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米德尔马契最新章节!

是白搭,玛丽。你总是站在弗莱德一边。”

    “我为什么不能站在他一边?”玛丽说,脸上堆起了笑容,“他也会站在我一边。他是唯一肯替我着想,不怕别人讲闲话的人。”

    “你使我感到很不安,玛丽,”罗莎蒙德说,露出忧虑重重、体贴入微的神色,“不过我绝对不告诉妈妈。”

    “你不告诉她什么?”玛丽生气地说。

    “玛丽,你不要发脾气呀。”罗莎蒙德说,还是那么温柔。

    “如果你那位妈妈怕弗莱德向我求婚,你不妨告诉她,哪怕他向我求婚,我也不会答应。何况他目前还不会这么做,我明白这点。以前他当然也没这么做过。”

    “玛丽,你总是火气这么大。”

    “你也总是这么叫人生气。”

    “我?我什么地方待错你啦?”

    “嘿,永远不错的人总是最叫人生气的。铃响了,我想我们可以下楼了。”

    “我不想跟你斗嘴。”罗莎蒙德说,戴上了帽子。

    “斗嘴?真没来由,我们又没有争吵。要是一个人有时不能发发脾气,那还算什么朋友?”

    “要不要我把你说过的话重复一遍?”

    “随你的便。我没有说过一句怕你重复的话。不过现在还是下楼去吧。”

    这天早上,利德盖特先生来迟了,但两个客人也待了好久,他们仍可以见到他,因为费瑟斯通先生要罗莎蒙德唱支歌给他听,她又那么殷勤,唱过《家,甜蜜的家》(这是她最讨厌的)以后,还主动给他唱了一支他爱听的歌:《流吧,闪光的溪水》。这位精明冷酷的老爷子奥弗里奇 [88] 爱听小姑娘唱感伤的歌曲,认为这对她们是合适的装饰品,而且认为感伤是一首歌曲必不可少的条件,有了它就大体不错了。

    费瑟斯通先生还在称赞最后那首歌,说小姑娘的嗓子像画眉一样清脆,这时,利德盖特先生的马已到达窗外。

    他天天上门给老人看病————这个老人不肯相信,即使医生本领高超,也无法叫他“起死回生”————这种枯燥的例行公事,使他感到索然无味,而且他从来没有想到米德尔马契会有什么窈窕淑女,就因为这样,罗莎蒙德的突然出现,在他心中取得了特殊的效果。他一进屋,老费瑟斯通便得意扬扬,赶紧介绍,说这是他的外甥女,尽管他对玛丽·高思从没想到有介绍的必要。罗莎蒙德的举止那么优美文雅,这不能不引起利德盖特的注意:她落落大方,毫不理会老人那种庸俗的吹捧,态度端庄持重,始终不让那两个酒靥在不恰当的时刻跑到她的面颊上来,直到稍后她跟玛丽谈话时,它们才出现。她跟玛丽显得亲密无间,以致利德盖特对这个从没得到过他青睐的小姑娘也刮目相看,迅速瞟了她一眼,等他回过头来,他又发现罗莎蒙德那双眼睛温情脉脉,那么可爱。只是不知为什么,玛丽一直气呼呼的,很不高兴。

    “罗莎小姐刚才给我唱歌来着,大夫,你不反对唱歌吧?”费瑟斯通先生说,“我觉得,它比你的药更有效验。”

    “但这使我忘记了时间,现在不早了,我该走了。”罗莎蒙德说,站起来取她的帽子————刚才唱歌以前,她已把它脱下,以致她那鲜花似的头,配着洁白的花梗,在一身骑装顶上更显得风姿绰约,十分秀丽,“弗莱德,真的,我们必须走了。”

    “很好。”弗莱德说,他本来心里有事,并不起劲,早想走了。

    “文西小姐是音乐家?”利德盖特说,眼睛一直盯着她。(罗莎蒙德知道她正被人注视着,为了适应这新的情况,她把身上所有的神经和肌肉都调动了起来。她天生是一个表演艺术家,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浸透着这种才能,她甚至把自己变成了角色,以致扮演得出神入化,连她本人也不再意识到这就是她自己。)

    “米德尔马契最好的音乐家,我敢担保,”费瑟斯通先生说,“不论谁都比不上她。弗莱德,是吗?你说说看,你的妹妹怎么样?”

