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法华经大意最新章节!

王明珠。陵众宝而独秀。法王国经。逾诸经而高胜。读经者无忧无病。诵经者不贫不陋。诸天童子。以为给使。众生乐见。如慕贤圣。无畏之志等师子。智慧之光如乌照。恶骂之徒口则闭。刀杖之毒何所害。微妙好梦。常现眠里。无尽大利。恒集觉表。王中亦王。妙中亦妙。盖斯安乐行矣。

    第二释名者。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故能进行。故名安乐行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迹门流通段中。第四明初心菩萨示通经方法。中大段有二。第一大段明妙德问方法。大段第二明如来答。约大段第一有二。从品初下。第一明叹深行菩萨能弘经。从世尊菩萨下。第二问浅行菩萨云何恶世宣说是经。从佛告下。大段第二明如来答。约中有三。第一标四安乐行章门。第二明解释修行方法。第三结行成之相。从佛告文殊下。讫安住四法。第一标四安乐行章门。从一者安住菩萨行处下。第二明解释。标四安乐行章门中有四。一明身止观慈悲安乐行。二明口止观慈悲安乐行。三明意止观慈悲安乐行。四明誓愿止观慈悲安乐行。约身止观慈悲安乐行中有二。长行偈颂。长行中有二。从一者安住下。第一双标行处近处二章门。从文殊师利下。第二解释二章中有二。第一解释行处。第二解释近处。约第一行处中有三。从初文殊下。第一标行处章。从若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下。第二解释行处章。从是名菩萨。第三结行处。从云何名菩萨摩诃萨下。第二明近处中三。从云何下。第一标章。从菩萨摩诃萨不亲近。第二解释中有三。第一明十恼乱。从常好坐禅下。讫修摄其心。第二明附定门助观。从文殊师是名下。讫常乐观如是法相。第三明附慧门助观。从是名菩萨下。第三明结近处。从尔时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颂。有二十八行三句。为三。初有一行。颂标章。次二十二行。颂行处近处。次有五行三句。颂行成。中有多意(云云)。从又文殊师利如来灭后。第二明口止观慈悲安乐行。为二。第一明行法。第二明行成。初行法中有二。长行偈颂。长行有二。第一标章。从若口宣说下。第二释行法。中有二。第一明止行。第二明观行。止行中有四。从初若口。第一明不说他过。从亦不轻慢下。第二明不轻慢。从不说他人下。第三明不叹不毁。从又亦不生下。第四明不起怨嫌。从善修如是下。第二明观行。从尔时世尊欲重。第二偈颂。有十六行半。为三。初有二行。颂标章。次有九行半。颂行法。次有五行。明口安乐行成。中多意(云云)。从又文殊师利菩萨下。第三明意止观慈悲安乐行。中有长行偈颂。长行中有三。第一标章。从无怀嫉妒下。第二释行法。从文殊师利下。第三明行成。偈颂有六行。为二。初有五行。颂止观二行。次有一行。颂行成。从又文殊师利菩萨下。第四明誓愿止观慈悲安乐行。中有二。长行偈颂。长行中有二。第一明行法。第二明叹法。第一行法中有三。从初下。第一明标章。从于在家出家下。第二明行法。从文殊师利是菩萨下。第三结行成。从文殊师利是法华经下。第二叹经难闻。中有二。从初下。第一明法说。从文殊师利譬如下。第二明譬说。中有二。第一明开譬。中有多意(云云)。从文殊师利如来亦复如是下。第二明合譬。中有多意(云云)。从尔时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颂。有十四行半。为二。初有四行。颂行法。次有十行半。颂叹经。约第一行法中。有三意(云云)。约第二中。有法说譬说等意(云云)。从我灭度后下。第三二十三行偈。总结行成之相。中有三。初有一行半。结劝修四行。次有二十行半。举三报明三障清净。次有一行。总结(上来十四品迹门开三显一说了)。

    妙法莲华经从地涌出品第十五(二千七百五十七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他方大士。□□□□□说。此间释尊。开所化而止请。于是净行眷属。裂大地而泉涌。慈氏等众。表深疑而云起。四行菩萨。问讯世尊而随喜。一乘法王。开示佛慧而同咸。补处弥勒。不知一人而发疑。地前贤哲。用何智术而测位。是以逸多大士。问涌出于谁化。久成实佛。显诸力于自度。尔时岁促化长迷。忽然发心里。父少子老喻。仓卒吐口表。非久远智者。谁人决此疑哉。非本佛妙智。谁者示斯旨哉。大中亦大。一中亦一。盖斯□□□欤。

