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绮情楼杂记最新章节!

外交部长、代总理、国务总理等职。

    秦力山(1877-1906),湖南善化人。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任《清议报》主笔。1900年至武汉与唐才常组织自立军,任前军统领。1901年创办《国民报》,为留日学界第一份宣传革命的报纸。1902年与章太炎等发起支那亡国纪念会。同年又在上海创办作新社,旋创刊《大陆》月刊,竭力驳斥康梁保皇言论。1905年入云南从事反清活动,积劳成疾,次年病逝。

    记女斗士徐宗汉

    青年节,即四十二年前三月二十九日,广州革命党人谋攻督署事败,七十二烈士殉难黄花岗之日也。关于是役史实,记载极多,人皆知之,予今所记,则为躬与是役之徐宗汉女斗士也。宗汉,广东香山县人,幼随父在沪读书。年十八,适海丰李晋一,生子女各一,结缡数年,李以病去世,宗汉教养遗孤,辛勤备至。民前四五年间,宗汉次姊佩瑶,执教于南洋槟榔屿华侨学校,约宗汉往助,宗汉因是有南洋之游。

    时槟榔屿初设同盟分会,日宣扬革命主义,宗汉闻而善之,因加入为会员,助党人扩张党务,深资得力。清光绪三十四年回粤,即与港穗同志设机关,运军械,往来香港广州之间,清吏以其女子也,故不之疑。辛亥三月,广州党人将举事,宗汉于河南溪峡设一机关,频频由香港密运枪械炸弹至是处,分发各同志,并于门外张贴大红对联,伪饰喜事,故无疑之者。

    及二十九日晚,攻督署事败,黄克强指受枪伤,寻至溪峡机关,宗汉为之裹伤。

    至四月一日,乃为克强改装,亲送至哈德安夜轮,相偕赴港。抵港后,克强以指伤过剧,入雅丽氏医院割治,照例割症,须有亲族签名,宗汉遂从权以妻室名义行之。未几伤愈出院,即正式与克强结婚,虚名夫妇,竟成事实矣。是后相随克强革命,无役不从。先后得二子,民五克强逝世,宗汉抚养遗孤,至于成人。抗战后,移居重庆,于三十三年三月病逝,享年六十有八。

    徐宗汉(1876-1944),广东香山(今珠海市)人,近代实业家徐润之侄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温生才刺孚琦之威猛

    辛亥年三月初十日,温烈士生才于广州刺杀满洲将军孚琦,实为三月廿九日黄花岗诸烈士起义之先声。按温为粤之嘉应州人,少孤苦,六岁母又弃去,既无叔伯,终鲜兄弟,伶仃无依,乃就食外家。年十四,被匪人诱至荷兰,充刈草工,三年后转至霹雳,充锡矿工,旋逃归。历随沈宗济、荣勋、魏邦瀚赴越,入冯子材营为旗牌兵。因身历坷坎,恨满人特甚。曾在霹雳识国父,亲受薰陶,遂立志革命。辛亥年初回广州,日谋行刺满大员,以张革命声势。会三月初十日法人组织之远东飞艇社,定在广州东门外演放,遍邀当道参观。孚琦性好纵游,税驾往观,回署时,行至东门直街谘议局前麒麟阁门次,温突从人丛中跃出,闯至轿前,持枪向孚琦猛击,卫队骇绝奔去,轿夫亦逃,温得从容射放。孚太阳穴、脑门、颈项、胸部各中一抢,当倒轿中身死。温见目的已达,弃枪由积厚新街遁,至永胜街,为巡警追获,遂遇害。

    《民呼日报》与《民吁日报》

    清末上海报纸,锋芒最露,读者最多,而出版时间最短者,为《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此两报皆为于右任所创办,今先言民呼报。先是右任于光绪三十三年与杨笃生等创办上海《神州日报》,刊行未及一载,因邻居失火,全馆付之一炬。遂于光绪三十四年秋间,筹办《民呼日报》,助之者有张人杰、周柏年诸人。当时右任在上海各报登载启事云:“鄙人去岁创办神州报,因火后不支退出,未竟初志,今特发起此报,以为民命为宗旨。大声疾呼,故曰民呼,辟淫邪而振民气,亦初创神州之志也。股额定十万,每股百元,现已招足六万元。俟机器运到,即宣布出版日期。”

