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金刚经直说最新章节!

所住而生其心者。境与心融。今云应生无所住心者。心随境化。若心有所住。便是不融不化。着意安排。即为非住矣。是故佛说菩萨度生真心。不应住在六尘边。而行布施。住相布施。利益有限。离相布施。利益无穷。故云应如是布施也。又恐菩萨从众生著相。认相为我。众生为人。相与众生。分而为二。故佛随建随扫。说是相即非相。说是众生即非众生。众生即相。相即众生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上文出经题后。佛为空生说法。深入一层。说到因果皆空时。却恐闻者。发起疑情。谓果空不必用因。因空不能得果。且因中行施。不住生心。则无实果可证矣。世尊不待请问。诫以勿疑。但当谛信。佛言真语无伪。实语无虚。如语无变。不诳语无欺。不异语无别。空生所闻之法。即如来所得之法。说实说虚。皆为戏论。不可妄起疑情也。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此语空生重申法施玄旨。以菩萨心化度众生者。心住于法而行布施。便成法执。而生法障。如入暗室。了无所见一般。若能不住于法。而行布施。豁开法眼。睹见法光。如有目人。见地分明。更藉日光。种种色相。照烛无遗。乃呼空生而付嘱之。受持此经。传与当来。尽人皆得受持读诵。其人智慧。入佛知见。如来智慧所照亦复如是。感应道交。悉知悉见。成就无量功德。不可思议。此无住相。而行布施之妙用也。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承上文。不住相布施而言。前浅后深。前经所说。不及时分。与等身分。此言一日三时。及恒河沙数等身分不及命根者。意此非前文身命布施之解。盖谓随时随地种种现身。历劫行施也。前经止云受持。此云信心不逆。是与般若契合。直至不疑之地。一心随顺。依教奉行。非徒受持而已也。书写受持为人解说。是从般若光中。流出语言文字。代佛宣扬。非徒纸上陈言。依文解义之可比。是能不住于法而行布施者。其福胜彼。谓般若经中。自然本具之福德。四句妙偈。包括恒沙身根器界一切众生。皆在如来福德之中。胜彼现身布施者相去远矣。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此要言一经旨趣。超出凡情世见之外。故不可思。超出语言文字之外。故不可议。超出算数计较之外。故不可量。充满十方。遍周三界故无边。所云功德。即前不住相布施者是。此是佛法极则。非小根小器之人所能承当。如来特为菩萨乘.佛乘而说。能发大乘心者。即是菩萨。发最上乘心者。即同如来。无上法门。需人荷担。倘或畏大乐小。必不能堪任负荷。儒教所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是也。乃复申言。受持读诵演说功德。具佛知见。当为如来之所护念付嘱。成就大功德藏。一肩负荷。无上菩提无有退屈。若是喜乐小法之人。自甘下劣。便着我见。分别彼己。便着人见。置四生于度外。期身命之延长。着众生寿者见。四见存于隐微。四相积为生灭。不能契此经旨。信受读诵。为人解说。如上所云也。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此赞般若法身常住。世人但知敬信法宝。殊不知法宝即是法身。三世诸佛。慧命所寄。一切众生。性命所关。在在处处有此法宝。在在处处有此法身。天人修罗同具同有。所当供养。如来灭度后遗下舍利真身。天上人间建塔庄严。实为恭敬。此经乃如来遗教。亲口亲言。非等闲文字之比。所当恭敬围绕散华香于其处者。恭敬表皈依。围绕表回向。散华香表一切功德。庄严佛土。处处皆然。无非般若也。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赞般若功德。有离障出缠之益。上明生善。今明灭恶。造作定业。不可逃避者。修般若因。前生罪业应堕三恶道者。乘般若力。转重为轻。不过余残宿报。定业难逃。为人轻贱。入般若门。宿生罪业即为消除。而得无上菩提也。置此论者。缘世间有信心行善。信经修性之人。现生轗轲。名位屈辱。衣食艰难。受人骂辱轻贱者。亦复不少。俗眼视之。便谓佛法无灵。不知此一轻贱。正是转因易果。