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摩诃止观辅行助览最新章节!

    止观辅行传弘决助览卷第四

    丹丘沙门 有严 注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第十二

    论矜持

    矜应作兢。诗曰。战战兢兢。

    事理俱障

    苦集障道灭。道是事。灭属理。余二准知。

    论事之人

    事。侧吏切。置也。或作剚。所以从刀者。以刃置肉中也。或作事者。非字正体。故云托跋。乃会意之字耳。儢。力莒切。心不欲为善之义。

    面墙

    尚书云。譬犹正面墙而立。

    药病俱转

    如悭用尸忍等五。名药转。若悭因尸忍等五而转者。名病转。又尸用檀忍等药病转。准说之。

    是转非对

    悭不转而续起破戒等五蔽。破戒不转而续起悭等。名是转非对。

    若超杂等

    如悭起已。复起愚痴名超。或起二三。前后不定名杂。

    若至五度名转名具。不得具名者。乃至具则兼俱

    搜要云。若转至四名转名兼。若转至五名转名具。不得具名者。由法转故。若具六。方乃名具。若转至五。不名具者。转则单转。具则同时。

    度别四句

    六度各四。谓对.兼.具.第一义。

    一病中转用藏教五

    如治悭用尸等五。并通.别.圆各六。成二十三。

    俱转名对

    药病俱转名对治。四教合论有一百三十八。

    及亦名转

    但药转亦一百三十八。

    或七或八

    通人从空出假或七。有愿智则或八也。藏人以祇为道种智或七。能起神通愿用或八也。更详。

    语业命三。实体但二

    此三为二者。正语属口。正业属身。正命离五邪。通属身口。故但二耳。未暇捡文。且作此注。

    及正方便

    已生恶方便断除。未生恶方便遮止。未生善方便修习。已生善方便增长。

    度品六句料简

    六度道品有事理相破.相修.相即。

    杀身成人

    人应作仁。论语云。君子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

    垛

    徒果切。

    通体别体

    檀等五度非精进不满。此通也。若别者。则以诵经为体。前文云。且寄诵经策勤其心。昼夜不亏乃得滑利。

    论。乍悬至或冷

    母饥则子在倒悬。母饱则子在石压。母饮汤则子热镬。母啜水则子在寒水。

    一一句下。皆云未得欲得。未获欲获。未证欲证。由此八故皆不成就。故名懈怠

    经云。何谓懈怠。比丘乞食不得。便作是念。我今日乞食不得。身体疲极。不能坐禅经行。不肯精勤。未得欲得。未获欲获。未证欲证。是为懈怠。意若精勤欲得等。是精进也。

    论。黮瘀

    黮。徒感切。黑貌。

    华首选择长者

    华首经中。长者有妻。名曰妙色。面貌端严。居士爱着烦恼炽盛。佛知居士贪垢情深。即化作一妇人。端正净洁。居士见之。我妻何缘来入此会。佛以神力。令此妇人粪汗其衣。使此居士不堪臭处。以手掩鼻。难陀问曰。何故掩鼻。答曰。是处臭秽。难陀云。汝贪其妻。如坐粪秽。居士即生厌心。后得法眼净。

    於下生苦乃至於下五盛苦

    下生。下老。下病。下死。下爱别离。下求不得。下怨憎会。下五盛阴。如是等苦亦应有乐。世尊。下生者所谓三恶趣。中生者。所谓人中。上生者。所谓天上。若复有人作如是问。若於下乐生於苦根。於中乐生无苦乐想。於上乐生於乐想。当云何答。世尊。若下苦中生乐想者。夫见有人当受千罚。初一下时。已生乐想。若不生者。云何说言於下苦中而生乐想。乃至三受三苦。

