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神应经最新章节!

    成化九年癸巳,孟冬,日本国岛山殿所使副官人信HT 隐士良心言,我国二百年前有两名医,一为和介氏,一为丹波氏,此二医专治痈疽疔疖瘰 等疮,定八处灸法甚有神效。

    八穴灸法

    头部二穴

    诸疮发于头部,则耳尖上周回用禾杆量之(自左耳尖上起端右旋,经以其杆当结喉下至项后双垂之,以患人手横握其端而切去之(以其杆中央当结喉下,两右会于项后,双垂之。以患人手横握其两端之末而断之,如《针经》一夫之法),其杆断当处脊中骨上点之。疮出左者,去中骨半寸灸左;出右者,灸右;出左右者,并灸左右。

    八穴灸法

    手部二穴

    疮发于手部,则自肩上高骨端(即肩 穴)至第三指头爪甲端断之。以其杆当结喉下,至项后双垂之,如头部法。

    八穴灸法

    背腹部二穴

    (自大椎下至鸠尾骨端为背部,自天突穴下至阴mao际为腹部,两腋亦属腹,则乳上周回(自左ru头上起端,右旋周身,经右ru头上还至起端处双垂,如头部法。

    八穴灸法

    足部二穴

    疮发于足部,则并立两足令相着,自左大拇趾端至右大拇趾端周回(自左足际右旋,经左右足踵,右足趾端还至起端处。)以其杆当结喉下,项灸八穴,痛则灸到不痛,不痛则灸到痛。或五百壮,或七八百壮,大炷多灸尤妙。痈疽始发而灸,则不溃而自愈;已溃而灸,则生肌止痛,亦无再发。

    梓桑君针道传宗图

    梓桑君针道传宗图

    百穴法歌

    手之太阴经属肺,尺泽肘中约纹是,列缺侧腕寸有半,经渠寸口陷脉记,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寻,爪甲如韭此为美。

    手阳明经属大肠,食指内侧号商阳,本节前取二间定,本节后勿三间忘,歧骨陷中寻合谷,阳溪腕中上侧详,三里曲池下三寸,曲池曲肘外辅当,肩 肩端两骨觅,五分挟孔取迎香。

    足阳明兮胃之经,头维本神寸五分。

    颊车耳下八分是,地仓挟吻四分临,伏兔阴市上三寸,阴市膝上三寸针,三里膝下三寸取,上廉里下三寸主,下廉上廉下三寸,解溪腕上系鞋处,冲阳陷谷上二寸,陷谷庭后二寸举,内庭次指外间求,厉兑如韭足次趾。

    足之太阴经属脾,隐白大趾内角宜,大都节后白肉际,太白后一下一为。

    公孙节后一寸得,商丘踝下前取之,内踝三寸阴交穴,阴陵膝内辅下施。

    手少阴兮心之经,少海肘内节后明,通里腕后才一寸,神门掌后兑骨精。

    手太阳兮小肠索,小指之端取少泽,前谷外侧本节前,后溪节后仍外侧,腕骨腕前起骨下,阳谷兑下腕中得,小海肘端去五分,听宫耳珠如菽侧。

    太阳膀胱何处看,睛明目 内角畔,攒竹两眉头陷中,络却后发四寸半,肺俞三椎膈俞七,肝俞九椎之下按,肾俞十四椎下旁,膏肓四五三分等,委中膝 约纹中,承山 下分肉断,昆仑踝下后五分,金门踝下陷中撰,申脉踝下筋骨间,可容爪甲慎勿乱。

