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金刚经补注最新章节!

相。故云而实无来也。川禅师云。诸行无常。一切皆空。颂曰。三位声闻已出尘。往来求静有疏亲。明明四果元无果。幻化空身即法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至)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谓诸漏已尽。无复烦恼更不于三界内受生。由须菩提当此果也。实无有法。谓无烦恼可断。无贪嗔可离。情无顺逆。境知俱亡。岂有得果之心。若我念未空。于道有得。于法有名。是凡夫之行。即着我人众生寿者相也。无诤三昧。此名正定心。心无生灭。名为正定。人中最为第一离欲阿罗汉者。能离一切欲。亦无离欲之心。微细四相。皆已灭尽。爱染不生。故谓之离欲耳。川禅师云。把定则云行谷口。放行也月落寒潭。颂曰。唤马何曾马。呼牛未必牛。两头都放下。中道一时休。六门迸出辽天鹘。独步乾坤总不收。

    世尊我不作是念(至)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须菩提恐人不知去所得心。是以咨启世尊。至于再四言我若作是念。我是离欲得道果者。即是心着四相。与法为诤。不名离欲阿罗汉也。乐。好也。阿兰那。此言无诤。言乐阿兰那行者。是好无诤行之人也。有是好。则必有是行。有是行。则必有所得。须菩提得无诤三昧。则虽有是行。而念无所得。故言实无所行。所以世尊许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百丈禅师出。只如今一切诸法。若于藏府中。有纤毫停留。是不出网。但有所求所得。生心动念。尽是野干。若藏府中。都无所求。都无所得。此人诸恶不生。人我不起。是纳须弥于芥子中。不起一切贪嗔。是能吸四大海水。于一切境。不惑不乱。不嗔不喜。刮削并当得净洁。是无事人。胜一切知解精进头陀。是名天眼。是名有法界性。是作车载因果。是佛出世度众生。傅大士云。无生亦无灭。无我亦无人。永除烦恼障。长辞有后身。境亡心亦灭。无复起贪嗔。无悲空有智。悠然独任真。川禅师云。认着以前还不是。颂曰。??腹隐明珠。石中藏宝玉。有麝自然香。何用临风立。活计看来恰似无。应用头头皆具足。

    ○庄严净土分第十

    以清净心。庄严法身净土。颂曰。家破人亡国已空。更无南北与西东。寥寥晴际霜天夜才有微云便不同。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至)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于法有所得不者。如来欲破二乘执着之心。故有此问。白乐天问宽禅师云。无修无诤。何异凡夫。师云。凡夫无明。二乘执着。离此二病。是名真修也。真修者。不得勤。不得忘。勤则近执着。忘则落无明。不着不忘。乃为心要耳。此入道之法门也。于法实无所得。空生谓如来自性。本来清净。本无尘劳。寂而常照。即自成佛。而于燃灯所。于法实无所得。傅大士云。昔时称善慧。今日号能仁。看缘缘是妄。识体体非真。法性非因果。如理不从因。谓得燃灯记。宁知是旧身。川禅师云。古之今之。颂曰。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南比东西。秋毫不睹。生来心胆大如天。无限群魔倒赤幡。

    须菩提于意云何(至)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佛土者。佛之妙性也。众生之真心也。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奚以外饰为哉。故造寺写经。布施供养。此是著相庄严。若人心常清净。不向外求。任运随缘。一无所得。行性坐卧。与道相应。是名庄严佛土。庞婆转藏经。维那请回向。婆于面前取梳子。就脑后插云。回向了也。此是无能所心。傅大士云。庄严绝能所。无我亦无人。断除俱不染。颖脱出嚣尘。川禅师云。娘生裤子。青州布衫。颂曰。抖擞浑身白胜霜。芦花雪月转争光。幸有九皋翘足势。更添朱顶又何妨。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至)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菩萨庄严。既不在于外饰。则当反而求之于心。凡夫之心。无明起灭。妄想颠倒。取舍善恶凡圣等见。是名浊乱心。菩萨心常空寂。无诸妄念。不生不灭。不动不摇。即是生清净心也。不应住色生心者。心常清净。不住六尘。即不被诸境惑乱也。逍遥翁云。若人心境清净。是佛国土净。心境浊乱。是魔国秽土也。川禅师云。虽云恁么。争奈目前何。颂曰。见色非干色。闻声不是声。色声不碍处。亲到法王城。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佛心本来。清净无相。宁有所住。众生之心。亦本无所住。因境来触。遂生其心。不知触境是空。将谓世法是实。便于境上住心。正犹猿猴捉月。病眼见花。若悟真性。即无所住。无所住心。即是智慧。无诸烦恼。譬如太空。无有挂碍。黄檗云。心若清净。何假言说。但于一切心无著。即名无漏智。汝每日行住坐卧。一切语言。但莫著有为法。出言瞬目。尽须无漏。如今修行学道者。皆着一切声色。何不与我心同虚空去。如枯木石头去。如寒灰死火去。方有少分相应。若不如是。他日尽被阎罗老子拷诋你在。你但离却有无诸法。心如日轮。常在虚空。自然不照而照。岂不是省力底事。到此之时。无栖泊处。即是行诸佛路。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你清净法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傅大士云。扫除心境地。名为净土因。无论福与智。先且离贪嗔。川禅师云。退后退后。看看顽石动也。颂曰。山堂静坐夜无言。寂寂寥寥本自然。何事西风动林野。一声寒雁唳长天。