    第二释名者。下方菩萨。为发本门寿量。远从地涌现。故言从地涌出品。师严道尊。鞠躬祗奉。如来一命。四方奔涌。故言从地涌出品。三世化道。惠利无疆。一月万影。孰能思量。召过以示现。弘经以益当。故言从地涌出品。虚空湛然。无早无晚。惑者执迹。而暗其本。召昔示今。破近显远。故言从地涌出品。寂场少父。寂光老儿。示其药力。咸令得知。故言从地涌出品。文云。是从何所来。以何因缘集。今以诸义释品意。四悉檀因缘之解。故言从地涌出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从此品下。讫普贤劝发品。十四品。部大段第二。明开师门之近迹。显佛之远本。约中大分为三段。从品初尔时他方国土诸来菩萨。讫汝等自当因是得闻半品。第一明本门序分。从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弥勒下。讫分别功德品弥勒所说十九行偈佛名闻十方广饶益众生。第二明本门正说分。从。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下。讫普贤劝发品作礼而去。十一品半。第三明本门流通分。约序分段中有二。第一明涌出序。第二明疑问序。约第一踊出中有三。从品初下。讫当于此土而广说之。第一明他方菩萨请弘经。从尔时佛告诸菩萨下。讫广说此经。第二明如来不许。从佛说是时下。第三明下方涌出。中有二。第一明经家叙相。第二明问讯。约第一经家叙相中。有五意(云云)。从是诸菩萨从地涌出已下。讫能于如来发随喜心。第二明诸菩萨问讯。中有五意(云云)。从尔时弥勒菩萨及八千恒河沙下。第二明疑问序。中有二。第一明此土菩萨疑。中有二。第一明长行疑念。从时弥勒菩萨下。第二偈颂。有九行半。正明问。中有五意(云云)。从尔时释迦牟尼佛分身诸佛下。第二明他方疑问。中有二。一明侍者菩萨各各陈疑问于己佛。从。

    尔时诸佛各告侍者下。二明诸佛各抑待弥勒之问如来之答。从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弥勒菩萨善哉下。大段第二本门正说分。约中大分有二。第一明有长行。偈颂诫许。第二明正说。约长行有三意(云云)。偈颂有四行。中有三意(云云)。从尔时世尊说是偈已。第二明正说段。即是答问中。大分为三段。从初此去讫寿量品竟。第一正明开近显远。分别功德品长行。第二明授法身记。十九行偈。第三明弥勒总申领解。约第一段中有二。第一明略开近显远动执生疑。第二明广开近显远断惑生信约第一段中有二。第一正明略开近显远。第二明因疑更请。约第一段中有二。从。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下。讫我从久远来教化是等众。第一明有长行偈颂。如答弥勒上问。中有多意(云云)。从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下。第二明因疑更请。中有二。长行偈颂。长行中有二。从尔时弥勒菩萨下。讫三菩提。第一明动执生疑。从即白佛言下。讫品尽。第二明腾疑请。中有二。第一明法说请。中有多意(云云)。从譬如有人色美下。第二明譬说请。中有长行偈颂。中有开譬合譬等多意(云云)。

    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卷一万二百二言品二千一十八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华王释尊。唱三诫于诚谛。补处慈氏。发四信于佛语。所以三佛菩提。腾波于寿量海。四种佛土。开华于鹫峰山。于是善逝巧喻。下微尘而散东国。弥勒别智。附界员□□尘数。八十假父。脱垢衣于权门。亿俗真考。饰珍服于实室。八谛医王。捣筛教药。令服诸子。三身觉王。斟酌劫尽。令观净土。失心稚子。服遗药而差心病。恣心狂子。闻久成而得本心。圣人远哉。至感应。净土异哉。澄心到。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如来。是诸佛之通号。是上三佛之通称。是别举人。寿量者。诠量诸佛之功德。此别标法也。亦是诠量三佛之功德。此即正诠量本地三如来功德。人法双举。故言如来寿量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本门正说答问中。第二明广开近显远段。约中大段有二。第一明如来诫信。第二明如来正答。约第一段中有四。从品初下。第一明如来之诫。从是时菩萨大众下。第二明菩萨三请。从复言唯愿说之下。第三明菩萨重请。从尔时世尊下。第四明如来重诫。从一切世间天人下。大段第二明如来正答。约中有长行偈颂。长行中有二。第一明如来法说答。第二明如来譬说答。法说中有二。第一明三世益物。第二总结不虚。约第一明三世益物中有二。从一切世间下。讫能令众生发欢喜心。第一明过去益物。中有多意(云云)。从诸善男子如来见下。讫虽不实灭而言灭度。第二明现在益物。中有多意(云云)。而此中有常住不灭四字。明未来益物也(云云)。从又善男子诸佛如来下。第二明总法三世益物不虚。中有二意(云云)。从譬如良医下。第二明如来譬说答中有二。开譬合譬。中有二。第一明良医治子譬。譬上三世应化所宜。第二明治子实益譬。譬上三世利物不虚。约第一譬中有三。从初譬如下。讫远至余国。第一明良医远行譬。譬过去益物。中有二意(云云)。从诸子于后饮他毒药下。讫即取服之毒病皆喻。第二明还已复去譬。譬现在益物。中有六意(云云)。从其父闻子悉已得差下。讫咸使见之。第三明寻便来归譬。譬未来益物。从诸善男子于意云何下。讫不也世尊。第二明治子实益譬。譬三世益物不虚。从佛言我亦如是下。第二明合譬中有三。初合过去益物譬。从以方便力下。次合现在益物。从亦无有能下。次合治子实益不虚譬。从尔时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颂有二十五行半。颂上法譬。大分为二初二十行半。颂法说。次有五行。颂譬说。法说中为二。初有十九行半。颂三世益物。次有一行。颂三世益物不虚。约初中三。初有四行。颂过去益物。中有多意(云云)。次有五行。颂现在益物。中有多意(云云)。次有十行半。别颂未来益物。中有多意(云云)。