    以缾喻同

    同应作因。

    若下劣心。唯有於作则无无作

    论云。受戒时若轻浮心。体是无记。不发无作。

    不相行有十四种

    前文已笺。今文无想者。谓无想果。二定者。无想定。灭尽定。

    命相

    相应作根。

    择灭非得

    非得者。非择灭也。

    谚颜氏家训往往引之

    颜氏。即梁黄门侍郎之推也。彼家训云。陈梁之时。读书为官者少。谚云。上车不落即着作。体中何如即秘书也。

    若披在地

    披恐是死字耳。

    二缚

    子果。

    呦

    音幽。鹿鸣诗云。呦呦鹿鸣。食我涧萃。

    论。六百劫以小起之

    法华论中无文。不知大师所引。

    论黄龙汤

    屎汁。

    四谛因缘有无等

    相破者。无作因缘破生灭四谛。无作四谛破生灭因缘。相修可解。相即者。取开权之义。体同故即。

    论。广历一切法

    如妙玄大与妙文句中。方便与善权。光明空品中。空与非有非无之类。

    是故当教亦有相修相即

    常途六是偏圆对辨。今云。当教者。如藏人修道品有益。是道品破六度。修六度有益。是六度破道品。相破句也。若先修道品不入。次修六度即便破蔽。或修度不入。因蔽渐伏而修道品即便有益。相修句也。度品一法。体本相摄。相即句也。例记说。

    更对六作

    行中六度四教合论二十四。行中道品合论亦二十四。

    乃成度品各四十八

    行住坐卧语默等。一一皆尔。故各四十八。

    其杀千人

    其应作期。

    土作四释

    土应作上。

    乃至无着亦须料简

    三教无着异。

    名迦旃延子所说

    前记引大论。斥其所说处处失。

    但阙十一  既云此六已列在文。则但阙五耳。今画为图。使读文易晓。

    随何等通。指入何教

    通名慧性。若生灭慧指入藏教。乃至无作之慧指入圆教。

    大论十三。初以一施生三十七品。次以一施而为相因

    文在十一。文云。布施时生相似八正道。信布施果得正见。正见不乱得正思惟。清净说故得正语。净身得故得正业。不求报故得正命。懃心施故得正方便。念施不痴得正命。心住不散故得正定。如是等相似三十七品善心中生。复次。布施是三十二相因缘。所以者何。施时其心坚固。得足下安立相。布施时五事围绕。受者是眷属业因缘故。得足下轮相。乃至有求乞者。意欲与时。柔软字语必与不虚。故得广长舌相.梵音声相。施时不瞋不着。等心视故。得青眼相.眼睫如牛玉相。

