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校注医醇賸义最新章节!

; 木香(一两) 草果(一两) 茯苓(一两) 干姜(一两) 甘草(五钱)

    每用四钱,水煎服。

    复元丹

    治脾肾俱虚,发为水肿,四肢虚浮,心腹坚胀,小便不通,两目下肿。

    附子(二两) 木香(一两) 茴香(一两) 川椒(一两) 浓朴(一两)

    独活(一两) 陈皮(一两) 白术(一两) 吴萸(一两) 桂心(一两) 泽泻(一两五钱) 肉蔻(五钱) 槟榔(五钱) 研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导滞通幽汤

    治脾湿有余,气不宣通,面目手足浮肿。

    木香(五钱) 白术(五钱) 桑皮(五钱) 陈皮(五钱) 茯苓(一两)

    水煎分温服。

    胃苓汤

    治水肿。

    陈皮(一钱五分) 苍术(一钱五分) 浓朴(一钱五分) 甘草(六分) 泽泻(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 猪苓(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 官桂(三分) 水煎服。

    驱风败毒散

    治风水、皮水,凡在表宜从汗解者。

    人参(一钱) 独活(一钱) 桔梗(一钱) 柴胡(一钱) 枳壳(一钱)

    羌活(一钱) 茯苓(一钱) 川芎(一钱) 前胡(一钱) 甘草(一钱)

    荆芥(一钱) 防风(一钱) 姜(三片)

    调营散

    治瘀血留滞,血化为水,四肢浮肿,皮肉赤纹,名为血分。

    蓬术 川芎 当归 延胡索 白芷 槟榔 陈皮 赤芍桑皮 大腹皮 赤苓 葶苈 瞿麦(各一钱) 大黄(一钱五分) 细辛官桂 甘草(各五分) 红枣(二枚) 姜(三片)

    防己散

    治皮水,肿如裹水在皮肤中,四肢习习然动。

    防己(一两) 桑皮(一两) 黄 (一两) 桂心(五钱) 赤苓(二两)

    甘草(五钱) 每用五钱,水煎服。

    导水茯苓汤

    治头面遍身肿如烂瓜,手按之塌陷,手起则随手而起,喘满倚息,小便涩少。

    赤苓 麦冬 泽泻 白术(各三两) 桑皮 紫苏 槟榔 木瓜(各一两) 大腹皮 陈皮 砂仁 木香(各七钱五分) 每用五钱,灯草二十五根。如病重者可用药五两,再加麦冬二两,灯草五钱,水一斗,于砂锅内熬至一大盏,温服。

    人参芎归汤

    治烦躁喘急,虚汗厥逆,小便赤,大便黑,名血胀。

    人参(二钱五分) 肉桂(二钱五分) 五灵脂(二钱五分) 乌药(五钱) 蓬术(五钱) 木香(五钱) 砂仁(五钱) 炙草(五钱) 川芎(七钱) 当归(七钱)

    半夏(七钱) 每用一两,加枣二枚,姜五片,煎服。

    化滞调中汤

    治脾弱气胀。

    白术(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茯苓(一钱) 陈皮(一钱) 浓朴(一钱) 山楂(一钱) 半夏(一钱) 神曲(八分炒) 麦芽(八分) 砂仁(七分) 姜(三片)

    人参丸

    治经脉不利,血化为水,流走四肢,悉皆肿满,名曰血分。其候与水相类,若作水治非也,宜服此。

    人参 当归 大黄 肉桂 瞿麦 赤芍 茯苓(各五钱)

    葶苈(一钱) 蜜丸如梧子大,先服十五丸,加至三十丸。

    见 丸

    治寒气客于下焦,血气闭塞而成瘕聚,腹中坚大,久不消者。

    附子(四钱) 鬼箭羽(三钱) 紫石英(三钱) 泽泻(二钱) 肉桂(二钱)

    延胡索(二钱) 木香(二钱) 槟榔(二钱) 血竭(一钱五分) 水蛭(一钱)