    惟以筹措资金不易,至宣统元年三月二十六日始宣告出版。除右任任社长外,执笔者有戴天仇、吴宗慈、王无生、范光启、周锡三诸人,对于时政之得失,官僚之腐败,皆有严格批评,名言谠论,大受世人欢迎。一出版即日销数千份,以是招官厅嫉视,遭同业妒忌,日思有以挫折之。于是而有甘肃赈款案之发生,未几又有安徽铁路公司朱云锦指控毁谤名誉,及已故上海道蔡钧之子国桢指控毁坏其父生前名誉案,相继而来。租界会审公廨循清吏之请,将右任羁押捕房月余,至七月二十四日,遂胡乱判决将右任逐出租界,并取消民呼报之发行权。计自出版至封闭,仅三个月而已。

    《民呼日报》既被封闭,右任志不少懈。是年八月十六日,上海各报又载有《民吁日报》出世广告,略谓“本社近将《民呼日报》机器生财等一律过盘,改名《民吁日报》。以提倡国民精神,痛陈民生利病,保存国粹,讲求实学为宗旨。仍设上海望平街一百六十号内,即日出版。内容、外观均擅海内独一无二之声价”云云。是报创办人仍为右任,助之者有范光启、景耀月、朱葆康、王无生、周锡三诸人。惟右任以被判逐出租界,不便出面,故以朱葆康为发行人,范光启为社长,且为避免会审公廨蹂躏故,特在法国领事署注册,以备不虞。出版后,崇论宏议,可与《民呼日报》相伯仲。时日人侵略满蒙,至为急迫,举国人士,靡不痛心疾首,海上各报以慑于威力,咸噤若寒蝉,独民吁报不畏强御,日以危言警惕国人,早为之备。讵因是为日人所忌,于是年九月下旬,由驻沪日领事松冈照会苏松太道蔡乃煌,谓民吁报言论多臆测煽惑,有碍中日二国邦交,请将该报惩办,以戒将来。蔡即札饬会审公廨将该报封禁,并商请驻沪领事团承认。至十月初六日,捕房遂奉命派警将民吁报封闭,并将主笔范光启传讯到案。计自出版至被封,为时仅五十余日而已。民呼民吁之被封,实为苏报以后清吏勾结租界当局摧残舆论之另一页痛史!

    于右任(1879-1964),辛亥革命元老,书法家,陕西三原人。著有《右任文存》等。

    《民立日报》

    于右任创办之《民呼日报》与《民吁日报》,予前既记之。今再谈右任创办之《民立日报》。民立报诞生于清宣统二年九月初九月,即民吁报被封后一周年。内容以唤起国民责任心为宗旨,编辑分论说、批评、纪事、杂录、图书五部。先后主笔政者,有景耀月、宋教仁、吕志伊、谈善吾、范光启、王无生、徐血儿等,人才济济,堪称一时之盛。

    时清廷正倡言预备立宪,国内言论较为自由,革命党人乘此时机,纷赴长江沿岸活动。辛亥黄花岗之役前后,谭人凤、宋教仁、吕志伊、居正、陈其美、杨玉如等往来港沪汉各地,均以民立报为东道主,是岁中部同盟会成立,参加者亦以民立报关系人物为特盛。三月二十九日一役失败后,民立报藉此宣传民族主义,鼓荡革命精神,迭载殉义烈士之嘉言轶事,以激励国人,遂使全国革命思潮,如火如荼,不可遏止。

    洎武昌起义成功,民元南京政府成立,民立报诸贤多出任要职。于右任任交通部次长,陈其美任沪军都督,景耀月任教育部次长,吕志伊任司法部次长,宋教仁任法制局长,范光启任安徽铁血军司令,庞青城、沈缦云均任司长,社中枢要为之一空。迄民二讨袁军失败,民党势力寖衰,该报以不胜袁氏压迫,遂自动停版。

