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诊家枢要最新章节!

    脉象大旨

    脉者气血之先也。气血盛则脉盛。气血衰则脉衰。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气血微则脉弱。气血平则脉治。

    又长人脉长。短人脉短。性急人脉急。性缓人脉缓。左大顺男。右大顺女。男子尺脉常弱。女子尺脉常盛。此皆其常也。

    反之者逆。

    左右手配脏腑部位

    左手寸口。心小肠脉所出。

    左关。肝胆脉所出。

    左尺。肾膀胱脉所出。(命门与肾脉通)

    右手寸口。肺大肠脉所出。

    右关。脾胃脉所出。

    右尺命门(心包络手心主)三焦脉所出。

    五脏平脉

    心脉浮大而散。肺脉浮涩而短。肝脉弦而长。脾脉缓而大。肾脉沉而软滑(素问。心平脉。累累如连珠。如循琅 。

    此长滑之象也。心为肝子。脉不离弦。故仲景谓心脉洪大而长。肺脉涩短。是动力不盛。而形体铺宽也。)

    心合血脉。心脉循血脉而行。持脉指法。如六菽之重。按至血脉而得者为浮。稍稍加力。脉道粗者为大。又稍加力脉道阔软者为散。

    肺合皮毛。肺脉循皮毛而行。持脉指法。如三菽之重。按至皮毛而得者为浮。稍稍加力。脉道不利为涩。又稍加力。

    不及本位曰短。(涩只是来势不勇。短只是宽软不挺。)

    肝合筋。肝脉循筋而行。持脉指法。如十二菽之重。按至筋而脉道如筝弦相似为弦。次稍加力。脉道迢迢者为长。

    脾合肌肉。脾脉循肌肉而行。持脉指法。如九菽之重。按至肌肉如微风轻 柳梢之状为缓。次稍加力。脉道敦实者为大。

    肾合骨。肾脉循骨而行。持脉指法。按至骨上而得者为沉。次重而按之。脉道无力为濡。举指来疾流利者为滑。(濡是脉体之柔润。非脉应指无力也。)

    凡此五脏平脉。要须察之久久成熟。一遇病脉。自然可晓。经曰。先识经脉。而后识病脉。此之谓也。(五脏平脉病脉死脉。素问玉机真藏平人气象两篇。言之至详且密。此文所叙。乃从难经录出。其义未全。)

    四时平脉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长夏四季脉迟缓。

    呼吸沉浮定五脏脉

    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其脉在中。心肺俱浮。浮而大散者心。浮而短涩者肺。肾肝俱沉。

    牢而长者肝。濡而来实者肾。脾为中州。其脉在中。因指下轻重以定五脏。

    即前所谓三菽六菽之重也。

    三部所主

    (九候附)

    寸为阳。为上部。主头项以下。至心胸之分也。关为阴阳之中。为中部。主脐腹 胁之分也。尺为阴。为下部。主腰足胫股之分也。凡此三部之中。每部各有浮中沉三候。三而三之。为九候也。浮主皮肤。候表及府。中主肌肉。以候胃气。沉主筋骨。候里及藏也。

    诊脉之道

    凡诊脉之道。先须调平自己气息。男左女右。先以中指定得关位。却齐下前后二指。初轻按以消息之。次中按消息之。再重按消息之。然后自寸关至尺。逐部寻究。一呼一吸之间。要以脉行四至为率。闰以太息。脉五至。为平脉也。

    其有太过不及。则为病脉。看在何部。各以其部断之。

    凡诊脉。须要先识时脉胃脉与腑脏平脉。然后及于病脉时脉谓春三月。六部中俱带弦。夏三月。俱带洪。秋三月。

    俱带浮。冬三月。俱带沉。胃脉。谓中按得之。脉和缓。腑脏平脉。已见前章。凡人腑脏脉既平。胃脉和。又应时脉。

    乃无病者也。反此为病。

    诊脉之际。人臂长则疏下指。臂短则密下指。三部之内。大小浮沉迟数同等。尺寸阴阳高下相符。男女左右。强弱相应。四时之脉不相戾。命曰平人。其或一部之内。独大独小。偏迟偏疾。左右强弱之相反。四时男女之相背。皆病脉也。凡病脉之见在上曰上病。在下曰下病。左曰左病。右曰右病。左脉不和。为病在表。为阳。在四肢。右脉不和。为病在里。为阴。主腹藏。以次推之。

