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太虚大师全书最新章节!

    <FONT size=3>

    ──四年在普陀作──</P>

    一 绪言  二 教育之名义  三 教育之主义  四 教育之方针  五 教育之程序  六 教育之学科  七 大同世界圆满生活之教育  八 结论</P>

    一 绪言</P>

    大块噫气,翏翏无方,卒然而怒号万窍,其质不同,其所受不同,其受不同,其所宣不同,虽至异而不足怪。然未几则刁刁调调之余韵,亦莫从迹之矣。而琴瑟空侯。制必合乎法度,操必调乎律吕,岂不曰藉妙指乃发妙音哉?顾人之睹琴瑟、空侯,未尝不思琴瑟、空侯之音者;盖不发斯已,发则必不失琴瑟、空侯之音。故由存在观念而推之,琴瑟、空侯存,则其音亦存也。夫地籁、人籁,同出乎天籁矣;而其分之异乃如此。中华民国初成立,蔡孑民君长教育部,首以教育新意见宣示。继是而言者,颇极一时之盛,即予亦尝附之讨究焉。际遇国政新兴之缘会,感发民情特撰之怀想,怒号万窍,不亦宜乎!癸丑来、盖犹有刁刁调调之余韵,今玆则响绝矣!而教育界亦日坠千丈,沉沉无复生气,所谓中华民国教育,几莫名其何在矣!夫世界名言,各抒其意,工宰之者,在乎人心之主见。其极受不同故顺违异,其取施不同故是非歧,起伏者缘也,而彼此者因也。然人情域乎形数,其各别私业,每不易改越互共公业,是以公业一成,其占空间、时间者必较广修。今教育非所谓人群公共事业乎?使其公共事业之实效果成立者,天何言哉!日月行焉,四时成焉,百物生焉!虽无扬扬之者,教育事业固自骎骎演进,胡遽随风会而改盛衰之度?由是观之,教育无贵乎论言之外张,贵乎事行之内充,明矣!虽然、谓言论鲜有裨于教育者可,顾未可谓言论全无裨于教育也。吾不知今日何日,姑请尝试言之。</P>

    二 教育之名义</P>

    教育者何?成人对于未成人,因其可能性而长养畅达之,俾自成为群化中自立自治自由人之道术也。道术广矣,尊生尽性笢析之以穷人事物理,固不仅教育,教育乃人事之一。然在人言人,人之德业,要皆缘起乎教育。然成人界与未成人界,义有广狭:其狭义者,可依年程学程而定,或分人生为三时:二十五岁前为储能时。二十六岁至五十岁为效实时──豫备储蓄其能力谓储能,经营效著乎实功谓效实,与他书之义不必同──,进五十岁为息机时。储能时者为未成人,过是则为成人,故民之受教育也,有卒业之期。广义者、则始乎童子,终乎为圣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圣人贵其全自立自治自由之极诣;权利不能倾,群众不能移,物境不能荡,生死不能夺,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学程有终,学义不得须臾舍,故其界莫得而定也。然广义之教育在乎自求,广义之成人在乎自致。群功之有事乎教育者,盖狭义之成人,专操可程之学术,施之狭义未成人者而已。</P>

    三 教育之主义</P>

    教育有道,观察持取张弛乎道者见,而人心之主见,其量有通局,其德有健顺,其质有凝流,其性有静躁,又??成乎吸受积习之事义,随俗异宜,与时俱化,故主见万不同也。然人心对观一事物而成之主见,其主见所持取之主义,如实不如实,圆满不圆满,综合不综合,相称不相称,盖可得而分也。主观适当客观,客观适当主观,谓之如实。虽然、吾人在名想分别界中,名之与义,先未必相符,凭推测以求如实,固已不可能矣;矧教育乃无一定之客观可现对者哉!故圆满与不圆满,综合与不综合,亦程度上之准较而已,非有截然之界可量定也。至相称不相称,则系乎时世与方国,非可从主义而求,非可凭主见而断,乃事实而非理论也。且夫一事物上种种主义之发现,其原始虽必持成乎人心特殊之主见,然其自类而自别之,已不妨有众多主义杂呈乎一心;依文史而汇集焉,考订焉,审择焉,论断焉,仿行焉;或兼容而并采,或一主而众从,或扼要而屏余,或举通而概局,其取舍或亦因缘乎时势方俗之宜否;而圆满不圆满,综合不综合,则由是殊矣。今姑取世人所称道之教育主义略论之,而继以贡吾所见焉。</P>

    有泛据教育历史而分为若干主义者,若所谓雅典主义、斯巴达主义、耶稣教会主义、英吉利主义、德意志主义、美利坚主义、法兰西主义、俄罗斯主义、奥大利主义、婆罗门教会主义、周官主义──颜习斋所主张者当属此──孔教主义──周秦诸儒、汉清诸儒、宋明诸儒属之──等等。然此可为历史上一种事实之研究,或国族上一种习性之考证,而不是厘然定取一种为主义而执行之。何则?彼皆关系乎时处上特别之趋势,而缘成为适宜不适宜之事实者。时异俗异,处殊民殊,其精意可供提持,其粗迹须归淘汰,既镕冶之,既裁成之,则非彼之素矣。故依之定取为某某教育主义者,其名义殆不能成立,一也。此等历史上之陈迹,要是交相涉入、交相杂糅者,彼此之间无经界,取舍之间无标准,取彼或未尝非取此,舍此或未尝非舍彼,二也。兼采之乎,不独义无所归而亦势有所不能;单取之乎,不独事无所当而亦理有所不可。故历史教育主义,有空名,无实义。</P>