    “恐怕我的话不足为据,姨父。我的证明是毫无用处的。”

    “米德尔马契的标准是并不太高的,姨父。”罗莎蒙德说,显得满不在乎,一边走去取她的马鞭,它放在远处墙角边。

    利德盖特立即猜到了她的意图,抢前一步,先拿到了马鞭,转身递给她。她弯弯腰,瞧了他一眼:他无疑也在看她,他们的眼睛相遇了。这种神奇的会合绝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它像漫天迷雾中突然闪现的一道灵光。我想,利德盖特变得比刚才又苍白了一些,但罗莎蒙德却满脸通红,一阵惊异之感涌上了心头。这以后,她确实想走了,在跟她的姨父握手告别时,根本没有听到他在说些什么蠢话。

    然而这种结果,正是罗莎蒙德事前所想望的,她认为这就是心心相印,是爱情的萌芽。自从那位重要的新人来到米德尔马契,她已在为自己描画美丽的远景,刚才那个场面便是必要的第一章。凡是外来的人,不论是船只失事遇难后,攀在一根浮木上漂来的,或者是前呼后拥,在警卫森严中光临的,都会在这位少女的心头勾起无穷的遐想,而当地的公子哥儿尽管想挤进这颗芳心,仍会被拒诸门外。对于罗莎蒙德的爱情狂想曲,外地人是绝对必要的,它所向往的情人和新郎,从来不是米德尔马契人,他的社会身份也与她的截然不同。到了最近,确实,这种构想已逐渐具体化,对方应该是一位从男爵的亲戚。现在,她和这位陌生人见面了,事实证明,现实比预想动人得多,罗莎蒙德毫不怀疑,这是她一生新纪元的开始。她相信,她心中出现的是爱情觉醒的征兆,而利德盖特先生对她一见钟情,更是合乎情理的。这种事常常发生在舞会上,那为什么不能在大白天,当皮肤显得特别鲜嫩的时候发生呢?罗莎蒙德虽然不比玛丽大,但已有不少人爱过她,然而从她来说,她始终冷若冰霜,对年方弱冠的公子和年已不惑的鳏夫,同样百般挑剔,不肯俯就。这时突然出现了利德盖特先生,他完全符合她的理想,又跟米德尔马契全然无关,天生具备一种世家子弟的潇洒风度;他拥有的亲戚关系,那种等级身份,也是中等阶级可望而不可即的;他又才华出众,能够使这么一个人拜倒在自己脚下,更是无上的光荣。确实,这是一个使她感到特别新鲜的人物,给她的生活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情趣,这是比想象中的任何“也许”,那种她习惯于用来跟现实对抗的海市蜃楼更动人的。

    这样,在骑马回家时,兄妹俩各有各的心事,谁也不想讲话。罗莎蒙德的思考往往从虚无缥缈的前提出发,她一旦找到合适的地基,就会运用她细致绵密、真实生动的想象力,构筑自己的大厦。他们骑马走了还不到一英里,她已穿上礼服,进入了婚后生活,她的家,根据她的决定,住在米德尔马契;她还看到她怎样前往外地,拜访她丈夫的高贵亲戚。至于他们那待人接物的文雅举止,她是完全可以学会的,就像她在学校里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业一样,这样,她就为自己更渺茫的升级作好了准备,而这种升级最后总是会到来的。在她的想象中,没有经济问题,更没有庸俗的事物。她所关心的只是她认为美好的一切,至于要为此付出的钱,她自然不屑考虑。

    弗莱德却相反,他正在为现实操心,这是连他丰富的幻想也无法立即加以消除的。费瑟斯通的愚蠢要求使他走投无路,他不想照办,但后果不堪设想,甚至比满足老人的要求更糟。他的父亲对他已经很不满意,要是由于他,他家和布尔斯特罗德家变得更加冷淡,那么父亲对他的不满也会更大。再说,他自己又不愿向姑父布尔斯特罗德求情,而且,也许在酒酣耳热之际,他确实就费瑟斯通的财产说过不少傻话,结果给人添油加酱作了汇报。弗莱德觉得他实在是自讨苦吃,当初拼命吹牛,把费瑟斯通这种古怪的老守财奴的遗产当作靠山,以致现在只得在他的命令下,乞求别人的证明。但是……遗产!他确实指望得到遗产,要是错过这个机会,他就翻不了身了。何况他最近又欠了一笔债,弄得天天如坐针毡,不过刚才老费瑟斯通似乎已提出了交换条件,愿意替他还债。事情其实微不足道,他欠的债数目很小,甚至他希望得到的遗产也极其有限。弗莱德认识一些人,他简直不好意思把这么小的困难告诉他们。这样思前想后,他自然产生了一丝愤世嫉俗的情绪。他命中注定是米德尔马契一个制造商的儿子,而且将来什么家产也继承不到,可是梅因沃林和维安那帮家伙……生活实在太不公平了,一个生气勃勃的年轻人,满心想得到一切最好的事物,前途却如此渺茫!

