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太虚大师全书最新章节!

    <FONT face=宋体 size=3>    一  发端    二  空有问题      甲  二谛上观察空有宗        1. 嘉祥四重天台七重贤首五重等        2. 瑜伽唯识的四重二谛      乙  论法上观察空有宗        1. 有宗用科学逻辑立论        2. 空宗龙树等用辩证法破显        3. 空宗清辨派近于形式逻辑      丙  空有宗比观      丁  汉藏应互学    三  显密问题      甲  不取东台密判教取藏所分显密      乙  性相为显台贤禅净等即等于密      丙  一切佛法之显密观      丁  重重显密之胜劣观      戊  台贤禅净及各派密续之互学    四  结论</P>

    <FONT face=宋体 size=3>  一  发端</P>

    <FONT face=宋体 size=3>  现在研究佛学,和从前不同了。现在研究的范围更扩大,若说研究,就有巴利文系佛学,如锡兰、缅甸等;汉文系佛学,如中国、日本、朝鲜等;藏文系佛学,如西藏、蒙古、尼泊尔等。由这三系,流入西洋,更有西洋人的研究法。所以现在世界上关于研究佛学,有许多问题,如古学今学问题。古学,如三系中各自保守传统的研究法;今学,如从科学研究法而研究佛学,尤其日本盛行这新的研究法,所以反应到中国及全世界,就成为佛学的今学:于是现在即产生今学古学的问题了。</P>

    <FONT face=宋体 size=3>  其次是大乘小乘问题:如我们中国等地向来所流行的就是大乘,所以说锡籣、缅甸等所流行的为小乘。但是、他们并不承认佛教有大小乘,所以说他们是小乘,他决不承认,在他们,自认为这是原来的佛法,或是根本的佛法;大乘反而是由流行变化成的,或说非佛法,或说非根本佛法,或认为大乘佛法是从他们的根本佛法上推广出来的,没有超根本佛法以上的佛法。如前年锡兰的纳罗达在沪时,说他在日本曾对日本人说,佛教不应分什么大乘小乘,都应一概视为佛法,很得日本人的赞许。彼亦以</P>

    <FONT face=宋体 size=3>  此意徵问于我,我说:认为都是佛法,这是很好的,不过对于各地各种的佛法皆应遍学,不然、则反成自蔽于古籍。又如现在有到锡兰等地留学去的,如稍有心得,便觉得唯彼所学才是真佛法,中国向来所传的并非佛法。类似此等问题甚多,皆非现在所说得尽,暂且不谈。今天专从汉藏教理关系重大的略谈。</P>

    <FONT face=宋体 size=3>  二  空有问题</P>

    <FONT face=宋体 size=3>  甲  二谛上观察空有宗</P>

    <FONT face=宋体 size=3>  现在当说汉藏佛法中的空有问题:空有即空宗、有宗(并无其他深意),也就是平常所称的法性、法相。有宗讲三性,但三性不是共通常谈的,所以就空有共同常谈的二谛来说。  二谛在中国古代的译名很多,有说是真谛、俗谛的;有说是世谛、第一义谛的;到了唐译,才确定名称,叫做世俗谛、胜义谛,为空有二宗所沿用。然此等不同的译名,余意可以不必解说,现在但从二谛的意义以观察空有二宗的差别。</P>

    <FONT face=宋体 size=3>  1  嘉祥四重天台七重贤首五重等</P>

    <FONT face=宋体 size=3>  在中国古代,古德们对于二谛就浅深次第而解说,很有些出入,如嘉祥说四重二谛,天台说七重二谛,贤首依据五教说五重二谛等。此皆古德们约经论的意义,及内心所悟的道理而解释,在印度译来的经论上并没有此种的解释,所以他们也无一定的根据。现在我们只要知道古德们有此五重七重等的解释就够了,不必再说。</P>