    有专举教育品素而分为若干主义者:一曰、智育主义,注重乎取宇宙间种种事变物象之名相以浚其智识。二曰、德育主义,注重乎取人群间种种嘉言懿行之教训以敦其志行。三曰、体育主义,注重乎刚健聪敏其身心。四曰、美育主义,注重乎和淑灵秀其情性。虽然、此四者皆教育之品素,受教育者必备之一身,乃为完人。故施教育者,必同时令发达增长之,偏取者皆足为病,且亦从无偏取其一得为人群普通教育者,有之或一专门学师聚徒所讲习者耳。历史中古近方国,或有裁减其一二端,及专重其一二端者──美育亦不可缺,若墨子非乐,以违人情,其传乃不昌大──,行之靡不流弊昭著。有因补救一时,专重其一二者,亦审乎缓急,以一为主,以余为从而已。然偏攻之亦不久、利尽而害见。且既然补救一时,则本非唯一非余者比。故此之所云,可用以分别教育要素之品类,不可执取其一端而谓唯一非余;见一当重当取而不见其余者,不得不谓之无圆满综合之观察力也。</P>

    <FONT face=Verdana>有据教育鹄的分为若干主义者:一曰、国民主义:谓教育非在铸成极少数之英雄、豪杰、学士、博士,而在铸成全国人民完全之国民资格,此说主张者既多,理由亦颇充分,揆之国势尤称允当,然未足概教育鹄的之全;盖此仅国家义务教育之所蕲,而教育非可限于是也。二曰、人才主义:此所谓人才,即指极少数之英雄、豪杰、学士、博士耶?则已为前一说所驳矣。但推之主张此主义者,大抵为执政之人;其所谓人才,要指能供国家外交、内政、司法、理财、实业、教育、军警、将校、官吏之用者而已。此无论超轶政治之世界观,亦得列入教育主义。即就人生论,今之国家,虽尚为人类生存之一要件,然人之才不才,亦决不以可供政治上之应用否为断;此在往昔专制帝国,由君主对于臣民所取之教育主义或然耳──案周官学校取士、及汉唐来选举考试取士者、其主义或如是──立于人群──国家亦人群事业之一耳──地位施行之教育,其祈向才及乎是,必不然也。三曰、军国民主义:此在普及军事教育于一般国民,以达建立强固国家之鹄的者,其理有二:邦国邻接,各欲伸己之势力以夺异国之业,而奴异国之民,故非全国人民执干戈以卫国家,则国家危亡而人民亦末由自存。实行军国民教育,庶内足保国,外可竞世,卒之国力平均,战端不敢轻启,武装适以维世界和平,一也。军人社会,往往演成武族阶级,流为专制。实行军国民教育,则民皆军人,既堪自卫,又不致别生武族阶级,二也。夫所谓武装和平者,今欧洲之大相斫,已宣示吾人矣,使生计穷乏,道德沦丧,又无博达精辟之知识,崇高优美之情操,纵体力互足相制,亦与禽兽何异!此义姑置不论。则所谓军国民教育者,亦教育上养成个人对于国家之一资格而已。四曰、实利主义:此以人生所需,不外乎衣、食、行、住、而致之之道,不外乎农矿、森林、工技、商贩、交通、卫生。故实利主义教育普及人民,则足以富民而富国,民富则自有恒心志操,讲求礼义,互相保卫,国富则自能政举军修,增进威信,发展光荣,盖于人群生活之所利赖者,似乎尽矣。然使人民有揆持经纬乎群业之术,尤教育所当注重,而实利教育者,仅使人民能瞻其身耳。抑人之异于他动物者,尤贵乎有其雄权伟实,瑰意琦行,而化成之者,端利赖乎教育。凡是超越乎质物文明之大业,固非实利主义所能范围也。五曰、公民道德主义──亦曰人道主义──:此盖德育之一种,然异乎德育者,泛言德育,未尝规定所谓德育之内容,此则唯取人群通德,概括为自由、平等、和爱三事。准乎此者谓之公民道德,畔乎此者非公民道德。究论之、要惟德育而已。六曰、实用主义:此与实利异指。盖曰实用,仅反对不适乎人群之实用者耳。实利固人生第一要事,笫经群处世立己宜人,种种之事业、之操行、之知识、靡不属乎人群实用。故实用主义,不仅可包举实利主义,而国民主义、人才主义、公民道德主义、亦能统摄之也。究之、侧重现世之实用,亦足陷溺乎习俗,使消乏优美高尚之感想,无胜义之道德,损减运进群化之机能,而不容人心好真超俗之情性;故于教育之能事,亦未全也!虽然、实用与公民道德,稍近完善矣。何者?主实用则不骛虚荣,可减省种种空耗之劳力,且其施教育之方法,不重往论而重现事,不重意言而重根境───案:佛宗门教家之别,亦略同此。昔有一禅师、问一讲师曰:闻百法论,一切心境不出百法,是否?曰:然。时适天雨,乃问即今落雨,百法何法所摄?讲师茫然,莫知所答。紫柏师曰:性相俱通而未悟达摩之禅,如叶公画龙,头角望之非不宛然,欲其济亢旱、兴云雨、断不能也。此虽超世之道,有异经世之学,其致乎实则同也。又此亦即蒙特梭利之教育术,蒙氏尝曰:世之学校教师,所谆谆者皆意言也。学者所喻,亦皆意言,至遇实物而施实功,即无所措其手足。何则?喻者意言,接物之官未尝修且治焉故也。余按俗谚上台昏者,学者十有八九,病皆坐此──。故储能期人所处之世界,不与效实期人之世界相捍格,所储能者无地不可效实之,得备持身处世不可少之条件,于己具有自立之能力,于人能为适宜之应付,凡人群实用所当有者,又莫不可容纳之,盖已能完成乎普通之智、德、体育,特乏美育耳。公民道德以自由为质,欲致人人之自由,必令人人能自立、自治。自立者,自卫自存也;自治者自饰自勉也;三育已不能偏缺一矣。平等者,各均其自卫自存自饰自勉之力,一也。互成其相卫相存相饰相勉之事,二也。既非不容国家存在,则非第必含实用、实利主义,而国民、人才、军国民主义,亦容许之矣。和爱者,一、为对完具自由人互互平等之依持,无爱则不知爱己,必成放弃自由;无和则不知爱人,必或侵犯自由,于是乎不平等矣,故自由必持以和爱乃平等。二、为对残缺自由人种种救济之根本──若无力受教育令得受教育,亦和爱之救济也──,盖非此、则人群中茕独残废者之缺憾无由弥也。此则群功益大,扶植愈多,而和爱之德量愈宏,由之必增高好真好美之情性──仁者爱人,无所为而为,故近乎真。弥其缺憾而愿见人群之完全生活,亦好美之情也──,而智育、美育亦渐臻圆满矣。故虽谓教育之鹄的,尽备乎公民道德可也。然用公民道德施教育,举其原理、数言可尽,旦旦聒之,易生厌倦;依其原理而事事物物演说之,则唐费言辞而不切乎行事。盖知识每不与情志相应,必令情志相应方成道德,故非学校期内所全能养成,必实现其事行之时,由良社会之力方能养成之。在学校期内,必焉全用率性、复礼、演生、集义之教育方法浸渍而滋长之,固植其根蒂,俾所志者确乎不可拔,庶出而应用乎社会,不为习俗所胜,有以自胜而胜习俗耳。</P>