    少阴肾兮安所觅,然谷踝前骨下识,太溪内踝后五分,照海踝下四分的,复溜内踝上二寸,向后五分太溪直。

    手厥阴兮心包络,曲泽肘内横纹作,间使掌后三寸求,内关二寸始无错,大陵掌后两筋间,中冲中指之端变。

    手少阳兮三焦论,小次指间名液门,中渚次指本节后,阳池表腕有穴存,腕后二寸外关络,支沟腕后三寸闻,天井肘上一寸许,角孙耳廓开口分,丝竹眉后陷中按,耳门耳阙非虚文。

    足少阳胆取听会,耳前陷中分明揣,目上入发际五分,临泣之穴于斯在,目窗泣上一寸存,风池后发际中论,肩井骨前看寸半,带脉肋下寸八分,环跳髀枢寻宛宛,风市髀外两筋显,阳陵膝下一寸求,阳辅踝上四寸远,绝骨踝上三寸从,丘墟踝前有陷中,临泣侠溪后寸半,侠溪小次歧骨缝。

    厥阴肝经果何处,大敦KT 趾有毛聚,行间骨尖动脉中,太冲节后有脉据,中封一寸内踝前,曲泉纹头两筋着,章门脐上二寸量,横取六寸看两旁,期门乳旁一寸半,直下寸半二肋详。

    督脉水沟鼻柱下,上星入发一寸者,百会正在顶之巅,风府后发一寸把,哑门后发际五分,大椎第一骨上存,腰俞二十一椎下,请君仔细详经文,任脉中行正居腹,关元脐下三寸录,气海脐下一寸半,神阙脐中随所欲,水分脐上一寸求,中脘脐上四寸取,膻中两乳中间索,承浆宛宛唇下搜。

    折量法

    臣瑾曰:夫针灸之术,其旨微矣。穴法之讹,其来远矣。如背俞、膏肓数穴,皆起死回要穴,而折量分寸皆致讹谬。臣获善同陈先生亲授,一穴一法毫厘有据。且如背俞,前贤书中皆云夹脊各寸半是,共折三寸,分二旁取之。

    殊不知言夹脊,其夹字是除骨而言。若带脊骨,当以两旁各二寸,共折四寸分两旁。又如膏旁,按其酸疼处乃是真穴。臣每根据此灸疗,多获痊愈。又折量之法,世俗盗学,妄传自头部、背部、手足背,一概用“同身寸”量之,殊不知头部有头部之尺寸,腹部有腹部之尺寸,横直尺寸俱不同,各有其要,惟背部、手足部并用同身寸取之。学人于兹,不可不注意焉,故书此以正之。

    折量法

    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折作十二节,为一尺二寸。前发际不明者,取眉心上行三寸;后发际不明者,取大椎上行三寸;前后发际不明者,共折作一尺八寸。