    争帅印

    是篇所记美军人争取中国帅印,非今日美军事,实五十年前旧闻也。先是戊戌政变后,保皇党康有为尝于美洲倡设保皇会,其徒梁启超则作新大陆旅行,以澳洲华侨鲍炽为翻译,极力向美人自称为清光绪帝特派代表,有权在美招募将官统领中国维新军队。会有旧金山退职武官福近卜者,闻而信之,遽向保皇会报名投效,梁竟以中国内阁总理大臣名义,封福为中国维新军大元帅。

    及梁游洛衫矶时,复有在野军事批评家堪马利求谒,粱惊其盛名,亦封堪为维新军大元帅。事为福所闻,向梁严辞诘责,而福堪二氏亦各登报相骂,遂演成争取帅印之话剧。后堪宣布与梁脱离关系,所谓组织维新军,亦无复有人置信矣。然堪因是竟与国父成为密友,民前三年,国父因事过洛杉矶时,特往堪村居访问,畅谈竟日。迄辛亥武昌起义,南京政府成立,国父特委堪为高等军事顾问,南北统一后,堪仍返美乡居,于民二病逝。

    越南同盟会的小孟尝

    清光绪三十三年,国父为策动粤桂滇三省军事,曾驻节越南河内,将兴中会改组为同盟会,华侨先后加盟者有杨寿彭、刘歧山、王和顺、张奂池、彭俊生、黎量余等数百人。旋又于海防设同盟分会,由刘岐山为会长。其地邻接粤省钦州防城县,国父及黄克强、王和顺等经营钦廉各地军事,即以海防为指挥及配备地点。

    当时震撼清廷照耀史册之丁未镇南关(光绪卅三年)及戊申河口(光绪卅四年)两役,皆系由是处发动。所需军械,除国父向当地法商购入外,多由冯自由自香港购办,托河内轮船买办彭俊生及于爱轮船买办黎量余二人密运至海防,交刘岐山接收分发。刘为人慷慨,善于酬应,凡往来海防同志,多由刘招待,饮食起居,无不周到,因是越南侨商,咸以“小孟尝”称之。惜自河口一役后,凡同盟会籍侨商而有参加革命军嫌疑者,悉被法人驱逐出境,小孟尝亦即于是时离越转赴香港焉。

    刘岐山,著名粤商,人称洪江首富,曾大力资助辛亥革命。

    居正盗金佛助革命

    辛亥年春间,鄂党人谋革命甚急,而绌于资,群聚议筹款方法,时居正方居鄂,因建议广济县(居为广济人)西北洗马坡,有一大庙,名达成庙,内供金佛一尊,所值不赀,吾党若能设法窃取,大可供革命资金之助。众闻之,皆甚赞成。

    于是推居正偕焦达峰前往,以进香为名,请和尚启神笼瞻仰神像,和尚许之,达峰以手试颠像身,屹然不劲,始知此像甚重,非一二人所能为力,遂废然返汉。时即黄花岗之役前一日也。鄂党人闻广州革命失败,谋起事尽力,爰拟继续盗取金佛,由达峰回湘,募大力士来汉,俾能负之而行。但达峰去未久,查光佛等以事急不宜久待,建议先至蕲春之三角山,山距达成庙二十里,一夜可往还,盗得金佛后,即在山中熔化携汉,岂不甚便。

    众韪其议。仍由居正、查光佛等迳趋蕲春三角山。讵是时天气酷热,乡人多露坐纳凉,虽数至达成庙,终无法下手,遂又失意而归。迨六月间,焦达峰所募大力士黎六汉等四人莅汉,党人大喜,乃决定作第三次冒险。由居正等典质衣物,偕达峰等七人,共赴洗马坡。至时大雨如注,天色昏黑,达峰以为天助,当命力士凿墙壁成洞,悄然入佛殿,竟牵曳金佛而出,顾无法负之奔走,久之始凿断一手,而天已破晓,和尚惊觉,则又委之而逃矣。观此,则知当时革命措资之艰难矣。

    居正(1876-1951),湖北武穴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指挥者之一,曾任南京临时国民政府内政部次长、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院长。著有《辛亥亲历记》、《居觉生先生全集》等。

