促进力量。

    三、愧: 做了坏事,怕舆论的批评,怕别人的指责,无颜见人曰愧。在世俗社会,惭愧二字连在一起用,在此处,惭著重于崇重善法,愧著重轻拒恶法。

    四、无贪: 贪者贪爱,贪著世间财色名利,非分追求,非义而取,曰贪; 反之以己所有,惠施于人,广行布施,曰无贪。

    五、无嗔: 嗔者嗔恚,逆境当前,不能忍受,恼恨于心,生起恚恨,曰嗔。反之,慈愍待人,不做恶行,曰无嗔,

    六、无痴: 痴者愚昧不明,是非不分,起诸邪见,谤无因果。无痴意谓有智慧,明达事理,主要是指明确理解四圣谛、八正道、十二缘生的道理。

    七、勤: 勤又名精进,精者不杂,进者不退,对于为善断恶,佛法修持,勇猛前进,谓之精进。

    八、轻安: 轻者轻快,安者安乐,这是禅定时使身心得到轻适安稳的境界。

    九、行舍: 行是行蕴中的行,舍是舍弃,舍弃行蕴中的昏沉掉举,令心平等正直,论曰 :‘精进三根令心平等正直,无功用住为性,对治掉举静住为业。’即由不放逸先除广杂染,令心寂静而住,处于平静的中庸状态。

    十、不放逸: 放者放荡,逸者奔逸。论曰 :‘精进三根,于所断修,防修为性,对治放逸,成满世出世间善事为业。’也就是于五欲六尘心不希求,对治放逸。

    十一、不害:  害者损害、戕害,不害是‘于诸有情不为损恼,无嗔为性,能对治害,悲愍为业。’ 不害相当于慈悲,与人以乐,拔人以苦。

    六位心所的第四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