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逐浪中文网 www.zwzl.net,最快更新金融资本最新章节!

    资本主义生产注定要经历繁荣和萧条的循环,这是经验的规律。以危机为中介,完成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过渡。在繁荣阶段的某一定时刻,一系列生产部门出现滞销,价格也因此而下跌。滞销和价格下跌的现象不断扩大,生产受到限制。这个阶段价格和利润偏低,会持续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以后,生产又开始逐渐扩大,价格和利润上涨,产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直至转折点重新出现。这一过程周期性地反复出现提出了它的原因何在的问题,这些原因只有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机制的分析才能揭示出来。

    危机的一般可能性是同商品二重化为商品和货币一起产生的。这包含着:如果货币没有被用于商品流通,而是被凝结为贮藏货币,商品流通过程就可能发生中断。W1 ——G——W2 过程停止了,因为实现了商品W1 的G本身不实现W2 。W2 仍然卖不出去,从而造成销路停滞。

    但是,只要货币仅仅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只要商品直接交换货币并且货币也直接交换商品,那么,货币向贮藏货币的转化就只能是个别的和偶然的过程,它意味着某种商品不能销售,但并不意味着普遍的销路停滞。随着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进而随着流通信用的发展,这种情况便发生了变化。现在,销路停滞意味着不能进行已经约定的支付。但是,正如我们看到的,这种支付约定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用于其他的一系列交易。一个人不具有支付能力,也使其他人不能支付。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所造成的支付义务的链条破裂。一个环节上发生的滞销波及其他一切环节。滞销成为普遍现象。因此,支付信用发展了生产部门之间的连带关系,提供了使局部滞销转变为普遍滞销的可能性。

    但是,危机的这种一般可能性,仅仅是危机的一般条件:没有货币流通和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的发展,危机就不可能发生。但是,可能性远远不是现实性。

    简单商品生产,更确切地说,前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一般不存在危机。对经济的干扰不是来自经济规律上的危机,而是来自诸如歉收、干旱、瘟疫和战争等特殊的自然或历史原因引起的灾害。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来自生产的不足,而根本不是来自某种生产过剩。如果我们考虑到这种生产依然主要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生产和消费作为手段和目的而联结在一起,商品流通只起比较小的作用,那么,上述情况便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才使商品生产普遍化,尽可能使一切产品采取商品的形式以及(这是决定性的因素)使商品销售成为再生产得以重新进行的先决条件。

    但是,这种产品向商品的转化,造成生产者对市场的依赖,并把原则上已经存在于简单商品经济之中的、由私人经济的独立性造成的生产不规则性,发展成为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随着商品生产的普遍化,随着地方的和分散的市场扩展成为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这种无政府状态便形成危机的第二个一般条件。

    资本主义通过生产与消费的分离创造了危机的第三个一般条件。首先,资本主义使生产者与他的产品相分离,把他归结为价值产品中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的部分。这样,它就创造出了一个雇佣工人阶级,这个阶级的消费并不直接同全部产品发生关系,而仅仅同总产品中等于工资资本的部分发生关系。但是,雇佣工人生产的产品并不是雇佣工人的财产。因此,他们的生产并不服务于他们消费的目的。相反地,他们的消费及其消费的范围,依赖于他们不能施加任何影响的生产。但是,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满足需要,而是为了利润。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目的是利润的实现和增加。这就是说,决定生产的命运即它的规模扩大或缩小的关键性因素,不是消费及其增长,而是利润的实现。生产是为了取得一定的利润,维持资本的一定增殖程度。因此,生产并不依赖于消费,而是依赖于资本的增殖需要。增殖可能性的恶化,意味着对生产的限制。

    即使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与消费之间也仍然存在着一般联系。这种联系是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自然条件。但是,在为满足需要的经济中,消费决定生产的扩大;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只受已达到的技术水平的限制。相反地,在资本主义生产中,消费由生产规模来决定。而生产规模又受当时的增殖可能性、资本的增殖程度以及资本及其增长产生一定利润率的必然性的限制。这里,生产的扩大遇到纯粹社会的障碍,这个障碍产生于该社会的一定结构,并且仅仅为这一社会结构所特有。危机的可能性虽然来自无规律的生产可能性,从而来自一般商品生产,但它的现实性却仅仅来自这样一种无规律的生产,这种生产同时消除了生产与消费的直接关系(这种关系是其他社会形态的特征),并在生产与消费之间插入资本按当时的一定比率进行增殖的条件。

