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重订通俗伤寒论最新章节!

 (二四)瘥后遗精 病后遗精。因火动者多。宜清余热。固精封髓丹主之。三才封髓丹加黄连亦主之。以此症黄连、黄柏、二味。最是要药也。

    以上瘥后遗症。药物调理各法。大旨已具。其他普通调理。当分补虚清热两项。补虚有两法。一补脾。一补胃。如其人中气虚者。病退后必纳谷少。运化迟。或大便不实。或恶心吐涎。宜六君子、加减以和中。形寒畏冷。

    宜黄 建中汤温补之。凡此症脉皆缓大。舌皆白嫩可辨。如其人阴分虚者。必有余邪未尽。舌燥口渴。二便艰涩。脉兼微数等症。宜小甘露饮。叶氏养胃汤等清养之。清热亦有两法。初病时之热为实热。宜用苦寒药清之。大病后之热为虚热。宜用甘寒药清之。二者有霄壤之殊。凡人身天真之气。全在胃口。津液不足。即是虚。生津液即是补虚。故以生津之药。合甘寒泻热之药。以治感后之虚热。如麦冬、生地、丹皮、北沙参、西洋参、鲜石斛、梨汁、蔗浆、竹沥、鲜茅根之类。皆为合法。仲景河间主用竹叶石膏汤。

    天水散。以清虚热。亦取甘寒之义也。设误投参、 、苓、术、补脾之药为补。宁不并邪热而补之乎。

    此为瘥后调理脾胃之要诀也。

    第三节·食物调理法

    伤寒温热之症。多属胃肠伏邪。早已失其消化力。最宜忍饥耐饿。平卧安静。热退舌净无苔。始可渐进粥饮汤。渐进渐浓。不致转复。爰将瘥后进食法。食物之忌宜。食物调补法。胪举于下。

    (甲)瘥后进食法

    庞安常曰。凡病瘥后。先进清粥汤。次进浓粥汤。次进糜粥。亦须少与之。切勿任意过食也。至于酒肉。尤当禁忌。若有不谨。便复发热。名曰食复。王士雄云。瘥后必小便清。舌苔净。始可吃粥饭、鲫鱼、台鲞之类。

    油腻酒醴甜食新鲜补滞诸物。必解过坚矢新粪。始可渐渐而进。切勿欲速。以致转病。陈氏云。

    伤寒初瘥。进食最难。如胃中余热未清。进食过早。则邪热必复发。若胃热已清。舌苔亦净。不与饮食。使几微之元气一脱。从何处续命耶。此际全以验舌苔为主。如胃中有积热者。舌必有苔。苔必干燥。重则焦槁。甚则芒刺。在此时期。止可与白滚汤频频调之。禁绝谷气。全要使胃脘空虚。

    则邪热易退。今之为父母者。不知伤寒食复之利害。但狃于平昔之爱好。止记伤寒之不吃粥饭。而床头果品。枕边酸甜。一概不禁。不知此等滋味。一入胃肠。则稠粘胶结。反助胃火里邪。其害甚于谷气。如果看得舌苔渐净。即宜渐进谷气。以扶正胜邪。其法、先用荷叶擦洗杓器。次用青竹叶带水一滚。倾去竹叶。止用净水一碗。次入嫩鲜芦根指大数寸。置汤中一滚。再去芦根。次入陈冬米研磨之粉。法以水搅和粉。澄去沉底粗者。止取上浮细者。入前汤中十数沸后。粉糊已熟。

    芦根、竹叶。气清香入胃。能回清气退浊气。有湿化湿。有火清火。有痰消痰。如有燥粪。自能润下之。此伤寒瘥后进食第一法也。其糊初进最薄。续进逐渐加浓。至后进糜粥软饭。若进米糊数日。

