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法华经指掌疏最新章节!

仍前堕落生死。为众苦所逼也。以方便故。得近其子者。从前方便有四。一放还不语。二遣人寻雇。三脱珍着獘。四勉作戒息。今取后二。以是亲方便故。若论从疏至亲。四义俱该。总言以劣应劣。师资不复相左。故喻以方便得近。

    △二喻次施道灭。

    后复告言咄男子(至)亦有老獘使人须者相给。

    道灭二谛。如次在苦集之后。故喻以后复告言。咄字法喻通用。依高低均平。说有三义。一振威义。高声也。二呼召义。平声也。三安慰义。低声也。今取后二。以既示权巧。无振威之理。准前徐语着獘状畏等。可例知矣。汝常此作。勿复余去者。喻如来教以恒附正法修习。勿得仍前。流入邪道也。当加汝价。喻示灭令慕。以四果随行增益。故置加言。诸有所须。喻示道令修。须犹用也。总喻正助道品。修行所必须故。盆器有摄持之义。喻戒能持定。米面有资养之义。喻定能资慧。盐醋有调和之义。喻慧能调定。此正道也。属犹类也。喻诸助道。以三十七品。皆以三学义类摄故。莫自疑难者。喻如来教以有疑求决。有难求通。莫自疑虑。莫自畏难也。老獘使人。喻先学之辈。须者相给。喻有求皆应。亦有者。喻明莫自疑难所以。言汝等设或。不及决通于佛。亦有先学。尽可咨问。果有所求。彼自应汝。何疑难之有哉。喻佛转法轮竟。

    △三喻保证小果。

    好自安意我如汝父(至)更与作字名之为儿。

    好自安意。喻如来教以安心修证。我如汝父。喻如来示。以似有昔缘。本是结缘之父。而喻言如者。以时节未至。不遽显其本也。似有昔缘。自相护念。不必更怖堕落。故喻以勿复忧虑。勿复忧虑者。以既言如父。自相照应。勿复以驰骋为忧也。所以下。徴释。言我之所以自谓如父者何也。盖以我年老大。有先生义。故如父。而汝少壮。有后生义。宛肖子。喻如来真穷惑尽。可称先觉二乘研断力富。允为后觉也。汝常作时。无有欺怠。瞋恨怨言者。显子信其父。喻二乘信佛。若别配者。常作时。喻平常修习之时。欺喻上慢。以彼未得谓得。有欺诳义。怠喻人天。以彼着乐不修。有怠惰义。瞋怨喻外道。以彼欣邪恶正。有瞋怨义。二乘与佛。心相体信。都无是过。故喻以无有。都不见汝。有此诸恶者。显父知其子。喻佛知二乘。二乘研真断惑。殷勤精进。佛已知其不同上慢。凡外等流。故喻以不见。余作人。即喻上慢凡外等也。自今以后。如所生子者。谓子既信父。父又知子。故如亲生无异。喻二乘既信于佛。为可归依。佛又知彼二乘。是可教诫。故如昔结大缘菩萨。无异视也。即时长者。更与作字者。喻如来易彼。凡外之称。授以闻缘之号。虽授闻缘之号。犹属名字罗汉。非真佛子。故喻以名之为儿。方便品云。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罗汉等是也。喻阿含保证竟。

    △二喻般若转教三。一喻中经方等。二喻佛敕转教。三喻受敕不取。初。

    尔时穷子虽欣此遇(至)然其所止犹在本处。

    尔时。喻保证小果时也。虽欣此遇者。遇有二义。一恩遇。谓作字名儿。欣长者恩遇之隆。二际遇。谓驰骋得主。欣自己际遇之奇。喻如来巧立权果。恩遇之隆。二乘狂修值佛。际遇之奇也。凡诸声闻辟支。莫不欢喜庆跃。但以应进不进。故喻置虽言。不预家务。自谓雇觅曰客作。喻二乘不修大行。自执权学。不尽子职。自谓下品曰贱人。喻二乘不发大心。自甘小道。但以不应住而住。故喻以犹故。由是之故者。承上起下可知。方等前通阿含。后通般若。故喻以二十年中。常令除粪者。知子志劣。乐为鄙事。常令净除粪秽。勿使复聚。喻如来知诸二乘。志乐小行。常令净治见思。勿使复起。过是已后者。喻方等之末。般若之初。当此之时。二乘体信于佛。可归可依。无复他求。佛亦体信二乘。可教可诫。尚冀前往。故喻以心相体信。入出无难者。有时暂入父舍。有时退出草庵。喻二乘有时与大乘共会。有时任小道受呵。共会闻大。不以为异。受呵住小。不以为耻。故复以无难喻之。无难者。出入不以为事也。由出入不以为事。不羡父舍。不弃草庵。故所止犹在本处。喻二乘闻大不异。不羡佛乘。受呵不耻。不弃小道。故所住犹在权果。盖以方等。为三乘共会。故云尔也。

