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地藏本愿经科注最新章节!

    古盐匡庵青莲苾刍灵乘父辑

    △二见闻利益流通谓见地藏之像闻地藏之名无不获大利益例同观音闻名见身心念者皆能灭苦见身致礼即身业机闻名故称即口业机身口由心即意业机机感既成冥显自应如地草木一雨均沾无不获润流通之益功叵量矣初品题。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二品文分二初释迦现相叹德事二观音请说为流通初分二初顶门放光证事。

    尔时。世尊从顶门上。放百千万亿大毫相光。

    自尔时至告诸大众。皆经家所叙之文。恰于地神护法品后放光者。为证前起后。令诸众生睹相悟心。各各自知一段不思议本有之常光也。从顶二句。总标。梵名乌瑟腻沙。此云佛顶。而言门者。禅秘要经云。人身三分。脐????为中原。头为殿堂。顶为天门。故曰顶门。盖头为一身之主。顶乃一首之尊。故大论。阿私仙人云。头中顶相。无能见上。若天若人。无有胜者。表一切种智。超因极果也。门有能通.当体二义。由此地藏妙像嘉名。瞻礼称念。而进于极果者。能通之功也。此顶人人本具。略不假借。则六道与地藏。总是一身。众生与如来。原非两体。当下即是。奚假从门而入。当体之意也。上者。从顶放光。表自极智体上。起此大光明用。其体原一。生佛同具故。而用不一。随机施设故。此即一念三千至理。互具互遍。故有百千万亿大毫相光。即表三德。大即法身。以遍满故。毫相即解脱。外实内空故。光即般若。照了万法故。身大故。毫光亦大。毫空故。大光亦空。光照故。大毫亦照。三一不相离。一三非可混。不并别纵横。生佛同具证。既总标已。下别明之。

    所谓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红毫相光.大红毫相光.绿毫相光.大绿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庆云毫相光.大庆云毫相光.千轮毫光.大千轮毫光.宝轮毫光.大宝轮毫光.日轮毫光.大日轮毫光.月轮毫光.大月轮毫光.宫殿毫光.大宫殿毫光.海云毫光.大海云毫光。

    毫相是一。即用之体。光色不同。即体之用。法华文句。以五色譬五道。青譬地狱因果。黄譬饿鬼。赤譬畜生。白譬人天(修罗分属四趣。仍阙黑色)。小色像譬二乘。大色像譬通菩萨。短色像譬别菩萨。长色像譬佛因果。诸文开合随意。正法念。加长短等。此由法华九界同归。三乘咸会。故文句作此引用。今就地藏偏哀六道三涂故。且譬五道。事有专属耳。白毫相光。三十二相之一。梵语叔离。此云白色。西方正色也。白乃本质。居众色之先。白可受彩。起诸光之色。揽而可识曰相。炽然如焰曰光。大轮云。白毫眉间峙。白光逾琉璃。在因行布施时。适可前人意。起自在业因缘。又咨嗟歌诵闲居之德。故有眉间白毫。外具八楞。中空右旋。三十二相功德。增为千倍。乃成额上白毫相。一千毫相功德。增为百倍。乃成一顶骨相。是故如来。最为尊胜。今从极顶放毫相光。全彰不思议事也。言大者。较前尤为胜妙。下仿此。

    ○瑞毫相光。以玉为信曰瑞。又祥瑞也。天以人君有德。将锡之历年。锡之五福。先出此为信。今表六道。乘地藏力。三涂清升。人天成佛。故现此祥瑞之毫光也。

    ○玉毫相光。玉乃天地精英。具温润之德(文赋山有玉而增润)。琢磨可能成器。此表五道。离火宅之燥。增性山之润。出三涂之非器。入四圣之瑚琏也。

    ○紫毫相光。梵名罗差。或勒叉。此云紫色。乃黑赤之间色。以表杂类众生获益。止观云。众生禀益不同。或杂益.不杂益是也。

    ○青毫相光。梵名尼罗。此云青色。东方属木。由水而生。似黑而浅。色则扬矣。以表地狱黑业。由之生气满盈。发菩提树之枝柯矣。

    ○碧毫相光。说文谓石之青美。增韵云。深青色。此表地狱中利根。如调达在狱。乐如三禅。阇王入拍鞠地狱。暂入即出之类。

    ○红毫相光。梵名阿卢那。此云赤色。南方属火。气盛而明。从大火为意。但视红微晦。故特言红。红从糸.从工。乃女工纺绩织纴功力也。此表畜生。由闻名见像。即发心加行。所迷正因。由之而显。同红字之功力矣。