    一般说来,“商品生产过剩的说法”和“消费不足”的说法一样,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严格地说,人们只能在生理学的意义上谈消费不足。而这种说法在经济学中没有意义,在经济学中只能说社会所消费的少于它所生产的。如果生产完全以正常的比例进行,那我们便想象不出消费不足怎样才能发生。因为总产品等于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c+v+m),v和m被消费掉,被消耗掉的不变资本要素必须得到补偿,所以生产可以无限扩大而不会导致商品生产过剩,即不会导致生产出来的商品(这里,只考虑使用价值)即物品超过所能消费的数量。

    此外,有一点是很清楚的,由于危机周期性地相继发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所以它的原因必然存在于资本性质之中。症结必然在于由这个社会的特殊性质所产生的干扰。资本主义生产的消费关系所提供的狭小基础之所以是危机的一般条件,是因为扩大这一基础的不可能性是市场停滞的一般先决条件。如果消费能够任意扩大,那就不可能出现生产过剩。但是,在资本主义关系下,消费的扩大意味着利润率的降低。因为广大群众消费的扩大依赖于工资的增长,而工资的增长又意味着剩余价值率从而利润率的降低。因此,如果积累引起对工人需求的增加达到如此之大,以致出现利润率下降,从而(作为极限)增加的资本不能比未增加的资本生产出更多的利润,那么,积累就必然因不能达到它增加利润的目的而停止。正是在这一点上,积累的一个先决条件即消费的扩大,便与积累的另一个先决条件即利润的实现发生了矛盾。增殖条件反对消费的扩大。由于前者是决定性的,于是,矛盾便升级为危机。但是,狭小的消费基础仅仅是危机的一个一般条件,而危机根本不能由“消费不足”的论断加以说明。危机的周期性尤其不能由此加以说明,因为周期性根本不能由某种经常的现象来说明。因此,马克思的如下论述与我们前面的叙述是完全一致的:

    “总商品量,即总产品,无论是补偿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部分,还是代表剩余价值的部分,都必须卖掉。如果卖不掉,或者只卖掉一部分,或者卖掉时价格低于生产价格,那么,工人固然被剥削了,但是对资本家来说,这种剥削没有原样实现,这时,榨取的剩余价值就完全不能实现,或者只是部分地实现,甚至资本也会部分或全部地损失掉。直接剥削的条件和实现这种剥削的条件,不是一回事。二者不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分开的,而且在概念上也是分开的。前者只受社会生产力的限制,后者受不同生产部门的比例和社会消费力的限制。但是社会消费力既不是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是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这种分配关系,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只能在相当狭小的界限以内变动的最低限度。这个消费力还受到追求积累的欲望的限制,受到扩大资本和扩大剩余价值生产规模的欲望的限制。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规律,它是由生产方法本身的不断革命,由不断和这种革命联系在一起的现有资本的贬值,由普遍的竞争斗争以及仅仅为了保存自身和避免灭亡而改进生产和扩大生产规模的必要性决定的。因此,市场必须不断扩大,以致市场的联系和调节这种联系的条件,越来越采取一种不以生产者为转移的自然规律的形式,越来越无法控制。这个内部矛盾力图用扩大生产的外部范围的办法求得解决。但是,生产力越发展,它就越和消费关系的狭窄基础发生冲突。在这个充满矛盾的基础上,资本过剩和日益增加的人口过剩结合在一起是完全不矛盾的;因为二者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量虽然会增加,但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条件和实现这个剩余价值的条件之间的矛盾,正好因此而日益增长。”

    周期性的危机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因此,它只能由特殊的资本主义性质中引出。

    一般地说,危机就是流通过程的阻碍。它表现为大量的商品没有销路,商品价值(或商品的生产价格)不能实现为货币。因此,它只能从商品流通的特殊的资本主义条件来说明,而不能由简单商品流通的条件来说明。

    商品流通的特殊的资本主义性质是:商品必须被作为资本的产品即作为商品资本来生产,并作为商品资本来实现。因此,这种实现包含着仅仅是资本本身所特有的条件,这正是资本的增殖条件。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从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它在这里特别重要)的角度对这些增殖条件进行了分析,从而进行了除魁奈之外在政治经济学中还未曾开始的尝试工作。如果说马克思称魁奈的《经济表》是政治经济学至今所提出的一切思想中最有天才的思想,那么,马克思自己对社会生产过程的分析肯定是对天才思想的最天才的叙述。一般说来,《资本论》第二卷中如此被人忽视的分析,从所谓纯粹经济理性的观点来看,是这个令人惊叹的著作中最光彩夺目的部分。只有回想一下马克思分析的结果,才能达到对危机原因的认识。

