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王国维文存最新章节!

    班孟坚志汉地理毕而总结之曰:“本秦京师为内史,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汉兴,以其郡太大,稍复开置,又立诸侯王国。武帝开广三边,故自高祖增二十六,文景各六,武帝二十八,昭帝一,讫于孝平,凡郡国一百三。”《志》中各郡下,又分往其沿革。其称高帝置者二十:曰河内、曰汝南、曰江夏、曰魏郡、曰常山、曰清河、曰涿郡、曰渤海、曰平原、曰千乘、曰泰山、曰东莱、曰东海、曰豫章、曰桂阳、曰武陵、曰广汉、曰定襄、曰楚国、曰淮阳国。

    其称高帝时为某郡者三:京兆尹,曰高帝二年为渭南郡;左冯翊,曰高帝二年为河上郡;右扶风,曰高帝二年为中地郡。称高帝郡国者二:中山国,曰高帝郡;广阳国,曰高帝燕国。称故郡者一:丹阳郡,曰故鄣郡。计为郡二十三,为国三,合于《后序》增二十六之数,而后之祖述其说者,亦小有异同。

    《续汉书·郡国志》举倍都而无武陵,《晋书·地理志》举梁国而无鄣郡,钱氏大昕举内史、胶东、衡山而无谓南、河上、中地三郡,皆求以足汉志二十六之数。其是非暂置无论,要皆以班氏之说为信而不可易也。岂独此数家而已?自来读《汉书》,殆无不以班氏之说为信而不可易也。自余考之,则上所举二十六郡国,其真为高帝置者,曾不及三分之一,而世人莫之察焉,是可异也。

    诸郡中可确证为高帝置者,唯河内郡,见于《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清河、常山二郡,见于《樊哙传》;豫章郡,见于《黥布传》;余如汝南、魏郡、中山已不足征,至江夏、涿郡、渤海、平原、千乘、泰山、东莱、桂阳、武陵、定襄十郡,尤可证其非高帝所置。江夏属县,半为衡山故郡,吴芮之王衡山,实都邾县。及芮徙长沙,而衡山为淮南别郡,英布、刘长迭有其地。至文帝分王淮南三子,而衡山复为一国。

    武帝初,伍被为淮南王画策云“南收衡山以击庐江,有寻阳之船,守下雉之城,结九江之浦,绝豫章之口。”寻阳为庐江属县,则下雉此时亦当属衡山。此四语者,实分指庐江、衡山、九江、豫章四郡,皆厉王时故地也。又云“强弩临江而守,以禁南郡之下,则淮南所虑,仅汉南郡之兵。”不言江夏。武帝之初,似尚无江夏郡。

    逮元狩元年,衡山国除,次年于其地置六安国,仅得衡山五县江夏十四县、当以衡山余县及南郡之边数县置之;则高帝时不得有江夏郡也。前《秦郡考》言秦于燕之故都当置一郡,其地有《汉志》广阳国四县及涿郡、渤海二郡之半,汉初置燕国,当仍其旧。而涿郡之地,介居《汉志》之广阳、河间二国间,中叶以后,广阳、河间各得四县,故中间得有涿郡之二十九县。

    若高帝时,燕之内史与赵之河间郡,决非迫隘如此,则已无置郡之余地。故《史记·郦商传》,商破燕王藏荼军,食邑涿五千户,号曰涿侯。至高帝十二年,以破英布功,改封曲周。若当时已置涿郡,决无以郡治为侯国之理。是岁卢绾称乱,子建受封,燕地未平,而高皇晏驾,其于疆域,当无变革。

    是高帝时不得有涿郡、渤海二郡也。平原、千乘二郡;汉初为齐悼惠王封域,而平原实齐济北郡之地,景武以后,济北国境反居济水之南,其在汉初,实跨济水南北。《史记·曹相国世家》云,还定济北郡,攻著、漯阴、平原、鬲、卢。

    著于《汉志》为济南县,卢为泰山县(文帝后济北王所都),漯阴、平原、鬲皆平原属县,故徐广云,济北分平原、太山二郡。高帝时,齐既有济北郡,则不得有平原郡也。《史记·诸侯王表》,文帝十五年,分齐为胶西国,都苑。

    徐广曰,乐安有苑县。按《汉志》齐地无苑县,据《水经·瓠子河注》所引,则作高苑。高苑,千乘县也。案《史记·功臣侯表》有高苑侯丙倩,高祖六年封,武帝建元三年国除。胶西之都,似不应与侯国同处。

    然《水经注》实有东西二高苑,其所谓东高苑城者,胶西之都也;所谓西高苑城者,丙倩之邑也。东高苑城以今地望准之,当在东安高苑之间,是汉初千乘之地属于胶西,不得有千乘郡也。《封禅书》云,济北以为天子且封禅,乃上书献泰山及其旁邑。