    ○绿毫相光。绿。浏也。泉水上视。浏然绿色。是青黄之间色。总表狱鬼同入法流也。

    ○金毫相光。梵名伊尼延。此云金色。金有五色。黄金为长。久埋不变。百陶不轻。以表饿鬼虽久埋恶趣。而佛性不失。中道藏开。顿离枵虚也。

    ○庆云毫相光。西京杂记云。瑞云。曰庆云。曰景云。云五色曰庆。或曰卿。此表离五住烦恼。显五分法身之祥徴也。

    ○千轮毫光。此下轮光。较散光尤胜。盖表说圆法。被圆根。入圆门。获圆益。故十轮云。轮者。如满月光。清凉无碍。遍诸虚空。照触一切。无障境界。逸雅训纶言。弥纶周匝也。精蕰云。车所由以运转者。以其形圆也。而其妙。尤在中虚矣。言千者。千辐之毂。表六道一念千如。至此显著。圆转无碍也。

    ○宝轮毫光。与上同。此重宝字。如契经云。若刹帝利种。绍灌顶位。于十五日。斋沐升殿。东方忽有金轮宝现。其轮千辐。具足毂辋。舒妙光明。来应王所。定是金轮王。此表五道具圆根者。蒙地藏以法水灌顶。超入圆向金轮。将绍法王之位也。其间或入铁轮。乃至摩尼轮。不可定判。

    ○日轮毫光。现日天子宫殿也。日。实也。光明盛实。表菩萨智光无私照也。大论云。如日天子。怜愍众生。与七宝宫殿俱。绕四天下。从初至终。常不懈息。日光普照。无憎无爱。随其高下深浅悉照。菩萨亦如是。从初发心。为度众生。无有懈息。出于世间。住五神通。处于虚空。放智慧光明。灭邪见戏论。譬如朝露。见日则消。是也。

    ○月轮毫光。现月天子宫殿也。月。缺也。满则缺也。此表大士具智断二德。故能除五道热恼。益四众清凉。然此二轮。正表大士权实二智。照理鉴机也。

    ○宫殿毫光。光现宫殿也。释宫如题。殿。乃堂之高大者。具岧峣高耸之奇。昭轮奂周明之美。表三涂超出人天。显五道同归佛果。故现高显之相也。

    ○海云毫光。以光云遍覆。如海无垠。此表生佛一如。依正不二。染净同源。苦乐无异。如海莫测边涯。如云原无分别。故知情生分别。法法条然。智入一无。事事平等。终于海云。良有以也。

    △二口轮出音叹事。

    于顶门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告诸大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听我今日于忉利天宫。称扬赞叹地藏菩萨于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议事。超圣因事。证十地事。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

    初二句。结前。出微下。正告。如是者。指叹之词。以佛顶毫光。胜妙第一。故指而叹言。有如是耶。然如名不异。是曰无非。则生佛同由实相。是非并契真如。此我佛付嘱之本心。亦大士领命之初意。净秽总入一光。依正同成一色。故经家叙出不思议境。而叹言如是。故知最初放光。表极圣三密。而说法为要。故光从口出。此表六道克就圆因。将趣极果。而证入为要。故光从顶放。光相似同。意各有攸归也。大众是总。天龙等是别。皆所告之机。听我者。不惟事关深远。化涉始终。且又嘱人天于未来。绝不类寻常之小事。必须专心承听。方晓叵量威神。于人天下。结叹四章。利益等事。结名章。以称名读经。人天俱解脱故。不思议事。结体章。然体属理。今何指事。当知始终所依。迷悟并具。即理之事。故独当不思议事。超圣二句。结宗章。宗必因果同成故。不退菩提。结用章。地藏巧施方便。为令成就菩提。若准法华四。一.初句叹教一。设教被机。人天得益故。次句叹理一。并由理具。方有事用故。三.四二句。叹行益行必超因。能证果故。第五句。叹人一。既得毕竟菩提。世出世间。第一人故。皆言事者。与法华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同。盖世出世间。内外善恶。大小圣凡。无一不事事者。但作用不同。譬之琴瑟箜篌。音韵似一。吹弹者异耳。然观结叹文意。似都指后。何也。盖由观音所问之事。与前迥异。特显四章之妙。通贯前后。以后形前。愈彰深致。不可以前劣后优。随文失指也。