    须菩提譬如有人(至)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色身虽大。心量即小。纵如须弥山王。既有形相。有可比量。不名大身。法身心量广大。等虚空界。无形无相。无可比量。方名大身。世尊欲以真心悟人。托大身为问。而须菩提深悟佛意。遂对以佛说非身。是名大身。圆悟禅师云。不登泰山。不知天之高。不涉沧溟。不知海之阔。此区中之论也。若是其中人。天在一粒粟米中。海在一毫毛头上。浮幢王华藏界。尽在眉毛眼睫间。且道此个人。甚么处安身立命。还委悉么。无边虚空盛不尽。直透威音更那边。傅大士云。须弥高且大。将喻法王身。七宝齐围绕。六度次相邻。四色成山相。慈悲作佛因。有形终不大。无相乃为真。川禅师云。设有向甚么处着。颂曰。拟把须弥作幻躯。饶君胆大更心粗。目前指出千般有。我道其中一也无。便从这里入。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现成公案。不假施为。此无为福。胜他有无。颂曰。恒沙世界布金田。虽福无涯未到边。端的悟明心地处。片云不挂是青天。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如恒河中所有沙数者。一沙即为一河。是诸河中。各有其沙。则是河尚无数。何况其沙也。川禅师云。前三三。后三三。颂曰。一二三四数恒河。沙等恒河数更多。算尽目前无一法。方能静处萨婆诃。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至)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财施有尽。法施无穷。财施不出欲界。法施能出三界。纵将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虽多。属在有漏。未免穷尽。不如于此经受持四句偈等。更能展转教人。皆得入佛知见。了悟住无所住心。得无所得法。永超生死。则此福德。历劫长在。故胜前著相福德。傅大士云。恒河为比量。分为六种多。持经取四句。七宝讵能过。川禅师云。真鍮不换金。颂曰。入海等沙徒费力。区区未免走埃尘。争如运出家中宝。枯木生花别是春。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受持正教之人。天人皆生敬重。颂曰。真如不动法难量。闻经睹相即堪伤。灵山一会如同在。持者随方是道场。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至)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随说者。心无分别。理应万差。随顺众生而为说也。当知此处者。谓随其所在之处也。如佛塔庙。谓心若空寂。不起妄念。以此无所得心。无能解心。而说是经。令诸听者。生清净心。无诸妄念。是名供养。即此幻身。便是法身。中有如来全身舍利。感得天人恭敬。何殊塔庙。成就者。见性无疑也。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者。佛与众生。本无差别。若能心常清净。不生不灭。无诸妄念。便可立地成佛。果禅师云。心口意清净。是名佛出世。身口意不净。是名佛灭度。傅大士云。法王游历处。供养感修罗。经中称最上。尊高似佛陀。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者。若能行住坐卧。一切时中。心无起灭。浩然清净。常修佛行。念念精进。无有间断。所在之处。自心即佛。是名佛子。故可尊重矣。果禅师云。即心是佛无余法。迷者多于心外求。一念朗然归本性。还如洗脚上舡头。又云。即心是佛。更无别佛。即佛是心。更无别心。如拳作掌。似水成波。波即是水。掌即是拳也。无业禅师问马祖云。如何是佛。即心是佛。祖云。即你不了底心是。更无别物也。迷即众生。悟即是佛。如拳作掌。似掌作拳。师于言下省悟。百丈问长庆云。如何是佛。师云。骑牛讨牛。僧问首山和尚云。如何是佛。山云。新妇骑驴阿家牵。鼓山圭禅师为作颂云。阿家新妇两同条。咫尺家乡路不遥。可笑骑驴觅驴者。一生错认马鞍桥。又僧问慈受云。如何是佛。师云。担水河头卖。僧问太阳云。如何是佛。师云。如何不是佛。僧问归宗云。如何是佛。师云。我向汝道。汝还信否。僧云。和尚诚言。安敢不信。师云。只汝便是也。川禅师云。似海之深。如山之固。左旋右转。不去不住。颂曰出窟金毛狮子儿。全威哮吼众狐疑。深思不动干戈处。直摄天魔外道归。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法无所说。般若非名。当如此法。信受行持。颂曰。求法如求镇海珠。九重渊底见真渠。丹青国手难描出。更欲安名便不如。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至)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善现既闻持经。成就希有之法。故问此经何名。佛答以金刚般若波罗蜜。意谓众生心若清净。用智慧力。照破诸法。无不是空。犹如金刚坚利。断绝外妄。度生死苦海。直至诸佛菩萨之彼岸也。以是名字。汝当奉持。只是奉持此心。行住坐卧。勿令分别人我是非也。圆悟禅师云。才有是非。纷然失心。只这一句。惊动多少人做计较。若承当得。坐得断。透出威音那畔。若随此语转。特地纷然。须自回光返照始得。天坛石。鼓记云。丝毫失度。即招黑暗之愆。霎顷邪言。即犯禁空之丑。天人耳目。咫尺非遥。克告行人。自当省察。庐山归宗常神师。曾有座主来参。值宗锄草次。见一条蛇。宗逐斩之。主云。久向归宗。元来却是个粗行沙门。宗云。是你粗我粗。诸人且道这僧过在甚么处。汾阳照禅师为作颂云。庐岳宗师接上机。斩蛇特地施慈悲。痴迷座主生惊怕。却道粗心惹是非。死心和尚云。只者是。大似眼里着刺。只者不是。正是开眼磕睡。诸人且道作么生则是。还委悉么。点铁化成金即易。劝人除却是非难。川禅师云。今日小出大遇。颂曰。火不能烧。水不能溺。风不能飘。刀不能劈。软似兜罗。硬似铁壁。天上人间。古今不识。噫。

