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华严经疏注最新章节!

在於因。转变意彰於果。又因缘通有。唯成不坏。如自受用因是也。

    △二九释后义。

    染污众生住故世界海成染污劫转变。

    遇恶缘故。净变为染。下文云。泉池皆枯涸等。

    修广大福众生住故世界海成染净劫转变。

    修人天大福。令世界多染少净。故先云染。如下文云粳米自然生等。

    信解菩萨住故世界海成染净劫转变。

    即地前以未断障。故非纯净。以净多故。故先云净。经多云染净。与前何别。或译人之失。或传写之误。

    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故世界海纯清净劫转变。

    即证发心居受用土故。但云纯净。

    诸菩萨各各游诸世界故世界海无边庄严劫转变。

    各各游者。即二地至十地诸菩萨。游戏神通。以多庄严而严一剎。或以一严而严多剎。所至染剎。则能庄严也。

    十方一切世界海诸菩萨(至)无量大庄严劫转变。

    大庄严者。即普贤位。严於微尘内剎。如上口光召众等是。

    诸佛世尊入涅盘故世界海庄严灭劫转变。

    庄严灭者。明失善缘而恶现。谓如来示灭。能事随灭。佛灭百年。乳不及水。况今之世。况於减极。稗为上味。铁为上严。

    诸佛出现於世故一切世界海广博严净劫转变。

    如弥勒来也。

    如来神通变化故世界海普清净劫转变。

    以佛神通。于何不净。净名足指案地。法华三变净土。即其类也。

    上之十事。初总余别。不出业故。又初二属凡。次四菩萨。后三属佛。又约佛菩萨。即染令净。约於凡夫。即净成染。

    △三结。

    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

    △二偈颂。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至)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一切诸国土皆随业力生(至)一切普清净。

    十颂如次颂前可知。

    △十无差别二。初长行三。初标。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至)有世界海微尘数无差别。

    谓前九辨诸世界。约相不同。随业染净。由於众生有差别故。今云无差。性无二故。故偈云业性起也。

    又约权设。则种种差别。今约实说。则一切无差。如教法中。或说三乘。即是差别。说华严时。一切无差。

    又皆是诸佛之所用故。一一融摄。等无异故。故前九差别。是此无差之差。今此无差。即是前九差之无差也。故法华云。众生见烧。净土不毁。二皆相即。由依此义。说净土中十八圆满。一一称真。皆周徧故。

    △二释。

    所谓一一世界海中有世界海微尘数世界无差别。

    海中包数同。则尽海之尘。一尘一剎。已是含摄之义。

    一一世界海中诸佛出现所有威力无差别。

    佛示威力同。

    一一世界海中一切道场徧十方法界无差别。

    道场同。同真性故。

    一一世界海中一切如来道道场众会无差别。

    众会同常随众故。

    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佛光明(至)法轮方便无差别。

    次四光明名号音声法轮方便。文并可知。上七皆约不动一。而普徧无差。

    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世界海普入一尘无差别。

    尘含剎海。

    一一世界海中一一微尘(至)皆於中现无差别。

    尘容佛剎。此二约不坏相。而广容无差。

    △三结。

    诸佛子世界海无差别(至)微尘数无差别。

    △二偈颂。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至)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一微尘中多剎海(至)以愿力故徧世间。

    十颂如次颂上十义。但第六约身。与前名体异耳。而前但约平漫无差。今显尘内重迭融摄无差之义。若云约共同事者。何以不言染同苦同。岂世界海中都无此耶。

    此下入第八卷经。

    ○华藏世界品第五

    △初来意者。前品通明诸佛剎海。今此别明本师所严依果。答世界海问。故次来也。

    二释名者。准梵本。具云华藏庄严严具世界海之徧清净功德海光明品。译者嫌繁。乃成太略。处中应云莲华藏庄严世界海品。谓莲华令子之处。目之曰藏。今剎种及剎。为大莲华之所含藏。故云华藏。其中一一境界。皆有剎海尘数清净功德。故曰庄严世界。深广故名为海。有云世界依海。故立海名者。恐非文意。以下云华藏庄严世界海。住在华中故。

    其梵云严具。即是能严。其徧清净功德海光明。即显严之相用。依体有用。故致之言。今文举体摄用。但云华藏。

    约事可尔。何因剎海。相状如期。略举二因。一约众生。如来藏识。即是香海。亦法性海。依无住本。是谓风轮。亦妄想风。於此海中。有因果相恒沙性德。即是正因之华。世出世间未来果法。皆悉含摄。故名为藏。若以法性为海。心即是华。含藏亦尔。然此藏识相分之中。半为外器。不执受故。半为内身。执为自性。生觉受故。如来藏识。何缘如此。法如是故。行业引故。

