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孔子的智慧最新章节!

    在大同世界,孔子所提倡之礼及其中之人道主义,已全无用处,而次一理想的小康世界则与礼大有关系……既知道有一个道德完美的世界理想存在,又敢毅然以我们这样不完美的人类而创立一个次一等的世界,这也是孔子的智慧另一面。

    本文为《礼记》中若干重要章节之一,大概由孔子弟子冉求(字子有)所记。本章前段把孔子的理想社会“大同世界”与次一理想“小康世界”予以区别。在大同世界,孔子所提倡之礼及其中之人道主义,已全无用处,而次一理想的小康世界则与礼大有关系。在孔子理想中有一个世界,其中男女大致上近乎完美,而使礼的种种约束已无必要,这一点颇堪玩味,并因此令人觉得孔子的憧憬具有道不远人之意,这一段文字也暗示如不能达到大同世界,降而求其次,小康世界也可差强人意了。既知道有一个道德完美的世界理想存在,又敢毅然以我们这样不完美的人类而创立一个次一等的世界,这也是孔子的智慧另一面。近代中国学者受了西洋乌托邦理想主义的影响,孔子这种理想国越发受到他们的重视。有人向孙中山先生请赐墨宝之时,他常爱写“天下为公”四个字相赠,这四个字便是从本章文字中摘录下来的。礼这个字,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秩序原理,以及社会上一般的习俗,在本章中讲得十分清楚,也发挥得堪称完备。在本章我们可以看出礼是包括民俗、宗教风俗规矩、节庆、法律、服饰、饮食居住,也可以说是“人类学”一词的内涵。在这些原始存在的习俗上,再加以理性化的社会秩序的含义,对礼字全部的意义就能把握住了。

    本章曾将孔子想恢复之古代封建制度数段文字,略而未录,此数段虽对研究中国古代语言学者颇为有趣,但本书重在阐述广义的孔子遗教,故不列入。孔子再三强调在生活中要广读博学,但莫忘融会贯通而能以一贯之。孔子认为学与思兼顾方为真正的“士”。西汉学者对儒家典籍致力于其语文之钻研,颇为精细,但于其中一贯的哲理则诸多忽略;宋儒深受佛学哲理与冥思主静之影响,而忽略儒学中之文字研究,以致读书不能把握其精义。后世有专研究语文细节之评注家,竟有以三万字专文解释“书经”二字者。《周礼》《仪礼》《礼记》三书为研究中国古代民风者,自系一丰富宝藏,但与本书则迹近风马牛。

    原文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语译

    从前,孔子受邀请参加蜡祭,充任来宾。祭事完毕后,他出游到大门楼上,唉声叹气,是因鲁国而起。当时子游随侍在侧,问道:“老师为何叹气?”孔子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几位英明的君主当政的时代,我都来不及看到,所看到的只剩一些记载而已。”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语译

    在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贤能者共同治理,人人注重信用,彼此和好,于是人不仅爱自己的父母,不仅爱自己的儿女,更能使社会上的老人都能安享天年,壮年人各能贡献才力,儿童能受良好的教育,鳏寡孤独以及残废的人都得到供养。男人各有职业,女的都正式婚配。既不以大好的资源委弃而不用,也不占为己有;有力的出力,但也不必为自己。阴谋不生,偷窃杀人也不再出现。门窗不必关闭,也平安无事。那样的世界叫做大同世界。

    现在大道既已消失,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私产,各人只爱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儿女;资源劳力都成为私人所有,而且还成为世袭的,旁人不得分享。要保有私产,就不能没有城郭沟池牢牢的防守,拟订仪式理论等纪律,以确定君臣的名分,强调父子的慈孝,加强兄弟的友爱,加深夫妇的恩情。如此立定制度,划分田地,尊重勇为智能,把功绩作为个人所有。因而诈巧的奸谋就随之发生,而争夺交战便由此而起。在此一时代,禹、汤、文王、武王、成王、周公算是最出色的人物了。这六位君子,都颇守礼法。发扬正义,考验信实,明示错误,行仁讲让,以正轨昭示于人。若有不遵礼法者,虽有权势,也予以斥逐,使人人知其为灾祸之根源。这就是小康时代。

    原文

    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淆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语译

    言偃又问道:“礼真是此等重要吗?”孔子说:“礼本来是先王用以代表天道而治理人类的行为的。违背这法则便不能生存;合乎这法则才不消灭。《诗经·相鼠》说:‘老鼠还有老鼠的形体,人怎能没有人的礼貌?人若不像人,不如早点死吧!’所以礼必顺乎天,合乎地,配合着鬼神之道,而表现于丧、祭、射、御、冠、婚、朝聘礼仪上!圣人用此等礼仪代表天道和人情,而天下国家才能正常发展。”

    原文

    言偃复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与?”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

    语译

    言偃又问:“老师说礼是那么重要,可否请老师告诉我们?”孔子说:“我以前看夏代的礼仪,所以到杞国去考察,因为年代久远,那种礼仪已不可靠,我只得到他们的历书,名为《夏时》。我又想去看殷代的礼,于是到宋国去,但是也所见不多,只得到《乾坤》一书,讲的是阴阳变化,是夏时的历书。”

    原文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及其死也,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复。然后饭腥而苴孰。故天望而地藏也;体魄则降,知气在上。故死者北首,生者南乡,皆从其初。

    语译

    最古的礼仪,从饮食开始。饮食时,把黍子放在火上烤,把小猪放在火上烤;挖地当做酒壶,用两手捧着水当酒杯;用蒯草扎成的槌子敲地面当做鼓,照样可以敬鬼神。人死时,活人登屋顶向天喊叫。他们喊道:某人你回来吧!他们用生米塞在死者嘴里,埋葬时又给死者用草叶包的熟食。如此望天招魂,在地下埋葬。肉体入地,灵魂上天。死人的头向北,活人以南为尊。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

    原文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丝麻,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牗户;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为醴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其朔。

    语译

    上古先王之时,还没有宫殿房屋,冬天住在土窟里,夏天居柴巢上;不知道用火除去腥气,生吃草木的果实和鸟兽的肉,吸饮鲜血,连毛生吞;又不知用荨麻和蚕丝织布,只披鸟羽兽皮作衣服。到圣人出现,利用火做模型铸造金属,和泥土烧砖瓦,用以建筑台榭宫室门窗;同时又用火炮烤煮炙各种食物,酿造醴酒乳酪;同时又用丝麻织成麻布丝绸,以应日常生活及办理丧事、祭祀鬼神上帝,这与原始时代相同。

    原文

    故玄酒在室,醴盏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钟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夫妇有所。是谓承天之祜。

    语译

    因为事事皆依古制,所以祭祀时,玄酒反而在室,醴酒和盏酒在户,齐醍酒在堂,清酒在堂下。并陈列供祭的牺牲,备齐鼎俎,安排琴瑟管磬钟鼓,预备祝辞祭辞,以迎接神和先祖的降临。在祭祀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