    三棱(五钱) 桃仁(三十粒) 大黄(二钱) 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温胃汤

    治忧思结聚,阳不能通,大肠与胃气不和,胀满上冲。

    附子 浓朴 当归 白芍 人参 甘草 陈皮(各一钱五分) 干姜(一钱)

    川椒(三分) 水煎服。

    强中汤

    治寒伤脾胃,致成胀满,甚则腹痛。

    人参(二钱) 青皮(二钱) 广皮(二钱) 丁香(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

    附子(一钱) 草果(一钱) 干姜(一钱) 浓朴(一钱) 甘草(五分) 水煎服。

    五皮饮

    治水病肿满,上气喘急。

    陈皮(一钱) 青皮(一钱) 茯苓皮(五钱) 大腹皮(一钱五分) 鲜姜皮(一钱) 水煎服。

    中满分消丸

    治中满膨胀,气胀热胀。

    浓朴(一两) 枳实(五钱) 黄连(五钱) 黄芩(五钱) 半夏(五钱)

    陈皮(四钱) 知母(四钱) 泽泻(三钱) 茯苓(二钱) 砂仁(二钱)

    干姜(二钱) 姜黄(一钱)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甘草(一钱) 猪苓(一钱) 蒸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

    中满分消汤

    治中满寒胀。二便不通,四肢厥逆。

    川乌(一钱) 干姜(一钱) 毕澄茄(一钱) 生姜(一钱) 黄连(五分)

    人参(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五分) 青皮(一钱) 麻黄(五分)

    柴胡(一钱) 吴萸(五分) 草蔻(五分) 浓朴(一钱) 黄 (一钱) 黄柏(五分) 益智(三分) 木香(三分) 半夏(三分) 茯苓(一钱五分) 升麻(三分) 水煎服。

    舟车丸

    治水肿水胀,形气俱实。

    黑牵牛(四两) 大黄(二两酒浸) 甘遂(一两面煨) 大戟(一两) 芫花(一两)

    青皮(一两) 橘红(一两) 木香(五钱) 轻粉(一钱) 水泛丸,每服三十粒。

    疏凿饮子

    治遍身水肿,喘呼口渴,大小便秘。

    羌活 秦艽 槟榔 大腹皮 茯苓皮 椒目 木通 泽泻 商陆 赤小豆(各等分) 鲜姜皮(一钱)

    卷四

    下痢

    下痢一症,《内经》谓之肠 。后来论症者,不下数十家。其专主肠胃而言者,固属挂漏;其主湿热及招凉食冷者,亦不过时痢一门。至分别内伤外感,三阴三阳,虚实寒热,则颇为详明周至矣。但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本属定法,岂独痢症为然!愚意尚有吃紧两条,试申言之。外感各有主病,内伤各有主经,从此分别,更易下手。外感之邪,不外风寒暑湿燥火。风入肠胃,故为飧泄,内犯于肝。寒气中人,腹痛下痢,内犯于肾。暑湿郁蒸,腹痛下痢,兼有赤白,内犯于脾。燥气中人,口渴心烦,下痢白滞,内犯于肺。

    火邪炽盛,渴饮不止,下痢脓血,频数不休,内犯于心。此外感六淫,与五脏相应者也。至内伤之症,伤于肝者,胁痛腹痛,作哕下痢。伤于肾者,腹痛腰痛,身冷下痢。伤于脾者,胸满身重,哕恶食少下痢。伤于肺者,口燥咽干,微咳下痢。伤于心者,烦躁渴饮,下痢不休。此内伤之所致也。感于风者表解之,感于寒者温通之,感湿热者清利之,感于燥者清润之,感于火者荡涤之,当各随所主之病以施治。伤肝者解其郁,伤肾者保其阳,伤于脾者运其中,伤于肺者存其津,伤于心者泄其亢,当各随所主之经以施治。此特就内伤外感两义,缕析言之。其他各症,《痢症汇参》所已载者,概不复赘。

    感风下痢,身热脉微弦者,回风外解汤主之。

    回风外解汤

    (自制)

    柴胡(一钱) 薄荷(一钱) 前胡(一钱) 桔梗(一钱) 枳壳(一钱)