    大便不下。药方中加当归、紫菀、麦冬。大便液足。燥粪自行矣。若误用大黄。多损气血阴液。戒之戒之。

    (乙)食物之忌宜

    伤寒温热愈后。虽能食糜粥软饭。正气未复。凡饮食居处。俱不可不慎也。如酒肴、甘脆、肥鲜、生冷等物。皆不可犯。

    少食而频。则易运化。不可过饱。及他有所食。虽思之勿与也。不但油腻腥发麴 炙 。薰灼脏腑者。

    固宜禁绝。即瓜果生冷。凡能冰伏脾胃者。亦宜禁不入口。最妙以萝卜汤。陈干菜汤。疏导其胃肠。

    渴则饮清快露。和开水少许。或但饮细芽茶。输运其精液。病势轻减后。佐其点心。可略进流动性之滋养品。如藕粉、燕窝粥。及开水冲鸡蛋等。每次之食量宜少。每日之次数宜多。不过以之略充饥肠而已。病将就痊时。凡各种未熟之果实油类。及一切之固形物而不易消化者。均不宜入口。恐损胃肠。反增病也。

    (丙)食物调补法

    程钟龄云。药补不如食补。凡病邪未尽。元气虽虚。而不任重补。则从容和缓以补之。相其机宜。

    循序渐进。脉症相安。渐为减药。谷肉果菜。食养尽之。以底于平康。故饮食之补。但取其气。不取其味。

    如五谷之气以养之。五菜之气以充之。每食之间。便觉津津汗透。将身中蕴蓄之邪热。以渐运出于毛孔。

    何其快哉。人皆不知此理。急于用肥甘之味以补之。临时虽精采健旺可喜。不思油腻阻滞经络。邪热不能外出。久久充养完固。愈无出期矣。庞安常有鉴于此。如所云凡病新瘥。只宜先进白稀粥。次进浓粥汤。又次进糜粥。亦须少少与之。不得早吃肉食。旨哉言乎。顾松园云。百合麦冬汤。清肺止咳。

    真柿霜消痰解热。人乳为补血神品。童便为降火仙丹。悉尼生食能清火。蒸熟则滋阴。苡仁汤、肺热脾虚。

    服之有益。淡莲子汤、芡实粥、遗精泄泻。最属相宜。扁豆红枣汤。专补脾胃。龙眼肉汤。兼养心脾。

    鳇鲟鳔、线鱼胶、(同猪蹄、燕窝、海参、或鸡、鸭、荤中煮烂、饮汁更佳。)填精益髓。凤头白鸭。

    乌骨白鸡。补阴除热。猪肺蘸白芨末。保肺止血。以上诸物。病患如已食饭多日。行动自如。方可随宜恒食。此食补方法之大要也。

    第四节·气候调理法

    气候调理之法。如冬温夏凉。不失时序。即所以自护其身者也。前贤知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

    兴起有至和之常制。调养筋骨。有偃仰之方法。节宣劳逸。则有予夺之要则。温凉调节合度。百病不生。

    《太素经》云。适寒温者。寒无凄凄。暑无出汗。居处无犯八邪。则身自安矣。不独病后调理如此。

    平时无病摄生。亦当遵此。兹述四时调理各法。分季列后。

    春季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早卧宴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与而勿夺。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春阳初生。万物发萌。正二月间。乍寒乍热。人有宿疾伏热。春气一动。遂即遄发。又兼去冬薰衣。烘炙御寒。积藏余热。至春而发泄。致体热头昏。

    咳嗽脘闷。四肢倦怠。如风温春温稍发。不可使行疏利之药。恐伤肺脏。宜用消风泄热和气。或凉膈化痰之剂。若病后调养。当此春日融和之际。宜处园林宽敞之处。用摅滞怀。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久卧。

    以郁生化。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逐渐减服。稍寒莫强忍。即仍加衣。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