    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平衡条件

    我们扼要重述马克思分析的最重要的结论如下:

    在作这种考察时,我们首先假定资本主义生产的规模保持不变,即简单再生产;同样,撇开价值和价格的变动不论。

    总产品,从而社会总生产,分成两大部类:

    1. 生产资料,即具有必须进入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形式的商品。

    2. 消费资料,即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形式的商品。

    每一部类的资本都分成两个组成部分:可变资本(v)和不变资本(c)。后者又分为固定不变资本和流动不变资本。

    代表生产上消费掉的不变资本的那部分价值c,是和生产上使用的不变资本的价值不一致的。固定资本仅仅把它的价值的一部分转移到产品中去。下面我们首先撇开固定资本不论。

    总商品产品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Ⅰ. 4 000c+1 000v+1 000m=6 000生产资料。

    Ⅱ. 2 000c+500v+500m=3 000消费资料。

    总价值=9 000,其中不包括继续以实物形式执行职能的固定资本。

    现在,如果我们研究简单再生产基础上(这里全部剩余价值都是非生产性地被消费掉)的各种必要的交换,并且先不考察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流通,那么,我们一开始就会得出三大要点:

    1. 第Ⅱ部类中工人的工资500v和资本家的剩余价值500m,必须用于消费资料。但是它们的价值存在于价值1000的消费资料中,这些消费资料掌握在第Ⅱ部类的资本家手里,补偿预付的500v,并代表500m。因此,第Ⅱ部类的工资和剩余价值,将在第Ⅱ部类内部同第Ⅱ部类的产品进行交换。这样,就有(500v+500m)Ⅱ=1 000以消费资料形式从总产品中消失。

    2. 第Ⅰ部类的1 000v和1 000m同样必须用于消费资料,即用于第Ⅱ部类的产品。因此,它们必须同第Ⅱ部类的其余的、数量与它们相等的不变资本部分2 000c相交换。为此,第Ⅱ部类会得到数额相等的生产资料,得到体现第Ⅰ部类的1 000v+1 000m的价值的第Ⅰ部类的产品。因此就有2000Ⅱc和(1 000v+1 000m)Ⅰ从计算中消失。

    3. 还剩下4 000Ⅰc。它们由生产资料构成,只能用于第Ⅰ部类,以便补偿该部类消费掉的不变资本。因此,要通过第Ⅰ部类的各个资本家之间的互相交换来解决,就像(500v+500m)Ⅱ要通过第Ⅱ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交换,或通过第Ⅱ部类的各个资本家之间的交换来解决一样。

    固定资本的补偿起着一种特殊作用。不变资本的价值部分由劳动资料转移到劳动产品中去,这些劳动资料继续作为生产资本的要素执行职能,而且是以它的旧的实物形式继续执行职能。只是劳动资料的损耗,即它们在一定期间持续执行职能时逐渐损失的价值,才作为借助于劳动资料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要素再现。

    当等于固定资本损耗的那部分商品价值转化成为货币时,这种货币是不会再转化为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的,虽然它补偿了生产资本的价值损失。它在生产资本旁边沉淀下来,保留它的货币形式。

    这种货币沉淀反复发生,直到年数不等的再生产时期结束为止;在这个时期,不变资本的固定要素以其旧的实物形式在生产过程中继续执行职能。一旦这种固定资本要素如建筑物、机器等等报废,不能再在生产过程中执行职能,其价值就存在于身旁,全部由货币来补偿,即由货币沉淀的总和,由固定资本逐渐转移到它参与生产的商品中去的、已经通过商品出售而转化为货币形式的价值的总和来补偿。接着,这些货币就用来对固定资本(或固定资本的要素,因为固定资本的不同要素有不同的寿命)进行实物补偿,从而对生产资本的这个组成部分进行实际更新。可见,这些货币是不变资本价值的一部分即固定部分的货币形式。