直趋无上菩提时节。不可因此而退屈也。佛语空生。宣布此义。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此是如来现身说法。极言般若胜因。非供养承事一切诸佛所及。自念我在过去无量劫。然灯佛所得值若干数万亿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唐捐者。此种功德。实非前文身命布施之比。若复有人。于末后世。称经功德。胜我供养承事功德。百不及一。乃至多数等分。所不能及者。盖谓无相功德胜有为法万万也。极言此经功德。不可思议如此。功德无尽。我说无尽。众生无尽。疑信无尽。如来随其根器而善导之。不可不说。不容尽说。所谓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一句道尽闻者易起疑情。心狂惑乱。反生诽谤。堕三恶道。利之适所以害之。起下文空生再问之意。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此节问答。颇涉重复。憨山决疑略云。初问应住降伏以来。通破凡夫修菩萨行者。所执之疑。当知我法二执。有粗有细。前破凡夫粗执。以所执五蕴色身为我执。执我所依为缘尘。六度之行。希求菩提者为法执。缘此二执。皆著相故。是故破初发心菩萨未悟般若之疑。但显下不见有众生可度也。此后乃破细微我法二执。是已悟般若之菩萨。但执有能证之智。为我。有所证之真如。为人。能证能悟。为众生。证悟未忘。潜续如命。为寿者。以此四相。最极微细。故为微细二执。所谓存我觉我也。故向下发挥。独标一我字。但破我执。上不见有佛果可求也。此与前文。问同意别。观者应知。

    经中初问。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者。谓初心菩萨.大心凡夫。始发度生之心。种种著相。依着自己五蕴色身修行。其所布施。执着六尘粗相而求福报。其所求菩提。执着化佛色相之身。其土。则众宝庄严之土。种种修行。皆不离相。去般若远矣。空生发问。被佛重重破斥。直至一切色相皆离。方契真如。般若实智。到此。空生已悟。大众疑消。经文不可思议已前。皆是此意也。

    今此经文以下。乃是破已悟般若菩萨微细之执。四相皆细。到此。独标一我字为首。但云。我应灭度众生。再不复言及布施。是知已悟菩萨。功行已圆。惟有生.佛之见未泯耳。然此细智为我。又问应住降伏。似与前问同意何也。盖此菩萨。已离五蕴。但习气未忘。故于真如智中。亦求安住。且谓菩提有所住处。求而不得。致心不安。故问降伏。此求佛之心未安。以生佛之见未泯。不达平等一如之故。问同意别。故世尊破云。发菩提心者。当作如是观。我灭度一切众生已。实无有一众生得灭度者。良以众生。本自如如。不待更灭更度。若执有灭度。便着四相。非菩萨矣。此不见有众生可度也。生佛本来平等。众生既无可灭。此中实无有法可求菩提者。何以故。以众生本自寂灭。即是菩提。不得更求。此不见有佛果可求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此承上文言。无上菩提。实无有法可得。佛呼空生而徴诘之。昔从然灯受记。尽人皆谓无上菩提。有法可得也。空生领悟。解佛所说妙义。信知无上菩提无法可得。是名真得。佛为印可。如是如是云者。盖谓实无有法可得。方是无上菩提极则。然灯授记。当得成佛。以此之故。倘我于法。实有所得。不名如来。不蒙授记矣。反复申明无法可得之义。如来授记当作释迦牟尼者。以如来洪名。乃十号之一。如是诸法如义。谓真如性。无得无失。无去无来。故云如来。世尊成佛。然灯授记。即是此义。非更有所得也。若复有人言。无上菩提实有所得。殊不知无有法可得者。是名真得。无实无虚。是名实无所得。如来所说一切法。正是无实无虚之妙谛。是法非法。皆名佛法。要而言之。名为佛法。即非佛法。古德云。用即知而常寂。不用则寂而常知。方契妙觉。是故名为一切法也。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此借大身以喻法身。不可著相求也。如来徴诘。空生领悟。大身之外。别有非身。非身者法身也。菩萨若存我执。我灭度众生。犹执认大身为我。不复知有真我。即不名之为菩萨也。何以故。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无有大身。