    所以者何须菩提(至)即非般若波罗蜜。

    心无心相。不取虚空。不依诸地。不住智慧。截烦恼源。达涅槃岸。是般若波罗蜜。然般若波罗蜜。法体元空。本无妄念。默指此心。证入于般若三昧。超出意言之表。而了无所得。何名之有。如来恐人生断灭见。不得已而强安是名。故言即非般若也。川禅师云。犹较些子。颂曰。一手抬。一手搦。左边吹。右边拍。无弦弹出无生乐。不属宫商格调新。知音知后徒名邈。

    须菩提于意云何(至)世尊如来无所说。

    本心元净。诸法元空。更有何法可说。二乘执着人法是有。即有所说。菩萨了悟人法皆空。即无所说。是故经云。若有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慈受禅师云。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寒山子云。说不得则且止。诸人还说得么。直须口似磉盘。方始光明透漏。若能了悟色性皆空。有无俱遣。语默双亡。即见自性清净。虽终日言。犹为无言。终日说。犹为无说。保宁勇禅师云。门前诸子列成行。各逞英雄越霸王。如何独有无言者。坐断毗卢不可当。傅大士云。名中有无义。义上复无名。金刚喻真智。能破恶坚贞。若到波罗岸。入理出迷情。智人心自觉。愚者外求声。川禅师云。低声低声。颂曰。入草求人不奈何。利刀斫了手摩挲。虽然出入无踪迹。文彩全彰见也么。

