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春秋属辞最新章节!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属辞卷一      元 赵汸 撰存策书之大体第一

    策书者国之正史也传述祝佗之言谓鲁公分物有备物典策而韩宣子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班固艺文志因谓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杜元凯亦以备物典策为春秋之制而孔颖达以为若今官程品式之类皆谓鲁之旧史有周公遗法在焉自伯禽以来无大丧乱史官前后相蒙有非他国可及者然古者非大事不登于策小事则简牍载之故曰国之正史也今以春秋所书准西周未乱之时其书于策者不过公即位逆夫人朝聘会同崩薨卒葬祸福告命雩社禘尝搜狩城筑非礼不时与夫灾异庆祥之感而一国纪纲本末略具善恶亦存其中盖策书大体不越乎此而已东迁以来王室益微诸侯背叛伯业又衰外裔纵横大夫専政陪臣擅命于是伐国灭国围入迁取之祸交作弑君杀大夫奔放纳入之变相寻而策书常法始不足尽其善恶之情矣故孔子断自隐公有笔有削以寓其拨乱之志其所谓策书之大体而一国本末具焉者皆有笔而无削使不失鲁国正史之常所谓存策书之大体者也夫春秋当代之史也使仲尼笔削之际不复存其大体鲁之君臣能无骇乎是故有笔有削以行其权有笔无削以存其实实存而权益达权达而实愈明相错以畅其文相易以成其义者也然自左氏不知有笔削之旨为公羊学者遂以春秋为夫子博采众国之书通脩一代之史者于是襃贬之说盛行又有以为有贬无襃者又有以一经所书皆为非常而常事不书者有谓黜周王鲁者有谓用夏变周者其失在不知有存策书大体之义而已说经昧其源委一至是哉故今特取圣人所存有笔而无削者悉着于篇其旧说之甚失义类者亦或离析而辩正焉

    存策书之大体第一之一

    一嗣君逾年即位书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不行即位礼不书即位告朔朝正书王正月

    隐公元年春王正月

    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庄公元年春王正月

    闵公元年春王正月

    僖公元年春王正月

    文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宣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成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襄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昭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哀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以上书元年春王正月不书即位者四书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者七古者天子建诸侯皆得世其爵践其位臣妾其民人皆有史官以记一国之政令而奉天子之正朔故诸侯薨既殡嗣子定位于柩前逾年正月朔日乃先谒庙以明继祖还就阼阶之位见百官以正君臣国史因书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若春秋书桓文宣成襄昭哀是也或有故不行即位礼则不书即位犹朝庙告朔故书王正月若春秋书隐庄闵僖是也隐摄若位不行即位礼庄闵僖以继弑君不行即位礼桓宣亦继弑君而行即位礼者桓宣躬负簒逆欲自同于遭丧继位者以欺天下后世也盖即位乃已见羣臣故有所隐避则其礼可废朝庙告朔乃新君见祖祢奉王教之始礼不可废也此在周人必有故事鲁史脩辞亦有成法故杜氏啖氏据周书与春秋经传定着其说如此而近代说者往往不同有谓以夏时冠周月者夫四时始春终冬所以成岁三代虽正朔不同而正月之必为岁首岁首之为孟春其序皆一定而不可易也今既曰周月则春秋所书正月为建子之月矣谓建子之月为春何夏时之云又有见殷周古书书月则不书时以春秋书月又书时为夫子特笔者盖古书乃简牍记言之体得以从略春秋策书国之正史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盖三代正史遗法也借令不书时则事有不得书月者当何所系乎又有以不书公即位为夫子所削者盖由不信左氏之过左氏知鲁史有不书之例而考之不详于隐公不书即位曰摄也是矣于庄公不书即位曰文姜出故也闵公不书即位曰乱也僖公不书即位曰公出故也不举其大而举其细随事为説而义不相通故说者得以排之唯谷梁谓继故不称即位正也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此说必有所传而学者不能折故即位一也书亦有罪不书亦有罪而义愈不通矣由学者皆不知有存策书大体之法故其失多类此凡即位必在朔日春秋日事志晦朔此皆不书者夫子所削也存策书之大体但谓不没其事尔若夫事有常变法有异同上下分殊内外势异犹以日月别之公即位在正月为得常故略之以明变也凡日月法自为一篇见后以创通其义特随事释之使相发云