    △二喻佛敕转教。

    世尊尔时长者有疾(至)宜加用心无令漏失。

    初喻时至般若。如来住世既久。众起憍恣。逼佛舍应。故喻以长者有疾。般若之后。即说法华。法华之后。即转双林。故喻以将死不久(问。佛未唱灭。何得遽以将死不久喻之。答。光中万八千佛。皆有灭度之相。文殊所引灯明。亦有唱灭之仪。彼佛既尔。今佛岂独不然况人生四相迭迁。会必有离。虽未唱灭。亦可推测而说)。语穷下。喻正敕转教。我今多有。金银珍宝者。喻如来示以佛地功德。佛地功德。体蕴于智。用现于外。故喻以仓库盈溢。其中多少者。多少犹云若干。既有若干。所应取以与人者。不可不检点分明。故教以悉知。喻如来德智无限。所有应教菩萨者。一一付诸二乘。令以分明记取。必将教菩萨法。付诸二乘者。寓有望其慕大之意。故喻以我心如是。喻中谓我心望汝者如是也。当体此意者。谓父既望子。子当体贴父心。视为己事。喻佛既望其慕大。二乘即当体贴佛意。回小心而预大也。所以句。徴起可知。今我与汝。便为不异者。父财即是子财。喻如来示以佛地功德。各各有分。既各各有分。亦当善自护持。无令断绝。故喻以宜加用心。无令漏失。由此一科观之。不独法华。始记成佛。则般若付财时。即授记成佛时。其如时未至故。不能自信。但谓教菩萨法。正是如来。头头显示。二乘头头错过也。

    △三喻受敕不取。

    尔时穷子即受教敕(至)下劣之心亦未能舍。

    即受教敕等。喻二乘从佛闻法。备悉佛地功德。无希一餐。喻二乘虽已受敕。不生一念好乐。既不好乐。则偏真之果未移。缠空之志未易。故喻以故在本处。下心未舍。喻从实施权竟。

    △二喻会权归实三。一喻时至机熟。二喻等赐一乘。三喻闻法获益。初(此领火宅喻中。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等义)。

    复经少时父知子意渐以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

    复经少时。喻般若以后。法华之初。或指楞严之时。亦无不可。但不必拘泥太甚。父知子意者。喻如来随时观机。渐以通泰者。喻二乘权执渐破。以既经方等弹斥。般若淘汰。抱迷之执。渐以开通。绝分之忧。渐以安泰也。成就大志者。喻二乘有向大之志。自鄙先心者。喻二乘有耻小之怀。如方便品中。千二腾疑。身子三请。火宅喻中。诣父索车等。皆成就大志。自鄙先心义也。

    △二喻等赐一乘(此领火宅喻中。各赐大车。并领授记文中。开迹显本等义)。

    临欲终时而命其子(至)先所出内是子所知。

    初喻集众作证。临欲终时。喻如来涅槃在近。应前将死。不久之文。子喻当机之众。缘合时熟。佛力摄入高会。故喻以而命。亲族者。九族之亲。较疏于子。喻结缘众。结缘之众。乃兼为之机。故喻以并会。并犹兼也。国王屈尊证事。喻果人带果行因。为影向众。大臣忘势成善喻菩萨辅佛扬化。为发起众。刹利尊姓。喻诸天龙八部。居士无位。喻诸人非人等。皆悉已集。喻同来佛所。所谓龙蛇混杂。凡圣交参者此也。即自下。喻开迹显本。即自宣言。喻如来对众表扬。远本幽微。无能发问。故以自宣喻之。诸君当知。喻如来令众作证。此是我子者。喻二乘曾随受化。为结缘子。我之所生者。喻如来曾与结缘。是法身父。或在大通结缘。或于威音植种。既无定处。故但以某城喻之。竛竮行不正貌。喻中间流浪。中间流浪。众苦备受。故以辛苦喻之。五十余年。喻流浪五道。及渐复小善时也。其本字某者。喻昔曾发大心。本是菩萨。我名某甲者。喻如来或为王子。或为不轻。名不定也。昔在本城。喻昔结缘之处。虽结大缘。仍复退失。佛恐堕苦。常随教化。故喻以怀忧推觅。怀忧者。忧其失所。推觅者。处处寻求。譬喻品偈云。汝等累劫。众苦所烧。我皆济拔。即怀忧推觅义也。忽于此间。即前中止一城。仍喻示生三界。不期而逢曰遇。喻先照时中。小机偶近觉场。有意而见曰会。喻转照时中。方便俯就小机。父子相认曰得。喻还照时中。俱显师资本因。实子实父者。取正量义云。父子传体。天性不异。喻以心传心。佛性不二。拣非从前。如父名儿也。今我下。喻与之授记。一切财物。总喻佛地功德。皆是子有。喻佛记以当证。譬喻品云。是诸众生。脱三界者。悉与诸佛。禅定解脱等。娱乐之具。即此义也。先所出内。喻般若所说法门。及所获机益。二乘从佛转教。一一备悉。故喻以是子所知。般若转教之事。今复对众表扬者。有二义。一者显彼有自利。利他之行。堪于授记。二者显彼有护念。付嘱之责。宜尽厥职。如净明德。佛记喜见云。我以佛法。嘱累于汝。及诸菩萨大弟子。乃至给侍诸天。悉付于汝是也。

    △三喻闻法获益(此领火宅喻中。是时诸子。各乘大车。得未曾有等义)。

    世尊是时穷子闻父此言(至)今此宝藏自然而至。

    闻佛授记声。如甘露见灌。故喻以闻父此言。即大欢喜等。而作是念者。自异所遇。发希有心也。焦芽败种。得记成佛。故喻以我本无心。有所希求等(准此经。前后凡九喻或如来随机施设。或弟子齐已分领。或缺而未备。或略而未详。或纯一圆融。而不涉次第。虽皆合于教仪。未有如此喻之详且尽者。读者幸研昧之。则一代时化斯过半矣。后文所谓善说。如来功德者其信然也)。说喻发明竟。