    二约诸佛。谓以大愿风。持大悲海。生无边行华。含藏二利。染净果法。重迭无碍。故所感剎。相状如之。

    是以出现品中。多将世界。以喻佛德。细寻文意。乃由佛德。世界如之。

    三宗趣者。别显本师依报具三世间。融摄无尽为宗。令诸菩萨发生信解。成就行愿为趣。余如前品。但总别异耳。融摄之相。亦见前文。贤首立华藏观。复有十德。大同小异。如彼文说。

    四释文。一品分三。三段如次。释华藏庄严世界之名。今初华藏因果自体二。初长行二。初举果属人。显因深广。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至)是毗卢遮那如来。

    谓指此剎海。是我本师。修因所净。然因深广。有三胜相。

    往昔於世界海微尘数劫修菩萨行时。

    一长时修。剎海尘劫故。不唯三祇。

    一一劫中亲近世界海微尘数佛。

    二於多劫。一一遇多胜缘。不唯胜观释迦等佛。

    一一佛所净修世界海微尘数大愿之所严净。

    三於多胜缘。一一净多大愿。愿净国等。不唯净一无生忍等。由上三重。故云深广。然瑜伽起信等。约三乘教。一方化宜。一类世界。定说三祇。今约一乘。该通十方。及树形等界。故云剎海尘数。是以宝云经言。我为浅识众生。说三僧祇劫修行。然实经无量阿僧祇劫。修诸胜行。又时无别体。依法上立。法既无尽。时亦无穷。况念劫圆融。文应克执。

    二彰果体相者。植因既深。果必繁奥。然所依剎量。诸教不同。小乘但一娑婆。三乘有大小之化。或色究竟为实。或他方别有净邦。今一乘十佛之境。大小无碍。净秽相融。且依一相。说有边表。实则一重横寻无边。况复重重尘含法界。然准下别显。应有十事。一所依风轮。二风持香海。三海出莲华。四华持剎海。五绕台轮山。六台面宝地。七地有香海。八海间香河。九河间树等。十总结多严。今文之中。唯阙一河。文且分四。第一能持风轮。第二所持香海。第三海出莲华。第四华持剎海。然其剎因有其总别。已见上文。为显别义。且明一因。成於一果。

    △今初风轮之因。即大愿等。亦如前释。於中文三。初总标数。

    诸佛子此华藏庄严(至)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

    △二略列名。

    其最下风轮名平等住(至)一切宝色香台云。

    平等住者。一徧持诸位故。二称实性故。余名可知。风并在下。宝在台面。以力遥持。

    △三别举最上。

    诸佛子彼须弥山微尘数风轮(至)名殊胜威光藏。

    举最上者。胜力能持香海。故立其名。

    △二所持香海。

    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

    以摩尼发光。普照一切。严海底岸。及宝色香水。故立此名。又藏识名海。其德深广。故流注名水。剎那性故。又佛性名水。远熏名香。闻未证故。涅盘亦云。有人闻香。

    △三所出莲华。

    此香水海有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

    蕊放异光。又发胜香。高出降伏。故立此名。又所发万行。一一觉性。故曰光明。皆能普熏。即香义也。

    △四所持剎海。

    华藏庄严世界海住在其中(至)地海众树各有区别。

    四方均平。总显形相。清净坚固。彰其体性。金刚围等。别明所有。即下别显。此为其本。一山。二地。三海。四树。各别区分。即总显多严。但阙一河。以下有别显。故此略明。下亦略颂。

    △二偈颂。然长行偈颂有十例五对。谓有无。广略。离合。先后。为八。九或超间。十或颂已重颂。故释颂文。不可一例。上下准之。此文略有四例。一宿因现缘。经离颂合。二所成果相。经略颂广。三现缘风轮。经广颂略。四山地海树。经有颂无。十颂分二。初二颂上因相。

    是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至)观察十方即说颂言。

    世尊往昔於诸有(至)今此世界无诸垢。

    即辨因招果也。

    △二余偈颂其果相四。初颂风轮。

    放大光明徧住空(至)以昔愿力空中住。

    皆上句所持。下句能持。初半偈以果持果。后偈兼明能成之因。前半离障愿。令清净故。后半无碍愿。依空住故。

    △二颂香海。

    种种坚固庄严海(至)普诣十方光炽然。

    寻此了名。

    △三有三偈半颂莲华。

    光焰成轮妙华饰(至)普应群心无不尽。

    初一偈半释种种光明蕊。则显此华。以宝为体。次一偈释香义。就法以明。宝中出佛。佛出世主。如从质发香远熏之义。后一释幢义。演佛是高出义。调生是摧伏义。

    △四有二颂。明剎自在。总颂上所持剎海。

    华藏世界所有尘(至)所有庄严从此出。

    初偈自在。一一称性故。即同时具足相应门也。心尘准思。宝光现佛者。依正互融故。后偈结归普因。故能含摄。

    △二别显安布庄严。文六。初轮山。则是本师清净戒德内摄外防之所成也。长行中三。初总举所依。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至)住日殊王莲华之上。