    天子以他县偿之。则泰山郡之置在武帝时,非高帝所置也。东莱一郡,处胶东、胶西之北,《汉志》胶东国仅得八县,高密国(本胶西国)仅得五县,故其北得置十七县之东莱郡。汉初胶西,实有千乘之地,《史记·吴王濞传》,言胶西王邛以卖爵事有奸,削其六县。

    《汉书·胶西于王端传》,亦言有司比再请削,其国去太半。则高密五县,当因胶西既削之余,胶东八县,恐亦非汉初旧城。东莱一郡,当置于二国削地后,非高帝所置也。故《汉书·高帝纪》云,以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立子肥为齐王。《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数文帝时齐国别郡,但举济北、济南、留川、胶西、胶东、城阳,而无平原、千乘、泰山、东莱四郡,则高帝时无此四郡也。

    武陵桂阳二郡之地,高帝时为长沙国南境,故文帝赐赵佗书曰“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又曰“朕欲定犬牙相入者,以间吏,吏曰,此高皇帝所以介长沙土也。朕不得擅变焉”。则长沙与南越之间,汉不得置郡;且长沙在文帝时不过二万五千户;势不能分置三郡。则武陵、桂阳二郡,非高帝所置也。

    定襄一郡,若为高帝所置,则其时当属代国。案高帝封兄仲于代,王云中、代雁门三郡;后封子于恒,王太原、代、雁门三郡,皆无定襄。《史记》举汉郡,亦但计云中以西,而定襄则在其东。则定襄非高帝郡也。此外,如东海本秦郧郡,淮阳本秦陈郡,燕之国都亦秦之一郡,而史失其名。则高帝所置之郡,其余几何?

    又《汉志》所举秦郡,当高帝时,南海、桂林、象郡入于南越,闽中入于闽越,九原入于匈奴,(《汉志》五原郡注,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若汉初尚有是郡者。然《武帝纪》云,元朔二年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则此郡实武帝所开。又《史记·匈奴传》,蒙恬所夺地,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那卢施,事在楚汉之际。则九原之没久矣)黔中一郡,亦废于楚汉之际,则高帝时之郡数,又得几何?

    即令《汉志》二十余郡悉为高帝所置,则汝南当属淮阳,常山、清河、中山属赵,涿郡、渤海属燕,平原、千乘、泰山、东莱、属齐,东海属楚,豫章属淮南,鄣郡属吴,桂阳、武陵属长沙,定襄属代,其得为汉郡者,不过江夏、魏郡、广汉三郡,而此三郡亦无所征。故谓此二十余郡为高帝所置,其误犹小,若直以孝平时之疆域为汉初之疆域,而谓此二十余郡者悉为天子所有,则全不合当时事实也。

    然但据《汉志》以为说,则此误必不能免,(钱氏大昕谓高帝置郡二十六,其十之八皆属于王国,此说极是。他人未有明言之者)此则不可以不辨也。善夫太史公之言,曰“汉初内陆自山以东,尽诸侯地。汉独有三河、东郡、颖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凡十五郡。”

    此十五郡者,河东一,河内二,河南三,所谓三河也;东郡四,颍川五,南阳六;自江陵以西至蜀,则南郡七,巴郡八,蜀郡九;北自云中至陇西,则云中十,上郡十一,北地十二,陇西十三,而自山以西,尚有上党;巴蜀之北,尚有汉中;共十五郡。加内史为十六。此高帝五年初定天下时之郡数也。六年,以云中属代,则并内史得十五郡;至十一年,复置云中,而罢东郡以益梁,罢颍川郡以益淮阳,则并内史为十四郡。

    史公习闻十五郡之名,又习闻东郡颍川之为汉郡、故既称与内史为十五,又并数东郡、颍川,虽云疏漏,然视班氏之误,则有间矣。由是言之,则高帝末年之郡,除王国支郡外,并无内史,唯得十四面已;至于文景之间,亦仅有二十四郡。

    故枚乘说吴王曰“夫汉并二十四郡,十七诸侯,其珍怪不如山东之府”。乘之说吴,在景帝三年吴王举兵后,而十七诸侯则为文景间之事。(《史记·诸侯王表》唯文帝后七年及景帝元年共十七国)夫十七诸侯,既数文景间之诸侯,知二十四郡,亦数文景间之郡也。乘于景帝三年说吴,何以不数三年之郡,而犹数元年以前之郡?

    曰:犹吾辈今日之言十八行省,二十二行省也。枚乘此书,刘奉世以其言齐赵事与史不合,疑为传者增之。然虽有增饰,而十七诸侯、二十四郡之数,不能凿空为之也。此二十四郡者,除高帝时十四郡外,则左内史一、右内史二《汉志》以分左右内史为武帝建元六年事,然《百官公卿表》纪景帝元年以晁错为左内史,则景帝初已分内史为三。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