    △三以法贴合二。一众生机感。二如来化应。初。

    世尊大富长者则是如来(至)如来常说我等为子。

    世间大富长者。如前所说。若出世大富长者。则是如来。以如来功德智慧。悉皆具足。而且度生之心。始终无替。如彼大富长者。无以异也。我等皆似佛子者。若以结缘而论。本是佛子。但以退大向小。流浪五道。虽渐复小善。未极究竟。终非真子。故但以似名。此合前喻。舍父逃逝。乃至渐渐游行。遇向本国义也。如来常说我等为子者。四子谦卑逊顺。似子犹不敢居。故引如来常说。以证成之。常说者。谓阿含方等般若诸会。常有是语也。

    △二如来化应二。一从实施权。二会权归实。初二。一从实不得。二隐实施权。初。

    世尊我等以三苦故(至)迷惑无知乐着小法。

    三苦者。一苦苦。从苦受生。谓身已是苦。加以根境乖违。复生苦也。二坏苦。从乐受生。谓乐不能常。乐变坏时。致忧苦也。三行苦。从平等受生。谓念念迁谢。新新不住。无自由分也。此指过去余苦。以过去余苦未尽。今生三界。故云。于生死中。既在生死。难免众苦逼迫。故云。受诸热恼。受苦不暇。宁解佛慧。故云。迷惑无知。此合前文。穷子惊愕。称怨大唤等喻。譬喻品法合文云。是诸众生。未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而为三界火宅所烧。何由能解佛之智慧。亦此义也。乐着小法。不得其门。未免流入异道。故前文有穷子闻放。喜向贫里之喻。从实不得竟。

    △二隐实施权二。一阿含保证。二般若转教。初。

    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至)得至涅槃一日之价。

    今日应是昔日。盖译者误耳。令思惟者。教以知苦慕灭。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生习矣不察。涅槃清凉。犹如露地。众生迷而不返。故令以思惟。当离当证也。诸法即阴入等法。于中起诸分别。名为戏论。二戏论中。世俗戏论是也。蠲犹断也。蠲除戏论。即教以断集修道。以戏论即是集谛。非修道无以断故。粪字乃法中带喻。形显易明故。于中者。于四谛法中也。勤加精进。即修道断集。得至涅槃。即离苦证灭。涅槃有二。一少分。如胜鬘云。知有余苦。断有余集。证有余灭。修有余道。二究竟。如大法鼓云。得一切功德。一切种智。大乘涅槃。然后究竟。今属少分。较彼究竟。故如一日之价。若合前喻者。令我思惟。蠲除戏论。合前语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息。乃至后复告言。汝常此作。勿复余去。当加汝价。诸有所须。莫自疑难等喻。勤加精进。合前无有欺怠。瞋恨怨言等喻。得至涅槃。合前作字名儿等喻。余不尽合者。法从略也。

    △二般若转教三。一中经方等。二佛敕转教。三受敕不取。初。

    既得此已心大欢喜(至)当有如来知见宝藏之分。

    既得此已者。谓既于阿含。得涅槃已。较之向在异道。空修无获者。不啻百一之殊。故大喜而自足也。便自谓言者。口不言而心自语义。于佛法中。仍指四谛之法。勤精进者。兼修断言。得弘多者。兼离证言。由彼向在异道。空修无获。乍入佛法。即得离苦证灭。故云弘多。此二乘自揣根钝。得少为足。约义合前。虽欣此遇。犹故自谓客作贱人喻也。然字。转语词。先知。指华严时说。以华严不解佛慧。即知其为心着。粗獘五欲。志乐小乘法耳。便见纵舍者。纵谓纵其小心。舍谓舍于大化。如跛鳖瘸驴之斥。焦芽败种之弹。皆纵舍义也。不为分别。当有知见之分者。为护小机。且令防护见思。以待机缘。约义合前。二十年中。常令除粪之喻。余无合词。不必强赘。

    △二佛敕转教。

    世尊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至)于此大乘无有志求。

    般若令其转教。实为发起大心。故云。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此合前喻。长者有疾。自知将死不久。语穷子言。我今多有金银珍宝。仓库盈溢。其中多少。所应取与。汝悉知之等义。我等得涅槃日价。以为大得者。自述向来得少为足也。得少为足。不思上进。故云。于此大乘。无有志求。所谓积獘不能顿除者此耳。

    △三受敕不取。

    我等又因如来智慧(至)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

    初正合前喻。因犹依也。谓依佛所说智慧。为菩萨说也。开谓开其新封。示谓示其本有。演谓演其义。说谓说其文。此合领知众物。金银珍宝。及诸仓库之喻。自无志愿者。自揣机劣。无志愿求。此合无希一餐。故在本处。下心未舍之喻。所以下。转释合词。徴起可知。释成意谓。佛于向来。知我乐小。虽至般若会上。不敢直示佛慧。但以方便之力。令我转教。是如来随我机宜。曲屈为说。而我等彼时。亦惟随顺佛语。转教菩萨。不知自己。真是佛子。所以无志愿求者此也。从实施权竟。

    △二会权归实三。一时至机熟。二等赐一乘。三闻法获益。初。

    今我等方知世尊于佛智慧(至)佛则为我说大乘法。

    今指经初。喻中所谓。复经少时是也。佛智慧。仍指般若所说。亦即经初所叹。言如来于般若会上。但令转教菩萨。似于我等。深有吝惜。至今根器已熟。始知佛无吝惜。喻中所谓。渐已通泰是也。所以下。徴释知佛。无吝之义。言我等于今经之初。闻佛称叹智慧。即权明实。回思我等昔来。真是佛子。但以我等。志乐小法。是故但令转教。不即为我说大。若我等。昔日有乐大之心。佛则直为我说。由是知佛。于我无吝。此合前喻。成就大志。自鄙先心义也。

