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道德悬解最新章节!

兮其若容,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孔,大也。大德之容,唯道是从。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形容:豫兮若冬日涉川,犹兮若畏惧四邻,涣兮若冰将释,俨兮其若客之不放(6)[6],敦兮其若朴之不雕,旷兮其若谷之不盈,浑兮其若浊之不澄。孰能浊以静之而徐实自清?孰能安以动之徐能自生?保此道者不欲满盈,夫唯不盈,故能常蔽而不新成。

    章十九

    (原第十九、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荒兮其未央,忽兮其若晦,乘乘兮若无所归,飘兮若无所止。我愚人之心也哉,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绝学则无忧,所谓学者析疑辨惑,较量是非之间,其实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此皆多事分剖,甚无用也。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形兆,如婴儿之未成孩童;众人皆有所余,而我独若遗弃而不收;众人皆有所以以,为也,而我顽且鄙而无长。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荒兮其未央,望之无涯;忽兮其若晦,测之无迹。乘乘兮若无所依归,飘飘兮若无所停止。我岂愚人之心也哉?我独异于人而贵食其母。母者,天下之母,所谓“无”也。

    章二十

    (原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7)[7]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生一,是谓太极。太极者“无”,名天地之始也。一生二,是谓两仪。两仪者“有”,名万物之母也。二生三,三生万物,则天地人物于此皆备矣。万物负阴而抱阳,阳前阴后,调剂无偏,故冲气以为和,是其常也知和曰常。盈则不冲,刚则不和,失其常矣。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所以戒盈而忌刚也。故物,或损之而反以得益,或益之而反以招损,事理之大凡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我之所教维何?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此言为立教之纲也。

    章二十一

    (原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一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8)[8],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宁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而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至誉无誉,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一者,天下之母,所谓无也。自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淑清,地得一以安宁,神得一以威灵,谷得一以充盈,万物得一以滋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表正。其致之一也,所谓物物一太极,无有能外者。若天无以清将恐崩裂,地无以宁将恐振废,神无以灵将恐止歇,谷无以盈将恐涸竭,万物无以生将恐殀灭。侯王无以正,而居处贵高将恐颠蹶。凡贵者必以贱为本,高者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之贵,自谓孤、寡、不穀,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至誉则反无誉,如唐尧之莫名,秦伯之无称是也。道家怀朴抱真,不欲碌碌光明而如玉,落落黯淡而如石,介在显晦之间,是得真一虚无之用矣。

    章二十二

    (原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专气致柔能婴儿,涤除玄览能无疵,爱民治国能无为,天门开阖能无雌,明白四达能无知。

    肝藏营,肺藏魄,精神之所胎也营,血也。营者,魂之含也。魂生神,魄生精。。欲济水火,必交金木肺金生肾水,肝木生心火。故载其营魄,宁静专一,而后水火交济,不至飞走。此际当抱一能无远离,专气致柔能若(9)[9]婴儿,涤除玄览远览能无睱疵,爱民治国能无作为《吕览》:“以身为国,以气为民”,天门开阖能无雄雌天门,顶门,明白四达能无知识,此皆致虚守静之法则也。

    章二十三

    (原第七十三)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勇于敢则罹祸而身杀,勇于不敢则遇难而身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吉凶不同。其中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消长盈虚,天道之常;进退屈伸,人事之妙。天之所恶者,勇于敢也。知几其神乎?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玄远难知,然有其常而不变者,大抵不争而善胜,安静而无敌也;不言而善应,报施必不爽也;不召而自来,往复自有恒也;坦然而善谋,无心而至灵也。此皆造化自然之妙。是以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顺之则存,逆之则亡,背天而行,未有幸免者也。

    章二十四

    (原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持而盈之,欲以求益则反招损,不如其已。揣而锐之,锋芒太利则易摧折,不可长保。富贵而骄,适以自遗其咎。金玉满堂,势必莫之能守。四时之序,将来者进,成功者退。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章二十五

    (原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循名者失身,名与身,孰亲?好货者丧身,身与货,孰多?欲得者反亡,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者惜费,而必大费;多藏者惧亡,而必厚亡。知足者不辱,知止者不殆,是乃可以长久也。

    章二十六

    (原第二十三、第四十六章)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罪莫大于可欲,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飘风不能终朝,骤雨不能终日,孰为此者?天地也!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罪莫大于可欲,恶者欲招之也;咎莫大于欲得,亡者得致之也;祸莫大于不知足,不足者不知使之也。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者富,无有不足也!

