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伤寒论 / 成无己

人气:2已完成投票加入书架

最新章节:正文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法第二十二

更新时间:2023-10-03 05:47


展开注解伤寒论   金·成无己撰。成书于1144年。全书14.1万字。书分10卷,22篇。该书以王叔和撰次的《伤寒论》为蓝本,从辨脉法始,至辨发汗吐下后终,逐条注释,故名曰《注解伤寒论》。其注释有这样一些特点:①以经注论,以论证经。成氏根据《伤寒论》原序“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等语,以客观朴实的态度,始终运用《内经》、《难经》理论去注解《伤寒论》条文方法,以求尽可能地反映著作者原意,这便是“以经注论”;另一方面,这种注释也正好从临床角度证明了《内经》等书基础理论的合理性,这便是“以论证经”。②辨证明理,鉴别异同。正如严器之所说:“其三百九十七法之内,分析异同,彰别隐奥,调陈脉理,区别阴阳,使表里以昭然,俾汗下而灼见。……”这一特点在他的《伤寒明理论》中得到更充分的反映。③方药解释,注重性味。他对每一首方、每一味药的注释都是以《内经》性味学说为依据。不过,成氏对《神农本草经》未作充分联系。④朴实无华,简约扼要。这本书的不足之处在于随文顺释,有自相矛盾之处。此书未及问世,成氏却巳逝世。后来士大夫张孝忠于绍兴庚戌(1190年)重获此书,传于医者王光庭家,亟为梓版,乃得流传。此书有明·汪济川校刊本及《医统正脉》等版本;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印行。现国内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元初刻本(附《图解运气钤》一卷);北京图书馆藏有步月楼梓行《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单行本、明刻本、四库全书本(文津阁本)、清道光三年癸未(1823年)贵文堂重刻本等版本;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等藏有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年)信元堂刊本、清同治九年庚午(1870年)常郡双白燕堂陆氏刊本、清光绪六年庚辰(1880年)扫叶山房刊本、上海涵芬楼据明嘉靖汪济川本影印四部丛刊本等版本。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注解伤寒论》最新章节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法第二十二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法第二十一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法第二十
辨可吐第十九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七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法第十六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五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第十四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三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二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一
查看全部章节
《注解伤寒论》全部章节目录
正文
严器之序
伤寒卒病论集
林亿等序
辨脉法第一
平脉法第二
伤寒例第三
辨湿脉证第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第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第七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第九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第十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一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二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三
辨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第十四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五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法第十六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法第十七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第十九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法第二十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法第二十一
辨发汗吐下后病脉证并治法第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