    △二等赐一乘。

    于此经中惟说一乘(至)然佛实以大乘教化。

    承上知佛无吝。正二乘根机已熟。故如来于此经中。若法若喻。惟说一乘。此合前喻。今我所有一切财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内。是子所知之义。喻中尚有多文。法从略也。而昔下。盖四子以今悟昔。足前中经。方等不尽之义。四子意谓。以今惟说一乘观之。不惟般若转教。是佛以方便力。为说如来智慧。即方等于菩萨前。毁辱声闻。为跛鳖瘸驴。訾詈乐小。为焦芽败种。据佛本意。实为激发我等。亦是以大乘教化。前云。便见纵舍者。非真纵舍。正如来不屑之教耳。

    △三闻法获益。

    是故我等说本无心有(至)所应得者皆已得之。

    是故二字。通承前义。谓以是阿含自足。般若不乐之故。所以我等于前喻中。说本无心有所希求。此即取喻文。以为合文也。又以是于此经中。惟说一乘之故。即今可谓法王大宝。自然而至。此即于合文。兼带喻文也。末二句。自庆所得之奇。合前喻中。闻父此言。即大欢喜。得未曾有之义。长行竟。

    △二偈颂(标颂云)。

    尔时摩诃迦叶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正颂分三)一颂信解欢喜。二颂说喻发明。三颂以法贴合。初(准长行。除经家叙置外。四子自陈。仍分为二。今缺昔年执迷。惟颂今日信解。文犹从略。属略颂)。

    我等今日闻佛音教(至)无上宝聚不求自得。

    长行信记在前。解法在后。今前后倒置。文义大同。

    △二颂说喻发明二。一颂众生机感喻。二颂如来化应喻。初(略颂)。

    譬如童子幼稚无识(至)周流诸国五十余年。

    余年者。兼喻习小之日。长行所谓。驰骋四方。以求衣食。渐渐游行。遇向本国是也。

    △二颂如来化应喻二。一颂从实施权喻。二颂会权归实逾。初二。一颂从实不得喻。二颂隐实施权喻。初二。一颂三七思惟喻。二颂作念无计喻。初三。一颂佛初成道喻。二颂深思化机喻。三颂机教乖违喻。初。

    其父忧念四方推求(至)以诸缘故往来者众。

    初喻示生成道(广颂)。众生退失大心。佛恐失善堕苦。故喻以其父忧念。四方推求者。约处则在在处处。推求大机。约法则四谛接引。寻觅有缘。既疲则先自来归。喻如来不得大机。先办自道。此颂长行。其父先来义也。顿止一城者。来至中途。又复推求不得。顿然而止。暂住一城。喻如来行菩萨道时。又复寻觅大机不得。顿依中道。示生三界。此颂长行。求子不得。中止一城义也。造立舍宅者。重治新业。喻如来示生之后。重复修因致果。致果之后。自受用境。不与二乘等共。故喻以五欲自娱。其家巨富。喻果上诸缘毕备。巨亦大也。多诸下。喻佛地功德(略颂)。长出砗磲码瑙。略去珊瑚琥珀玻璃。及仓库盈溢之语。盖以佛地功德。无量无边。出没开合。无可不可。故立喻亦不同也。象马下。喻卫随法侣。此复二义。初正颂长行。象马乃至田业。喻诸位法门。较长行长出。辇舆田业。以诸位法门。差别不一。喻亦开合不定。僮仆人民。仍喻诸位菩萨。无臣佐吏者。人中摄故。出入三句。义准长行。无处不有。即甚多义。千万下。补颂总结。华严主伴重重。助发玄化。故喻云千万亿众。围绕恭敬。王喻十方诸佛。法身既同慧命相关。故以爱念喻之。臣豪喻十方菩萨。共助佛化。同赞嘉猷。故以宗重喻之。以诸缘故。往来者众者。承上王爱臣重二缘。结出千万亿众。围绕所以。喻如来既为诸佛欢喜。又为菩萨尊崇。以是二缘。诸佛分灯行化。菩萨代佛转轮。或受敕远去如往。或奉命遥归如来。主伴重重。无尽无尽如众也。颂佛初成道喻竟。

    △二颂深思化机喻三。一颂佛思机扣喻。二颂机生佛国喻。三颂机近觉场喻。初(超颂而略)。

    豪富如是有大力势(至)库藏诸物当如之何。

    既证道果。诸缘毕备。故以豪富喻之。功德智慧。海众钦崇。威光赫奕。犹如日轮。故以有大力势喻之而年朽迈者。喻如来智断究竟。应缘暂现。不久住世。由不能久住于世。愈思传道需人。故喻云。益忧念子。夙夜惟念。死时将至者。夙兴夜寐。惟念将死不久。喻如来日夜思惟。机缘若尽。斯归圆寂耳。痴子舍我。五十余年者。恨子愚痴。流浪不归。喻如来悲恨众生。堕落忘返也。堕落忘返。如来功德智慧。无机可授。故喻以库藏诸物。当如之何。当如之何者。谓展转思惟。不知委托何人也。然此科既属略颂。不必一一分配长行。