    二即位不在正月故不书正月

    定公元年夏六月戊辰公即位

    以上书六月即位者一凡公不行即位礼亦书正月以犹朝正也是年昭公丧未至嗣子未定鲁国无君故自以王三月系事史虽追书元年以系前半年之月日实与他公元年不同定公受国于季氏待昭公丧至既殡而后即位故即位在六月亦与他公继世者异此策书之大体不待笔削而义已明者也夫子以季氏出其君薨又絶其冢嗣丧不得以时反于是鲁国无君者半年定公安于得国而不知为之变故凡公即位在正月者皆不日而定之即位独日以异之盖不日以为恒则日以为变也公羊氏乃以定无正月为春秋微辞凡二传不知笔削本末而以意说经失皆类此

    三岁首必书王月无系月之事不书王月

    隐三年王二月 四年王二月 七年王三月 十年王二月

    桓二年王正月 三年□正月 四年□正月 五年□正月 六年□正月 七年□二月 八年□正月十年王正月 十一年□正月 十二年□正月

    十三年□二月 十四年□正月 十五年□二月十六年□正月 十七年□正月 十八年王正月庄二年王二月 三年王正月 四年王二月 五年王正月 六年王正月 八年王正月 十年王正月十一年王正月 十二年王三月 十六年王正月十八年王三月 十九年王正月 二十年王二月二十一年王正月 二十二年王正月 二十四年

    王三月 二十八年王三月 三十年王正月

    闵二年王正月

    僖二年王正月 三年王正月 四年王正月 六年王正月 八年王正月 九年王三月 十年王正月十二年王三月 十五年王正月 十六年王正月十八年王正月 十九年王三月 二十四年王正月二十五年王正月 二十六年王正月 三十年王

    正月 三十二年王正月 三十三年王二月

    文二年王二月 三年王正月 五年王正月 八年王正月 十年王三月 十二年王正月 十三年王正月 十四年王正月 十八年王二月

    宣二年王二月 三年王正月 四年王正月 九年王正月 十一年王正月 十六年王正月 十七年王正月

    成三年王正月 五年王正月 六年王正月 七年王正月 九年王正月 十一年王三月 十四年王正月 十五年王二月 十六年王正月 十八年王正月

    襄二年王正月 四年王三月 六年王三月 八年王正月 十一年王正月 十二年王三月 十四年王正月 十六年王正月 十七年王二月 十九年王正月 二十年王正月 二十一年王正月 二十二年王正月 二十三年王二月 二十六年王二月二十九年王正月 三十年王正月 三十一年王

    正月

    昭三年王正月 四年王正月 五年王正月 六年王正月 七年王正月 十年王正月 十一年王二月 十五年王正月 十八年王三月 二十年王正月 二十一年王三月 二十三年王正月 二十四年王二月 二十六年王正月 二十八年王三月三十年王正月 三十一年王正月 三十二年王正月

    定元年王三月 二年王正月 三年王正月 四年王二月 五年王三月 六年王正月 七年王正月八年王正月 九年王正月 十年王三月 十五

    年王正月

    哀二年王二月 四年王二月 八年王正月 九年王二月 十年王二月

    以上书王正月九十一王二月二十四王三月十九岁首必书王月明奉王朔也事系正月书王正月正月无事而事系二月则书王二月正月二月俱无事而事系三月则书王三月月为系事书也孔氏曰二月殷之正也三月夏之正也故皆书王以别之呉先生曰此侯国之史故于月上加王若王朝之史则月上不必加王也二说皆得之其十一公元年所书王正月为朝正即位书非常年系事之比兼他义故不入此例唯定公元年书王三月系事与常年同即位在六月故也此皆鲁史成法也近代或有以书王为夫子特笔者案殷人钟铭有唯正月王春吉日之文可见时月称王乃三代恒辞其加王于春又可为改时之证由时月皆王者所改故得上下言之以便文必正史然后王不先春本王者钦奉天时之义也隐公自元年而后无正月谷梁传曰隐十年无正隐不自正也说者曰隐谦不朝正也案隐元年后书二月系事三书三月系事一其他如二年春会戎于濳五年春矢鱼于棠九年春宋公卫侯遇垂之类或笔削之法不书月或史本不月谷梁知日月有义而不能辩也若桓公十八年中书正月不书王者十书二月不书王者三则夫子所削也而杜氏以为由王室不颁厯故刘?规之曰昭公二十三年以后王室有子朝之乱诸侯不知所奉复有何人颁厯何故经皆书王盖杜氏不知有笔削之义故也如歳首无系月之事则但书春王为月书既不书月不嫌无王也凡史文皆有其义总说在辞从主人篇