    弗莱德没有想到,布尔斯特罗德的名字出现在这件事中,纯粹是老费瑟斯通杜撰的鬼话。不过这一点对他的处境无关紧要。他的看法十分简单:老人是要显显威风,存心折磨他,或者是出于幸灾乐祸,巴不得他和布尔斯特罗德搞坏关系。弗莱德认为,他已看透了姨父费瑟斯通的灵魂,其实他看到的,一半都是他自己的心情的反映。要了解别人的灵魂,对年轻人说来,并不那么容易,他们的认识大多是由他们的主观愿望构成的。

    弗莱德跟自己辩论的主要问题是:他应该告诉父亲,还是不让父亲知道,自行解决这难题。也许沃尔太太讲过他的坏话,要是玛丽·高思把沃尔太太的话告诉了罗莎蒙德,那么它一定会传到父亲耳中,父亲也肯定要向他盘问。于是他趁他们放慢步子的时候,问罗莎蒙德道:

    “罗莎,玛丽告诉你,沃尔太太讲过我什么吗?”

    “是的,她确实讲过。”

    “讲什么?”

    “讲你是一个很靠不住的人。”

    “就这么一点?”

    “我觉得这已经够了,弗莱德。”

    “你相信她没有讲别的吗?”

    “玛丽没有提到别的。但是说实话,弗莱德,你应该感到害羞。”

    “算了,这不过是造谣中伤!你不要来教训我。玛丽对这些话怎么说?”

    “我没有必要告诉你。你对玛丽的话这么重视,你对我却这么粗暴,我不想说。”

    “我当然重视玛丽的话。她是我认识的最好的女孩子。”

    “不过我始终认为,她不是一个合适的爱人。”

    “男人心目中的爱人,你懂得什么?女孩子永远不会懂得。”

    “弗莱德,至少我得劝劝你,你 还是别爱她的好,因为她说,哪怕你向她求婚,她也不会答应。”

    “她可能一直在等我向她求婚呢。”

    “我知道这使你很难过,弗莱德。”

    “没有的事。要是你不惹她生气,她不会说这种话。”

    到家以前,弗莱德已得出结论,他应该把事情尽可能简单地告诉父亲,也许他肯承担这不愉快的责任,找布尔斯特罗德谈一下。

    * * *

    [1] 弗朗西斯·鲍蒙特(1584——1616),约翰·弗莱彻(1579——1625),均为英国的诗人和剧作家,曾合作编写剧本多种。《少女的悲剧》讲一个年轻女子伊娃德涅被国王占为情妇,后国王又把她嫁给青年贵族亚明托,企图用他来掩护自己。成婚之夜,伊娃德涅向亚明托说明真情,拒绝与他同房,除非他能杀死国王。亚明托出于对国王的忠诚,保守着这个秘密。后来伊娃德涅的哥哥说服她杀死了国王。这里引用的两行出自该剧第四幕第一场,是伊娃德涅在杀死国王前,向亚明托吐露心迹。

    [2] 布莱斯·帕斯卡尔(1623——1662),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也是著名的思想家、散文作家。《思想录》是他就宗教问题写下的一些随笔,在他死后,被整理出版,流传极广。

    [3] 杰里米·泰罗(1613——1667),英国著名神学家,著有《圣洁生活之规范及实践》等书。

    [4] 罗伯特·庇尔(1788——1850),英国十九世纪上半叶的重要政治家,托利党人。当时英国排斥天主教,对天主教徒的政治权利实行各种限制,因此发生了争取天主教徒平等权利的运动。庇尔起先对所谓“天主教徒解放法案”持反对态度,但在任内政大臣后,于一八二九年三月在议会发表演说,支持该法案,并促使它于四月间获得通过。本书的情节,按作者的设计,大致开始于一八二九年十月,离庇尔的所谓“新态度”大约半年多一些。