    △二观音请说为流通二初当机述请二如来赞许初中二初经家提名叙仪。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观世音。从座而起。胡跪合掌。

    此见宾主击扬之妙契。师弟敲唱之相应。世尊所以对众而结叹。意启观音乘赞而蹑问。故佛说是语时。观音即起白佛。啐啄同时。斯之谓矣。西音名阿那婆娄吉低输。此云观世音。观是能观之智。以三智照正性。察本末也。世音是所观之境。万像隔别。类音殊唱。菩萨弘慈。俱令脱苦。境智合标。名观世音。(秣罗矩吒国。印度最南海滨。此南大海中。名补陀落迦山。有石天宫。观自在菩萨常住处)。

    △二大士述叹请说三初述前所叹功德又二初述地藏威神。

    白佛言。世尊。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具大慈悲。怜愍罪苦众生。于千万亿世界。化千万亿身。所有功德及不思议威神之力。

    世尊欲称扬众事。观音接口便问其由。则知所问所答者。皆不外乎是矣。然必假观音者。以志同道合。均与阎浮提有大因缘也。如赞地藏具大慈悲。乃至不思议神力。此亦观音之实事耳。准悲华经。乃过去无诤念王。第一太子。名曰不眴。受宝海梵志所劝。遂发弘誓。故宝藏佛言。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今当字汝为观世音。汝行菩萨道时。已有百千无量亿那由他众生。得离苦恼。汝为菩萨时。已能大作佛事(云云)。以其德业相齐。方能发起。故假大士承机申请也。

    △二述诸佛赞德。

    我闻世尊与十方无量诸佛。异口同音。赞叹地藏菩萨云。正使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说其功德。犹不能尽。

    诸佛同赞之言。有意无文。其意有二。远则指佛在伽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处大集会上。广为赞叹。一也。近则指佛在忉利天宫。十方诸佛同集。分身地藏偕临。正当释迦赞地藏众事之时。安知诸佛不同赞乎。二也。何故正使三世诸佛。说其功德犹不尽耶。以地藏行山。高逾须弥。愿海深过溟壑。况智慧神通。皆不思议。奚能称量耶。

    △二述今欲赞益事。

    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众。欲称扬地藏利益等事。

    向者之指。亦有远近。远指赞叹品初之文。近指放光后告众之事。

    △三正请为众扬德。

    唯愿世尊。为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称扬地藏不思议事。令天龙八部瞻礼获福。

    此明称扬地藏之意。正为天龙八部。瞻礼获福耳。良由一切众生。妄着我人。隋慢成性。封迷累劫。不识三尊。愚蠢?流。罕逢十圣。宁知命如风烛。难可驻留。形同石火。岂容长久。况复五浊交侵。四蛇常逼。不礼三宝。难越四流。是故行者常须作意。不得自堕。恐无常忽至。瞻礼无门。譬鼠入角。路穷何趣。故佛偈云。命如风中灯。不知灭时节。今日复明日。不觉死轮至。冥冥从业缘。不知生何道。况瞻礼佛菩萨时。则灭无量生死之罪。而集百千善缘之福。如增一阿含云。礼佛有五功德。一端正。二得妙声。三多饶财。四生处高贵。五生天上。故使人天瞻礼地藏。自然获福矣。

    △二如来赞许四初赞德二初赞娑婆有缘功德。

    佛告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众生。闻汝名者。见汝形者。恋慕汝者。赞叹汝者。是诸众生。于无上道。必不退转。常生人天。具受妙乐。因果将熟。遇佛授记。