    有据教育方法分为若干主义者,吾综核其意,列之为四:一曰、率性主义、自由主义、自动主义、自觉主义、自成主义等属之。主此者多畸性善之说,又大抵侧重情性,儒先则子思、孟轲等是,欧哲则卢梭等是。二曰、复礼主义,严重主义,服从主义,训练主义,庄敬主义等属之。主此者多畸性恶之说,又大抵侧重情习,儒先则仲弓、荀卿等是,欧哲则赫胥黎等是──案:进化论者,大抵以人性为恶,恶故进化为善,本善则无所进化矣。人生进化策源于自营私欲,全同于荀卿性恶之说,而赫胥黎至欲行择种留良之术。持人治进化论者,于教育必持复礼主义可知───。三曰、集义主义:主此者多说性兼善恶,或性别善恶,又大抵侧重情识,乃学问、思辨、尊闻、博识之大归,凡在类物推理、察果穷因而持名数之论者,要皆务搜集外物事义,增益其意想观念而已。世之言心理学者,其知识亦除所积种种印象无自体,施教受学,不出口耳刀笔,唯仗言语书数,古今之教育,大抵如是。虽然、周官之礼乐射御,皆须运役全身,即书数亦必兼练手指。礼大学记言: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荀卿、隆礼家也。劝学篇曰: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案:礼乐皆含美术性质,西人卫西琴称蒙特梭利之教育术,其缮练官骸之法,不但有合卫生,且亦无伤雅道。小儿得此,天骨开张,肢体便利,以为趋事之资;且举止娴都,周旋中节,令人望而爱之,不唯手足之美而已,直是举体相配而动静咸宜。由是面盎目了,一望而见其神明之焕发也。誉之为美术之缮练,而痛诋近世通行之体育为粗劣,亦与荀子劝学篇吻合──?故先世贤哲之教育,原不徒开人之知识,但入耳箸心。然师资间传导之器,犹是凭文言外铄而已。四曰、演生主义:主此者多说性无善恶,或性混善恶。又大抵侧重情感,乃在本生生之机,导身心全体之发达,修治其官觉,俾实应乎实境,由接知而谟知,由诚形而明理──此若一切生物,所成天然纹理,往往非构画雕饰之所能及。虫兽草木,种种毛羽、华色香味,生物学者,皆说为自保生命,或自求胤嗣而现此相。然彼物何尝若人之学言推理计度寻思也哉──!操此教育术者,古有庄、列等道家;扼要之说,备乎庄子养生主一言──案:楞严舍六识而用六根,取术同此。禅宗以扬眉、瞬目、棒喝、舞蹈、嬉笑、怒骂显法者,皆深切其根觉,而直奋其情志,不令转落独意识者。意识所取名想,唯是虚影,想之切不若情,情之切不若生,生者异熟心也。古有用扑教者,倘亦以感受深切乎──。今则其蒙特梭利乎?盖为教之事,不仅用文字、图像、语言、语具,而周围一切可视、可听、可嗅、可尝、可触之境物,皆天然之教体。受学者亦不仅用视官、听官、语具,而五官之觉明皆得受焉。五官翕然感受五境,灵知直觉,本其情性以进求明晰、至勤奋而至诚无息,则官知皆能了别,而香、味、触尘亦莫非可读之文字也。由是全身浑然皆成为健灵之体,知与所知恒一,意诚而心正,清明在躬,志气如神,无遇不可立呈其效功──若心性慧敏者,则触类通达,及身体捷健者,则举事速成,是其例也──,所谓通其一而万事毕。较之事事物物而练习之者,通此壅彼──道之所以亏,之所以成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氏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惟其好之也,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而其子又以文之论终,终身无成,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皆无成也。齐物论此言有二意,一意则同乎此──,盖不可同日语也!蒙氏又曰:知物自易简始,易简者反神明于至虚,而不可留一切成见,则鬼神来告矣。犹之道德然,必待物质极贫,意气都尽而后能体合之,此尤与庄、列诸子相符。其曰:人必有官觉之教育,而后有察知之能;有察知之能,而后能与世界之进行为体合,而事功以兴。事功者、所以为生活,而生活必待何物?吾知世之人莫能明言也。唯道书多曰:闻治身也,未闻治天下也。固以吾身由万物缘成,万物皆备吾身,本之身修,形端影正,常定而应,应之家而家齐,应之国而国治,应之天下而天下平。随俗而化,不知则问,感通无际者,皆其自能,无待乎骛前识也。由斯术而教育,其最近道真者夫!虽然、此四术者,亦若德、智、体、美四育,不可偏挃。率性、演生,学徒能受教育之内因也,亦教师得而施教者也。复礼、集义,学徒待受教育之外缘者也,亦教师所以施教者也。非因则缘不成,辟雨露无益乎僵石;非缘则因不箸,辟植物有需乎光气。必能受教育乃不徒劳,必待受教育乃见实功。一往唯率性、演生,待施教育何存?一往唯复礼、集义,能受教育者奚在?因缘相资,效果斯成,一也。率性、复礼、自由、必然之两极也。夫造因未尝不可自主,而食果常若有所待命。施受教育者造因也,宜乎有自由而无必然,孰知不然。盖因无最初之期,故因无独因而恒与果同转;即一现事望昔因则为果,望当果则为因,而因果重繁,其理深广微奥,人心所不能一一自知。故其作始也由盲动,盲动则昔因之所果也。然果固仗因托缘而变呈──本非必然,唯不知其所造因,惑为自然,及有所待命,夫亦迷而已矣──,范于昔因所果,造因可自主而初不得自主。不得自主则无一定之蕲向,则无一定之进行,则无一定之成效,故无自由亦无必然。其荣满侧,乍有所觉,则既箸乎果矣。故知因由于察果,察果知因,定乎比量。故其造修也,以往贤大群致其美善之行谊,著为礼则,令遵循之以造因;则造因不由盲动而由明动,遵礼故待命,明动故自主,依必然造自由之因,凭自由趋必然之果,亦自由亦不自由,亦必然亦不必然。卒之若仲尼随心所欲不逾矩,随心所欲故率性,不逾矩故复礼,性礼一如,则造因食果皆自由矣,皆必然矣,故复礼正所以率性。然其能察果知因,能循理明行,亦未尝不由率性而得成,施受教育、则正从作始而建立修造之能者也,故率性复礼两韪。集义、演生,从物、本心之两极也。夫物象固依心呈现,而心功亦缘物续存。心证自性,证无证相,既言思之不及,亦安得尚有心物之别?盖现行心物,两皆缘变而起之事相,同时并著,无独存者,从孰生孰,本孰成孰,交互相待,莫非莫是。且称体固在正心,而如量须在格物,正分别智亦以名相为用,特名知唯名,相知唯相,以一行万,以类行杂,随俗雅化不起横计而已。夫名言、义理,乃人意感通之殊胜能事,文史、图数,亦人道演进之奇秘化机,群功、伦业所由蔚蒸。扩而充之,令官觉成同等灵敏则可,任官觉而斥去思理名数、几同下生,知相而不知名,则不可。但名相不深切人心,理喻万端,略无所动;卒然迫之,惊愤顿形──此在未证生空者,未有不如是──。且名相织妄,多不如实,不逾官觉而骛构虚境,令名相必如官觉触受之量为贞信,是之谓意诫。故集义、演生两韪,二也。且夫率性、演生之与复礼、集义,非一成不变,截然有鸿沟不可逾也。何者?率性在乎顺导之而尽其才之所长,使得立于自觉自动地位而为称事合理之行;率性即是复礼,故本与恣性异。集义在乎浩然充塞而无间,未尝非自诚自明,故本与袭义异。演生在乎修治而完其身之所美,使实现自诚自明境界,而备应变适化之德,演生即是集义,故本与纵生异。复礼在乎真,积力久而相应,未尝非自觉自动,故本与饰礼异。谓义礼不若生性之志行相应乎?有始学者,勉强服学以求富贵,久之或变其志以求真理,则学即在学,而志行相应矣。谓义礼不若生性之情意真切乎?而学者葆其持义之言,笃礼之行,或过于生命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古今盖累累矣。谓生性本无义礼乎?则所云义礼者何自而起!谓生性必叛义礼乎?则所云义礼者何依而存!三也。人之情性无善不善,人之情感亦无善不善也。著积善恶者、其情性,辨执善恶者、其情识,善恶非不含于情感──若苦乐忧喜等──,然在情感微乎其微;著之者情习,而辨之者情识,情识之所辨,唯情习之所著也。善恶非不根于情性,然在情性,玄乎其玄。积之者情习,而执之者情识,情识之所执,唯情习之所积也──近世通行之心理学,大都分智、情、意三部。余若箸心理学,当分情感、情识、情习、情性四部,以情为质──。情性无善不善,故不得执善不善。善未尝不根焉,故当引之而不得一向矫之以习;恶未尝不根焉,故当克之而不得一向纵之以性。引之克之者、识与习,性固无易,特眠伏其恶耳。情感无善不善,然恶习恒俱之而现起眩荡昏沉,令不清明,能深细观察以辨别乎善恶,择善固服、而除恶务尽者,则情识也。择之除之者、识与习,感亦大殊,必纯粹而善矣,四也。故是四种主义,乃教育上应有之方法,不当偏取其一而专用,能兼之斯美耳。</P>

