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般若心经释略最新章节!

五蕴皆空者。盖彼岸实地中。而为色空之所不到处者。五蕴本空也。夫五蕴本空矣。则安有生。既不有生。则安有灭。垢净增减。亦复如是。故曰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者。一切之现成也。若非亲到彼岸者。其孰能知之。此章应上五蕴皆空句。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林子曰。此下详言之。以彼岸实地中。一无所有。非特无色无受想行识焉已也。而彼岸实地。其有眼耳鼻舌身意乎。其有色声香味触法乎。其有无明乎。而无无明尽。其有老死乎。而无老死尽。其可以智而知。以苦以集以灭以道而得之乎。其有挂碍乎。其有恐怖乎。其有颠倒梦想乎。然此亦皆尘之生灭去来尔。而彼岸实地。乃其尘之所不到处。一切之现成。也若非亲到彼岸者。其孰能知之。

    林子曰。形骸中。有眼有耳。有鼻有舌。有身有意。而有六根矣。而彼岸实地。则超出于形骸之外。无眼无耳。无鼻无舌。无身无意。而无六根也。夫既无六根矣。而必于属眼之色。而空之以为空者。何欤。若余之所谓彼岸实地者。则自其真去处之无色无空者言之。而非谓外著于六根之眼。空其色而空之也。若外著于六根之眼空其色而空之。则亦不免入山圆坐。避尘以求静也。殊不知彼岸实地。而为色空之所不到处者。而奚有于尘之可避。又奚有于静之可求耶。若非亲到彼岸者。其孰能知之。

    经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而得之乎。得而无所于得。无所得而得也。故曰以无所得故。若存无所得心。而自以为得者。便是有修。有证。有所得。而不空矣。而色空之所不到处者。一切现成也。而奚有于修。奚有于证。奚有于得耶。故故也者。故也。此无所得故。并下文二依般若波罗蜜多故。无挂碍故。是皆本体之自然。一切之现成也。故曰故。故故也者。谓我元所自有之故物木如是也。

    潜溪曰。眼耳鼻舌身意。谓之六根。犹草木之有根也。亦谓之六入。根则主内而言。入则主外而言。眼见为色尘。耳闻为声尘。鼻嗅为香尘。舌尝为味尘。身染为触尘。意着为法尘。是谓之六尘。谓如沙尘之障蔽也。根尘二者和合为十二处。处。所也。言各有所在也。从见为眼识。从闻为耳识。从嗅为鼻识。从尝为舌识。从染为身识。从分别为意识。谓之六识。识。谓妄生辨析。昏翳真智也。三者和合为十八界。界者。限也。言各有限域也。乃至者。省文。上举眼界。下举无意识界。中间四识。可以例知也。

    宗泐曰。此空十二因缘也。无明者。痴暗也。谓于本性无所明了。非懵然无知。乃违理强觉之谓也。无无明。无无明尽者。菩萨以般若智。观此无明。其性本空。无生灭相。故云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也。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义与前同。但举其始末。而略其中也。十二因缘。亦曰十二支。一曰无明。亦名烦恼。二曰行。谓造作诸业。三曰识。谓起妄念。初托母胎也。四曰名色。从托胎后。生诸根形也。五曰六入。谓于胎中。而成六根也。六曰触。成胎后。六根对六尘也。七曰受。谓领纳世间好恶等事。八曰爱。谓贪染五欲等事也。九曰取。谓于诸境生取着心也。十曰有。谓作有漏之因。能招未来之果。十一曰生。谓受未来五蕴之身也。十二曰老死。谓未来身。既老而死。此十二因缘。该三世因果。展转因依。如轮旋转。无有休息。一切众生。迷而不知。良可悲也。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林子曰。梵语菩提。华言觉。梵语萨埵。华言有情。盖谓觉而有情也。梵语涅槃。华言无为。依者。皈依。南无之义也。古所云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者是也。而涅槃无为。是乃现成之公案也。但皈依之而已矣。故究竟之亦可入于涅槃。

