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法华经演义最新章节!

    唐 终南山沙门 道宣 述

    天台教观 一松大师 讲录

    清 东瓯释氏 晓柔广和 编定

    △释序大分为二。初释题。

    欲释此经。先释其序。序有序题序文不同。妙法下八字序题也。唐终下九字人题也。就序题中。妙等五字。即是全经之题。弘等三字。方是一序之目。若但言弘传序。而不言妙法莲华经。不知此序。为何经之序。又不知将何以为弘传也。故即全经之题。以为序题。乃总标云。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则知此序。定是今经之序也。今先明经题。次申序目。经题中。妙法二字是法体。莲华二字是比方。良繇妙法难解。假喻发明。故以莲华之比方。而喻明妙法之法体。所言妙者。不可思议之谓。既不可以心思。又不可以言议。故名为妙。所言法者。性可轨持之谓。即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故名为法。此法既不可思议者。则非上根利智之人。便不能解。故喻以莲华。若不解妙法。则当观世间。眼所见之莲华。若解莲华。便知妙法矣。盖莲华乃华果同时。处染常净。妙法则圣凡一致。生佛同源。故不解妙法之生佛同源。则当观莲华之华果同时。若解莲华处染常净。则知妙法生佛一致也。法喻兼举。总云妙法莲华经。毕竟以何等法。称之为妙。盖法有三种。有教法。有理法。有行法。由教诠理。依理起行。故有此三种法。然四十年前。亦说此三种法。不得名妙。今日法华。所说三种之法。方乃名妙。盖四十年前。所说教法。对人天则说戒善之教。对二乘则说谛缘之教。对菩萨则说偏渐之教。是教之为法也。乃粗而非妙。昔日所诠之理法。戒善之教所诠。乃是俗有之理。谛缘之教所诠。乃是偏空之理。偏渐之教所诠。乃是但中之理。是理之为法也。亦粗而非妙。昔日所起之行法。依俗有之理。则起有漏之行。依偏空之理。则起无漏之行。依但中之理。则起亦漏亦无漏之行。是行之为法也。亦粗而非妙。是则四十年前所说。若教若理若行皆是粗法。不得名妙法。若今经所说教法。乃是一乘圆顿。如经云。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则非昔日戒善谛缘偏渐之粗。是教之为法也。乃妙而非粗。今经所诠之理。乃是诸法实相。如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则非昔日俗有偏空但中之粗。是理之为法也。亦妙而非粗。今经所起之行。乃是究竟无上。如经云。汝等所行。是菩萨道。则非昔日有漏无漏亦漏亦无漏之粗。是行之为法也。亦妙而非粗。是以今日法华高会所说。若教若理若行。皆非粗法。得名为妙耳。此是相待论妙。若约绝待论妙妙。有绝粗之功。教则开彼戒善谛缘偏渐。皆成一乘圆顿。如瓶盘钗钏之器。若入大冶。总成一体。如经云。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则不独今经之教为妙。而昔日之教法。无不皆妙也。理则开彼俗有偏空但中。皆成诸法实相。如江淮河汉之水。若会大海。同一咸味。如经云。一切世间。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则不独今经之理法为妙。而昔日之理法。无不皆妙也。行则开彼有漏无漏。及亦漏亦无漏。皆成究竟无上。如东西南北。若到大城。同一乐想。故经云。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皆已成佛道。则不独今经行法为妙。而昔日之行法。无不皆妙也。上来若待若绝。皆不可以心思言议。故经云。我法妙难思。不可以言宣。又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故依之立名。而云妙法也。然此妙法既为难解。若不假喻。何由可明。故喻之以莲华。然世间水陆草木之华甚繁。皆不以为喻。而独喻于莲华者何也。盖余华。或有华而无果。如牡丹等。此但喻于空修苦行。无所克获。苦行之外道。或有果而无华。如银杏等。此但可喻于计自然果。而不修行。自然之外道。或多华而一果。如桃李等。此但可喻别修种种行。但得涅槃之初果。或一华而多果。如胡麻等。此但可喻于忠君孝亲。报生梵天受种种乐之凡夫。或一华而一果。如柿子等。此但可喻于修一远离行。而得涅槃之缘觉。或前果而后华。如瓜茄等。此但可喻于见道已后。重虑缘真之后果。或前华而后果。如稻麦等。此但可喻于先藉缘修。生后真修之偏渐菩萨。如此粗华。不可以喻妙法。唯有莲华。即方华则果。而华果同时。处染常净。而染净一处。乃是妙华。而可喻于妙法之生佛同源。圣凡一致也。是知非妙法之所喻。不足取喻莲华。非莲华之能喻。不堪喻明于妙法。今乃法喻俱妙。能所并标。合云妙法莲华也。所言经者由也。由从金口所宣。故名为经。又经者。训法训常。法则十界同遵。常则三世不易。今经开显一切众生。皆得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既一切无不开显。下自地狱界。上至诸佛界。岂有一界而不遵者。故此经乃统诸佛降灵之本致。则不独我释迦为尔。而十方三世诸佛。莫不皆然。既诸佛皆然。则前之过去世。后之未来世。岂有一世而可易者。由其同遵。故训为法。由其不易。故训为常。虽二义不同。而总名之为经也。次言弘传者。弘即广大之义。传即展转之谓。序者。墙序之意。盖如来说此一经。不独利益一时。本欲流传天上人间。他方此土。至尽未来际。微尘刹海。律师撰此经之序。即以如来之心为心。欲后世知序文之所以。将此经之流传。展转弘广。乃传之不已。故名弘传序耳。