    △二颂机生佛国喻(追颂而广)。

    尔时穷子求索衣食(至)渐次经历到父住城。

    既属追颂。尔时二字。不合紧承上文。盖指其父中止之时。喻如来示生三界时也。如来示生三界。彼等宿世。尚于四谛法中。求少定慧。故喻以求索衣食。或得预流等向。如从邑至邑。或得预流等果。如从国至国。此颂长行。游诸聚落。经历国邑义也。有时精进无辍。少获定慧。如或有所得。有时逢缘退失。尽弃前功。如或无所得。既乏功德资身。如饥饿羸瘦。常为结习缠绵。如体生疮癣。渐次经历者。喻宿世。循序渐进也。循序渐进。随佛下生。而为应度之机。故喻以到父住城。此颂长行。遂到其父。所止之城义也。

    △三颂机近觉场喻(略颂)。

    佣赁展转遂至父舍。

    无住立门侧者。偈从略也。颂深思化机喻竟。

    △三颂机教乖违喻二。一颂教乖乎机喻。二颂机违乎教喻。初(约义略颂)。

    尔时长者于其门内(至)出内财产注记券疏。

    佛以智断功能。证入一真法界。故喻云。于其门内。称法界以敷真慈。无生不覆。故喻云。施大宝帐。依法界而起胜智。无难不摧。故喻云。处师子座。以师子表无畏义故。眷属者。即长行婆罗门。刹利居士。盖以受惠结亲。故称眷属。喻三世间主。各证毗卢一德。同为如来法性眷属也。诸人者。即长行吏民僮仆。法准长行可知。或有计算。金银宝物者。喻诸菩萨等。分别佛德。分别佛德。施法成益。故喻云。出内财产。施法成益。依因记果。故喻云。注记券疏。券疏者。文契之类。然此科既属约义略颂。不必拘配。

    △二颂机违乎教喻。

    穷子见父豪贵尊严(至)借问贫里欲往佣作。

    豪贵尊严。颂前有大力势。以力出豪贵。势由尊严故也。谓是二句。颂前窃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惊怖二句。颂前即怀恐怖。悔来至此。覆自下六句。颂前若久住此。或见逼迫。乃至疾走而去。此上法合。俱准长行。末二句。长行无文。偈颂补出。喻彼请教邪宗。欲向异道修习也。颂三七思惟喻竟。

    △二颂作念无计喻(准长行分三。今缺暂息大化。余二亦略。属略颂)。二。一颂教不契机喻。二颂机不契教喻。初。

    长者是时在师子座(至)即敕使者追捉将来。

    默而识之者。口不言而心识。喻如来于华严会上。虽不与发迹显本。已识为本。所化机也。余同长行。法亦准知。但长行更有尔时使者。疾走往捉之语。偈略之耳。

    △二颂机不契教喻。

    穷子惊唤迷闷躄地(至)何用衣食使我至此。

    首句。颂前穷子惊愕。称怨大唤。义亦准知。迷闷躄地。仍喻破法失善。是人下。出成迷闷所以。穷子意谓。观是人强执于我。其势必当见杀。想我初来。原为求些须衣食。至今思之。何用求些须衣食。使我至于必死之地。懊悔至此。不觉迷闷。而躄地也。此喻小机。既被大法摄持。恐入廛无力。丧失善根。自思初来觉场。原为求少许定慧。既而思之。求少定慧。何必至此。丧失善根之地。言念及此。不觉破法。而失善也。准长行先出所以。后明迷闷。偈颂先明迷闷。后出所以。特文法变换。而会义无殊。又长行于穷子。惊唤之下。更有我不相犯等语。今并略之。颂从实不得喻竟。

    △二颂隐实施权喻二。一颂阿含保证喻。二颂般若转教喻。初三。一颂权人摄化喻。二颂佛转法轮喻。三颂保证小果喻。初。

    长者知子愚痴狭劣(至)为除粪秽净诸房舍。

    初喻佛敕权人(义颂)。长者知子。喻如来观机有准。愚痴狭劣。喻小机无正知见。无正知见。不解一乘深义。不识本所师承。故喻以不信我言。不信是父。余人者。大成云。即二人也。现闻缘乘。为大乘之余耳。??目者。一目眇小。喻智示偏邪。矬陋者。短矬鄙陋。喻身示分段。分段无常。且缺严饰。故以矬陋喻之。余同长行。惟超追广略稍异。无烦委悉。倍与汝价下。准长行应有。受敕摄化之喻。或笔受脱误。讲演时补足方妙。穷子下。喻依化感佛(略颂)。投其好乐。愿随受化。故喻以欢喜随来。依教断惑。净诸染心。故喻以除粪净舍。长行所谓。先取其价。寻与除粪是也。其父愍怪之义。偈略不具。

    △二颂佛转法轮喻二。一颂先示苦集喻。二颂次施道灭喻。初。

    长者于牖常见其子(至)方便附近语令勤作。

    初喻转照观机(义颂)。愚劣喻智小根钝。智小则怯闻大法。根钝则愿习小行。故以乐为鄙事喻之。准长行但云见子。今兼云念子。盖见而必念。喻如来观机。必生悲也。于是下。喻隐胜现劣(略颂)。初缺脱缨之文。盖略去隐胜喻也。着弊等。虽存现劣之喻。文亦从略。方便下。喻正示苦集(略颂)。方便句。颂前以方便故。得近其子。附亲附也。语令句。颂前语诸作人。勤作勿息。虽文次不同。义准长行可知。

