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工业民科最新章节!

    为了提高工艺设备的技术水平,并了解国外IC发展的状况,在1973年中日邦交恢复一周年之际,中国组织了由14人参加的电子工业考察团赴日本考察IC产业,参观了日本当时八大IC公司:日立、NEC、东芝、三菱、富士通、三洋、冲电气和夏普,以及不少设备制造厂。原先想与NEC谈成全线引进,因政治和资金原因没有成功丢失了一次机会。

    后来改为由七个单位从国外购买设备,期望建成七条工艺线。最后成线的只有北京878厂,航天部陕西骊山771所和Gui州都匀4433厂。

    王守武听到林强生的建议后怔了一下说道:“你不是要自己建立一家半导体公司吗?怎么想到要和国内一起合资?”

    在七十年代初期,由于受国外IC迅速发展和国内“电子中心论”的影响,加上当时IC的价格偏高,一块与非门电路不断变价曾达到500元,利润较大销售利润率有的厂高达40%以上,而货源又很紧张,因而造成各地IC厂点大量涌现,曾经形成过一股“IC热”。

    王守武向林强生介绍了这些,让林强生对国内IC产业有了一些最基本的认识,总的来说我国起步的时间比湾湾和韩国要早很多,而且技术成就也比较高。但是后来发展则缓慢了下来,加上国内动乱和国外的封锁,耽误了技术发展的时间,国内的IC产业在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八十年代逐渐落后世界。而这个时间段,则是世界IC产业发展最快的一段重要时期!

    这一阶段15年,从研制小规模到大规模电路,在技术上中国都依靠自己的力量,只是从国外进口了一些水平较低的工艺设备,与国外差距逐渐加大。在这期间美国和日本已先后进入IC规模生产的阶段。

    “代工生产?”王守武琢磨的说道。

    真是不可思议,这两家在国内看来都是拥有高技术含量的计算机公司,竟然全是眼前这个林强生创立的,这太让人难以理解了!

    听着林强生语言生动形象的介绍着自己的产品,王守武稍稍有些脸红,他嗯嗯的不断点头,半导体研究所的吴锡九院士带领的研究小组也打算仿制这台便携式电脑,虽然不可能有美国人的制造水平,实现不了小型化,但窗口界面、鼠标、所见即所得这些功能也都能实现,这部微型计算机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好产品!

    现在林强生听完了王守武的介绍又有了新的想法,国内有着这么雄厚的半导体产业实力,虽然工业体系较为分散不成合力,分布也不合理。但是国内却有着大量成规模的产业工人和基础设施,再加上国内廉价的人工,2千人的大工厂每月所付的工资也不过20多万,成本优势很大。如今在国际IC市场上流行的是日本的大量低中段零配件和湾湾的低质量廉价代工,国内何不向湾湾学习,别的不说,肯定产品做得比湾湾还便宜!

    两人回到车间,王守武有些感慨,不由得向林强生介绍起了这些年国内发展半导体事业的成就和挫折。

    王守武听完林强生的建议,头脑里想到了几个词他马上反应了过来。

    集成电路一经出现,随着设备和工艺的不断发展,集成度迅速提高。从小规模集成(SSI),经过中规模集成(MSL),很快发展到大规模集成(LSI),这在美国用了8年时间。而中国在初始发展阶段仅用7年时间走完这段路,与国外差距还不是很大。

    当时不少省市自治区,以及其他一些工业部门都兴建了自己的IC工厂,造成一哄而起的局面。在这期间,全国建设了四十多家集成电路工厂。四机部直属厂有749厂(永红器材厂)、871厂(天光集成电路厂)、878厂(东光电工厂)、4433厂(风光电工厂)和4435厂(韶光电工厂)等。各省市所建厂中有名的有:伤害元件五厂、上无七厂、上无十四厂、上无十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