    次人题。唐者代名。终南山名。具如疏注。言上道下宣者。乃律师之名也。盖律师能以如来之道。而为自行。复以此道。宣布于人。而能他化。从德彰名。故言道宣。序虽律师自撰。义实出乎今经。故不言作。但言述耳。已上初序题。次人题。虽二番不同。总是一序题。若论之来源。总由我佛世尊。于灵山高会。说此一部妙法华经。以畅出世本怀。所谓令一切众生。咸得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既而世尊入灭。阿难为之结集于彼方。迨传于此土。或有翻译而流传者。或有读诵而受持者。或有书写而为人解说者。皆莫知其数。惟我天台智者大师。诞生陈隋之间。于大苏岭持诵此经。随文入观。至药王品。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于是从定而起。说玄义以解经题目。说文句以消经文。说摩诃止观。以诠其三昧。暨乎唐时。南山律师。乃作序焉。以序此经由致。若观其序。则知此经流传于何代。翻译于何时。经文之旨趣如此。受持之利益如此。此序之所以不得不作也。略释序题竟。

    △二分文三。初标举。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

    言妙法莲华等者。统即统括之义。本致即本怀致趣也。谓今此一经。包括统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及我释迦如来。降生之本怀致趣耳。毕竟何以见得。唯此经能统诸佛本致。而余经不能。如最初华严。现千丈舍那之身。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及宿世根熟天龙八部。说于圆满修多罗。而明事理法界。重重无碍。亦说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亦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性。如是可谓之圆顿矣。然但被大机。而小机在座。有耳不闻。有眼不见。大隔于小。被机不遍。机既不遍。则如来出世之本怀。虽云已畅。而实未畅。其华严之不能统如来降灵之本致。明矣。机虽如聋若哑。如来岂可弃而不化。故于鹿野苑中。说四阿含。阿含所明。不过对声闻人。则说生灭四谛。令其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对缘觉人。则说十二因缘。令其顺观生起。逆观还灭。对菩萨人。则说事相六度。令其三祇伏惑。百劫修因而已。既所明唯是三藏半字小教。其阿含之不能统如来降灵之本致。亦明矣。方等则对半明满。对偏明圆。般若则带于通别。而明圆教。既其对带。则机不纯。而二酥不能统如来降灵之本致。又明矣。乃至当说涅槃。虽同醍醐一味。未免有追说四教。而部杂权小。其涅槃不能统诸佛降灵之本致。更明矣。既不能统释迦本致。而十方三世诸佛之降灵不能统。可见矣。然起于华严。终至涅槃。皆不能统诸佛降灵之本致者。无他。如来出世。秪欲明一切众生。俱有佛之知见。一切诸佛长远寿量。而起自华严。终至涅槃。未曾有如是说。所以不能统也。若夫今经迹本二门。雨番开显。迹则发明一切众生。咸得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开三乘九界之权。显佛界一乘之实。三根之人。莫不断权疑。生实信。得受菩提之记。本则发明释迦如来尘点劫前。久已成佛。开伽耶近城之迹。显长远寿量之本。一切众会。莫不断近疑。生远信。得受法身之记。如是则六事因缘已明。出世本怀已畅。长远寿量已彰。久远证得已显。而降灵本致。尽于是矣。故惟今经。乃能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

    △二解释。上虽标明统诸佛本致。然不知此经结集于彼方几时。流传此土又几时。翻译凡几人。所当为何本。经文之旨趣为若何。受持之因由又若何。故今一一为之叙述。文分三。初叙传译流源。二叙经文旨趣。三叙受持因由。初二。初流传。

    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

    欲明流传先明未传也。蕴即蕴藏。结即结集。大夏者。西方美称也。谓统诸佛本致妙典。佛在世时。金口演说。佛灭之后。阿难结集。以佛说皆是语言。将语言。而成文字。阿难虽已结集。但在彼竺蕴藏。未传此土。故云蕴结大夏。如此停留千有余年。以由此土佛法未至故也。东传等者。正明流传也。此土佛法既至。妙经自西而传于东。已经三百余载矣。则知蕴结二句未传。东传二句虽传。亦未流也。

    △二翻译又二。初正明。二旁指。初又二。初三译并陈。

    西晋惠帝。永康年中。长安青门。炖煌菩萨。竺法护者。初翻此经。名正法华。东晋安帝。隆安年中。后秦弘始。龟兹沙门。鸠摩罗什。次翻此经。名妙法莲华。隋氏仁寿。大兴善寺。北天竺沙门。阇那笈多。后所翻者。同名妙法。

    谓此经虽已东传。而未翻译。迨至西晋之时。及于隋有天下。凡有三译。故云西晋等也。此三文中。皆有时分处所。姓氏经名可见。初翻名正法华者。如迦叶菩萨云。我等皆邪见人。则知别地前已还。皆非正见。今非三五七九等。故名正法。三翻中大兴善寺等。以嗣续为义。嗣续法灯者。乃居其中。若因佛法初来。款为鸿炉。称名为寺。盖一法耳。如西方亦有竹林招提等寺。例知佛法未来此土。早已有寺明矣。

    △二秦本独善。

    三经重沓。文旨互陈。时所宗尚。皆弘秦本。

    △二旁指。

    自余支品别偈。不无其流。具如序历。故所非述。

    具如序历者。谓如普门品偈。达多品等流类。各各皆有翻译时分。及于因缘由致。具彼本序。今不悉引。非所急耳。

    △二叙经文旨趣。分三。初约经明义。二依文点示。三显佛慈悲。初又三。初明感应。

    夫以灵岳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