    凡取脉之道。理各不同。脉之形状。又各非一。凡脉之来。必不单至。必曰浮而弦。浮而数。沉而紧。沉而细之类。

    将何以别之。大抵提纲之要。不出浮沉迟数滑涩之六脉也。浮沉之脉。轻手重手得之也。迟数之脉。以己之呼吸而取。

    滑涩之脉。则察夫往来之形也。浮为阳。轻手而得之也。而芤洪散大长濡弦。皆轻手而得之之类也。沉为阴。重手而得之也。而伏石短细牢实。皆重手而得之之类也。迟者一息脉三至。而缓微弱皆迟之类也。数者一息脉六至。而疾促皆数。

    之类也。或曰滑类乎数。涩类乎迟。何也。然脉虽是而理则殊也。彼迟数之脉。以呼吸察其至数之疏数。此滑涩之脉。

    则以往来察其形状也。数为热。迟为寒。滑为血多气少。涩为气多血少。所谓脉之提纲。不出乎六字者。盖以其足以统夫表里阴阳冷热虚实风寒燥湿脏腑血气也。浮为阳为表。诊为风为虚。沉为阴为里。诊为湿为实。迟为在藏。为寒为冷。

    数为在府。为热为燥。滑为血有余。涩为气独滞也。人一身之变。不越乎此。能于是六脉之中以求之。则疚病之在人者。

    莫能逃焉(内经以滑为血少气多。涩为气少血多者。盖气盛而血不能壅之则滑血壅而气不能行之则涩也)持脉之要有三。

    曰举。曰按。曰寻。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委曲求之曰寻。初持脉。轻手候之。脉见皮肤之间者。

    阳也。腑也。亦心肺之应也。重手得之。脉附于肉下者。阴也。藏也。亦肝肾之应也。不轻不重。中而取之。其脉应于血肉之间者。阴阳相适。中和之应。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见。则委曲而求之。若隐若见。则阴阳伏匿之脉也。三部皆然。

    察脉。须识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不明此六字则阴阳虚实不别也。上者为阳。来者为阳。至者为阳。下者为阴。去者为阴。止者为阴也。上者。自尺部上于寸口阳生于阴也。下者。自寸口下于尺部。阴生于阳也。来者。自骨肉之分而出于皮肤之际。气之升也。去者。自皮肤之际而还于骨肉之分。气之降也。应曰至。息曰止也。明脉须辨表里虚实四字。

    表阳也。府也。凡六淫之邪。袭于经络。而未入胃府及藏者。皆属于表也。里阴也。藏也。凡七情之气。郁于心腹之内。

    不能越散。饮食五味之伤。留于腑脏之间。不能通泄。皆属于里也。虚者。元气之自虚。精神耗散。气力衰竭也。实者。

    邪气之实。由正气之本虚。邪得乘之。非元气之自实也。故虚者补其正气。实者泻其邪气。经所谓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此大法也。

    凡脉之至。在肌肉之上。出于皮肤之间者。阳也。府也。行于肌肉之下者。阴也。藏也。若短小而见于皮肤之间者。

    阴乘阳也。洪大而见于肌肉之下者。阳乘阴也。寸尺皆然。

    东垣云。不病之脉。不求其神。而神无不在也。有病之脉。则当求其神之有无。谓如六数七极。热也。脉中(此中字浮中沉之中)有力。(言有胃气)即有神矣。为泄其热。三迟二败。寒也。脉中有力。(说并如上)即有神矣。为去其寒。若数极迟败中。不复有力。为无神也。将何所恃邪。苟不知此。而遽泄之去之。人将何所根据而主耶。故经曰。脉者气血之先。气血者人之神也。善夫。

