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太虚大师全书最新章节!

    中国人的普通心理,于生人则求“多福、多寿、多子孙而无疾病”;对亡灵则求“超升安乐”,依此演成民间种种通俗的信仰。在昔乃由儒、释、道三教中的释、道两教混合应付著,而僧尼、道冠寺观庵院亦即依此而存活,近今则除昔日儒者变为科学者及信仰耶教、回教者以外,大多数民俗依然流行著这一般习惯心理的信仰。近见申报月刊上所载郢生君的一篇小品文字云:</P>

    今年夏间,铮子内姑母病殁。当热作昏沉的时侯,对她的侄女口述四语道:“凄风苦雨,是我归程。蓬莱不远,到处飞行”。</P>

    科学的说起来,所谓精神是有机体发达到了一定阶段所产生出来的,它是某一些有机体特有的生理上的属性或一种机能;换言之,它是有机体的神经系统所发生的一种作用;有机体破坏,精神作用也就跟著消灭。但是、就一般人情说,死如果等于“从此消灭”,把以前曾经存在的账一笔画断,那是非常寂寞的事。受不住这种寂寞,便来了死后依然存在的想头。依然存在,自当有所居的境界和相与的伴侣。这各依自己的信仰和想像来决定;在已经走近了生死的界线的当儿,往往会造成一些“奇迹”,供后死者传说无休。如信鬼者临死,会有祖先或亡故的亲属到来,导往冥土;基督徒便遇见生著鸟翅膀的天使,迎归天国;佛门弟子则由佛来接引,往生净土。试翻净土圣贤录,这类故事不可胜数。基督徒何以不会遇见祖先或亡故的亲属呢?蒙佛接引的又何以只限于信佛念佛的人?这其间的缘故,原是一想便可以明白的。</P>

    最受不住这种寂寞的,应该是修持净土的人了。他们把死看做往生净土与堕入地狱的岐路口。其设想净土与地狱,都源于死后依然存在这一念;而净土悦乐,地狱痛苦,所以临到岐路口必须趋此舍彼。于是一心念佛,平生用尽工夫,指望临命终时,此心不乱,仍能称诵佛号,蒙佛引归净土。还恐怕自力不够,便豫先告诫亲属后辈,当已临终,慎勿啼哭,啼哭则此心散乱,便将堕入地狱苦趣;惟有助念佛号,最为功德无量。曾读当代某大师的文钞,厚厚的四本,差不多全讲这一些;教人对于死这一件大事怎样去做豫备工夫,他们的不甘寂寞,也就可想而知了。</P>

    “蓬莱不远”的蓬莱,正无异于基督徒的天堂,和佛门弟子的净土。</P>

    更从送死者这一方面说,断了气的一个人,如果就此灵爽无存,斩绝了曾与世间发生过的一切关系,那也是非常寂寞的事。承认他存在于另一个世界里吧;惟有这样才好比宝物虽不在手头,而存放在外库里,并非就此失掉,便也足以自慰。从这一念,于是来了种种送死的花样。</P>

    这个因铮子内姑母的丧事,把久已忘怀了的故乡种种送死的花样温理一过。逢七,不请和尚唪经,便延羽士礼忏。教死者受佛门的戒,由和尚给与法名;另一方面,羽士起“给箓”的法场,派定死者在瑶池会上当一份小差使,别有道号。佛教徒呢?道教徒呢?只好说“兼收并蓄”。逢七前一天,到各个城隍庙里去烧“七香”。城隍是冥土的地方官,到他们那里去烧香,无非希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