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道德经纯阳真人释义最新章节!



    自以为一,天地四时八节,无不合之。常存天地间,无我,我无天地。呼之以牛,我以牛应之。呼之以马,我以马应之。水溺火焚,不能动其心,这等人才讲得和光同尘。和光,是慧生内外。同尘,是窍窍光明,一气周流,而无隔障者也。

    内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变化无穷,而复返于一,归于混沌,是谓玄同。

    如此地步,不可得而亲之,亲之意存而归于有。

    如此地步,不可得而疏之,疏之入于顽空。

    如此地步,不可得而利之,利之贪得,反伤其元。

    如此地步,不可得而害之,害之欲得反枯其精。

    如此地步,不可得而贵之,贵之骄心生,终不能成如此地步。

    不可得而贱之,贱之退心起,空闻至道。

    闻道者,不亲而亲,疏而不疏。不利而利,害而不害。不贵而贵,贱而不贱。如此者,故为天下贵,才为知者不言之至道也。

    以正治国章第五十七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乎?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民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此章教人归静,无使精魂搬弄而伤其生。

    以正治国。正其心,诚其意,我自安然。静极景生,无不照察,如天之清极,风云雷雨,沛泽天下,此乃天之奇,景现是人之奇。

    兵者,意也。以静治兵,则兵良不害于民。总而言之,无意气醇,无不贯通。有意气积,无病不生。以奇用兵,去意而已。

    天下者,身也。以无为治身,则长生不死。吾何以知道之然乎?譬如以静修真,真何在也?以无为言道,道何存也?

    故吾何以知其然乎?此句解作个修身不知道看。然字,指道而言也。太上真道,不知何道,是为大道,故以清静修之,以此然也。世人讹传,误人多矣。误人者,讲后天一气,即下数句是也。

    天下多忌讳,清静而归于有。忌讳者,用情、用意是也,则民弥贫。民者,气也。贫者,绝也。用意用情,气绝早亡。何也?心意耗气,故已。已者,死也。民多昏,因意所害,故奇物多起。

    滋者,念也。随他以意搬弄,则念起而随之,于气多有效也,人故娱之,殊不知取死之道也。

    法令滋彰。法令者,后天气路的规矩。何起?何行?何住?如此行久,精耗而真一散。后来路热,不能丢去,盗贼多有而伤身也。真修者,切宜戒之。

    盗者,心也。贼者,意也。搬弄久,我不能为主,死日近矣。故圣人戒人有云:我无为而气自化。

    无为之妙,真一听其天然,则行止自然合天之度。我好静而气自正,静之至,情之极清。静至极,一气贯通,周遍天下。江海河汉,无不流动,故天地能长久。人效之,岂不道也。

    无事无欲,则民朴而风化淳。去心去意之谓也,常清常静之谓也。此是太上苦心,一一教人无为修身,有为气化,化而返元,归之于空。此章之意也。

    其政闷闷章第五十八

    其政闷闷,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熟知其极,其无正耶?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民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刿,音贵。

    此章教人混沌养真,杳冥养神的意思。

    修真以柔、以弱、以无、以空。虚则灵,空则明。其道也,常常闷闷以无我。闷字,关防我心,为道之要。

    其气也,通贯融和,心无主也,谓之醇醇。

    政是道,民是气。道和于气,气和于我,忘我合真,始为政也。

    察察者,惺惺之谓也。我能惺惺,我即为心所使,不能关防也。其气散而不和,因有心也而道不成,故有祸福兼行。

    祸者因福而至,福者防祸而得。祸福兼至,在于心也。我能防此一块肉,无求福之心,其祸无门而入。我能惺惺常往,求福而返招祸也。如此推之,孰能明至极之道哉?惟无,可以为天下政也。

    我有淳化之风,感动其民,则民无不归我之化。政若施于有为,好奇之心,无不招祸。我能空洞善根,常常关防,不放半著,其德无不合天。无心之谓也,非道而何?我若修有为之善,好胜之心生于妄念,则妖见矣。求福,而祸随之。我无奇,我无妖,只闷然而不放,气通天下,水流九洲,湛寂真常。若迷其心,则我之气,无不混然而民迷。

    常常握固之久,而道成矣。是以古之修道圣人,坚刚其志,而不割动丝毫。志不移也,谓之方而不割。

    清心静意,常守其神。外不能动我之情,生死寄之于天,身形忘之于地。我不在天地间,天地未尝生我,亦未尝死我清静廉洁而不刿。刿者,碎割也。言其我成一片,不能分也。直立不斜,秉空性而不倚,虚我神而不摇,常常诚之、正之而不肆。肆者,放逸也。言其我常关闭防闲,而不使出入,久而不肆。

    光者,性生于内,我常收藏幽密之室而不耀。

    方者,道之机也。廉者,道之统也。直者,道之体也。光者,道之用也。全此四者,无道不成。

    关防心意,而心意醇醇。惺惺放纵,而真元缺缺。泯心泯意,非道也,而又何求?意绝气生,意至气止,意寂气胜,无意而气和,冲满天地,照彻乾坤,如此者,为政闷闷矣。

    意者,心之苗。情者,心之根。念者,心之发生。绝心而意泯,忘心而情寂,空心而念无。为道者,可不闷我之心,而妄求至道,其道远矣。

    嗟夫!欲学闷闷者,自求真心,忘其血心,而道成矣。

    治人事天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谓早复。早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此章尽性以俟命的工夫。