    脉阴阳类成

    浮不沉也。按之不足。轻举有余。满指浮上。曰浮。为风虚动之候。为胀。为风。为 。为满不食。为表热。为喘。

    浮大伤风鼻塞。浮滑疾为宿食。浮滑为饮。左寸浮。主伤风发热。头疼目眩。及风痰。浮而虚迟。心气不足。心神不安。

    浮散。心气耗。虚烦。浮而洪数。心经热。关浮。腹胀。浮而数。风热入肝经。浮而促。怒气伤肝。心胸逆满。尺浮。

    膀胱风热。小便赤涩。浮而芤。男子小便血。妇人崩带。浮而迟。冷疝脐下痛。右寸浮。肺感风寒。咳喘清涕。自汗体倦。浮而洪。肺热而咳。浮而迟。肺寒喘嗽。关浮。脾虚。中满不食。浮大而涩。为宿食。浮而迟。脾胃虚。尺浮。风邪客下焦。大便秘。浮而虚。元气不足。浮而数。下焦风热。大便秘。(诸脉指下真形。与其主病。俱少所发明。读者当以意测之。推见其本。乃为有得)

    沉。不浮也。轻手不见。重手乃得。为阴逆阳郁之候。为实。为寒。为气。为水。为停饮。为 瘕。为胁胀。为厥逆。为洞泄。沉细为少气。沉迟为痼冷。沉滑为宿食。沉伏为霍乱。沉而数内热。沉而迟内寒。沉而弦心腹冷痛。左寸沉。心内寒邪为痛。胸中寒饮胁疼。关沉。伏寒在经。两胁刺痛。沉弦。癖内痛。尺沉。肾藏感寒。腰臂冷痛。小便浊而频。男为精冷。女为血结。沉而细。胫 阴痒。溺有余沥。右寸沉。肺冷。寒痰停蓄虚喘少气。沉而紧滑。咳嗽。沉细而滑。骨蒸寒热皮毛焦干。关沉。胃中寒积。中满吞酸。沉紧悬饮。尺沉。病水。腰脚疼。沉细下利。又为小便滑。

    脐下冷痛。

    迟。不及也。以至数言之。呼吸之间。脉仅三至。减于平。脉一至也。为阴胜阳亏之候。为寒。为不足。浮而迟表有寒。沉而迟里有寒。居寸为气不足。居尺为血不足。气寒则缩。血寒则凝也。左寸迟。心上寒。精神多惨。关迟。筋寒急手足冷。胁下痛。尺迟。肾虚便浊。女人不月。右寸迟。肺感寒。冷痰气短。关迟。中焦寒。及脾胃伤冷物不食。

    沉迟为积。尺迟。为藏寒泄泻。小腹冷痛。腰脚重。

    数。太过也。一息六至。过平脉两至也。为烦满。上为头疼上热。中为脾热口臭。胃烦呕逆。左为肝热目赤。右下为小便黄赤大便秘涩。浮数表有热。沉数里有热也。

    虚。不实也。散大而软。举按豁然。不能自固。气血俱虚之。诊也。为暑。为虚烦多汗。为恍惚多惊。为小儿惊风。

    实。不虚也。按举不绝。迢迢而长。动而有力。不疾不迟。为三焦气满之候。为呕。为痛。为气寒。为气聚。为食积。为利。为伏阳在内。左寸实。心中积热。口舌疮。咽疼痛。实大。头面热风烦燥。体痛面赤。关实。腹胁痛满。实而浮大。肝盛。目暗赤痛。尺实。小腹痛。小便涩。实而滑。淋沥茎痛溺赤。实大。膀胱热。溺难。实而紧腰痛。右寸实。胸中热。痰嗽烦满。实而浮。肺热。咽燥痛。喘咳气壅。关实。伏阳蒸内。脾虚食少。胃气滞。实而浮。脾热。消中善饥。口干劳倦。尺实。脐下痛。便难。或时下痢。

    洪。大而实也。举按有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