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春秋尊王发微最新章节!

主齊者,不與宋襄伐齊也。宋襄伐人之喪,擅易人之主,甚矣。甗,齊地。

    狄救齊。秋八月丁亥,葬齊桓公。

    九月而葬。

    冬,邢人、狄人伐衛。

    邢人、狄人伐衛,救齊也。狄稱人者,善救齊。

    十有九年春,王三月,宋人執滕子嬰齊。

    宋人執滕子嬰齊,不得其罪也。滕子名者,惡遂失國也。

    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鄫子會盟于邾。己酉,邾人執鄫子用之。

    鄫子不及曹南之盟,故會盟于邾。邾子執鄫子用之,用之爲牲歃血以盟也,諸侯不得相執。邾人不道,執鄫子用之,天子不能誅也,悲夫!

    秋,宋人圍曹。衛人伐邢。冬,會陳人、蔡人、楚人、鄭人盟于齊。

    内不出主名,外稱人,皆微者。

    梁亡。

    梁亡,惡不用賢也。梁伯守天子土,有宗廟社稷之重,有軍旅民人之衆,左右前後,朝夕與爲治,莫有聞者,是左右前後皆非其人也。左右前後皆非其人,不亡何待?故直曰「梁亡」以惡之。

    二十年春,新作南門。

    城郭門户皆有舊制,壞則修之。常事書者,譏其侈泰、妨農功、改舊制也。案:莊二十九年春新延厩,不言作,此言作,改舊制可知也。

    夏,郜音告子來朝。五月乙巳,西宫災。

    西宫,公别宫也。

    鄭人入滑。秋,齊人、狄人盟于邢。

    狄稱人者,猶與中國故也。

    冬,楚人伐隨。

    二十有一年春,狄侵衛。宋人、齊人、楚人盟于鹿上。

    齊桓公死,宋人欲宗諸侯,故盟于鹿上。鹿上,宋地。

    夏,大旱。秋,宋公、楚子、陳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會于盂。執宋公以伐宋。

    宋襄合諸侯于盂以致楚子,楚子怒,執宋公以伐宋。不言楚子執宋公以伐宋者,不與楚子執宋公以伐宋也。故以諸侯共執爲文,所以抑强夷而存中國也。然則楚稱子者,案:吴、楚本子爵,入春秋,始則曰荆、曰楚、曰吴,終則稱人、稱子;楚始謂之「荆」者,楚先吴僭,罪大貶重,猶曰荆州之夷也;既而曰楚、曰吴者,君臣同辭,以國舉之也;終則稱人、稱子者,以其漸同中國,與諸侯會盟,及修禮來聘,稱人少進也,稱子復舊爵也。吴楚之君,狂僭之惡,罪在不赦,固宜終春秋之世貶之。孔子不終春秋之世貶之者,傷聖王不作、中國失道之甚也。盂,宋地。

    冬,公伐邾。楚人使宜申來獻捷。

    楚人,楚子也。不言楚子者,以其執宋公伐宋貶之也。捷,宋捷也。不言宋捷者,不與楚捷于宋也。莊三十一年齊侯來獻戎捷,言齊侯、言戎捷,義同[2]。

    十有二月癸丑,公會諸侯,盟于薄,釋宋公。

    楚子執宋公以伐宋,公懼,故會諸侯盟于薄,釋宋公。不言楚子釋宋公者,不與楚子專釋也。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須句其俱反。

    「公伐邾,取須句」,言「伐」言「取」者,惡公伐邾非以其罪,利其土地也。

    夏,宋公、衛侯、許男、滕子伐鄭。

    鄭即楚故也。案:莊十六年荆伐鄭,二十八年荆伐鄭,僖元年楚人伐鄭,二年楚人侵鄭,三年楚人伐鄭,鄭不即楚,此而即者,齊桓既死,宋襄不能與楚伉也。

    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戰于升陘音刑。

    此公及邾人戰也。不言公者,公不道,伐邾取須句以起此戰,惡之大者,故曰「及邾人戰于升陘」以諱之也。升陘,魯地。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師敗績。

    夏,宋公、衛侯、許男、滕子伐鄭。鄭,楚與國也,故楚人伐宋。冬十有一月,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師敗績,襄公傷焉。噫!宋襄無齊桓之資,欲紹齊桓之烈,帥諸侯以致强楚,故盂之會見執受伐,今復與楚争鄭,以起此戰,喪師泓水之上,身傷七月而死,爲中國羞,惜哉!泓,宋水。