    相业

    相业是同。如此卷末引注。

    论棘援

    援者以棘外匝而援卫也。谢灵运有南园植援诗云。插槿当列墉。谓插木以代周墙。

    二十七贤圣

    学人十八。谓信法二行。信解见得。身证。家家。一种子。四向。初二三果。五那含。无学有九。谓退。护。思。住。达。不动。不退。慧解脱。俱解脱。

    孱

    锄山切。

    十中之一意

    下文云。十乘次位一意。

    用附文意

    附教文帖释论五重等文。使次第不广不略等。

    或开或合宜盈宜缩

    玄文云。渐顿二法。三道四果不合。今则合。若小不闻大。大一向是顿。大不用小。小一向是渐。此乃缩也。若以大破小。是渐顿并陈。若带小明大。是渐顿相资。此乃盈也。

    论[璅-土+上]析

    [璅-土+上]。玉篇不出。或是荡字耳。左传云。王河荡析。更详之。

    义兼大小

    如观无量寿佛经是圆。而频婆娑罗先证阿那含之类。

    时节

    如金光明属方等部。而在般若前。

    因果

    如法华经说文殊昔劫为释尊九代祖。今日释尊为文殊师两处师资。孰前孰后。

    一义多名

    如中道理。华严名法界。方等名法性。乃至涅盘名佛师。

    多义一名

    如涅盘一名有百句解脱之义。如真俗二谛有七二谛之义。

    或离或合

    离者。如实相生二法三道四果。无量义也。又如圆觉经大陀罗尼中流出一切真如涅盘等。合者。又云此经唯显诸佛境界。亦摄渐修。又粗言及软语皆归第一义之类。

    言义相乖

    如阿含有中道之言。大乘有无常之说。皆相乖。

    一多违诤

    说一则违多。谈多则违一。

    破立不同

    如华严立二而破二。又云。此经不入二乘之手等。方等立四而破二三。般若立三而破通别等。

    亶

    音尾。

    法华徧破立

    施则徧立一切法权。开则徧破一切法实。

    横竖并沓

    且如十妙从因至果。后起用是竖也。又如境妙则有七科谛境。智则二十番不同。乃至利益妙十番各别。是横也。又境境从因至果摄无不徧。是并沓也。

    总别离合

    如总至一念。离为四谛。三谛。二谛。一谛。无谛。

    须附次第

    横竖之义。更宜引文作证。令人生信。

    将释般若持钵之名。终不可也

    未审本宗如何释耶。疏云。有二意。若佛意表者。持钵示受分段身。乞食求可化机。若观行表者。持钵即受法之器。乞食求涅盘味。洗足忘定慧之用。

    观心销经随经部

    若随法华观心销经。须取开权意。若随般若。须取三般若即空假中意。

    占察不须更加发愿。以其四悔皆是愿故

    经四悔之中皆有愿字。如云。愿我及一切众生。速得除灭无量劫来十恶四重等罪。愿十方一切成正觉者。常住在世。转正法轮。不入涅盘。愿我及一切众生。毕竟永舍嫉妬之心。三世一切剎土所有修学功德。皆悉随喜。愿我所修一切功德。资益一切诸众生等。同趣佛智至涅盘城。

    若如是等长悔之文。亦五悔义足。初如是下。即忏悔也

    两捡十住婆沙除业品第十。有五悔文甚详。亦生起前后次第不乱。即不见今文所指。未知记主指何处文耶。

    徒劳赞者

    或劳有音盲者。唱忏悔文。使悔罪人听之而心中改过。或赞字误。恐是忏字耳。更详。

    不见不得

    一切法空不可见。以不可见故无所得。

    发十大愿

    一孝顺父母师僧。二愿得好师。三愿得胜友同学。四愿教我大乘经律。五愿解十发趣。六愿解十长养。七愿解十金刚。八愿解十地。九愿如法修行。十愿坚持佛戒。

    无智远处

    论中不见文。今详无智远处是二义耳。论云。新发意菩萨先教取相随喜。后乃能行无相随喜。譬如鸟子羽翼未成。未能远飞。羽翼备则能远飞也。无智有相。远处无相。或可以无所得故至於寂灭。故云远处。

    婆沙四悔

    忏悔者偈云。十方无量佛。所知无不尽。我今悉於前。发露诸黑恶。三三合九种(身口意恶。现生后报。自作教他。见作随喜)。从三烦恼起(欲色无色界系助贪助嗔助痴之三)。今身若先身。是罪悉忏悔。於三恶道中。若应受业报。愿得今身偿。不入恶道受○劝请者偈云。十方一切佛。现在成道者。我请转法轮。安乐诸众生。十方一切佛。若欲舍寿命。我今头面礼。劝请令久住○随喜者偈云。所有布施福。持戒修禅行。从身口意生。未来今所有。习行三乘人。具足三乘者。一切凡夫福。皆随而欢喜○回向者偈云。我所有福德。一切皆和合。为诸众生故。正回向佛道。

    愿文在大涅盘

    偈云。愿诸众生等。悉发菩提心。系心常思念。十方一切佛。复愿诸众生。永破诸烦恼。了了见佛性。犹如文殊等。

    正行仪中注解

    三卷成文。永徽二年季夏制。今人未见。或有指方等忏者是。

    两处随喜文义大同。故今互引

    释论灭后五品。而引现在四信文来。以初品初信文义同故。搜要云。虽现未不同。二处义等。

    四念处中以此五品拟五停心

    随喜是慈停心。读诵是数息停心。说法是因缘停心。兼行六度是不净停心。正行六度是念佛停心。如备检和会。

    除於事相

    相应作障。搜要云。除於事障。以四品事理未融。至五品中事不妨理。故云除事。

    但以戒定二行

    引大经云。菩萨作是思惟。出家闲旷。犹若虚空。一切善法因之增长。在家逼迫。犹如牢狱。一切恶法因之而生。即求出家学无上道。受持禁戒如秉浮囊。具五支戒为道之根源。故以戒为停也。又云。菩萨虽信佛法常住之理。内解分明犹多觉观。更学定圣行停心也。先修数息。次不净观。乃至大小不净练熏修等。故以定为停心。