    致鼻寒咳嗽。肺俞五脏之表。胃俞经络之长。皆勿失寒热之节。春夜卧时。间或用热水下盐一撮。洗膝上下至足方卧。能消风邪。利脚气。此春季未病患。及病后调理之法也。

    夏季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花实。晏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成实。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季暑气酷烈。烁石流金于外。心火焚炽于内。即或无病之人。亦应独宿淡味。

    节嗜欲。定心息气。兢兢业业。保身养生。因一岁惟夏为疾病之生死关也。试看草枯木落。其汁液尽消竭于夏季。故夏季之病。较别季为独多。而夏令调养。尤当谨慎。不论无病病后。如平居檐下、过街棚、弄堂、无窗屋内。弗纳凉夜卧。勿露卧。勿有汗当风而卧。勿使人扇风取凉。虽大热。不得吃冰水、凉粉、冰淇淋、冷粥、一切生冷煎炒炙肥腻甜辣诸物。勿用冷水洗面。伏热在身。烈日晒热之衣。及汗透之衣。皆不可便穿。饱腹受寒。必起霍乱。莫食瓜茄生菜。腹中方受阴气。食凝滞之品。

    多为痞积。若患冷气痰火之人。尤宜忌之。此夏季未病患及病后调理之法也。

    秋季

    秋三月。谓之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风虽爽。时主肃杀。万物于此凋伤。顺时调摄。使志安宁。若夏病暑湿将瘥。至立秋后宜善自调摄。秋不宜吐。致脏腑不安。不宜吃炙牛猪各肉。及鸡、生、浊酒、陈臭、咸、醋、粘滑难消之物。若夏月好吃生冷。至秋患痢疟。

    夏月贪凉露卧。非即病霍乱。至秋必成疟疾。勿食新姜。大热损目。勿贪取新凉。(凡人五脏俞穴。

    皆会于背。酷热之后。贪取风凉。此中风之源也。故背宜常暖护之。)凡清晨睡觉。闭目叩齿咽津。

    搓手慰眼。可以明目。此秋季未病及病后调理之法也。

    冬季

    冬三月。此谓闭藏。天地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

    毋泄皮肤。逆之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斯时陷伏在下。于时为冬。

    当闭精养神。以浓敛藏。如植物培护于冬。至来春方得荣茂。此时若戕贼之。春升之际。下无根本。

    枯悴必矣。调理之法。有痰宜吐。心膈多热。所忌发汗。

    恐泄阳气。宜服药酒滋补。寒极渐加棉衣。不得频用大火烘炙。手足应心。不可以火炙手。引火入心。

    使人烦躁。冷药勿治热疾。热药勿治冷疾。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

    阳气在内。不宜沐浴。勿加热汤。逼令大汗。毛孔不密易感外邪。不宜早出犯霜。或略饮酒以冲寒气。勿多食葱。亦防发散阳气。此冬季未病及病后调理之法也。

    综观上述。四时应候调理。犹关平时摄生。临病调理。其他病室之气候。亦须寒温适宜。空气流通。

    使清气能进。浊气可出。室中灯火。尤宜少燃也。吾绍病家习惯。凡病伤寒时疫。素重迷信。最怕鬼祟。

    不但夜间红烛高烧。即日中于病室床内。亦必以多燃灯火为阳光。而满屋皆侍病之人。骈肩并足。交头接耳。

    七口八啐。汗雾交流。岂知人气最热。灯火最毒。炭气、汗酸、秽气、密布满室。清气反失流通。即使无病之人。久居此室。亦必头目昏晕。胸膈气闷。况在患时病之人乎。口鼻之所吸受。肺胃之所浸淫。往往轻者重。重者即死。此等恶习惯阶之厉也。凡疫皆然。凡病亦皆然。此皆病家乏卫生常识故也。

    第五节·起居调理法

    吾绍之病家。一病之安危。多有责之于医。不知侍疾者对于病患。往往居处不合理。身体不清洁。寒温不适宜。卧起不定时。不但无助医家治疗之能力。实则助长病菌之孳生。爰将上述应注意各点。胪举于下。