    葛根(二钱) 豆豉(三钱) 广皮(一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姜皮(六分) 荷叶(一角)

    感寒下痢,腹痛,手足冷,舌白,口不渴,脉沉细者,温中化浊汤主之。甚者加附子。

    温中化浊汤

    (自制)

    炮姜(五分) 小茴香(一钱) 乌药(一钱) 木香(五分) 广皮(一钱)

    浓朴(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佛手干(五分)

    感暑湿者,烦渴腹痛,下痢脓血,粉米汤主之。

    粉米汤

    (自制)

    花粉(三钱) 苡米(一两) 藿香(一钱) 薄荷(一钱) 黄连(五分酒炒)

    黄芩(一钱酒炒) 木香(五分) 木通(一钱酒炒) 当归(一钱五分) 赤苓(一钱酒炒)荷叶(一角) 绿豆(一撮)

    感燥下痢,咽干作渴,腹痛,下痢白滞,金玉保和汤主之。

    金玉保和汤

    (自制)

    金石斛(四钱) 玉竹(三钱) 蒌皮(三钱) 黄芩(一钱酒炒) 当归(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山药(三钱) 广皮(一钱) 枳壳(一钱) 苡仁(四钱)

    荷叶(一角) 陈粳米(一撮煎汤代水)

    火盛下痢,昼夜不休,作渴腹痛,时下脓血,消炎化毒汤主之。

    消炎化毒汤

    (自制)

    黄连(六分) 黄芩(一钱) 大黄(四钱) 银花(二钱) 甘草(五分)

    花粉(二钱) 木通(一钱) 青皮(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

    淡竹叶(二十张)

    肝郁下痢,胁痛腹痛,噫气食少,大顺汤主之。

    大顺汤

    (自制)

    蒺藜(四钱) 郁金(二钱) 乌药(一钱) 白术(一钱) 广皮(一钱)

    浓朴(一钱) 木香(五分) 青皮(一钱) 茯苓(二钱) 枳壳(一钱) 橘饼(四钱) 煨姜(三片)

    肾气虚寒,腹痛下痢,完谷不化,手足俱冷者,立命开阳汤主之。

    立命开阳汤

    (自制)

    干河车(二钱切) 破故纸(一钱五分核桃肉拌炒) 益智仁(一钱五分) 制附片(八分) 当归(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小茴香(一钱) 木香(六分) 乌药(一钱) 煨姜(三片)

    脾虚下痢,食少神疲,胸腹时痛者,大中汤主之。

    大中汤

    (自制)

    党参(四钱) 制熟附(七分) 茯苓(三钱) 白术(一钱五分) 当归(二钱)

    广皮(一钱) 浓朴(一钱) 枳壳(一钱) 乌药(一钱) 木香(五分) 大枣(二枚) 姜(三片)

    肺热移于大肠,口燥微咳,下痢白滞者,育金煎主之。

    育金煎

    (自制)

    沙参(三钱) 石斛(三钱) 茯苓(三钱) 白术(一钱五分) 山药(三钱)

    料豆(三钱) 当归(二钱) 橘红(一钱) 莲子(二十粒打碎去心)

    心火下陷,烦扰不安,下痢脓血者,蒲虎汤主之。

    蒲虎汤

    (自制)

    生蒲黄(六分) 熟蒲黄(六分) 琥珀(一钱) 丹参(三钱) 茯神(二钱)

    当归(二钱) 赤芍(一钱) 黄连(六分) 木香(五分) 灯心(三尺)

    卷四 下痢

    附:下痢门诸方

    (录其纯粹少疵者以备参用。)

    芍药汤

    行血则便脓愈,调气则后重除。

    芍药(一两) 当归(五钱) 黄连(五钱) 黄芩(五钱) 大黄(三钱)

    肉桂(二钱五分) 甘草(二钱) 槟榔(二钱) 木香(一钱) 每用五钱,水煎服。

    白术黄芩汤

    服前药痢疾虽除,更宜调和。

    白术(二两) 黄芩(七钱) 甘草(三钱) 水煎,分三服。

    黄连阿胶丸

    治冷热不调,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脐腹疼痛,口燥烦渴,小便不利。

    黄连(三钱) 阿胶(一两) 茯苓(二两) 以连、苓为细末,水熬阿胶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汤下。