    论。为十信五品

    法华文句中。每一品开为二。以对於十。

    帆令

    帆。去声。如帆之使风。

    隐隐轰轰

    轰。呼庚切。隐轰并群车声。文选云。轰轰隐隐。

    若此时不出

    出则贼无如之何。不字似多。

    捍

    音汗。

    蝎

    胡葛切。尔雅云。蝎蛣。木中蠧虫。

    论。屠粉

    屠割粉饰。以喻违顺。

    在次位之初

    在四方次位之初。

    埤苍

    上音[日*卑]。字书云。魏张揖撰三卷文曰埤苍。谓埤於苍颉也。

    覆冠曰綖

    冠下更合有衣字。

    论。钉镊

    下女輙切。车綦也。以物匝其车令固。

    三聚

    南山诸经要集中引经。佛自释云。知三聚名如来。注云。善聚。恶聚。无记聚。

    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

    疏释云。若以来相而来则非善来也。圆人知四不可说。即不见相而能观中道。无缘大慈化法界众生同来寂光。是为不来相而来。问。来与见何殊。答。来是三智。见是五眼。圆教从初发心住。知四不可说。得一心三智。五眼将果望因。心心寂灭。自然流入妙觉大海。故言不来相而来。五眼转明。至果位时圆见法界。故云不见相而见。

    一切世间皆为似尘。识之所成色心之法

    论偈云。实无有外尘。似尘识生故。犹如翳眼人。见毛二月等。论释云。大乘中立义。外尘实无。若尔。云何见有外尘。为证此义。故言似尘识生。由识似尘现故。众生於无尘见尘。故以眼病於无物中见毛月为喻也。是故三界实无外尘。识转似尘。显三性同无性也。以一切法从唯识生。似色中尘等。故言似尘也。

    三无性等

    今依论释云。一依他性。谓心心所变现。众缘生故。如幻等事。非有似有。诳惑愚夫。一切皆名依他性。二遍计性。谓愚夫於此横执我法有无一异。如空华等。性相都无。一切皆名遍计性所执依他起故。三圆成性。上所妄执我法俱空。此空所显识真性。名圆成也。此三不离心等空故(已上正文)。昔贤有颂曰。白曰看绳绳是麻。夜里看绳绳是蛇。麻上生绳犹是妄。那堪绳上更生蛇。有人释此颂云。日里看绳绳是麻。日喻智火。麻喻圆成。夜里看绳绳是蛇。夜喻愚暗。蛇喻遍计。麻上生绳犹是妄。此依他也。那堪绳上更生蛇。此遍计也。言遍计者。谓周遍起计也。既妄计我。故受轮转。如於绳上妄起蛇怖。此喻圆成实性也。凡夫执我。正喻执绳为蛇。是知麻喻圆成。绳喻依他。蛇喻遍计。法苑中释云。起蛇觉时。遣於蛇觉。绳非蛇故。此喻依他起。所执觉者谓依他起。故是依绳起蛇觉。若见绳众分是麻。麻众分者遣於蛇觉。以麻非是绳故。此喻圆成遣依他觉也。此遣蛇觉与绳觉也。皆依他起故。以三性旨深。故释之耳。