    [5] 指公元一世纪,耶稣的使徒传教和创建教会的时期。守斋是指一天只吃一顿饱饭,使人经常处于半饱状态,这是早期基督教的一种虔修方式,天主教保持了这个传统,一年中守斋的日期甚多,新教则大多不要求守斋。

    [6] 理查德·胡克(1554?——1600),英国国教会著名神学家,后世尊重他的为人,在他的墓碑上称他为“贤明的胡克”。他娶的妻子是一个愚蠢而粗鲁的女人,使胡克遭受了许多不幸。

    [7] 弥尔顿在双目失明后,性情怪僻,与他的女儿们经常发生龃龉,本书第七章亦提及此事。

    [8] 英国文学中经常使用的一个虚构的郡名。

    [9] 法国有一位著名的新教神学家和古典学者伊萨克·卡苏朋(1559——1614),他生在日内瓦,死在英国,曾得到英王詹姆士一世的礼遇。他著述宏富,曾大量编纂和阐释古代著作,但价值不大,在他死后,大多已被人遗忘。乔治·爱略特一八四九至一八五〇年旅居日内瓦时,研究过伊萨克·卡苏朋的著作和为人。有的研究者认为,作者使用这人名,是为了强调两者的不同,因为历史上的卡苏朋是一个伟大的学者,比书中的卡苏朋早了两百多年,而成就大大超过后者。

    [10] 英王查理一世的王后(1609——1669),查理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被处决后,她流亡法国。

    [11] 见《新约·启示录》第四章。

    [12] 见《堂吉诃德》第一卷第二十一章。

    [13] 汉弗莱·戴维(1778——1829),英国著名化学家,在电解物质方面做过各种实验。他的《农业化学》研究电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14] 约翰·卡特赖特(1740——1824),英国海军将领,鼓吹议会改革、解放黑奴等。

    [15] 指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洛克(1632——1704)。

    [16] 罗伯特·骚塞(1774——1843),英国著名湖畔诗人之一。曾游历西班牙、葡萄牙等地,研究伊比利亚半岛的历史及文学,著有《伊比利亚半岛战争史》。

    [17] 基督教的一个教派,由法人韦尔多(?——约1217)所创建,又称“里昂穷人派”,流行于瑞士、法国南部、意大利北部一带。

    [18] 威廉·韦尔伯福斯(1759——1833),英国下议院议员,福音派教士,博爱主义者,反对奴隶制度,曾在英国建立反奴役协会。

    [19] 《失乐园》第七卷叙述天使长拉斐尔向亚当和夏娃提出警告之后,给他们讲上帝创造世界万物的经过。这里引的几行在该卷开端部分。

    [20] 古希腊医学家,号称“医学之父”。他的著作极多,号称“希波克拉底文献”,但很多都不是他写的。一五二六年,他的著作第一次在威尼斯印行时,数量便少得多。

    [21] 这是英国《公祷书》序言中的话。英国在宗教改革时期,为适应国教化的需要,不再用一般人所不理解的拉丁文做祈祷,改用本国语言。

    [22] 雅克-贝尼涅·波舒哀(1627——1704),法国天主教徒和作家,曾任主教和宫廷教师,著作极多。

    [23] 奥古斯丁(354——430),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神学家,拉丁教父的主要代表,写有《忏悔录》《论上帝之城》等。

    [24] 《一千零一夜》中的人物,曾七次出外航海,时常受骗上当,经历了不少惊险的遭遇,但都化险为夷,回到了巴格达。

    [25] 指十九世纪初,英国工人、农民为反抗压迫,多次捣毁机器和焚烧地主庄园的事。

    [26] 拉姆奴斯是古希腊雅典附近的一个村庄,相传是复仇女神涅墨西斯居住的地方。

    [27] 希腊维奥蒂亚一带的山脉,与帕那索斯同为缪斯居住的地方。

    [28] 指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法案通过(1832年)以前。

    [29] 克绿哀原为古希腊作家隆古斯所写牧歌式爱情故事《达夫尼斯和克绿哀》中的牧女。斯特雷方则是英国诗人西特奈(1554——1586)的《阿卡犹亚》中一个失恋的牧童的名字。后来克绿哀和斯特雷方便经常作为牧歌中的男女主人公。