    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二千六百六十二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恒沙大众。闻长远寿。增道损生。微尘众生。见真佛像。发无上心。是以中天宝华。散万彩而雨会顶。云汉沉水。流芬馥而薰鼻根。虚空天乐。振妙声于众耳。大梵众璎。垂轻妙于圣枝。众宝香炉。遍于九方。菩萨幡盖。悬于上方。龙华法王。赞一乘而信一味。信心持者。逾五倒而到五品。本佛十妙。把功德而施三千。普机十利。捧利益而驰亿刹。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分别者。佛说寿量。二世弟子得种种益。故言功德。浅深不同。故云分别。随便故言分别功德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本门正说中。大段第二明法身授记段中。大段为三。从品初下。第一明经家总叙。从于时世尊下。讫发三菩提心。第二明如来分别本门增道损生菩萨五十一位差别中有二。从十住位至三地。第一明约增道智德得记。从四地至等觉。第二明约损生断德得记。在经文中可见(云云)。从佛说是诸菩萨下。讫赞叹诸佛。第三明时众供养。从尔时弥勒菩萨从坐而起下。偈颂。有十九行。正说中大段第三。明弥勒总申领解由。为三。初有二行。颂领解。次有九行。颂如来分别功德。次有八行。颂时众供养。(上来本门正说已了)从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下。讫普贤劝发品作礼而去。部大段第三说法流通段。并本门大段第三流通分也。凡有十一品半。大分为二段。从此下。讫常不轻品。三品半。大段第一明弘经功德。重以劝流通。从如来神力品下。讫普贤劝发品。大段第二明付属流通也。约第一大段中有三。今此半品及随喜功德品。第一明初品弟子因功德深。以劝流通。法师功德一品。第二明初品弟子果功德深。以劝流通。常不轻一品。第三引信毁罪福。以证流通。约第一此半品中有二。第一明现在四信弟子。第二明灭后五品弟子。约第一现在四信中有四。从尔时佛告弥勒下。第一明一念信解未能广说。中有长行偈颂。约长行中有三。佛告弥勒阿逸多其有众生下。第一举其人。从所得功德下。第二明功德深。中有二。第一明总福无量。从若有善男子下。第二明校量功德多少。中有二。第一明举五波罗蜜功德为本。校量所得功德多少。从以是功德比前功德下。第二明正校量功德多少。从善男子有如是功德下。第三明位行不退。从。

    尔时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颂。十九行。追颂第一。不举其人。次有五行半。颂第三行位不退。从阿逸多下。第二明现在第二品弟子解其言趣。中有二意(云云)。从何况广闻是经下。讫能生一切种智。第三明现在第三品弟子广闻广说。阿逸多下。讫当知是为深信解相。第四明现在第四品弟子具上三弟子功德。中有二意(云云)。(已上现在四弟子文了)从又复如来灭后下。第二明灭后五品弟子功德。中有二。第一明总列五品弟子格量四品弟子功德。第二明后随喜功德品别校量初品弟子功德。约第一中有二。长行偈颂。长行中有五。从初又后如来灭后下。讫当知已为深信解相。第一明初品弟子直起随喜心。从何况读诵下。讫无量千万亿劫作是供养已。第二明第二品弟子加读诵功德。中有二意(云云)。从阿逸多若我灭度后闻是经典下。讫及造僧坊供养众僧。第三明第三品弟子加教化令读诵书写功德。中有二意(云云)。从况复有人能持是经下。讫疾至一切种智。第四明第四品弟子兼行六度功德。中有二意(云云)。从若人读诵受持下。讫皆应供养如佛之塔。第五明第五品弟子正行六度功德。中有二意(云云)。从尔时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颂。有十九行半。颂四品弟子中为四。初有五行半。颂第二品弟子。次有三行。颂第三品弟子。次有四行。颂第四品弟子。次有七行。颂第五品弟子耳。