    分於二色

    一分别色。二无分别色。

    通一切教理行位

    依教明理。依理起行。依行入位。教则破心微尘。理则三千性相。行则如来之行。摄一切行。位则前阿后茶。前后相摄。皆无出於心。

    帱帐

    上音俦。单帐曰帱。

    戈击

    上音亦。此乃戈射耳。恐误。应作戈。谓以戈击兵则冲突。通道之义也。

    论。脯柈

    上甫。下盘。

    现

    音逆。

    止观辅行传弘决第十三

    所起烦恼乃至四弘

    非发来之烦恼。乃至非发来之菩萨。

    三阴所摄

    烦恼业魔诸见上慢秽污阴摄。病患果报阴摄。禅定二乘菩萨善五阴摄。

    蟹类

    蟹八脚。前两俱首。大者曰螯。荀子曰。蟹六跪而二螯。注云。跪。足也。螯者。蟹首上如钺者是也。

    论。利钝之名通於见思

    十使本是见惑。今以十中五利属见。五钝属思。则八十八使中有五十二思。三十六见。非迷事思。

    超越三昧。从灭定起。入散心中

    少取法界次第释之。一超入三昧。二超出三昧。言超入者。从初禅起。超入非有想非无想处。言超出者。从灭受想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广如彼文。

    以三止观结发心中说

    前文约十种发心中广四教论惑智界内外权实等法。中判思议不思议。后用渐次不定圆顿止观结。

    句数多少

    前对治中。若以度治蔽。此对治也。对治非宜。如用檀治悭不去。则转用余五度治之。余五度亦如是。则成三十六句。此多也。今治四分。各有转治粗具等。治则妙也。

    今对治中十二

    外贪以不净助。内贪以背舍助。内外贪以八胜处助。瞋痴亦各三助。第四明觉数息助。沉昏觉观息助。半沉半明觉随息助。

    即指亲想以之为净

    修不净观有二义。或於己起贪。或於他起贪。若於他起贪者。修不净观治他不去。宜於他起亲想。转修慈悲观以治之。又转修不净。

    未来四句

    外道本功本见未见。未见本劫本见。第三有四句者。一神及世间有边。二无边。三上下有边四方无边。四以捷疾智说。

    四药互转为十二句

    如治贪。转用息用慈用智等三。余治瞋。转用不净等三治之。三四成十二句。

    如上随自意中观贪欲等

    彼观贪欲中。历四运推捡。欲心起灭不可得者。空也。欲中具河沙佛法者。假也。尘劳之俦是如来种者。中也。

    师资之失

    如云。准河有行大乘空人无禁捉蛇。此人於善法作观。经久不入。放心向恶作观。薄生空解。后不达佛法意。纯将此法一向教他。令他造恶。放舍禁戒。罪积山狱。毒气深入。

    不住观察名不住不调

    搜要云。夫食果者。存核留种。果甘核苦。碎已俱失。背佛方便如失果。纵而不观如失核。

    第一第二句失

    住调伏是空。第一句也。住不调伏是假。第二句也。

    第三第四句失

    迷第四非调伏非不调伏之句。而行第三句亦调伏不调伏之义。空假相带。於义成失。

    论我修无相则非修无相

    则非下修无相一句。验是斥上句邪空之人。

    从第三第四句生

    知於双非。不碍双注。便住调伏不调伏。

    是故相违

    初心若断贪欲是住调伏。调伏是渐。既云非圆非渐。是住亦调伏亦不调伏。

    宇文邕

    毁废佛教。由於卫元嵩魔业。此乃灭佛法之妖害。

    随顺方便教意

    住调伏。

    及迷法者

    迷不住调伏之义。广行非法。谓之无碍。

    居是言

    是应作土。

    瞋他顺理

    我三业不清净。嫌他清净。故瞋。

    瞋他违理

    他三业不清净。我清净。故瞋。

    善恶业成各为一念

    光明空品疏引经示相。华严经云。十二因缘在一念心中。大集云。十二因缘一人一念悉皆具足。如眼见色。不了名无明。生爱恶名行。是中心意识色共识行名名色。六处生贪名六入。色与眼作对名触。领纳名受。於色缠绵名爱。想色相已名取。念色心起名有。心生名生。心灭名死。乃至意思法亦如是。一日一夜凡织几许十二因缘轮网以自缠回。