    白头翁汤

    治热痢下重,欲饮水者。

    白头翁(二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秦皮(三两) 水七升,煮三升,分温服。

    加减平胃散

    治肠红血痢。

    白术(一两) 浓朴(一两) 陈皮(一两) 木香(三钱) 槟榔(三钱) 甘草(七钱) 桃仁(五钱) 人参(五钱) 黄连(五钱) 阿胶(五钱炒)

    茯苓(五钱) 每服五钱,枣二枚,姜三片,水煎服。

    苍术地榆汤

    治脾经受湿血痢。

    苍术(三两) 地榆(一两) 每服一两,水煎服。

    槐花散

    治肠风血痢。

    槐花 青皮 荆芥穗(等分) 研末,每用五钱,水煎服。

    犀角散

    治热痢下赤黄脓血,心腹困闷。

    犀角屑(一两) 黄连(二两) 地榆(一两) 黄 (一两) 当归(五钱)

    木香(二钱五分) 研末,每服三钱,水煎服。

    羚羊角丸

    治一切热痢及休息痢,日夜频数,并治下血黑如鸡肝色。

    羚羊角(一两五钱) 黄连(二两五钱) 黄柏(一两五钱) 赤苓(五钱) 研末,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姜蜜汤下。暑月下痢用之尤验。

    生地黄汤

    治热痢不止。

    生地(五钱) 地榆(七钱五分) 甘草(二钱五分) 水煎服。

    郁金散

    治一切热毒痢,下血不止。

    川郁金(五钱) 槐花(五钱) 甘草(二钱五分) 研末,每服一二钱,食前用豆豉汤调下。

    茜根散

    治血痢心神烦热,腹中痛,不纳饮食。

    茜根(一两) 地榆(一两) 生地(一两) 当归(一两) 犀角(一两)

    黄芩(一两) 栀子(五钱) 黄连(二两) 每服四钱,水二钟,入豆豉五十粒,薤白七寸,煎六分,温服。

    十宝汤

    治冷痢如鱼脑者。

    黄 (四两) 熟地(一两) 人参(一两) 茯苓(一两) 当归(一两)

    白术(一两) 半夏(一两) 白芍(一两) 五味(一两) 官桂(一两)

    甘草(五钱) 研末,每服二钱,水二钟,加姜三片,乌梅一个,煎六分,食前温服。

    芍药黄芩汤

    治泄痢腹痛,或后重身热,及下脓血稠粘。

    黄芩(一两) 芍药(一两) 甘草(五钱) 每服一两,水二钟,煎六分,温服。如痛加桂少许。

    香连丸

    治下痢赤白,里急后重。

    黄连(二十两吴萸十两炒赤去之) 木香(四两八钱八分) 研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地榆芍药汤

    治泻痢脓血脱肛。

    苍术(八两) 地榆(三两) 卷柏(三两) 芍药(三两)

    参苓白术散

    治久泻及痢后调理者尤宜。

    人参(一斤半) 山药(一斤半) 莲子(一斤半) 白术(二斤) 砂仁(一斤)

    桔梗(一斤) 扁豆(一斤半) 茯苓(一斤) 苡仁(一斤) 甘草(一斤) 研末,每服三钱,米汤调下。或加姜、枣煎服。

    仓廪汤

    治噤口痢,有热及毒瓦斯冲心,食入即吐。

    人参 茯苓 甘草 前胡 川芎 羌活 桔梗独活 柴胡 枳壳 陈仓米(各等分) 每服五钱,姜三片,水煎服。

    卷四

    诸痛

    人之一身,自顶至踵,俱有痛病。其始也,或因于风,或因于寒,或因于火,或因于气,病各不同,而其为气凝血滞则一也。气能捍卫,则外感何由而入;营能流灌,则内病何自而生。不通则痛,理固宜然。兹将痛病略举其凡。其咽痛、疝痛、肢节痛,见于肺病、疝病、痹病中者,不复赘。