    章二十七

    (原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出生则入死。凡人十分之中,生之徒十有其三,死之徒十有其三,人之本生妄动而之于死地,亦十有其三。死者如是之多,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循利亡身也。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则无能使之死者矣。夫何故?以其原无死地也。

    章二十八

    (原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五色适目,令人目盲。五音适耳,令人耳聋。五味适口,令人口爽爽,失也,谓失其真味。驰骋田猎,令人心中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事多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绝诸无益之事也。

    章二十九

    (原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

    宠辱之来若惊,贵大患之遭若身。何谓宠辱若惊?人情好宠而恶辱,则宠为上,辱为下。不知求宠者不宠,守辱者不辱,故宠辱之来,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总以无宠无辱为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自有其身,是以求福而得祸,及吾无为身之私,则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不爱其身,正所以爱其身也。

    章三十

    (原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10)[10]。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11)[11],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自雄者不雄,知其雄而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则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是不雄之雄也。求白者不白,知其白而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则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是不白之白也。好荣者不荣,知其荣而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则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是不荣之荣也。常德即常道之得于己者。复归者,还其本色,是亦归根复命之事也。大朴分散则为器分散而雕刻之,则为器,为器者不过才效一官。圣人用之,因才器使,则为群官之长。故大制制,作不事剖割,所以保其真也。

    章三十一

    (原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不出户知天下之远,不窥牖见天道之玄。恃阅历而知者不知,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其地而知,不见其物而名,不为其事而成。

    章三十二

    (原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知其所不知者,上。不知其所知者,病。夫惟病其所病,是以不致于病。圣人不病,以其病夫所病,是以不病也。

    章三十三

    (原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为寿。

    知人者曰智,自知者为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为强。知足者常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能久。死而不亡者为寿。

    章三十四

    (原第八十一、第二十九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辩,辩言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信言不必美,美言不能信。善言不必辩,辩言不能善知者不必博,博者不能知。华而不实,道家所贱,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章三十五

    (原第五十四、第二十七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计,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善建立者不拔,善抱持者不脱。善行走者无辙迹,善言语者无瑕谪,善计划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牢不可开,善结者无绳约而坚不可解,以其不为而成故也。

    章三十六

    (原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知者必不言,言者必不知。塞其孔窍(兑,孔窍也),闭其门户,挫其锋锐,解其纷扰,和其光芒,同其尘垢,是谓玄同。玄同者,同于玄也。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亲疏利害贵贱,皆非其常。非常者,不贵也。

    章三十七

    (原第二十四、第七十二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12)[12],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跂者不立(举一足曰跂),立不久也。跨者不行(张两足曰跨),行不便也。自见者,显明而不明。自是者,求彰而不彰。自伐者,居功而无功。自矜者,争长而不长。其在道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章三十八

    (原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则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曲则全,求全反亏;枉则直,求直反折;洼则盈,自盈必溢;敝则新,欲新必污;少则得,积少为多;多则惑,贪多愈少。是以圣人知有始为天下母,故抱一为天下式。不自逞其见,故明;不自以为是,故彰;不自夸伐,故有功;不自矜张,故能长。总之,不争而已。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能全而归之,自试有验而后云尔也。

    章三十九

    (原第六十二、第二十七、第四十一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为要妙。美言可以市尊,美(13)[13]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夫惟道,善贷且成,是谓袭明。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珍宝,亦不善人之所保守。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则虽智大迷,是为要妙即奥也。美言可以市,赠人以言,美于珠玉。珠玉可市,况美于珠玉者,不可市乎?尊行可以加人,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尊行亦懿德之类。懿德可好,尊行不可以加人乎?美言尊行,贤愚同好,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夫惟道,善于施贷,又且成就,是谓袭明见小知常曰明。袭明,义同袭常。

    章第四十

    (原第四十一、第二十三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同于德者,德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得之。

    上士闻道,领悟极深,勤而行之。中士闻道,信守不笃,若存若亡。下士闻道,识解不及,乃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人之从事于道者,道者亦同于道,德者亦同于德,失者亦同于失。声同则应,气同则和也。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同于德者,德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得之。初既同之,则终必得之,其势然也。

    【注释】

    (1)[1]机:原作“几”,与“机”通,今改为本字。

    (2)[2]之:原作“知”,据注文“字之为道”改,与《丛书集成》本合。按,原书眉批亦曰:“知,当作之。”

    (3)[3]硋:同“碍”。《集韵·代韵》:“碍,《说文》:‘止也。’或从亥。”

    (4)[4]直:《丛书集成》本作“真”。

    (5)[5]耶:《丛书集成》本无此字。

    (6)[6]不放:约束行止,不放纵

    (7)[7]而:原脱,据《丛书集成》本补。

    (8)[8]废:原误作“发”,据《丛书集成》本改。注文“废”亦作“发”,据文义改。

    (9)[9]原作无,据文义改。

    (10)[10]天下溪:“溪”,繁体作“谿”。《文选·左思<蜀都赋>》:“含谿怀谷。”李善注引刘逵曰:“水注川曰谿。”经文“天下溪”,指“天下歸附”。

    (11)[11]忒:音特,差錯也。

    (12)[12]也:原本无,据王弼本补。

    (13)[13]原本无,据王弼本补。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