    法界次第释名义

    彼云。是十二法展转。能感果故名因。互相由藉而有谓之缘。因缘相续则生死往还无际。

    分位

    识名色六入。胎位也。触受等。出胎位。

    即是出入各作根本

    搜要云。须两根本者。若作两本者。应云不断烦恼。不入涅盘。不断烦恼不出涅盘。乃至非不断烦恼非不入涅盘。非不断烦恼非不出涅盘。今论但先列断。后方列出。

    柝体无学恐文误耳

    准记。五意断入是柝无学。不断入是体无学。

    文殊传旨问果疾竟

    经中文殊问曰。居士是疾。宁可忍不。疗治有捐。不至增乎。世尊殷懃致问无量。此问界疾也。

    拆小弹偏叹大褒圆

    折三藏小。叹三教大。弹三教偏。褒於圆教。具如笺难引文。

    三观拆伏已如前说

    前助览中亦引文已。

    纯陀请住。与文殊往复已开常宗

    经中纯陀云。我今欲令如来久住於世。不入涅盘等。文殊言。汝今不应发如是言。欲令如来常住於世。当观诸行性相。如是观行具足三昧。欲求正法。应如是学。纯陀问文殊言。如来最尊最胜。是天中天。寿命更促不满百年等。文殊因此广说如来常住不变易法。寿命无量等。

    诸弟子等说毗伽罗论

    毗伽罗论。河西云。是天竺字本。经中以论喻大乘也。记中连书。小大难晓。今引经中本文开说之。经云。我为诸弟子说於半字九部经已。次为演说毗伽罗论。所谓如来常存不变。

    三牛十四象乃至后后十十增较十住一节

    迦叶白佛言。世有病者。四大增损。互不调适。羸瘦乏极。是故不能随意坐起。卧着床蓐。如来四大无不和适。身力具足。亦无羸损。世尊。如十小牛力不如一大牛力。十大牛力不如一青牛力(三牛)。十青牛力不如一凡象力。十凡象力不如一野象力。十野象力不如一二牙象力。十二牙象力不如一四牙象力。十四牙象力不如雪山一白象力。十雪山白象力不如一香象力。十香象力不如一青象力。十青象力不如一黄象力。十黄象力不如一赤象力。十赤象力不如一白象力。十白象力不如一山象力。十山象力不如一优钵罗象力。十优钵罗象力不如一拘物头象力。十拘物头象力不如一分陀利象力(十四象)。十分陀利象力不如人中一力士力。十人中力士力不如一钵建提力。十钵建提力不如一八臂那罗延力。十那罗延力不如一十住菩萨一节之力。乃至云十住菩萨诸节骨蟠龙交结。是故其力最大。

    论。徙倚

    文选中注云。徙。移也。倚。立也。今文谓或行或立。时多懈怠。

    从鱼至贯名为尺泽。即大拇指后大横文前。名之为鱼大横。文后名之为贯。贯后三寸名为寸口  贯之一字及贯后三寸名为寸口者。未见所出。尺泽等今示图。

    尺后寸前名为关阳

    凡脉。一手中各有三部。谓上部寸口。中部关上。下部尺中。应云寸后尺前名为关阳。

    左肾为命门。右肾为命根

    黄帝难经曰。藏各有一耳。肾独有两者。何也。然肾非皆肾也。其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一也。

    如顺捡叶

    难经作如循揄叶。又据徐氏撰黄帝脉经云○春肝木王其脉。弦细而长者。其脉平也。脉乃绰绰如弦。反得微涩而短者。肺之乘肝。金之刻木。为贼邪大逆。十死不治○夏心火王其脉。浮大而散。是平脉也。反得沉濡而短者。是肾乘心。水刻火。为贼邪大逆。十死不治○中宫土脾脉王大。阿阿而缓者。是平脉也。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脾。木来刻土。为贼邪大逆。十死不治○秋肺金王其脉。微浮而短濇是平脉也。其状浮而轻。如微风吹鸟背之毛也。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乘肺。火刻金。为贼邪大逆。十死不治○冬肾水王其脉。沉濡而滑或牢而实。滴滴如屋漏石上者。是平脉也。反得大而缓者。是脾乘肾。土之刻水。为贼邪。十死不治。