    卷四 诸痛

    头痛

    头痛有因于风者,肌表不固,太阳受风,巅顶作痛,鼻窍微塞,时流清涕,香芷汤主之。

    香芷汤

    (自制)

    香附(二钱) 白芷(六分) 当归(一钱五分) 川芎(八分) 防风(一钱)

    桑叶(一钱) 菊花(二钱) 蝉衣(一钱) 蔓荆子(一钱五分) 桔梗(一钱)

    黑芝麻(三钱)

    本方以白芷、防风、桔梗升清阳而去风邪,因桔梗力小而加香附。以蝉衣、蔓荆、桑、菊清利头目,而以芎、归、黑芝麻养血。芎本血分中风药,治风寒头痛,是其特长。而桑、麻合作,本是养脑之古方,乃用风药而不忘养血之原则。祖怡注。

    有因于火者,肝阳上升,头痛如劈,筋脉掣起,痛连目珠。当壮水柔肝,以熄风火,不可过用风药。盖风能助火,风药多则火势更烈也。羚羊角汤主之。

    羚养角汤

    (自制)

    羚羊角(二两) 龟版(八钱) 生地(六钱) 白芍(一钱) 丹皮(一钱五分)

    柴胡(一钱) 薄荷(一钱) 菊花(二钱) 夏枯草(一钱五分) 蝉衣(一钱)

    红枣(十枚) 生石决(八钱打碎)

    本方以羚羊、龟版、石决清肝火而潜风阳;以地、芍、丹皮、夏枯草养血凉血;加柴胡、薄荷蝉衣、菊花,发抑遏之火;红枣则恐其血寒而凝,以反佐地、芍、丹皮也。大队清凉之中,加一味红枣温药,制方巧不可言。祖怡注。

    有血虚头痛者,自觉头脑俱空,目 而眩,养血胜风汤主之。

    养血胜风汤

    (自制)

    生地(六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 枸杞(三钱)

    五味(五分) 枣仁(一钱五分) 柏仁(二钱) 杭菊(二钱) 桑叶(一钱)

    红枣(十枚) 黑芝麻(三钱)

    本方以芎、归、地、芍四物为君,辅以枸、菊、桑、麻、枣仁、柏仁大队养血。再用五味、红枣者,所以佐芎、归而收耗散之气血也。理法双清,是名大家之特色。 以上三方,第一方风药多,第二方清药多,第三方养血药多,而桑、菊二味,兼有去风熄风之长。三方鼎立,确不可移。祖怡注。

    卷四 诸痛

    眼痛

    眼目之疾,本有专科,致病多端,非可枚举。兹因痛病,姑拈虚实两条,以发其凡。

    目睛红肿,眵泪多而目中如有沙子者,风火盛也。黄连清火汤主之。

    黄连清火汤

    (自制)

    黄连(五分) 元参(一钱五分) 归尾(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 丹皮(一钱五分) 贝母(二钱) 荆芥(一钱) 防风(一钱) 桑叶(一钱) 蝉衣(一钱)

    前胡(一钱) 菊花(二钱) 竹叶(十张) 灯芯(三尺) 芝麻(三钱)

    本方以黄连、元参对荆、防,以芝麻、归尾、赤芍、丹皮对蝉衣、前胡、桑、菊,以贝母、竹叶、灯芯清心火。头痛之火专属肝,眼痛之火,心肝俱有,黄连、归尾、赤芍、丹皮,俱是心肝同治之药。祖怡注。

    目睛不肿,微红羞明,眼珠作痛,此为阴虚夹火,滋阴降火汤主之。

    滋阴降火汤

    (自制)

    生地(六钱) 女贞(二钱) 山药(三钱) 丹皮(二钱) 茯苓(二钱)

    料豆(三钱) 沙参(四钱) 麦冬(二钱) 贝母(二钱) 杏仁(三钱) 谷精珠(一钱五分) 蝉衣(一钱) 生石决(六钱打碎)

