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中国文学中的孤独感最新章节!

    汉代的各位作者,如果面临着一种无可解脱的孤独,那么,在哀怜自己的同时,也会想要在自己以外的事物中寻求一些方法,从这种苦恼中解脱出来。在文学作品中,这会表现为两种倾向。第一种是躲避俗世,隐遁山林。在深山中,有些人访求仙人,有些人则亲近自然。被传为西汉(公元前2世纪——公元1世纪)贾谊所作的《惜誓》、东方朔所作的《七谏》以及东汉(1——2世纪)王逸所作的《九思》等作品中,这一倾向不难见到。而且,在这类作品中,能见到许多日后的自然文学的要素,不过在这里,且不对这一倾向进行深究。另一种倾向则是倚重于“天”或者“时”之类的东西,在这里,且讲一讲关于这一倾向的大致情况。

    事情的发展不能如自己所想,那么就将此归结于“天”“时”之类的东西,借此进行自我安慰,或者自我放弃。这种方法在汉代变得明显起来。本来,将自己的不遇同“天”联系起来考虑,已经在《诗经》的一些作品中有所体现了,如:

    已焉哉,

    天实为之,

    谓之何哉!

    (《邶风·北门》)

    根据旧说,这首名为《北门》的诗,歌咏的是不能得志的忠臣的烦恼。前引三句,是这首诗各个章节的结尾部分。它所表现的是,苦恼到了最后,诗人认为自己的不遇是天的过失,因此是无可奈何的。然而在我想来,这个句子主要还是哀叹无可奈何之情,因为无可奈何就要放弃的心绪是很单薄的。当然,这种哀叹还是仿佛满怀着一种想要向天倾诉的心绪。

    此外,将自己的不遇同“时”联系起来考虑,在前引屈原和宋玉的作品中也已经能见到了。不过,这些诗句也主要是以哀叹“时”的错失为主,因为这一错失就要放弃的心绪并不明显。

    可是,到了秦末汉初的时候,自己对自己讲“时”和“天”也有责任,从而发出哀叹的行为,就变为因为“时”与“天”之不利,想要放弃的心绪。这方面的例子,可以参见项羽的诗。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垓下这个地方被追上,为汉军所包围。他听见了汉军在唱楚歌,大感吃惊,更产生了一种楚人也站到了刘邦一方的错觉。既然败到这个地步,不如就放弃了吧。所谓“四面楚歌”,正是从此而来。据说,就是在这个被逼到走投无路的时刻,他自己创作了这首诗,并且唱了起来。不过,根据昭和三十二年(1957年)三月刊行的水泽利忠所作的《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可知,“时不利兮骓不逝”这一句,有古本析为两句,写作“时不利兮威势废兮,威势废兮骓不逝”。无论从意思上还是从形式上看,古本的这一写法都更近于古人创作的原貌,不仅如此,就我们目前谈论的问题而言,古本的写法也更相宜。

    “骓”指的是项羽的爱马,“虞”则是项羽爱姬的名字。这首诗所歌唱的是项羽对虞姬不能割舍的眷恋之情,在这里我们要谈的则是“时不利”的问题。

    所谓“时不利”,指的是“时”没能站在自己这一边。在项羽看来,这就成了“威势废”的原因,换言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