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中国色彩最新章节!

    有人说现代中国革命的中心思想是孙中山礼赞,这句话多少有点说中了。特别是自革命政府成立以来,孙中山的地位如日中天。孙中山已不是个革命运动家,而成了君临于中国四亿民众之上的神了。有关孙中山的所有书籍正在源源不断地出版。全国的学校已不用说了,连市内的商店、剧场、书场、饭馆、医院、律师事务所,不管走到哪儿,到处都挂着孙中山的像。就不用说官吏政客的会客厅了,可说无一处不挂有孙氏肖像。若去买信封、信笺或是笔记本之类,总印有孙中山的“天下为公”、“革命尚未成功”之类的语录或是其肖像。孙逸仙的地位威望自去年就开始不断地往上攀升,到了最近则已至白热化的程度。不过,你见此情景后就以为现代中国的大多数民众仅是如此崇拜孙中山啊,那就过于草率了。对孙中山的崇拜在某种程度上是自然产生的,而过度的热衷,则当归于政府的宣传。当今国民党的政治家们将故孙总理神格化,口口声声称要不断贯彻总理遗嘱,实际却是以此来弥补自己的名声和信誉的不足。不过从结果上来看,这也并不是什么坏事。此外,国民党嫡系出身的原孙中山的弟子的大部分政治家,从感情上来说他们也很少会不赞同将恩师孙中山奉为神来祭祀吧。在革命党员中,对孙中山的崇拜早先起就相当炽热,在他生前时,国民党的本部或是支部的会议室的正面必定挂有总理的肖像,到了最近,普遍性的孙中山崇拜,对于他们而言,无论在感情上还是在实际上都是有益的。因此有人便有意地煽动起这股越来越盛的孙中山礼赞热。其代表性的事业便是建造在南京城外紫金山上的中山陵。

    关于中山路,以前曾经记述过。这是往中山陵去的自下关至朝阳门的大道,自朝阳门至紫金山尚有三公里的距离。紫金山历来以明孝陵而著称,不过今日则被中山墓的名声压倒了。我在南京逗留期间曾去过那儿两次。

    第一次去时,是与宿于同旅馆的日本人T君和中国人程君三人一起雇了马车去的。过了牌楼街后便来到了秦淮河上游的天津桥。这一带的河水颇为清澈,沿岸的风景相当好。过桥后,房屋几乎已不可见,周围是一片开阔的原野。有代代木练兵场(1)好几个加起来那么大的平坦的一片旷野,为国民军的飞机场,不过看不见一架飞机。这条道路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古道,沿途有明代时的西华门、长安门等,不过如今城楼已形迹杳然,只留下一些砖砌的拱门。再稍向前,有明宫的遗址。眼前是一片开阔的田野,正前方是正午门拱形大门的残迹,还留有城濠的旧迹和架在河上的石桥等,以前曾是宫殿基石的很大的石块倾倒在各处,无数的残瓦破砖混杂在田地的泥土中。

    渐渐驶近城墙。南京城与北京城并称为中国的两大都城,但南京的城墙的范围要大得多。北京是一座城内居家稠密的大城市,与此相反,南京则要疏阔得多。南京城墙的周长究竟有几里,自上一次游历以来我问过好多人,但答案均不相同。文字记载的也是各式各样,有说是一百七十华里的,有说一百三十华里的。没有比中国的里数更搞不清的长度单位了。不过按城内的直径距离来测定的话,以日本里来算的话是十余日里(2),加上到界城间的距离约为十二三里,这差不多已有定论了。即便如此,这城建得够大了。现在的市内约仅占城内的五分之一乃至六分之一,不过即使在明代时,城内也并不是全住满了人。有人说,即使南京城被敌军包围,城内自耕自产的粮食亦可供城内三十万人的食用。总之,很大。

    在仰望中国的城墙时,我心中会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宏伟且具有浪漫情调的感觉。

    在朝阳门处,古道与中山道路合为一路。城外的道路修筑正处于热火朝天之际,马车行驶十分危险。从这儿到紫金山是一大片平原,不时有低矮的丘陵起伏,背面则是澄碧的玄武湖,平原一直往西面起伏延伸。在旷野的正中有一座宏大的砖砌的门。不时有巨大的兽形石像伫立其间。此皆为明陵的附属物。对面左边红色的建筑即为明陵。自此往右约两公里左右,在比明陵高的位置上可见一处雪白的建筑,此即为中山陵。紫金山在背后犹如屏风般地矗立着。此山几无树木,满山皆由岩石构成,在光线的作用下有时呈紫色,有时呈金色。紫金山之名可谓名副其实。

    据说常年从事中山陵建设的有千余人。在其周围,主要面向这些工人的临时饮食店开出了一大片。在卖面卖馒头的店里,人与苍蝇混成了乌黑的一片。驶到了近山处,可见一些杂木林,路亦多呈坡道,马车渐渐无法行驶了。我们便下了车步行。

    中山墓————这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