    △二颂次施道灭喻(略颂)。

    既益汝价并涂足油(至)如是苦言汝当勤作。

    既益汝价句。喻教令慕灭。并涂足油等。喻教令修道。涂足油者。于道品中。别喻根力。以根力置诸道品。能令道不夭阏。如以油涂足能令足。不皴裂也。饮食者。即长行米面盐醋等。统喻三无漏学。亦摄七觉八正等。诸助道品。荐藁荐。席莞席。此二皆坐卧之具。喻四禅九定等。为小乘安住之境。如是者。指上所说。以上来教以勤作。示以益价。并许以涂足油等。皆长者苦苦劝谕之言。苦苦劝谕。无非望其勤劳。故云汝当勤作。喻如来自述谆谆教诫。教以精勤修习。追颂长行。汝常此作。勿复余去之义。颂佛转法轮喻竟。

    △三颂保证小果喻(略颂)。

    又以软语若如我子。

    随顺小机。假立权果。故以软语喻之。若犹汝也。如子义见长行。颂阿含保证喻竟。

    △二颂般若转教喻(长行分三。偈颂从略。不曲分也)。

    长者有智渐令入出(至)自念贫事我无此物。

    初喻中经方等。长者有智。喻佛有权巧之智。渐令入出者。入见父理家务。出仍除诸粪秽。喻二乘人等。有时进闻大法。有时退守小行。此颂长行。二十年中。常令除粪义也。经过也。过二十年。即方等般若。相交之时。此颂长行。过是已后义也。执作家事者。二十年后。父子情洽。时或同父。执作家中事务。喻方等之后。师资缘熟。时或同佛。助扬大乘法化。此颂长行。心相体信。入出无难义也。前后余文。从略不颂。示其下。喻佛敕转教。承上二乘人等。既已同佛助扬大化。佛即示以佛地功德。故喻云。示其金银。珍珠玻璃。此颂长行。语穷子言。我今多有。金银珍宝。仓库盈溢等义也。虽示佛地功德。且令转教菩萨。未即许以成佛。故喻云。诸物出入。皆使令知。令知云者。非即交付。此颂长行。其中多少。所应取与。汝悉知之义也。

    犹处下。喻受敕不取。小乘智断。尚在权假。故喻云。犹处门外。不比如来。以门内为喻。偏空真理。仅蔽分段生死。故喻云。止宿草庵。草庵者。结草为庵。略遮风雨。不同如来。以施大宝帐为喻。此颂长行。然其所止。故在本处义也。自念者。穷子自念。贫事者。除粪之事。除粪之事。祇堪受一日之价。金银珍宝。岂应有分。故云我无此物。喻二乘人等。惟知断除见思。证于小果。佛地功德。自觉无分。此颂长行。下劣之心。亦未能舍义也。准长行。此上更有。即受教敕。领知众物等义。亦从略不颂。颂从实施权喻竟。

    △二颂会权归实喻三。一颂时至机熟喻。二颂等赐一乘喻。三颂闻法获益喻。初(略颂)。

    父知子心渐已旷大。

    长行此科之初。有复经少时之喻。今亦当有。以此乃法华之初。非前时也。教到机熟。故喻云。父知子心。大机微动。劣机微减。故喻云。渐已旷大。旷远也。远则不住小道。大则有志佛乘。此亦由于方等弹斥。般若汹汰之功。故喻云渐已。长行所谓。成就大志。自鄙先心是也。

    △二颂等赐一乘喻(略颂)。

    欲与财物即聚亲族(至)悉以付之恣其所用。

    初喻集众作证。子心既已旷大。又觉临欲终时。故欲与财物。喻众生根机已熟。如来化缘将毕。欲授佛记。俾令续此道也。余准长行。于此下。喻开迹显本。文中自见子来者。兼阿含方等般若。而总喻之。阿含隐胜现劣。俯就小机。如初见。方等大小并谈。前后相接。如二十年。般若从佛转教。冥受大益。如二十之余。今至法华授记之时。故喻云。已二十年。谓已过二十余年也。周行求索者。约地则在在处处。推求大机。约法则四谛接引。寻觅有缘。长行云。怀忧推觅。前文云。四方推求。皆此义也。遂来至此者。喻如来示生三界。前文云。其父先来。中止一城是也。凡我下。喻与之授记。舍宅义兼宝藏。喻道场所得功德。人民义兼僮仆。喻人天及诸贤圣。如来授与令记。故喻以悉付于汝。如长行所引。药王品义是也。恣犹任也。谓道场功德。任意取证。三乘贤圣。任意度脱。给侍诸天。任意敕令。是皆当来。出世受用。故以恣其所用喻之。

    △三颂闻法获益喻(义颂)。

    子念昔贫志意下劣(至)甚大欢喜得未曾有。

    昔贫则不求宅舍。志劣则无望珍宝。忽而大获。宁不生大欢喜。如得未曾有之物哉。又此中财物二字。似重珍宝。当易以人民二字。方与上科。舍宅人民相应。亦可珍宝。指七珍八宝。财物指钱财器物。总以佛地功德。无量无边。喻中随意开合。或但云仓库。或兼云珍宝。或并云财物。或别云金银琉璃。或总云宝藏。无不可也。颂说喻发明竟。

    △三颂以法贴合(长行分二。今缺众生机感。惟颂如来化应。亦但约义而颂)。分二。一颂从实施权。二颂会权归实。初二。一正颂长行。二补颂显迷。初二。一颂从实不得。二颂隐实施权。初。