    须菩提于意云何(至)非世界是名世界。

    诸微尘者。一切众生心上微尘也。华严经云。三千大千世界。以无量因缘乃成。众生妄想。烦恼客尘。蔽覆净性。以成尘界。其数无量。如此烦恼妄想。如病眼人见空中花。如愚痴人提水中月。求镜中像。枉用其心。傅大士云。妄计因成执。迷绳谓见蛇。心疑生暗鬼。病眼见空花。一境元无异。三人乃见差。了兹名不实。长驭白牛车。古德云。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察禅师云。真净界中才一念。阎浮早已八千年。逍遥翁云。不怕念起。惟恐觉迟。觉速止速。二相相宜。知非改过。蘧颜可师。圆悟禅师上堂云。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大丈夫具决烈志气。慷慨英灵。踏破化城。归家稳坐。外不见一切境界。内不见有自己。上不见有诸圣。下不见有凡愚。净裸裸赤洒洒。一念不生。桶子底脱。岂不是心空也。到这里。还容棒喝么还容玄妙理性么。还容彼我是非么。直下如红炉上一点雪相似。岂不是选佛场也。然虽如是。犹涉阶梯在。且不涉阶梯一句。作么生道。千圣会中无影迹。万人丛里夺高标。逍遥翁云。五鼓梦回。缘念未起。灵响清彻。闻和达聪。为三妙音。一曰。幽泉濑玉。二曰。清磬摇空。三曰。秋蝉曳绪。凝听静专。颇资禅悦。安住妙境。何胜如之。要会么。病觉四肢如鹤瘦。虚闻两耳似蝉鸣。非微尘。是名微尘者。一念觉来。转为妙用。前念无诸妄想。湛然清净。即非微尘。后念不住清净。是名微尘。非世界。是名世界。若无妄念。即佛世界。有妄念。即众生世界。前念清净。即非世界。后念不住清净。是名世界。谢灵运云。散则为微尘。合则成世界。无性则非微尘世界。假名则是名微尘世界。傅大士云。积尘成世界。析界作微尘。界喻人天果。尘为有漏因。尘因因不实。界果果非真。因果知是幻。逍遥自在人。川禅师士。南赡部洲。北郁单越。颂曰。头指天。脚踏地。饥则餐。困则睡。此土西天。西天此土。到处元正是大年。南北东西只者是。

    须菩提于意云何(至)是名三十二相。

    三十二相者。应身相也。非相者。法身相也。是名三十二相者。应既即法。法全是应。不妨说三十二相也。此分大意。谓细而微尘。大而世界。妙而佛之色身。皆为虚妄。但有名而已。唯真性为真实。故云非相。既悟非相。即见如来。逍遥翁云。须知诸佛法身。而以相好庄严为身。故临济云。真佛无形。真道无体。真法无相也。川禅师云。借婆衫子拜婆年。颂曰。你有我亦有。君无我亦无。有无俱不立。相对嘴卢都。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至)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七宝布施。外财也。身命布施。内财也。以轻重较之。外财轻而易。内财重而难。然此二施。苟不能了达性空。则是住相布施。皆为有漏因果。不如持说四句。能趣菩提。法华经云。若于外相求之。虽经万劫终不能得。教中云。若见有身可舍。即是不了蕴空。昔罽宾国王。仗剑诸师子尊者。问曰。师得蕴空否。尊者曰。已得蕴空。王曰。可施我头。尊者曰。身非我有。何况头乎。王遂斩之。白乳高丈余。王臂自落。是知人法俱空。不应住色布施。所以尊者。不畏于死也。傅大士云。法性无前后。无中非故新。蕴空非实体。凭何见有人。故舍身命布施。即与菩提转不相应。盖谓不见佛性。纵施身命。如恒河沙数。何益于事。傅大士云。施命如沙数。人天业转深。既掩菩提相。能障涅槃心。猿猴提水月。???舍花针。爱河浮更没。苦海出还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一念见性。人法俱空。即名正见。且为人说此经偈。自利利他。所得净妙无相无为功德。无有限量。川禅师云。两彩一赛。颂曰。伏手滑锤不换剑。善使之人皆总便。不用安排总见成。个中须是英灵汉。啰啰哩。哩啰啰。山花笑。野鸟歌。此时如得意。随处萨婆诃。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直下顿空。离诸形相。既离形相。寂灭现前。颂曰。冷灰豆爆口难开。脱尽皮肤骨出来。瓦解冰消藏不得。夜深明月上楼台。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至)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深解义趣。心悟真空无相义趣也。须菩提闻说是经。了悟人法二空。即得中道之理。叹其希有。感极涕零也。傅大士云。闻经深解义。心中喜复悲。昔除烦恼障。今能离所知。遍计于先了。圆成证此时。宿乘无阂慧。方便劝人持。未曾得闻者。昔得慧眼。于有见空。今闻是经。于空亦遣。是了中道。将欲起教以示未来也。川禅师云。好笑。当面讳却。颂曰。自小来来惯远方。几回衡岳过潇湘。一朝踏着家乡路始觉途中日月长。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至)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信心清净。信本来心。无法可得。不起妄念。心常空寂。湛然清净也。傅大士云。未有无心境。曾无无境心。境忘心自灭。心灭境无侵。经中称实相。语妙理能深。证知惟有佛。小圣讵能任。即生实相者。豁然了悟万法。由此净心建立。是名实相。成就第一希有功德。迷即佛是众生。悟即众生是佛。生佛道齐。无法等比。经以福兼德言者屡矣。而此独言功德不及福者。是功成果满之时。则其福为不足道。所以坛经有功德在法身中。非在于福也。即是非相者。实相无相。故言为非。不是无实相。如龟毛兔角。只说龟无毛。兔无角。不说无龟毛兔角。只说实相无相。不说无实相也。达磨云。若解实相。即见非相。若了非相。其色亦然。当于色中。不生色体。于非相中。不碍有也。犹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正谓此也。傅大士云。众生与寿者。蕴上立虚名。如龟毛不实。似兔角无形。川禅师云。山河大也。甚处得来。颂曰。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如何言不会。只为太分明。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至)是人即为第一希有。