    横寸以眼内 角比至外 角,为一寸。头部横寸并用此法。

    神庭至曲差、曲差至本神、本神至头维,各一寸半。自神庭至头维共四寸半。

    折量法

    背部

    大椎穴下至尾 ,共二十一椎,通折作三尺。

    上七椎,每椎一寸四分一厘,共九寸八分七厘。

    中七椎,每椎一寸六分一厘。

    十四椎与脐平,共二尺一寸一分四厘。

    下七椎,每椎一寸二分六厘。

    第二行夹脊,各寸半,除脊一寸,共折作四寸,分两旁。第三行夹脊各三寸,除脊一寸,共折作七寸,分二旁。

    折量法

    腹部

    横寸:膺部、腹部并用乳间横折作八寸。腹部应有横寸,悉根据上法。

    直寸:中行心蔽骨下至脐共折作八寸。人若无心蔽骨者,取歧骨下至脐心,共折九寸取脐中至毛际横骨,折作五寸。

    天突至膻中为准,折作六寸八分,下行一寸六分,为中庭。上取天突,下至中庭,共折作八寸四分。

    折量法

    手足部

    并用同身寸取之。

    补泻手法

    臣瑾曰:夫针灸有劫病之功者,在于手法而已。倘穴不得其真,功罔奏矣;穴得真矣,补泻不得其道,亦徒然矣。

    宏纲先生有曰:世俗所谓补泻之法,补者,以大指向外;泻者,以大指向内,此谬之甚世医之所谓泻,针法之所谓补也;其补者,针法之所谓泻也。孰不知补泻之法,体之左,有左补泻之法;右,有右补泻之法,随气血所行而治之。不合其理,孰为其治?又曰:《素问》内言针而不灸,灸而不针。庸医针而复灸,灸而复针。后之医者不明轩歧之道,针而复灸,灸而复针者有之。孰不知书中所言某穴在某处,或针几分,灸几壮。此言若用针,当用几分;若用灸,当灸几壮。谓其穴灸者不可复针,针者不可复灸。今之医者,凡灸必先灸三壮,乃用针,复灸数壮谓之透,火艾之说是,不识书中之意,不明轩歧之旨,深可慨也。传曰:愚而好自用,良有以也。昔宏纲先生亦常言,惟腹上用针,随灸数壮,以固其穴亦可,他处忌之,不可以一例用之。此医家权变之说也,不可不知。

    补泻手法

    泻诀直说

    臣瑾曰:宏纲先生授曰:取穴即正,左手大指掐其穴,右手置针于穴上,令患人咳嗽一随咳纳针至分寸。候数穴针毕,停少时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谓之“催气”。约行五、六次,觉针下气紧。却用泻法,如针左边,用右手大指食指持针,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后,以针头轻提往左转。如有数针,候根据此法俱转毕。仍用右手大指食指持针,却用食指连搓三下,谓之“飞”。仍轻提往左转,略退针半分许,谓之“三飞一退”。根据此法行至五、六次,觉针下沉紧是气至极矣,再轻提往左转一、二次。如针右边,以左手大指食指持针,以针右边泻法。欲出针时,令病

    补泻手法

    补诀直说

    臣瑾曰:昔宏纲先生授曰:凡人有疾,皆邪气所凑,虽病患瘦弱,不可专行补法。《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患赤目等疾,明见其为邪热所致,可专行泻法。其余诸疾,只宜平补平泻。须先泻后补,谓之先泻其邪,后补真气。此乃先生不传之秘诀也。如人有疾,根据前法针,用手法催气、取气,泻之既毕,却行补法。令病患吸气一口,随吸转针,如针左边,捻针头转向右边,以我之右手大指食指持针,以食指向前,大指向后,仍捻针深入一、二分,使真气深入肌肉之分。如针右边,捻针头转向左边,以我之左手大指食指持针,以食指向前,大指向后,仍捻针深入一、二分。如有数穴,根据此法行之即毕,停少时,却用手指于针头上轻弹三下,如此三次。仍用我之左手大指食指持针,以大指连搓三下(谓之“飞”),将针深进一、二分,以针头转向左边,谓之“一进三飞沉紧,或针下气热,是气至足矣。令病患吸气一口,随

    穴法图

    穴法图 百会 在顶中陷中,容豆许。去前发际五寸、后发际七寸。灸七壮至七七。

    上星 在鼻上入发际一寸。针三分,以细三棱针泻诸阳气、热气。可灸七壮,不宜多,若频灸拔气上,目不明。

    目窗 在临泣后一寸。灸五壮,针三分。三度刺,目大明。

    临泣 在目上直入发际五分陷中。针三分,灸五壮。

    风府 在头后发际上一寸,大筋内宛宛中。针四分,禁灸。灸之使人失音。或七壮。

    哑门 在项后入发五分宛宛中,仰头取之。针三分,禁灸。灸之令人哑。

    风池 在脑空下,发际陷中。针一寸二分,灸不及针,日七壮至百壮,炷不用大。

    络却 在脑后发际上,两旁起肉上各一寸三分,脑后枕骨,挟脑户,自发际上四寸半。

    针三分,灸三壮。

    角孙 在耳廓中间上,开口有空。针八分,灸三壮。

    肩井 在缺盆上,大骨前寸半,以三指按,当中指下陷中。只可针五分。若深令人闷倒,速三里下气。

    肩 在肩端两骨间有陷宛宛中,举臂取之。针八分,灸五壮。可日七至二七。

    睛明 在目 内角。针寸半。雀目者可久留针,然后速出。禁灸。

    攒竹 在两眉头小陷宛宛中。针三分。三度刺,目大明。宜锋针出血。

    丝竹空 在眉后陷中。针三分,宜泻不宜补。禁灸。灸之使人目小无所见。

    头维 在额角,入发际,本神旁寸半,去曲鬓一寸。针三分,禁灸。

    迎香 在鼻孔旁五分。针三分,不灸。

    颊车 在耳下八分,近前曲颊端上陷中。针四分,灸日七壮至七七。

    听会 在耳微前陷中,上关下一寸,动脉宛宛中,开口取之。针七分,不补。日五壮至听宫 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针三分,灸三壮。