    本方以生地、女贞、料豆、沙参、麦冬滋阴。以茯苓、山药合生地、丹皮,得六味三分之二,滋肾即所以降火。

    以石决、丹皮、谷精、蝉衣清肝明目,作眼痛之引经。杏、贝所以宣肺。眼与五脏皆有关系,而肝肾是其重心。祖怡注。

    卷四 诸痛

    齿痛

    齿痛实症,阳明风火上升也,葛根白虎汤主之。

    葛根白虎汤

    (自制)

    葛根(二钱) 石膏(五钱) 花粉(三钱) 石斛(三钱) 连翘(一钱五分)

    薄荷(一钱) 防风(一钱) 桔梗(一钱) 淡竹叶(二十张) 白茅根(五钱)

    本方兼采白虎、竹叶石膏意,而加葛根、防风,使在腑之火由经而外达。石斛、花粉所以生津清热,薄荷、连翘、桔梗所以散郁火,茅根、竹叶清心即所以清胃也。祖怡注。

    齿痛虚症,肾亏而夹有胃火也。齿为后天所生之骨,亦属于肾。况肾为胃关,水不制火,故浮阳作痛也。清热胃关煎主之。

    清热胃关煎

    (自制)

    生地(六钱) 龟版(八钱) 花粉(三钱) 石斛(三钱) 薄荷(一钱)

    葛根(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桔梗(一钱) 甘蔗(三两同煎)

    本方以生地、龟版为主药,所以滋肾。以甘蔗、石斛、花粉为辅佐,所以清胃。薄荷、连翘散郁火。葛根、桔梗使已发之火,从肺胃表份而解。祖怡注。

    卷四 诸痛

    舌痛

    舌卷而肿,塞口作痛,难于语言,此心阳炽盛也。先用生蒲黄三钱,泡汤频漱,再服黄连清心饮。

    黄连清心饮

    (自制)

    黄连(五分) 蒲黄(一钱五分) 犀角(五分) 元参(一钱五分) 丹参(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蒌皮(三钱) 茯苓(二钱) 薄荷(一钱) 竹叶(二十张)

    灯芯(三尺)

    本方以黄连、犀角为主药。以蒲黄、竹叶、连翘、灯芯佐黄连,以丹参、元参佐犀角。以薄荷合连翘散郁火。

    以茯苓合灯芯,导之从小肠膀胱而去。蒌皮利大肠,又所以佐茯苓、灯芯也。祖怡注。

    舌色绛红,边尖破碎,舌有血痕而痛者,乃阴液大亏,心火上炽也,大泽汤主之。

    大泽汤

    (自制)

    天冬(二钱) 生地(六钱) 人参(一钱五分) 龟版(八钱) 麦冬(一钱五分)

    茯神(二钱) 柏仁(二钱) 蛤粉(四钱) 丹参(二钱) 石斛(二钱) 灯芯(三尺) 藕(五大片)

    本方以三才养阴,以龟蛤潜阳,以丹参、柏仁、茯神、藕、灯芯养血凉心,以麦冬、石斛佐地、冬生津养胃,阴血充而虚火自熄矣。祖怡注。

    卷四 诸痛

    肺气胀痛

    营卫不调,肺气满则肺叶皆举,微喘胁痛,泻肺汤主之。

    泻肺汤

    (自制)

    全栝蒌(一个) 桑皮(三钱) 苏子(一钱五分) 沉香(五分) 茯苓(二钱)

    郁金(二钱) 杏仁(三钱) 枳壳(一钱) 苡仁(四钱) 橘红(一钱)

    姜(二片)

    本方与胀门温肺桂枝汤同用栝蒌、沉香、桑皮、苏子、橘红、茯苓、姜,而去桂枝、当归、半夏,加郁金、枳壳、杏仁、苡仁。彼是寒重,但胀而不痛;此是气满,胀痛而且喘。所以去寒药轻,而侧重泻肺降气。祖怡注。

    卷四 诸痛

    心气厥痛

    心本纯阳,寒邪上犯,阴阳相争,厥逆作痛,双解泻心汤主之。

    双解泻心汤

    (自制)

    黄连(五分) 附子(八分) 远志(五分甘草水炒) 丹参(二钱) 茯神(二钱)