    治人者,治己之神。纯一不杂,念念归真,绝妄远思。清其内而心死,静其衷而意亡。神魂守舍,铅汞交加。听其天然,周旋于内。身与天同,气合日月,运用亦是周天之度,身形皆同湛寂之体,此乃治人也。

    事天者,清虚穷极之谓也。轻清而上浮,虚之至也。包罗万象,无不含容,穷之极也,谓之事天。

    人能治人事天,无他,莫如啬足矣。啬者,俭也。一俭则易于虚,易于空,易于无,俭则妄念不生。妄念绝而心死,则不耗其气也。

    夫惟啬,是谓早复其元,习静而气足。

    德者,道也。早能回其心意,静内潜修,反复元阳,不耗真一,谓之重积德。若能如此,重积乃德,则金水流通,先天到,而无处不克。百脉万窍,无不通连,而成一个空空洞洞的大光明窍矣。

    到了无不克时节,就入了湛寂之乡,无人、无物的田地,反不知其道之所以然者。空之至矣,则莫知其极。空之极,我不能知,极中又有生矣。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者。就是静极,方见无影无形的虚无矣。不静不能知,不静极不能见。静极见者,是有国矣。

    有了此个,则真一自投,不待意为者也。意至复灭,意尽复现。真一来投,则有母矣。其中生化之机,口不能言,惟有觉照。

    有母方能生化,生化不绝,我用就无穷。常生常化,内有天机,中合道机。我明玄理,听其自生自化,不耗于外,常固于中,可以长久矣。

    长久者,只要深静其性,固生其命。性根命蒂,从虚而入,从有而生,从空而成,生生化化,其用无穷,如此可以视长久之道也哉。

    治人事天,岂外此乎?总不过著而不著,不著而著,虚虚实实。生化之机,玄妙无穷,而道久矣。

    治大国章第六十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莅,音利。

    此章去心之谓也。

    大国者,身也。治者,虚也、空也。虚生明,空生慧。虚极、空极,阴阳合一。治身以虚空为主,不要顽空,而要虚空。虚有存,空有具,如此若烹小鲜,言其虚空易得也。

    莅者,到也,普遍也。周流世界,无不贯通。一团真一之气,一块乾健之精,通身化而为炁。性抱命,命孕于性中。休作释氏顽空,而道家一一有具。释氏去身存性,道家化身养性,皮囊化为一气,聚散无不有身。身若去,而我何存?道家如此之妙,如此之玄。

    人有魂魄,魂魄各一,故为人。魂魄合一,故为仙。魂魄不虚,故为鬼。魂魄能空,故为神。其鬼不神,我无心,而鬼难测,故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天地不能度我,而况鬼乎?

    其神不伤人。神者,虚也、空也。虚空为实,灵灵为神,故不伤人。人者,生也。神灵乃得长生,故无害也。

    非其神不伤人。杳冥湛寂之中,神不知为神,而我亦不知为我,故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以无心立脚,亦无意下手,心意窈然,故圣人不能伤人,如天地久也、神也、我也。

    神我合抱,入无寻有,有中返空,两无隔碍,俱不著于有。若存若亡之间,一气贯通,而周遍天下。至道至德,交感为一,同归于无极,以入玄玄之境,同归上清之乡。治身之要,虚空见矣,故德交归焉。

    大国下流章第六十一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欲,故天者宜为下。

    此章知彼知此的意思。

    大国、小国、天下,皆是我身。下上上流,合而为一。

    大国者下流。言其一身通透,无有隔障。

    阴阳交泰,天地感而为孕,抱合乾坤,而真成矣,谓之天下之交。

    天下昏昏默默,不知已有,而有自现。大凡此章虚能实,空能有,不待自作聪明,造作而成。

    小国者,虚无也。虚无通,天地成一大窍,玄妙而久,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者,乃得于玄,而通于道也。

    心者,虚中不昧,杳杳冥冥之中,存一真性。养和万物,蓄气于中,贯通于外,各得其宜,皆是玄妙的宗旨。如此行之,清静。外妄不生,内欲不动。澄于心,去其意,灰其情,则小人不敢犯。诚笃宜慎,皆为大道提纲。上下贯通,内外贞白,如此故与天同。故天者,宜为下。

    天下者,形也。大国者,性境也。小国者,虚灵也。形清静,则性生。性清静,则虚灵不昧。虚灵不昧,则慧剑铸。慧剑铸,则外魔不生。外魔不生,则内欲尽除。内欲除,则虚中静。虚中静,则万窍归通。万窍通,则入于世寂,而道成矣。故谓之大国下流,天下交,小国贯通也。此乃章中大旨,玄妙显然。而后人得之,可以进道成玄矣。

    道者万物之奥章第六十二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所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为天下贵。

    此章言道之不可量,难以测度者也。

    一气圆通,谓之道。道者,天地之包,万物之奥。天无道不清,地无道不宁。天有道,不言而高。地有道,不动而卑。万物无道不生,万物有道,所以化育。乾坤内外,无不有道,故为道之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天地万物,无不禀气而生,无不随气而化。人乃天地中之天地,可不以道为宝乎?舍气安能生乎?宝气安能死乎?噫!道者,气也。无阴阳之气,岂能化育而为天地、为万物者乎?道之宝也,即气为之宝。舍其气,又有何求?