    初总赞。若天下。别赞。标娑婆有缘。乃机感偏宜。然大士化缘。无刹不现也。大因缘者。谓生起助成。有不思议极大之功。止观云。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如无尽意问云。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以七难二求。答出其事。别行疏云。因缘甚多。略言境智。若就众生。则以善恶两机为因。圣人灵智慈悲为缘。若就圣人。观智慈悲为因。众生机感为缘。此即因圣缘凡。因凡缘圣。大概不出四悉檀(云云)。别赞中。以三双六只之机。及六道罪福之感。以显大因缘也。天.龙。上下一对。男.女。内外一对。神.鬼。幽显一对。略其中间刹帝利.婆罗门.及出家.在家二众.声闻.缘觉.菩萨。故云乃至。然偏举天龙等。以皆有生老病死也。闻名等。即普门品闻名及见身。能灭诸有苦。是恋慕者。以大士威神具大悲施无畏故。令群生眷恋思慕。长阿含云。欢喜欲见。忆念不忘。生恋慕心。是也。恋慕不已。即申赞叹。然威神之力。叹莫能穷。详普门品。是诸下。明效验。既蒙利益。毕竟成佛。虽现身应物。列四八之殊。其说法被机。分十九之异。而大士本意。在阿耨菩提。常生人天等。明其未成佛道之间。毕竟不堕恶趣。人天受乐。修集善因。因圆果熟。遇佛授记。此皆大因缘事也。故大品云。菩萨摩诃萨欲知诸法因缘。当学般若波罗蜜。则虽普度众生。入涅槃界。譬如幻师。度幻弟子。彼此离情绝见矣。

    △二赞听宣地藏功德。

    汝今具大慈悲。怜愍众生。及天龙八部。听吾宣说地藏菩萨不思议利益之事。

    初三句正点能听宣利益事。此应具引别行疏中慈悲普之文。以大士凡见一切苦恼众生。起大慈悲。令菩提芽生。故云。三业致请。蒙脱苦芽。四弘为誓。使沾上乐。即是真身拔苦。应身与乐耳。何言今具耶。秪为怜愍未来众生。得得听宣地藏益事。故点汝今二字也。

    △三诫听。

    汝当谛听。吾今说之。

    △三愿闻。

    观世音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悉如文。

    △四正告二初长行二重颂初分三初别示不思议事文有八段一转天人衰相乃至第八安水陆险道一一称不思议者是大士甚深行处从性流出也今初分二初五衰相现。

    佛告观世音菩萨。未来现在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尽。有五衰相现。或有堕于恶道之者。

    三界诸天。各乘宿业。宿福深厚。增进圣伦。前福薄劣。恶业仍牵。涅槃云。天上虽无大苦恼事。然其身体。柔软细滑。见五相时。极受大苦。如地狱苦。等无差别。如蜜和毒药。初美后苦。准新婆沙论。诸天命终。先有二种五衰相现。一小二大。小五衰者。一.身出恶声。二.身光微昧。三.浴水着身。四.着境不舍。五.身虚眼瞬。大五衰者。一.衣服今秽。二.华冠光萎。三.两腋流汗。四.体生臭气。五.不乐本座。小五相现。若不归依求救。大五衰现。必从天死退下。正法念经云。业尽怀忧恼。舍离诸天女。退时大苦恼。不可得譬喻。故须求救也。或有堕恶道者。随其业力。堕五趣中。如折伏罗汉经云。昔忉利天。有一天寿垂尽。有七种瑞现。光灭.华萎.色变.衣尘.腋汗.身瘦.及离本座。即自思惟。寿终下生鸠夷那竭国。疥癞母猪腹中作豚。即其例也。

    △二见闻转报二初示增天福。

    如是天人。若男若女。当现相时。或见地藏菩萨形像。或闻地藏菩萨名。一瞻一礼。是诸天人。转增天福。受大快乐。永不堕三恶道报。

    初示怖相修因。若男女天等。当小大衰相现时。或见地藏像。及闻大士名。身心并运。瞻礼咸臻。胜福既修。衰相则灭。是诸下。明转报增福。如天帝释。小大衰相忽现。心生怖畏。作是念言。谁能救我。如是衰厄。我当归依。便自了知。除佛世尊。无能救护。寻诣佛所。求哀请救。佛为说法。便得见谛。令彼衰相一时皆灭。欢喜踊跃。作爱语伽陀。大仙应当知。我即于此座。还得天寿命。唯愿尊忆持。今于地藏瞻礼者。转衰增福。亦如是耳(准长阿含云。使彼诸天增益五福。一天寿.二天色.三天名称.四天乐.五天威德)。永不堕恶道者。如前作豚之天。愁苦不知何计。余天语言。唯佛能脱卿之罪。即到佛所。作礼发问。佛言。欲得离豚身。常诵三自归。天即归依。却后七日。下生维耶离。作长者子。始生堕地。亦跪三归。年向七岁。于道边戏。遇身子.目连。儿为作礼。请佛到家。佛为说经。儿及父母亲属。皆得阿惟越致。以此观之。若瞻礼地藏。岂止永不堕恶。亦能顿入圣阶。故知忏悔功力。能致身心俱乐。