    妙法莲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一千三百六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逸多将圣。问随喜福于灭后。能仁释尊。酬展转利于最后。一偈随喜。夺二檀而独秀。须臾闻经。举两报而居高。分座功德。期位于梵释。劝闻经益。结相于大人。虚空应有边。功德叵有际。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随者随顺事理无二无别。喜是庆己庆他闻深奥法。顺理有实功德。顺事有权功德。庆己有智慧。庆他有慈悲。权实智断。合而说之。故言随喜功德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第二别明格量初品弟子功德。中大段有三。第一大段弥勒菩萨问。第二大段明如来答。从尔时弥勒菩萨下。大段第一明弥勒问。中有长行偈颂。如文。从尔时佛告弥勒下。大段第二明如来答。中有二。长行偈颂。长行中有二。从尔佛佛告弥勒下。讫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第一明内心随喜人功德深。中有五意(云云)。从又阿逸多若人为是经下。讫为人分别如说修行。第二明直外听法功德深。中有四意(云云)。从尔时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颂。有十八行。为二。初有九行。颂内心随喜。中有五意(云云)。次有九行。颂外听经随喜。中有四意(云云)。

    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三千五十九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堪忍法王。开六千功德于行者。精进菩萨。觉六根清净于经力。八百功德。净肉眼而令见障外。千二胜利。通肉耳而令闻远响。父母生鼻。资经力而显伏藏。有漏短舌。蒙教用而受上味。胎生肉身。沐一味水。而成琉璃镜。受胎意根。系一乘镜。而融染净理。一句一偈。达无边义。一月一岁。吐无尽说。俗间经书。皆顺正法。资生业等。悉成实相。灼灼哉真教之力。煌煌哉实经之用。不退菩萨难思量。唯佛与佛所了知。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法师者。谓五种法师也。功德者。谓六根清净也。法师举人。功德标法。人法双举。故言法师功德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流通中。第二明初品弟子功德深故。以劝流通。中大段有二。第一大段明总列六根盈缩功德数。第二大段明别作六章解释。从初尔时佛告下。讫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大段第一明六根盈缩功德。从是善男子下。讫品尽。大段第二明别作六章解释。约六根章中。各有长行偈颂。皆悉如文。

    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卷八千七百七十一言。品一千四百九十五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谦下不轻。敬佛性而传芳声。上慢比丘。闻毒鼓而攀觉果。是以常敬尽寿。闻空中声。更延亿岁。轻慢苾刍。见妙法力。忽谢数过。骂詈之功。深沉无间。礼敬之业。高升莲台。威音妙法。周虚空而传声。大势芳闻。流沙界而敷教。实哉卑下之道。信哉礼敬之风。历千龄何隔。涉万代弥新。一乘佛子。可习能敬。三界群生。可信所敬。是品大意。盖如是欤。

    第二释名者。常不轻菩萨者。举人也。此菩萨。内怀不轻之解。外敬不轻之境。身立不轻之行。口宣不轻之教。人作不轻之目。随行得名。故言常不轻菩萨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第三引信毁以证流通。中有二。长行偈颂。约长行中有三。第一双指前品罪福。第二双开今品信毁。第三双明信毁果报。从初尔时佛告下。第一双指前品罪福中有二。从品初尔时佛告下。讫获大罪报如前所说。第一明指罪如法师品说。从其所得功德下。第二明指福如法师功德品说。从得大势乃往下。第二明双开今品信毁。中有二。第一明事本。第二明本事。事本中有五。从乃往古昔下。第一明时节。从有佛名下。第二明佛名号。从劫名下。第三明劫国名。从其威音王下。第四明说法。从得大势下。讫皆同一号。第五明佛寿命久近。从最初威音王下。第二明本事。中有三。第一明时节。从于像法中下。第二明双标毁者信者。从得大势以何因缘下。第三明双示得失。中有二意(云云)。从是比丘临欲终下。讫疾得三菩提。第三双明信者毁者果报。中有二。第一明信者果报。中有二意(云云)。从得大势彼时四众下。讫常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是经。第二明毁者果报。中有多意(云云)。从尔时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颂。有十九行半。为二。初有十五行半。颂信者毁者因果。中有五意(云云)。次有四行。颂劝持(已上第一说法流通三段文了)。

    妙法莲华经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一千一百一十四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