    郁金(二钱) 广皮(一钱) 沉香(五分) 合欢花(二钱) 灯芯(三尺)

    姜(三片)

    本方用附子泻心汤意,去大黄、黄芩,加沉香、姜以佐附子,丹参、茯神以安本脏,远志、郁金、合欢以通心气,广皮以佐沉香,而以灯芯为之引。祖怡注。

    卷四 诸痛

    肝气作痛

    肝为将军之官,其体阴,其用阳,故为刚脏。一有郁结,气火俱升,上犯胃经,痛连胁肋,加味左金汤主之。

    加味左金汤

    (自制)

    黄连(五分) 吴萸(二分) 瓦楞子(三钱 研) 毕澄茄(一钱) 蒺藜(三分)

    郁金(二钱) 青皮(一钱) 柴胡(一钱醋炒) 延胡索(一钱) 木香(五分) 广皮(一钱) 砂仁(一钱) 佛手(五分)

    本方治肝实法也。不但连、萸之苦降辛开,为肝家正药;如柴胡之疏肝,瓦楞之柔肝,乃至郁金、蒺藜、青陈皮、香砂、佛手,何一不是肝家利气之药,肝气和而脾胃无贼克之虞矣。祖怡注。

    卷四 诸痛

    肝虚作痛

    肝主藏血,故为血海。操烦太过,营血大亏,虚气无归,横逆胀痛,调营敛肝饮主之。

    调营敛肝饮

    (自制)

    归身(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酒炒) 川芎(八分) 枸杞(三钱) 五味(五分)

    广皮(一钱) 枣仁(一钱五分炒研) 茯苓(二钱) 木香(五分) 阿胶(一钱五分蛤粉炒) 大枣(二枚) 姜(三片)

    本方治肝虚法也。四物用归、芎、酒芍,加蛤粉炒阿胶;不用熟地,嫌其滞也。枸杞、枣仁、五味,虚肝在所必用。而以茯苓、广皮、木香、姜、枣,调营卫而和气血,补而不滞,润而不腻,通而不破,温和而不燥、不苦寒。虚肝为病,脾胃必更弱于实肝。近代趋势,虚肝患者之多,几欲超实肝而过之。祖怡治一妇人,心痛彻背,痛至那里,肌肉胀至那里,肤外亦痛,夜不成寐。曾用麻醉剂止痛安神,不见寸效。用先生此方,一服而病减大半,夜即能寐。方信先生所云,营血大亏,虚气无归,横逆胀痛,完全从临床经验得来,的是虚肝为病最合理之治法。嗣后凡遇类似此症者,悉以此方变通用之,莫不应手而愈。先生对于各种虚症,制方独出心裁,真醇乎其醇矣。祖怡注。

    卷四 诸痛

    脾湿胀痛

    脾本湿土,寒邪乘之,寒与湿凝,是为重阴。脘下至当脐胀满作痛,悦脾汤主之。

    悦脾汤

    (自制)

    白术(一钱) 茅术(一钱) 茯苓(二钱) 附子(八分) 砂仁(一钱)

    木香(五分) 乌药(一钱) 青皮(一钱) 神曲(三钱炒) 苡仁(四钱)

    姜(三片)

    本方与胀门姜术二仁汤,同用白术、茯苓、木香、砂仁。姜为主药,不用炮而用生。去当归、半夏、浓朴、广皮、生熟谷芽,加附子、茅术、神曲、青皮、乌药,其温燥之力,当在姜术二仁汤之上。祖怡注。

    卷四 诸痛

    肾气厥痛

    肾为水脏,寒邪相犯,水寒成冰,少腹厥痛,开阳汤主之。

    开阳汤

    (自制)

    附子(八分) 故纸(一钱五分) 益智(一钱) 当归(二钱) 杜仲(二钱)

    乌药(二钱) 木香(五分) 广皮(一钱) 青皮(一钱) 茯苓(二钱) 姜(三片)

    本方与胀门温泉汤,同用姜、附、故纸、当归、杜仲、乌药、木香、青皮、陈皮,而去小茴、核桃肉、牛膝,加益智、茯苓。彼治腰髀痛,此则以益智助附子、故纸补命火,以茯苓助姜、附去水气也。祖怡注。