    善人者,惜精惜气之人也。生死舍于腹外,形身之生死,不足惜。化身之生死,实可宝。善人之所宝者,此也。

    不善之人,从其实,就其有,随欲之生化,保目前之傀儡。

    美言可以市。市者,欲念也。欲念一起,便成幻境,如开市然。无欲不纵,谓之美言可以市。

    行者,贪心也。贪心一起,如火之上燃莫能灭,日纵一日,无有底止。人人可以纵之为不善,就如求有之人,祸发而己莫能知,日贪其有以为美,何能弃之?谓之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天子者,神也。存其神,养其性,以置三公。三公者,性也。性之枢动,感一气贯通,秉阴阳之升降,合天地之生育,得乾坤之正气。四大部洲,皆为一个,无有隔碍。虽有拱璧之障蔽,以先驷马之周流。贯通之后,不如坐进性守之道,听其反复阴阳。轮转日月,合乾坤周天之度,秉天地清浊之分,不言不动,无听无视,惟善以为宝。古之所以贵此道者,如此。

    又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不曰求,言其静也、凝也,无求于动。功到处,性现处,慧生处,内外虚白,自有天然之味以得。

    有罪者,贪也、妄也。去其贪,除其妄,以免外邪之侵,诸障之蔽,魔鬼之害。总而言之,去其心,断其欲,舍其贪,忘其意,灭其情,种种业债,不能侵犯。故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所宝。如此,以为天下贵。

    为无为章第六十三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此章动静合一,虚实并生。

    为者,不动而静。此上为字,为无为,是个空字。不动而静入于空,空中自有,谓之为无为。

    事者,不有而无。此上事字,事无事,虚中不作,入于玄。不有而无,入于玄,谓之事无事。

    味者,空中动,而我知其味。此上味字,味无味,动而复寂。空中动而复寂,谓之味无味。

    道之大者,充而塞乎天地。道之小者,敛而入于微渺。道之多者,无物不有。道之小者,无可闻、无可见、亦无可言,言其道不能测度。大小多少,亦难衡量。

    修道者,敛于内,不现于外。此人,人、鬼、神不能知。敛于内之小者,不见其大。敛于内之少者,不见其多,为道不彰。虽有加害,我不理之,若是乎报怨以德。

    图充塞天地,大之多之。先以清之、静之,安我之神,定我之性,还我之命。敛于内,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必先于其易,为其无物不备之大者。必先于其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而敛于内之细者。

    天下之难事。事者,道也。必先于其清之、静之之易。天下之大者,道也。必先于其湛之、寂之之细。由此观之,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充塞天地,贯满乾坤。与我合一之大,而道体是以成之。故轻言道者,易诺。得道者,必寡信。殊不知,道在何处?多易得者,始勤而终怠,终无一成,故多难。

    是以圣人始终如一,不易、不细,若是乎挟泰山而超北海,如此犹难之。常存固心,为无为,而无不为。事无事,而无事不事。味无味,而无不味。若是的圣人,故终无难成。其大而塞乎天地,小而入于微渺。多而无物不备,少而不见不闻,无可言之道也。

    其安易持章第六十四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于不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此章混合阴阳,收敛天地万物,合周天之度数,满卦内之爻象,返之于未有,与混元合抱的意思。

    念无念,心无心,情无情,欲无欲,物无物,我无我,如此才能安。一毫著安而不持,万缘不有,谓之安而能持。持字,不要看易了,要先难于安,才能易持。

    兆者,了然明白,常常昏默,而若不明。其未兆,明而不默,因其思也。思动则筹于心,言其太了然明白,而不若愚,故谋易生。

    脆者,日夜不放,存心意于运用。日耗其思,则心不下,谓之脆。脆则魔生,至于我之真,崩而裂之,其形易坏。

    微者,稍有心神,使我不下。此皆道之病也,无心则无病,学玄者可勉之。

    如此病多,将何修之?默而为,诚而守。无念而行,为之于不有。寂然无我,冥然无人。治之于未乱之先,无为心不乱,无作意不驰,无功情不种,如此始可以言道矣。

    道乃何为?金也、木也。金生于水,木生于火,得水火而交并于土。交并者,不为不作,听彼之天然,随气之运用。不知不识,湛若天之清,冥若地之宁。听生于毫末之初,发萌于无始之前,慎笃于我,谓之合抱。合抱之木,即是一点之真,静极而生毫末之闲,定极而降一气之初,谓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者,二土成圭也。还九之数,起于水,降于火,抱合而为圭。台,即圭也。二气交泰,累于中土,合成太极。从太极中,返于无始,即此物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譬言道之不骤行到也,骤则易败,迟则难来。要不闲,常常温故,时时在念,刻刻在心,不可须臾离也。临物不著,临事不染,亦不要死死坐定。为者易败,执者易失。全在着而不著于外,清心静意于内,是以为作者。执著者,避阳就阴之病也。

    圣人无为亦无败,无执亦无失,何也?因其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空空洞洞,二个气象。有有无无,两段景象。圣人学道如此。