    △二况施供利。

    何况见闻菩萨。以诸香华衣服饮食宝贝璎珞布施供养。所获功德.福利。无量无边。

    以上见像闻名。单事瞻礼。增福受乐。不堕恶趣。何况见闻。复申供养乎。故所获功福。无量无边也。如弥勒菩萨所问经论问。云何布施果报。答。布施有一种果。所谓受用果。复有二种果。所谓现在受果。未来受果。复有三种果。即此二种。复加般若。今获功福。正与般若相应。故如虚空无边量也。

    △二转临终恶业二初临终闻名离苦。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

    △二眷属塑像转报二初修塑像因。

    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形像。

    △二转现未报二初病人知因。

    或使病人。未终之时。眼耳见闻。知道眷属将舍宅宝贝等为其自身塑画地藏菩萨形像。

    悉如前。

    △二承功报转二初重病寻愈增寿。

    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

    何故须为病人。于地藏处。修供塑像。以能愈病益寿也。止观云。怖畏恶道。人命无常。一息不追。千载长往。幽途绵邈。无有资粮。苦海悠深。船筏安寄。年事稍去。风刀不奢。岂可晏然。坐待酸楚。譬如野干。失耳尾牙。诈眠望脱(云云)。故为修福。当下除殃。抑岂愈病。更益遐龄。譬之服五石者。不止病差。兼得身充也。

    △二命尽灭障生天。

    是人若是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悉皆销灭。

    业报命尽者。乃福命俱尽也。然虽福命俱尽。功福修之不爽。故应有五逆之罪障。十恶之业障。合堕恶趣受苦者。因承卖宅塑像功德。即生人天受乐。并前罪业二障。悉皆消灭无余。如大经。耆婆语阇王言。修一善心。能破百万种恶。如少金刚。能坏须弥。亦如小火。能烧一切。如少毒药。能害众生。小善亦尔。能坏大恶。虽名小善。其实是大。为是义故。应须忏悔。人能为此。则善资冥福矣。

    △三示先亡生界二初述思忆之事。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三岁.五岁.十岁已下。亡失父母。乃至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长大。思忆父母。及诸眷属。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

    乳哺时者。婴孩在襁褓也。乳。胸汁肉囊也。儿所饮汁。乃母血所化。儿未生。在身为血。既生。血上升为乳。五道受生经云。儿生三岁。凡饮一百八十斛乳(古三升当今一升)。除其胎中食血分。说文云。哺。咀也。从口。甫声。正母嚼与之时。如易林云。乌雀食谷。张口受哺。逸雅云。小儿气急曰哺。哺。露也。哺而寒露。乳食不消。生此疾也。今大人食多受寒。胸口作餲哺臭。是也。自乳哺至三岁等。虽失亲。前后不同。而无知大小何异。年既长大。而思忆者。乃孝子之良心。有不容己者。梵动经云。我身四大六入。从父母生。乳哺养育。衣食成长。摩扪拥护。然有终其身。而不一思身所从来。鞠育劬劳者。盍思羔羊跪乳。慈乌反哺。雀雏窃谷被鹤捕。子念母忍饥。可以人而不如禽兽乎。今所以思忆者。盖不知眷属落在何趣。升沉莫测也。不知生何世界。中边难定也。不知生何天中。散定罔谙也。故寤寐思之。欲知其趣耳。

    △二示修敬之功三初先亡解脱二具告生界三现获妙报初又二初修胜因。

    是人若能塑画地藏菩萨形像。乃至闻名。一瞻一礼。一日至七日。莫退初心。闻名见形。瞻礼供养。

    莫退初心一悟。是最要之诫。今世之人。择善固执者。吾旦旦慕之而未遇。如营福者。始欲为多。末遂减少。其学道者。初期克进。后乃怠疲。所谓靡不有始。鲜克有终。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故经云。鱼子庵罗华。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诫厥初心莫退。深有以也。

    △二得乐报二初堕恶趣者解脱。

    是人眷属。假因业故。堕恶趣者。计当劫数。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画地藏形像。瞻礼功德。寻即解脱。