    有据教育形式分为若干主义者:一曰、社会主义:近代主张者颇不乏人,要皆以人群现生幸福为终同鹄的,亦可谓之人生观教育;乃实利主义、实用主义、公民道德主义之钤辖,尤以自由、平等、和爱之民德为根本。社会者,人民之群体及其总业也。尽量言之,亦即人群世界在群体总业中,固亦许有家庭、国家等者,故国民教育、人才教育亦容纳之。虽军国民教育、亦非绝对排斥,第或以国家等为过渡作用,或以国家为赘疣障碍,不甚注重之耳。主张而过者,有见乎群,无见乎孑,唯于群体总业致其观察力,而昧夫合成此群体,集成此总业,及需有此群体、享有此总业者之所在,牺牲人人自由意志而以大群为衔轭,名为自由;实则、一切不得自由。取此为教育主义,未敢认为必当也。二曰、世界主义:即所谓世界观教育,亦曰超轶政治教育。此云世界,不限人类,乃宇宙万有之都名,且进求不落宇宙之实体世界者也。以国家教育、社会教育所造成之人群现生幸福为不圆满,故国家教育、社会教育,仅为到达实体世界之一种作用;此在教宗哲学,本有其义。主张之为教育主义者,始见蔡孑民君教育新意见,此当属夫教宗团之主张及哲学家之自修耳。刘以钟君谓此为广义德育,不必独辟为一种教育主义;贾丰臻君谓此只须由主张者私立一二大学提倡发挥之──按蔡君之主张此,亦未始非个人自由主张,同乎一教门一哲家所主张者。以蔡君彼时立于行政地位,将取为行政方针,有异私人主张耳──,其言谅矣!但教育遂无事于此乎?曰:好真乃人生求学之第一情性,在教师固须养成学者高明之智德,俾于教宗哲学,有自择自信、自修自证之能力,特在教书中,不应即悬一何种鹄的耳。故贾君评蔡君于所谓不以一流派之哲学、一宗门之教义梏其心者,不免自道之而自蹈之。蔡君固无以难矣!但贾君谓教育上所有事之科学与教宗哲学,必不可同一攻究,则于所谓何种科学,其结局皆到达于哲学,亦几自言之而自食之矣。然蔡君所主张世界观教育,有二重迷:一、价值有无迷:若曰人不能有生而无死,现世之幸福,临死而消灭,人而仅仅以临死消灭之幸福为鹄的,则所谓人生者有何等价值乎?国不能有存而无亡,世界不能有成而无毁,全国之民,全世界之人类,世世相传,以此不能不消灭之幸福为鹄的,则所谓国民若人类者有何等之价值乎?如其说,则所立鹄的必须有价值,有价值者必无生死、无存亡、无成毁,不可消灭而常一。未悟鹄的由趋向营求而立,价值由比较衡量而起,常故无可趋向营求,尚无趋向营求,况有鹄的可得?一故无可比较衡量,尚无比较衡量,况有价值可得?故鹄的者,即存于无常人生──心量物质无不刹那生灭相续转变相化──中之祈向──其祈向或长时相续,或不相续,或广大,或狭小,要不得离现在及无常也──外此无鹄的可云也。故价值者,即在于现行非一人生──所取意境、所造行业、所致果报种种不同──中之成效──成效非必指一生言,一秒、一日、一事、一物,凡彼实现之成效者,皆价值也──外此无价值可论也。计死亡毁坏为是断灭乎?则鹄的、价值亦同时消灭,更何鹄的、价值?况价值为何等!计死亡毁坏非断灭乎?则死亡毁坏亦一现行相,一方面现死亡毁灭之相,一方面现生存成就之相,不独鹄的、价值存在,其业行──或善不善──果报──或幸不幸──亦存在,故蔡君理论不能通也。二、乖违事理迷:若曰惟悬一无方体、无始终之世界观以为鹄,夫世界必有方体及有成毁,固蔡君所前云,亦世人所公认。则曰无方体、无始终,特是依世界而离方分时分之观念,所持但一如如空理;空理如如,应无能悬所鹄,故其鹄唯在身心之相应此空理,不即在乎空理。今以无方体、无始终为鹄,直无之耳!无之、则匪独不得有现象世界,亦不得有实体世界。何者?世、即时分,界、即方体故也。夫然,其鹄宜唯在减有归无,顾复谓能剂其平,其肉体之享受纯任自然,而意识之营求泯,人我之见亦化,合现象世界之意识为浑同,而得与实体吻合焉。故现世幸福,为不幸福之人类、到达于实食世界之一作用,则又纯任自然为即实世界及无方体、无始终之鹄矣。无论纯任自然,非即无方体、无始终,仍是生死、存亡、成毁之现象也。而现前之地水火风,日星草木,及低类动物、婴孩等,有非即纯任自然者乎?岂教育仅令人类能效法草木为究竟乎?又说实体世界为黑闇意识,则教育乃率人类而归于黑暗为究竟乎?未悟世界皆现象,而实性唯心空,心空者理,现象者事,物事无自体,体性即真理,空理无自相,相用即幻事,证心空之理,融现象之事,则所谓意识泯而人我化者,庶有当耳。夫现象者,无适非现象,古犹今也,彼犹此也;虽至佛典上所谓华藏世界,亦现象也;故蔡君之理论自相覆也。虽然、安知不又有以吾说为一宗门教义、一哲派学说者乎?则任各人之自证。三曰、国家主义:主张此主义者,近世界最强盛,梏于时势,不知非亦不敢非也。以实利教育富国,以军国民教育强国,以国民教育为国基,以人才教育为国用,与实用主义固无抵触。而相对之国家主义,于其余主义亦容许之,但皆策源归纳于国家,立国权为天枢耳。然国家主义之德育,唯注重乎爱国、守法、勇进。夫国家者,人世中一区域人政教礼俗之群化及总业耳;其实则为各个之人民,而国家非有自身也。要有国家者,此一区域之人民,运用国家者,亦此一区域之人民。若曰唯爱国家,而各个之人民可以不顾,谁要有国家者,谁运用国家者?且国家教育者,国家向国家自施教育自受教育耶?抑人施之而人受之耶?离人民及人民之相续群业,所谓国家者,正唯国家二字之一名词耳。或曰:此可非难绝对的国家主义教育,未足非难相对的国家主义教育也。则请试案之刘以钟君相对的国家主义之解说,谓相对的异于绝对的者:一、不背世界进化之原则,尊重人道,欣爱和平,认为国民道德上所不可缺条件,故可谓之世界的国家主义。二、不妨人民个性之发展,虽以国家为精神界中心,非蔑视人权,使纯粹隶属政治,于不碍国家发达之范围内,仍尊重个人自由及其特性之发展,故可谓之个人的国家主义。其说诚善,第所云和平,国际和平、而非人道和平也;其世界、乃各个国家构成之世界,非各个人生构成之世界也。相对世界者,是国家而非人民,故国际和平,亦唯主以国家而不得主以人民,国家欲破坏和平,固不管人民之欣爱也。所谓不妨国家之范围,亦当视此范围为何若,个人少分之自由活动,则虽囚犯亦有之,岂不得曰不妨监狱范围而尊重个人自由!其曰不得施违反国定规程之教育,不得行违反国定道德──案即爱国、守法、勇进,守法则兼纳税义务,勇进则是当兵义务──之讲演;人民言论操行之自由,不已胥取而禁夺之乎!则教育家又乌从而实验其新发明之教育术耶?尊重个人自由者奚在?不妨个性发展者奚在?适见其有名而无实耳!他若家族主义──中国古代教育可称家族主义──民族主义、宗教主义,.今并衰息,不甚有人主张家庭教育,则大抵认为一种附属教育,今皆无讥焉。虽然、取形式以区定教育之主义,固一最完全之道德也。故继是谓发表吾所见取之教育主义。吾所见取之教育主义,曰相对之个人主义。吾人立身处世所相对之宇宙万有,无不以个人为中心者。以心境论,自自身以至乎万事万物,概唯吾心之所呈现;离吾心固无由觉知证明观察推测其存在否也。一时一处、心境呈现,有个人、即有万事万物,故当然无绝对的个人者。然个人之中心,有时与相对的事物吻合为一中心,而又与他事物相对,由是重重无尽;虽重重无尽,然卒未尝失其个人之中心,而恒以个人之中心主动贯彻管络焉。约之凡有数端:一、各一个人相对之个人  此不依共业增变各个人之本位,故相对者唯各各之个人──案:吠史迦哲学,列实、德、业三部,旌别诸所有法,较亚里士陀德之十伦、五旌,尤为简显平允,颇足得人心之同然而令思不越理。今试就人以明之:人曰实,人之身、心、性、命曰人德,人之言思、行为曰人业。有实必有德,德与实恒俱有而不可离异,德亡者实亦必有所丧。业则不一其状,增益损减乎实、德,而不符实德之量。农、工、士、贾、穷、达、荣、辱,皆业之离合流变也。然业通能所,人之能作者曰事业,人之所有者曰产业,产业不外乎器物,器者、名器,工器、用具之器,物者、物所自物,要为人之所依持爱取资用,方成产业。作之、有之、主之者,唯在乎人,故业必随实之有无而有无。改农为贾,昔穷今达,人固犹是人也,故实不随业之得失而得失。就人业论之,有共共者,全人类之云为是。有别别者,各个人之云为是。有别共者,家庭、社会、国家等一部分之云为是。国家等名,盖总计人群之差殊共业者,其实德则唯多各个人及器物。器人作而物人有,故实主者唯人,离人必无家国等也。有共别者,关系乎共共业及别共业中多各个人之云为是,故农工师徒等,亲友宾朋等,父子夫妇等,君臣主仆等,官军民囚等,圣杰盗跖等名称起。别共业及共别业所起名称,有唯名其摄属乎人之事业产业者,故名称异者,业亦必异,然非名乎实也,实则人及器物而已矣。今各一个人相对之个人主义,依别别业为本,虽非全离共共业而非所志,即志之亦唯主张以别别业为共共业之主,过此则非所思存也。别共共别业更非所志,即不得已而营之,亦但为达别别业之鹄的。夫别共共别业固多由和合众人而增变生起者,即共共业亦多和合众人而增变生起者,今唯别别业为本为至,不须有总计共业及关系共业之名称,故绝无由共业而增变生起者,以之得恒守各个人之本位,业之量、符实之量,业亦人业而已──。然有二种区别:一、处俗之各人主义:依此而行教育,则造成其于一个人之自身能生活保存──此即自立──,与相对之各。个人不相侵犯──此即自治,亦即平等,所得则自由也──而已,过此非所求也夫大地搏搏,太空茫茫,非一人所有,亦非众人所有;反之、则众人得共有之,一人亦得各有之。欻然而生为人,未尝先有所要求也;故生养之、育成之者,盖彼之自愿生养之、育成之耳,于所生所育者无恩也。生也而为生所迫,故不得不营求一身之需要,免离全生之困厄。能营求一身之需要矣,能免离全生之困厄矣,则亦已矣。爱群利众,自是钜人长德,当出之其自心之诚爱,非有必然之律令者。故人者不知其所为而自生,非为应世界要求服役而生,非为应国家要求服役而生,非为应社会要求服役而生,非为应家庭要求服役而生,非为应各个人要求服役而生,亦非应已往无量人要求为传持其文化功业而生,亦非为将来无量人要求为增进其文化功业而生。故个人果能自生自存于太空大地间,与他人无所侵犯,无得诃责检押之者,李老称至治之极,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其义近之;亦所谓各治其身则天下治也。挽近杜尔斯台所诵义无穷者,亦大致相同耳。二、超世之各个人主义!若佛法之声闻、独觉是也。而印度苦行梵志之各派,老、庄、关、列及其书中所称述诸子,希腊什匿克派,明儒陈白沙派,挽近德意志人叔本华等亦近之;盖高等之天乘及出世之小乘也。彼等亦非不相授教,然唯教之自度而非教之普度世间一切众生以为自度也。然此义当在教宗哲学,非人群普通教育上所应有耳。二、各自家庭相对之个人  此由个人化合数个人相字养等之事业产业而为增位者;然所重在生者与被生者及配合相生者。兄弟义通师友,亦不必共一家庭也。夫得生虽自求,然吾固凭父母所生身,而修吾所爱乐之德业,则生之恩大矣!且既生而不能自立自治,赖字养而长成;既知所求而未能自营所求,又从之得遂所求,则生育之大恩矣!心怀其恩,则不得绝之矣。父母有责任吾者,能不顺受乎?父母有所须吾者,能不藉之以报其恩乎?然父母对于子女之责任,亦在其中矣。夫妇者,相处理、相生养、相和乐、相爱护,既深结其所喜之情于身心,辅成其所需之事于身家,则彼此固有应尽之义务、应负之责任矣。依此而为教育,乃有二种要义:一、养成其在家庭中对于长幼等辈,有能分任家庭事业之自立力,有能各守家庭道德之自治力,而为能共营家庭生活之自由个人。二、养成其在家庭中于对内外亲属有供给数人以上之生活所需力以自立家庭,有经理数人以上之和乐所宜力以自治家庭,而为能自由营造发达家庭之个人。</P>