    民之者,气也。若有则败,若无成矣。从事,是有了。民之从事常于几,故败之。

    慎终如始,言其先静而后静中虽有景象,从静中而来,亦从静中而返,本来面目,庶乎不失。

    圣人学道,全在于心。心静,故无败事。心静,欲才不欲。

    毫发不生,谓之欲不欲,故不贵难得之货。

    心静故愚,愚故不学,谓之学不学。道从何学?亦从何传?心静似愚,即道也。将何学焉?故学不学。

    学不学,复我本来,与众不同,故复众人之过。生兮动兮,长兮灭兮。随阴阳之气,听其自然之始。天地万物,总不过二气化育,故辅万物之自然。因有败有失,听天然而不敢为。

    古之善为道章第六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能知此两者,亦楷式。能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于大顺。

    此章浑然自得而得在,寂然自守而守成。

    窈窈冥冥,默默常存,与混沌符合,非以明民。民者,气也。为道之士,非以明气之往来升降之理,要混然不动,万象皆空,自有一番景象,何必求明民之说耳。明中若愚,故将以愚之。如今修道之士,只求于说,不务无为。为气之枢转,自难主持,故民之难治可知矣。

    智者,明白了然谓之智。俗语有云:聪明反被聪明误。学道者,愚而能笃,诚而能守,以智治国则国失。国者,身也。太明,为国之贼。似愚非愚,若不笃而诚者,是不以智治国之人。身形康健,容貎温和,三宝内固而不泄,身享太平,无魔侵害,如天地皆春,长生不死,皆因湛寂窈然。空洞无为之道也,谓之不以智治国,为国之福。

    古之善为道者,故能知此贼、此福之两者,就楷式了。楷式者,清静而安,高明而和。不言不动,无有无无。湛然常寂,非白非青。真常坚固之体,金刚不坏之身,谓之楷式,与道同体然。

    如是能知楷式者,是谓玄德之道。玄德者,仰之弥高,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致中和之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古之善为道者,必慎其独也。如此,可谓深矣、远矣。

    天地万物,俱从顺生,惟道逆之,谓之与物反矣。如是,乃至于大顺,从逆而顺,从顺而生,复返于逆,归于太玄,入于上清,保合太和、混沌之体也,谓之乃至于大顺。嗟夫!善为道者,难矣哉。

    江海为百谷王章第六十六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此章以退、以弱、以柔、以和为主。

    江海者,水之聚也,言其水善下之。故百谷者,天地万物也。水为天地之脉,为万物之滋,是以借水而譬之。水之最退、最弱、最柔、最和,天地万物,不能强之,不能远之。言其道与水同体,似退、似弱、似柔、似和,故水为百谷王,道亦然之。何也?水之善下,故耳。道之能逆,故耳。

    水之体,柔而不绝。道之体,柔而长生。总而言之,清之、静之足矣。

    水能川流不息,故以水譬之,水之势故然。是以圣人在上位而不骄,顺乎民情。学道而不骄,顺乎一气。圣人故欲上民,先以下之。故欲顺民,先以和之。故不重不害,居上以退、以弱、以柔、以和,则民无变。道以退、以弱、以柔、以和,则气不骤,故无重无害。无重无害,则民不争,则气不散。

    以清以静,居上之体,守道之要,譬言天地万物莫如水,道莫如气,气莫如心。心死道存,心默道守。

    安如泰山,稳如磐石,万缘不挂,毫发不染,莫如静。静则无争,除水之外、道之外,莫能如是无争,故莫能无争。不争则不害,不害则不重,不重则不前。而先后之不前,则不下。不下,则居上不骄。不骄,则能为百谷王。能为百谷王者,无他,言其善下也。善下者,为水为道,故以江海言之。是以圣人莫能与争。

    天下皆谓章第六十七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此章言道之微末,世人罕知,皆谓之大,大不足以进道,微足以进之。

    天下,指众而言也。天下皆谓我大,故似不肖。不肖者,言我大而不微。殊不知,正所谓道。

    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

    其字,指道而言。细字,言道之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修道者,笃慎谨守,无不合道。

    何为道?我有三宝,笃慎之人,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者,惇厚也。俭者,素风也。不敢为天下先,退守也。仁厚和顺、清静无心者,能之。忘物忘形者,能之。舍己从人者,亦能之。慈虽敦厚,内有勇存。俭有素风,其量含洪。后常退守,自广自大,人莫能知。

    慈故能勇,无勇空柔,故不成。俭有素风,常素不强,空温不成,退而不先,空守无益,若图勇广而不柔和,若图先而不后,如是者,其器不长。器者,中宫也。

    勇广而加乎先,死矣。夫岂不嗟乎!和柔退守而固,刚柔相当,阴阳合宜,乾坤有序,夫妻和合,子母不离,全在乎不肖,天可保也。以慈恒存,总不过退守灰心。柔和绝意,慈俭断情,故六贼不侵,三尸无害。我以空防之,不假门户,从何入来?故曰清而慈,静而俭,忘形物而不先。

    嗟夫!道之大矣、微矣。人不知其微,而皆曰大,故不肖。不肖久矣,总皆谓之慈也。空虚若有,实中还无,故器成。器成不死而曰道,惟守慈可以长生。慈者,谨慎笃厚,内和其光,外敛其形,内外贞白,是谓慈。众皆曰:大而不肖。道成者,不肖久矣。