    山所依处。即地面四周。日珠王者。所依处地。故旧经云。依莲华日宝王地住。亦有言。大华之上。别有此莲。为山所依。义似不顺。所以地受此名者。前华名种种光明蕊。偈中云光焰成轮。又云一切宝中放净光等。明知此华以宝为体。是则如日轮之珠王。以为莲华也。斯即总华之称。

    △二别显体相。

    栴檀摩尼以为其身。

    前取坚利。且云金刚。今明具德。略有十相。上句身为总形。摩尼圆明。栴檀芬郁。皆戒之德也。

    威德宝王以为其峰。

    山峰。谓秀出孤绝。威伏诸恶。

    妙香摩尼而作其轮。

    山轮。古有二义。一山弯曲之处。二山腹朓出。如师子座。半月为轮。准下偈文。轮居山下。为山所依。

    焰藏金刚所共成立。

    成山之缘。上举三事。各别有体。今显金刚内含光焰。徧成其体。如世土石杂而成山。金刚徧故。得金轮名。上四自体圆满。下六外相庄严。

    一切香水流注其间(至)摩尼为网周匝垂覆。

    并在山间。文显可知。

    △三结德无尽。

    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众妙庄严。

    △三应颂有十。分二。初六山体相庄严。颂前别显五。初一总颂围山。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至)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世界大海无有边(至)此由如来神力起。

    初句所围。次二句能围。后句出因。言无边者。有其二义。一但总相显多。故云无边实有边表。二说有围山外者。是无边之边。不碍理而即事故。今云无边者。是边之无边。不坏相而即理故。

    △二有一颂。颂前山轮。

    摩尼宝轮妙香轮(至)清净轮围所安住。

    △三有一颂。颂前山体。

    坚固摩尼以为藏(至)内外映彻皆清净。

    △四成山缘。

    金刚摩尼所集成(至)放净光明普严丽。

    △五有二颂。颂前水等诸严及加衣等。

    香水分流无量色(至)光云四照常圆满。

    △二四颂辨山妙用自在。亦显依正无碍。即颂前结文。

    无量无边大菩萨(至)佛自在力或令徧。

    △二台面宝地。即体心性定之所成也。长行三。初标所在。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至)大轮围山内所有大地。

    △二别显体相庄严。

    一切皆以金刚所成坚固庄严不可沮坏。

    一地体。标以金刚。释以坚固不坏。徧华藏地。尽是金刚。故上菩提场地彻华藏也。

    清净平坦无有高下。

    二地相平净。下八皆庄严。

    摩尼为轮。

    饰以宝轮。

    众宝为藏。

    畜以宝藏。

    一切众生种种形状诸摩尼宝以为间错。

    间以异宝。

    散众宝末布以莲华。

    散宝末。布莲华。此二文显。

    香藏摩尼分置其间。

    分置香藏摩尼之宝。

    诸庄严具充徧如云(至)所有庄严而为校饰。

    充以庄严具。但云诸严。严有多少。三世佛国之严。而为严者。显无尽之严具也。

    摩尼妙宝以为其网(至)如天帝网於中布列。

    覆以宝网。隐映庄严。网有何用。普现佛影。此网何相。如天帝网。而布列也。又此帝网重现无尽。成上普现如来境界。及上一一境界。皆无尽也。

    △三总结。

    诸佛子此世界海地有如是等世界海微尘数庄严。

    △二偈颂。十颂分二。前七颂前别显三。初四颂前八句。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至)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其地平坦极清净(至)普覆於地为严饰。

    小不次者。显前无优劣故。或重或广者。显义无方也。恐繁不配。可以意得。

    △二颂严具如云。

    密云兴布满十方(至)於此宝中无不见。

    △三一偈。颂如天帝网。

    其地所有摩尼宝(至)一切国土亦入中。

    谓一宝既收一切。则彼剎诸尘复摄一切。即重重也。

    △三总结。

    妙宝庄严华藏界(至)如是一切诸神变。

    结其所属。初偈结属道场。次属佛力。后结能知之人。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五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