    <FONT face=宋体 size=3>  2   瑜伽唯识的四重二谛</P>

    <FONT face=宋体 size=3>  有宗所说的四重二谛,见于瑜伽师地论和成唯识论,这是有圣教根据的,所以详为解释以观察空有宗的差别。</P>

    <FONT face=宋体 size=3>  四重二谛,就是世俗胜义各有四重。世俗的四重是:世间世俗,道理世俗,证得世俗,胜义世俗。胜义的四重,就是世间胜义,道理胜义,证得胜义,胜义胜义。上二类四重复合起来,于法共有五种:就是在世间世俗有一种,即第一有情器世。第二五蕴等蕴界处法,就世间可名胜义,而从道理上说则仍为世俗。第三是四圣谛理:此四圣谛明世出世的染净因果,也就是所谓舍染成净舍凡成圣的因果,这在道理上是胜义,但在圣智的证得上则为世俗。第四是二空真如:二空谓人我空、法我空,亦云生空、法空,就是由此二空观智所证的真如,因为带能证慧的不同,所以说为我空真如、法空真如。此二空真如在智的证得上可为胜义,如证生空真如,就所证众生空性,是无差别相的,所以大乘般若对声闻人明法性无差别,每从其证空无相辨之;证生空性时,无四谛差别相可得,然尚带有差别名言安立,所谓生空真如、法空真如、及十地十真如等,故在能所双忘心言俱绝究竟胜义上,仍为世俗。再进一步,就是第五胜义胜义了;这胜义胜义,泯一切名言安立思想观察,唯如实真性。于这四重二谛之五种法上而观察空有宗的差别及其关系,如左表所示:</P>

    <FONT face=宋体 size=3>         <FONT face=宋体 size=3> ┌(有情器世)          │    世俗          │世间                    对遍计说┐    ┌世俗┤    胜义                        │    │    │(蕴处界法)                    ├依他┐    │    │    世俗                        │    │    │    │道理                    对圆成说┘    │空宗┤    └    胜义                              │    │    ┌(四圣谛理)                          ├有宗    │    │    世俗                              │    │    │证得                    带依他说┐    │    └胜义┤    胜义                        │    │          │(二空真如)                    ├圆成┘          │    世俗                        │          │胜义                    遗依他说┘          │    胜义          └(一性真如)</P>

    <FONT face=宋体 size=3>  大概空宗说有情器界、五蕴十二处等法,及四谛中苦集道之部份,皆是因缘生法;既是因缘生法,就为世俗谛,于此因缘生法上建立世俗假相假名,故说有诸法。而这些假法其性本空,此空性为胜义,也就是灭谛。又就四圣谛对待相上说,也都是名言安立的假相,无苦集灭道,所以唯有证空性真如、或无智亦无得、毕竟离分别言说的一昧真如,乃是胜义谛。因此、故说世出世的一切法、都是因缘假名,其性本空。</P>

    <FONT face=宋体 size=3>  在有宗所说的,就复杂了。他说:这众生世间及器世间,是依蕴等和续而起,但是世俗;而蕴处界法及染净因果等,虽亦是依他起因缘生法,皆不离识。就识变上,破除遍计所执实我实法,对所破的遍计执方面说,此等依他起因缘生法亦可是胜义法。然若对圆成实而说,还是世俗而非真实,所以蕴处界及四圣谛等,对圆成实都是世俗的。即就证得胜义的二空真如,也尚带有言说假立依他起相。比如四圣谛所说的苦集灭道,仍是依他起上的共相理,而并非离一切相的无相真理,故亦是世俗。因二空真如,是就能证二空的观慧门上,说为人空、说为法空,而所证的空性,没有人法的区别。如就人空观,以能破除人我执,说为人空等,这犹对有为诸行说无常义,故说带依他相,不过无漏空智已是净依他了,至就究竟无差别性来说,这证真如的差别智境也不可安立,空平等性离一切分别,遗尽一切依他起相,才是胜义胜义谛。</P>

    <FONT face=宋体 size=3>  以上二说;虽可见空有二宗的不同,但于此二宗可就各人意乐的不同,或趣入有宗,或趣入空宗;如于有宗所说的重重二谛差别上。觉著从世间世俗到证得世俗皆无非是世俗假法,虽然弯弯曲曲的说世间胜义等,其结果仍不过说明缘生性空,不出空宗的二谛理,此空宗义岂不简明确实?何用弯弯曲曲于胜义上生许多障碍,反使其不直截明显!故不如空宗因缘生法自性皆空来得爽快。如弘一法师前在厦门曾对我说:他所以不喜欢研究法相唯识,因为研究的结果仍不过明人法二空。故中国昔时唯识学并不怎样兴盛,一般人都喜欢趋入天台、贤首、禅宗等。但是近代科学哲学昌明了,有宗义和科学哲学重重义相,有能摄受现代思想的机用,所以复成兴盛的趋势。如现在的世间常识所认的宇宙万有、地球星球等等,就是世间世俗法。至于说到世间胜义道理世俗的蕴处等,在小乘中讲明的如一切有部诸论及俱舍论等;而这些所说的,多近科学,如纯理的自然科学等。</P>