    第一述大意者。夫踊出开士。仰尊颜而发愿。旧住贤哲。览神力而增悦。灵山法王。?长舌于梵世。树下诸佛。放毛光于法界。謦欬之声。遍至十方。弹指之响。地振六种。是以十方之众生。见娑婆法会。无边之群生。闻虚空妙声。人人加念佛。而散诸宝物。国国融铁围。而同一佛土。如来法力华笑文菀。如来藏芽果结义林。是故经卷所住。忽成道场。卷帙所在。亦圆寂地。受持者。悬河之辨。如风无碍。读诵者。圆镜之智。如日除闇。为属累以尽神力。为付属以畅经能。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如来者。举人也。神力者。用也。如来此中。为付属深法。现十种大力。故名如来神力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下有八品。大段流通中。第二明付属流通。大分为三。第一明此神力品属累品。属累流通。第二明药王品下五品。化他流通。第三明普贤劝发品。自行流通。约第一段中有二。第一如来神力品。明菩萨受命弘经。第二属累品。明如来摩顶付属。约第一品中有二。长行偈颂。长行中三。第一明菩萨受命弘经。第二明佛现神力。第三明结要劝持。从。

    尔时千世界微尘下。第一明菩萨受命。中有二。初明经家叙敬仪。从而白佛言下。第二明发誓弘经。中有三意(云云)。从尔时世尊于文殊下。第二明佛现神力。中有二。第一明所对之众。从现大神力下。第二明正现十神力。即为十段。第一明舌相。从一切毛孔下。第二明身毛孔放光。从一时下。第三明謦。从俱共下。第四明弹指。从是二音声下。第五明地动。从其中众生下。第六明普见大会。从即时诸天下。第七明空中唱声。从诸众生下。第八明大众称南无归命。以种种华香下。第九明遥散诸物。从于时十方下。第十明十方佛土通如一佛土。从尔时佛告上行等菩萨大众下。第三明结要劝持付属。中有四。第一明称叹付属。从以要言之下。第二明结要付属。从是故汝等下。第三明?劝付属。从所以者何下。第四明解释付属。从尔时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颂。有十六行。为二。初有四行。颂十种神力。次有十二行。颂结要付属。中有多意(云云)。

    妙法莲华经属累品第二十二(四百六十三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一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常寂法王。现神力以摩顶。圆机菩萨。奉嘱累而发言。是以如来三智。流光于未来。弟子四训。报恩于诸佛。大师三诫。深铭于心府。萨埵三言。高通于佛心。自行流通。毕于此篇。分身之客。还本土。化他流通。末于后章。多宝之主。独留闭户。三乘圣众。见属累而且欢。八部天人。闻付属而且喜。此品大意。盖如是欤。

    第二释名者。属是佛所付属。累是烦尔宣传。此从圣旨得名。故言属累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属累流通中。第二明如来摩顶付属。中有三。从品初尔时释迦牟尼佛下。第一明如来付属。中有三。第一明如来正付属。从所以者何下。第二明解释付属。从于未来世下。第三明诫训付属。从时诸菩萨摩诃萨下。第二明菩萨领受。从尔时释迦牟尼下。第三明事毕唱散。中有二。第一明正唱散。从说是语时下。第二明大众欢喜(云云)。

    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二千七百八十六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也。

    第一述大意者。夫宿王高问。显苦行于沙劫。如来秀答。示经力于十喻。然则净明德佛。澍妙法甘雨于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翘精进经行于万二千岁。是以萨埵喜见。获得三昧。而燃爱身。诸佛善逝。赞扬真供。而为嘿然。净德王家。忽示化生。净明法院。还奉嘱累。圆寂之??。竭鹄林悲。高塔之前。臻臂烧信。于时求少苾刍。向宝所以得足。阙根大士。属诚谛而具身。三千威德。六种震动。六天应化。四华散下。一指之妙供。陵三千七宝。四句之法力。蔑四圣高德。十喻强军。捧宝釰以游法华院。八万将兵。靡权魔而归莲华阙。严严乎。妙法之力弥难仰。堂堂乎。念经之用何易测。十况曦升。照大慧美。万佛月临。息女人势。赞善者。现口出青莲华香。持经者。当手取草坐道场。是品大意。盖如是欤。