    革命奇人张静江

    已故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毁家革命,人皆知之矣。但其何以加入同盟会?以及如何乐于输财则知者少焉。按静江为浙江吴兴人,上海张园主人之子也。父殁,分得遗产巨万,性豪侠,好施与,以体弱足蹩,不良于行。清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年间,尝随驻法公使孙宝琦任商务随员,因在上海巴黎间,设一通运公司,经营古董贸易,获利甚厚。旅法数年,渐结识西欧无政府党诸学者,因之思想新锐,立论怪特,闻者多不敢与往还。光绪卅一年国父游欧,组织中国同盟会,静江犹未入盟,然倾心革命甚久。是岁某月静江乘法轮赴某地,闻国父适与同舟,乃于舟中趋谒国父,相见即曰:“君非实行革命之孙某乎?倾慕久矣。余亦深信非革命不能救中国,近年经商法国,颇有所获,君如有所需,请随时电知,当悉力为君助。”

    语毕,自遗姓字,国父大喜。因与互约通电暗号,以ABCDE为次序,A为一万元,以次递加,至E则为五万元。别后,国父于光绪三十二年由南洋至东京,适经济困乏,试电静江请助,越数日,即有三万佛朗由法汇到,同盟会本部顿呈活气。光绪三十三年国父移居越南,策动两粤军事,静江复以A字E字汇款接济,时两粤革命得以旋仆旋起者,静江之力居多。此即静江输财革命之始也。

    静江居法久,得识吴敬恒、李煜瀛诸人,因其在巴黎创刊《新世纪报》,提倡无政府主义,奇谈异说,震惊一世。其谈男女两性关系,尤为奇特,据谓:“世人过分重视性的关系,最为错误。盖社会划分男女界限,乃传统习惯使然,而种种罪恶,即缘是而生。此种习惯,未尝不可以改革,譬如吾人手可行握手礼,口可行接吻礼,性的关系又何尝不可用以行礼乎?”

    此种思想,直使世俗闻而骇走矣。

    光绪三十三年,静江以香港气候温暖,遂赴港疗其足疾,因得与胡汉民、冯自由等日夕盘桓,至是始由胡、冯介绍其加入同盟会。自是受国父薰陶,渐放弃其无政府主义思想,而为三民主义信徒矣。厥后宣统二三年间,陈其美、周淡游诸人,屡图在苏浙各地举义,所需饷械,仍以静江协助之力为多。民国肇建,南京政府成立,国父初拟提出静江为财政部长,静江坚拒不就。民三国父创中华革命党于东京,特约静江为党部财政部长,则欣然不辞,惟以足疾未瘳,不克东渡,一切由次长廖仲凯为之,静江不过问也。静江自矢志革命以来,只尽义务,不问权利,三十年如一日,故国父称之为“革命奇人”。

    张静江(1876-1950),浙江湖州南浔人,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人称“现代吕不韦”,孙中山称之为“革命圣人”,而蒋介石称之为革命“导师”。

    驴马争獐

    清季广东有女医士张竹君者,番禺人,基督教徒,庚子年毕业于广州夏葛女医学堂,自创禔福医院于荔枝湾,继又设南福医院于河南,生涯甚盛。尝于医院附设福音堂一所,宣扬基督教义,鼓吹维新学说,俨然执女新学界之牛耳,以是社会知名之士,多与往还。时有富商卢宾岐者,东莞人也,有子名少歧,少年有大志,与竹君相谈时事,过从甚密,因有定婚之议。

    未几,少岐东渡留学,竹君忽与卢家人发生龃龉,遂与少歧渐疏,婚约亦无形解除,然少歧心固未死也。会桂林马君武于时至粤攻读法文,闻竹君在教会演讲福音,批评时政,大为倾倒。君武故能文章,美词藻。自是竹君福音堂中,常有君武足迹。久之,渐露恋爱之意,少歧闻之,辄视为情敌。一日,竹君忽得君武之法文求婚书,情辞恳切,竹君不愿,乃以素持独身主义一语拒之。旋君武亦赴日留学,尝作《张竹君传》登诸《新民丛报》,誉扬备至,并附七绝一首,有“女权波浪兼天涌,独立神州树一军”之句,少歧见之,益为妒忌。时胡汉民尚在广州,因语人此为“驴马争獐”,盖以姓氏谐音戏之也。后竹君业广州业务,赴沪创立医院,终身卒未嫁。