    耳门 在耳中起肉,当耳 陷中。针三分,禁灸。有病不过三壮。

    地仓 在夹口吻四分之处,近下有脉微微动是也。针三分半,灸日七、二七,重者七。

    水沟 在鼻柱下,沟中央。针四分,灸不及针。水肿惟得针。此日三壮至二百壮。

    承浆 在颐前唇棱下宛宛中。针三分,灸日七壮至七七炷,根据小箸头大。

    膻中 在两乳间折中而取之,有陷是穴,仰而取之。禁针,灸七壮止七七。

    期门 在乳旁一寸半,直下又一寸半,第二肋端缝中,其寸用胸前寸折量。针四分,灸中脘 去蔽骨尖四寸,下至脐中四寸,针八分,灸二七至百壮,止四百壮。

    水分 在脐上一寸,水病灸之大良。禁针,针水尽即死。针八分,灸七壮至四百壮。

    章门 在脐上二寸,两旁各六寸。其寸用胸前两乳间横折八寸,内之六寸,侧卧屈上足,伸下足取动脉。灸日七壮至二七壮。

    带脉 在季胁下一寸八分,脐上二分,两旁各七寸半。针六分,灸七壮。

    神阙 当脐中。禁刺,刺之使人脐中疡溃,屎出者死。灸百壮。

    气海 当脐下一寸半宛宛中。针八分,灸百壮。

    关元 在脐下三寸。自脐心至横骨通折五寸。针八分,灸百壮至三百。灸不及针。

    大椎 在脊骨第一椎上陷者宛宛中。人发不明者,从此穴上行三寸。针五分,灸以年为肺俞 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二寸。灸百壮。针中之,二日卒。

    膈俞 在第七椎下,两旁各二寸。灸百五壮。

    肝俞 在第九椎下,两旁各二寸。灸七壮,针中之,五日卒。

    肾俞 在第十四椎下,与脐平,两旁各二寸。灸以年为壮。针中之,六日卒。

    膏肓 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三寸半,四肋三间,去髀骨容侧指许。灸百壮止一千。

    腰俞 在二十一椎下。自大椎至此折三尺。舒身,以腹挺地,两手相重支额,纵四体后乃取之。针八分,灸七壮至七七。

    穴法图

    寅手太阴肺经

    寅手太阴肺经 尺泽 在肘中约纹上,两筋间动脉。针三分,不可针深,灸五壮。

    列缺 在手侧腕上寸半,以手交中指头末,两筋两骨 中。针三分,灸五壮。

    经渠 在寸口陷中,动脉应手。针二分,禁灸。

    太渊 在掌后内侧横纹头动脉。针二分,灸三壮。

    鱼际 在大指本节后白肉际,针三分。

    少商 在手大指内侧,去爪甲如韭叶。针一分,禁灸。可锋针。

    穴法图

    卯手阳明大肠经

    卯手阳明大肠经 商阳 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针一分,灸三壮。

    二间 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前,内侧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三间 在手太指次指本节后,内侧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合谷 在手大指次指歧骨间陷中。针三分,灸三壮。孕妇不可针。

    阳溪 在手腕中上侧,两筋间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手三里 在曲池下三寸,按之肉起,兑肉端。针三分,灸三壮。