    楞伽经曰。涅槃乃清净不死不生之地。一切修行者之所依皈。华严经曰。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六祖曰。涅槃者。圆满清净义。又曰。三界九地。各有涅槃妙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林子曰。此与上章而并言之。不曰菩提萨埵皈依般若波罗蜜多。而究竟之可入于涅槃。而三世诸佛。亦皆皈依般若波罗蜜多。而成无上正等正觉矣。而无上正等正觉。是亦现成之公案也。若非亲到彼岸者。其孰能知之。然菩提萨埵而曰依者。有法而无为也。三世诸佛而曰依者。无法而无为也。至于究竟涅槃。其归一也。

    唐僧宗密曰。佛者。梵云婆伽婆。唐言佛。佛者。觉也自觉觉他。觉圆满故。一切有情。咸具此道。悟者即名佛。迷者曰众生。

    宋王日休曰。梵语阿。此云无。梵语耨多罗。此云上。梵语三。此云正。梵语藐。此云等。梵语菩提。此云觉。而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乃无上正等正觉。谓真性也。真性即佛。故略言之。则谓之觉。详言之。则谓之无上正等正觉。以真性无得而上之。故云无上。上自诸佛。下至蠢动。性相平等。故云正等。其觉圆明普照。无偏无亏。故云正觉。

    潜溪曰。三世。谓过去庄严劫。见在贤劫。未来星宿劫也。梵语佛。此云觉。觉者。迷之对。以佛之觉。见众生之迷也。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林子曰。彼岸中一切现成。若未到彼岸。夫谁得而知之。既不得知。必生惊疑。既生惊疑。心不信受。既不信受。必不皈依。而曰真实不虚者。此乃老婆心切。盖欲以释其惊疑之心。而信受之。而皈依之也。

    潜溪曰。言故知者。结前起后也。咒者。佛说密语。即第一义也。神者。精妙不测之称。明者。鉴照不昧之谓。无上。无可加过也。无等等。独绝无伦也。既言大。则已极矣。又重言无上无等等者。所以深着般若溥博无际也。溥博无际。惟真空足以当之。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林子曰。谛者。苦集灭道之四谛也。曰揭谛者。揭此四谛也。而又曰揭谛者。揭此四谛之揭而揭之。揭之而复揭之。故能到彼岸。而清净。而涅槃。而无上正等正觉矣。

    唐大颠云。菩提是初。萨婆诃是末。

    宋何无垢曰。若是有志底人。一刀两段。更无退转。忽然悟道。达本性空。即得菩提。超出三界。了无所了。得无所得。荡然清净。则到极乐之所。受用无尽。故曰萨婆诃。

    宋僧道川曰。山华笑。野鸟歌。此时如得意。随处萨婆诃。又曰。算尽目前无一法。方能随处萨婆诃。

    心经释略(终)

    自书心经释略卷后

    林子曰。释氏极则之教。古今现成之一大公案也。无言无隐。故释迦住世四十有九年矣。未尝说一字。而最上一乘。岂其有关于言语文字哉。夫既不关于言语文字矣。则心经之作。已失之支。而又释之者乎。概自六祖而下。佛教微矣。而世之学佛者。孰不曰我已得正受南能之宗也。自悟自解。自性自度。然究其归。则与北秀之拂拭尘埃者等尔。而所谓本来无物。而为色空所不到处者。则鲜有闻之矣。故曰七祖如今未有人。然非惟六祖而下为然也。而灵山会上。五千且退席矣。夫有佛出世。犹难与言如此。况后世乎。坛经曰。不宜速说。佛法难起。余委不知佛法。而亦强为之说焉。既概而论之。复略而释之。余岂不知心经微旨。不可得而说。不可得而论。不可得而释之者哉。而必欲说之。而必欲论之。而必欲释之者。余敢曰能明佛法之第一义。心经之微旨邪。而二乘之着空。则庶乎可以遮其非。而最上一乘。或有所闻而知。自悟而兴起之矣。

    三教主人龙江兆恩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