    善为士章第六十八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此章以清更静,以弱更柔的意思。

    善为士者,士字,作道字看。善能固守道者,似天之虚、地之宁,山静水清而不武。不武者,静极不动也。善为道之士,至清而不动。

    善战者,听天机之自然,不假造作,无系于心,无关于情,无动于念,听天机之自转,无毫发之染,故不怒。

    善胜敌者,强则多败,柔则克之。以气御气,无种于情。不假乎争,空中胜之。无里争之,以无以空,故不争。

    善用人者,人,即是先天。到无为处,我不能用乎人,人不能用乎我。随二气之周流,任五行之运动。不用修为,而为之下。如此者,是谓不争之德。德者,道也。不争之德,即是无为之道。如此者,是谓用人之力。

    静极炁生,炁生神化,神化归空。力者,道力也,如是谓用道之力。如此者,是谓配天。天以无为而治,道以无为而成,玄妙合天,谓之配天。

    古以淳化之风,道以淳化而成。天之高也、虚也,古之淳也,道之玄也,皆到至极精微之处,谓之配天。

    古之极,皆从一善来,故能不武。善战不怒,胜敌不争。能用人之士,为下者,故能配天,古之极。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衰者胜矣。

    此章随天机之舒动,任阴阳之运行,不待造作而为道。借兵以喻气,言道无用心处,无着意处。

    用兵有言,起下文之意。

    修真者,不敢为主。主者,用心着意是也。客者,我真也。清静天真,候二气来升,不敢勇于前,而退于后。一段中和之气,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在乎精粹纯一,常处中和的景象,是谓行无行,攘无臂。

    任天河之水流,仍无敌。待他生,而我方迎之,执无兵。他虽胜,我以柔制之。我若以意迎之、心取之,是我轻敌也。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者,几丧吾宝,致崩于鼎,漏于真,大道失矣。皆因抗兵相加之故,而不能胜。衰弱退后者,胜之。用兵无他,中和而已。

    吾言甚易章第七十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此章我知我有,人知我无。我行甚易,人言我行难。大道贵于己知,不公天下。

    吾者,我也。我非我之身,即我之神也。定于性,静于神,定静恒常,我难言妙。虽难言易,而行甚易,谓之吾言甚易。

    道难乎知,知者易行。我知其易,天下莫能知。天下者,一身也。炁生于混沌,入于冥忘。昏默之中,不知我存,故莫能知。昏默之中,无有运用,随天机之自动,我不能为主,故莫能行。

    言者,口口相授。片言一语之中,指点一二,就有了宗旨,有了把柄,谓之言有宗。

    君者,心也。万事从心,心存意在,心死浑忘,浑忘之中,自有主宰,历历自验,谓之事有君。

    夫惟无知乃能成道,是以不我知。独修独行,孤陋寡闻,坐如磐石,性似太阴,气若长河,川流不息之中,惟我自乐。知我者,是以希。希我知者,是以自贵。

    古之圣人,是以被褐而外若无为,内实怀玉。玉者,虚灵之至宝,无为之至真。我之怀我之宝,怀我之真,是以天下罕知者矣。

    知不知章第七十一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此章是以无言开化,无为修身。

    圣人知道,实无所知。无所知,斯为真如。上等之人,不知其言,不知其修,故不知为真知。俱在先天中,一炁运行,五行自转,阴阳无意而和,造化无意而成。如此观之,有何知之?是以不知为知,真知者不知。真知之人,夙根清静,谓之上,上不知之。溺心者,专意者,死死运行,是为我病。

    夫惟二字,解作这个二字。如此死死运行,溺意专意者,不随天机自动,灵神自舒,强为我知,是以病,这个才为真病。

    清心静意者,忘物忘形者,立命于虚无,存性于空灵,坐如磐石,气若流水,四时无寒无暑,人以我为病。如此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人亦病之,病是以不病。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大威至矣。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惟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此章一团至理,一团玄妙,劈邪归正之说。

    民者,先天至宝。威者,使也,用也。至道无使,至玄无用,冥然自生自化,不待做作有为之事。虚灵至极,明其心,见其性,先天自生,流贯天下。意不使,心不用,至宝不畏其威,如此,大威至矣。

    狭者,限于所,存于处。大道无所处,待先天见,自有着落,命即存矣,谓之无狭其所居。

    先天见,万国九州,无不通透畅然。性命从此合一,归于虚无之中。按天地之度数,合日月之仪。秉乾坤之象,符阴阳之气。同四时之生,化肃杀之机。长长如是,不假间断,谓之不厌其所生。

    夫惟,是这个二字。这个不厌,方是大道。是以道祖圣人,成道如此之不厌。不厌者,无止其所生,无厌其所化。自生自化,内合天地阴阳之理,外成山岳不动之形。外静自然之静,内动自然之动。

    是以圣人自知其有,而不自见其形。自爱其道,而不自贵其形。是以圣人,去彼之形,而留此之真。血化膏,心化虚,形化气,而成自然之真。去彼之假象,存此之真形。圣人修道,不畏威,也如此。

    勇于敢章第七十三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此章清静自然工夫,无为至玄的大道。

    勇者有三:有血气者,有强暴者,有果断者,此世之勇也。惟修真之勇,割爱坚固是也。勇于敢,则身心为利名所牵,命故杀矣,先天尽矣,三宝耗矣,真元死矣,故杀。虽勇未坚,此也,谓之勇于敢则杀。