是名非身。法即非法。身即非身。相即非相。我人众生寿者。同归于无。岂复更有一法可得耶。又借佛土为喻。佛土者。心土也。佛土无相。云何庄严。若有可庄严者。便是有法可得。不名菩萨。当知如来所说庄严者。是庄严法身。非庄严大身。法身非身也。识得非身。是名庄严。通达无我之法。无有一法可得。是则名为真菩萨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此承上文。菩萨既悟之后。尚存人法细执。佛于诸相之中。独标一我。复于我相之中。表出法身。又曰非身。种种破除。无法可执。却恐菩萨深信无相之解。沉空滞寂。堕在空执。未免偏枯。故呼空生而徴诘之。历举五眼。证明前解。即今青莲绀目。现在如来面上者。肉眼也。上见诸天。下彻十地者。天眼也。照见众生。根性深浅。识阴轮回者。慧眼也。照见法身。遍周法界。辨别一切有无空假者。法眼也。照见佛土。无边世界。放光普遍。破诸黑暗。圆满十方。无障无碍者。佛眼也。肉眼属如来报身。四种圣眼。属清净法身。法身无相。非藉报身。不能度人。圣眼无形。非藉肉眼。不能见物。若执定是无。便落空亡外道。故历举五眼。以徴诘之。空生领悟。随机答问。不生知解。如来再以恒河沙为喻。空生信为甚多。乃晓之以众生心量。如来悉知悉见者。以有五眼之故。究竟众生心量。万别千差。尽属妄想。皆为非心。非心之心。即名为心。犹肉眼之眼。圣眼所寄。即名为眼也。又恐闻说诸心。谓有实心。更须破遣。过去已灭。现在虚妄。未来未起。三际推寻。求心了不可得。五眼所见。瞥地成空。有无俱遣矣。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经中屡言福报。此于菩萨既悟之后。似不须说。如来再三徴诘者。却恐已悟菩萨。于人法细执之中。未忘修福之见。仍是法执边事。重重破遣。有者取相也。无者离相也。离相见性。性如虚空。其福无量。比前受持读诵解说。更深一层。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上文扫除相见。不得取有。不得落空矣。却恐菩萨悟后起疑。谓布施福德乃成佛之因。故感具足庄严之果。今谓福德实无。是无果也。无佛可成。是无果也。即今现身如来。具足色相从何而有耶。故呼空生而徴诘之。空生言下领悟。谓不应从色身诸相见如来者。盖以如来法身。具足三十二行。是故成此报身。具足三十二相。识得法身。便不应从报身上起见也。复自解悟如来所说具足色身者。无非赤肉团中。幻化之躯。当知中有一个无位真人。清净妙色之身。乃名法身。故云非具足色身。即非即是也。具足诸相。则八十种好。万德庄严。又不止于三十二相矣。复次徴诘。空生领悟。一如前解。谓诸相具足。依旧报身边事。故云即非具足。离却诸相。不见如来。故云是名具足也。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承上文言。妙相无相。固非诸相可见。即今说法。亦是无说之说。非言说可求。语空生言。如来诸相非相。所固然也。即今说法。不得著相。勿谓如来超心作念。自言我当有所说法。说者不作此念。听受者亦不应作此念。若人从语生解。便谓如来有所说法。不是信佛。乃是诸佛。何以故。我所说法。不在言说。著相之人。但以言说为说。不能解我不说之说也。复告空生以晓之云。凡说法者。本无法可说。特为众生去除外妄而说。是以妄遣妄。非有真实。众生既悟。则不用此法矣。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承上文。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而言。空生妙悟法身。能信能受。能续佛慧命矣。尔时故称慧命须菩提。此示生法一如。无法可说。无众生可度也。空生领悟无法可说之旨。但恐未来众生。闻此妙法。未知能信受不。问佛。蒙答云。若作此解。便是众生佛法。分而为二矣。当知众生本如。与法平等。无有众生之相。故云彼非众生。但以真如随缘而成众生。故云非不众生。复语空生。发明其故。所谓众生者。谓我说一切法。为度一切生。既无一切生。即无一切法。法生众生。众生生法。是谓众生生者。是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也。