    [30] 撒拉是亚伯拉罕的妻子,见《旧约·创世记》。多加是《新约》中的一个女信徒,《使徒行传》第九章说她“广行善事,多施周济”。《圣经贤女懿德录》是辑录这类妇女事迹的,出版于一八一三年。

    [31] 约翰·劳顿(1783——1843),苏格兰园艺学家及建筑学家,著有《农村住房设计大全》等书。

    [32] 《圣经》中的著名乞丐,见《路加福音》第十六章。

    [33] 让·弗雷德里克·奥贝兰(1740——1826),法国新教教士,以在他的教区中推广教育,提高农民生活闻名。

    [34] 本书各章的题词,凡未注明出处的,均系乔治·爱略特本人所写。

    [35] 十七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约翰·班扬(1628——1688)的小说。在这书中,作者通过一个梦,用寓言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名叫“基督徒”的人,在前往圣城路上遇到的种种艰险,同时也对英国的现实作了讽刺。

    [36] 指天国,见《新约·启示录》。

    [37] 塞缪尔·罗米利(1757——1818),英国法学家及律师,曾致力于改革刑法,废除不合理的法律。他关于死刑的论述,后来推动了英国的刑法改革。一八三二年,英国废除对偷羊者处以死刑的规定,便得力于他的理论。

    [38] 即指罗伯特·庇尔,他是托利党的党魁,当时任内政大臣,但在一八三〇年十一月,以威灵敦为首的托利党内阁就垮台了。

    [39] 托斯塔多斯·阿尔封索斯(?——1454),西班牙著名学者,曾注疏《圣经》等书。

    [40]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基督教著名神学家,著有《神学大全》等书。

    [41] 罗伯特·伯顿(1577——1640),英国教士及作家,主要因《忧郁症解剖学》一书闻名。该书号称是研究忧郁症的病因及症状的医学论著,实际是对当时社会生活及思想的描绘,文笔幽默风趣,引用了许多古代文献,成为一部博学的著作,受到历史学家的赞扬。全书共三卷,第一卷论述忧郁症的定义、原因、症状等。

    [42]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牧歌》中的牧女,后来用作一般恋爱中的少女的名字。

    [43] 基督教会根据《圣经》所说,农副产品十分之一属于上帝,因而规定在教区内征收什一税,税收所得全归教区长所有。在英国,直至一八三六年才颁布《什一税减免法》,略有减轻(现已废除)。

    [44] 英国国教的信条,号称“三十九条信纲”。

    [45] 古罗马哲学家和政治家,以雄辩著称。

    [46] 盖依·福克斯(1570——1606),英国的天主教徒,一六〇三年从罗马回到英国,阴谋用火药炸毁国会,案发被处死。每年十一月五日(破获此案之日)英国有焚烧福克斯的模拟像的习俗。

    [47] 拉丁文:女人反复无常,变化多端。这句话出自维吉尔的史诗《埃涅阿斯纪》。维吉尔是罗马帝国第一个皇帝,号称“奥古斯都”(最高统治者)的屋大维最宠爱的诗人。

    [48] 约翰·斯托达特(1772——1856),英国律师,曾任《泰晤士报》主编,后因意见不合,另办《新泰晤士报》,但并不顺利,不得不于一八二八年停刊。

    [49] 在英国,有时由一个教区长管辖两个教区。

    [50] 基督教胡斯派的一个组织,主张清心寡欲,虔诚修道。

    [51] 公元前六世纪的所谓七个希腊哲人,各有一句关于人生哲学的格言传世。

    [52] “泰皮尔”是南美洲一种动物的名称,“梅格西里姆”是古代已经绝迹的一种野兽。

    [53] 古希腊女诗人莎孚(又译萨福)的诗,除两首外,只留下一些残句。在一首题为《一个少女》的残诗中,她把少女比作高高挂在树梢的苹果。这里的两行诗是作者根据莎孚的诗改写的。

    [54] 弥尔顿自从双目失明之后,常要他的两个女儿为他诵读拉丁文等古书。但她们并不懂拉丁文,因此十分不满,甚至串通女仆欺骗和作弄父亲,盗卖他的书籍等等。这导致了弥尔顿的第三次结婚。

    [55] 格鲁克(1714——1787),德国著名歌剧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奥国著名作曲家。