    心静而空,意绝而忘,情欲断而无。常存柔弱中和,无世尘所染。戒慎恐惧之心,常常清静虚无,与天同体,则真元来朝,一气周流。无毫发所染,湛寂自然。任二气流通,日月共照,其道乃得。勇于不敢者,此也。

    天地坏,而真灵不崩,世世长存,谓之活也。内清真朝,内静气固,清静养神,灵虚死心,谓之活也。只有性存,命来固蒂,谓之活也。何也?言其利则杀,故害。天之所恶,盗其至宝,而不同天行事。天之所恶,风也、云也,迷乎宇宙而不清。天之所恶,雷也、电也,震乎六合而不宁。言人之好动而不善静,易迷而难清,此天之所恶也。天者,我灵也。意取耗其真,心存耗其精,息通耗其气,内运耗其神,如此者,我之真灵所恶也。天,即我真也。我之真,精一纯粹,孰能知此者,孰能知此故,孰能知天恶。好动务有者,勇于敢也,故天恶之而杀。清静自然,笃慎谦柔,中和之勇,勇于不敢者,故天不恶而活。勇于敢者,易进而不成。勇于不敢者,难进而易就。

    是以圣人犹难之,何也?圣人体天合道,清虚混元,故似天道不争而善胜。胜者,起也,来也。至宝来,而天下暗迷,则炁即混沌不分。二炁交合,成为太极。五行运动而有,归于虚无而成。无极与道合真,湛然常寂,而为之天道。不争而善胜,天道既不争矣。不争,即不言也。不言而善行,不取其意,不用其心,而真炁合一,自然来矣。

    是以圣人犹此之难,故不谋于有,不谋于心,不谋于意,而谋于湛寂杳然,混然一体,不知其道,不知其玄,而天网恢恢。恢恢者,死心之谓也。天者,我也。网者,昏默无主之谓也。疏者,忘物忘形之谓也。物形既忘,而真心不失。而字,指形物言,莫当虚字过文看。

    我之真,昏默不醒,形物不分。不失真性,常存真心,了然至道,何杀之有?何恶之有?何争何言何取而谋之?故无利,而害不生。以此常活,谓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之勇也。

    民不畏死章第七十四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孰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有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惟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奇,音稽。斲,音捉。

    此章清静心地,割断爱根。虚无下手,实处著脚。以空还空,实有所得。得后返空,寂然至道。

    民不畏死,民者,气也。清静惜气,内秉中和,外无耗散,坦然自固。与天同久,湛然常存,何死之有?谓之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惧,因人从顺道,不返于逆,日耗真元,故常耗而不固。年年不惜,日日不保,以至于老。枯朽之,槁槁乎岂不死乎?自取之,奈何反以死惧。

    若使民常畏死,孤寡而不和,阴阳而不合,万物而不生。

    为之奇者,不能偶矣。奇者,阳也。偶者,阴也。阴阳合而成道。吾者,我也。

    吾得孰而杀之?吾得至道,孰能杀害之?至道有形无质,有影无迹。我得其妙,谁能杀之?

    孰敢常有司杀者,有司者,我之心也。我死其心,使其无主,勿起思妄,勿起杀害,勿起执著,常常平等而不动,孰敢使有司而杀者,必无是理也。总不过清静自得,无使我之心,乱我之至道,谓之孰敢常有司杀者。

    杀,是乱其本心,无所不为。自耗真元,自取其死而杀之,谓之杀。

    夫代有司杀者,是我随心转动,不能自主。我害我也,谓之代有司杀者。我害道也,谓之代有司杀者,故杀。

    大匠者,巧工也。巧工之人,玲珑其心,虚灵其神,贯通其意,无所不作,了彻于胸。若使愚蠢之辈,代而作之,必害其事,故杀之。苟能免其害者,希有不伤其手矣。譬如人之为道,巧精、巧炁,而又巧其神。虚无自然之理,空洞自玄之妙,湛寂贞常之道,天然自得,与天地同体,与日月合期,阴阳自然好合,五行自然流贯。内秉至道,外合真全。假使有作之辈,昼夜运行,后天抽添谷气,犹如愚蠢之辈,代大匠而斲之,未有不害其生也。如有作者,不明至道,随心搬弄,未有不死者也。只要惜精、惜气、惜神,尽性以俟命,命归而返合于性,打成一片之为道也。果如是,民不畏死,何惧之有?故以大匠譬之,代之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民之饥章第七十五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切,是以轻死。夫惟无以生为者,是贵于长生。

    此章以无为自化,不求生而乃长生。

    民者,我也,气也。我不食,饥从何来?以其惜气保身,闭五官之门,固我真之室。人若大开门户,贪好五味,日渐一日,习气太甚,是以饥之。人饥者,以其爱身之故,殊不知反受其殃,以其死故。若求长生者,上者心也随分食禄。心不贪求,口不贪味,一心内照,是以不饥。以其心食税之多,税者,敛也。人之不食,畏其生也,不是要人辟榖,是要人一心内固,不贪不求。食而不知其味,一心向道,故无饥也。一心贪求,是以饥之。挐思食之心思道,何道不成?挐税食之心税身,何身不久?如此,才叫个不饥。