    空生意谓。佛法因于众生。而后有法。既无所得矣。今佛所得无上菩提。是有耶。是无耶。佛决其无。故印可之。告空生言。无上菩提。我与众生。同具真性。本无得失。无所得固尔。即一切细微少许之法。皆无所得。是故名为无上菩提也。复告之言。所谓法者。乃是众生平等正觉之法。悟之为佛。无有高相。迷为众生。无有下相。故名为无上菩提也。若着我人众生寿者之相。则非平等矣。离却四相。修一切善法。则得无上菩提矣。善法者。即经文所谓布施供养礼敬严土等。皆名善法。亦名有为法。故云非善法。是名善法。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承上文云。善法既非。则宝聚布施亦非善法。惟般若功德。方称殊胜。盖以般若经中。四句偈等。乃是如来慧命所寄。众生迷悟所关。若受持读诵演说者。便能续佛慧命。能令众生背迷合觉。福德广大。比之宝聚布施。相去多多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承上文云。经中四句偈为他人说。是为度生功德。恐人错解。谓如来有意于度生也。故呼空生而晓之言。勿谓如来作念度生。汝亦勿作此念。谓如来实有度生之相。若有众生为如来所度者。如来便有能度之我。有所度之人。人等众生。我为寿者。则非如来真我矣。如来说法。实非有我。而凡夫之人。自生人我。以为有我。遂疑如来亦复有我耳。要之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悟则为圣。迷则为凡。说是凡夫。却非凡夫。而名之为凡夫者。平等性智无圣无凡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此遥承具足身相而言。三十二相即具足身相也。因上文度生之解。诚恐众生起疑。谓佛现身说法。不离报身。身属色相。法是音声。离却色声二者。从何说法。从何闻法耶。呼空生而徴诘之。空生信能。言下领悟。不可以身相观如来也。佛再举转轮圣王以实之。盖以转轮圣王。亦具有此三十二相。犹是凡夫。唤作如来不得。空生再申前悟。如来不可以相观者。无相方是如来。不可以色见。不可以声音求也。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按经中四句偈。似指此四句而言。一经之中。无一偈字。今明明说偈。解当属此。要知此偈。即前文无我人众生寿者四句。前句是标出名相。此偈乃埽荡邪解。行邪行者。即著相众生。从色声边。横生人我等见。不见自性真如来。即不见现前说法如来也。味二我字。当识真我。即如来四德中。常乐我净之我。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前文说偈已。又恐诸菩萨。悟后起疑云。如来不可以色见。不可以声求。经中所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离却色声。谁是得者。岂非断灭诸相。并无上菩提。同归断灭。乃是究竟耶。此语空生。总是反覆叮咛。不可作断灭会去。以具足相而得菩提。固然不是。不以具足相而得菩提。亦是断灭邪见。当知无上菩提本无断灭。说法度生。总是扫除四相。不曾教人。并无上菩提。同归断灭也。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经中屡言福报。或浅或深。或粗或细。不一而足。总是如来善观众生心量。凡夫之人。固然着相求福。就是大心菩萨。未得悟入时。未免从法执上。频起福报之见。菩萨既悟之后。人法粗执已忘。尚存微细法执。未能尽化。孜孜汲汲。修行布施。又复劝人布施。犹有细微受福报之见在。故说经至此。重申明之。说一不受二字。盖谓福报若无。固无可受。福报若有。亦不容受。三轮体空。四相全无。了达一切诸法无我。成就无生法忍。一切福报。皆不可得。无有与者。亦无受者。世界空。七宝空。能施所施皆空。受与不受。皆不可得。到此方是福报极则。受持经偈。读诵演说。不消再说矣。空生又虑菩萨法执。如佛所说。不受功德。一切功德。尽舍尽弃。方成菩萨。是断绝世人作福之念矣。故有此问。如来晓之云。所言不受者。乃当作福之时。不起一念贪求著相之心。是名不受。即六祖所云。不思善。不思恶。初祖云。布施本无功德。皆此意也。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承上文。