    曲池 在肘外辅骨,屈肘横纹头陷中,拱胸取之。针七分,灸七壮,可日七至二百。

    穴法图

    辰足阳明胃经

    辰足阳明胃经 伏兔 在阴市上三寸,循起肉,坐而取之。针三分,禁灸。

    阴市 在膝盖上三寸,拜而取之。针三分,不灸。

    三里 在膝盖下三寸, 骨间,大筋内,坐而取之。针八分,灸止百壮。

    上廉 在三里下三寸,两筋两骨 陷宛宛中,蹲坐取。针三分。

    下廉 在上廉下三寸,取穴法与上廉同。针三分,并灸七壮。

    解溪 在冲阳后寸半,腕上系鞋带处取之。针五分,灸三壮。

    冲阳 在足跗上,去陷谷二寸,骨间动脉是穴。针五分,灸三壮。

    陷谷 在足大趾次趾外间本节后陷中,去内庭二寸。针三分,灸三壮。

    内庭 在足大趾次趾外间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厉兑 在足大趾次趾端。去爪甲如韭叶。针一分,灸一壮。

    穴法图

    巳足太阴脾经

    巳足太阴脾经 隐白 在足大趾端内侧,去爪甲如韭叶。月事不止,刺之立愈。针二分,灸三壮。

    大都 在足大趾本节后内侧,白肉际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公孙 在足大趾本节后一寸。针四分,灸三壮。

    太白 在足大指内侧,大都后一寸、下一寸。针三分,灸三壮。

    商丘 在内踝下微前陷中,前有中封,后有照海,其穴居中。针三分,灸三壮。

    三阴交在内踝上,除踝,上三寸,骨下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阴陵泉 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中,针三分,灸三壮。对阳陵泉而稍高一寸许,屈膝取之。针五分,灸七壮。

    穴法图

    午手少阴心经

    午手少阴心经 少海 在肘内节后,去肘端五分,屈肘取之。针三分,灸三壮。

    通里 在腕后一寸陷中,针三分,灸七壮。

    神门 在掌后兑骨端陷中。针三分,灸七壮,炷如小麦。

    灵道 在掌后寸半。

    穴法图

    未手太阳小肠经

    未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 在手小指端,去爪甲一分陷中。针一分,灸一壮。

    前谷 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前陷中。针一分,灸三壮。

    后溪 在手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针一分,灸三壮。

    腕骨 在手后侧腕前起骨下陷中,有歧骨 缝。针二分,灸三壮。

    阳谷 在手外侧腕中兑骨下陷中。针一分,灸三壮。

    小海 在肘内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中,屈肘向头取之。针三分,灸三壮。

    穴法图

    申足太阳膀胱经

    申足太阳膀胱经 委中 在足 中央两筋间,约纹中动脉应手,针八分。

    承山 在腿肚尖下分肉间陷中。针八分,灸不及针,止七七。

    昆仑 在足外踝后五分,跟骨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申脉 在外踝下陷中,容爪甲白肉际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针三金门 在外踝下稍后,丘墟后,申脉前。针一分,灸三壮,炷如小麦。