    民之难治,因我之思多、心多。思多则欲生,心多则事不了。欲静、事清,民岂难治?以其上之无为,明心见性。气有顺逆,以无为自化,则和于中,静于内,安得不治?虽无为,而心不死,是以难治。不是教人瞎坐,肉心死而真心见,无为化为有作。有作者,天然自动之机。阴阳随分之化,乾坤从无而生坎离。坎离得混元之气,而合至道。于是复返于清静,外无息而气内输,淳化之极,何难治之?虽无为而入禅,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何也?以其求生之切,未饥先思食,食到思甘。未寒先思衣,衣到思丽。见色思淫,见财思富,富到贪之。身安思禄,禄到求爵,爵高思寿。五金八石,终日服之。学彼延年,无所不至。此求生也,求存世也,殊不知反害其生。何也?因贪因求,日费其思,遂耗其阳,日渐一日,是以轻死。欲得长生,无是理也。欲求长生者,何法治之?无税其食,无空无为,无求生之切。一心内固,外无贪求,内外贞白。贞白者,夫惟无以生为者,是不求生而固道。道存者,故不死,是贵其生也。苟能如是,宁有死乎。

    人之生章第七十六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刚。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弱则共。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此章教人惜气内敛,藏神内用。中和修身,无为养道。

    人乃寄天地中一物耳,物有长久者,有速败者。人之生也,死之门。死也,生之户。人秉天地之秀,得阴阳四时之气,感父母乾坤之精,皆是一派中和之气。生而为人,养而成体,长而成形,得道以成仙,失道以为鬼,俱在和与不和之间,在己之修为而已。

    己之修为,其柔弱也,故生。其坚刚也,故死。于是方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刚。无他,在于中和二字之间。人生柔弱者,外则能保身,内则能炼神。坚刚者,外则能杀身,内则能死神。人之修行,譬如藏物,封固坚者,无风雨霜雪之苦,故长存。露于外者,有日晒夜露之苦,故败之。人若体此修身,中和惜气,平等敛神,死生二路,在我之柔弱、刚坚之中,其柄在我不在天矣。

    人若有为者,强而行之,是用心用意,坚执刚勇,一头行去,无返避之心,谓之其死也,坚刚。

    人若无为者,忘心灰意,听其天然,不假修为,道自混元,谓之其生也,柔弱。

    苟能体此行之,则生而不死。不能如是,则死而不生。去其坚刚,忘其柔弱,则不死不生。

    草木万物之生也,柔脆。万物之中,无不中和。言其不行不动,不睹不闻,不言不食,感天之雨露,得地之和气,无风折之,春夏长于外,秋冬敛于内,故来春尚有生气,谓之柔脆。

    其死也,枯槁。言其可玩之材,可用之质,人之爱也、慕也,不能忘情于他,故遭人取之。因他之美质,故枯槁矣。

    又一等不得天地之气,又无雨露之施,日暴之,风折之,不枯已槁。已而何?譬人之不修,譬人之丰衣玉食,功用于外,不修于内。万物之枯槁,由人之死而不生。人之死而不生,由万物之枯而槁矣。二理一也,只在和与不和闲耳。和者,退也,无用也,无材也,无心无意也,无物无形也。一团混元之气,敛神惜精之谓也。

    嗟夫!柔弱者,生之徒。坚刚者,死之徒。是以客气胜和,有为害中。心意使之然也,谓之兵强则不胜。

    木者,和之根,中之苗。根苗中和,内外共敛,谓之木弱则共之。

    强而大者,处下以为鬼,故死之然也。柔弱者,则居上以成道。无他,明于心者,谓之柔。见于性者,谓之弱。和于中,谓之生。明心见性,生生不已而成道。迷于心者谓之坚,乱于性者谓之刚,不和于中者谓之死。迷心乱性,死而已矣,上下于此明矣。

    天之道章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此章平等待人,平等修己。言人道、天道,不过一理,皆是致中和的道理。

    天之道,不言而高,不名而尊,不动而大,此乃天之道也。

    天之道,犹张弓乎?弓者,中也。入矢为中,不高不下之谓中。力大而放,则射。射者,去也,不为中。力小而不满弦,弦不满,则不中。天之道,犹之乎弓也,不过、不及之谓也。过者不为中,不及者亦不为中。天之道,中而已矣。不足者,补其足以为中。有馀者,损其馀以为中。是以天道如此,人道若如之,即合天道。

    如今人道,则非也。不中不和,见有馀者,损之。不足者,亦损之。自恃其强壮,殊不知损之又损,安得有馀?人若合天道,内固中和,随先天之自然,不言不动,而中其的。若是者,孰能以有馀奉天下?能以有馀奉天下者,唯有道则然也。有道者谁乎?是以古之圣人,唯圣人能以有馀奉天下。何也?因其为不自逞,不自恃其有馀,功成不自居、不自处。其下也,因其能合天道,犹之乎张弓者然,不遍不倚之谓也。

    故古之圣人,内省不有,随乎混元以自修,故不自见其贤也。因退修自固,以中和体天,而合天道。补不足,损有馀,而合张弓。张弓者,中而已。

    凡人修道,内外合天,气秉于和,而居于中,天道、人道尽矣。故道祖以张弓譬之,不过一中也,已矣。通章一中字尽矣,道德五千,亦一中字尽矣,离中字即非矣。

    天下柔弱章第七十八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此章教人以柔、以弱修身,以和、以中修道。

