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中国社会经济史讲稿最新章节!

晁错所采用的重农抑商政策,是以政治领导经济,以学术领导政治(美国以学者身份做大总统的可以说只有威尔逊一人)。

    综上言之,春秋时期是封建社会,战国则是变动的时期,到了汉武帝时则变成士为四民之首的社会,当时有言曰:“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①

    由于限止商人,故不能成为资本主义。但战国时已有商业,中国的丝织品,当时曾推销到欧洲罗马去,但不能过分发展。

    从前的社会分为贵族与平民两种。贵族宗法是由长子永远世袭卿位,其余次子中有做大夫的,大夫位置亦永远由长子世袭,大夫之次子则为士。所谓“敬宗恤族”,即大宗要永远照顾到其他各族。

    《大学》中所说的“齐家”是指千乘之家,非指五口之家的小家庭。当时大家族中没有人生产或做工经商,而养有大批奴隶。

    到了汉代,都是小家庭了,不是宗法的,而变成经济的了。有钱可雇用奴隶,如有800名奴隶帮其做事,但这800人均各有家,因为付不起人口税而逃避政府,政府只向地主收取,且是加倍收税。但这些奴隶与罗马的不同,是自由的,是商业团体合伙的伙计而已。但人的聪明才智各有不同,并且努力的程度不同,故又会分出高下,那是必然之事。这是天生的、自然的不平等,所以有所不同了。

    四、汉代以下之士族

    春秋之学在王官,战国时期则是社会私家讲学。汉武帝以下,有国立太学,郡国有地方学考试及察举。

    春秋时代,宗教与学术不分,宗庙即是学府。当时的学术,贵族反而不及平民。到战国时代有先秦诸子出,有私家自由讲学,当时称为“游士”,但没有学校。汉武帝时开始,中央有国立太学,地方上的郡国有学校,县亦有学校。汉代时有国家办学校,有考试和选举,年龄到18岁的可由地方保送至太学读书,即成“太学生”。太学中的讲座先生叫“博士”,一年可毕业。应试者可选甲科或乙科,甲科毕业的可做郎,即担任中央侍卫;乙科毕业的做吏,可担任地方行政人员。

    郎分发出去任各级长官之前,均须先在皇宫中做侍卫,然后再分发到各地方去做官。如果任吏的成绩优良,便可受察举而做郎,每一地方每年可察举一至二人去中央政府做郎,可见政府官员都是从郎中加以选任,这便称为“士人政府”。所以自武帝以后,中国读书人(即士人)的地位提高了,中产阶级的农、工、商地位亦不如士,军人不再打仗,出路没有了,贵族也没有了。故这个社会可称为是士中心的社会,是由士领导的社会,由汉代直到清末,都是如此。

    今日的社会已在变型中,后果则不可知,是照中国原来的传统呢,还是照资本主义抑或马克思主义?已不可知矣!如果照传统的理想,是以学术来领导政治,由政治来控制经济。

    士在战国时期的活动力很强,一个士的手下可以有数十甚至数百人来跟他学习,各国均看重他。士的生活优美,但他们是平民,是小家庭,不如卿一般有百乘、千乘之家。但在汉代大一统的政府之下,游士没有了活动的余地,战国时有人养士,而自汉代开始士已没有凭借了,变成半耕半读了,即是做农民在乡间读书。中国的农民在冬天闲了,即农隙时期,就可做学问。此外尚有牧豕的公孙宏、樵柴的朱买臣,均在生活空闲时做学问。这是武帝以前的情况。

    到了汉武帝以后,士人政府出现,读书人阔了,可做大官,政府均由读书人参政。汉代的三公九卿,地方的郡太守,其年俸均为2000石,照当时的米价100文一石来算,2000石即20万文,等于二十金(即20斤黄金)。太史公在《货殖列传》中说,汉代封千户侯的,岁入共20万,这叫“封君”,汉代所以给一大官2000石俸,等于封他一个千户侯。但其不同之处是,千户侯是贵族,可世袭,但不问政治;而官员非贵族,不能世袭,只是做政治上的官。汉文帝说:“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中人指中等人家)。”②汉时人有10万文钱者可算是中产之家,故做官有20万文等于两个中产之家。做官的可富而且贵,因当时人们不愿去经商,而愿意上太学。因此武帝以后,社会上聪明的人都到学校去求学了。

    汉代有103郡,每郡有一太守,再加上中央的三公九卿,还有其他的大官,至少有110人以上,且每隔数年要换。如此经过数十年后,做大官的读书人之家均变成阔的家庭了,士的社会地位提高,经济状态改善了。

    古代贵族家庭,照周公定的宗法,平民社会是一家五口至八口,以一夫一妻为主,可有三代。

    士人在国立太学读“五经”,就读到周公的宗法。汉代的读书人有了钱后,来倡导敬宗恤族的事,其中一子做官有了钱,在家中替父立庙造坟,要去祭,于是二子、三子与长子均一同祭,这便成了“通财”的一个团体。所谓“家累千金,尽散九族”,把钱均分给兄弟儿女诸人了。故自汉代以后,士人渐渐成了“士族”,所谓“聚族而居”。此与古代贵族有所不同,古代贵族是周公所封,封建社会破坏后只有平民社会了,这并非是政府所封,是非世袭的。但这种士族形成后,子孙读书便容易了,因此这一族的子孙进入太学及入政府做事的机会便增加了。因而一个家族中读书人多,做官的便多,后来在当地成了大姓,即成了士族,附近的小家也因此永远爬不起来。这些大家族后来又从士族演变成“门第”,或称为“门阀”。

    “门第”者,即一个家族数百年下来均读书做官,有了家族渊源。门第必定有“郡望”,汉代就有考试与选举制,而且是分区选举,一郡中20万人可选一位,如郡中有100万人者,便可举出五人,这是公平的分配。每年由每一郡举人至中央政府,举出去的人在中央政府任职,由于其祖先家族本来在中央便有很多人做官,人人都知道,这就叫“郡望”。因此两家门第互相配亲,自此政府和社会的中心势力就都落入门第手中了。这并非政府使他们这一族有此特权,这一族就称为“书香传家”。

    之所以造成这种风气现象,是由于除了门第外,不易找到书籍,而且选举有舞弊,讲人情和关系,因此全国皆成了门第的势力,且是根深蒂固的。

    西汉开始有士族,东汉开始有门第,这与经济不相干。这社会的演进是:从四民社会到郎吏(士族)社会,再进到门第社会,但这均是以士为中心的社会。我们可称门第为新的贵族。战国时这种社会,是平流竞进的、活泼的、生动的,人人可各找出路,均可往前,有进取,有前途。这社会一直到产生士人政府和门第才又趋于安定,但这并非由经济决定。

    ① 《汉书·韦贤传》。

    ② 《汉书·文帝纪赞》。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