    整居处

    《千金方》云。凡居处不得过于绮美华丽。令人贪婪无厌损志。但令雅素净洁。能免风雨暑湿为佳。

    又云。凡人居止之室。卧处必须周密。勿令有细隙。致有冷风气得入。久而不觉。使人中风。凡诸室内。

    有强烈之风吹入。勿强忍久坐。必须起行避之。又云。凡近炉灶勿安床。勿面向坐。久思不祥事起。

    《延寿丹书》云。卧床务高二三尺。则地气不及。邪气不侵。勿阴室贪凉。湿地久坐。免受寒湿新邪。

    病患卧房宜宽敞。窗户宜开爽。光线宜充满。三者注意室内之空气。常使新鲜。最为病理卫生之至要。

    王士雄云。人烟稠密之区。疫疠时行者。以地气既热。秽气亦盛也。故住房不论大小。必要开爽通气。

    扫除洁净。庶几清风自来。疫气自然消散。反是则热气浊气。益为疫气树帜矣。凡时疫流行。罹此者每多被褐藜藿之子。荆户蓬室之人。皆由于此。

    洁身体

    病后之人。面要常擦。能使容颜光泽。血气流通。目常宜揩。每静时宜常闭目。能清心安神。或用两指背两相磨擦。能祛火。齿宜常洗擦。以去口秽。腹要常摩。使腹食消磨。秽浊不结。

    足要常搓。常搓脚心涌泉穴。能去风湿。健步履。睡宜常屈足侧曲睡。不致失精。使不气滞于百节。

    夏日忌冷水抹脸。洁身体。勤摩擦。皆为病后调和血气法也。

    适寒温

    凡患病患之衣服。必须间日更换。卧床被褥。尤须清洁。病患被覆。不可过暖。

    过暖亦能致病加重。重病者死。以热郁于内气不宣达故也。病患背要常暖。暖则不再受风寒。胸要常护。使寒不侵入。忌冷着汗衣。着之侵背伤肺。热着晒衣。久晒之衣。必有热毒。冬日热火烘衣。

    取快一时。久必生病。凡春水未泮之时。衣宜上薄下浓。养阴收阳。大暑中脱汗衣。不可向风。冬天暴冷。急着棉衣。亦弗顿加。稍觉暖。又宜暂脱。察天时之寒暖。分衣服之绵。无论未病患及病后。

    皆宜随时注意。

    定卧起

    《千金方》云。春欲晏卧早起。夏及秋欲偃息。侵夜乃卧。早起。冬欲早卧。

    而偃起。皆益人。虽云早起。莫在鸡鸣前。虽言晏起。莫在日出后。又云。气力胜正偃卧。睡不厌屈。

    觉不厌舒。又云、丈夫头勿北首卧。卧勿当梁脊下。卧讫勿留灯烛。令魂魄及六神不安。多愁怨。凡眠先卧心。后卧身。卧讫勿张口。久成消渴及失血。不得久眠。令人失气。又云。夜卧勿覆其头。

    得长寿。夜卧当耳勿有空吹。久成耳聋。人眠勿以脚悬蹋高处。久成肾虚。及损房足冷。又云。头边勿安火炉。日逼近火气。使头重、目睛赤、及鼻干。《千金方》云。寒跏趺坐。暖舒脚眠。峻坐以两足作八字。能去冷。治五痔病。简云。若贪睡则神离。于气无所主。奔溃四溢。饱食勿仰卧。食后勿就寝。此关于卧起之调摄。无论无病患。及病后。若能遵守之。获益必多。

