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重编天台诸文类集最新章节!

智论。明迦叶闻甄迦罗琴声不能自安。迦叶云。三界五欲我已断竟。此是菩萨净妙功德所生五欲。故於是事。不能自安。例色无色爱亦复如是。

    维摩玄疏约别惑正习释净无垢称

    三(末)

    维摩既是一生补处大士。即是法身。居等觉金刚心无垢菩萨之位也。佛性理显。故名为净。别惑正习俱尽。无明余习譬若微烟。虽有如无。故名无垢。

    维摩疏明圆等觉断习

    正观中道。破真俗二边。至金刚顶边际智满。中道体显。三惑方尽。无复余习者。圆教始从初住。经至法云。圆断诸见。犹有习在。等觉入重玄。千万亿劫重修凡事。见理分明。习气微薄。事等微烟。故名无复余习。如以少盐投於大河。无复醎味。故大论云。有无二见灭无余。诸法实相佛所说。常徒但云断界内二见。又用地论别义。登地离凡夫我相障。断有无见。岂得消此经文。问此有何过。答藏通见道即断诸见。别教登地断界外见。并不可叹补处之德。优婆塞经云。九地断见习。十地断爱习。地持云。离一切见清净禅。此据等觉。故今约之以消此文。一家圆断义转分明。

    维摩疏引地持明入重玄门

    二(五)

    重玄门者。地持云。入住起力禅者。复入力禅。入者。从凡心入一切法门。乃至上地起。力者。从等觉地起。入一切法门。住者。随住一切法门。即住一切法门也。舍复入力者。百千万亿劫重修也。

    维摩疏约法障通惑正习释三藏权实二智

    三(十五)记上之下(裕四六)

    俗谛智究竟分明。法障皆尽。名自行权智。真谛理究竟分明。正习俱尽。名为实智。(法障者界内尘沙也)。

    维摩疏明菩萨不为界外五欲所动

    八(二十一)

    华至菩萨皆堕落者。表菩萨住不思议解脱。生实报土。已离别惑。彼妙五欲。所不能动。故华不着身。皆自□□。

    维摩疏直以别惑为小乘习气

    八(二十一)

    二乘但断界内五欲。故世间五欲所不能动。别惑未除。故为界外。上妙色声之所染污。故呵言结习未尽华则着身。如大论迦叶闻甄迦罗琴。不能自安。即云八方风不能动须弥山。随蓝风至。碎加腐草。三界五欲。我已断竟。不能动心。此是菩萨净妙五欲。吾於此事。不能自安。即其义也。

    维摩疏据大论小乘覆相以别惑为习气

    八(二十二)

    问此经结习未尽。华则着身。何关别惑。答大论云。於声闻经。说为习气。於摩诃衍。说为正使。即是别惑。

    维摩疏料简别惑可称四住不称所以

    八(二十二)

    问断通惑别惑。俱作四住名不。答若约通教界内者。四住之名。若别接通。界外但有无明之名。无明能障佛性。不名见思。若约别教。无明即是正使。亦有见思四住之名。故天女呵云。若於佛法有分别者。为不如法。既有分别。则是见惑。又云。结集未尽。华则着身。故有思惑。亦得分思。以为三住。

    维摩疏明界外见惑之相

    八(二十二)

    二乘人厌世五欲。而取涅盘。此则心有去取。今见菩萨果报五欲。亦谓为不如法。舍离推却而不得去。(云云)天以无分别心感。还以无分别心散。诸菩萨无分别心。华则不着。身子等分别生死涅盘有异。分别即是别见惑也。

    维摩疏料拣去华结习有共不共

    八(二十三)

    问定是别结未断。为是通结之习。答若约通教。如迦叶是习气。若约别教。即别结未断。故有习气。如大论明。结使二种。一共二乘断。二不共二乘断。共者。迦叶已断。不共者。迦叶未断。已如上说。今此经既明不思议解脱。正用别圆断也。

    光明文句引地持明清净净禅断通别正智

    上(十)记一(十九)