    佛亦如是知我乐小未曾说言汝当作佛。

    首句寄言总合。言如来为接昔缘。始而巧立权果。终而直示佛乘。宛同长者诱子。始而作字名儿。终而交付家业。故云佛亦如是。知我下。本科别义。言如来于华严会上。知我乐小。故亦暂息大化。未说汝当作佛。如所谓不须此人。勿强将来是也。长行云。我等以三苦故。乃至乐着小法。此云知我乐小。虽机教互出。而会理无殊。

    △二颂隐实施权二。一颂阿含保证。二颂般若转教。初。

    而说我等得诸无漏成就小乘声闻弟子。

    华严未说作佛。必待阿含徐诱。故云而说。而说指阿含时说也。断集离苦。故云得诸无漏。修道证灭。故云成就小乘。作字名儿。故为声闻弟子。长行约初修言。故曰令我思惟。蠲戏论粪等。此中约已证言。故曰而说我等。得诸无漏等。喻云。又以软语。若如我子是也。

    △二颂般若转教(长行分三。今缺中经方等)。分二。一颂佛敕转教。二颂受敕不取。初。

    佛敕我等说最上道修习此者当得成佛。

    最上道。即成佛之法修之者。圆至功于旷劫。习之者。证极果于将来。故云。当得成佛。此合喻中。示其金银玻璃等义也。长行云。世尊以方便力。说如来智慧。与此文别义同。

    △二颂受敕不取。

    我承佛教为大菩萨(至)如是思惟不生喜乐。

    初受敕奉行。颂前我等。又因如来智慧。为诸菩萨。开示演说义也。诸佛下。菩萨获益。此下二段。长行无文。偈颂补出。是时诸佛者。诸助语词。即指本佛言也。一切下。声闻不得。秘密奥藏。是机堪授。故但为菩萨。演其实事。甚深功德。非器不传。故不为我等。说斯真要。然如来既命转教。非说而何。但以曲畅旁通。不能就便领荷。谓为不说。正是含元殿里问长安也。如彼下。心不希取。有三义。一提喻贴合。可知。

    我等下。正明不取。颂前而自于此。无有志愿之义。灭界内因。离分段果。故云我等内灭。证偏真理。住无学位。故云自谓为足。但知断集离苦。修道证灭。故曰惟了此事。不思回小向大。严国化生。故曰更无余事。无余事故。若闻严国化生。如被囚执。故曰都无欣乐。长行喻中。所谓无希一餐是也。所以下。释不取意。承上所以。都无欣乐者。何也。盖以二乘。但念三解脱门耳。一切诸法。皆悉空寂者。谓于一切法。了知无我。即空解脱门。无生无灭者。无始终相。无大无小者。无胜劣相。即无相解脱门。无漏者。无惑可断。无为者。无真可证。即无作解脱门如是思惟。则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由此所以不生喜乐。此颂长行。而我不知真是佛子义也。正颂长行竟。

    △二补颂显迷四。一显执迷坚固。二显因果虚妄。三显孤负佛恩。四显孤负佛意。初。

    我等长夜于佛智慧(至)而自于法谓是究竟。

    此中长夜。指般若时说。以般若从佛转教。不知真要之义。如长夜作务。虽工巧不自知也。不自知故。所以于佛智慧。无贪无著。无贪着故。不起向大之心。故云无复志愿。无志愿故。不动回小之念。故曰自谓究竟。此自显般若之时。执迷坚固义也。

    △二显因果虚妄。

    我等长夜修习空法(至)住最后身有余涅槃。

    此中长夜。指阿含时说。以阿含修习小乘。不知非真之义。亦如长夜作务。虽拙陋不自知也。不自知故。但观人无我理。故曰修习空法。了知人无我故。无有作者。无有受者。故云。得脱三界。苦恼之患。苦恼之患既脱。不受后有。惟余残质。故云住最后身。既住最后之身。犹有余依。故称有余涅槃。要知小乘无余。尚非真灭。况有余乎。是则因果。俱属虚妄。到底无本可据矣。

    △三显孤负佛恩。

    佛所教化得道不虚则为已得报佛之恩。

    承上已住有余。不知虚妄。将谓佛所教化。只是如是。我等既已体贴佛心。得涅槃道。则是已报佛恩。然不知佛所教化者。原为成就无上菩提。必至成佛。乃为得报佛恩。是昔年之孤负佛恩者。今始知矣。

    △四显孤负佛意。

    我等虽为诸佛子等(至)而于是法永无愿乐。

    承上自谓。已报佛恩故。所以我等。虽至般若之时。受如来敕。为诸佛子说法。令求佛道。而我等自于是法。永无愿乐。然不知佛敕转教者。正为启发我等。愿乐之心。是昔年之孤负佛意者。今始悟矣。颂从实施权竟。

    △二颂会权归实二。一正颂长行。二补颂显悟。初。

    导师见舍观我心故(至)如彼穷子得无量宝。

    先合颂时至机熟。及等赐一乘。复有二义。初承前提喻。由我等无愿乐故。所以导师见舍。盖以如来。观察我心。知我乐小。为护小机。以待大缘。初不劝以进求佛道。说佛法中。更有真实利益。如彼喻中。大富长者。知子志向鄙劣。先不说以当得宝藏。且以方便之力。令其领知财物。柔柔软软。伏其倔强之心。然后聚集人众。乃付一切财物。此双提渐以通泰。及交付家业。二喻之义。佛亦下。以法贴合。佛亦如是句。总合可知。二乘转教菩萨。即是希有之事。佛不自教。故令如此。即是现也。如来所以现希有事者。盖为知我心乐小法。先以方便之力。令其转教。渐渐调其小心。伏其权执。令其根器成熟。喻中所谓。渐以旷大是也。此颂长行。时至机熟之义。乃教大智。即指法华会上。授记成佛。喻中所谓。舍宅人民。悉以付之是也。此颂长行。等赐一乘之义。以文略难分。故合颂之。我等下。颂闻法获益。长行云。说本无心。有所希求。此云。非先所望。长行云。法王大宝。自然而至。此云。而今自得。如彼穷子。得无量宝。文异而义同也。正颂长行竟。