    【荣斋按】本节(起居调理法)所提出的四项要求,是病患应当注意的问题,也是急需要和必须要做到的问题。毫无疑问,这四项要求,是符合苏联保护性医疗制的原则的。然而仅仅是符合,还嫌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健康报》第三五零期摘载“北京市各医院推行医疗保护制的情况”一文,关于保护性医疗制中的某些具体措施,介绍得比较全面。特转录过来,以作印证,而资取法。它说:对保护性医疗制的属性和实行中的具体问题,我们提出一些如下的初步体会和认识:一、医院的疗养环境本身可形成有效的治疗因子的致病原素,故应减少和避免使病患感受各种不良刺激条件及利用和创造各种良好影响条件,保护和促进患者正常生理机能的发展,因而,在理化、生物和语言刺激等方面,除一般应注意的以外,尤须注意:(一)在视觉刺激方面,色泽、光线、灯光、画片以及陈设布置和家具的排列等视觉刺激,均应使之发挥良性作用。例如,颜色对病患有刺激和安抚作用,红、黄、橙为刺激颜色,适用于冬季及精神不振的病患;灰、蓝、绿色为安抚颜色,适用于夏季及兴奋的病患。光线及灯光的强弱和色泽,也要温和适度。再如,画片也能通过皮质中枢形成良性或不良作用,对于疾病的治愈有相当影响,如异常分娩的挂图、畸型儿照片以及病理标本(断肢)均可形成不良刺激;适当地装饰风景图片、健康图片、体育作秀等图片,则不仅悦目,而且可使病人情绪开朗。

    (二)在听觉刺激方面,安静为一切疾病治疗的必要条件。例如,急于入睡的病患会因微细的声音而更难入睡,手术后的病患会因开关门的声音而引起或加重疼痛,所以应注意尽量保持肃静。还应利用音乐,有条件时最好用个人耳机,使病患精神感到轻松愉快。

    (三)在嗅觉刺激方面,病患疗养环境内应尽力避免不正常的气味,如药味、脓臭、血腥等均应除去。可摆放芬芳的花草以增进快感,但盆花于夜间应搬出去。

    (四)在感觉刺激方面,感觉的刺激关系更为密切,如温度过减过低、湿度是否合适、空气是否通畅,对病患均为具体的感觉刺激。此外,衣、裤、被、褥是否软合适宜,也会影响到休息和睡眠,对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影响。

    (五)在社会性刺激方面(主要属第二信号系统),社会性刺激范围很广很多,如语言、文本、态度等。

    生硬的语言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病情增剧,漠不关心的态度或不予耐心解释会使病患降低医疗信心,不必告诉病患的检查结果和医疗记录可能增加病患的疑惧,其他有关医院内部及从业人员的技术条件、任务作风生活情况等,也应切忌在病患面前暴露,以免影响病患对医院的信仰。解释各项具体处理时要前后一致,以防引起病患疑虑。此外,还应注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检查、化验,以免增加病患反感和不安。

    二、制度方面,值得强调的有如下几点:要在一切为了病患的原则下,规定治疗护理制度,尽一切可能使病患感到方便、舒适、多得到休息和睡眠。对病患的饮食要注意到质和量,以担保足够的营养,并想法子多方促进病患的食欲。适当的康乐活动,是治疗的有力辅助。此外,探视病患的制度亦应从多方面考虑,一般要有定时,切忌在用饭时间访问,以免引起外阻抑而影响到食欲;能行动的病患应在会客室接见来访者,以免影响其他病患。对来访的人,应事先介绍应行注意事项,并检查其所送的书报食物等,以免引起不良刺激。治疗处置及试表、检查等,不可过于集中在同一时间,致使病患应接不暇;但亦不可过度分散,以免病患得不到休息。

    三、关于医疗差错事故的处理,我们的意见是:医疗差误事故在医院中是不应当发生而又难以完全避免的,发生之后,在调查了解期间,应从侧面入手,以免引起病患情绪的波动,更应避免让病患知道。但对当事者以及有关病患,应实事求是的耐心的解释或承认错误与不够之处,需要帮助的也要详加帮助。病患尚不知道的事故,应尽量避免使少知道为好,以免形成不良刺激。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