    第二释名者。药王菩萨者。举人也。本事者。标法。此品人法双举。故言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下。是大段第二属累流通之中。三段之第二。明化他流通。中有五品。此品。明药王菩萨以本愿弘大法利众生轻生身重佛法。亦得都判一部。方便品。明开三显一。圆因已竟。安乐行品。明乘乘之法。寿量品。明乘果已竟。此下六品。明乘乘之人也。今此品明药王菩萨以苦行乘乘。中大段有四。第一明宿王华菩萨问。第二明如来答。第三明利益。第四明多宝称善也。约第一大段中有三。从尔时宿王华菩萨下。第一明通问游化。从世尊是药王下。第二明别问苦行。从善哉世尊下。讫闻皆欢喜。第三明请答。从尔时佛告宿王华菩萨下。大段第二明如来答。中不答游化问。但答苦行问。中有二。第一明答苦行。第二明叹经。约第一段中有二。第一明事本。中有三意(云云)。从尔时彼佛为一切众生下。第二明本事。有三。第一明佛为说法。从是一切众生下。讫过是已后其身乃尽。第二明修供养。中有二。第一明佛在世供养。中有四意(云云)。从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下。第二明未来苦行。中有五。第一明生王家。从即为其父而说偈言下。第二明本事。从大王我今当还供养下。第三明往佛所请供养。从尔时日月净明下。第四明如来付属。从尔时一切众生。讫得未曾有。第五明受命任持法。中有四意(云云)。从佛告宿王华下。讫而供养者。第三明结会古今。中有二意(云云)。从若复有人以七宝满下。第二明叹经。中有三。第一明叹能持之人。从宿王华譬如下。第二明叹所持之法。中有二。第一明叹法体。中有十喻(云云)。从宿王华此经能救。第二明叹法用。中有三。第一明拔苦用。从此经能大饶益下。第二明叹与乐用。中有十二事(云云)。从此法华经亦如是下。第三明结叹拔苦与乐用。从若人得闻此法华经下。第三明叹持经福深。中有二。第一明专闻品福。从宿王华若有人闻是药王菩萨品下。第二明闻品福。中有三。第一明闻品福。从是时诸佛遥共赞言下。第二明校量所得功德。从是故宿王华下。第三明如来属累。从说是药王菩萨品下。大段第三。明闻品利益。从多宝如来于宝塔中下。大段第四明多宝如来称叹也。

    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二千六十九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灵山至觉。放一光而招开士。严国妙音。应光明以仰圣众。是以春方远客。先现华座于崛山。此方近主。忽疑宝华于何瑞。于是王子文殊。欲见座主。宝塔多宝。令来彼哲。路次诸国。六种振动。来到诸天。百千乐奏。远来旅人。奉珠问讯。此会华德。见德疑因。遍照法王。开往因于乐器。华德菩萨。攀现果于自身。普门示现。略演此品。色身妙用。粗畅此段。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昔得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今以普现色身。以妙音声。遍吼十方。弘宣此教。故名妙音菩萨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下二品。化他流通。第二明妙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住三昧乘乘化他也。约此品中。大段有六。第一明如来放光东召。第二明奉命西来。第三明十方弘经。第四明二土得益。第五明还归本国。第六明闻品进道也。从尔时释迦牟尼佛下。大段第一明如来放光召东。从尔时一切净光庄严国中有一菩萨下。大段第二明菩萨奉命西来。中有二。第一明发来之缘。中有六。第一明经家叙福慧二种庄严之由。从释迦牟尼佛下。第二明被照之主。从师白净华宿王智佛下。第三明辞己佛欲来此土。从尔时净华宿王智佛下。第四明彼土佛诫敕。从妙音菩萨白其佛言下。第五明菩萨受旨。从于是妙音菩萨不起。第六明现相。中有六。第一明妙音欲来先现莲华。从。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下。第二明文殊见相发问。从。