    若人心常空寂。湛然清净。不着诸相。悟住无所住心。了得无所得法。是为第一希有。川禅师云。行住坐卧。着衣吃饭。更有甚么事。颂曰。冰不热。火不寒。土不湿。水不干。金刚脚踏地。幡竿头指天。若人信得及。北斗面南看。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至)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即是非相。前言无相。即是灭色以明空义。后言非相。即是了悟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本来不生。故名实相。离一切相。即名诸佛。谓语实相者。更无等比当知是人不着二边。不处中道。一切无住。离此诸相。则成正觉。又云。离相清净。解悟三空。契合实相。究竟涅槃。三空之义。初即人空。次即法空。后即空空。三世如来。同证此理。故名为佛。傅大士云。空生闻妙理。如蓬植在麻。凡流信此法。同火出莲花。恐人生断见。大圣预开遮。如能离诸相。定入法王家。川禅师云。心不负人。面无惭色。颂曰。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雨催行客路。风送片帆归。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至)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如是如是者。佛以须菩提所解空义。善契如来之法意也。不惊不怖不畏者。心若空寂。湛然清净。等于虚空。有何惊怖。甚为希有者。谓上根器。得闻是经。谛听受持。永无退转。当知是人。甚为希有。傅大士云。如能发心者。应当了二边。涅槃无有相。菩提离所缘。无乘及乘者。人法两俱捐。欲达真如理。应当识本源。川禅师云。只是自家底。颂曰。毛吞巨海水。芥子纳须弥。碧汉一轮满。清光六合辉。踏得故关田地稳。更无南北与东西。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至)是名第一波罗蜜。

    第一波罗蜜。若悟非相。即达彼岸。实相无二。故名第一。非第一波罗蜜。了悟人法俱空。即无生死可度。亦无彼岸可到。何处更有第一。故云非第一也是名第一波罗蜜。悟一切法。即知诸法。皆是假名。法华经云。但以假名云。引导于众生。于斯了悟。能入见性之门。是名第一波罗蜜也。故知假名。如将黄叶作金。止小儿啼。二乘之人。闻说假名。将谓是实。执着修行。欲离生死。不知即无生死可离。傅大士云。波罗称彼岸。于中千种名。高卑缘妄识。次第为迷情。焰里寻求水。空中觅响声。真如何得失。今始号圆成。川禅师云。八字打开。两手分付。颂曰。是名第一波罗蜜。万别千差从此出。鬼脸神头对面来。此时莫道不相识。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至)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