    二十有三年春,齊侯伐宋,圍緡。

    楚人敗宋公于泓,齊侯視之不救,而又加之以兵,故「伐」、「圍」並書,以誅其惡。

    夏五月庚寅,宋公兹父卒。

    傷于泓故。

    秋,楚人伐陳。冬十有一月,杞子卒。

    二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夏,狄伐鄭。秋七月。冬,天王出居于鄭。

    襄王也。周無出,此言出者,惡襄王自絶于周,則奔也。其言居于鄭者,天子至尊,故所至稱居,與諸侯異也。

    晉侯夷吾卒。

    二十有五年春,王正月丙午,衛侯燬滅邢。

    衛侯名者,孔子傷天下之亂,時無賢伯,邢、衛皆齊桓所存之亡國也,衛侯不念桓公之大德,以絶先祖之支體,甚矣!故生而名之也。

    夏四月癸酉,衛侯燬卒。宋蕩伯姬來逆婦。

    伯姬,内女,嫁爲宋大夫蕩氏妻。爲其子來逆婦也。伯姬自爲其子來逆婦,非禮也。

    宋殺其大夫。

    稱國以殺,不以其罪也。不稱名氏者,與莊二十六年曹殺其大夫義同。

    秋,楚人圍陳,納頓子于頓。

    頓子迫于陳,懼而奔楚,故楚人圍陳,納頓子于頓。頓,微國。

    葬衛文公。冬十有二月癸亥,公會衛子、莒慶盟于洮。

    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己未,公會莒子、衛甯速盟于向舒亮反。齊人侵我西鄙。公追齊師至酅音擕,弗及。

    侵稱人、追稱師者,不可言公追齊人故也。「至酅,弗及」者,譏魯失戎備,明齊人已去而追之爾。酅,齊地。

    夏,齊人伐我北鄙。衛人伐齊。公子遂如楚乞師。

    齊再伐我,故公子遂如楚乞師。夫國之大小、師之衆寡,皆有王制,不可乞也。書者,惡魯不能内修戎備而外乞師于夷狄。

    秋。楚人滅夔,以夔子歸。

    夔,楚同姓國。不名者,略夷狄。

    冬,楚人伐宋,圍緡公。以楚師伐齊,取穀。

    楚,夷狄也;齊,中國。以夷狄伐中國,固甚不可,而又取其地焉,此公之惡可知也。[3]

    公至自伐齊。

    二十有七年春,杞子來朝。夏六月庚寅,齊侯昭卒。秋八月乙未,葬齊孝公。乙巳,公子遂帥師入杞。

    春,杞子來朝,秋,公子遂帥師入杞,甚矣!

    冬,楚人、陳侯、蔡侯、鄭伯、許男圍宋。

    楚子自會盂執宋公伐宋之後,復貶稱人。「冬,楚人使宜申來獻捷」,「二十二年,宋公及楚人戰于泓」,「二十五年楚人圍陳,納頓子于頓」,「二十六年楚人滅夔,以夔子歸」,此年「楚人、陳侯、蔡侯、鄭伯、許男圍宋」是也。陳侯、蔡侯、鄭伯、許男不同貶者,四國之君雜然從夷[4]圍中國,其貶自見也。會盂伐宋在二十一年。

    十有二月甲戌,公會諸侯盟于宋。

    諸侯圍宋,公常與楚,故會諸侯盟于宋。

    二十有八年春,晉侯侵曹,晉侯伐衛。

    曹、衛,楚與國也。晉侯將救宋,故侵曹、伐衛。不言遂者,非繼事也。此侵曹,既反而後伐衛耳。故曰「晉侯侵曹,晉侯伐衛」也。

    公子買戍衛,不卒戍,刺七賜反之。楚人救衛。

    公叛晉與楚,故使公子買戍衛,且以晉之兵力非公子買所能伉也,故買不卒戍而歸。徐聞楚人救衛,公懼楚之見討也,乃殺買以説焉。公内殘骨肉,外苟説于强夷,故曰「公子買戍衛,不卒戍,刺之」以著其惡。内殺大夫曰「刺」。