    尔时释迦牟尼下。第三明佛答妙音欲来而现瑞。从文殊师利白佛言下。第四明文殊愿来而请见。从尔时释迦牟尼下。第五明释迦推功多宝而能现。从多宝佛下。第六明多宝佛妙音命来。从于时妙音下。第二明妙音菩萨正发来。中有六。第一明眷属人众经历国土。从是菩萨目如广大下。第二明菩萨相好。从入七宝台下。第三明妙音菩萨问讯如来。从世尊我今欲见多宝下。第四明请见多宝佛。从尔时释迦牟尼如来下。第五明世尊为妙音菩萨通白多宝。从时多宝佛下。第六明多宝佛塔中称善哉。从时华德菩萨下。大段第三明妙音菩萨十方弘经。中有二重问次答。约问中有二。第一问昔所种善根。从修何功德下。第二问今胜神力。从佛告华德菩萨下。第二明答。中有二。第一明佛答昔所种善根问。从华德汝但下。第二明答今胜神力。中明现三十八身。为二。初有三十身。现凡夫身。从若应以声闻下。后四身明现圣人。从尔时华德菩萨白佛言下。第二明第二重问答。为二。初菩萨问住何定。从佛告华德菩萨下。二佛答所住定。从说是妙音菩萨品时下。大段第四明此土他土得益。从尔时妙音菩萨下。大段第五明还归本国。从说是妙音菩萨品时下。大段第六明闻品进道。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卷六千七百二言品二千八十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一乘妙法。因法师而远布。三界人师。资冥护而传法。是以无尽高问。雷振教谷。释尊秀答。龙驰义峰。所以观音之美声。琴瑟能诠廗。普门之妙形。经纬娑婆机。岂唯水火不能烧溺而已。亦则男女童子随求可得。一时礼念。等六十而与福。三十分身。散十方而说法。无尽璎珞。开三檀而施一客。利耶转施。示二法而奉两尊。巍巍乎众贤之美难宣。荡荡乎诸圣之德何称。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观世音菩萨者。举人也。普门者。标法也。今此品。人法双举。故言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犹是明三昧乘乘弘经。兼诫弟子。亦名普现色身三昧。化他流通中。大段有二。第一明问答。第二明闻品得益。约第一问答中有二。长行偈颂。长行中。有二重问答。从尔时无尽意下。第一明经家叙。从而作是言下。第二明菩萨发言正问。从佛告无尽意菩萨下。第二明佛答。中有三。第一明总答。第二明别答。第三明佛劝持菩萨名。约第一总答中。第一明受苦人数。从受诸苦恼下。第二明遭苦时。从闻是观世音下。第三明闻名称号。从观世音菩萨即时下。第四明得解脱。从若有持是观世音下。第二明别答。中有三。第一明口机应。第二明意机应。第三明身机应。约口机应中有二。第一明七难。第二总结。约第一七难中。即为七段。第一明火难。中有四。初持名之益。从设入大火下。二明遭苦。从火不能烧下。三明火不能烧。从由是菩萨下。四总结。从若为大水。第二明水难。中有二(云云)。从若有百千万亿下。第三明黑风难。从若复有人临当下。第四明被害难。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第五明罗刹难。从设复有人若有罪下。第六明杻等难。从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第七明怨贼难。从无尽意观世音下。第二总结。从若有众生多于淫欲下。第二明意机应。中有二。第一明别三毒。如文(云云)。从无尽意观世音下。第二总结。从若有女人下。第三明身机应。中有二。第一明二求。中有二意(云云)。从无尽意观世音下。第二总结。从是故众生下。第三明劝持名。中有三。初明劝持。从无尽意若有人下。二明格量功德。从无尽意下。三明总结。无尽意菩萨言下。第二明第二番问答。中有二。一明菩萨问。二明如来答。约初中。有三业问(云云)。从佛告无尽意菩萨下。第二明如来答。中有三。初明别答中。有三十九句。一一各各明三业问。从无尽意菩萨下。讫度脱众生。第二明总答。从是故汝等下。讫游于娑婆世界。第三明劝供养。中有六意(云云)。从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下。第二偈颂。有二十六行。颂长行。大分为二。初有十七行。颂观世音力。次有九行。颂普门力。约初中有二。初有一行。颂菩萨问。次有十六行。颂如来答。中有十意(云云)。约普门中。八意(云云)。从尔时持地菩萨下。讫品尽。大段第二明闻品得益。

    妙法莲华经陀罗尼品第二十六(一千二百二十七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药王章句。护法师于五浊。勇世神咒。防鬼灾于十方。加以二方天王。张咒网而守百由旬。十种罗刹。捧咒釰而誓作七分。梦中之恼尚制富单那。头上之过。何怨嫌行者。赫赫持经之功。不畏诸难。明明修行之德。何愿不成。此品大意。盖如斯矣。

    第二释名者。陀罗尼者。此梵语也。此翻总持也。今此品。偏举法为名。今存梵音。故言陀罗尼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犹是化他流通中。明五众恶世弘经多难。以咒护之。以总持乘乘。付属流通。中大段有四。第一明菩萨问持经功德。第二明佛答甚多。第三明菩萨请神咒护。第四明闻品得益。从尔时药王菩萨即从座起下。大段第一明菩萨问。从佛告药王若有下。大段第二明佛答甚多。中有四。初明佛正格量大少。从于汝意云何下。二佛问多不。从甚多下。三明菩萨甚多。从佛言若善男子下。四明佛正格量于功德。从尔时药王菩萨下。大段第三明菩萨请说咒守护。中有五。第一明药王菩萨咒。第二明勇施菩萨咒。第二毗沙门天王咒。第四明持国天王咒。第五明咒罗刹咒。约药王菩萨咒中有四。初明请说。从即说咒曰下。二明正说咒。从世尊是陀罗尼下。明叹神咒。从时释迦牟尼佛下。四明佛印可。从尔时勇施菩萨下。第二明勇施菩萨咒。中有四。初明请。从即于佛前而说咒曰下。明正说神咒。从世尊是陀罗尼下。三明叹咒。从若有侵毁下。四明佛印可。从尔时毗沙门下。第三明多闻天王咒。中有三意(云云)。从尔时持国下。第四明持国天王说咒护。中有三意(云云)。从尔时有罗刹女等下。第五明十罗刹女说咒护。中有五。初列名。从是十罗刹女下。二明说咒。从宁上我头上下。三明叹咒。从罗刹女说此偈已下。四明罗刹等立誓。从佛告诸罗刹女下。佛印可。从说此陀罗尼品下。大段第四明闻品得益焉。