    忍辱者。六度之一也。前云。舍身命之福报。是生死苦因。不及持说之福。此之行忍。亦舍身命。不成苦因者。何耶。盖能达法无我。到于彼岸也。说非忍辱波罗蜜者。了悟人法二空。即无忍辱之相。是达我人众生寿者非相。故云非忍辱也。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如来设教。方便门多。若作教相言之。只是依文设教。为歌利王割截支解。曾无一念嗔恨之心。肇法师云。五蕴身非有。四大本来空。将头临白刃。一似斩春风。若以诸大宗师言之。即为先说有为权教。后显无为实理。歌者。是慧之别名。利者。刀也。非谓世间之刀。王者。心也。是用慧刀。割截无明烦恼之身体也。应生嗔恨。谓色身与法身即不同也。当知割截之时。不见有身相。亦不见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何处更有嗔恨也。华严经云。譬如虚空。于十方中求不可得。然非无虚空。菩萨之心。亦复如是。太阳安禅师举火问僧云。会么僧云。不会。师云。起则遍周沙界。灭则了无所得。庞居士问马祖云。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云。回光自照看。待你一口吸尽西江水。然后向你道。圆悟禅师云。参得此语透者。目前万法平沉。无始妄想荡尽。又云。大空无外。大象无形。尽世界撮来如粟米粒。总虚空似掌中珠。可以拽新罗国。与波斯国斗额。直得东胜神洲射箭。西瞿耶尼中垛。所以道。髑髅长千世界。鼻孔摩出家风。若是未出阴界。尚带见闻知觉恁么说话。一似鸭听雷鸣。隔靴抓痒。直饶脱却根尘。去却机境。尚余一线路在。且二途不涉一句作么生道。还委悉么。佛殿阶前石狮子。大洋海里铁昆仑。川禅师云。智不责愚。颂曰。如刀割水。似火吹光。明来暗去。那事无妨。歌利王。歌利王。谁知远烟浪。别有好思量。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至)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忍辱仙人。如来五百世中。修忍辱波罗蜜行。欲令一切众生。成就忍辱波罗蜜法。不着诸相。见一切人迷悟贤愚贫富。平等恭敬。不生轻慢。以至恶骂捶打。皆悉能忍。反生欢喜。不生嗔恨之心。圆悟禅师云。大凡为善知识。应当慈悲柔和。善顺接物。以平等无诤自处。彼以恶声色来加我。非理相干。讪谤毁辱。但退步自照。于己无嫌。一切勿与较量。亦不嗔恨。只与直下坐断。初如不闻见。久之魔孽自消耳。若与之较。即恶声相反。岂有了期。又云。见性之人。闻人毁谤。如饮甘露。心自清凉。不生烦恼。则能成就定慧之力。不被六贼盗窃家宝。功德法财。遂从此增长也。傅大士云。频经五百世。前后极时长。承仙忍辱力。今乃证真常。川禅师云。目前无法。从教柳绿花红。耳畔无闻。一任莺啼燕语。颂曰。四大元无我。五蕴悉皆空。廓落虚无理。乾坤万古同。妙峰嶷嶷常如故。谁管颠号刮地风。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至)三藐三菩提心。

    应离一切相者。心常空寂。不生起灭。湛然清净。是离一切相也。川禅师云。是即此用。离此用。颂曰。得之在心。应之在手。雪月风花。天长地久。朝朝鸡向五更啼。春来处处山花秀。

    不应住色生心(至)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者。心住六尘。即着诸相。取舍爱憎。无有休期。应生无所住心者。心无所住。随处解脱。内外根尘。悉皆销殒。一切无心。即无所住也。华严经云。一切境界。不生染着。净身口意。住无碍行。灭一切障。世间受生。皆由着我。若离此着。即无生处。赵州云。我见百千亿个。尽是觅作佛汉子。于中觅个无心底难得。讷首座云。心本无形。因尘有相。尘灭心灭。真心湛然。常察。禅师心印颂云。问君心印作何颜。心印何人敢授传。历劫坦然无异色。呼为心印早虚言。须知体似虚空性。将喻红炉火里莲。莫谓无心云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圆悟禅师云。在家菩萨。修出家行。如火中生莲。盖名位权势意气。卒难调伏。而况火宅烦扰煎熬。百端千绪。除非自己。直下明悟本性妙圆。到大寂大定休歇之场。方能放下。廓尔平常。彻证无心。观一切法。如梦幻泡影。空豁豁地。随时应节。消遣将去。随自己力量。转化未悟。同入无为无事法性海中。则出来南阎浮提打一遭。必不为折本也。黄檗云。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夫无心者。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是名佛也。又恒沙者。即以沙言。诸佛菩萨。释梵诸天。步履而过。沙亦不喜。牛羊虫蚁践踏而行。沙亦不怒。珍宝馨香。沙亦不贪。粪溺臭秽。沙亦不恶此则无心之心。离一切相。众生诸佛。更无差别。但能无心。则便是究竟也。若心有住。即为非住。真如之心。本无所住。若不住诸法相。即与道相应。若住于法。即违正教。既违正教。即为非住也。不应住色布施。菩萨不见有身可舍。随见一切愚痴贫贱之人。毁骂捶打。需索财物。若能随顺其意。令生欢喜。不生嗔恨之心。即是布施之义。若祇分辨是非。顾惜财物。阻抑其意。令生嗔恨。即不名布施也。又云。凡夫不肯空心。恐落于空。不知自心本空。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菩萨心如虚空。一切俱舍。所作福德。皆不贪着。然舍有三等。内外身心。一切俱舍。犹如虚空。无所贪着。然后随方应物。能所皆忘。是为大舍。若一边行道布德。一边施舍。无希望心。是为中舍。若广修众善。有所希望。闻法知空。遂乃不着。是为小舍。傅大士云。菩萨怀深智。何时不带悲。投身饲饿虎。割肉济鹰饥。精勤三大劫。曾无一念疲。如能同此行。皆得作天师。应如是布施者。俭于自己。奢于他人。是名利益一切众生。若人心口相应。行解一般。是名利益于自己也。又云。所作依他性。修成功德林。终无趣寂意。惟有济群心。行悲悲广大。用智智能深。利他兼自利。小圣讵能任。川禅师云。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三千年后。莫言不道。颂曰。朝游南岳。暮往天台。追而不及。忽然自来。独行独坐无拘系。得宽怀处且宽怀。