    三、多各社会相对之个人  此由个人化合多各个人相字养贸迁协助等事业产业而为增位者。尽人者营求无厌,不以仅能支持生命为满足。且天行物力之灾人者,甚为强烈,浸循乎积化,即支持生命,亦非一人数人能成办。一日之安生乐意,已不知由几许人力展转而获得,故分业合作、易事通功,尚矣!然此所云社会,取狭义不取广义,唯以家庭学校而上、国家军政而下者为社会,广义、则国家亦一社会,斥大之即是人群世界故也──或谓:然则亦应有相对学校之个人,若以学校非人生终身有关系者,则师范生出而为教育家,非以学校为终身生活乎?但究非若一一家庭等,遍及全人类终身者,故今简之不论。且今论教育,取人群形势上所当造成之差别,而学校独为能造成者,各层次相对之个人皆学校之殊果,而学校则其总因也。故学校中人,亦相对个人,亦相对家庭,亦相对国家,亦相对社会,亦相对世界之个人也。当于下学程中详论之──。且尤重乎属业之社会──余略分狭义社会为三种:一曰、属亲社会,此若一一宗族、戚族、种族等团体,其关系在乎生因。二曰、属地社会,此若一一村会、市会、同乡会、祖国会等团体,其关系在乎住籍。三曰、属业社会,此若一一农会、工会、商会、学会、政会、教会、善会、美会等团体。美会者,即公园等是,其关系在乎志行。以此略摄狭义社会诸形式尽。今非不兼属亲、属地者,然注重者则在乎属业社会──,然亦有由个人化合家庭为一身而与社会相对者──若家长代表一家,及家中人代表家长,组合或经营社会者──,究之、家庭者业,其实仍在乎多各个人,故但以个人直接社会也。依此而施教育:一、俾能造作社会中一种生业,贸易乎社会令一身所需取者无所逋欠,成社会中自立个人,俾能惯守社会中一类公德,交通乎社会,令一身所关涉者无所冲突,成社会中自治个人,而为容存乎社会之自由个人。二、使能增高发达乎社会而营造之,使能纲纪整齐乎社会而管理之,而为运用乎社会之自由个人。无前者则社会必致堕落,无后者则社会不成增进。</P>