    天下之至弱者,莫过于水。水之性柔,体水之柔,修道乃得。天下之至坚刚者,土也。万物不能强土,惟水能之。水之柔,能克刚,故譬水也。

    水者,人之性。万情万欲,千心千意,性能治之。性若水,心地清静。性若水,形骸随之。水能长养万物,性能收伏身心。水能滋土,性能固道。无水土烈,无性道分。

    道者,心也。性不存,心外驰,故分也。心分,道安在哉?用心者非道,离心者亦非道,故譬言天下柔弱莫若水。

    性非气质之性,清静天命,本来之性,故坚强莫如水。谁能行此水者?谁能胜此水者?谓之莫能行、莫能胜。人若存性,孰能行之?孰能胜之?故柔弱胜刚。

    圣人云:柔弱者,社稷之主,天下之王。社稷,我之身也。天下,我之形也。性柔弱,心能和之。心和气固,气固道存,道存真心现。真心现,方知玄里微妙,如水之川流不息,无风浪静之谓也。

    天下水之柔弱,如性之中和。水之川流,如性之炁运。水之恬淡,如性定而气固。水之渊源,如性之默默。水静鱼潜,性定命伏。何水无鱼?何性离命?水聚鱼藏,性存命固。如此类推,性命之理毕矣,故柔弱莫若水。

    修命莫如性,命乃人之根,性乃命之苗,土乃万物之父,水乃万物之母。无父不生,无母不养。命乃人之父,性乃人之母。无父不固,无母不成。水不能离土,性不能离命。水土滋生万物,性命炼成汞铅。人若体此,道立成矣。

    和大怨章第七十九

    和大怨,必有馀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此章克己修为,笃慎自守。和怨于人,而不自取之也。

    和怨于人,必有馀怨,安可为克己笃慎者也。善修己者,自潜自固,不亲于人,如是,可以为善矣。一亲于人,则有怨于人,不亲则不怨矣。如是,不和大怨,庶可以为善乎?和者,偏爱也,偏亲也。不偏著中,则无馀怨矣。

    是以圣人修己,如此无偏无斜,而执左契。责己而不责于人,惟有德者,司其契矣。

    无德司彻,不与上天同德,故司彻矣。契者,普遍也。天道无私,普遍而无亲。人道偏倚而亲爱,故有馀怨。人能体天之无亲,不偏不倚而执中,常存普遍之心,与天同善矣。

    天道无私、不亲,无馀怨而常善,故常与善人同矣。道君之意,教人内秉中和,外安磐石。不偏不倚,无爱无亲。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故无和大怨,而无有馀怨,可以为善,而同天之无亲也。惟圣人能司其契者,能之与天同德矣,故常与善人。

    道与天合矣,故无和大怨。而无有馀怨者也,无他,不言不动,无视无听之谓也。

    小国寡民章第八十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此章教人知方所,知运动旋转之机。毋得空无,方为不死之玄机。

    小国者,中之中也。寡民者,气之深也。器有什伯,非止一处,皆傍门导引之法也。可以一己之功,久必误矣,非圣人流传之法,故而不用。

    虚里能见小国,气静而知寡民,此至道微妙,非什伯之器。静极小国见,气深先天起,那时方知先天大国,自然玄妙。运动周流,一窍生百窍,百窍生千窍,万窍一一贯通,皆成大窍。此时光照十方,虚无大地,谓之小国寡民。

    何必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也,又何必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远徙者,存想之功。何处起?何处凝?谓之远徙。著心用意,谓之重死。使民者,行气之说也。人能小国寡民者,虽有三车、三关度数之说,无所以意乘而用之。虽有文武、甲兵之说,无所以心陈而用之。

    修至道者,深其气,返淳化之风,朴素以复古道。如是,清之极、静之极,清静至极,无心自动,无意自行,随天然使民复古道,结绳而用之。结绳者,一团混元之气也。清如斯也,静如斯也,方动自然运动。运动时,方知其味之甘,其服之美,其居之安,其小国寡民之俗之乐。

    邻国者,我之形也,相望而化为清虚之境也。鸡犬者,我之心意也,相闻而化为太清之地也。如是,安于大定不动,而复返清静,归于无始之先,谓之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者,与道合真也。

    信言不美章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辨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此章言圣道无声无臭,不睹不闻,极矣、至矣。

    信者,诚也,信于言而不为美。美者,鲜也,美于言而不为信。至道少言,至玄寡语。少言寡语,至道立基。

    辨者,分剖也。善者,存道也。有道之士,不分人我,谓之善者不辨。

    能辨别明白者,务于外,聪明外用,日耗元精,不能默默自守,为无道之不善也。

    知者,聪明过人,博览世事。而不为知道之善者,精神全用于外,不能笃慎固守,与道相离,谓之博者不知。

    言其善道者,不睹不闻,无言无动,那善道的圣人,何常存睹之心?虽不睹,而实内睹矣。何常存闻之心?虽不闻,而实内闻矣。何常存多言之心?虽不言,而实有言矣。何常存不动之心?虽不动,而实内动矣。

    圣人之心,空空洞洞,无毫发挂虑,心地光明,内外贞白,谓之圣人不积。故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言其圣人之心,与天平等,济人利物而无害。

    圣人之为道也,中和而不争。言其不博、不辨、不信固己。不博、不辨、不信,故心地不积。心地不积,故圣人善为道者,故不争。不争才与天平等,平等才不分人己,济利而不害。

    吁!圣人之心,美矣、善矣、知矣,中和而合道矣。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