    马君武(1881-1940),广西桂林人。艺术家、教育家。精通中、日、英、德诸国文字。

    再记张竹君与胡汉民、黄兴

    前记“驴马争獐”中之张竹君女士,与胡汉民、黄克强亦有一段轶事。方竹君创设禔福、南福两医院后,又设立育贤女学堂,开全粤女学之先声。复倡立演说会,广邀名人演讲,以是座上客常满。时胡汉民方任广州《岭海报》主笔,亦即竹君座上客之一,凡在报界揄扬竹君文字,多出汉民手笔。竹君每当夏秋之季,常雇一大花舫于河旁,为避暑纳凉之所,汉民日至舟中叙谈,友谊良笃。

    时有杜清持、杜月波姊妹创设广东女学堂于西关,粤垣各报亦常载其姊妹投稿,文名甚著。一日《岭海报》忽有杜清持程度优于张竹君语,竹君阅之大愤,乃向汉民责难,汉民谓编辑出于无心,竹君则谓事出有意,双方争执激烈,友谊遂告破裂。直至民元以后,始和好如初焉。竹君之识黄克强,实缘克强夫人徐宗汉女士。辛亥武昌起义后,克强与宗汉相偕莅沪,急谋入鄂。以清吏搜索沿江口岸极严,不易偷渡,知竹君在沪交游广,爰谋之竹君。竹君乃组织红十字救伤队,以中外人士赴汉救伤为名,使克强乔装队员,宗汉充看护妇,因得避免各关津骚扰,而得至鄂完成其军事任务。故当时志士咸称竹君曰“妇女界之梁启超”,其盛誉可以想见。

    张竹君(1876-1964),广东番禺人。早年毕业于广州博济医院医科班。后开办多所医院和学校,并主张妇女解放,被誉为“广东女界的梁启超”。著有《妇女的十一危难事》等。

    唐蔡交谊

    民四十二月二十五日云南起义,推翻袁世凯帝制,距今已三十有八年矣。此一历史中心人物,人皆知为蔡锷与唐继尧,然蔡锷逃出北京,何以独选择云南为其起义根据地?则因云南有其军事基础在焉。盖蔡于日本习陆军归国后,曾在桂从事军事教育四五年。至宣统二年入滇,任三十七协协统。辛亥云南反正,蔡被推为都督,遂与唐继尧结为生死之交。民二蔡奉调入京,滇中军权,乃由唐执掌,与执仍保持密切联系,故蔡虽入京,而其军事势力固潜在也。及起义之日,唐原欲将“军都督”让于蔡,而自愿出川北征,蔡不可,并谓:“吾此次来滇起义,完全为讨袁救国,并非争权夺利,若果喧宾夺主,不论理论与事实如何,总不足以服天下后世,更何以对滇中父老,深望蓂赓鉴此苦衷,无再固辞,并盼总揽全局,以赴事功!”

    唐不得已,乃聘蔡为第一军总司令,统军入川,一举而使洪宪湮焉。后蔡病逝日本福岗医院,当时报纸追念蔡之功绩,咸谓云南起义为蔡主动,唐为被动,滇人颇为不平,唐曾因此发表谈话,有“余与松坡夙共患难,誓同生死,蔡即是我,我即是蔡,蔡果然主动,我亦当然主动,我果然被动,蔡亦当然被动,一生一死,乃见交情”等语,则知唐蔡之间,固有其挚谊在也。

    杨仙逸(1891-1923),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被誉为“中国空军之父”。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航空局局长,并创办广东飞机制造厂。

    苏曼殊(1884-1918),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珠海)人。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著有《苏曼殊全集》。