    四、各自国家相对之个人  此由化合个人对于多各个人一类法定相续之领治等事业产业而为增位者。夫既有自他国家之差别,且个人生活之所须,又相赖以得存,则失其各自国家者,亦失其各个人生活之所须。在今国界森严、国竞剧烈之时代,本其各个人天性上之同情,爱护是一类法定相续、而同形同化、同安危、同利害之多各个人共业,则虽杀身舍生而为之,亦何过焉,亦何馁焉?不宁惟是,野行遘狂风暴雨,狭路逢剧盗猛兽,则虽岩窦棘丛,犹潜藏焉以卫其生命。自霸国主义兴,人生亡国之惨痛,诚不啻狂风暴雨,剧盗猛兽而已矣!反之、则虽甚恶之政府,变国家为牢狱,视人民同寇囚,亦较愈乎岩窦棘丛;故曰:恶政府犹胜无政府。盖人生苦乐利害之标准,恒依比较而定,唯适时宜为善。知此、则虽持绝对的国家主义犹可,况夫共和国家、舒民之慢,不夺民之爱,而以谋国民最大多数、最大幸福为号召者乎?故身与国直接通吻焉。然亦有化合乎家庭社会为一身,而与国家相对者,究之其实,则仍唯多各人耳。依此而施教育,横论之、则实利、军国民、国民、道德教育;纵论之、则国民教育使能为容存乎国家之自由个人,保国家之安固,国才教育使能为运用乎国家之自由个人,增国家之繁荣。</P>