不受功德。恐人起疑云。即今如来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去来自在。岂不是纳受福德之人。故呼空生而晓之云。若作如是见解。便不解我前所说不受功德之义。盖谓之如来者。是诸法如义。虽云若来。无所从来。虽云若去。无所从去。无去不灭。无来不生。乃是自性真佛。无功德之可受也。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承上无所从来。无所从去。谓佛身充满于法界。随处和合。假如粉世界而作微尘。佛与尘合。而不为多。所谓合大于小也。聚微尘为世界。佛与界合。而不为大。所谓合小于大也。究竟如来实性。非一非二。无离无合。合于微尘。尘中有界。合于世界。界中有尘。故云非微尘。非世界。合于微尘。尘中有佛。合于世界。界中有佛。故云是名微尘。是名世界。一者法身也。合者法界也。非实非虚。非有非无。若以为实有者。是法身合于法界。故云即是一合相。法界异于法身。故云。即非一合相。法身不离法界。故云是名一合相。究竟是与非。皆不可说。悟者得之。若是凡夫之人。未免贪着。执理碍事。执事碍理。所谓一合相者。落在事为边。贪恋执着。不得自在矣。佛语空生。反覆发明。解菩萨悟后。人法细微二执也。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遥承上文。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更进一解。埽除细微法执知见也。前说小法。乃为乐小乘者说。见有五蕴色相之我。见有对我之人。见有无明烦恼之众生。见有留形住世之寿者。种种痴见。遂成种种著相。欲空诸相。先空诸见。方不堕于小乘凡夫也。说经至此。乃为大乘菩萨。已入悟门。不复更有我人生寿诸相。但于微细惑中。少存知见。见有已悟之我。同悟之人。未悟之众生。悟后接续慧命之寿者。此见尚存。真见便着。不能一超直入。直取菩提矣。故呼空生而诘之云。我前曾说我人等见。乃为乐小法者说。若人说我果有此说。是解我所说义不。空生领悟。信知是人。不解如来妙义。盖如来说法。随人根器利钝。而施法药。彼乐小法者。破其邪见。乃说诸见。所说诸见。是众生见。不是佛见。因众生之有邪见。是故随其所堕。而名之为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耳。若是大乘菩萨。既悟之后。发无上菩提心者。一切知见。即一切法。如是知。便是真知。如是见。便是真见。如是信解。便是深信解悟法门。不复更生法相。盖此法相。著于四相。便非法相。不着四相。乃名法相也。再语空生。当从诸见。而求真见。楞严经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是之谓真见也。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说经至此。复言布施。菩萨悟后。不受福德。受持经偈。为人演说。殊胜异常。惟演说妙义。非寻常名言章句。依文解义之比。盖谓演说真如。不取着外边语言文字之相。不动着中道如如之性。能阐扬佛心。续佛慧命。乃谓之演。语默一如。无法可说。炽然常说。乃谓之说。说经至此。一切语言文字。即真即幻。即幻即真。三乘十二分教。总是有为之法。故说偈以结之。

    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何以故。佛自发挥言。何故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乎。乃说偈言。一切佛法。皆有为法。虚妄不实。如梦者。寐时为有。寤后全无。如幻者。幻术而有。真实则无。如泡者。外边似有。中间实无。如影者。随光而有。光灭则无。如露者。依草而有。见现则无。如电者。先雷而有。雷后则无。如是观想非真。一切有为之法都无实相。一部真经。总在真如实相之中。说有说无。皆为戏论也。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此是结经常仪。所云皆大欢喜者。乃妙契于心。信之真。受之切。奉行不虚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