    三月丙午,晉侯入曹,執曹伯。畀宋人。

    晉侯侵曹,曹不服罪,故入曹執曹伯。「畀宋人」,畀,與也。晉侯入曹執曹伯,不歸于京師,畀宋人使自治之,甚矣!不奪爵者,曹伯背華即夷[5],晉侯圖伯,執得其罪也。

    夏四月己巳,晉侯、齊師、宋師、秦師及楚人戰于城濮。楚師敗績。

    晉文始見於經,孔子遽書爵者,與其攘夷狄、救中國之功不旋踵而建也。昔者齊桓既殁,楚人復張,猖狂不道,欲宗諸侯,與宋並争。會盂、戰泓以窘宋者數矣,今又圍之踰年,天下諸侯莫有能與伉者。晉文奮起,春征曹、衛,夏服强楚,討逆諸亂,以紹桓烈,自是楚人遠屏不犯中國者十五年。此攘夷狄、救中國之功,可謂不旋踵而建矣。噫!東遷之後,周室既微,四夷乘之以亂中國,盗據先王之土地,戕艾先王之民人,憑陵寇虐,四海洶洶,禮樂衣冠蓋掃地矣!其所由來者,非四夷之罪也,中國失道故也。是故吴楚因之交僭大號,觀其蠻夷之衆,斥地數千里,馳驅宋鄭陳蔡之郊,諸侯望風畏慄,唯其指顧,奔走之不暇,鄉非齊桓晉文繼起,盟屈完于召陵,敗得臣于城濮,驅之逐之懲之艾之,則中國幾何不胥而夷狄矣,故召陵之盟、城濮之戰,專與齊桓晉文也。孟子稱「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此言專與齊桓晉文者,其實傷之也。孔子傷周道之,與其攘夷狄救中國一時之功爾。召陵之盟、城濮之戰,雖然迭勝强楚,不能其僭號以尊天子。使平惠以降,有能以王道興起如宣王者,則是時,安有齊桓晉文之事哉!此孔子之深旨也。[6]

    楚殺其大夫得臣。

    不氏,未命也。

    衛侯出奔楚。

    衛侯聞晉師勝,故懼而奔楚。不名者,以見晉文逼逐而去。

    五月癸丑,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衛子、莒子盟于踐土。

    踐土之盟,襄王在是也。不書者,不與晉文致天子也。晉文既攘强楚,不能朝于京師,廟獻楚俘以警夷狄,反以乘勝之衆坐致衰陵之主,盟諸侯于是,甚矣!踐土,鄭地。

    陳侯如會。

    來不及盟,故曰如會。陳本與楚,楚敗,歸中國。

    公朝于王所。

    非禮也。書曰:「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時巡,諸侯各朝于方嶽。」公朝于王所,非禮可知也。不言諸侯者,言諸侯則是天子可得致也。故壬申之朝,諸侯亦没而不書焉。

    六月,衛侯鄭自楚復歸于衛。

    此言自楚復歸于衛者,衛侯鄭奔楚,由楚而得返于衛也。衛侯鄭與楚比周,故楚人返之于衛。

    衛元咺許晚反出奔晉。

    晉侯使元咺奉公子瑕受盟于踐土,衛侯復歸,故元咺懼,奔晉以訴之。

    陳侯款卒。

    不地者,安之也。與四年許男新臣義同。

    秋,杞伯姬來。公子遂如齊。冬,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陳子、莒子、邾子、秦人于温,天王狩于河陽。

    冬會于温,其言天王狩于河陽者,不與晉文再致天子也。晉文再致天子,惡之大者。故孔子以襄王自狩爲文,所以黜强侯而尊天子也。河陽,晉地。

    壬申,公朝于王所。

    「壬申,公朝于王所」,深惡再致襄王以諸侯朝也。日繫于月,而此不月者,脱之。

    晉人執衛侯,歸之于京師。

    「晉人執衛侯,歸之于京師」者,元咺故也。晉文既勝强楚,不能招携撫貳以崇大德,助其臣而執其君,非所以宗諸侯也。故曰「晉人」以疾之。

    衛元咺自晉復歸于衛。

    晉文既執衛侯歸之于京師,乃返元咺于衛。

    諸侯遂圍許。

    諸侯再會,許皆不至。

    曹伯襄復歸于曹。

    三月晉侯入曹,執曹伯,畀宋人。此言「曹伯襄復歸于曹」者,晉文赦之也。晉文執之,曷爲晉文赦之?春秋亂世,强侯執辱小國之君,無復天子命,執之赦之,自我而已。案:二百四十年,唯成十六年曹伯負芻執而得歸,由天子命,故曰「曹伯歸自京師」以異其文,它皆否焉。