    脾脉来时。何何如綖曰平

    何何字误。应作阿阿。王叔和脉诀云。阿阿。缓若春扬柳。此是脾家居四季。

    论[病-丙+习]

    思习切。小痛也。

    击攊

    律音指归云。以手於人腋下捵弄。令人惧痒而笑。

    师子[豸*童]

    [豸*童]误。应作[泳-永+董]。即乳汁也。

    譬如酿酒滓浊为粪

    酿酒是喻。滓浊下八字是法。糟喻粪。酒喻尿。

    论。若发重触而数出入

    入息顺地而重。若出入相违故病。

    其帝太暤

    音浩。此则伏牺氏也。

    句茫

    上古喉切。太暤之子。

    炎帝

    神农氏。

    祝融

    乃重黎也。佐帝誉有功。光融天下。帝誉命曰祝融。祝融明也。

    少暤

    金天氏。黄帝之子。

    蓐收

    少暤之子。

    颛顼

    高阳氏。

    玄冥

    少暤之二子。曰修。曰熙。

    黄帝

    轩辕氏。

    后土

    颛顼之子曰黎。为土官也。上[土*页]五帝五臣。并着德立功於尧之前。今之有天下者祀以为神。

    论腭

    五各切。应作腭。谓土腭。

    应作症

    论元作征。

    不得冲突於一上坐

    上是掌反。俗谓坐一上是也。息若粗。是冲突也。

    鼻中补

    鼻中清凉安和是补。

    息有四

    声。气。喘。三伴也。非三是主。

    布置骨解

    解应作节。

    笼笼

    应作胧。谓朦胧。

    惊掷

    惊跃之义。掷未详。

    壁[书-曰+皿]蛇影

    晋书乐彦辅有亲客。久不来。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且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辅曰。于时河南厅壁上有角弓。弓边漆[书-曰+皿]作蛇。彦辅意杯中蛇即角弓影也。复置酒於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见不。客曰。所见如初。彦辅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痾顿愈。

    药草

    药与樵同。

    治哕

    於月切。气逆也。

    暴汝

    蒲木切。谓暴露也。以犬牙埋於阳地已。咒云。不瘥当暴露汝。

    匠伯辍釿於郢人

    釿当作斤。介斧也。郢人多巧。

    和者必寡

    宋玉对楚王曰。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而已。引商刻羽杂以流征。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是以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论。得汗为度

    专精其志。如患者得汗。明病愈。

    琴[弓*互]

    [弓*互]应作弦。

    勿[口*豸*句]说

    [口*豸*句]应作[言*暴]。谓噪[言*暴]也。

    众障峰起

    障高如众峰之起。或只是锋字耳。如刀锋起。文选云。是非锋起。

    榜治

    步行切。汉书郭舍人谓汉帝曰。臣愿令东方朔覆射。朔中之。臣榜百。颜师古注云。榜。击也。

    亦遮

    遮应作邀。

    要君者无上

    要音邀。无上者。谓不尊於上也。左传僖二十八年冬。晋文公召天子会于温。使诸侯朝之。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书曰。天王狩干河阳。此晋侯之谲也。

    俱舍云。能作及俱有

    前第二卷已引俱舍疏释毕。记主既云习佛法不可全迷。请更检前注。

    十一徧使名为徧因

    苦下五见及疑。无明集下邪见。见取。无明。疑。无明即痴也。故有十一耳。

    论衣裳蓝缕

    应作褴褛。

    缚切

    谓紧切。

    间构

    间。去声。谓斗构使离间。

    渐染

    渐音尖。浸渍之义。

    十法往验

    在下文。

    觇

    丑廉切。

    未舍失来任运恒有

    律中舍戒者。用口传心。弃本受体。应具仪对首云。我比丘某甲。舍三宝戒律。和尚阇梨学事。一说。其体即无。失戒者。发邪见。失带佩男女二根。失法灭失。若未舍未失已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