    五、普一世界相对之个人  此由化合个人对于自然世界──即是实德──全人类相生相养、相卫相存、相爱相助、相化相乐之事业产业──业即人为──为增位者。大别为二:一、化合人群世界之个人主义:此以员舆上人文所纪、人迹所通者为限,其所图谋者亦以人群幸福为限,所谓六合之内者。从而别之:甲、国家世界,若国家与国家协合而谋全世界国际和平幸福者,国际公法、海牙和平会等属之。乙、社会世界,由人民成种种大组合而谋全世界人群和平幸福者,若无政府主义者与红十字会及诸教团等属之。丙、个人世界,若不藉众力,惟凭个人立德、立功、立言而谋全世界人类幸福者,古今以独行盛德膏沐乎全人类之高士、哲士、贤士属之,然已偏近乎处俗之各个人主义矣。丁、大同世界,此即无政府等等主义之实现,亦直谓之人群世界。前之三者,皆不妨国家事业之存在与繁荣,然第一者不能通至大同世界,第二、笫三者则可通至大同,且即大同世界之基础焉。然国家社会者业,其实则仍唯全人类多各个人,故但以个人直接乎世界也。依此而施教育,较对于社会者综合放大之而已。故人群世界,即是广义社会。教育之内容,其实用主义与人道主义者,然骎骎进入乎哲学教育矣。二、化合众生世界之个人主义:此统括六合内外而不拘时间之限量者,情世间无边无尽,器世间无边无尽,与众生则直接概括一切情世间,而间接概括一切器世间。盖人心默容而无涯际,故人者不惟暂有有涯际之生身,而亦本有无涯际之法身。众生者、各人心内之众生,离自心则无由证明众生之存在,故法身大我之量,如一切情器世间无量之量,非一非异,非断非常。谓之一切众生公有者可,故智悲同体,非有自他之实界。谓之一切众生各有者可,故因果殊用,不亡主伴之假相。自他同体,故度人即度己,度己必度人;主伴殊用,故各各唯度自心内之众生。夫然,业符实德,德符实业,实符德业者,固唯此无余也,此即佛教之大乘义。诸哲学亦往往有涉及其籓篱者,然义在教宗哲学,非人群普通教育所能行也。</P>