    穴法图

    酉足少阴肾经

    酉足少阴肾经 然谷 在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针三分,灸三壮。不宜见血。

    太溪 在内踝后五分,跟骨上有动脉。针三分,灸三壮。

    照海 在内踝下四分,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针三分,灸七壮。

    复溜 在内踝上,除踝二寸,踝后五分,与太溪相直。针三分,灸三壮。

    涌泉 在足,屈足蜷趾取之,宛宛中,白肉际。

    穴法图

    戌手厥阴心包经

    戌手厥阴心包络 曲泽 在肘内廉陷中,屈肘取之,大筋内侧横纹中动脉。针三分,灸三壮。

    间使 在手掌后,横纹上三寸,两筋间陷中,去腕后三寸。针三分,灸五壮。

    内关 在手掌后横纹上二寸,两筋间。针五分,灸三壮。

    中冲 在手中指端,去爪甲如韭叶,针一分,灸一壮。

    大陵 在掌后横纹中,两筋间陷中。针五分,灸五壮。

    劳宫 在掌心,屈指取之,在无名指尖尽处是穴。

    穴法图

    亥手少阳三焦经

    亥手少阳三焦经 液门 在手小指次指间,屈拳取之。针三分,灸三壮。

    中渚 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陷中。针三分,灸三壮。

    阳池 在手表腕上,同骨陷中。针二分,不宜多灸,可三壮。

    外关 在腕后二寸,两骨间陷中。针三分,灸五壮。

    支沟 在腕后三寸,两骨间陷中。针二分,灸二七壮。

    天井 在肘外大骨后,肘上一寸,两筋间陷中。又手按膝头取之,屈肘取亦可。针一寸

    穴法图

    子足少阳胆经

    子足少阳胆经 环跳 在髀枢中,即砚子骨下宛宛中也。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取。针二寸,灸五壮,止五十壮。

    风市 在膝上外侧两筋间,直舒手着腿,当中指尽头陷中。

    阳陵 在膝下一寸,外廉陷中,膝下外尖骨前六分。灸七壮。

    阳辅 在外踝上,除骨四寸,辅骨前,绝骨端如前三分,去丘墟七寸。针五分,灸三壮悬钟 一名绝骨。虽曰外踝上除踝三寸,必以绝陇处为穴。针六分,灸五壮。

    丘墟 在外踝如前陷中,去临泣三寸。针五分,灸三壮。

    临泣 在足小趾次趾本节后陷中,去侠溪寸半。针一分,灸三壮。

    侠溪 在足小趾次趾歧骨间本节陷中。针一分,灸三壮。

    穴法图

    丑足厥阴肝经

    丑足厥阴肝经 大敦 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一韭叶计。针二分,灸三壮。

    行间 在足大趾本节前,上下有筋,前后有小骨尖,其穴居陷中,有动脉应手。针六分,灸三壮。

    太冲 在大趾后内间,有络亘连,横至地五会二寸,骨缝 间,动脉应手陷中。针三分,灸五壮。

    中封 在内踝前一寸,贴大筋后,仰足伸足取而得之。针四分,灸三壮。

    曲泉 在膝内辅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屈膝取之,当膝屈 ,横纹头内外两筋间宛宛中。针六分,灸三壮。

    灸四花穴法

    灸四花穴法 第一次二穴:先令患人平身正立。取一细绳,用蜡蜡之,勿令展缩。以绳头于男左女右脚大KT 趾端比顺脚底下缠定,引绳至脚跟,直上脚肚,至曲KT 中大横纹截断。令患人解发分两边,要见头缝,自囟门平分至脑后。乃平身正坐,将先比绳子一头于鼻端上按定,引绳向上,循头缝脑后,贴肉垂下,当脊骨正中绳头尽处,以墨点记之。妇人缠足者,不遂生成自然之理,若以足量,必定不及也。当于右肩 穴点定,以绳头按其穴上,伸手引绳向下至中指尽处截断是穴。男子亦可。

    却令患人合口,以短蜡绳一头自左角按定,勾起绳子向上至鼻根,斜下至口右角作△,就,齐口角截断,将此绳展,令直折取中,以墨点记之。将于先脊骨墨点处,以绳子上中心墨点,正压脊骨墨点上,两头取,手勿令高下,于绳子两头,以墨圈记之。此是二穴也。

    以上是第一次点二穴。

    次二穴:令患人平身正坐,稍缩臂膊,取一蜡绳绕项,自大椎骨上挂住,向前双垂与鸠尾尖齐(是心蔽骨。人无心蔽骨者,从胸前歧骨下量取一寸,即是鸠尾也),即双截断,就转绳头向项后,将绳当喉咙结骨上按住,以其绳夹项双垂,循脊骨上,正中绳头尽处,以墨点记之。

    却令患人合口,以短蜡绳于口上横量如一字样,齐两吻截断,如前折中于脊骨上墨点处,横量如前法,绳子两头尽处,以墨圈记之。此是“四花穴”横二穴也。

    以上是第二次点穴,通前共四穴。同时灸,各七壮至二七壮,至百二十壮或一百五十壮为妙。候火疮发时,方根据后法灸二穴。

    又次二穴:以第二次量口吻短绳子,于第二次双绳头尽处脊骨上墨点处,以短绳中墨点骨上墨点,上下直放,务要中正。相停于上下,绳头尽处,以墨圈记之。此是“四花穴”上下二穴也。