    妙法莲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一千七百一十四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严王邪执。感八变以回心。净德愤心。属二缘而忽开。是以藏眼二子。举两难而喻一眼龟。严净二亲。听一愿而觉优昙华。于是雷音如来。洒法雨于妙庄。华德本身。受记莂于树王。窃以求道近因。无过善友。成佛亲缘。岂过知识。饮泉之因。荫树之缘。其谓斯矣。善知识能。粗显此篇。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妙庄严王者。举人也。本事者。表法也。今此品内。说彼妙庄严王本事。故言妙庄严王本事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犹是化他流通中。明妙庄严王以誓愿乘乘流通。中大段有六。第一明事本。第二双标能所化。第三明能化方便。第四明所化得益。第五结会古今。第六明闻品得益。从尔时佛告诸大众乃往古世下。大段第一明事本。从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下。大段第二双标能化所化。即所化一人。能化三人也。约中有二。第一明列能化所化名。从是二子有大神力下。第二明别二子福慧。从尔时彼佛欲引导下。大段第三明能化方便。中有三。第一明时至。从净藏净眼二子下。第二明论议。中有四。第一明二子等至母所白供养佛。从母告子言下。第二明母让子等命化父王。从净藏净眼下。第三明子等生邪见家恨。从母告言下。第四母责子等合忧念父。从于是二子念其父故下。第三明子弟正劝化。从时父见子下。大段第四明所化得益。中有十。第一明信此子伏彼师。从于是二子下。第二明父王已信。从于是二子白父母言下。第三明重推父母。从彼时妙庄严下。第四明化功已大叹佛功德。从于是妙庄严下。第五明俱诣佛所。中有五意(云云)。从时云雷音宿王华下。第六明与授记。从其王即时下。第七明出家修行。从即升虚空下。第八明称叹二子。从尔时云雷音下。第九明佛述二子等行高。从妙庄严王即从虚空中。第十明王叹佛自立誓愿。从佛告大众于意云何下。大段第五结会古今。中有二。第一正结会。从药王药上下。第二明叹二菩萨。从佛说是妙庄严王下。大段第六明闻品得益。

    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一千六百八十一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震方普贤。震万国而来到。山中法王。吐四法而相应。是以六牙白象。负遍吉而安慰行者。六通远客。教忘句而还令通利。三七精进。招乘象客。一妙章句。避烦恼主。书写之功。高升忉利。持经之德。秀游兜率。赞供之力。现报利生。毁骂之用。将来繁痛。惩恶劝善之事。略开此篇。满愿饰行之业。粗毕此章。是品大意。盖谓斯欤。

    第二释名者。普贤菩萨者。梵音邲输颰陀。此翻普贤。劝发者。恋法之辞也。今人法并举。故言普贤菩萨劝发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第三明自行流通。又明普贤以神通乘乘。中大段有四。第一发来。第二劝发。第三明如来述发。第四明发益。从尔时普贤菩萨下。大段第一明经家叙发来。中有三。第一明上供之相。从又与无数诸天下。第二明下化之相。从头面礼释迦牟尼下。第三明修敬之义。从白佛言世尊我于宝威德上王佛国下。大段第二明劝发。中有二。第一明请问劝发。第二明誓愿劝发。约第一请问中有二。第一明请问。第二明佛答。约第一请问中有二。第一明请正说劝发自行。从若善男子下。第二明更请流通劝发化他。从佛告普贤菩萨下。第二明佛答。中有三。第一明总标四法答。从一者下。二明别四法答。从善男子下。第三明结四答。从尔时普贤菩萨白佛言下。第二明誓愿劝发。中有二。第一明护人。第二明护法。约护人中有六。第一明护其外难。中有二。初明总护。从若魔若子下。二约别举十二非护。从是人若行下。第二明示身教其内法。有三。第一明行者慰诱。从是人若坐思惟下。第二明教经及与三昧。从世尊若后世下。第三明示教利喜及以说咒护之。从世尊若有菩萨得闻是陀罗尼下。第三明覆护以神咒。从若有受持者下。第四明示其胜因。从若但书写是人命终下。第五明示其近果。从是故智者下。第六明总结信者功德。从世尊我今以神通力下。第二明护法。从尔时释迦牟尼佛。下大段第三明如来述劝发。中有二。第一明述其护法。从普贤若有下。第二明述护人也。上有六章不述。第三覆护以神咒也。即为五。第一述上第二示身。教其内法。从如是之人不复贪着下。第二述上第四示其胜因。从普贤若如来灭后下。第三述上第五示其近果。从若有人轻毁下。第四述上第一护其外难。从是故普贤下。第五述上第六总结信者功德。从说是普贤品下。大段第四明劝发之得益。中有二。第一明别闻一品得益。从佛说是经下。第二明总闻一部得益等(云云)。

    毗陵沙门湛然述

    法华品释(终)

    明历丁酉初秋十七。谨点译焉。窃谓语辞不??。失祖笔力。统纪典志。亦无此目。真乎赝乎。具眼择之。若见若闻。互为善识。相助解行。共证妙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