    遂會諸侯圍許。

    二十有九年春,介葛盧來。

    東夷微國。不言朝者,不能行朝禮也。

    公至自圍許。

    公出踰時。

    夏六月,會王人、晉人、宋人、齊人、陳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

    内不出主名,外曰某人某人盟于翟泉,皆微者也。翟泉,周地。

    秋,大雨于付反雹。冬,介葛盧來。

    一歲而再來,非禮之甚。

    三十年春,王正月。夏,狄侵齊。秋,衛殺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衛侯鄭歸于衛。

    此言「衛殺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衛侯鄭歸于衛」者,衛侯道殺二子而歸也。案:二十八年晉文執衛侯歸之于京師,衛侯得返,懼二子之不納也,故道殺二子而歸。衛侯道殺二子而歸,無惡文者,二子之禍皆晉文爲之也。

    晉人、秦人圍鄭。

    翟泉之盟,鄭不至故。

    介人侵蕭。冬,天王使宰周公來聘,公子遂如京師,遂如晉。

    皆非禮也。天子至尊,非諸侯可得伉。僖與襄王交聘,伉孰甚焉!故曰「天王使宰周公來聘,公子遂如京師,遂如晉」以惡之。

    三十有一年春,取濟子禮反西田。

    復侵地也。濟西田本魯地。

    公子遂如晉。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

    郊者,祭天之名也。天子祭天地,無所不通;諸侯祭其境内山川。魯,諸侯也,以諸侯而用天子之祭,僭孰甚焉!故此年「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宣三年正月「郊,牛之口傷,改卜牛,牛死,乃不郊」,成七年正月「鼷音奚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不郊」,十年五月「五卜郊,不從,乃不郊」之類。一則因其瀆亂不時,一則從其災異示變以著其僭天子之惡也。全者曰牲,傷者曰牛。

    猶三望。

    猶者,可止之辭;三望之説,先儒不同,公羊言「泰山、河、海」,鄭氏謂「海、岱、淮」,杜預稱「分野之星及境内山川」。據鄭、杜止以諸侯祭其封内云爾,况河、海、淮非魯封内,又諸侯無祭分野星辰之事,且魯既僭天子,蓋于四望之中祭其大者三爾。公羊得之。

    秋七月。冬,杞伯姬來求婦。

    伯姬,内女。「來求婦」者,爲其子來求婦也。爲其子來求婦,非禮也。

    狄圍衛。十有二月,衛遷于帝丘。

    衛畏狄,自遷也。帝丘,衛地。

    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夏四月己丑,鄭伯捷卒。衛人侵狄。秋,衛人及狄盟。

    不地者,就狄盟也。復出衛人者,嫌與内之微者同。

    冬十有二月己卯,晉侯重耳卒。

    三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秦人入滑。齊侯使國歸父來聘。夏四月辛巳,晉人及姜戎敗秦師于殽。

    此晉襄及姜戎敗秦師于殽也。其稱人者,秦人入滑雖曰不可,晉襄與姜戎要而敗之,此又甚焉。晉襄厄人于險,非仁也;却喪用兵,非孝也。故曰「晉人及姜戎敗秦師于殽」以疾之。

    癸巳,葬晉文公。狄侵齊。公伐邾,取訾子斯反婁。秋,公子遂帥師伐邾。

    夏,公伐邾取訾婁,秋,公子遂帥師伐邾,其惡可知。

    晉人敗狄于箕。

    箕,晉地。

    冬十月,公如齊。十有二月,公至自齊。

    案:十年、十五年公如齊不至,此至者,齊桓既死,遠朝强齊,危之也。

    乙巳公薨于小寢。

    小寢,非正也。

    隕霜不殺草。李梅實。

    不時也。五行傳曰:「視之不明,是謂不哲。厥罰常燠,時則有草木妖。」

    晉人、陳人、鄭人伐許。

    * * *

    [1] 自「屈完,楚之爲政者也」至「此孔子所以傷之也」,四庫本删去。

    [2] [義同]二字,薈要本缺,據四庫本補。

    [3] 四庫本此注全改,作「魯既不能内修戎備,而乞師于荆楚,以伐太公之後,又取其地焉,此公之惡可知也」。

    [4] 「夷」,四庫本作「楚」。

    [5] 「背華即夷」四庫本作「背晉即楚」。

    [6] 四庫本省作「晉文始見于經。孔子遽書爵者,與其攘外患、救中國之功不旋踵而建也。昔者齊桓既殁,楚人復張,猖狂不道,欲宗諸侯。自城濮之敗,不犯中國者十五年,文公之功偉矣!故春秋與之」。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