    故相对之个人主义,无往而不适存。使人群共业,化合个人,无论变成何种增位,皆得论其相对之所宜。今此中间三位,固随别共、共别业变增变减不一定者;初后二位,则必与人类相始终,极相违而实极相成也。即礼运所谓大同之世实现者,国家完全灭除,亦无国家世界;家庭则消纳于大群,而更无家庭之形式,社会则但存属业社会之一部──若工会、学会等──且皆成世界之社会;而各一个人普一世界相对之个人,则全臻发达;此相对之个人主义,依然适存也。由是观之,必取相对之个人主义,始尽教育之能事,无所遗漏,无所偏颇,舍妄而存诚,兼容而一贯。礼大学记曰:“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旨哉言乎!其超世之各个人主义,及化合众生之各个人主义,则教育上但养成学者高明之智德,不悬定何种以为鹄的,泛任其自由之情性志行,而自致所谓广义之成人焉耳。</P>

    夫然、教育之鹄的,亦可见矣。鹄的者何?养就人人皆为自由人,使随其各个人之所相对者,化合之而能经营其相当之自由业也;最始者也,亦最终者也;至同者也,亦至异者也。是以得其环中而应无穷,别别业与共共业,无乎不在,则无乎不当。有相当与否之差殊可论者,盖系乎共别业与别共业耳,共别业有与生俱生者,今所不论,而论其习所成者。盖因乎生身之资质,节遇──若家之贫富、俗之文野等──之境地而异,各适其所当,则造成其于一个人自身能生活保存、及能与相对之各个人不相侵犯,即教育之鹄的也;乃至造成其能化合全世界人群而普为全世界人群谋幸福,及进求一切众生究竟之安乐,亦教育之鹄的也。别共业者,盖因乎部邑之习俗,世界之趋势而异,各适其所当,则文者得意于娴都,野者自安其简陋,奚用是此非彼?然顺世界之趋势,循中华之习俗以论教育,亦有适当。且教育固公共事业,持论者或指为国家共业,或指为社会共业,然欲定一国人民之教育,尤当以国家而总计之耳。就今日之中国而衡其缓急轻重,当以造成各个之个人而为化合国家之个人属第一位,化合社会之个人属第二位,化合世界之个人属第三位,化合家庭之个人属第四位,综之则曰:中华民国教育之鹄的。然习俗趋势,变易无恒,故相当常与不相当倚伏,周遍而计度之,则别共、共别业,皆依别别、共共业为根极,亦各本其诚以立志行,各致其明以流学说,各修其业以为工宰,各操其艺以务精妙,导各一个人之亹亹,成普一世界之斐斐而已!其枢同,其取予不同。政之所举,不过经令;法之所禁,不过奸害;过此、则无得干犯。是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P>

    四 教育之方针</P>

    教育之方针亦由是可见矣。方针者何?望所悬之鹄的而端定其趋向者也。中华民国之教育方针,则亦端定其趋向,而趋向中华民国教育之鹄的而已。昔蔡孑民君宣示教育新意见,尝并列五种主义,论者多非难其不符教育方针之意义。意谓方针者,即专趋乎一之谓,并列有五主义,则如航海者于一舟同时立五罗针,而欲同时以趋达五地,事必不能。然此乃不学无知者之言也!详蔡君之意,非罗列五主义而将择取其一为方针,亦非审缓急轻重而择取其一为主要方针者,直以综合并重此五主义而为中华民国新教育方针耳。所列之主义虽有五,无害其方针之为一也。蔡君盖尝譬之人身也,军国民为躯骨,实利为肠胃,公民道德为呼吸机、循环机,美育为神经系,世界观为心理作用,欲得人身之健康灵活,五者皆应修治,不可偏废。夫人身者何?中华民国国民也;修治、则教育也;修治人身全体而致健康灵活,则中华民国国民教育之鹄的也。修治以专求人身之健康灵活,则中华民国国民教育之方针也,何得以一舟同时列五罗针而欲达五地者讥之?至审乎缓急轻重,如神经有病则治神经,亦如行舟时飓风至则觅泊岛欤,要不出求一身之健康,赴一地之贸易之统一方针也,而于此统一方针中,亦不害其歧也。且夫名学上类之与别,原无定位。即如人类,自各个人观之则为类,自各动物观之则为别。又如动物,自各动物观之则为类,自各生物观之则为别。是以使蔡君立于政长地位,施其新意见为行政国家教育之标准,则可冒五者而称之曰新教育主义;蔡君立于人民地位,施其新意见为私有学校教育之标准,则亦可冒五者而称之曰蔡孑民新教育主义,夫何歧之有?反之、若单取军国民主义,就而别之,海军主义耶?陆军主义耶?形式主义耶?实质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