    卷四 诸痛

    胃虚作痛

    胃为谷海,其实而痛者,当消当攻,于结胸症内已详言之。其胃气虚弱,脘中作痛者,养胃汤主之。

    养胃汤

    (自制)

    白芍(一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甘草(四分) 山药(三钱)

    黄(二钱) 党参(四钱) 木香(五分) 砂仁(一钱) 广皮(一钱) 大枣(二枚) 姜(三片)

    本方以香砂六君去半夏,加黄 、山药、白芍。黄 益脾肺之气,山药补脾阴,白芍补脾血,只得一味酸寒,全方化为中和。脾胃为夫妻,养胃必当顾脾,是历代治胃虚之典型。祖怡注。

    卷四 诸痛

    胃寒作痛

    胃气虚寒,不能纳谷,呕吐作痛,桂朴汤主之。

    桂朴汤

    (自制)

    肉桂(四分) 浓朴(一钱) 当归(二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丁香(五分) 砂仁(一钱) 白芍(一钱酒炒) 广皮(一钱) 郁金(二钱)

    枣(二枚) 姜(三片)

    本方取胀门温中平胃散以白术易茅术,以肉桂易炮姜,以丁香易生姜,同样用浓朴、广皮、砂仁,而去神曲、枳壳、青皮、香橼、谷芽,加当归、红枣、白芍、茯苓。彼是消药多,此则温药多,而兼顾血分。祖怡注。

    桂丁定痛散

    肉桂(五分) 丁香(一钱) 澄茄(一钱五分) 磁石(三钱)

    研令极细,分作十二服。又食人乳加烧红枣乘热 之。乡村农民,夏秋两季,劳动口渴,多饮冷水,心腹作痛,诸药不效。此方温之以桂、丁、澄茄,恋之以磁石,使药力不至一过就了,不论男妇老幼可服。(曾孙子婿)徐相任添加并帮助。

    卷四 诸痛

    胃中虫痛

    胃气反逆,长虫不安,其作痛也,陡然而来,截然而止,返蛰汤主之。

    返蛰汤

    (自制)

    当归(二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苡仁(四钱) 广皮(一钱)

    鹤虱(一钱五分) 雷丸(一钱) 乌药(一钱) 砂仁(一钱) 浓朴(一钱) 开口花椒(二十四粒)

    本方以归、术补脾,苓、苡去湿以顾正,以花椒、雷丸、鹤虱杀虫,以浓朴、乌药、砂仁运中枢,乃攻补兼施之正法也。祖怡注。

    卷四

    三冲

    新产之后,以去瘀为第一,无病则服生化汤,有病则于治病药中加生化汤。恶露上冲,见证有三:一曰冲胃,胸脘痞悬,时时作哕,去恶平胃散主之。一曰冲肺,气喘鼻掀,头汗微出,去恶清肺汤主之。一曰冲心,头眩神昏,不能语言而毙矣;姑于万分危险之中,勉立一法,以尽人事,去恶清心汤主之。

    去恶平胃散

    (自制)

    当归(一钱) 川芎(一钱) 桃仁(一钱) 炮姜(五分) 楂炭(三钱)

    广皮(一钱) 茅术(一钱炒) 浓朴(一钱) 木香(五分) 砂仁(一钱) 苏木(三分) 降香(五分)

    去恶清肺汤

    (自制)

    当归(一钱) 川芎(一钱) 桃仁(一钱) 炮姜(五分) 楂炭(三钱)

    延胡索(一钱) 苏子(二钱) 桑皮(三钱) 橘红(一钱) 贝母(二钱)

    苏木(三分) 降香(五分) 童便(一杯冲服)

    去恶清心汤

    (自制)

    当归(二钱) 川芎(一钱) 桃仁(一钱五分) 炮姜(六分) 楂炭(三钱)

    延胡索(一钱) 琥珀(一钱) 生熟蒲黄(各六分) 丹参(三钱) 牛膝(二钱)

    灯芯(三尺) 苏木(三分) 降香(五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