    假因业者。假即因成.相续.相待之三假也。以虚妄不实。故名为假。止观云。因成。约外尘内根。相续。但约内根。相待。竖待灭无之无。横待三无为之无心。一切凡夫。未阶圣道。介尔起计。悉皆是见。以有见故。三假苦集。烦恼随从。结业芜蔓。生死浩然。故云堕恶趣中。计当劫数。此言眷属。因业受生也。承斯下。藉福超升。寻即解脱者。由机速应速。利益速也。譬如父母。念子心重。多智之财。具大势力。众子在难。即能拔之。今地藏菩萨慈悲心重。权实智深。圣财充足。神力自在。随其眷属堕恶趣者。当下即解脱矣。

    △二生人天者增因。

    生人天中。受胜妙乐者。即承斯功德。转增圣因。受无量乐。

    古德云。已生善道。增益功勋。未脱苦轮。早生净土。正二文之意。转增圣因。则入三乘之位。受出世之乐矣。如增一阿含。佛告比丘。凡夫之人。不作功德。不得四事供养。复不免三恶道苦。是谓身心俱不乐。作功德阿罗汉。四事供养。无所乏短。复免三恶道苦。是谓身心俱乐。今既增圣因。则身心俱乐矣。

    △二具告生界二初念名菩萨现身。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

    塑像瞻礼外。竭殷勤一心称名。内勤恭敬。机感倾诚。现身速应。所谓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感应之无差也。问。今有其人矣。累年不蒙寸效。何也。答。须知一心。有事有理。二途无取。胡能感圣。譬如临镜背视。对谷吞声。奚能致影响乎。无边身者。约事。则无边即边。约理。则边即无边。今以礼像称名事一之心。契入如虚空无边理一心内。如空谷答响。明镜现形。故现无边之身。具告所生之界也。

    △二梦神领见眷属。

    或于梦中。菩萨现大神力。亲领是人。于诸世界。见诸眷属。

    上是显机显应。故于称礼之际。现身告知其界。此属冥机冥应。故于梦中相告。即同善见律天人现梦。乃实梦也。然须了知。善恶凡圣之事。无非是梦。初由梦人。不知梦眷属生界。故塑地藏梦像。梦中瞻礼称名。梦里现身告界。故曰。如梦勤加。空名惑绝。回观世间。皆梦中事。唯大觉朗然。称大梦觉耳。

    △三现获妙报。

    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

    此中修因既胜。感果亦胜。较前迥不同矣。土地鬼神。即主土谷。护人民者。亦有护宅护身者。今皆令永护其身。现得三乐。后得妙记。一.衣食丰益。则长幼安享矣。二.无诸疾苦。则身心调适矣。三.绝诸横事。则居诸宁静矣。此现世人中之报。事犹小耳。至其人毕竟得菩萨摩顶安慰。亲授记莂。则真因克就。妙果斯臻。世出世间。无不成就。威神利益。为若此也。

    △四成度生证果二初述发心度人。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

    此是大菩萨心。习行般若波罗蜜故。能发起度人之心。然慈悲本具。昔着我人。故分彼此。今知同体。故发等心。以大慈故。念众生得乐。亦与乐事。以大悲故。愍众生受苦。亦脱苦境。故言救度一切众生。遍缘法界名广。普度群迷曰大。欲修无上菩提者。此明自求佛果。正止观推无作四谛。了己法性。与一切法。无二无别。上求下化。发菩提心也。出离三界者。即圆教初信至七信。见.思先去。长别三界苦轮也。

    △二明修因成愿。

    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

    文分三节。初见闻归依。二.或以下。竭诚供养。三.是善下愿事成就。准上文。发菩提心。乃上品悉地事也。如苏悉地经云。能令种种悉地成就。增益福德。乃至成满法王子法。况余世事。故不惟所愿速成。并永无障缘阻碍也。

    △五成欲求愿事二初述所求愿事。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

    愿念在内。事相据外。约世出世间。则有百千万亿。或求现生果遂。或期他世从心。准十轮经云。此善男子。随所在处。若诸有情。或为多闻.净信.净戒.净虑.神通.般若.解脱.妙色声香味触.利养.名闻.功德.华果.树林.床敷舍宅等。是也。

    △二明修因成就二初愿求成就。

    但当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皆成就。

    准密部诸仪。皆明三品五品悉地。今准十轮云。或为种种世出世间诸利乐事。于追求时。为诸忧苦之所逼切。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此善男子。功德妙定威神力故。令彼一切皆离忧苦。意愿满足。是也。

    △二梦感摩顶。

    复愿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永拥护我。是人于睡梦中。即得菩萨摩顶授记。

    归供合法。求恳如心。故感大士梦中授记。此即适发心与记也。摩顶。示慰于极果。授记。获证于圆因。若非信力坚固。安有如是瑞相。

    △六发现生智慧二初述宿障根钝。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是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