    [56] 一支爱尔兰曲子,系根据爱尔兰诗人托马斯·摩尔(1779——1852)的歌词谱成。

    [57] 教长是主教座堂中的众教士之长,与教区长不同,地位较主教略低。

    [58] 即法王亨利四世(1553——1610),波旁王朝的建立者,本为新教胡格诺派领袖,登位后为取得天主教方面的支持,改奉天主教。

    [59] 英国历史上的西撒克逊王(849——899),曾励精图治,对抗诺曼人的入侵,巩固国内统治。他的子孙后来逐渐成为英国的国王。

    [60] 莎士比亚的《奥瑟罗》中的女主角。

    [61] 巴比伦神话中战胜洪水的英雄,又称伏坦纳比西丁,与《圣经》中的诺亚有些类似。

    [62] 法国作家夏尔·贝洛(1628——1703)的童话,介绍到英国后,曾广泛流传。

    [63] 指丈夫在婚前对自己将来身后的财产所作的安排,主要是对妻子授予财产,保证她未来的生活。

    [64] 安东尼奥·柯勒乔(1494——153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伦巴第派画家,所作画色彩鲜明,画面活泼。

    [65] 指法王亨利四世(见六十五页注②)。他曾夸下海口,说要让每个农民的锅里都有鸡吃。

    [66] 詹姆士·布鲁斯(1730——1794)和芒戈·派克(1771——1806),都是苏格兰的探险家,布鲁斯写有《尼罗河源头的再发现》,派克写有《非洲内地旅行记》。

    [67] 希腊神话中的神马,它的蹄子踩出的泉水可使诗人获得灵感。

    [68] 托马斯·查特顿(1752——1770),英国诗人。

    [69] 查尔斯·丘吉尔(1731——1764),英国诗人及讽刺作家。

    [70] 托马斯·富勒(1608——1661),英国教士,也是著名的散文作家,写有《英国名人传》等书,笔调幽默,充满机智,受到许多人的推崇。

    [71] 托马斯·德·昆西(1785——1859),英国著名作家,写有《一个英国鸦片服用者的自白》。

    [72] 恺撒成为独裁统治者后不久,即在元老院被布鲁图等刺死。

    [73] 有人认为这是指托马斯·杨(1773——1829),英国一位自然科学家和埃及文物学家,医生。

    [74] 古代的两个著名学派。

    [75] 公元四世纪希腊的一个基督徒,她的父亲是异教徒。巴巴拉因拒绝父亲给她定的婚事,被囚禁在一个高塔中,受尽折磨。

    [76] 弗朗索瓦·布鲁萨(1772——1832),法国著名医师。

    [77] 本·琼森(1572——1637),英国诗人和剧作家,人文主义者。他主张在戏剧中描写当前日常生活,对英国现实主义喜剧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这里引用的几行诗,出自他的著名喜剧《人人高兴》的“序诗”。在这序诗中,作者阐述了他的创作原则。

    [78] 英国一种较早的硬币,一八一七年起停止铸造。

    [79] 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约公元前425),古希腊历史学家,号称“历史之父”。他所著《历史》九卷,叙述了希腊、波斯等国的历史,但杂有许多神话传说。《历史》第一卷记载了伊娥的故事。伊娥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主神宙斯爱上了她,天后赫拉把她变成小牛,后来她获得自由,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到达尼罗河岸,恢复了人形。希罗多德把她作为埃及民族的祖先,但说她是被腓尼基商人用美丽的商品骗往埃及的。

    [80] 都是莎士比亚剧本中的人物。朱丽叶即《罗密欧·朱丽叶》中的女主人公,伊摩琴是《辛白林》中辛白林的女儿。

    [81] 前者是威尔士民歌,后者是苏格兰民歌。

    [82] 见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磨坊主的故事。

    [83] 约瑟福斯(37——95?),犹太历史学家。

    [84] 托马斯·科尔佩珀(1653——168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保王党人。

    [85] 弗里德里希·克洛普斯托克(1724——1803),德国诗人,《弥赛亚》是他的长诗。

    [86] 《绅士杂志》是英国从十八世纪开始发行的一份综合性杂志。

    [87] 法文:人各有所好。

    [88] 英国剧作家菲利普·马辛杰(1583——1640)的著名喜剧《还旧债的新方法》中的主人公,一个贪得无厌、残忍狠毒的老人。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