    如来说一切诸相(至)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如来说我人等相。毕竟可破坏。非真实体。一切众生。尽是假名。若离妄心。即无众生可得。故言即非众生。是以若能秉持律仪。修行善法。而用布施。饶益众生。不得住于诸相也。川禅师云。别有长处。不妨拈出。颂曰。不是众生不是相。春暖黄莺啼柳上。说尽山河海月情。依前不曾空惆怅。休惆怅。万里无云天一样。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至)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迷则种种皆妄。故不真不实不如。有诳有异。悟即一切真。一切实。一切如。不诳不异也。又云。真语者。一切含生。皆有佛性也。实语者。一切法空。本无所有也。如语者。一切万法。本来不动也。不诳语者。闻如是法。皆得解脱也。不异语者。一切万法。本自空寂。将何为异也。傅大士云。众生与蕴界。名别体非殊。了知心是幻。迷情见有无。真言言不妄。实语语非虚。如终无变异。性相本来如。川禅师云。知恩者少。负恩者多。颂曰。两个五百是一贯。阿爷元是丈夫汉。分明对面对渠言。争奈好心无好报。真语者。实语者。呵呵呵。喏喏喏。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法即以心传心。何法不因心之所立。如来以无所得心。而得夫真空无相法。此法即此心真体。言无实者。心体空寂。无相可得也。无虚者。内有河沙功德。用而不竭也。欲言其实。无形可观。无相可得。欲言其虚。见能作用。神妙无方。是故不可言有。不可言无。有而不有。无而不无。言辞不及。其惟圣人乎。若不离相修行。无由达此法也。傅大士云。证空便为实。执我乃成虚。非空亦非有。谁有复谁无对病应须药。无病药还袪。须依二空理。颖脱入无余。川禅师云。水中盐味。色里胶青。颂曰。硬似铁。软如酥。看时有。觅还无。虽然步步常相守。要且无人。识得渠。咦。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至)无量无边功德。

    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者。众生之心。本自无住。无住之心。即见诸法实相。名为菩萨。二乘之人。心住于法。不见诸法实相。背菩提路。何异凡夫。如人背明。而入暗室。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者。二乘之人。不见色而住色。譬如不见坑阱。而坠坑阱。菩萨见色而不住色。譬如见坑阱。而不坠坑阱。一切诸法。但有假名。二乘之人。为无慧眼。不辨真假。菩萨即有慧眼。见种种色。悉皆无相。故达磨云。不见色。即是见色耳。逍遥翁云。所见有是有不是。此世间妄眼。无是无不是。此出世真眼。所知有可有不可。此世间妄心。无可无不可。此出世真心也。当来之世者。即是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浊恶之时也。即为如来以佛智慧者。若人心常精进读诵是经。即慧性渐开。当了悟实相。人法二空。不被一切善恶凡圣诸境惑乱。即同如来智慧性也。悉知悉见是人。成就功德者。三世诸佛。无不知见。了悟之人。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