    黄季刚之狂放

    黄季刚(侃),人皆知其为章太炎高足,但季刚何以师事太炎,则鲜有人知。先是季刚于清末留学日本,时方年少气盛,目中无人。偶与太炎同寓,季刚居楼上,太炎居楼下,初不相识。一夕,季刚内急,遽于楼板便溺,适漏滴太炎房中,太炎仰面大骂,季刚亦以骂还之,嗣经同寓劝解,二人始相识。季刚因国学根底丰富,自视甚高,及与太炎聚谈,始知太炎学问渊博,非己所及,自是折节师事之。故二人师生之谊,实缘相骂而来也。季刚生性狂放,不事边幅,民国八九年间,任北京大学讲师,教说文,对中国字学,讲解精辟,但学生心得甚少,故每次考试,多不及格,学生苦之!后侦知季刚好作狭邪游,年考时,特醵资于妓寮置酒以劳季刚,季刚欣然莅止。是届学生竟一律及格,然试卷谬误仍多。校长蔡孑民探知其故,责让季刚,季刚笑曰:“彼等尚知尊师重道,故我不欲苛求。”

    蔡闻语,太息而已!当时旧都中央公园水榭对面一角,芦苇尚未尽除,有小桥通焉。一日,季刚竟挟一女子,于芦苇间白昼宣淫,为警察擒获,通知北大,遂因是去职。

    黄侃(1886——1935),湖北蕲春人,“章黄学派”创始人之一。喻血轮之父喻次溪在江汉书院读书时,曾为黄侃之父黄云鹄的学生。

    再谈黄季刚及其姊

    黄季刚被称为国学泰斗,固成之于章太炎之薰陶,然得力于庭训之讲习居多。盖季刚尊翁黄云樵先生,为蕲春名翰林,博通群籍,教子甚严。季刚幼极聪颖,凡有讲授,辄过目不忘,故季刚未弱冠,即已寝馈经史百家矣。云樵先生于光绪庚子后,简放重庆道,季刚随侍入川,时才九岁。一日,有人携来蕲春绿毛龟一只,文案蔡某批示季刚,戏之曰:“此公子同乡也。”

    季刚曰:“是非我同乡,乃公同族也。”

    蔡某不解,季刚曰:“公检《论语》‘臧文仲居蔡’一节观之,当知。”

    盖是节注有“蔡,大龟也。”

    其幼时即放诞如此。与季刚同受庭训者尚有其姊氏,亦博学能文,长归予七舅梅南屏先生,先生为邑名诸生,博闻强记,无书不读。其家有藏书楼,典籍甚富,自姊氏来归,先生遂出诸藏书,与姊氏共研读,于是床榻几案之间,无非书籍,姊氏学问,乃益博雅。顾当时风气未开,妇女不敢以才学示人,惟某岁邑初级女校毕业,约请姊氏讲国文两小时,探原左国,索隐柳韩,滔滔不绝。在座诸耆旧硕学,无不惊服!于是姊氏才名始大振。惜南屏先生早逝,姊氏亦于民国二十四年卒。生子三,俱能文。

    刘麻哥照相争座

    刘成禺,字禺生,武昌人,民元膺选国会议员,为国民党议坛健将。其人面麻,微胖,性急躁,好与人争辩,往往揎袖挥拳,麻瘢尽赤,以故人多畏之。袁世凯帝制自为时,刘曾著“洪宪纪事”诗数十章,传诵一时。刘在国民党中,年事较高,故同志多呼为“刘麻哥”,而不称名,刘亦不以为忤。民元偕李根源游姑苏,李亦面麻,人皆以“李麻子”称之。时章太炎方寓苏州,二人往谒,太炎见之甚欢,因偕赴照相馆摄影,太炎中坐,令李居右,刘居左,刘怫然不悦,太炎异之,诘其故,刘曰:“我,麻哥也。李,麻子也。‘子’焉能居‘哥’上乎?”

    太炎闻之大笑,亟令李与易坐,自是麻哥之名益著。抗战期间,刘任监察委员,已七十余矣,常乘公共汽车,往来重庆北碚之间。一日,在车上与人争坐位,高声叫骂,面红耳赤,其盛气犹不减当年在议席间焉。

    刘成禺,国民党元老,人称“刘麻哥”,曾担任《大同日报》主笔,著有《洪宪纪事诗三种》、《世载堂杂忆》、《太平天国战史》等。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