    因此,这种货币储藏本身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是在固定资本的寿命还没有完结,从而还没有把它的全部价值转移到所生产的商品中去,还不必用实物补偿之前,固定资本价值或它的个别要素的价值在货币形式上的再生产和贮存。只有在这种货币再转化为固定资本的新的要素,以便补偿它的寿命已经完结的要素的时候,它才失去货币贮藏的形式,从而再能动地进入以流通为媒介的资本再生产过程。但是,为使简单再生产顺利进行,每年消耗的固定资本部分必须等于每年应更新的固定资本部分。

    让我们来考察一下。例如(1 000v+1 000m)Ⅰ和2 000Ⅱc的交换。在这2 000c中,有200固定资本必须补偿。因此,必须完全转化为流动不变资本的1 800c,便与1 800Ⅰ(v+m)相交换。现在,第Ⅰ部类中剩下的具有固定资本实物形式的200,同样必须被第Ⅱ部类所购买。但是,只有在第Ⅱ部类的资本家手里有为购买第Ⅰ部类的固定资本200的贮藏货币200时,它才能被购买。因为200必须以第Ⅱ部类其他资本家的货币来补偿,并作为自己固定资本的磨损部分以货币形式来保持。即是说,在前几年中把自己固定资本的磨损部分以货币形式贮藏起来的资本家,在这一年要对自己的固定资本以实物(in natura)来更新。他们用2 00货币购买第Ⅰ部类的剩余额200(v+m)。第Ⅰ部类的资本家用另外的200货币购买第Ⅱ部类其他资本家的消费资料剩余额,后者又把对他们来说意味着自己固定资本的磨损部分的货币储存起来。这样,第Ⅱ部类中在这一年对自己固定资本以实物形式更新的那部分资本家,便提供了第Ⅱ部类其他资本家能够用以把自己的磨损部分货币化并作为货币保持的货币。因此,我们必须假定,消耗的固定资本和应当更新的固定资本之间的比例保持不变。此外,还必须假定,消耗的(从而应当更新的)固定资本和以旧的实物形式继续发挥作用的固定资本之间的比例也保持不变。因为如果消耗的固定资本增加到300,那么,流动资本就会减少。Ⅱc现在有较少的流动资本,生产就不能以同样的规模继续进行。此外,如果固定资本增加到300,而第Ⅱ部类只花费200货币用于以实物对资本进行更新,那么,第Ⅰ部类的固定资本就有100卖不出去了。

    因此,只要每年消耗的固定资本和继续执行职能的固定资本的比例发生变化(实际上情况也总是如此),那么,在完全维持固定资本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生产的比例失调仍然可能发生。

    正像刚才所看到的,要使简单再生产成为可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Ⅰ(v+m)必须等于Ⅱc。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政府状态,这种比例的实现总是受到干扰,为了使生产持续不断地进行,一定程度的生产过剩总是必要的,以便随时准备应付突然出现的需要以及需要的不断变动。但是,进行周转的资本价值的回流中的一定干扰和不规则性经常发生。为了克服这种不规则性,资本家一方面必须掌握商品储备,另一方面还必须经常掌握货币储备,以便总是能够相应地支配这些商品储备和排除干扰。排除干扰需要追加货币即准备货币资本。这种资本必须保持货币形式,因为恰恰可能是商品资本的周转受到干扰,而资本家必须得到商品,并要在一个较早的时间内得到。但是,价值只有在货币形式上才具有一般等价物的形式,才能随时向任何其他商品转化。这里,货币的必然性也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无政府状态中产生的。

    “再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一旦废除,问题就归结如下:寿命已经完结因而要用实物补偿的那部分固定资本(这里是指在消费资料生产中执行职能的固定资本)数量的大小,是逐年不同的。如果在某一年数量很大(像人一样,超过平均死亡率),那在下一年就一定会很小。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资料年生产所需的原料、半成品和辅助材料的数量不会因此减少;因此,生产资料的生产总额在一个场合必须增加,在另一个场合必须减少。这种情况,只有用不断的相对的生产过剩来补救;一方面要生产出超过直接需要的一定量固定资本;另一方面,特别是原料等等的储备也要超过每年的直接需要(这一点特别适用于生活资料)。这种生产过剩等于社会对它本身的再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物质资料的控制。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这种生产过剩却是无政府状态的一个要素”。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这种相对生产过剩也必然经常发生,并表现于为排除干扰而经常存在的商品储备。另一方面,与此相应的是归产业资本家支配的货币资本储备,这种储备使他们有可能在出现干扰时,从商品储备中置备为继续进行自己的生产所必需的因素。所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