    以上是第三次点穴,谓之“四花穴”。灸两穴各百壮,三次共六穴。取火日灸之,惟用三月三日艾最佳。百日内慎饮食、房室,安心静处将息。若一月后仍觉未瘥,复于初穴上再灸。

    诸风部

    偏风半身不遂:肩 曲池 列缺 合谷 手三里 环跳 风市 三里 委中 绝骨丘墟 阳陵泉 昆仑 照海足无膏泽:上廉左瘫右痪:曲池 阳溪 合谷 中渚 三里 阳辅 昆仑肘不能屈:腕骨偏肿:列缺 冲阳身体反折:肝俞中风肘挛:内关目戴上:丝竹空吐涎:丝竹空 百会不识人:水沟 临泣 合谷脊反折:哑门 风府风痹:天井 尺泽 少海 委中 阳辅惊痫:尺泽(一壮) 少冲 前顶 束骨风痫:神庭 百会 前顶 涌泉 丝竹空 神阙(一壮) 鸠尾(三壮)

    风劳:曲泉 膀胱俞(七壮)

    风疰:百会(三壮) 肝俞(三壮) 脾俞(三壮) 肾俞(年为壮) 膀胱俞风眩:临泣 阳谷 腕骨 申脉中风:临泣 百会 肩井 肩 曲池 天井 间使 内关 合谷 风市 三里 解溪昆仑 照海口眼 :列缺 太渊 二间 申脉 内庭 行间 通谷 地仓 水沟 颊车 合谷哑:支沟 间使 合谷 鱼际 灵道 阴谷 复溜 然谷 通谷口噤不开:颊车 承浆 合谷凡患风痫疾发则僵仆在地:灸风池 百会黄帝问岐伯曰:“凡人中风、半身不遂,如何灸之?”答曰:“人未中风时两月前或三五个月前,非时足胫上忽发酸疼颊痹,良久方解,此将之候也,便须急灸三里与绝骨穴四处各三壮,后用薄荷及桃柳叶煎汤淋洗灸疮,令驱逐风气于疮口中出也。”灸疮若春好,秋更灸;秋好,春更灸,常令二足上有灸疮为妙。凡人不信此法,或饮食不节,酒色过度,忽中此风,言语謇涩,半身不遂,宜于七处各灸三壮。如风在左灸右,在右灸左:一百会 二耳前发际 三肩井 四风市 五三里 六绝骨 七曲池。

    上七穴神效极多,根据法灸之,万无一失也。

    黄帝灸法,疗中风、眼戴上及不能语者:灸第二椎并五椎上各七壮,同灸,炷如半枣核

    伤寒部

    身热头疼:攒竹 大陵 神门 合谷 鱼际 中渚 液门 少泽 委中 太白洒淅恶寒、寒栗鼓颌:鱼际身热:陷谷 吕细(足寒至膝乃出针) 三里 复溜 侠溪 公孙 太白 委中 涌泉寒热:风池 少海 鱼际 少冲 合谷 复溜 临泣 太白伤寒汗不出:风池 鱼际 经渠(各泻) 二间过期不解:期门余热不尽:曲池 三里 合谷腹胀:三里 内庭阴证伤寒:灸神阙(二、三百壮)

    大热:曲池 三里 复溜呕哕:百会 曲泽 间使 劳宫 商丘腹寒热气:少冲 阴陵 商丘 太冲 三阴交 行间 隐白发狂:百劳 间使 合谷 复溜不省人事:中渚 三里 大敦秘塞:照海 章门小便不通:阴谷 阴陵

    痰喘咳嗽部

    咳嗽:列缺 经渠 尺泽 鱼际 少泽 前谷 三里 解溪 昆仑 肺俞(百壮) 膻中(七壮)

    咳嗽饮水:太渊引两胁痛:肝俞引尻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