    若入第九清净净禅。一切通别惑累。若正若习皆尽(其第九禅。即从十地。转入妙觉。故云一切通别惑累。若正若习皆尽。自十地已还。悉有正习。论解华严。不开等觉十地。即等觉也。言通别惑累正习皆尽者。通即四住。别即无明。通惑正使。圆七信尽。习气至佛。同别习尽。以今家於小乘习气。分别四四十六门故。若别惑者。四十二品。断位如常。习气但如净名疏说。彼引地持。离一切见。清净净禅故。但明见习。若引优婆塞经。十地断爱习。十地即等觉。岂不入重玄耶。故知别惑断正使。外使入重玄。断於习气。文甚分明)。

    光明文句释佛断见缠通别俱尽

    中(三十一)

    二乘所断。是通见缠。菩萨所断。是别见缠。净名云。结习未尽。华则着身。未断别见。为华所着也。而言佛所见缠者。若别究竟。尽在於佛也。

    记释

    四(二十六)

    虽云菩萨能断别见。而断未尽。究竟在佛。若至佛地。不唯别尽。通亦穷边。何者。若由见思徧十方界六道众生。差别种习之所成就。因地乃断。未尽边涯。唯佛究竟。故云若通若别究竟在佛(索隐记第一云。通即见思。别即尘沙。无明通别各有。正智通尽已。久望前总。记云。昏尽耳门。别惑正习。云何分别。答界外见思既无异体。正使习气安得两殊)。

    四念处明三义三乘见理故有三种

    一(二)

    声闻谓理在正使外。缘觉谓理在习气外。菩萨谓理在正习外。三人於三种外。方乃见理。故言理三也。

    四念处明二乘总别断给

    一(十二)

    总相断结。智慧麤故。但除正使名声闻。若别相智慧细。侵习气。名支佛。

    四念处示界外三界惑相

    四(一)

    若作界外别说者。登地断别见。二地至六地断别欲界思。七地断别色无色界思。此亦偏断之义耳。(云云)地持解。等觉无垢地始得离见。见清净禅。当知离欲界。色无色惑。俱至等觉乃尽。方是圆义。若八地始离无色界果报者。是偏断之义也。

    观音玄记释三十四心正习俱尽

    下(四)

    言三十四心正习俱尽者。顿证罗汉及以支佛。亦三十四心无间而得。但不以此顿尽正习。一言於习。有见思习及尘沙习。菩萨修学尘沙法门。治其劣慧。於一一门。用四谛观。伏其正使。於一一门六度行。熏见思习。故树下三十四心。於尘沙法上。证四真谛。故令正使及二习气俱持而尽。故能二谛皆究竟也。

    观音义疏记释支佛侵习(支佛侵习为浅处)

    记上(十三)

    支佛修行不立分果。深观缘起。久修三多。福慧既隆。预侵二习。虽未发真。四流莫动。名得浅处。顿证极果。名到彼岸。

    玅宗钞料简二处爱恶俱是别惑

    中(七)

    问论云迦叶对於菩萨胜妙五欲生爱之甚。不安起舞。至法华中。迦叶叙昔闻菩萨浅。游化神通。不生一念好乐之心。二事皆是菩萨之法。因何爱恶顿尔相乖。答应知二心俱是别惑。爱於妙欲。即同体思。恶於度生。即界外尘沙。如不背子。但爱富贵。而怠修字。例净名中。斥身子云。结习未尽。华则着身。畏生死故。五欲得便。既畏生死。乃指尘沙。为结习耳。

    顺正理论示不染污无知亦名习气(未捡)

    故不染污无知。亦名习气。数习烦恼。所灰气分。习之气故。唯佛永断。二气犹有。或名不动求解慧。或名邪智等。不曰体同故也。

    俱舍论明小乘习气

    尘沙即是习气。盖数习劣慧。不能徧了一切境种。又云。不染污无知能覆一切味等真实之义。乃障一切味等真实之见。

    重编天台诸文类集卷第十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