    男女二众。举受法之机。大乘经典。乃方等之法。帝王之道。载于册。曰典。故五帝之书。曰五典。国之常经也。从册。在六(音几)上。尊崇之意。敬若天然。乃可开吾之天。我佛法中。亦能开吾第一义天也。深生珍重者。以佛法如如意珠。能出生众宝。故珍敬而爱重也。言发不思议心者何。罗云忍辱经云。佛之明法。与俗相背。俗之所珍。道大所贱。故着欲之人。不好我无欲之行(文)。今既珍重发心读诵。则心法一体。其谁能思议其心之深浅哉。此明发心胜。次正明根钝。明师者能备了性相.行位.因果。堪为人中模范者。此千生万劫。殊难遭遇。今幸遇之。而教其阅视经典。令熟读而熟诵之。其奈根性鲁钝。旋得熟之。旋又忘之。经年累月。不能对本而成读。背本而成诵也。下示根钝意。宿业障未消。故于经典无读诵性耳。根钝。如前。宿业障。有多因缘。盖读诵经典。是了因种。由宿不诵习。而了因无种。沩山云。今生空过。来世窒塞。是也。或往昔不能亲近佛法。不敬沙门.婆罗门。障人说法。障人学经。障人读诵。障人书写。乃至沉湎曲糵。失智慧种。故今生纵遇明师教习。不能读诵也。

    △二示修因发慧二初修因又二初对像陈心。

    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

    闻名见像。陈白本心者。以地藏之名。从智慧而生。而大士之像。由功德而立。故称名供像。即发慧性。然须恭敬。始能感动。以诚能动物。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况大士乎哉。

    △二求慧方轨三初修敬法。

    更以香华.衣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

    假物将意。藉事显心。香取清远潜通。华表圆满悦怿。衣服见寂忍不舍。饮食显慧命常存。玩具彰游戏神通。故借斯仪。表我诚敬也。

    △二服水法。

    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

    用净水者。藉缘发慧也。以智者乐水。水有流通涤秽之用。润物滋生之功。今藉以涤宿障。润愚??。滋读性。通慧门也。故神水经云。水在河中为河水。水在井中为井水。水入佛钵为佛水。入腹中为真水。以清治浊。以正治邪。众邪断绝。知水为真。今故用之。一盏。表一道清净。一日夜。表制心一处。目表智明。夜表愚暗也。安菩萨前。求加被进取。合掌请服。表一心佩戴。回首向南。表背坎向离。逸雅云。郑。町(音庭上声)也。其地多平。町町然也。则表冥契平等。大慧者矣。

    △三戒慎法。

    服水既毕。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

    此示助开慧性。故须慎五辛等。楞伽。大慧问。彼诸菩萨等。志求佛道者。酒肉及与葱。饮食为云何。佛答云。一切肉与葱。及诸韭蒜等。种种放逸酒。修行常远离。五辛者。梵网云。大蒜(广韵作胡荽)。茖葱(上音格。山葱也)。慈葱(葱之正名)。兰葱(小蒜)。兴渠(蒠蒺也。即阿魏)。夫荤.辛是二义(荤臭。辛辣)。荤而非辛。阿魏是。辛而非荤。芥姜是。是荤是辛。五辛是也。梵语摩偷。或??唎。皆翻酒。有谷酒.果酒.药酒不同。若俗众。以酒为必用之物。如汉书云。酒者。天之美禄。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疾。在法众。为必诫之物。如大庄严论云。佛说身口意。三业之恶行。唯酒为根本。复堕恶行中。制肉如前。邪淫。诸恶业中。惟淫业为最。邪念一萌。邪缘相凑。种种善愿由此消。种种恶孽由兹起。故森罗铁榜。必以淫为万恶首也。竟不思月下华间。为乐有限。那得知铁床铜柱。受苦无穷。然庸夫俗子。显蹈明行。罔知顾忌。至学士文人。读书讲道。侈谈情种。胡可屈指也。妄。杀害等如前。一七.三七。明诫慎期限。必求转钝为利。去愚成智。一七不发。三七未有不蒙感应。但除狐疑不信。及不致诚者。此克期求感之意也。