    四一时无事书首月

    隐六年秋七月 九年秋七月

    桓元年冬十月 九年夏四月 秋七月 十二年春正月 十三年秋七月 冬十月 十八年秋七月庄四年秋七月 五年春王正月 十一年春王正月十二年夏四月 十三年秋七月 十五年冬十月十六年春王正月 十八年冬十月 十九年春王

    正月 夏四月 二十年秋七月 二十一年春王正月 二十二年夏五月 三十年春王正月

    僖六年春王正月 十年秋七月 十二年秋七月二十四年春王正月 秋七月 三十年春王正月三十一年秋七月 三十二年春王正月

    文八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 十三年春王正月宣六年夏四月 冬十月 十一年春王正月 十二年秋七月 十八年夏四月

    成元年冬十月 十年冬十月 十一年冬十月 十二年冬十月

    襄二十二年夏四月 三十一年春王正月

    昭十年春王正月 十二年秋七月 十四年夏四月二十年春王正月 二十九年秋七月 三十二年

    秋七月

    定二年春王正月 三年夏四月 七年春王正月夏四月 冬十月 九年春王正月 十一年夏四月哀八年秋七月 九年冬十月

    以上无事书四时首月六十歴一时无事则书首月具四时以成岁也公羊传曰春秋编年四时具然后为年此盖三代正史遗法春以正月为首夏以四月为首秋以七月为首冬以十月为首或谓春秋书时为夫子所加者谬可知矣唯庄公二十二年书夏五月非首月盖夫子既削其事因留其时月以备一时见鲁史于此本非有阙然不改五月为四月者明其文则史有笔削而无增益也

    五事之系日者遇晦朔则书晦朔

    僖十五年九月己夘晦震夷伯之庙

    成十六年六月甲午晦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僖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 二十二年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

    以上书晦者二书朔者二其日食书朔别见赵氏曰古史之法应合书日而遇晦朔必书之以为厯数之证

    六丧以月断者遇闰则书闰

    哀五年冬叔还如齐闰月葬齐景公

    以上书闰者一葬节以月断合数闰故书闰月也襄二十八年十二月甲寅天王崩乙未楚子昭卒甲寅距乙未四十二日此闰月明矣不书闰者丧事以年断则不数闰也

    七凡天灾物异无不书外灾告则书庆祥唯年丰麟瑞则书

    隐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桓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

    庄十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 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 二十六年冬十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三十年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

    僖五年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十二年春王三月庚午日有食之 十五年夏五月日有食之

    文元年二月癸亥日有食之 十五年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宣八年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 十年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 十七年六月癸卯日有食之

    成十六年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十七年十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襄十四年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十五年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 二十年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二十一年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二十三年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二十四年秋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二十七年冬十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昭七年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十五年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二十一年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二十二年十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二十四年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三十一年十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定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十二年十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十五年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以上日食三十六书日书朔者二十六书日不书朔者七书朔不书日者一不书日不书朔者二左氏传曰不书日官失之也天子有日官诸侯有日御则其意谓王朝日官失之非指鲁人明矣公羊传曰某月某日朔日有食之者食正朔也其或日或不日或失之前或失之后失之前者朔在前也失之后者朔在后也盖以为司厯失之致日食不在正朔故春秋削其朔日之谬者杜氏释例以长厯推校经传明隐三年二月己巳是二月朔不书朔史失之又与左氏日官失之者相违然长厯所推春秋日食亦不尽得不可据以释经汉书律厯志叙西汉日食多在晦亦有先晦一日者公羊此义必有所受盖圣人以日食不在正朔苟书于经非治厯明时之意故或去朔或去日以示义详见日月篇今考自文以后无不书日者自襄以后无不书朔日者周厯交朔之法东迁以后失之至是月大小乃得其度尔又何疑乎又案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三十六公羊传曰记异也何氏又悉举其后事变以当之今考前汉二百一十二年日食五十三后汉百九十六年日食七十二魏晋一百五十年日食七十九唐二百八十九年日食九十三宋止嘉定十六年日食一百二十大抵世愈降而日食愈数此大运盛衰之候也自汉惠帝而后日有一岁再食晋世至三食亦春秋所未有与其他灾异不同必欲指某事为应恐非经防

    庄七年夏四月辛夘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文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昭十七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