    <FONT face=宋体 size=3>  纯理科学的解析宇宙万有,不出一、物理,二、生理,三、心理的三种现象。例如专从物理研究的对象上,就可以无整个的人物等而唯是质力,故从科哲学观宇宙万有只为质力等的结合体,也犹小乘观唯有蕴等法而没有实我的意思。物理学对象即等于六尘,生理学对象即等于六根,心理学对象即等于六识。所以科学所见的万有和常识上见的不同,科学所见的较为确实,而常识所见的不过就和续相的人物上的观察;因此科学知识的境义较常识的境义为胜进,得名胜义。</P>

    <FONT face=宋体 size=3>  又小乘犹有执蕴处界等是实有者,科学知识上也认为物理等是实有,但在唯识则说蕴等法,都是唯识所变的,识就是五蕴中的识蕴或受、想、行、识,十二处中的意处,十八界中的意界及六识界。这同于现代的科学哲学之休谟经验论、罗素新实在论等,他们说宇宙万有所存在的原料唯是感觉经验;这都归之于感觉的说法,和唯识所明的前六识之现量性境同。其物理、生理、心理都从这感觉分析出来,这感觉就是根本的实在,这种科学哲学很可相通到唯识论,更可名为世间胜义。</P>

    <FONT face=宋体 size=3>  于蕴、处、界等法而明一切皆唯识,可接近科学的哲学而引科学者入佛法,因为科学的哲学所认为实在的,唯识亦然。但这所认为实在的,并不同于常识,常识的人物等必由概念以立种种名而起分别,感觉则不待概念而直接了知。如现前感觉冷热等,不必有名相而有感觉自相,这和唯识所讲的性境相似;就是于尘识等,不须起名言种类分别,在感觉即有自相,也就是正明其为唯识现。故唯识论能将世间世俗所不同于世间胜义之界限详细分明,很合乎现代的常识与科哲学理智的区别。</P>

    <FONT face=宋体 size=3>  又从四圣谛的道理胜义以明,就是安立世出世间的染净因果之理,所谓苦、集、灭、道。苦集就是世间的染果染因,灭道就是出世的净果净因。这在世间通名上说,就是宗教;即明此世出世染净因果,皆唯识所现,就成宗教哲学。这里的宗教哲学,是指佛法,依佛法所开导的断染因果、证净因果为趣向之目标。然不明唯识义则不能成立宗教哲学,因为对于世出世、染净因果不能详确精彻的说明,于现在有科学知识的人,便不能予以确实的认识而起其宗教信仰。故唯识所现,更是说明道理中的胜义,也就是唯识学的特长。至于就圆成实说后二重,以犹带有依他起的世俗法,故在证得是胜义;在胜义胜义尚是世俗,若遣尽了世俗相就是胜义,也和空宗无何差别。这是就二谛上略说空有的不同点。</P>

    <FONT face=宋体 size=3>  空有宗二谛上的差别,在有宗世间胜义和道理胜义上,空宗不承认其为胜义而与之辩论。至于证得胜义以下,便没有什么差别了。然有宗说的世间胜义等,不过是对待世间世俗等而说,并不许为究竟胜义。明此,则二宗可无诤了。</P>

    <FONT face=宋体 size=3>  乙  论法上观察空有宗</P>

    <FONT face=宋体 size=3>  1  有宗用科学逻辑立论</P>

    <FONT face=宋体 size=3>  有宗立论的方法,多用因明。因明和西洋论理学比观,是包括演绎法、归纳法的。属于归纳的一种,就是所谓科学逻辑。逻辑、译为论理,是合理不矛盾的意义。这科学论理,为西洋近代文明特色。若从所立的一种假设去种种观察而得同一的结论,成为公理定律,就叫归纳论理。此在因明上也有这种意义,例如瓶等所作故无常,证声也是无常,这等字即指从瓶盆等多种观察得到同一的结论。</P>

    <FONT face=宋体 size=3>  有宗从无著世亲等造论以后,多用科学论理的方式。如于佛经上意义上发生问题的,就依之说下去;若有问题了,则引多种经及多种理来成立,如立第八识,引五教十理以证成。又如建立世间胜义之蕴处界与道理胜义之四圣谛等,都是用科学方法立论。其特长,就在精详的建立法相及因果之理。</P>

    <FONT face=宋体 size=3>  从此等科学的立论法上,也自然有唯识的趋向。如被现代科学研究所逼生的哲学认识论,就其认识的限度,以立对于宇宙万有认识的范围,这很近乎唯识的道理。又如最新物理学讲到最后之物质波,以现于认识上而名之为认识波,弥近唯识所变义。</P>

    <FONT face=宋体 size=3>  2  空宗龙树等用辩证法破显</P>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