    △二发慧。

    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觉。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发慧之相。不易卒至。若非精诚致感。何由冥应赴机。言睡梦者。有睡而不梦。有睡而梦者。准迦旃延论云。不染污心眠梦。是谓眠不睡相应。染污心眠梦。是谓睡眠相应。今是染污心眠梦。具见等。表胜身应圆根也。若非深成观行。何能见无边身。故大师云。入观如梦。出观如觉。四明判归似位。或是邻极之似。或是邻真之似。今以观行见无边身。即是邻真之似。表初住八相成道。分身百界等。授灌顶水。即是邻极之似。法水灌顶。绍法王位。此虽因心感果。初必至后。梦中授记。克证无难。容有邻极之似矣。梵名毗洒迦。此云灌顶。以五智如来之水。灌其顶门。如刹帝利浇头王子。必绍大宝之位。此明梦中瑞相。下正明发慧。其人。指上钝根求慧男女。梦觉者。梦是无明颠倒之法。观是觉智悟理之法。于迷能解。故言梦觉。须知佛名。如大梦觉。今观行如佛。义言梦觉。或发似解。或入分真。皆有梦觉之义。即获聪明者。非同世人耳聪目明。如王充之过市成览。杨雄之遇目辄通。乃谓既感梦觉。即父母所生肉耳。彻闻三千大千世界种种音声。即父母所生肉眼。彻见三千大千世界种种之色。深信观成。故发胜慧。正在六根清净位矣。大论云。如经说一切众生。无知佛心者。若佛以神力令知。乃至蜫虫亦能知。今地藏大士。以神力令其人知。安往而不知。故一切经典。历耳根而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乃转其旋得旋忘之宿障也。问。一佛说之经。动有八万四千之卷。何能尽忆而不忘失乎。答。菩萨与闻持陀罗尼力。故能受。坚忆念陀罗尼力。故不忘。大论云。佛说法雨。从佛口出。除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更无能受者。今既能受。大士般若之力欤。

    △七转恶相遂求二初述其昼夜恶事。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

    衣食不足等。人所最苦者。如王舍城灯指长者(生时指光如灯。故名。由昔以金补塔中泥像一指得之)。其家巨富。如毗沙门。后因群贼劫掠。财物罄尽。妻拏舍弃。僮仆逃失。素亲厚者。反如怨仇。强从乞食。辄遭轻懱。于是叹云。诸贫穷者。行来进止。言说俯仰。尽是??过。贫穷之人。如起尸鬼。如遇死病。难可疗治。贫亦如是。多诸艰难。又复能生饥寒.怨憎.轻躁.遍狭.忧愁.惨毒.嫌责罪负。如是众苦。从贫穷生。呜呼。怪哉。贫有大力。能使所亲舍我极速。故陆机云。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徐文长云。业旷家人弃。门寒结客稀。故于一贫一富之间。交情于是乎见矣。此由宿世之悭贪。致有今生之祸患耳。横事忤身。忤。逆也。违戾也。即法华横罹其殃也。睡梦惊怖。如周礼之觭梦(觭音鸡。奇怪梦)。列子之惧梦也。光明云。恶异众邪蛊道。变怪相续。卧见恶梦。昼则愁忧。文句云。恶梦者。心灵潜密。业现其中。梦见不适意事(文)。故多惊怖也。

    △二修善消灭安乐。

    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食丰益。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

    至心恭敬。彻到源底也。闻名不惑。于名见相。不著于相。冥契真实中基。方曰至心。若以如是心。念满万遍。则万惑全祛。万德圆显。故凡有不如意事。渐至消灭。即得安隐而快乐也。昔之衣食不足。今反丰饶盈益。乃至睡梦惊恐。亦悉得身心安泰而和乐矣。转祸为祥。捷于桴鼓。诚不思议之事也。

    △八安水陆险道夫人出入行来不离?涉艰险陆则登车坐马水则驾艇乘槎未免鱼龙虎豹之患安禁临深履薄之忧若能称地藏之名便可免颠溺之难文分二初述经历恶事。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

    初标当事之人。次明所历之处。治生者。荀子云。少而理曰治(少谓举其要而有条理。谓之治)。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谓治其资生之事也。公私者。或为公家。或因私营。公。平正也。私。生于自营。然而徇之。则是禽兽逐逐于欲也。从八从厶(古私字)。别而去之。廓然天地万物同体矣。

    △自营也古人洞察心术之微特为不。

    ○不□之形示人以意。

    ○是天道□是地道今也反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