    △二补颂显悟四。一显信解坚固。二显因果真实。三显深知佛恩。四显深知佛意。初。

    世尊我今得道得果(至)今得无漏无上大果。

    初自信成佛。四子口称世尊言。我今可谓。得菩提道。得涅槃果矣。何以见之。盖以我今闻说此法。于诸无漏实相。谛信无疑。得清净智慧眼耳。我等下。自解得果。四子又言。我等昔为权宗固蔽。如处长夜。将谓持佛净戒。终无实果。敢道始于今日。得其果报矣。何以见之。以我等昔处长夜。不离法王法中。持佛净戒。正是久修梵行。以故今蒙许记。当得惑尽真极。具足众德。无漏无上。广大之果。所谓如佛子。所应得者。皆已得之是也。

    △二显因果真实。

    我等今者真是声闻(至)普于其中应受供养。

    初显因行真实。言昔日虽称声闻。但声惟四谛。闻惟一己。假名非实。今者乃真是声闻。何以见之。盖由我等。自今而后。能以佛道之声。令一切闻也。我等下。显果德真实。阿罗汉。名含三义。今据文。且翻应供。言昔日虽称应供。可应顺。而不可应逆。可应善。而不可应魔。权称非真。今者乃真是应供。何以见之。以我等自今而后。于诸世间。无论若天若人。若魔若梵。普于其中。应受供养故也。

    △三显深知佛恩。

    世尊大恩以希有事(至)于恒沙劫亦不能报。

    初总显佛恩难报。世尊句。远承前文。言昔日初得小果。便谓已报佛恩。以今而观。世尊之恩大矣。何以见之。言世尊初于阿含。以希有事。俯垂怜愍。令我等。保证偏空。次于方等。以希有事。曲示教化。令我等。进退心安。后于般若。以希有事。冥授利益。令我等。从佛转教。如斯循循善诱。始终无替之恩。纵经无量亿劫。谁复能报。是佛恩之见。于昔日者。今始知矣。然转照三会。俱称希有事者。以能为下劣隐于胜妙故也。手足下。别明难报之相。复有二义。初略明。手足供给。如执劳服役之类。头顶礼敬。如虔恭晋谒之类。一切供养。如四事奉赡之类。如此皆有尽之事。而佛恩无尽。故皆不能报也。若以下。详明。首四句。身心供养。又以下。四事供养。牛头下。塔庙供养。牛头旃檀者。华严云。出离垢山。若用涂身。火不能烧。或以此香形如牛头。故名。正法念云。北洲有山。名曰高山。状如牛头。旃檀生于其中。故名。末四句。总结莫报。如斯等事。以用供养。其供养可谓极矣。而乃于恒沙劫。亦不能报者。盖以佛本无我。亦无有法。能受所受。俱不可得。故不能报。毕竟如何能报。今取楞严经偈释云。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四显深知佛意。

    诸佛希有无量无边(至)于一乘道随宜说三。

    初总明。佛意希有。首句。亦远承前文。言昔日般若会上。令我转教。固为现希有事。以今而观。诸佛希有之事。不□于彼也。何以见之。盖以众生无量。如来则有无量神力。众生无边。如来则有无边神力。众生不可思议。如来则有不可思议神力。是皆出自如来。为度众生之意。之所示现。昔日不知。而今始知也。无漏下。别明希有之相。复有二义。初略明无漏无为者。惑尽真穷。显果德已极也。诸法之王者。于法自在。显神用无限也。神用无限。能为下劣二乘。忍斯无漏无为之事。不务速说。又能为取相凡夫。随彼有漏有为之机。适宜而说。此诸佛希有之相。已略见其概矣。诸佛下。详明。此与总明文中。俱约诸佛言者。显佛佛道同故。于诸法中。得最自在者。随意演说。无滞碍也。又此二句。即详明。为诸法王之义。知诸众生。指人天之机。人天之机。于戒善禅定法中。喜好不同。故云种种欲乐。及其志力者。谓各种欲乐中。志向心力。复各不同也。随所堪任者。谓既知欲乐。及志力已。于戒善禅定法中。随其堪任何法。即以何法。而引导之。但以人天机劣。直言难明。故以无量譬喻。而为说法。此详明取相凡夫。随宜为说之义。随诸众生。指三乘之机。三乘之机。宿世善根不同。佛能顺机而教。故云随也。成熟未成熟者。谓各种善根中。有深修而已成熟者。有浅修而未成熟者。佛能顺时而观。故云知也。种种筹量。分别知已者。以法审机。于一乘道。随宜说三者。因机授法。此详明能为下劣。忍于斯事之义。四子信解竟。

    妙法莲华经指掌疏卷二之下

    音释

    ?

    (巨员切音权曲脊行也)。

    艇

    (徒鼎切音挺小舟也)。

    黾勉

    (谓力所不堪心所不欲强而为之也上弭尽切音泯)。

    肯綮

    (筋肉结处也下诘定切音罄)。

    潸

    (师奸切音删涕流貌)。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